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在2500年前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班级授课制”的创始人夸美纽斯也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应该是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教育。“分层次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1.实事求是的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需要和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层次的学折,层次的流动上要做深入细致的心理指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2.激励的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在教学评价中也要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3.最优化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评价的策略上都要实现最优化,以充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搭建学生快速发展,顺利成长的平台。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应是:
1.开展组织动员。学校要先后召开全年级教师会、学生家长会、全年级学生大会、分别由主管人员说明分层次教学的构想和重大意义,确定组织目标,进行目标整合,征得学生家长、教师的认同。
2.实施心理教育。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找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强势智慧所在,这是学生选好学习层次的前提。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心理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摆正位置,找准层次,才能消除分层次教学所带来的某些学科处于低层次的心理障碍。每一位任课教师、班主任都承担着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的重要责任。3.学生选择层次。每位学生在调整好心理状态,明确分层次的重要意义后,就可以根据本人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分别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少数同学由于对个人的学习状态认识不足,出现所选层次有偏差的现象,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可帮助学生适当调整层次,整个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4.进行班级编排。班级编排是保证分层次教学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其技术性很强,编班前,一要考虑原行政班学生的相对集中,这非常有利于分层次教学管理,二要考虑本年级同一学科教师数,三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班学生人数相对均衡。A班采取小班化教学编排,以便创设有利于A班学生的学习环境。
5.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制定包括分层次学科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时数,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安排,教师配备等,为了发挥任课老师的积极性,要充分听取任课老师特别是备课组长的教学建议和意见。6.常规教学管理。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是分层次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常规教学管理包括课表编排、教学监控、学情分析、测验与考试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最突出的管理问题是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以及课表编排。
分层次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彻底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式。
2.教师的备课难度加大、层面拉宽、工作量增多,教师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3.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
4.要注意发挥合作小组的协作精神。课堂上要以合作小组的学习为基本形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学生团结互助、集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5.对学生的“层交”要实行动态把握。以激励学生不断的竞争向上,但又不可调整过频。
第二篇:关于中专学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中专学校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伴随着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中考对中专学校已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中专招收的是高中落榜生或初中毕业生。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中专生源的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专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考核方式等,都需要探索。本文拟就分层次教学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诸位。
其实,分层次教学早已包含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中,今日老话重提,只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些新的思考。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使得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正所谓老生常谈,常谈常新。面对已经变化了的中专生源,实施分层次教学,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生
中考落榜进中专,这是大部分中专生之路径。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这部分学生该属差等生了。曾经有一外聘英语教师,诬我们中专生为“渣滓”,激起学生愤慨。这一外聘教师的思想固然是错误的,但与其有同感者却大有人在。不转变这一观念,不能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很难搞好教学工作的。长期以来,我们以分数划线,只认可读书好的学生,不承认其它天赋,这实际上是教育的误区。据专家分析,人的智能大体表现为七个方面,即: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而我们只以分数论英雄,难免会扼杀许多可塑之才。今日之中专生,在有些智能方面可能差一些,但一定有他的强项智能。弱智周舟尚能指挥大乐队,何况正常人?关键是要认识他的智能类型。不同智能类型的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扬其长则人人皆能。因材施教,首先就要区分他是何种智能之才。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组织,探索出适应中专生源现状的新的教学之路。所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二、深浅有度,优化课堂教学
