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核心素养,绽放课堂精彩-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关注核心素养,绽放课堂精彩
——2017年晋江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第二阶段现场课
堂教学观摩活动综述
执笔者:晋江市灵源街道华林中心小学 姚金治
2017年10月11日至12日,晋江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现场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在晋江市安海养正中心小学完满落幕。进入现场课堂观摩的11位教师是第一阶段片段教学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她们在现场课堂教学中将对课程理念的理解通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学科素养、全新的教学观念展示出来,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精准的教学目标设计都诠释着当下核心素养下的品德课堂,指向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十一节优质课反映了晋江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程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许多年轻老师在比赛中的优秀表现必将对该门课程的研讨与实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寻找生发点活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功效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而在品德教材中却只选取了儿童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材料,以几张图片和几句文字说明等“范例”简单呈现,因此资源的整合运用在品德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在本次比赛中,教师们能都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本地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需要的课程资源,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善用生活资源。如,姚美示老师在《新年的礼物》中,把家长请进课堂、读妈妈、爸爸、写给自己的信,回忆生活中的往事,夸夸孩子进步;庄瑩栅老师和何美娜老师执教的《大家一起过春节》,两位老师选取的资料视频也都来源于生活(五店市),符合当地学生的习俗,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使学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从而获得新知;《可亲可爱的家乡人》一课中,吴玲娇老师借助《腾飞的晋江》的视频把“家乡”定位在“晋江”这个范围,紧紧围绕孩子们熟知的家乡人:恒安集团许连捷、捐建祖昌体育馆的陈祖昌、捐建教学楼的菲律宾侨客等,取材于身边的人、物,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其次,妙用时事热点资源。如,执教《打开国门》的张玉红老师结合当下时事,热播节目《辉煌中国》《战狼2》、“一带一路”、《开学第一课》中的汉字叔叔、体育赛事、旅游数据、世中运等,充实了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感,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祖国打开国门后的发展,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谁的朋友多》一课,钟颖老师通过“最具人气奖”的评选,将课堂回归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通过一张张学生各种生活场景中的照片换得课堂上学生的一声声欢呼,学生有话说,乐意说。同时整合及补充教材的空白点,巧妙提炼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友宝典“我帮你”、“一起来”、“我教你”等,在与好朋友表达善意中激动地和朋友拥抱等,我们就已看到学生的情感通过活动得到了激发,为自己有这么多的优点而感到自豪。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获得成功体验,学习交友方法,营造了课堂上生生间、师生间和乐融融的氛围。第三,巧用媒体资源。如,施彬芳老师和王璜老师执教的《谁的朋友多》均配上了《找朋友》的音乐,渲染氛围,为课堂垫定良好的教学气氛;最后,善挖地域资源。如,《大家一起过春节》教师呈现贴春联、放鞭炮、穿新衣等活动,特别是老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晋江“跳火群”习俗让学生动起来;李玉明老师的《乡风乡俗》一课,教师选择了霜降吃柿子、冬至补冬、煎堆补天等极具闽南特色的饮食风俗,让孩子感受到风俗的特殊意义;倪露雯老师执教的《快乐的节日生活》,紧扣安海端午捉鸭、嗦啰嗹;中秋烧塔仔、博状元饼等当地习俗作为教学资源,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更有话说,学生充分领会到家乡传统节日里的愉快气氛和丰富寓,更能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心理学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活用资源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
二、寻找训练点体验探究,最大效度地培养关键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提升能力,从而感悟道德、学习做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活动时,既要有知识的传授,更要有方法的指引。如蔡静瑜老师执教《绕着边境走一圈》利用微课清晰讲解如何“分色块识国家版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描画、拼等有层次性的体验活动,使原本枯燥的识图变得形象易懂;钟颖老师的《谁的朋友多》利用微课,向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做问卷调查,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有了这些学习方法的渗透,学生到了高年级就能驾轻就熟地学习品德课。同时,通过拼图游戏去引导落实“交友小法宝”,从认知落实到行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王璜老师执教《谁的朋友多》时也采用了“共建友谊之塔”的游戏,在组织学生自主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庄瑩栅老师执教《大家一起过春节》时,老师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送春节祝福,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习得了生活的能力。