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高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和谐校园构建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来看,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趋多样化,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学生更加关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理想的关注。产生理想信念的虚无主义、“信仰危机”、价值取向上的功利主义。对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
2.诚信意识淡漠,知行不统一。大多数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期望自己及周围的人成为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修养的人,但也有很多学生不能在日常行为中很好地实践自己的道德追求,经常表现出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由于部分大学生在自身认识和观念上存在误区导致诚信缺失,认为“老实人吃亏”,不诚信的人却“占便宜”,从而降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
3.心理素质欠佳,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待增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充满矛盾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长期优越的物质环境、一帆风顺的生活环境,使其在逆境中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情绪波动较大。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化,加之学习负担、就业的压力,给一些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网络等新载体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并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信息来源。一些格调低下、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冲击和扭曲了人们对社会主流的认识,对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产生消极影响,致使少数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以至荒疏了学业、远离了集体,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反应淡漠,表现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消极地对待周围的现实世界,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在和谐校园构建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直接的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基本纲领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任,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起来,使其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组织形式,避免简单的说教、生硬的灌输、被动的强制接受等传统的教育方式,从大学生最关心的事情入手,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东西融入到具体实事的有形载体之中,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得到实际利益的同时解决他们思想上的不解和困惑。
(2)坚持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任何学科的教师都负有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只有各门课程形成合力,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不间断地进入学生的头脑,才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修养,真正做到德知并进,全面发展。
2.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是对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诠释,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是对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教育人、引导人,也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特别是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大背景下,关爱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和必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实际,我们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情感和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树立公平礼让、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兼容并包、尊重差异、团结协作的人际环境和氛围,使大学生学习进步、生活舒畅、工作遂心、精神愉快。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促进思想问题解决,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对人的影响,既不是单向灌输,也不是纪律约束,而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方式及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潜移默化和水滴石穿的力量。要善于结合节庆日、重大事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吸引力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氛围,为学生提供宽阔的展示自我、提高素质、相互交流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4.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等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澄清模糊认识。
5.占领网络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提高网络意识,抓住网络特点,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如:形势政策网、校园生活网、心理咨询网、就业指导网等,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编辑/刘佳)
第二篇: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魅力无穷的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寝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如何,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和谐.大学生的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石.大学校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学业方面的不和谐:弄虚作假;与社会交往的不和谐:普遍伪造自我;经济活动的不和谐:信用差;道德精神的不和谐:道德缺失.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实质是社会现象在学校的反映,是应试教育模式的体现,是大学生心理特征的表现.因此,根据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和特点,着力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探索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路径,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构建诚信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构建和谐校园就是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在我们的校园里要正确处理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学校管理新格局。因为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与公民个人的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构建我们美好的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谐校园,主要包括主体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三个社会维度.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实现主体和谐,创新以人为本的成才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实现校园环境和谐.三个维度的复合适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灵魂.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我校绿树成阴,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
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
第三篇: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按照“高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忠实地履行好教育职责,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勇于作为。笔者以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进一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依靠多种途径并采取多种措施具体落实这项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全面落实党的有关文件精神
首先,学习文件,吃透精神。我党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重要论述。进入新世纪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专门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一整套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因此,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与党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2004年以来中央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和党的有关文件,做好学生工作,一要抓住“一个中心”。就是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二要紧扣“四项主要教育任务”。就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三要把握“六个坚持”。就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班级、社团的作用;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又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既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之中,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管理的作用;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既要坚持思政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要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四要抓好“七个重点建设”。就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用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大学生;加强思品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思品课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五要办好“四件实事”。就是一要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特别是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奖学金工作,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二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成才立业;三要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满足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合理需求;四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央文件这些精神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抓好落实。