中专生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简单说,就是从总体上降低标准、降低难度。比如数学,只进行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的学习,而不再进行公式推导、综合题目的演算。深浅有度,以学生能掌握为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以达到公共英语一级标准即可。一级标准,只是略高于初中。不求学得深,只要学得会。不在语法句型上精雕细琢,多在听力口语上强化训练,重在应用。也就是说,在课堂主渠道上,以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组织教学。现在中专出口多了,不仅可直接就业,而且可升入高校。两个出口,对应的文化基础是不一样的。在同一课堂上兼顾,往往顾此失彼,甚至两者都顾不了。因此要抓主要矛盾,要联系学生实际。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千条万条,学生能接受是第一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又有什么用呢?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总有差别,而且现在的差别比过去大得多。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我校约占三分之一),则通过办高考辅导班满足需求。中专学校的两个出口是两条道路,而不是两条腿。两条道路,一条通向市场,一条通向高校。而两条腿只能走一条路。如果一条腿迈向市场,一条腿迈向高校,只能原地踏步。对于不同的学生,学校应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鉴于目前中专生现状,学校应重点放在职业教育上,而不是为高考的文化基础课上。把重点放在职教上,也不是说中专就是终极教育,对口高职就是一个新台阶。参加高考辅导的部分学生,选择面则更大一些:不仅对口高职,还有成人大专,甚至本科等。但就总体而言,首先要落实中等职教教学计划。在搞好中等职教的基础上,再向高一级发展。不然,中等职教缩了水,高等学校也上不去,那就迷失了方向。总之,对于文化课教学,既不能按高考要求,也不能按过去中专对文化课的要求,而是比两者都要低。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学,也应该删繁就简,能砍则砍。比如家电、计算机等专业,要求数学、物理、电子线路等课程开足一定学时,达到一定标准,但学生就是听不懂,讲了又何益?干脆照葫芦画瓢,把有限的学时多投入到动手操作上,效果会更好。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先学会怎么做,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似乎更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不然的话,理论上讲的很多,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道理似懂非懂,操作似会不会,那就好象煮了一锅夹生饭。所以中职的专业教学,应侧重感性认识,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与实训教学,应同时排入课表。现在通行1:1,实际上,有些课程,实训的比例还应加大,2:1都不为过。
三、课程设置,体现职教特色
普通中专与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了,就连我们的《山东中专教育》,也已更名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了。但是,中专毕业到省厅验印时,还必须要有公共英语等级证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不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则会成为21世纪的新文盲,所以,省厅的要求是必须的。其它不到省厅验
第三篇:建平中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建平中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建平中学作为上海市重点中学,以“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办学思想享誉全国。为充分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想平台,建平中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大胆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的尝试。本文在总结分层次教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建平中学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班级编排、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价以及初步成果,并提出了分层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强势智慧 教学原则 教学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尽管在入学总分上差别不大,但就单一学科而言,学生间仍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照顾“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想指导下,不仅拖垮了一些学科劣势的学生,而且也阻碍了一批学生强势智慧的充分发展。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原初级中学的“优秀分子”。由于高、初中衔接的不当,对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性慢,个人自身定位的失衡,社会家庭的影响等原因导致学生在高一阶段开始出现初步分化。阻止这种分化,为学生搭建适应个性化发展的理想教学平台,促进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是建平中学一贯追求的目标。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现代教育派针对班级授课制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提出,按学生学习能力和某一学科成绩进行分班组教学,即学科弹性制。早在2500年前,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就已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甚至“班级授课制”的创始人夸美纽斯也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应该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教育,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就在于人的个性。“分层次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别差异的学习时空和学习的平台。“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的智能结构和层次是多样化的。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别,按学习总体状况模糊地快慢分班,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阻碍了强势智慧的发展,而“分层次教学”按学生不同学科层次分班教学,是充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树立学生信心的有效形式。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这是“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分层次教学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层次的选择,层次的流动上要做学生深入细致的心理指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激励的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在教学评价中也要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最优化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评价的策略上都要实现最优化,以充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搭建学生快速发展、顺利成长的平台。
2、实施步骤
