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丰碑(追记德州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刘志祥)

时间:2019-05-13 00: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念的丰碑(追记德州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刘志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念的丰碑(追记德州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刘志祥)》。

第一篇:信念的丰碑(追记德州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刘志祥)

《山东教育报》信念的丰碑 ——追记德州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刘志祥

6月的鲁北大地,一片金黄。在德州禹城市安仁镇刘庄村的田野里,颗粒饱满、散发着麦草香的一片麦子簇拥着一个没有墓碑的矮矮的坟头。这里安息着德州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刘志祥。

“政声人去后。”在刘志祥去世后的9个月里,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德州市的干部群众。在他的丧事期间,成千上万的人们闻讯自发地赶来为他送行。在他去世后,德州市作出了在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中向刘志祥同志学习的决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五部门追授他为全市道德模范,并在全市举办了“刘志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刘志祥是平凡的,他的平凡之处,在于他做的事情,许多人都在做;刘志祥又是不平凡的,他的不平凡之处,在于他用一种顽强的信念和拼命的精神,将平凡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他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共产党员的信念,走完了49年短暂却壮美的一生;他用对党和人民始终不渝的忠诚,竖起了一座高高的信念的丰碑!

知难而进、拼命干事的人

1986年7月,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工作了两年的刘志祥,在鲜艳的党旗下举起了宣誓的拳头。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便在这位年轻人的心中扎下了根。

“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就是他的选择。”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与刘志祥相处10年的老领导许传忠这样评价他。1998年2月,刘志祥由德州市人事局培训科科长调任经济开发区任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当时的经济开发区发展是艰难的,经历了三上两下的过程,很多干部都不愿意到开发区工作。组织上找刘志祥谈话时,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他知道开发区的建设对一方百姓福祉的意义。

“干就干得最好。”这是刘志祥的工作标准。开发区1998年3月份开始建设,6月份,分管规划建设的副主任因车祸卧床休养,组织上任命刘志祥代替抓好规划建设。他长期搞组织工作,搞规划行吗?不少人心里打了问号。刘志祥选择了迎难而上。他深入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凡是在规划建设中涉及农民的拆迁问题,他都和同事一道,做细致周到的工作。他和拆迁的农民交朋友,经常个别谈到深夜。由于工作到位,整个拆迁过程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开发区拆迁的老百姓明白了建设开发区的意义后,不仅没有怨言,还纷纷自愿参加义务劳动。

过度的劳累,让刘志祥的健康第一次亮起了红灯。一天上午,刘志祥在开发区接待一个来访团时,突发心肌梗死,在办公室整整抢救了四五个小时,才从死亡的边缘抢回了一条命。而这场大病他只休息了不到20天,就又回到工作岗位,忘我地工作起来。来年7月,开发区突降暴雨,老百姓的家里淹了水,刘志祥在黑夜中蹚着齐腰的水,帮助抢运财产,全然不像曾患过大病的人。

在经济欠发达的德州市,想把企业引到开发区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河南省双汇集团想在开发区投巨资建设生产基地。企业负责人对当时的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传忠说,估计基地建成需要8个月。许传忠说,只需4个月。面对双汇集团负责人的怀疑,许传忠心里有底,他要让能打硬仗的刘志祥上。2002年12月2日工程破土动工,连续3天大雨滂沱,挖出的地槽被水灌得满满的。就在那样

艰苦的环境中,刘志祥守在工地上,带领有关人员用4个月的时间把厂子高质量地建了起来。河南双汇集团的负责人走到哪里都说:“我们在全国各地建厂,就属在德州开发区建得最快、建得最满意。”回忆起这段往事,许传忠作为刘志祥的老领导,真是又骄傲又心疼。

正当开发区事业发展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的时候,又有一副重担摆在了刘志祥的面前。2008年3月,在开发区工作了10年的他转任德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让没有教育工作经历的他再一次选择了知难而进。

熟悉刘志祥的人说,刘志祥作为一名政工干部出身的同志,他的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懂得选择。他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强化的。而这源自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刘志祥担任教育局长的3年半中,这一品质再一次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在刘志祥上任之初,德州市的教育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欠账较多,问题较多。一个月的深入调研,使他逐渐明晰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一个中心、突出教育质量和安全两大主题,抓好校长、教师、教研三支队伍,借助上级、部门、社会和外地四种力量,实现五年迈入全省中游的目标。

