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产属于谁》微课(微课教案)
《财产属于谁》微课创作说明书 作品名称:《财产属于谁》微课
内容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68页 适用对象:初中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主讲: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靳小燕
配套学习资料:ppt 课件《财产属于谁》 技术说明:本作品在录制、编辑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以下软件:Camtasia Studio V6.0.2,GoldWave,edius。
功能说明: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是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能补充和拓展传统课堂学习;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财产属于谁》是八年级思想政治第七课的第一框题。本框设置三个目,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其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学好本框,对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有重要意义。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例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2条中明确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方式、手段;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个人财产的合法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不能占有非法财产,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和法律维权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教学过程: 师:前面我们介绍了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它是公民重要的经济权利,当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被侵犯时,公民该如何维权,我国法律采用了哪些方式和手段维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呢,让我们跟随中学生小华等人的维权旅程一探究竟吧。
一、维护财产所有权的方式 案情回放:小华暑假将随父母去北京旅游于是将自行车寄放在邻居大军家,作为答谢允许其使用。大军辍学在家,整日游手好闲,因无钱上网大军将自行车以300元卖给了李涛,李涛明知自行车并非大军所有,却因价格便宜买下了。旅行回来的小华到李涛家玩耍时,发现李涛家的自行车恰好是自己的,便向他询问情况。李涛谎称是从市场上买的。小华到大军家索要自行车,大军矢口否认。小华又向李涛索要,遭到拒绝。活动一:议一议(左右两位同学一组讨论)
1、大军有权私自处理小华寄存的自行车吗?
2、小华该如何维权? 生:答。
师:就这两个问题我们连线王律师。王律师:“喂,你好,我是王律师,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师:“喂,你好,王律师,自行车纠纷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王律师: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一切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公民有权依法处理自己的合法财产,对他人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不得侵害,面对随意处置别人合法财产的侵权行为,当事人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师:“好的,非常感谢!”
1、维权方式————请求确认所有权
PPT:听了王律师的讲解后,小华找到大军与李涛再次协商,但未达成共识,只好诉诸法院,请求法院确认自行车所有权的归属。法院判决自行车所有权属于小华。教师设疑:此案中李涛为什么对自行车不具有所有权呢? 生:答。教师小结:此案中李涛在明知自行车并非大军所有的情况下购买属于恶意购买,同时也说明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2、维权方式————请求返还财产
案情发展:在法院确认小华享有对自行车的所有权之后,小华找到李涛索要自行车,但李涛态度强硬,拒绝返还。为此小华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李涛返还原物。
3、维权方式————请求赔偿损失
案情发展:李涛在法院的强制执行下归还了自行车,但车身已多处损坏。于是,小华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涛赔偿损失。法院依法判决李涛赔偿小华200元。过渡:自行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小华家又增添了新的烦恼。
4、维权方式————请求行政赔偿
案情发展:小华家的住房因建高速将被拆迁,在与政府就补偿问题协商无果时,当地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对房屋进行强制拆除,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小华父母委托律师帮忙讨回公道,在律师的帮助下小华一家得到了应有的补偿。教师小结:通过自行车和住房维权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种维护财产所有权的方式: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协商无效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当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当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出现行政违法现象时,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予以行政赔偿。(设计意图):通过自行车和住房维权案例以及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四种维护财产所有权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遭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学生明确必须采用正当方式维护合法财产不受侵害,提高依法维权和生存能力。过渡:除了这几种方式,我国法律还采用哪些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呢?我们接着看小华的同学小龙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法律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手段
1、保护手段————刑事法律手段
活动
二、情景再现(前后四位同学一组以表演的形式再现以下情景)PPT:一天,小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无业青年王某拦截。王某对他说:“哥们这两天手头紧,你借给哥们点钱花。”小龙怕挨打,就将身上的12元钱给了王某。过了几天,王某得知小龙从银行取出压岁钱及利息共计2000元,又以同样的方式威胁小龙,小龙据理力争,王某一怒之下拿出匕首对他实施抢劫并扬长而去,小龙同学见状立即拨打了110。事后,法院以抢劫罪判决王某有期徒刑1年。学生表演。
教师设疑:王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严重违法行为呢,为什么? 生:答。
教师小结:是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触犯了刑法,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这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刑事法律手段。刑事法律手段是指审判机关依据刑事法律,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罪犯死刑、有期徒刑、没收财产的方式,追究侵犯财产罪犯的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锐利武器。引导学生要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升华情感,实现三维目标。