像这样开放的体验活动,老师根据生成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祝福语,提升了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张玉红老师执教《打开国门》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如中外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你如何看待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盛行,学生能够从发展的需要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辩证地看待问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李玉明老师执教的《乡风乡俗》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交流“饮食习俗”梳理出信息的整理方法——思维导图,并让学生将所学方法进行尝试运用,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最后,李老师也引导学生进行辨析风尚:所有的风俗都是好的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吴玲娇老师执教的《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引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用简报、图片、视频、表格等方式来交流汇报,培养学生整合运用资源的能力。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同学都发言,因此大部分教师非常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讲求课堂的效率、追求品德的和谐。
除其之外,课堂上还能看到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提炼,如询问他人、网上查找、亲身体验等,这都体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由教知识转向了教方法,关注学生知识学习提升到了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采用评价法激励引导,最大功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积极有效的评价功能就是激励引导。从片段教学到课堂的实施,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教师们都能认识到评价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体现评价。如《新年的礼物》姚美示老师通过课前玩“点点”游戏巧妙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评价,对一年级学生温暖而又细致的评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庄瑩栅老师《大家一起过春节》评价小组的表现,以将灯笼升高的形式,既契合了本次的教学内容,又起到了鼓励引导的作用,一举两得;何美娜老师执教的《大家一起过春节》采用了奖励“红包”肯定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最后用“春节嘉年华”红包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春节,有效地把课堂学习延伸到了课外。特别是,何老师用一盘“鱼”引导学生回答,学生答不出来时,她幽默地说:“你吃不到这条鱼了。哪位同学能说清楚全面就能把鱼带回家吃?”学生就在老师的“清楚全面”的指导下说出了年夜饭上吃鱼的寓意;张玉红老师上《打开国门》一课,评价量表的使用,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学生在汇报时的信息质量、内容质量、讲述生动等,对学生的收集资料及汇报时的表现都进行了评价;施彬芳老师执教《谁的朋友多》一课也从信息质量、内容质量、表现质量三方面设置了评价量表,对学生在采访交流进行评价;钟颖老师的《谁的朋友多》一课则让学生通过为自己喜欢的朋友贴笑脸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王璜老师执教《谁的朋友多》时,用绽开的友谊之花化为一朵朵可佩戴的小红花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好朋友。形式多样的评价机制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得到了锻炼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基于学情的评价机制的选择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学生在得到老师的鼓励后,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他们更乐于去努力表现自己,在此过程中各种能力、品德也能在无形中形成。
十一节课中,可圈可点的还有许许多多,如教学设计项目齐全、学情分析到位准确、环节设计层层推进、板书设计有创意、课堂生成精彩等等。
三、商榷之处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节都会存在着丁点的小瑕疵或是值得商榷之处。十一节,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统筹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品德素养的提高。三个目标的落实过程中,应该是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发展品德,三个目标层层推进。回归到课堂中,老师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还要关注到能力的纵向提升,特别是教材所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如《绕着边境走一圈》本课对教学目标中提到的加强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并没有落实着实令人遗憾,如果在学生认识众多邻国时能够进行梳理引导感悟祖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就能油然而生。同时面对这国土,与邻国的相处中渗透国土寸土不让的思想,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又如《大家一起过春节》中,对春节是个团圆的节日,在过这个节日时的浓浓亲情没让学生充分体验。
2.《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标》指出:“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就是某一教学内容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的年级可以重复出现的,但要求提高,要求螺旋上升。此次参赛课题一年级和四年级同样谈到节日,同样是“春节”,老师的聚焦点都是“民风民俗”。不同的学情在课堂中呈现相同的内容,教材螺旋上升的特点就不存在了,这教学的意义值得探讨。教学目标如何体现梯度,准确地把握在该学段里落实该学段的教学目标需要老师们斟酌。
3.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要应该充分凸显,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反之,课堂可能就会低效高能。如老师的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导致学生的回答一直在重复;有的动手操作的目的性不明确,活动耗时低效;评价的功能是引导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应该成为一种摆放或是简单地为了评价而评价。特别是评价量规,它作为客观的评价工具,老师应正确地指导示范,真正发挥它对学生的指导促进作用。
4.随着核心素养的推广,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问题教学”策略也进入到课堂教学。但十一节课,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十一节课,亮点纷呈,虽也有不尽人意处,但大多数课堂是师生和谐共生的舞台。相信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老师们的思索前行,晋江的品德课堂会熠熠生辉!