农村校舍楼房化工程和“退一补一”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是刘志祥带领教育局一班人推动工作的突破口。由于历史的欠账多,德州市农村校舍楼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在调研中,刘志祥发现,许多农村校舍破旧不堪,已成危房。学经济出身的他算了一笔账,把这些危房依旧改造成平房,短期内是少花了钱,可过不了多少年,这些平房又成了危房,不如一次性全部建成楼房,还便于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了办出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刘志祥每到一个县,总是找到县委书记、县长,为农村校舍楼房化争取资金。在刘志祥担

任教育局长的3年半内,德州市3年投入15个亿,使农村中小学校舍焕然一新。

教师队伍老龄化,长期得不到补充,是制约德州市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迎难而上、敢于破冰的勇气。刘志祥摸透全市基层教师老化的现状,缺编的人数、类型,形成了翔实的调查报告,向市政府作了汇报。由于刘志祥的极力推动,市政府很快通过了“退一补一”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0年、2011年,全市补充了3700多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一线。

记者在开发区杨庄村采访时发现,这个村老百姓的房子都是平房,全村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杨庄村小的新教学楼。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补充到该校的年轻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里向记者演示了教学课件。这是德州市农村中小学楼房化工程和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后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教学楼盖好了,教师配齐了,关键是把学生教好。懂得强化中心工作的刘志祥把目光盯到教育教学质量上。作为教育局长,工作千头万绪,但他总是抽出时间到基层学校转一转、看一看。他认为,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了解学校和课堂的真实情况,不能总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他在全市推出了“推门听课制度”,不打招呼,不带随员,推门就进,进去就听。他先带头,规定自己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分管教学的副局长不少于20节,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不少于30节。一股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掌握一线情况的务实之风在教育系统悄然兴起。

为了激发广大教师练好教育教学基本功,刘志祥推动在全市开展了县与县、校与校、相同学科之间的说课对抗赛和专业知识对抗赛。他还提出向师德要质量,制定了专门的师德量化考评办法。

德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炳军对记者说:“这几年,山东省暑期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活动,德州市的学习工作量全省第一,课程资源数

全省第二,教师参训率达99.5%。德州建立了常态化的市、县、校三级职业技能大赛机制,连续3年囊括全省汽修专业大赛冠亚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市教育局连续被评为全市服务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德州市教育总体水平开始步入全省中游行列。”

严以律己、廉洁从政的人

刘志祥的父亲生前是村里的老党员,他常说:“公是公,私是私,党员啥时候都不能公私不分,让别人戳脊梁骨。”父亲的教诲,刘志祥铭记在心。他走上领导岗位后,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以律己,廉洁从政。

在开发区工作时,他严格按照开发区的管理规定,从不向企业“吃、拿、卡、要”,而是起早摸黑地在工地上,为落户企业的建设服务。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姜桂廷对记者说:“我在刘志祥的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本色!”

刘志祥到教育局工作后,定下一条规矩,凡是工作上的事到办公室谈,到家中的概不接待。他担任教育局长3年半,直到去世,教育局机关的许多同志都不知道他家在哪里,只知道他是教育局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人。

教育局的干部竞争上岗、教研人员晋职称,他和局领导一班人一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日常工作表现、民主推荐、竞争答辩的成绩来选拔。有一次,一位老领导让他对自己的亲戚在人事安排上给予照顾,他婉言拒绝了。

对别人的亲戚不徇私情,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更是如此。就连自己的亲弟弟找上门来,他也不利用手中的权力帮忙。他的弟弟刘小刚在禹城市地税局工作。有一年,单位搞竞聘上岗,刘小刚的笔试、面试

