第一篇:数计学院对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数计学院课程建设“十三五”规划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是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和学校办学定位,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以加强课程教学基础条件为保障,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教材建设、深化课程改革,通过课程建设,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学院课程建设成果现状
1、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有2门即《数据结构》和《高等数学》,省级立项精品课程1门《高等代数》,校级精品课程有5门即《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
2、教材:主编教材2本,参编教材8本。
3、师资队伍:基本满足已开设课程的教学,但双师双能型比例较少,有些方向专业任选课也因师资原因没有开课。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4、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基本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但创新性不足,逐年进行完善。
5、教学改革:近三年,承担教改项目9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
6、课程信息化:绝大部分课程已开展信息化,部分课程开展较为深入,名列访问量排名的前列。《数据结构》已立项为省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高等数据B1》等11门纳入校级示范网络课程建设。
三、课程建设的总目标
“十三五”期间,完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匹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项目式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到100%,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参与率达到100%;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治校理念,构建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教师队伍教学和科研水平。
四、课程建设主要工作
(一)课程体系建设
学院要求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向应用型转变的核心要素,根据各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引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思想活跃、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的专任教师。加强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的作用,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保证教学和科研投入,提高学术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后备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选拔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课程建设储备人才与力量。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教学名师工程”,表彰、奖励优秀教师,激励并带动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高校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教师的有效机制,重点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三)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
强化教研室对课程群的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课程组,明确课程负责人,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确保每门课程有2人以上能开设,每个教师能开设2-3门课程,积极开展课程群建设。完善课程档案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目标,明确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日志,完善教学文档建设。教学大纲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有科学的学时分配和进度安排,有明确的能力培养要求及培养措施,编写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原则;教案的编写要依据大纲要求,遵守教学基本规范和程序,体现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课堂教学内容要系统、完整、不断更新,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学术进展,并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联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教材建设
优先选用省部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新教材,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规划教材、协编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编写,规范、严格教材的选用程序,完善并严格执行教材选用制度,加强教材管理。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进一步推进创新课堂建设,强化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问题式以及协作互动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使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数量和比例,鼓励教师从事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开发并充分利用网上课程,增加多媒体授课课程门数。