组织动员(目标整合,学生,家长,教师的认同)----心理教育----层次选择----班级编制----教学方案制定----常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
(1)开展组织动员
组织管理学告诉我们,确定组织目标,进行目标整合,以组织目标统领组织成员的行为,形成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是管理的基本过程。分层次教学作为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在经过理论上的论证后,必须赢得家长和学生以及教师的普遍认可。所以,学校先后召开了全年级教师会,学生家长会,全年级学生大会,分别由主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务主任说明分层次教学的构想和重大意义。实践证明,各种形式的会议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须的。
(2)实施心理教育:
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找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强势智慧所在。这是学生选好学习层次的前提,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阶段的佼佼者,只要帮助这些同学调整好心态,摆正位置,找准层次,才能消除分层次教学所带来的某些学科处于低层次的心理障碍。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心理教育。每一位任课教师、班主任都承担着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的重要责任。
(3)学生选择层次
每位学生在调整好心理状态,明确分层次的重要意义后,就可以根据本人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分别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建平中学的分层次教学主要在四门学科进行,数学和外语分为A、B、C三个层次,物理和化学分为A、B两个层次,其中A层次为最低层次。大部分学生选择了B层次。A层次学生学生最少,C层次学生略多于A层次。少数同学由于对个人的学习状况认识不足,出现所选层次有偏差的现象。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可帮助学生适当调整层次,整个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4)进行班级编排
班级编排是保证分层次教学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其技术性很强。编排前,一要考虑原行政班学生的相对集中,这非常有利于分层次教学管理,二要考虑本年级同一学科教师数,三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班学生人数相对均衡。其中A班采取小班化教学编排,以便创设有利于A班学生的学习环境。以2001届高一年级为例,全年级13个班,数学A层次2个班,B层次9个班,C层次3个班。由于各班选A、B、C人数比例并不相同,所以为了使A层次和C层次教学班人数适中,全年级13个班分为三个组,第一组包括选A、C层次较多的5个行政班,第二组包括选A、C层次较少的7个行政班,第三组是全选C层次(该班系理科班)的13班。每组的相同层次编在同一教学班,B、C层次教学班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A层次教学班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同一组的课表必须排在同一时间。
(5)制定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制定包括分层次学科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时数,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室安排,教师配备等,为了发挥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要充分听取任课教师特别是备课组长的教学建议和意见,最好由备课组长牵头制定有关教学方案,报教务处,由教务处会同教研组长审定。
(6)常规教学管理
管理的元价值在于提高组织效率。有效的常规教学管理是分层次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常规教学管理包括课表编排,教学监控,学情分析,测验与考试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由于建平中学人手一机,电脑为学生个人所有,在打破行政班实行走班教学时,必然出现电脑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现象,所以电脑使用管理也是常规教学管理的内容之一。常规教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管理问题是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以及课表编排。
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建平中学逐渐建立起行政班、教学班双轨制的学生管理体制,行政班以原班主任、班干部为主,配合各个科任教师,在原有班级管理基础上,加强同各课任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分层次教学班的学生情况,配合各个科任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分层次教学班以任课教师和教学班的班干部为主,明确各教学班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消除原有的行政班间的界限,增强教学班的集体凝聚力,同时注意与原班主任的沟通。在教学班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必要的教学班管理常规。
分层次教学的教师管理突出表现在同年级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以及突发事件的解决上。同时,由于分层次教学存在不同的教学层次,所以做好担任低层次班教学任务教师的思想工作,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课表编排采取组块式排课。即根据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任课教师的多少,将全年级分成若干个组,如,高一年级13个班数学学科分为3个层次14个教学班,现有8名数学教师,我们把14个班分成两组,每组7个班同时启动。两位仅担任一个班课的教师重点起到协调各层次教学,组织备课,适当听课和临时代课的作用。
四、分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导向、反馈、激励、改进等重要功能,尤其是旨在改进教学的评价活动,有着积极的心理功能和教育功能。
从评价对象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估,学生发展评价。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发展评价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评价,1、分层次教学评价原则
由于分层次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在分层次教学评估中总结出几条原则: ①、评价要重点发挥改进教学、反馈教学信息功能,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②、终结性评价要突出同一学科教师群体的成绩或水平,淡化指向教师个体。③、学生评价实行同一个体纵向发展评价和不同个体横向比较评价相结合,以学生纵向发展评价为主。
④、分层次教学评价实行教学评价分层次,以不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评价教学。⑤、评价主体除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外,注重学生自我评价。⑥、鼓励跨高层次选考,允许不同层次间的相互流动。⑦、绝对分数与相对分数并存。
具体说明如下:
(1)、改进教学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教学功能,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中,要坚持以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要避免以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不良做法。通过评价,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环节,激励教师修正、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