成绩都排在前面,就想让哥哥帮帮忙,能竞争上一个靠近城区、条件好的分局局长岗位。碰巧的是,德州市地税局局长的妻子在市教育局工作,归刘志祥领导。但当刘小刚拨通了哥哥的电话后,得到的不仅是拒绝,还有一连串的质问:“如果有关系比你哥哥还要硬的打招呼,把你的位置顶了,你觉得公平吗?反过来,我给你通融这个关系,你把别人的位置顶了,你觉得心安吗?再说,通过关系坐上了那个位子,你心里能踏实吗?”手握电话的刘小刚无言以对。

老家的一个朋友听说刘志祥当上了局长,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了,想到学校当老师,便找到了刘志祥。刘志祥对朋友说:“想当老师是好事情,但教学生有素质要求,必须参加考试,考上了就当。”结果,朋友的孩子成绩不理想,也就没有当上老师。

弟弟刘小刚的妻子是禹城市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由于家中孩子小,又需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就找到大伯哥刘志祥,要求在学校里换一个轻松点的管理岗位。刘志祥耐心地给弟媳解释:“如果教学一线的教师都要求换到管理岗位,那学生谁来教?现在教课的老师缺口这么大,我正为此而奔走。如果我都设法让自己的家人离开教学岗位,我还怎么为补充教师呼吁?”通情达理的弟媳理解了当局长的大伯哥的难处。

刘志祥知道,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行使权力时只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极力推动的“退一补一”教师补充机制落实后,德州二中的教学骨干赵永祯老师转为了正式编制。赵老师长期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便约几位一起转正的老师想请刘志祥局长吃顿饭,送他一面锦旗,表达感激的心情。当德州二中校长史冠武向刘志祥转达后,刘志祥诚恳地对史校长说:“请转告老师们,不要感谢我,这是政府的决策。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锦旗也不要送给我,教好孩子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胸有大爱、乐于助人的人

刘志祥不愿意动用手中的权力为亲朋好友办事,不是他无情,而是因为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着更深的感情,对老百姓有着无限的大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刘志祥是个大孝子。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给母亲打个电话。一有时间,他就回家看看母亲。有一次,他到商店专门为腿疼的母亲买了足浴盆,为母亲洗脚、按摩腿。他也同样关心村里的其他老人。村上有位老人齐秀英,儿子病故,儿媳改嫁,孤苦伶仃一人。刘志祥每次回家都要到齐秀英老人家里坐一坐,留下几百块钱,补助老人的生活之用。

为了解决村里孤寡老人的生活之忧,刘志祥还动员母亲把她名下的2亩责任田交回村里。这样村里每年可有1000多元的承包收入,用于补助村里的孤寡老人。他对母亲说:“您有我们这些儿女照顾,那些没有儿女的老人怎么办呢?”明白儿子心意的母亲爽快地答应了。刘志祥还联合刘庄村在外工作的人员,带头捐资为村上修了一条柏油路。

刘志祥是一位疼爱孩子的父亲。他的妻子王砚平说,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挨过父亲的打。记忆中,只有一次,刘志祥看到孩子的作业写得潦草,气得把作业本给撕了。为此,他还为自己的简单粗暴懊悔了好多天。他也同样爱着德州千千万万的孩子。在农村调研,看到许多农村孩子还坐在破旧不堪的平房里读书,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怎能不拼命地工作,来改变这样的面貌呢?刘志祥像学生家长那样关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为了保证学生上下学的安全,他协调交警部门,实行了错时放学和“小黄帽”路队制。他常常用这样一段话勉励同事:“无论什么时候,都想着我是德州教育的一分子;无论什么时候,都

想着德州教育的发展大计;无论什么时候,都想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无论什么时候,都想着德州90万孩子的明天。”

2009年,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由德城区迁往德州经济开发区。为了让孩子冬天不挨冻,刘志祥想方设法争取到100多万资金,为学校安装了地源热泵,同时发动教育局职工每人捐款100元,为每个孩子买了一件羽绒服,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季。