(六)考核方法改革与试题(卷)库建设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考试制度。考核方式多样化,考试内容注重综合能力考核,推行过程性考试等多种考试模式,强化机考、网考,完善现有专业必修课试题(卷)库建设,通过推广使用试题(库),逐步实现教考分离,根据学生成绩分析,及时反馈教师教学信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七)课程信息化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习题、参考文献以及教改成果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资源互享,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网上学习提供平台。通过MOOC、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方式与思路指导,科学合理开展多媒体教学,运用好网上课程教学平台,推动师生网上交流与互动,提升学校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整体水平。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倡导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八)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程小论文、科研训练活动、课外实践、社会调查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培养方案制定考核标准,切实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九)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必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师互相听课制度、教研室活动制度、教学督导检查制度、试题管理制度、教学文档资料的管理制度等,规范课程建设管理。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 学院整体规划,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课程建设计划及实施方案,对各教研室课程建设进行检查,组织开展各项课程建设的立项、检查、评估和指导等工作,要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分委员会在课程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各教研室负责制定课程建设计划,检查、验收本教研室课程,组织建设精品课程,并以建设精品课程为重点,带动课程群建设。
(二)加大课程建设投入力度,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建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本着择优扶持、重点建设、分期分批的原则,在经费投入上保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支持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根据课程建设计划给予课程建设的分阶段投入,并根据课程评估结果,合理安排建设经费。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究立项,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根据课程建设需求,按比例配备课程建设经费,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动性。
(三)制定计划和措施,加大力主支持课程建设 学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在教材建设、师资引进和进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为课程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力保障。学院结合专业课程建设需要,有针对性引进专业人才。指派教授、副教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充分发挥教授、副教授在教学、科研中的骨干和典范作用,加强对年轻助教、硕士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迅速提高。
学院每年划拨一定经费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同时在过程管理中开展目标管理,对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绩者,给予奖励。凡申报精品课程、合格课程获批的课程组,分别给予一门课程500元、300元的劳务补贴,并在后续建设中,根据建设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经费投入。
学院注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鼓励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院要求以教研室为单位,两周开展一次教学教研活动。学院举办学科建设与培养专业特色研讨会、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教授教学竞赛、教学新秀竞赛等,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学改革。
(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平台
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拓宽课程教学资源,优化多媒体教学条件,及时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课程教学条件。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课程建设 把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优和晋升职称职务的重要依据,对教师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学成果表彰奖励。对评选的校级精品课程,提供一定建设经费,对省级精品课程分别按省级教学成果给予表彰,并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和重点支持。
(六)加强课程管理,实行课程评估制度
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估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课程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遴选校级精品课程和推荐省级精品课程的依据。通过课程评估,形成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对评估效果差、课程建设不力、水平明显下降、未完成建设任务的课程,更换课程负责人,以确保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016.7数计学院
第二篇:数计学院简讯:
数计学院简讯:
2010年8月15由教务处和数学科学学院组织的数7月18日开始,为期共29天。
旨在观测校争优创先精神,提高学生8名教师组织这次培训。参加这次48人,最终确定15个队伍共45人参加09
9月举行的全国数学建摸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第三篇:数计学院迎新晚会通讯稿
青春永不散场
----数计学院2014迎新文艺晚会
“青春永不散场”山西大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4迎新文艺晚会于2013年12月30日晚7点在音乐厅拉开帷幕。校团委书记乔永生老师,校团委副书记孙刚老师、李建华老师,院党委书记高忠老师,院长康淑瑰老师等学院领导老师出席了本次晚会。
