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教学目标
模块四: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目标设计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⑵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依据新课程标准
“找规律”是我国第一次把它列为小学数学的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方式要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求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基础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活动机会,真正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找规律知识的学习,将学生引入了数学学习的新领域,同时为发现给定的事物中包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和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感到身边处处是数学。2.依据教材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内容的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单元开始就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主题图,灯笼、彩旗、纸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小朋友围成圈跳舞的队形也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体验常见规律的性质。另外,教材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和猜测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例1、例2、例3 都是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一(2)班的小朋友能够自主的发现并完成学习任务。例 4 是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主要的不同是每组图形中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第二小题,呈现出形状、颜色、数量的变化规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规律世界。其中主题图的设计结合实际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找规律过程的神奇。3.依据课时分析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中要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4.依据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一(2)班是一个比较善于倾听的集体,学习气氛还算浓厚,大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强,不容易激动。他们对有目的性的任务更能主动去尝试、探索和发现。男生比女生较主动地学习,更愿意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与他人共享。女生中有几位语言表达能力强,能完整的描述外来信息。但是这个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多,家里很难对其进行辅导。所以学生课后的巩固效果是有差异性的,另外一部分家长较重视的学生在吸取知识信息量上明显广泛。
三、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透彻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规律感,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
2、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有规律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3、在教学中要注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拓宽解题思路。
4、注意重视差异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二篇:《找规律》教学目标
《找规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能力目标:
1、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第三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例1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固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环节。通过猜一猜游戏,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整个课堂气氛高涨,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六一”的联欢会情境讨论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本节课我把主题图画在小黑板上,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充当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动手摆一摆、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在动手操作环节仓促而过。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第四篇: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学反思
郑东新区中州大道小学
郭永胜
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既让学生自然的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了几个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导入环节.从做游戏激趣导入,自然的引入今天要学习的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在本节课上,教学环节进行的过快,在讲授新知时有些快了,在课堂预设上没有预设到,孩子在表达图形排列规律的时候,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在预设上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从一开始的联欢会图片引入,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讨论发现规律.在教学的最后,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先欣赏了几个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有规律的事物,孩子都乐不可支,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第五篇: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教具准备 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幻灯片1、2)
2、指名说一说。
3、出示算式,指名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出示幻灯片3)
4、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找规律(幻灯片4),师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幻灯片出示5)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2)探索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3)小组发言。4)教师小结。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倍。两个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5)幻灯片出示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计算时可以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被省略的0就可以了。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题。(幻灯片出示)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省略几个0就补几个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