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教学 锤炼真功培学子
比教学 锤炼真功培学子 访万家 滋润心灵育英才
——宋埠小学2011年秋“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纪实
“你的比武课上了吗?效果怎么样?”这句话成了宋埠小学老师最近一段时间每天的问候语。从9月19日上午第一节课开始,宋埠小学多媒体教室、探究实验室、家长学校教室和学前年级教室里座无虚席。低段语文、高段语文、综合学科、学前年级四个组,同时进行“课内比教学”的赛课活动。
说起“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宋小老师非常熟悉。这两项活动在宋埠小学已经坚持了20余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教学比武活动始于八十年代末,每年举行一次,活动形式多样:有分学科比武,分年龄段比武,教学设计比武,说课比武,评课材料比武,课件设计比武等等。每年都产生一批教学能手,学校予以表彰,并优中选优,推荐参加更高一级的教学竞赛活动。正因为这项活动坚持得好,宋小老中青三代中都有教学、教研的骨干,在麻城市、黄冈市、湖北省等各级各科教学讲课比赛中均屡创佳绩。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是宋小育人的模式。为了让家长、老师互通信息,对学生齐抓共管,不留教育真空,宋小早在1991年就推行了“学校、家庭联系卡”活动,并把每月15日确定为家访日。此举在《麻城报》报道后,一时好评如潮,各校纷纷仿效。
继8月15日,麻城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下发之后,8月28日宋埠中心学校关于在全镇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下发。我校立即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认真学习两份文件的精神。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马上起草了宋埠小学2011年秋“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方案。9月13日宋小举行了“两课”活动的启动仪式,在会上,陶校长仔细解读了两份方案,夏校长作了动员报告。中心学校的胡校长,李校长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讲话,让全体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这两项活动的重要性。
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组织中小学老师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就是要以家 1
访为抓手,促进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素养。通过这两项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把素质教育和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目前,宋小的两项活动都已经启动,其中“课内比教学”活动进行了一周,语文学科的全部教师,综合学科,学前年级部分教师已进行了讲课比赛。从已经进行的课内比教学活动和家访活动来看,我们认为这两项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时间安排合理。本学期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既要保证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质量,又要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充分考虑,做到两者都要兼顾。在启动仪式上强调:每学段或学科的教师必须听完本学段或学科的全部老师的赛课和说课,并且语数综教师要各自做好协调工作,保证教室内不空堂,教学不缺课。所以在赛课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每间教室里都有其他的科任教师在正常地上课。为配合宋埠中心学校活动安排,我校的比教学活动必须在九月份完成。全校82位科任教师要全部安排下去,必须分批同时进行。因此,学校安排了语数学科分低段(1~3年级)和高段(4~6年级)两个学段同时进行,学前年级和综合科两组同时进行。从9月19日到9月30日,每天上午一至三节课都有老师赛课,说课时间安排在各科大组活动时间。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时间安排方面紧凑,高效。
2、实现“两个全参与”。学校严格按照麻城市教育局和宋埠中心学校的要求,所有教师全部参与,所有学科全部参与。赛课的老师中有年龄最大的,已满55岁,即将退休的李凤娟等八位老师,有担任不同学科的8位领导,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以及校本课程《国学》的十个学科的专职教师。无论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还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坛新秀,都精心准备,写教案,做课件,与同事课前讨论教学设计,课后讨论教学效果和心得。不同的学科的赛课课堂更是高潮迭起,掌声阵阵。此次活动,科科有教研,堂堂有收获,搭建了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3、分层评价。9月1日上午,省教育厅召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座谈会,陈安丽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陈厅长指出,两项活动的开展,要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全过程培养为方法,评价的方式方法要科学,不以一次讲课论英雄。宋小的教师年龄悬殊较大,老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也会存
在较大差异。我们知道差异,不搞一刀切,因此在评奖时,45岁以上和45岁以下的教师分开设奖。这样做,评价更合理,科学。
4、听课签到制。学校要求,听课期间,教师先在签到册上签到,不请假,不允许迟到、早退。听课的老师们每节课都早早地在教室后排坐好,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课,并不时为学生的精彩回答送出阵阵掌声。每页听课记录都详细记载着讲课流程和心得体会。听课签到制不仅是纪律,更是对讲课老师的尊重。从9月19日到9月23日五天时间,赛课共45节,听课教师共有619人次。赛课的老师比出了水平,听课的老师学到了真功。