第二篇:聚焦核心素养 关注课堂转型
“聚焦核心素养 关注课堂转型” 学习体会
高桥镇中心小学 李塞塞
2017年11月3日,我有幸和云电玉师参加了在西安市举办的小学数学“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转型”专题研讨名师之路第十五届课程教学论坛活动。观摩了不同流派名家的优质课,专家的精彩报告和点评,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数学课 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深感自己的专业素质,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现结合这次学习,反思如下:
一、学习收获
1.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和名师的最大不同是,人家在培育人才,我只是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我觉得人家站得理论高地比我要高!人家是从专业的素养出发,着眼全局,而我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你别小看这一点,这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影响很大,名师的孩子是“我要学”,我的孩子是被我逼着学。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上五年级长方体的知识,就要知道一至四年级学生对长方形及长方体的了解程度,每节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等等。说到这儿,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转型”,数学的核心素养有六个: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统计。三节课都是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知识,第一节侧重于逻辑推理,第二节侧重于数学抽象,第三节侧重于数学建模。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所以出去观摩学习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要来得直接。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自己雕琢,耍花架子,刻意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欣赏了三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柳小梅老师的《24小时计时法》,在她的教学中有一个孩子说,是不是13-1,14-1,15-1……老师没有说是错的,而是适时地引导孩子正确的思考,并及时的给与肯定。应该是12+1,13+1,14+1……这样的思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黄爱华老师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一起聊数学,一起玩数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数学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数学变得简约而不简单。徐长青老师就是这一理念的执行者与倡导者,他的《重叠》是我第二次听,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简单的呈现,深度的思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的氛围中,一起聊有深度的问题。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这些课,老师都以生为本,教师引领学生猜想、动手、发问、比较、讨论、归纳、总结、谈收获。好像这节课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自己在探索体验中获取了知识。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主见,真正地在思考、提问、讨论、交流,而不是等待、沉默、闲聊、玩耍,学生思路清晰、表述准确、清楚,是我们期望中的学生应有的样子。其实,相对地说,差距最大的就是学生。这其中有城乡差别的因素,但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再次拿黄爱华老师的课为例,大问题下的教学,我一直没能领会,这次听了之后,有了那么一点点的顿悟。黄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出示目标,1、什么是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围绕着三个为题展开讨论。第一个问题怎么聊?是思考的问题,引导聊。(1)我是怎么画三角形的;(2)你友们有发现我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有什么。(3)我画的三角形和你画的三角形有不一样的地方。就这样慢慢的引导学生彼此间聊,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说的形式。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算式和答案。
二、个人反思
1、作为青年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让学生勇于提问,让学生善于提问,让学生乐于提问。
2、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定要注重方法。
三、努力方向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用“骨干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立足于校本培训与岗位研修,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的骨干教师。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些可能还不够成熟,请各位前辈批评和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善用教师助手,绽放课堂精彩
善用教师助手,绽放课堂精彩
【案例】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教学《鞋匠的儿子》
执教者:新平第四小学 王砚裙老师
一、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在玉教云平台上,设计导学案,添加各类图片等教学资源。
二、教学流程
1、破题引入,整体感知(6分钟左右)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认识了一位伟人,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点击教师助手中林肯图像、插入林肯简介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他靠的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鞋匠的儿子》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检查生字词语。点击教师助手中的生字不顺笔画演示卡片,便于学生掌握生字词语,规范书写。
(4)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点击教师助手中插入的小组交流的问题幻灯片,破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破题导入课堂,引导学生质疑,整体感知课文。
(5)点评,板书,(板书:参议员———尴尬 羞辱 大笑 静默 赞叹)在教师助手的黑板上板书。
2、品读课文,探究感悟(18分钟左右)
(1)读读这一系列描写态度变化的词语,你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导学:那么出身卑微的林肯当选成为美国的总统,他靠的是什么?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寻找答案。
“参议员们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戏剧般的变化呢?”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迫切地寻找答案,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点击教师助手中的幻灯片,当林肯当选总统时,议员们为什么感到尴尬?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a议员们为什么感到尴尬?