首先,康院长做了热情洋溢的新年致辞,并预祝迎新文艺晚会圆满成功。激情宏伟的开场舞《盛世欢歌》;诙谐中彰显着青春叛逆的哑剧《军训》;停不下的时光仍篆刻着父爱的小品《讲不完的故事》;清幽而又多姿的舞蹈《茉莉花开》;温馨的邂逅,甜蜜的《经过》。晚会留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欢乐,还有时光虽慢慢流走但父爱依旧重如泰山的感动;还有爱情中的甜蜜与浪漫以及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最后,晚会在《给力青春》靓丽的舞姿中缓缓落下了帷幕,寓意在这个白色的季节,我们会用火一样的激情迎接数计的新春。随后,各位领导、老师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此次晚会受到了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别出心裁的迎新文艺晚会,不仅锻炼了学生会各部门的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且也为13级新生提供了一个轻松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学氛围。青春永不散场,数计继续腾飞。
第四篇:数计学院运动会招商方案
广西民族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第三届运动会招商方案书
广西民族大学
数计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2009年10月
占教师总数的 52.1%。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1 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5 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 4 个,自治区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重点建设研究基地 5 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4 个; 11 个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进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简介
一、历史与现状
1960年设立的数学专修科,当时有教师10人,学生90人。1972年成立数理化系,招收数学专科生。1977年招收数学本科生,1978年成立数学系。1998年更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3年7月,经学校学科调整,组建成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70多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25人。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计算机、公共数学、信息管理等8个教研室。学院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1600余人。
二、专业设置及学科建设
1、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包含三个层次:研究生、本科、函授本专科。
4个硕士点: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个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分属于理、工、管理三个学科门类。
5个函授本专科:数学与应用数学本专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专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专科、多媒体与信息传播技术专科、现代教育技术专科。
2、学科建设
坚持以本科办学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90年代以来,主要以拓宽本科办学专业为主,以数学本科专业为支撑向相关专业领域扩展,利用数学专业的办学优势逐渐增了信息、计算机类专业,现有专业虽分属于理、工、管门类,但有其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基础,互相补充、互相支撑,办学充满了活力。在办好本科专业的前提下,比较注意师资队伍特别是高层次年轻师资队伍的建成设。现有的6位教授有5位都是40岁左右的中青年教师,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名,自治区十百千人才2人,自治区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2003年已获得基础数学、计算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列入自治区硕士点学科建设规划的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系统分析与集成,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现代教育技术。
二、若单项前三名给予奖励并从中选派运动员代表数计学院参加2009年广西民族大学运动会(部分项目适当调整);
四、具体奖励如下:
1、个人单项:奖前八名。若单项只有6~8名运动员参赛,奖前六名,若只有六名或不足六名运动员参赛,奖前三名;
2、团体总分奖:前三名;
3、团体奖前三名发奖杯,其余发奖状;单项奖前三名发奖牌,其余发奖状;
4、精神文明奖三名,优秀组织奖三名,新闻报道奖三名。由学院党政领导、体育部、新闻部、宣传部、纪检部组成评审小组。请各班成立宣传报道小组,并将名单报到新闻部。
十、开幕式程序
时间:2009年10月25日8:00 主持人:文艺部
1、开幕式入场顺序
(1)护国旗、院旗人员(共8人)(由文艺部负责选人及相关训练)(2)扛会徽人员(4人)(由文艺部负责选人及相关训练)
(3)彩旗队(40人)入场后分到运动场的四周(由文艺部负责选人及相关训练)(4)裁判员代表(由体育部负责选人及相关训练)
各班级代表(入场顺序06、07、08、09)
(5)现场指挥人员张建兴、陈漳全、成新龙、钟飞翔、陈秀萍、彭怡,主要负责安排入场前各班级的队列位置。
2、奏唱国歌(文艺部负责歌曲光盘)
3、介绍到会嘉宾、领导(秘书处负责打印名单,并于会前把资料交给主持人刘老师)
4、学院领导宣布运动会开幕并致辞(由秘书处准备)
5、鸣炮:鞭炮(3分钟左右,负责人许智昌)
礼炮(4人站在主席台前鸣炮,由文艺部安排人员)
锣鼓(到兄弟学院借到后分到各班级,由实践部负责前后的保管工作
6、运动员代表宣誓(1人,由体育部选人并准备讲稿)
7、裁判员代表宣誓(1人,由体育部选人并准备讲稿)
8、各班代表队退场,各工作人员各就位,比赛开始
十一、闭幕式程序
时间:2009年10月25日17:30 主持人:文艺部
1、院旗、院徽、裁判员、各代表队入场(按指定地点站队)(由张建兴负责班级站队、陈秀萍负责奖状的准备、彭怡负责礼仪、陈漳全负责老师的邀请、钟飞翔负责场地的布置)
2、总裁判长宣布比赛成绩(由学习部总负责收集各项比赛的所有成绩资料并提前半小时交给总裁判长)
3、颁奖(数计学院领导)(文艺部安排礼仪人员,组织部和秘书处负责奖杯及奖状分发)
4、学院领导致闭幕词并宣布运动会闭幕
5、各班级代表队退场
6、现场清理(实践部和信息部所有委员和理事搬桌子,其余部门的所有委员和理事以及协办班级的同学负责清理现场垃圾,主要负责人:各部门部长,监督人:各
(3)器材组——主要负责人:杜益林,监督人:钟飞翔
组员:体育部、组织部副部、理事以及协办班级同学
主要任务:各项比赛器材的搬运、借还等工作
(4)后勤、医疗组——主要负责人:李柳荣 监督人:彭怡
组员:生活部委员、理事
主要任务:供应饮用水(桶装水4桶,矿泉水3箱),及时处理运动员的伤病
(5)成绩登记组——主要负责人:覃福军,监督人:成新龙
组员:学习部
主要任务:比赛成绩的登记、核准、统计、送到播音组以及公布
(6)奖品组——主要负责人:赵亮,监督人:陈秀萍
组员:秘书处委员及理事
主要任务:负责奖状、奖牌、奖杯的准备及发放,请领导或相关人员及时颁奖
(7)安全保卫组——主要负责人:许智昌,监督人:张建兴
组员:纪检部委员及理事和协办班级
主要任务:调度协办班级的工作,协办班级啦啦队及班级检查工作(可设纪检签点),维护现场秩序以及处理突发事件
(8)审稿组——主要负责人:许安国,监督人:成新龙
组员:信息部委员及理事以及记者团成员
主要任务:组稿、审稿、记稿、对来稿进行审查并将优秀稿件送达播音组
(9)播音组——主要负责人:汤诗阳,监督人:彭怡
组员:文艺部、艺术团委员及理事
主要任务:对优秀来稿进行播报,对获奖名次进行播报
(10)礼仪组——主要负责人:梁雯雯,监督人:彭怡
(11)主要裁判