(2)、教师群体评价原则
终结性评价在教师的年终、学期评定中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群体差异性较大,比较的前提已不存在,而且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其劳动特点存在差别,基础层次(A层次)教学班的教师要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个别辅导上多下工夫,而高层次(C层次)教学班的教师则更多地要在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容量的扩大上投入精力。以同一教学目标或以升学、毕业考试作为评价标准对教师个体进行评价,必然挫伤低层次教学班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建平中学坚持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群体评价,把全年级全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该学科教师群体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该组教师的学科教学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全组教师的团结合作。
(3)、纵向发展评价原则:
传统的学生评价注重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智能评价以各学科考试总分为评价标准,此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分层次教学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学科学习水平的差别,关注学生个体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以学生纵向发展的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高层次的学生也要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不要在与同年级低层次学生比较中迷失自己,力求更大更快的进步。
(4)、分层考试评价原则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学科基础不同。采用同一套试卷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尽管有利于学生的准确定位,但这是不科学的,不客观的,也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利于激励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考查学生分层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可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发挥“分数”的期望效应,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5)、学生自我评价原则
分层次教学评价的评价主体除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外,由于学生在层次选择,教学班的自我管理上已逐渐形成明确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每位学生都能较准确地认识自己不同学科的学习状况,学生完全有能力开展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评价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不仅有利于改进学习,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分层次教学评价方法
(1)、分层选考,允许流动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由备课组长负责完成不同层次考试的命题工作,保证A、B、C三个层次在题目总量和难度上的区别,使三个层次试卷在基础题上有40%相同,以B层次学生作为参照常模,40%的基础题,平均难度系数控制在0.9;其余60%的试题形成明显难度梯度,A层次试卷(低层次),平均难度系数控制在0.9,B层次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C层次试卷平均难度系数控制在0.5。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在校园网上选择本层次或高于本层次的试卷参加考试。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参加高一层次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在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客观分析后,允许该生流动到高一层次。而对于最初因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错误判断的同学,如果已经感到现有的教学层次不利于自身的迅速进步,可申请进入低一层次班级学习。在流动中,各层次学生数要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大面积流动引起的分层次教学的混乱。流动时间一般在学期末,至少是期中,平时不准流动。流动中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确立流动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一种评价的手段。
(2)、绝对分数与相对分数的处理
绝对分数是指学生参加相应层次的考试而获得的卷面分数。相对分数指参加不同层次考试的学生所获得的卷面分数经处理后所得到的相当与B层次(中间层次)学生的分数。由于分层次教学实行分层次考试,不同层次的试卷难度系数不同,所以学生参加考试所得到的分数虽然相同,但学生的实际学科学习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并不相同。
包达列夫研究发现,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们活动潜能的发展。维持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积极态度对于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佩奇曾对74个班的中学生,共两千多人作了一项大规模的实验。试验表明,含有期望因素的评价可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可以改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
根据上述理论,建平中学在分层次教学评价中,主张以学生的绝对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学生的成绩册,学生学习档案上均记录该生在分层次教学中学科的绝对分数。实践表明,这样的处理方法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科学习潜能的发展,同时,也阻止了行政班的班主任按学生各学科总分排队的不良现象,大大改善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按成绩排队使后进生处于心理劣势造成学习信心不足的状况。
实施以绝对分数评价学生,记录学生学习成绩,但并不等于完全忽视相对分数的存在。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如高三毕业保送,推荐升学等,必须了解每位学生总体学习状况,才能保证这类工作的公平公正,为此,教务处必须根据学生的绝对分数计算出相对分数,以相对分数计算出学生的文化成绩总分。相对分数仅限于校领导,教务处、年级组长掌握。
五、分层次教学初步成果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和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培养了一批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使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了充分发展,真正体现了建平中学一贯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建平中学的教育真正成为扬长补短的教育。连续三年来,建平教育质量大面积提高,建平学子参加高考连年越上新台阶。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
