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蜗牛》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案例与反思
赵洪生
案例背景
蜗牛这种小动物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在课前我让孩子们准备了蜗牛。打算利用两课时的时间观察蜗牛的构造、爬行、吃食等活动。但实际上,这些小蜗牛却给我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临时改变教学方案,而教学效果却非常好,至今让我和孩子们回味无穷。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案例流程:
问题一:小蜗牛怎么不出来。
孩子们带来的小蜗牛都呆它的“家”里不出来,那怎么让它出来,不出来就没办法观察,所以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蜗牛上,于是我提出问题,“怎样让小蜗牛出来呢?有什么方法?,孩子们这时提出很多方法:如“把它放在水里”“放在湿布上”“用针扎”“放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在地上磨”,最后讨论这些方法行不行,否定了几个方法,确定把蜗牛放在湿布上或玻璃片上滴水,讨论五分钟后,孩子们边等待边加油让自己组的蜗牛快出来,这样经过二十分钟后,蜗牛终于陆续从他的“家”里爬出来,让孩子们欣喜若狂,教室里一片欢呼。
〈反思〉:本打算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蜗牛,结果蜗牛不出来,如果不让他们观察,而看书那么孩子们就体验不到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了解不到观察的过程与方法。我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想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想出很多方法,又经过讨论选择哪种方法可行,又一次让他们体验了不伤害小动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十分钟的等待与加油,让老师、孩子们与小蜗牛联系在一起,感觉不到时间的的漫长,充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未来的小科学家。
问题二:接下来怎么办
既然小蜗牛出来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故意把这个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考虑怎么办,孩子们思考讨论后,有的组拿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有的组让蜗牛进行比赛,有的组拿菜叶让他吃,有的组让蜗牛爬细线。教室里好一片热闹,有喊加油的,有记录的,有串组的,而我呢当然也加入他们的行列,进行指
第二篇:蜗牛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蜗牛
(S版三年级上册)
教师:武秀清
教材分析:
课文讲作者由邻居小姑娘青青在医院里摆弄小蜗牛,勾起了童年的美好回忆:先讲作者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在讲作者看了蜗牛爬墙的经过,开始敬佩了,最后讲作者要好好的看蜗牛。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外形和行为特点,并学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导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导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导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导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时间:第四周 导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导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2.听写字词。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齐读这一句。6.连读3、4自然段。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2017年12月
第三篇:《牵着蜗牛散步》教学案例
牵着蜗牛去散步
——谈班级中后进生的转化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后进生又叫“问题学生”或“差生”,是指班级中在某些方面(如:智力、成绩、思想品德等)落后于全班同学发展水平的学生。素质教育核心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后进生是班级的落伍者,所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
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有快有慢。如何帮助他们在同龄人中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转变观念,借用契机增强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要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和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也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刘云江是我们班的学困生,上课老是走神,所以每次作业总是要老师课后辅导才能完成。那会儿学校举办运动会,在选拔时就发现他长跑特快,于是让他参加了100米短跑项目。他不负众望,在比赛那天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为班级争得荣誉。在班会上,我大力表扬了他这种拼搏的精神,他除了自豪还有些不好意思。课后我单独找他谈心,告诉他体育老师已经看上他了,准备发展他为校运动队成员,以后甚至可以作为体育特招生进入不错的学校,当然这也要有不错的文化成绩才行。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刘云江向我保证以后上课一定要专心。自那次后,他上课走神的次数慢慢减少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所以只要你有心,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大大地表扬,他们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二、转换方式,善用温情矫正行为。矫正后进生的行为需要多一些温情,这并不是一般的战术行为,而是事关他们身心发展全局的战略行为。它涉及到后进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全过程,并且是以关心、爱护、尊重为内涵。