b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把有关句子用“~”划下来,试着读一读。(3))点击教师助手中插入的幻灯片,看学习导航:
面对参议员的刁难与羞辱,林肯是怎样化解的?我们来品读课文3至5自然段。以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发生的变化为主线,重点抓住林肯说的三段话,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品味,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使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品读、讨论、合作、交流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利用教师助手在课本上勾划句子“我非常感激„„那样做得那么好。”利用教师助手聚焦重点词语,组织学生交流,播放这段的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朗读。a从三个“永远”中你体会到什么? b想想这段话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c从父亲身上林肯学到了什么?
d林肯说的三段话分别看出林肯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诚恳、宽容、朴实、仁爱)
(5)点击语言训练幻灯片:面对这样一位总统,听着他的演讲,假如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参议员,我会说什么?我们进行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播放插入课本的音乐演课本剧,配乐。让学生上台表演,播放插入课本的音乐。配乐演讲更能使孩子们对课文产生共鸣,林肯的形象再次高大而鲜活起来。
3、总结课文,学习写法(10分钟左右)
(1)林肯以自己的言行赢得了参议员的尊敬,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他为国家作出了哪些贡献?看出他又是个怎样的人? 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汇报:(板书:爱国、正义„„)直逼主题,使林肯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更加丰满,学生会进一步理解林肯的爱国、正义„„
(2)点击教师助手中插入的幻灯片。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人物的人格魅力的?(抓住人物语言描写突出人物形象;抓住参议员们态度的变化来对林肯进行侧面描写,对人物形象起到衬托的作用,这是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的地方;通过事情来写人„„)
4、拓展延伸,升华认识(5分钟左右)
(1)播放林肯视频:林肯的伟大不仅在于打赢了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而且在于他独特的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注重了课内积累,深入体会林肯伟大人格魅力,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2)出示马克思评价林肯的幻灯片、名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积累,为学生终身喜好读书打下良好的基础。向学生推荐名言警句,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用一句话来评价林肯:我想对林肯说:_______。深入体会林肯伟大人格魅力,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4)小结:这位鞋匠的儿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成就,让世界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深刻的记住林肯的名字,感情得到升华。
5、作业布置,拓展阅读(1分钟左右)(1)积累文中印象最深刻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2)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林肯传》,进一步认识、了解林肯。
作业设计注重了课内积累,同时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引申到课外阅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教师助手的运用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教与学之间架起科技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让现代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机结合,恰如其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善用教师助手,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附:
姓
名: 王砚裙
通讯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四小学 邮
编:653499 电
话:***
第四篇:《关注对话 营造生命化课堂》 福建省晋江市永和镇玉湖小学 许连春
题目:
《关注对话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永和镇玉湖小学
姓名:许连春 电话:***
营造生命化课堂》
关注对话
营造生命化课堂
福建省晋江市永和镇玉湖小学
许连春 “教育缺乏对话,教育呼唤对话”这是华南师大教科院博士后张博,对教育现象发自内心的呼吁。其实阅读教学更需要“对话”。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象长期难以改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了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改变这呆滞的单向教学,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对话”课堂呢?
