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之伤——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

时间:2019-05-13 00:5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愁之伤——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愁之伤——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

第一篇:乡愁之伤——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

乡愁之伤,心弦之诗

——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

马思聪作曲的《思乡曲》堪称世界精品的杰作,是我国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被外国小提琴大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能与其媲美的是尔后大家熟知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马思聪作为我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显著重要的里程碑地位。

马思聪(1912—1987),广东省海丰县人,豆蔻年华即赴法国留学,师从巴黎音乐学院名教授奥别多菲尔(P.Oberdoeffer)和浦舍理(Bouchoif)学习小提琴。1929年他学成回国,被誉为“东方的音乐神童”。半年后马思聪再度赴法深造,跟随毕能蓬(Binembaum)教授学习作曲及作曲理论。1931年秋,马思聪筹建私立广州音乐院并自任院长;1940年5月,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正规的管弦乐团——“中华交响乐团”;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1增加年,马思聪被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为新建立的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文化大革命”初期,他遭到种种人身摧残以及抄家等暴行,1966年1月被迫逃离祖国,长期旅居美国。1987年5月20日,病逝于美国费城,终年75岁。1985年2月,马思聪冤案获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比较成熟,并且有其鲜明创作个性,他的创作风格自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他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3],他的作品“风格比较恬淡、素雅,有点像南国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音调清丽流畅,结构乘法,笔到情到就行,没有太多的赘句”(著名音乐理论家李凌年语)。[4]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涉及小提琴音乐、交响音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钢琴音乐、歌剧、舞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多个领域。马思聪明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外近代音乐史上影响最突出。主要代表作有《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双小提琴协奏曲》。

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阿姆(Merriam)说:“音乐作为历史、神话和传说的媒介,通过教育的传递,对文化的延续和稳定起着至关在重要的作用。”[5]马思聪的艺术创作道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都反映时代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忱。如1947年,他以陕北的音调创作了著名的《祖国大合唱》。1948年又创作了《春天大合唱》,表明黑暗的冬天即将过去,祖国新生的春雷已经响起,人们以无比的欢欣和信心迎接祖国春天的降临。特别是1937年,他怀着深切爱国的民族感情,创作了一系列呈现独特艺术个性的,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作品,那就是著名的大型管弦乐曲《内蒙组曲》(当时题名为《绥远组曲》)。这些作品也是我国小提琴音 乐发展中第一批在国内外乐坛取得影响及声誉的音乐创作,至今她们还保持着不灭的艺术光辉。

脍炙人口的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即是马思聪《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音乐素材选自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思乡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普遍感悟过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从音乐符号学(Semiology of Music)的原理来研究“音乐的意义”,音乐是文化的产物,“景是一样的景,情却是十二万分不一样的情。”[6]音乐的内涵和外延给予人们数不清、点不尽的言外之意。唐代诗人李白的《夜静思》的意境,是一种“安以乐”的“治世之音”,描绘的是人间超越时空、遥远又清晰的思恋的情愫;而马氏《思乡曲》创作于抗战的烽火之中,“乱世之音怨以怒”[7],既采纳了《夜静思》中柔和感伤的元素,更反映了离乡者对国土沦丧的乡恋悲情,受众在诗意的感性审美中激发起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精神的理性思考。

乐曲采用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运用了我国民间常用的变奏手法,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成功尝试。乐曲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1—16小节)为主题呈述,直接采用了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每个乐句都呈上下翻动的波浪性线条而进行,旋律显得柔和、忧伤,以一种感叹的语调倾诉,加上商调式柔和而略带暗淡的色彩,在朦胧、温和可亲的D弦上缓缓地轻声奏出,把思念、忧伤的情绪表现得细致人微。第二乐段(17—25小节)转到同宫系统的宫调式,旋律中明显糅合有羽、商调式因素,并结束到属音上,从节奏、调式上与主题形成对比,迷惘落寞中的内心波动,在低回缠绵的音调中得到呈现。第三乐段(26—43小节)调性回到D商调式,旋律幅度加大,激动和感慨的感情相互交织,在节奏、音区、音色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并进一步深化音乐内容。以上三个段落情绪逐层高涨,音乐性质较接近,它们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着重体现了主题的内在情调。