5、开展全方位,不同层次的评课活动。如果说上课过程是异彩纷呈艺术美的展现,那么评课活动就是不可或缺的美的再现和回味。本次活动我校特别突出了评课这一环节。每个学段都有蹲点领导、负责人和召集人。负责人由教研组长担任,召集人由各年级学科备课组长担任。以低段语文(1~3年级)为例:有一位蹲点领导,一位语文教研组长,三位语文备课组长。这五位教师都要求写一篇有质量的评课材料。备课组长的评课材料在年级备课活动时交流,蹲点领导和教研组长的评课材料在评课总结会上交流。备课组长的评课是站在年级组的角度,点评本节课是否目标科学,明确;是否准确把握和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了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是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习惯等等。教研组长和蹲点领导则站在低段语文的层面上,点评这16节课是否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成长为基础,以课程的价值为根本这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这样的评课,会让赛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和评课的老师都不断琢磨怎样去上课,用心地去听课,思考怎样去表达。一次评课就是一次提升,一次评课就是一次感悟,一次评课就是一次成长。学校还会将所有的评课材料收集起来,专门办一期《宋小文鉴》,让活动有记载,为将来的教学教研保存珍贵的一手资料。
6、家访活动着手早,动作快。学校在收到宋埠中心学校关于开展两项活动的通知后,于8月28日至8月31日暑期集训期间,就组织老师对在宋埠镇镇区内的学生进行了家访。9月6日就要求各班班主任收录学生地址,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拟定班级家访计划,做好家访准备。9月13日,两项活动正式启动。9月17、18日双休日,班主任老师就带着科任教师开始对镇区周边稍近一些的同学进行家访。
7、家访活动组织严密,安排合理。我们学校学生多,分布广。考虑到这些实际,学校在对学生信息详细整理的基础上拿出了务实高效的走访方案。一是分块负责。按照区域划块,领导班子分块负责,教师按照走访量分配到块。二是集中行动。集中安排走访时间表,分组集中包车到村到片,集中家访情况反馈汇报和资料整理。三是合作互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重点走访对象一齐上,一般走访对象分组访,未走访到的对象进行补访,特殊学生进行回访,问题未解决的对象由学校安排接力家访。老师们通过家访,更多地了解到学生背后的故事,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到学校办学,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等情况。拉近了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心灵距离。
到今天止,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的讲课环节已进行了一半,本周和下周将进行余下老师的讲课比赛和所有老师的说课比赛。“课外访万家”活动对象,首先确定的是宋埠镇镇区和周边部分村子的学生,接下来是那些家离学校很远,甚至家长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他们将是我们下段家访的重点。
两项活动在宋埠中心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我们全校领导、老师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1、“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把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首位,要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而少数老师对此的认识还不够,比武时还能体现新课标理念,下课后回到本班,老鞋走老路,老调又重弹。
2、“课外访万家”活动旨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家校携手育人。我校的“访万家”活动总体上是扎实有效的,但不排除个别教师在家访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家庭,没有真正走进家长和学生的内心。
3、我校共有500多名外县外乡学生,给“访万家”活动带来困难,必须创新家访形式,才能让家访覆盖率达100%。
好在两项活动才刚刚开始,有问题暴露出来不是坏事,发现问题并积极改进,才更有利于学校的长足发展。宋埠小学愿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学校层面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考虑每个细节的落实,建立检查督导、评估和激励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把“两课”活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力争创建具有宋小特色的活动样本。
第二篇:比教学 锤炼师能 访万家 塑造师德
比教学 提升师能
访万家 塑造师德
九集中学 杨勇
10月8日下午4时,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推进会隆重召开。我校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收看了推进会的视频直播,我也细心地观看了整个推进会全过程,认真聆听了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市二中和襄阳市襄城实验小学的成功经验以及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会后,我们七年级组在年级领导谢校长、年级组长乔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切实有效的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下面我就自已在活动的做法和想法,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和体会:
一、对“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认识
通过看视频会议明确了陈厅长在会上提出的几点要求。
1、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是教育系统“三万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教育改革精神的具体行动。