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电视、电脑、手机、课外书等等。增长知识的同时,一些暴力行为也被他们看在眼里。记得有一天早上刚到校,就看到徐佳的妈妈在教室门口焦急地张望。我走过去和她打招呼,她满面愁容地对我说了徐佳的事。原来昨天晚上徐佳因为作业不会做,和妈妈吵架,最后说要跳楼自杀。这可吓坏一家人了,整夜守着他,到学校也不放心,跟过来看看。因为她以前有一次说要离家出走,结果真的头也不回地就走了,最后没办法家人把他拉了回来。她今天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老师能帮帮忙,劝劝她。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棘手的,一个早自修都在想待会怎么跟她谈。那天早操结束后,德育主任训话,说的内容大概就是关于孝敬父母。我脑子里马上有了想法。回到教室等大家坐定后,接着德育主任的话我就开始讲了:父母把我们养到这么大不容易,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和泪,但是有些同学却把家长当丫鬟来使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有些家长满足不了她的要求甚至用离家出走、自杀等方式来吓唬家长。说到这里我故意瞟了她一眼,她马上低下了头。同学们对这样的事嗤之以鼻,都说自己绝对不会这样做。下课后我把她单独叫到没人处,她知道我找她的原因,马上一声不吭地低下头。我摸着她的头问:“你说的那些话是不是吓唬爸爸妈妈的?”她点点头。我又问:“从哪儿学来的?”她说是电视上。我严肃地反问她:“你知道昨天你爸爸妈妈有多难受吗?因为你的一句玩笑话昨天一夜没睡。如果你是他们,听到自己的女儿说这种话会怎样?”看到我激动的表情,她失声痛哭起来:“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说那样的话了。”最后我又安慰了几句,还嘱咐她要孝敬爸妈,多给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没想到,过了几天,她妈妈兴冲冲地到学校来感谢我,告诉我徐佳在家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乱发脾气的坏毛病没有了,作业完成后还主动帮她扫地呢。其实我也发现她不但脾气好了,连学习也认真起来了,课堂上还能经常看到她高举的小手呢。
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在行为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老师用真情感动了他们,他们也真正体会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和父母的不易,所以,教师要善用温情来矫正学生的行为,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转移注意,利用宽容感化心灵。
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容地对待学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李希贵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要宽容学生,应该尊重学生人格,只有谆谆教导学生,才能收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或挖苦、讽刺,不但伤害学生的心灵,而且更容易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只有对学生理解、宽容,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和谐,学生的身心才更健康。
有些后进生缺少家庭的关爱,不但学习不好,还因为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所以经常喜欢攻击别人。这样的学生本学期班里就转来一位。翁彦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以前都住校,现在跟着姐姐生活,平时姐姐上班忙也没时间管他。当他开学第一天报到时,就因为一点小事和同桌打起来。当时我严厉地批评了他俩。看着他那一脸不服气的样子,我就知道这个翁彦凯以后不知道会给班里惹多少事。不出所料,上课随意讲话,打人骂人,用铅笔头戳同学手臂,还警告说不准告诉老师,如果告诉了就揍人,等等,一副“老大”派头。然而,每次教育后总是一转身“老毛病”又犯,我也很头疼。有一次在操场打篮球,他不小心一脚把球提到踢到一楼办公室的玻璃上,玻璃碎了一地。他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罚站。看到我来了,仿佛看到救星一般,眼睛一亮继而又低下头,轻声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这是他第一次服软,怎么办?我是大声呵斥他还是„„?我连忙对老师们说:“对不起,翁彦凯不是故意的,以后我会让他玩得时候小心些的。”听到我这么说,翁彦凯愕然的看着我。回到我办公室,他一直低着头。我决定和他长谈一次,从他的家庭聊起。他告诉我他很讨厌爸爸妈妈,从小就没有得到过他们的爱,姐姐家里也没人和他玩,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知道他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我决定帮他改掉坏毛病。于是和他约定:当“班级巡查员”,课后作业完成后到包干区去巡逻,把乱扔垃圾的同学的名字记录下来。自从担了这个“重任”之后,他忙得不可开交,我也狠狠地在班里表扬了他的负责。偶尔有和同学小打小闹的事情,都愉快地解决了。不仅如此,在课堂上他专心了,爱发言了,学习自然而然地就进步了。
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后进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他们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改变每一位后进生;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对待后进生,多给他们一份尊重、关爱和信任,才能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中茁壮成长。
四、转送心情,巧用同化浸染情怀
一份好的心情会带个周围的人一片阳光,老师的心情好坏更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经常会听到老师当着学生的面抱怨:真是难教,我讲了很多遍你怎么还是不会。其实孩子的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对于后进生来说,要把老师讲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东西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应该允许他们慢慢来,不要随意给他们贴上“笨”的标签。如果老师把这种情绪当着学生的面发泄出来的话,学生也被同化,也不会有好的心情来学习。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老师或许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我有没有精心备课?上课讲的是不是太快了?这个孩子是因为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而不会?等等。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转变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既要有热情,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又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而且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尊重他们,科学引导他们,真诚理解他们,无私帮助他们,促进后进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晓波:《在爱的教育路上行走》,《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6年第5期
2、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1日
3、李洪元,陆士杰著:《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四篇:蜗牛搬家案例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
——《蜗牛搬家》教学案例
保定市高新区大马坊乡周庄小学 杨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体会不同标点符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4、体会句子在不同语境中的读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1、体会不同标点符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体会句子在不同语境中的读法。
教学准备:
《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说说歌曲的主人公是谁?