乐曲的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转为E宫调,速度略微加快,音乐形象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这部分也分三个段落(49—58小节、59—62小节、63—70小节)。第一乐段的旋律呈大的波浪型,气息宽广,情绪明朗。紧接的第二乐段歌唱性的曲调由第一乐段旋律紧缩而成。第三乐段充满柔情,音乐着重体现出开朗活跃和亲切的情绪,仿佛作者正沉浸对家乡美好情景的甜蜜回忆或是对未来的向往之中,然而这一切很快消逝。一个连接句把音乐带回乐曲的第三部分。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缩减的再现段。一切又都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忆般的主题旋律在独奏小提琴明亮、辽远的高音区,更显现出了深切、浪漫的幻想已经不再。音乐主题比初次呈示提高了一个八度,更显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愁绪,最后结束在一个不协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此时,小提琴甜美的音色揭示出了音乐细腻的情感变化和色彩,并将乐曲中思念和幻想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情此境,怎能不令听众想起王维的一首小诗《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这就是家乡的写照。白石滩清清的河水,绿蒲在水中飘荡差不 多可一手盈握,家住在水的东边和西边,浣纱女聚到水边在月下浣纱„„是白描,极为简洁,仿佛没有用心,就把家乡的那幅画画下来了。

是的,仿佛没有用心,就把对故乡的思绪寄托在宛曲的琴声里了。悠扬,徐缓,纯粹,静静地沉醉在琴声里,什么也没看到,只看到月光和月下的村庄。悠扬、宛曲、却带点儿悲凉的旋律,勾起人无限的思绪。这是一个离乡者在一条河边的思念,是一个远游者看到月圆时的惆怅,是一个漂泊者听到秋虫响起时的感伤。

在中华举国上下抗战的高涨情绪下,马思聪还专门为《思乡曲》填词吟唱。

思乡曲

(一)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举目回望四野荒凉,落日依山雁儿飞散,庙台的金顶闪闪光,驼群的影遮列天边,哎噢咦啊想家乡。风大啊黄沙满天,夜寒啊星辰作帐,草高啊盖着牛羊,家乡啊想念不忘,想念不忘。我的家乡路儿正长,心头怅惘。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家乡想念不忘,想念不忘啊依呀噢。

思乡曲

(二)当那杜鹃啼过声声添乡怨,更那堪江水呜咽,暖丽南国多情的孩子啊。当那红花开遍,瓣瓣是啼痕渲染,尽都已随春归去,流浪儿啊你还在嘉陵江边徘徊。那边就是你可爱的故乡,就是有水鸟翱翔的地方。

在当时外寇入侵,烽火狼烟的岁月,到处都响彻着这首委婉动人的歌声。从此这首充满浓郁乡思乡情乡愁的爱国歌曲,拨动了被日寇所逼而离乡别井的中国人的心弦,成了一支流传全国的抗战歌曲。

1988年5月20日,马思聪逝世一周年,著名作家徐迟以激愤的情绪撰写《祭马思聪》,怀念这位中国创造卓越艺术成就的伟大音乐家、教育家。祭文曰:“他在无可奈何中生,在无可奈何中死,生离死别,徒呼负负。呜呼哀哉,作文祭奠,其辞曰:逝者如斯,从兹离分。恨别经年,梦睹英灵。你是珍珠,晶莹蒙尘。你是国宝,横遭蹂躏。黄钟坠地,瓦釜雷鸣。美人离宫,骚客出境。梦思沸腾,莫此为甚。魂逐飞蓬,爱国有心。孀闺泪尽,永安幽冥。欢愿非贞,中和可经。幽幽琴生,一往情深。民族之音,冬夏常青。百世芬芳,千秋永恒。”

第二篇:国培模块七之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第二组

国培模块七之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第2组中学历史:《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方案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整合课程资源。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过程清晰,层次分明。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说明:、课题概述: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有清晰的说明。2、学习目标分析: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符合年段特征。比如通过学习能够说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学习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学习者特征分析:详细列出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教学环境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北师大 V-class平台以及自制网页课件。、教学过程的设计 : 通过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通过宣传单创作、论坛讨论、浏览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网页,既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见与建议:没有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式和没有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第三篇:2020—2021学年人音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之《梁祝》赏析教学设计

高一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

之《梁祝》赏析

《高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强调:我们应该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高一年级单元《音乐与人生》一课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同时它巧妙地吸取了西洋作曲技法,奠定了中华民族音乐走向交响化的里程碑地位。

一、教学内容

a.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片段如:引子、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展开部“逼婚抗婚”、再现部“化蝶”段落。

b.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教学目标

a.学会用“三听”法来欣赏《梁祝》一曲,并能获得内心情境和情感上的体验。

b.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演唱“爱情主题”。

C.初步了解什么是奏鸣曲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a.呈示部“草桥结拜”、展开部“逼婚抗婚”段落。

b.学唱“爱情主题”。

2、难点:a.比较“爱情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之间节奏、速度、情绪上的区别;

b.内化“三听”音乐欣赏方法。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四、本课运用的教学法

1.故事情境导入法

轻柔的背景音乐下讲述凄美的民间传说,激发学生探究本课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2.音画式教学法