3、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
4、“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教育和社会沟通的桥梁。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认识了“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真正内涵: 首先,通过比教学活动还能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如果说知识是上好课的硬件设备,那么教学技巧与技能就是对这些硬件设备的升级。就拿我们数学组说课、讲课和评课的例子来说吧,自已上好一堂课,除了掌握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外,还要将教材、教法、学生学法以及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当然,我这里所讲的技巧并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是指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这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我们每一位老师在这一次比教学活动中都作好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准备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接受别人的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参加观摩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使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升级。
其次,我认识到访万家活动就是为了再塑教师灵魂(师德)。因为访万家活动就是让教师多走访,多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进步和自己工作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还包括及时了解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持肯定态度,以便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教师自身的师德进一步得到规范。
二、对“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体会
首先,“课内比教学”教师获提高,学生得实惠。
“比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不是要教师在群体性的“比”中出类拔萃,而是在“比”中学习提高。在“比”中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为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探索适应课改目标的新教法,新学法,这是一个向自我挑战并改变自我的过程。而通过“比教学”这样的有效形式,促使教师去学习,去提高,去探索,去积累,去完善。
同时,教师要始终坚持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我们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要问一问自己,这样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别人玩的“花样滑冰”式教学方法,究竟又有多大的实效性,自己是否又能这样做。我们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传授学生知识的殿堂,学生在这节课中究竟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这应该是我们衡量课堂实效性的根本。所以我们“比”教学不是比课堂上有多少天花乱坠的花样,不是比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而是积极探索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学途径。每个教师要端正“比教学”的动机,始终要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贴近学生可持续发展。
其次,“课外访万家”拉近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做为七年级班主任,近几个星期,我组织班上的课任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家访,有时是到一个村组以后,就对这里的所有学生进行家访,有时是针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专访,目前为止,我班已走访学生达20人以上。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到学生家中进行交流,是一个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的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对学生的成长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部分学生的两面性,如:有的同学在校花钱大手大脚而家庭贫困;有的性格内向因父母离异;有的与爷爷奶奶生活还得照看弟妹;有的家庭条件好对孩子过分溺爱等等,所有这些将有利于我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在家访中使我更加认识到: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多数家长很欢迎老师进行家访。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目前,“明天你准备到哪儿去家访?” “今天该谁讲课?”已成为我们学校教师近期见面的热心话题。总之,“课内比教学”与“课外访万家”这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师师德素养,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和谐,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学生得实惠、学校得发展。让我们为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加油吧!