2、今天这只小蜗牛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蜗牛搬家》。
3、看到故事的题目,你想提些什么问题?
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初读课文,解答问题
1、学生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范读,学生纠正老师在读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设计几个读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如读书姿势不正确等错误。)
3、学生再读,思考,读后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学习课文内容,练习朗读
根据第一环节学生回答,提出问题。
1、谁给蜗牛找到安家的好地方了?
2、这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觉,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想象画面,再读这句话。
3、这时螳螂也忍不住要说两句了,它说了什么?体会感叹号表达的 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4、听了他们的话,蜗牛有什么打算呢?找到书中句子读一读。这么说,蜗牛肯定搬成家了?(蜗牛没有搬成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读4-6自然段,看看都有谁帮蜗牛搬家了,边读边画。
6、指导学习朗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
这一天天气怎样?
喜鹊来帮小蜗牛搬家会说什么?角色扮演读。
小蜗牛是什么态度?
读一读小蜗牛说的话,体会感叹号表达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创设各种情境读:生气的小蜗牛、懒洋洋的小蜗牛、娇气的小蜗牛……
7、接下来是哪两个好朋友帮它搬家了?
给出自学要求,自己练习表演读。
学生上台表演读,教师配合。
8、故事结束了,蜗牛都没有搬成家,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教师范读后,学生表演。
四、感悟道理
为什么小蜗牛最后没有搬成家呢?
五、续编故事
小蜗牛最后搬成家了吗?请你展开想象,继续编故事吧。
第五篇:《蜗牛的奖杯》案例分析
提问的艺术---《蜗牛的奖杯》案例分析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今天就以《蜗牛的奖杯》一课为例来谈谈在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问。
一、导入 出示蜗牛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谁能说一说蜗牛的样子?
师:大家说得真好,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呢!(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图)看到这样的蜗牛,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蜗牛的翅膀为什么不见了?
蜗牛怎么得到奖杯的? 师:学了课文《蜗牛的奖杯》,你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而且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联系了生活实际,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主动发问,提出了两个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重点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学习新课
师:看,大森林里多热闹啊,蜻蜓、蜜蜂、蝴蝶„„都来参加飞行比赛了,冠军的有力争夺者——蜗牛也来了。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蜗牛能获得冠军? 生读文,异口同声地说:遥遥领先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本环节中,这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一下子让学生理解词语“遥遥领先”,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师:在飞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蜗牛从此以后得意洋洋,透过“得意洋洋”这个词,你能想象蜗牛的表现吗?
生:蜗牛背着奖杯,四处炫耀自己的骄人成绩。
生:蜗牛把奖杯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到了晚上,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生: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整天守着奖杯,不思进取。(没有生硬地向学生提出“得意洋洋”是什么意思,而是让学生想象蜗牛的骄傲表现,来表达对词语的理解。这样的提问具有亲切感,让学生感觉到只要稍作考虑,就能回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如同“你可以回答一下吗?”之类让学生倍感信任的语言,教师的提问充满了期待。)师:蜗牛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
学生在认真阅读了三、四自然段之后,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生:蜗牛太骄傲了,它只知道四处炫耀自己是飞行冠军,却不知道背上沉重的奖杯后,再也飞不动了。
生:蜗牛得意忘形,不再练习飞行,翅膀退化了。
生:因为蜗牛整天守着奖杯,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沉重的翅膀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再也不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而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这个问题变换了学生的提问“蜗牛的翅膀为什么不见了?”,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能够清晰地了解蜗牛翅膀不见的原因。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轻松环境中,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问题回答得更趋于理想。)
三、启发谈话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生:看到再也不能飞翔的蜗牛,真有点替它惋惜。
生:如果蜗牛没有把沉重的奖杯背在身上,它的翅膀就不会退化,它的身体也不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切都因为蜗牛太骄傲了。
生:蜗牛只想着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却不知道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它的骄傲自满最终害了自己。(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学生通过反复读书,体味词语,在脑海中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学生能自己去感受,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的道理。)
教师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复杂的问题,把课堂的时间交与学生,让学生充分读书,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提问成为丰富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类型的问题使课时节奏变得紧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