其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永恒主题,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同时期学生成长规律是不一样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新时期学生成长的特点,深入学习与研究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学生思想所产生的影响,深入学习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内涵,深入学习与研究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变化特点,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在转型时期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变化特点,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变化特点,深入研究大都是身为独生子女情况下的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变化特点,深入研究我校大学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开辟新途径,寻找载体,使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服务。只有如此,才能贯彻好党的文件精神,才会不断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学校的首要功能是育人。在高校,每一位教师都担负着引导学生的使命,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从事思政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继续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抓住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把教育战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紧密结合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学校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之中,融入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中,融入师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之中,提高师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现实、分析形势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充分发挥高校“两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组织专家和教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关课程开设的情况进行研究,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深入研讨有关教学问题,总结推广有关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调研和“两课”教育教学调研工作。研究和实施以推动高校“两课”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方法完善、充实和改进为目标的思路和措施,进一步增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开展“两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的评选推荐工作。
三、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师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年青教师参加讲课比赛。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利用一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节庆日、重大事件,深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运用网络、报刊、板报等各种媒体,开展民族精神宣传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
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学校思想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致力于校园人文环境、学校群体形象、学校历史文化、师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展示时代精神风貌,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推动校园文化朝着健康向上、高雅文明的方向发展。组织参加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总结推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根据《教育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把“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措施。要以抓基础、抓规范、抓延伸为重点,深化“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一是抓基层,把创建活动落实到基层,形成“文明院系”、“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公寓”、“文明处室”等系列创建热潮,同时把创建活动落实到基础道德教育、基础文明行为规范养成中去。二是抓规范,建章立制,完善机制,形成导向机制、激励机制、短期和中长期评估机制。三是抓延伸,把“文明学校”创建活动延伸到社会,为社区建设、村镇建设服务,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完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高校思政网站、网页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办公系统,促进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化办公的结合。按照省《关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若干意见》,重点抓好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学生党团组织建到公寓、把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德育考评、建立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开展以公寓为基地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正面引导、探索党团工作进社团的途径、选配好社团指导教师。抓好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和民主管理,树立社团品牌形象。
飞狐论文网 http://
原文链接 :
第四篇: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犯罪率也在逐年提高。本文通过介绍大学生犯罪案例引起的反思,总结出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大学生自身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其中包括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手段以及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完善大学生课余生活,从而促进大学校园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高等教育 法制教育 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2-0041-02
一 大学生犯罪概述
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将来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人们往往把大学生定义为“天之骄子”、“国家栋梁”。曾几何时上大学是一代乃至几代人的梦想。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大学校园。但随着大学扩招,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大学生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
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后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药家鑫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
药家鑫案是2011年社会舆论的热点事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案发之初社会反响强烈喊杀声一片,到后来的“同学请愿”、“教授呼吁”,人们争议的焦点在于对药家鑫的判罚。虽然最终结果已经尘埃落定,但是人们也不禁要问为什么?药家鑫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父母、邻居、同学眼中的好学生,是什么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二 大学生犯罪成因
大学生犯罪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犯罪原因也具有特殊性,我认为应从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本身来考虑。
1.家庭原因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然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子女智力上的培养。高考体制下,成绩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养的方式上多采取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也可称之为人格障碍。当子女考入大学后,有的家长又将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而对其现实表现和心理成长关注不够。如我班2010级BCIT的某同学,自幼父母离异,从小便和父亲一起生活。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父子聚少离多,平时交流很少,更谈不上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久而久之,父子间的关系越来越差。
2.社会原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错误的舆论导向促使人们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这使有些大学生心理不平衡,拜金主义思想不断膨胀。钱的多少已成为许多大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尺度。特别是一些腐败分子以权谋私,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导致其理想、信念的困惑和动摇。另外,教育收费方式的重大变化,给一些学生家庭加重了负担,为了“弥补”经济上的不足,他们就以违法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3.学校原因
大学阶段是人生十分重要的时期。大学教育是决定着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关键。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校方对学生的管理却未加强,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有的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也无人过问。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底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跨入高等学府后,有的人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对自身缺乏准确的定位,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离开家庭,走上了社会,便逐渐滋生了好逸恶劳、学习松弛、自私自利、害怕艰苦、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等不良习性。而一旦面对犯罪的诱因,在不能正确辨别是非的情况下,就容易以身试法。
三 预防大学生犯罪措施
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手段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手段,能够更好地约束学生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当然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强管理手段并不是要求学校要教条地粗暴地去干涉学生生活,而是用科学的方式合理引导,使学生自觉地遵守。
2.加强学生法制教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应只是看成绩的好坏,更应该注重思想品德方面,应当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大力开展法制讲座,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如食堂、寝室宣传法律知识,利用班会、团会、心理活动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使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与此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开展文艺、体育等活动,重视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进学校与家长联系,共同促进校园生活和谐发展