一、巧妙点拔,“对话”的前提
巴西的保罗•弗莱雷在他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所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然而通过实践证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成效与老师的引导与点拨息息相关,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在咀嚼文字、启发想象、激发情感中真正实现心灵与文本的对话。
在“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的演示课中,虞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深入浅出,再加上灵动地点拔,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学生与文本进行轻松对话,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在教学《珍珠鸟》时,虞老师抓住文本中冯骥才的一举一动跟珍珠鸟的表现的关键语句进行模拟情景对话,老师充当冯老,学生当珍珠鸟。师生文本三者对话如下:
师:我是冯骥才。生:我们是珍珠鸟。
师:我把你们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生:我们就像射进深幽的从林一样安全。„„
在师与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一言一答的对话中,文本中的“美好的境界”就跃然纸上,展示在大家的眼前,悄悄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又如在教学《麦哨》一文时,虞老师抓住文中描写哨声节奏的语句:“呜卟,呜卟,呜„„” 通过变化吹奏的多种形式,如“呜——卟,呜——卟,呜„„” “呜卟——,呜卟——,呜„„” “呜——卟——,呜——卟——,呜„„”和模拟吹麦哨,在老师的灵动点拔下,学生在不同节奏地吹奏摸拟中,破折号与省略号与同学进行无声的对话,俩符号在表达上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
二、以生为本,“对话”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发展的实际需求,关注其自主性与差异性。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差异和特点,依靠其实际需求来组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如全国名师王文丽老师在《迎接绿色》一课中,先通过听写文中的生字词来摸清学生的学习障碍,在顺藤摸瓜建立对话,让学生畅谈哪些生字词在识记上应注意什么,这样学生自发的提示,比教师单向的强调更有趣,更富有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既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又要重视其结果,这就使每个学生能平等地参与学习过程,运用自己“所长”来展示学习过程,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如学习开卷有益的剧本《负荆请罪》,在汇报自学情况时朗读好的同学以分角色朗读;表演能力强的演起剧本;写作能力棒的给剧本续编;能说会道的同学将之改编成故事来讲述„„同学用各自的兴趣来感知剧本,课堂生机盎然。这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还丰富了阅读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等之间多元的对话,何乐而不为呢?
三、着眼发展,“对话”的关键
课堂上,教师既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又是促进学生阅读的引导者,也是阅读互动的对话者之一。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着的角色,都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从前至高无上的主宰意识,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念,着眼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展。
1、耐心倾听疑难。
阅读教学是在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中指引学生不断地质疑问难,并采取一定的学习策略解疑释惑,实现互动过程。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这一教学资源,我们要耐心倾听,给予反馈。
在教学《献你一束花》时,一位学生的问题出其不意:“文中的‘她’是谁?”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此时,我没有敷衍了事,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强加施教,而是以这个学生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与文本展开更加深入的互动。全班交流:“曾经的她应该是一个奥运冠军。”“她是个体操运动员,我从文中的‘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的女王宝座’中得知的” „„这个环节时我巧妙地抓住学生的疑问这“现场资源”,促进教学的互动,让学生对文本中的她进行大胆猜测,加深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感知。
2、留心关注错误。
课堂教学应当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有改错的机会,允许他们从“错”走向“对”。错误往往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只有珍视并合理处理日常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才是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活力课堂。记得之前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在朗读诗句“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是指夫人和儿子的意思,应不读为轻声,而学生却习惯性地读为轻声。此时,我便抓住这个诗句让学生再读,我再范读让同学进行比较,同学很容易发现不同而产生疑问。我便抛出问题:“平时老师强调妻子的子读轻声而今天为什么不要呢?”引导学生去探究解读诗句的妻子的意思,学生便惑然开朗自觉地将妻子的读音读到位。这个环节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出错这一资源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碰撞交流。