2、保护手段————民事法律手段
师:另外,我国法律还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其具体方式有:请求停止侵害、请求排除妨碍、请求恢复原状、请求返还财产、请求赔偿损失。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总之,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维护着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教学反思
第二篇:微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4.翻越远方的大山》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4、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难点: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块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亚洲飞人”刘翔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翻越远方的大山》。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翔:
“跨栏王”
两夺世界冠军
曾创造“12秒88”世界纪录。
3.在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简介阿兰·约翰逊:
美国著名的跨栏运动员
8次夺得世界冠军 统治110米跨栏20年
4.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俩之间的交锋吧。
板块二:四个回合,逐步赶超。
第一回合:初战完败,遥不可及。
时间:2001年
地点:埃德蒙顿 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 结果:刘翔:没能进入决赛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二回合:再战失败,收获信心。时间:2002年 地点:希腊雅典 比赛:国际室内田径赛 结果:刘翔进入决赛,但摔倒;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三回合:多次过招,信心大增。时间:2003年 比赛:近10次
结果:刘翔屡屡第二,阿兰·约翰逊总是第一 第四回合:巅峰对决,成功超越。时间:2004年5月8日 地点:日本大阪 比赛:国际田联大奖赛
结果:刘翔:创造13秒06的亚洲纪录,冠军
阿兰·约翰逊:第二 板块三:理清层次,小结启示。
学了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三篇:微课教案
微课
《如何将一句简单的话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恰当扩展句子内容,巧用各种修辞等。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
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思考:
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
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去了)
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
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二、方法指导
(一)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 一张 脸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桦树(数量词+名词)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
①“的”的用法巧记:的(联想)→白勺→用勺子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怎样的? 名词
加进“高大的”
② 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
动词
加进“呜呜地”
(二)将句子扩展开:使简单的句子变得丰富起来。比较领悟
原句:葡萄枝叶繁茂。
扩展:葡萄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这个句子就从葡萄生长的样子(向四面展开),颜色(绿色),整体的形状(凉棚)几个方面增加了句子的容量。所以,给句子扩容,我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增加内容。探究练习
试着将句子写具体:天气真热。
(参考答案:天气真热。三伏天的一个中午,天上没有一点云,地上没有一丝风,太阳像一盆火烤着大地,柏油马路晒出了油,花儿耷拉着脑袋,树叶也蔫了,知了在树上一个劲地喊:“渴啊,渴啊„„”大黄狗躺在树荫底下直喘粗气。)
(三)美化句子: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简单的句子变得优美起来。
比较领悟
原句:那是一个秋日,老榆树下,野菊花开出了黄花。
美化: 那是一个可爱的秋日,老榆树下,野菊花在草丛里绽出了绒球儿般的黄花,一朵朵,一簇簇,宛如哪个画家随手在一幅风景画上点了几颗金星儿。(这个句子生动描写了野菊花开放的美丽画面,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所以,恰当运用修辞方法,是写好一句话的一种好方法.)试着把下面的句子写优美: 1.夕阳很美。2.风拂过树梢。试一试:
1.这幢楼房多高啊。2.小溪里的水清得很。3.广场上的人可真多!答案参考:
这幢楼房多高啊,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小溪里的水清得很,连溪里活泼嬉戏的小鱼都看得一清二楚。广场上的人可真多,到处都站满了快乐的人们,真是人山人海啊!
教学反思:
这节微课是讲授如何将一句简单的话写具体。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发现,常常有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将句子写具体,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以致于在练习的时候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节微课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常出现的错误,重点讲述了用“问怎样”并在句子中加进词语使句子变具体的方法。通过举例示范讲解以及采用“联想”法巧记“的”与“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做到了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第四篇: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
活动内容:《夏天的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夏天的美。2.利用图谱,学念、并熟记诗歌。活动过程:
大家好,我的微课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夏天的歌》
一、感知夏天里的声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夏天可美了,夏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夏天的歌真好听!你听到了哪些动物在唱歌?它们又是怎样唱的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二、完整欣赏儿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在我们乐呵呵的笑声里。
三、理解儿歌内容
小朋友,夏天里是谁在唱歌呢?
对了,是:蝈蝈、知了、青蛙。(幼儿自主回答)它们是怎样唱歌的?(幼儿模仿)
真棒!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蝈蝈蝈,知了、知了,咕呱、咕呱,”
它们在什么地方唱歌?真聪明!“在绿绿的草丛中,在高高的大树上,在清清的池塘里”。
四、幼儿学念儿歌
孩子们夏天的歌除了在这些地方,还在我们乐呵呵地笑声里呢?好了,让我们看着图再来说一说吧!
“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五、创编儿歌
小朋友,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吧,找到了,也把它们编进我们的儿歌里吧。
第五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