“虽然我不知道您是谁,叫什么名字,但您的关怀,我会终生铭记,并将这份温暖化做前进的动力,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是2010年考入西南交大的德州二中学生张雪来信中的一段话。这封信是她托她的高中老师崔霞转给不愿透漏姓名的恩人的。2008年,家境并不算宽裕的刘志祥找到德州二中政教处崔霞老师,说想资助一名困难学生。崔老师便介绍了家庭困难的张雪。刘志祥从2008年起,每学年资助张雪1600元,并对转交的崔老师要求不要透漏姓名。张雪考上大学后,再三央求老师说出资助人的姓名。崔老师说:“资助人再三要求不让说,我要信守承诺。你可以写一封信介绍一下你的学习情况,我转给他。看到你学习进步的消息,他会高兴的。”刘志祥去世后,当崔老师告诉张雪,那个资助她的人就是刘局长时,张雪泣不成声„„

德州一中教师高春燕,2011年5月被诊断为MDS骨髓异常增生,需要很高的治疗费用。刘志祥了解后,立即召开局党委会,研究决定从办公经费中挤出12万元,补助高老师的医疗费。刘志祥还几次打电话询问高春燕的治疗情况。高老师康复了,而刘志祥去世了。高春燕流着眼泪说,自己还没有来得及见上一面刘局长,说上一句感谢的话。

刘志祥心中装着群众,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很少想到自己。他从工资中拿出那么多资助别人,却没有舍得拿出钱和爱人出去旅游

一次。在他去世后,他的妻子说,由于刘志祥工作忙,全家都没有一张像样的全家福。

2011年7月11日,他在参加山东省组织的赴天津、河北教育考察活动时,走到中途,发起了高烧,头昏脑涨,站立不稳。他这次感觉真的撑不住了,便请副局长莫明峰代替自己参加河北段的考察。回到德州后,他住进了市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7月22日,转到济南军区医院诊断,病情危重;7月23日,转到北京协和医院,被确诊为淋巴癌;8月24日,病逝。

就是在北京协和医院病床上挂着吊瓶,他还不忘给有关方面打电话,研究德州一中东校区的人事安排。他知道,一中东校区的建成将极大地解决经济开发区居民孩子的高中入学问题。这件事,他放心不下。

和刘志祥相处10年的老领导许传忠这样评价刘志祥:“他这人最大的优点是拼命地工作,最大的缺点是不要命地工作。”

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处于经济社会急需发展的欠发达地区,他的确是太急于想做事、想做成事了。他是一个懂得珍惜天伦之乐的人,但为更多家庭的孩子,他无悔地选择了割舍。他走时只有49岁,但他把有限的生命融入了无限的高尚的事业中。

他虽然走了,但他殚精竭虑付出过的农村中小学楼房化工程今年就要全面竣工了。

在无垠的麦浪中,在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处,那崭新的教学楼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刘志祥局长爽朗的谈笑声。

平凡的榜样

本报评论员

刘志祥是一位平凡的教育局长。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事迹,为鲜艳的党旗增辉,为平凡的工作树立了榜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刘志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正是带着这样的本色,不倦地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心中想着人民,就会尽职尽责;心中想着事业,就会奋发进取。正如长篇通讯《信念的丰碑》中所说:“刘志祥是平凡的,他的平凡之处,在于他做的事情,许多人都在做;刘志祥又是不平凡的,他的不平凡之处,在于他用一种顽强的信念和拼命的精神,将平凡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学习刘志祥,要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立党为公、心系百姓。他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选择工作方向的标尺。他把最能造福百姓的教育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并为此付出了全部精力。他心系弱势群体,注重强化农村教育,用一颗热诚的心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传统美德在刘志祥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传承。

学习刘志祥,要学习他作为一名教育局长的敬业勤政、勇于创新。他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善于调查研究,善于抓住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方面。他注重实干,把老百姓对教育事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在手上,一抓到底,表现出一位领导干部的眼光和魄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楼房化工程和“退一补一”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就是他从实践中找寻的工作突破口。他勇于创新,提出向师德要质量,并创新性地制定出师德量化考评办法。

学习刘志祥,要学习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高风亮节。他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领导

干部,他模范地遵守党纪和法律,不用权力来为个人谋私利。他在工作中严格按规定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处事,不给自己的亲属开后门。他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不图名利与回报。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为人民服务不难,难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刘志祥做到了这一点。他靠的是对信念的坚守。他的事迹也必将激励人们对信念的坚守

下载信念的丰碑(追记德州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刘志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念的丰碑(追记德州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刘志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