尽管建平中学分层次教学已实践多年,但如何科学地开展分层次教学评价,更好地发挥分层次教学评价的教学改进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就分层次教学评价而言,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1、绝对分数与相对分数换算的科学性研究。
2、学生纵向发展评价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3、不同层次课堂教学评价的深入研究。
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务处
2003年6月
第四篇: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一、问题的缘起
1998年6月,我调到xx市第五中学,担任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当时的五中是有名的弱校,人心涣散、教育质量偏低,学生外留严重。为了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凡有能力的家长都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离开五中。进入8月,先后有50多人找我要学生的“学籍”。只要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能查到电话号码的打电话,知道家庭地址的就组织家访面谈。在耐心向家长说明学校的人员安排以及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工作措施的基础上,我代表学校郑重承诺:让孩子试听一周课,若不满意,立刻放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多家长终于被感动了。但少数家长或含糊其辞、或一言不发,有个家长甚至找到学校:“我不能把孩子当做实验品,说破天,我也不相信五中。”多数家长的信任给了我信心和勇气,相反,少数家长的冷言冷语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暗下决心,三年后的五中,涛声不再依旧,事实会证明,选择五中没有错!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改革,改革的关键在走科研兴校之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借鉴外地经验并请来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作指导,最后决定着力探索和推广分层次教学。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优、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一)、实施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对学情,提出了“小步走,多反复,快反馈,抓落实”,以及“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的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根据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要求。例如:疑难问题、综合性问题多启发优秀学生,一般问题多照顾中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特区”战略。先由我教的初一一个班的数学课,进行了分组分层教学实验,即:将这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组,进行复式教学。随后,在初一两个班的英语课、数学课实施分班分层教学,即上英语、数学课时将两个班级的学生分为a、b两个班进行教学。
第三阶段。分班分层教学在初二物理、语文学科推广。
第四阶段。分层教学在初三学年所有学科全面推广。
(二)、分层次的方法和管理方法
分层次的方法。首先对学生的智能、体能、非智力因素、各科成绩、思想品质、各种能力及家庭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然后以此为据,在保持原有行政管理班级不变的情况下,以两个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a、b两个授课单位,a为基础班,b为提高班。其次做学生家长工作,说明此项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家长的支持,消除家长的疑虑。
管理方法。双层管理。即两个班主任相互协作,同时参与行政管理班级与授课班级的管理。流动管理。即每个学期根据期末成绩,进行一次授课班级人员的调整。调整前,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三)、“分层次教学”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快慢班”、“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其根本区别在于分层教学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分层教学体现层次性。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a层次,要求“低起步、小步走、重基础、慢变化、多联系、勤反馈、求提高”。b层次要求“重能力、重思维、重创新、小综合、多变化、求深度、促特长、求拔尖”。
(2)、教学方法的层次性。a层次,多采用“启发谈话”的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力求启发、引导性强,指令性强,思维梯度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分析、解决问题。b层次,多采用自学、讨论辨析、尝试发现、探究归纳等开放式教学方法,设计问题力求广度、深度和灵活性。
(3)、安排作业的层次性。a层次,布置模仿性、基础性较强的基础题和巩固题。b层次,布置在例题、习题基础上编制的变化题,其特点是综合性、灵活性强。我们鼓励a层次的同学尝试做b层次的作业,调动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研究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
(4)、考核的层次性。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做法,实行分类命题,一种方法是,一份试卷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体三大类。基础题、提高题面向全体学生。综合题,a层次学生选做,b层次学生必做。另一种方法是:设计a、b两种试卷。
2、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层教学较好的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实现了优秀生拔尖,中等生赶上,后进生转化的重大突破,防止了两极分化,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的问题,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胡晓东同学入学时是中等生,初一成绩并不突出,分层教学后,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初三进入学年前十名,中考名列全市第七名。徐京浩同学因英语成绩较差,分在a层次,在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正确指导下,中考以509分的成绩考入一中。
3、分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表现自己的机会,使a层次的学生找回了自尊和自信,使b层次的学生勇于探索创新。下面两名学生具有代表性:
“我基础差,如果老师讲课快或讲难题,我就成了陪读生。分层次后,老师根据我们这个层次的同学情况讲课,我很适应。在a层次我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相反,我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因为现在我有发言的机会,并且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分层前,为了照顾中下等学生,对我来说已经明白的问题,老师还反复启发讲解,对此我很不耐烦,常常搞小动作打发时间。分层次后,老师加快了讲课的节奏,加大了课堂的容量,改变了教学方法,引导我们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归纳,鼓励我们创新,这样的氛围,促使我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分层教学的效果