2011-10-23
第三篇:锤炼教学语言
“锤炼教学语言”心得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文章写到:“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整个课堂妙趣横生,提高学习效率。所以,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
第一,语言准确,具有教育性、规范性、科学性,忌导向不正、不够规范、言之无序。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思想健康,导向正确,具有教育性。有老师这样说:读书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挣大钱,买豪宅,娶美女。”这种语言就失去了教育性,以庸俗的个人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影响学生。著名学者钱文忠说:“成功的概念是多元的,是一种复数。中国传统的成功人士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赚钱只是在立功里面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今天呢?人们把钱看得太重。”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低俗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学科需要来说,教学语言必须运用本学科的专门术语来规范表达,否则不但不规范,还可能出错。从科学性来说,指教学思路井然有序、逻辑合理,学生才能分清重点难点,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还要合乎学生认知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不能出现远超出或低于教纲的现象;还要注重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动机与态度三大系统来确定教学的起点。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相应的教学语言的要求不同:初中教师形象性的语言要多一点,高中教师理性思辨的语言要多一些;初一和高一的课程会有许多入门知识,要深入浅出、详细地向学生解说。还有即便同一学科,不同的知识板块也需要不同的语言。比如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和散文讲究体悟和抒情;驳论文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说明文朴实,有条理,这些不同的知识特点就给老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第二,语言巧妙,富有启发性,忌不讲时机、“满堂问”、缺少智性的引导。
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是促进学生心智成长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新课改实施的重要手段。《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因此,启发性教学必须满足两个原则:第一,学生有强烈求知的需求;第二,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
第三,语言优美,具有节奏性,注意快慢适宜、抑扬顿挫、收放自如、流畅和谐,忌平淡无味和混乱被动。
教学是声音的艺术。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的抑扬顿挫、音节的疏密相间,各个环节有机相连,给人以文学美和音乐美的享受。首先,语言优美生动,准确而富有变化。有一个惊人的现象,有些理科老师的文章写得比文科老师还漂亮,究其原因是许多理科老师业余爱好广泛读书,这样,在文学文化修养的修炼基础上教学相长,不仅教学科研有成绩,而且落笔生花。他们的教学语言句式与词汇变化丰富,举例生动形象,常常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其次,教学节奏快慢适宜、语调抑扬顿挫。第一,要注意语速、语气适中,停顿合理。语度过快,给人感觉信息铺天盖地,密不透风,这样学生容易疲劳,无法静思默想,完整收取信息。反之,慢条斯理,断断续续,重复过多,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一般来说,在非重点处,可用快速又轻松的语速叙述;在需要强调的地方,可以放慢语速,加重语气或者重复,让一字一句都落到学生耳朵里;在需要独立思考或酝酿气氛、培养感情时,可以“暂停”。这样,学生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的状态,懂得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第二,注意语调与情感的协调。富有激情、抑扬顿挫的课堂让学生如坐春风,而平淡低沉的课堂让学生昏昏欲睡;而语调一味高亢激昂,学生又会心烦意乱。再次,调节学生的问答节奏,做到收放自如。一般采取限时答题的方式,要求学生表达的精炼规范,避免拖沓、混乱、被动。还要指出的是语文老师一定要练好诵读基本功。这常常既是古诗文、散文阅读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又是把握课堂节奏的要领。
第四,语言简练,具有示范性,忌啰嗦、拖沓。首先语言要简练纯净,给学生以示范性。著名教育家于漪建议老师有意识地清除自己语言中的杂质,要用普通话、力戒方言土语、口头禅。其次,要注意课堂结构的起承转合简明扼要、不蔓不枝。把清晰的知识脉络交给学生,也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再次,板书要精炼,简处求丰,字迹端正优美,有概括性、示范性、条理性,还有结构美、图示美。最后,语文教师要注意作文的评语简练的问题。评改作文,重在有效,除了个别的“面批”和精批细改,建议以一句话评语为主要形式,指出成功之处和主要问题,让学生容易记住。一句真诚的赞语,一句中肯的评价,一点能让他“顿悟”的建议,都可以让他长期铭记。
第五,语言幽默,格调庄谐适度。
富于幽默感被大家公认为现代教师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教学幽默是一种灵活应变、即兴发挥的技术,是轻松之中包含着深沉,妙语之中蕴涵着睿智,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示,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促进心智成长,达到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的目的。多研究俗语、谚语、外来语等语言,多积累比喻、比拟、双关、移用等修辞方法,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名人幽默故事、多看名家小品相声、多了解对学生有益的网络热词等,都可以让教学语言更具幽默的魅力。
当然,教师精炼的语言不仅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还应做到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富有感染力,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精炼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用一生的时间去炼就自己、提升自己的语言,使自己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第四篇:文字排版练真功
活动5
《文字排版练真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复习对文字进行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过程与方法
通过叙述、讲解、演示等方法,与学生一同学习、一起探索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Word文字排版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演示操作word文档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耐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三分钟热度的缺点。
2、养成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并在体验使用计算机为我们日常生活需要服务的过程,端正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对文字进行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设置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例文“天生我才必有用.doc”