1、总裁判:体健院
2、径赛类裁判:体健院
3、田赛类裁判:数计学院体育部及协办班级
4、民族体育类裁判:数计学院体育部及协办班级
(三)、赛后安排
1、体育器材的归还(体育部,主要负责人:罗显勇,监督人:张建兴)
2、桌椅、药品、宣传板和记分板的搬运(实践部,纪检部,生活部、宣传部,主要负责人:黄丽曼、许智昌、李柳荣、罗煜忠,监督人:钟飞翔)
3、场地的清扫:秘书处、组织部、文艺部、艺术团、记者团、信息部、学习部、礼仪队; 主要负责人:各部门部长
4、赛后优秀啦啦队班级的评比(纪检部)
5、赛后各项材料的整理(体育部)
并且得到相关活动主办方人力上的大力支持。
5、通过某个活动的赞助,商家可以和高校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帮助公司实现校园营销方案的实施
6、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通过商家在学校的宣传活动,使企业形象和产品在未来精英中达到良好的持久的印象,给商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商家赞助合作方案
(1)冠名:冠名商拥有本次院运会所有活动冠名。
(2)广告发布:冠名商可以在数计学院主页做适当宣传,我们也会介绍此次活动的赞助商,具体位置待定。
(2)现场宣传:作为本次活动的冠名主办单位,赞助商可参与舞台与背景制作,并邀请贵公司代表担当嘉宾,进行开幕致辞和颁奖,比赛中由主持人对商家产品进行介绍,以增进同学对该产品的了解。
(3)现场促销:活动时由我方在活动地点附近提供促销场地,为贵公司产品进行促销活动和品牌推广,使学生能直接接触产品,使购买欲望转为实际的购买行动。
(4)横幅宣传:活动前一个星期于我校的主干道悬挂横幅。横幅由贵公司提供或由我方制作。内容为:XX公司预祝数计学院第三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5)海报、板报宣传:在活动期张贴海报(海报由贵公司提供),院运会前一星期张贴于我校四大宣传栏。贵公司也可和我方共同制作宣传展板若干块,分置于学生流动量最大处(如主干道两旁、食堂门口等)
以上合作方案仅供参考,贵公司可酌情选择取纳。贵公司若有其他好的合作建议或想法,可以与我方一起商讨。我方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配合贵公司的宣传方案。
第五篇:数计学院2012年学生工作总结
2012年学生工作总结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2年,在校党委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新起点,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育人目标,倡导“以生为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求实创新”的学生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原则,以思想建设为基石,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学生工作机制和育人体系,进一步彰显学院学生工作特色。一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一、以党建为核心,以党建带团建、促院风、学风建设
1、以人为本,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在90后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针对他们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上既要注重灌输,又要注意引导,努力做到思想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认真贯彻落实《武汉纺织大学阳光素质学分制度规定》,大力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中把握住“德”的核心与灵魂,更多地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教育。一年来,学院不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并把院风、班风建设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以“阳光素质学分”为平台,围绕“学生工作特色品牌”工程,积极开展青年道德示范、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了五场人文讲座,着重引导全院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基础文明。
2、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开展不同层次的理论学习。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理论学习。在内容上,除了引导、教育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注意加强时事政治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思考,以理论学习推动思想发展;获得“2012年十佳基层团组织”荣誉称号。
3、举办党员业务骨干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党员的业务能力。每学期,学院定期举办党员骨干培训班,对如何在学生中开展好入党启蒙教育,如何确定和培养积极分子的、怎样整理发展材料、发展程序等问题进行培训,使党员骨干系统地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使支部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4、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做好校级特色党支部活动。学院以学生工作调研为契机,经过自查和总结,进一步完善了《数计学院党支部管理条例》、《数计学院党员教育与考察暂行规定》等相关制度,健全组织建设。“行动见证党性,服务彰显专业”校级特色党支部活动顺利结项。下半年申请校级特色党支部活动“党性引领学生思想,校企合作彰显特色”正在审批中。
5、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形式、内容丰富多样。2012年学院致力于以“党性闪光辉、行动争优先、发展促和谐”为主题,以建设学习服务型示范党支部为目标,开展四项实践主题、“六个一”行动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师生党员“一帮一”活动、党员宿舍示范岗建设、“红色家园”学习网站建设等活动,深入开展支部建设活动,丰富党员教育形式。4月召开教工、学生党支部联谊活动,5月学生党支部举办“读党章、知党性、跟党走”党员再教育动员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12月,学生党支部敬老院之行.增强党员的社会责任感。10月开办团校,370人顺利结业;11月,开办党校,培养入党积极份子356人。同时,按照“宽培养严发展”的工作原则,全年发展党员147人,现有学生党员283人,占学生总数的17.6%。辅导员李静宇被评为党务工作先进个人。