我带领初三全体教师边实践、边研究、便探索、边调整,硬是坚持下来。实验取得很好效果,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尖子生冒出来,中等生迈大步,困难生不落后,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的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取得可喜收获。
1、转化了差生,培养了优生,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2001年,全国数、理、化、英语竞赛,有19人获奖,16人获得省级奖励。中考考入一中择校生57人,半自费生8人,合计65人,升学率为58%。尤为可喜的是,有5人进入全市前10名,有9人进入全市前20名。各科成绩大幅提高,其中数学优秀率54.9%,及格率84.1%,平均78.4分;英语优秀率70.8%,及格率93.8%,平均85分,远远超过其它学校。其他学科优秀率和及格率均超过其它学校。
3、减轻了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全面素质。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参与全市各种活动数次获奖。
4、融洽了师生感情,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参加实验的教师加强了日常学习,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多次获得上级组织的说课、讲课比赛的奖励,多篇论文得到交流或发表。
四、解决问题后的反思
1、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较好的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优等生、转化差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分层次教学突出了教师的指导,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并坚持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不布置过深过浅的作业,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脱出来,减轻了课业负担,保证了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全面素质。
3、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各类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吃的进,吃得饱,并不断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赞扬,感受到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分层教学保持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色,又借鉴了复式教学的模式,容易理解,操作方便,同时它十分强调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这两项课前准备工作。长期坚持,有利于融洽师生关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5、分层教学非常符合我校的实际,对我校由弱到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我校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跃。
分层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上级业务部门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说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五中特色的路子,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保证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五篇: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一、问题的缘起
998年6月,我调到xx市第五中学,担任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当时的五中是有名的弱校,人心涣散、教育质量偏低,学生外留严重。为了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凡有能力的家长都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离开五中。进入8月,先后有0多人找我要学生的“学籍”。只要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能查到电话号码的打电话,知道家庭地址的就组织家访面谈。在耐心向家长说明学校的人员安排以及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工作措施的基础上,我代表学校郑重承诺:让孩子试听一周,若不满意,立刻放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多家长终于被感动了。但少数家长或含糊其辞、或一言不发,有个家长甚至找到学校:“我不能把孩子当做实验品,说破天,我也不相信五中。”多数家长的信任给了我信心和勇气,相反,少数家长的冷言冷语更激发了我的斗志。我暗下决心,三年后的五中,涛声不再依旧,事实会证明,选择五中没有错!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生源差,分来的学生多数留下来了,可如何长留不走呢?如果问题反弹,后果将不堪设想。*朴素的情感赢得家长是暂时的,能够真正赢得人心那是优质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广大教师的素质,我们为这个学年配置了优秀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具有“起点低、层次多、差距大”的特点,不同素质的学生在同一班级上,教学目标很难定位。要么抓了中间丢了两头;要么抓了尖子,丢了大多数,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还像以前大帮哄,不顾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能差异,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肯定不会出成绩,势必造成好学生不能拔尖,中等生不能进步,差等生不能提高的结果。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改革,改革的关键在走科研兴校之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借鉴外地经验并请来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作指导,最后决定着力探索和推广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优、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的学习,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一)、实施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对学情,提出了“小步走,多反复,快反馈,抓落实”,以及“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的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根据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要求。例如:疑难问题、综合性问题多启发优秀学生,一般问题多照顾中等生和学习困难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特区”战略。先由我教的初一一个班的数学,进行了分组分层教学实验,即:将这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组,进行复式教学。随后,在初一两个班的英语、数学实施分班分层教学,即上英语、数学时将两个班级的学生分为A、B两个班进行教学。
第三阶段。分班分层教学在初二物理、语文学科推广。
第四阶段。分层教学在初三学年所有学科全面推广。
(二)、分层次的方法和管理方法