“孔雀惜尾”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师生互动,激情导入
丁丁同桌经常因为自己个头不高而非常沮丧,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但老师最近讲的一则故事,对他很有启发。为了提醒自己,他准备把这个故事用电脑进行编排,打印出来帖在墙上。出示学习目标
2、体验探究,获取新知 想一想 出示修饰后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要排版后的效果,观察想一想:在这段文字中,使用了哪些字体、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
提出要求:小组观察讨论,完成课本19页的表格。
教师小结:在修改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时,可单击菜单栏中“格式”→“段落”,在“段落”对话框“间距”栏中单击“行距”右侧的下拉按钮,选择“固定值”,在其右侧的“设置值”中输入行距的具体数值,单击“确定”按钮。学生小组活动完成课本19页的表格。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做一做 提出要求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
请三名学生上机演示操作,边操作边说出步骤。1.启动Word程序,打开修饰前的《孔雀惜尾》。2.修饰标题。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居中。3.修饰正文。设置字体、字号颜色。4.给第4段设置下划线、倾斜、字符底纹。
教师小结:版面文字清晰,疏密得当,段落层次分明,方便阅读
第五篇:《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依安县三兴镇中学
董发林
《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 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
(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 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 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 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
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最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
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
(二),体会 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投影出示尝试题
(二)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
②马拉车前进
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
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题
2、题3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师:对,这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
师:题4中,重力、支持力为什么不做功?题5中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生:重力、支持力对木箱移动没有贡献,不做功。同样向上的提力对水桶的水平移动没有贡献,也不做功。
师:对,这也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当力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不做功。
师: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力对它做功吗? 生:没有,小球向前滚动的原因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师:物体由于惯性运动时,没有外力对它做功,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劳无功”的现象。
(二)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帮功是有多少的,用的力大,移动的距离长,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下面请大家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演示
1、将1只钩码提高1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
2、将1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
3、将2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师:第二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第二次是第一次的3倍。
师:第三次做的功是第二次的几倍?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是第二次的2倍,第一次的6倍。师:你们能归纳出决定做功多少的因素吗?
生:功的大小跟力的大小和使物体移动距离的大小有关,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做的功越多。
师:对,从上面的实验,我们不难得出:(板书)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三)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师:我们知道了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的关系。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力×距离 师:用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板书)。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牛·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简称焦,1焦=1牛·米(板书)。师: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刚才第三次实验时老师做的功。提钩码用的力F=G=mg=0.2千克×9.8牛/千克=1.96牛 钩码移动的距离s=h=0.3米
提钩码做的功W=F·S=1.96牛×0.3米=5.88焦
三、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下面再给出一组尝试题,供大家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功的意义,掌握功的计算。下面请大家边看书,边练习。
出示尝试题
(三)1、下列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1)用100牛的力将物体举高2米。(2)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2米高处。
(3)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水平前进的小车上,随着小车一起向前移 动了2米。
(4)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沿扶梯走在2米高平台上。(5)用100牛的力将垒球掷出10米。
(6)用100牛水平力拉着重500牛的小车沿水平面前进了10米。
2、试一试,估算一下你做了多少功?(1)将100克的砝码举高1米。
(2)将掉在地上的课本拾起来,放到桌面上。(3)将凳子放到桌面上。(4)做一次引体向上。
学生练习,并板演,教师巡视,最后与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板演,给予指正和肯定。
四、布置课外小实验:
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要求:
1、测出:(1)体重G;(2)楼层高h;(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2、计算:(1)上楼所做的功,(2)两次登楼过程中,每秒钟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