3会心赞赏“火花”
在教学中赞赏学生创造性“火花“,挖掘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的再创造,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学习第十册的语文天地四中的对联时,学生一时兴致来潮,想来个对联创作。我顺水推舟满足学生的愿望,引导学生注意对联的特点进行创作。在交流汇报中,学生的即兴作品出炉了:
“好山好水好景,佳词佳句佳篇” “勤奋好学万卷书,喜闻乐见天下事” “神机妙算诸葛亮,助人为乐活雷锋” “胸有成竹事事成,万事如意天天乐” “运动场上出健将,科技院里造卫星” „„
学生的创作积极空前高涨,虽然也有同学创编得不理想,但给我带来了不断的“惊喜”,我不禁深深感叹道: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忽视的。
3、用心 “迁移”引路。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其他的语文问题,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虞大明老师在教学冯老先生的《珍珠鸟》时,通过链接从许地山的《落花生》片段等课外资源,点出冯老先生的《珍珠鸟》也是真实的生活写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将生活与语文紧密结合,来引导学生善读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还道出生活是一本无字之书,一本智慧之书,每个人都要学会读好这本书,并千方百计为这本书添上精彩篇章。其次,在体会大作家擅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虞老师通过链接老舍的《锚》踩印出几朵小梅花等多篇佳作片断,来体会作家中的异曲同工之妙。又如:《麦哨》中,虞老师让学生体会选材的独特,链接《可爱的草塘》到唱《拔萝卜》《拔野鸡》等一系列信手粘来的片段,处处精到,着实令人羡慕不已。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容许学生的旁逸斜出,允许他们的节外生枝,准许他们奇思妙想,赞许他们的学法迁移。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才能构建富有活力的阅读课堂,这是促进阅读“对话”的关键所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效的阅读“对话”,合理定位师生在阅读中的角色,一扫过去教师“滥讲”“强加”的单向课堂,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活力,富有民主个性的生命化课堂。
第五篇:关注生本课堂 聚焦核心素养 教研活动主持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大家相聚在一起,共同研讨小学课堂教学,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关注生本课堂,聚焦核心素养”
本次活动首先是XXX老师和XXX老师为我们展示两节观摩课,然后是执教老师进行说课,磨课团队代表讲述磨课过程,最后评课环节。首先进入观课环节:第一节是XXX老师上四年级数学整理课《大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大家欢迎
第二节是XXX老师带来的英语课《Unit6 A
let’s
talk 》
非常感谢XXX老师和XXX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观摩课,我相信每次精彩的背后都需要执教老师的辛苦付出和团队的协作。下面先请XXX老师谈谈这节课的设想。
下面,请XXX老师的团队代表XXX老师上来做磨课阐述。听了XXX老师详细的讲说,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如今的课堂教学已经由注重形式步入到关注学生,关注教材、关注实效。也相信在座各位此时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下面就进入评课环节,有请XXX老师先抛砖引玉,谈谈你的看法。
谢谢章老师的精彩点评,有请XXX老师谈谈你的感受 有请XXX老师说说你的想法
老师们的点评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总有差距,有效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与研究的脚步。
下面请XXX老师上台说说这节课的设想
若把成功比作绚丽的蝴蝶振翅飞舞,那么,每一次的磨课就是化蛹成蝶的必经之路。每一堂精彩课例的呈现,都是磨课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有请XXX老师团队代表XXX老师上来做磨课阐述。
生本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感谢XXX老师和她的团队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观摩课,下面有请XXX老师对这堂课作点评。
谢谢XXX老师的精采点评,下面有请XXX老师谈谈你的感受 有请XXX老师说说你的想法
谢谢各位老师真诚而精彩的交流,大家的交流中投射着一种智慧,一种魅力,大家从不同的侧面对课进行了分析评价,这对于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
今天活动的最后,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X校对今天的活动作总结!
谢谢X 校的精采发言,有人说:快乐,让课堂教学走向幸福;生本,让课堂教学走向灵动;真实,让课堂教学走向永恒。而我要说,教学研讨,让所有教师走向成长!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教研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