分层次的方法。首先对学生的智能、体能、非智力因素、各科成绩、思想品质、各种能力及家庭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然后以此为据,在保持原有行政管理班级不变的情况下,以两个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A、B两个授单位,A为基础班,B为提高班。其次做学生家长工作,说明此项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家长的支持,消除家长的疑虑。
管理方法。双层管理。即两个班主任相互协作,同时参与行政管理班级与授班级的管理。流动管理。即每个学期根据期末成绩,进行一次授班级人员的调整。调整前,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三)、“分层次教学”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快慢班”、“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其根本区别在于分层教学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层教学体现层次性。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A层次,要求“低起步、小步走、重基础、慢变化、多联系、勤反馈、求提高”。B层次要求“重能力、重思维、重创新、小综合、多变化、求深度、促特长、求拔尖”。
(2)、教学方法的层次性。A层次,多采用“启发谈话”的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力求启发、引导性强,指令性强,思维梯度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分析、解决问题。B层次,多采用自学、讨论辨析、尝试发现、探究归纳等开放式教学方法,设计问题力求广度、深度和灵活性。
(3)、安排作业的层次性。A层次,布置模仿性、基础性较强的基础题和巩固题。B层次,布置在例题、习题基础上编制的变化题,其特点是综合性、灵活性强。我们鼓励A层次的同学尝试做B层次的作业,调动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研究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
(4)、考核的层次性。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做法,实行分类命题,一种方法是,一份试卷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体三大类。基础题、提高题面向全体学生。综合题,A层次学生选做,B层次学生必做。另一种方法是:设计A、B两种试卷。
2、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层教学较好的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实现了优秀生拔尖,中等生赶上,后进生转化的重大突破,防止了两极分化,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的问题,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胡晓东同学入学时是中等生,初一成绩并不突出,分层教学后,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初三进入学年前十名,中考名列全市第七名。徐京浩同学因英语成绩较差,分在A层次,在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正确指导下,中考以09分的成绩考入一中。
3、分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表现自己的机会,使A层次的学生找回了自尊和自信,使B层次的学生勇于探索创新。下面两名学生具有代表性:
“我基础差,如果老师讲快或讲难题,我就成了陪读生。分层次后,老师根据我们这个层次的同学情况讲,我很适应。在A层次我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相反,我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因为现在我有发言的机会,并且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分层前,为了照顾中下等学生,对我来说已经明白的问题,老师还反复启发讲解,对此我很不耐烦,常常搞小动作打发时间。分层次后,老师加快了讲的节奏,加大了堂的容量,改变了教学方法,引导我们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归纳,鼓励我们创新,这样的氛围,促使我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分层教学的效果
我带领初三全体教师边实践、边研究、便探索、边调整,硬是坚持下来。实验取得很好效果,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尖子生冒出来,中等生迈大步,困难生不落后,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的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取得可喜收获。、转化了差生,培养了优生,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XX年,全国数、理、化、英语竞赛,有19人获奖,16人获得省级奖励。中考考入一中择校生7人,半自费生8人,合计6人,升学率为8%。尤为可喜的是,有人进入全市前10名,有9人进入全市前20名。各科成绩大幅提高,其中数学优秀率49%,及格率841%,平均784分;英语优秀率708%,及格率938%,平均8分,远远超过其它学校。其他学科优秀率和及格率均超过其它学校。
2、巩固了学额,扩大了生源。XX年秋,初一入学率达982%,在校生由1997年的23人增加到1026人,增长了近一倍。
3、减轻了业负担,提高了学生全面素质。学生外活动丰富多彩,参与全市各种活动数次获奖。
4、融洽了师生感情,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参加实验的教师加强了日常学习,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多次获得上级组织的说、讲比赛的奖励,多篇论文得到交流或发表。
四、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了班级授制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较好的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优等生、转化差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分层次教学突出了教师的指导,强化了内外的结合,并坚持不增加时,不搞全班性补,不布置过深过浅的作业,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脱出来,减轻了业负担,保证了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全面素质。
3、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各类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吃的进,吃得饱,并不断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赞扬,感受到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分层教学保持了班级授制的基本特色,又借鉴了复式教学的模式,容易理解,操作方便,同时它十分强调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这两项前准备工作。长期坚持,有利于融洽师生关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分层教学非常符合我校的实际,对我校由弱到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我校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跃。
分层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上级业务部门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说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五中特色的路子,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保证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