二、以学风建设为龙头,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1、严格日常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学期初召各年级学生大会及班主任工作会议,总结上学期工作,明确本学期工作任务。依托院学生会自律会严格晚检查和早锻炼,定期通报情况,监督控制力不强、约束力较差的学生。学期末召开工作总结会,对本学期学生工作做全面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的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2、开展学风建设月,建设求真尚学型学院。活动紧紧围绕针对低年级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教育活动、高年级学习目标和动力的强化引导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级设定学风建设量化指标;结合专业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微博品书”网络读书活动;开展英语四六级专题讲座、考研经验交流会、学习预警座谈、学业规划讲座、诚信考风签名等系列活动,大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3、大力表彰先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4月和11月,学院分别召开两次学习表彰大会,表彰学习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优良学风班、文明寝室,并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受表彰同学的先进事迹,做到用学生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推选学院优秀毕业生32人。
4、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我院不断推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向纵深发展。学院坚持“以学科竞赛为着力点,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的观念,定期举办“创新思维”系列讲座,组织选拔出一大批学习基础扎实、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5月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电脑走迷宫”等专业赛事,荣获4项国家级竞赛奖,63项省级以上竞赛奖。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九篇。
三、以服务学生为宗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1、认真疏导,做好大类招生专业分选工作。5月,组织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专业273名学生和2011级数学(大类)专业58名学生专业分选工作由各年级辅导员负责完成。通过对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科研资源、各类成果等方面的介绍,做到让学生避免盲目选择专业,做好调剂专业学生的思想工作,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专业。
2、创新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学院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着眼于“精细化培养,高位化就业”的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以实习、实训为平台,将学习不仅定位于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今年分两批共有186名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训。在实训中让学生体验到严明的纪律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工作奠定基础,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狠抓团学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成功举办“武汉纺织大学大学生喜迎党的十八大暨M&C文化季颁奖典礼” 晚会。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为积极响应校党委“两访两创”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大力弘扬武汉纺织大学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积极推进阳光素质学分的实施,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我院分党委结合实际,丰富发展学院特色品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继续以“拓视野、练本领、展才华,创品牌、重质量、显特色”为目的,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文明素养和创作热情,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启发培育学生多项兴趣,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大力弘扬和表彰先进典型,特精心创建了“M&C科技文化节”系列品牌文化活动。“M&C科技文化节”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包括迎新晚会、专业技能竞赛、义务维修、PPT大赛、趣味运动会、寝室文化节等活动版块,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文化活动,同时面向本院学生的系列特色活动则贯穿全年;旨在积极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启发培育学生多项兴趣,培育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动最大层面的学生参与,充实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发扬理性和科技文化精神,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2、以学术研究为制高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学生创新实验室是数计学院的特色工作室,由8名专业教师指导,31名本科生组成。以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灌输、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研究与探索中学到了新知识。一旦遇到了较难的课题,老师还可以与学生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以文体活动为平台,锻造学生健康体魄和心灵。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并在春季运动会、“五一”红歌大赛、啦啦操比赛等各项赛事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同时在学院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M&C文化节暨迎新晚会、学生支部红歌汇、篮球、足球联赛、趣味运动会、学风建设交流会、礼仪讲座、户外素质拓展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既陶冶了情操,又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
4、“E时代志愿者在行动”成功申报武汉纺织大学校园特色文化活动。近几年,我院志愿者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如“E时代我与你同在”电脑义务维修,学院成立了电脑义务维修站,开通了维修热线,并提供24小时内上门服务,两年来为学校师生义务维修电脑千余次,志愿者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农村先后为近百名乡村小学老师普及电脑知识,受到众多媒体如凤凰网、人民网、荆楚网等多次报道。活动还包括“E时代认领阳光责任田”、义务慰问老人、绿色校园行、义务卖报资助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友爱互助的精神,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历。