大学生往往是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异地求学。因此,学校便成为他们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而有的同学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表现却是截然不同的。如我班有些同学在学校做事情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而回到家里却从不帮父母做任何的家务,人也十分叛逆。还有些同学在父母面前十分听话乖巧而在学校却很少与同学交流参加集体活动。因此,增进学校与家长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双方通过沟通,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校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纽带,让家长成为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促进校园生活和谐发展。
四 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大学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因此,作为大学辅导员,应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校园生活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肖薇〕
第五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单位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单位 沂水县物资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海峰
通过到机关党支部和化轻党支部两个联系点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单位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如何构建和谐单位,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单位的基础
1、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单位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一个单位,关系微妙,互不透心,不叫和谐;你猜我防,互不来往,难叫和谐;矛盾激化,四处冒烟,更是与和谐背道而驰。党总支应切实抓好职工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八荣、八耻”教育,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坚持道德底线,始终清楚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沟通互动出和谐,宽裕大度成和谐”,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之间积极倡导营造互尊互敬,积智所为;互助互帮,积力所为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单位奠定基础。
2、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单位的重要措施。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 1
活力,增强社会创造能力,增强单位职工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团结文明、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方式,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团结、凝聚和激励职工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沂水做出贡献。
3、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单位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保证。物资系统现状是人多、面广、关系复杂,绝大多数职工很长时间下岗,不接触市场,不再参与经营,思想封闭,观念陈旧,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难度。我们采用教育疏导的方针,在教育方式上,坚持以正面教育为重点,实现了由单项说教向交流、讨论、自我教育的转变,即解决了职工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这个环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也使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职工对党组织的信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职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职工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单位、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构建和谐单位而奋斗。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单位的重要保证。
1、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高要求。和谐单位的构建离不开的核心是价值目标的确定,但这种目标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得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对每个人来说,不仅要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与社会群体的“合和”,而且要与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和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每个人的自
我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肌体。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推广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精神,创建和谐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和谐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和谐单位的精神需求,为和谐单位的构建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环境、思想保证、价值观念、文化条件等,在和谐自我的基础上,创造和谐单位,构建和谐社会。
2、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在指导思想上要为构建和谐单位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单位提供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和谐氛围形成;在工作着力点上解放观念,化解矛盾,提高职工士气、振奋精神,保护公平,弘扬正义,鼓励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教育,建设诚信,提倡关爱,和谐相处。当前构建和谐单位,要以“服务发展,和谐稳定”为主题,以“自我加压、扎实苦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载体,着力构建充满朝气活力的集体;以提高职工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奉献诚信的集体;以加快企业破产进程,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集体;以办实事好事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事为核心,着力构建稳定和谐的集体。
3、对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提出了要创新。经过长期努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保证各个历史时期任务的完成等方面取得了很好实效,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但也必须看到,与构建和谐单位的要求相比,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要创新,应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增强亲和力、渗透力。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单位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单位的新特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探索满足职工
多样化多层次思想精神文明需求的新方式;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单位的新趋势,探索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和占领思想阵地。要不懈地坚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以职工所想的就是我们着眼的,职工期盼的就是我们应该干的为工作原则。急职工之所急,帮职工之所需,解职工之所难,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
三、构建和谐单位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1、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构建和谐单位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富有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具有活力,首先,观念上要不断创新,把单项灌输变为双向互动,时刻注意让职工感受到被尊重理解;内容上要不断创新,应把多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从不同的层面去满足职工的要求,以达到赢得他们的理解,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潜能的目的;工作手段上要不断创新,为职工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通过分工负责制,增加职工责任心、使命感,促进物资服务中心工作的开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能以科学理论武装职工头脑、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使之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具有时代特色和物资行业特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突出实效性,紧密围绕物资服务中心工作,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为构建和谐单位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2、创新理论要深入阐述党为构建和谐单位所提出的新理论、新方针、新政策、新主张,把思想认识从不符合物资系统改革发展的观念、体制、做法中解脱出来,以科学理论
赢得职工的拥护和支持,同时要善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服务职工,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释疑解惑、理顺情绪,疏通思想,化解热点、解决难点,以“贴近职工、贴近生活、贴近工作”三贴近的工作理念服务职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广泛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覆盖,全过程覆盖,全领域覆盖,使社会主义和谐单位的理念、方针、政策进入单位的每一个职工,从而形成构建和谐单位的强大合力,让职工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性。要针对多样、多变、多元的社会实际做到既统一思想,又注重差异;即引导职工,又服务职工。坚持“访困难职工、访困难党员、访困难退伍军人”三必访制度,从小事入手为职工排忧解难,在生活上关心职工,思想上才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渗透力;坚持把理论逻辑力量与事实力量结合起来,尽可能用通俗语言解开职工思想上的困惑,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使理论为职工掌握,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构筑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
4、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一是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和整合职工的思想认识。二是针对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构筑主流意识形态统领下的多层次教育平台。三是要对多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进行有理有利有序引导。四是要同法治结合,做到法治和德治统一。五是多办好事实事,把思想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同服务育人结合起来。使职工在享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惠中感受党和政府温暖,感受构建和谐单位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增强构建和谐单位的信心和责任,进而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构建和谐单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