4、认真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在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院同学的热心参与下,开展以“聚焦幸福湖北,关注城市英雄”为主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将视线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主要的县市。地域广范,主题深刻是此次活动的最大特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将走访各地用全天跟踪记录、拜访民工、发放问卷、体验工作等方式关注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深入了解这群城市英雄背后的故事。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经济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团省委、校团委充分肯定,金城老师和陈子元同学分别被评选为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和先进个人。
五、以确保安全稳定为主线,关注特殊阶段、关心特殊群体、关爱特殊个体
1、细致入微,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为了使新生同学尽快适应环境,顺利度过适应期。9月份在2011级新生中开展了安全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纪安全教育、适应性教育、国防教育和《学生手册》宣讲学习与考试工作。随后,举办安全知识讲座两次,并能利用板报、橱窗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坚持每周晚点名必须强调安全工作。同时,为大一新生印发了大学生安全常识和签定了个人安全责任承诺书,不断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
2、真抓实干,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工作是学院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学院非常重视,院长、书记亲自挂帅,成立了院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举办就业指导讲座10余次,邀请多个单位举办校园招聘,并与易思博、深圳ITjob等公司实现校企合作。今年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其中,考取国家公务员4名,考取研究生35人(考取率达8.9%),总签约率达到86.9%,就业率96.82%,为历年最高水平。
3、注重人文关怀,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我院农村生源较多,普遍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贫困生占43.6%以上,其中特困生近26%。学院认真落实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勤工助学,建立了详实的贫困生档案,配合学工部,设立15个勤工助学岗位,帮扶资助特困生13人次。看望慰问贫困生、生病住院学生28次。开展“感恩〃励志”及“心理健康教育月”主题系列活动,对重点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充分运用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管理联动机制在经济上帮扶的同时,我们坚持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在逆境中奋起。在思想上,引导他们积极追求进步,努力向党组织靠拢。2012年,我院被为“武汉纺织大学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辅导员徐喆被评为“武汉纺织大学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4、细致入微,抓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学院建立了由分党委、辅导员、学生会、班委会及小组安全员为网络的五级安全体系,坚持每月研究分析一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形势,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利用板报、橱窗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坚持每周晚点名必须强调安全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分别举办法纪安全知识讲座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各2次,成功干预2起心理危机问题,对存在心理问题、身体患病、烈士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采取定期谈心、交心等措施。针对重点时段、重大变故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预防,认真落实专人联系、定期走访、加强谈心、随时汇报的动态工作机制;多次深入学生寝室开展安全卫生大检查,并与全体学生签订了个人安全责任承诺书,将安全稳定工作做到勤思考、勤过问、勤检查,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六、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动力,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的载体和途径
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政工干部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分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今年分别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和户外素质拓展各两次,不断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使其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学院要求每一位政工干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形象。同时注重自己组织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分党委副书记黄建华代表学校参加了2012年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年会,辅导员徐喆参加了湖北省第四期辅导员高级研修班学习,拓宽了视野,收获了经验。
2、建设新媒体学生工作特色基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新媒体深受“90后”大学生的追捧,它既是现代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因此,新媒体在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学生工作特色基地运作半年以来初显成效,通过新媒体如QQ、人人网、微博等积极了解并研究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真诚沟通加以引导,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