通过对课件画面的设计及课堂教学语言的引导,注重音乐的画面感,从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音画结合)

3.“三听”音乐欣赏法

用耳朵听---音色之美;用眼睛“听”----意境之美;用心灵“听”----情感之美。(授之以“渔”)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呀,老师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美丽的传说:

“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乡村祝家庄,聪明而多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而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由于得不到自由的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他俩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这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几千年来一直被广为传颂。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的作曲家何占豪、陈刚是如何用音乐来诠释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请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音乐小常识介绍

1、协奏曲——一种乐器和乐队协作演奏的大型乐曲。以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通常采用奏鸣曲式结构。

2、奏鸣曲式——曲式的一种,通常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

(二)介绍“三听”音乐欣赏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流行歌曲是非常通俗的,我们可以通过歌词来准确地理解歌曲的意思,但当我们面对交响乐、面对纯器乐曲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的欣赏。今天呀,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件很好用的秘密武器——“三听音乐欣赏法”。

师: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要动用我们身体的三大感官来欣赏音乐,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其次是什么?最后是什么?

生:耳朵……眼睛……心灵……

师总结并板书:用耳朵听——音色之美;用眼睛“听”——意境之美;用心灵“听”——情感之美。(授之以“渔”)

(三)乐曲赏析

1、引子部分赏析

闭上眼睛听音乐思考:a.引子部分依次由哪两种乐器演奏?有何音色之美?(耳朵)b.你的眼睛“听”到了怎样的意境?(眼睛)c.你的心灵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之美?(心灵)

生:讨论……

师总结:由长笛、双簧管演奏;长笛清新悠扬、双簧管柔和温软。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柔和、恬静的音乐情感,为美好的相爱主题做好了铺垫。

2、呈示部:“草桥结拜”赏析(重点)

(1)“草桥结拜”赏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到,奏鸣曲式通常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所谓呈示部就是呈现全曲的中心主题(交代故事发生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故事的主题),展开部为故事情节的发展部分(故事的高潮部分通常出现在此),最后为再现部(首尾呼应、点题再现)。

根据故事情节,作曲家将呈示部分为三个乐段: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今天,我们重点来欣赏“草桥结拜”这一段落。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音乐:a.呈示部“爱情主题”共出现几次?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b.用“三听法”来欣赏,并谈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

生:讨论……

师总结:在竖琴以琶音的轻声伴随下,小提琴独奏出优美而抒情的爱情主题;(音色之美)然后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真诚对答,用以描写梁祝两人在草桥亭边双双结拜的情景。(意境之美)最后,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渲染出美好、纯洁的爱情。(情感之美)

(2)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a.师范唱

b.生随琴演唱

c.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请两位学生上台伴舞(带上老师准备的蝴蝶头饰)

3、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赏析(重点)

师: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作曲家将展开部分为:“逼婚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三个乐段,咱们主要来欣赏“逼婚抗婚”乐段。

a.听音乐并思考:这段音乐在情绪上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讨论……

师总结:铜管乐奏出了严厉、凶暴的封建势力主题,预示着不祥的征兆。小提琴独奏一段散板旋律,描写祝英台痛苦不安的心情,强烈的切分节奏,奏出反抗的主题。

b.复听“爱情主题”,比较“封建势力主题”与“爱情主题”之间在节奏、音的走向、情绪上的区别。

生:讨论……

师总结:节奏上,“封”加入了休止符,酝酿了一种紧张、沉闷的气氛;音的走向方面,“封”以连续级进下行的音符塑造了一股咄咄逼人的封建力量;在音乐情绪上,“封”严厉凶暴,“爱”温婉抒情,它们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再现部“化蝶”赏析

听音乐思考:你的眼睛“听”到了怎样的意境之美?你的心灵“听”到了怎样的情感之美?再现部的“爱情主题”与呈示部的“爱情主题”有何不同?

生:讨论……

师总结:闭上眼睛,我的脑海里似乎浮现了一幅春暖花开、彩蝶双飞的美景,我的心灵深深体会到了纯洁而又忧伤的爱情之美;较呈示部的“爱情主题”而言,这种淡淡的忧伤将我们带入了神秘缥缈的化碟仙境之中。

(三)课题探究

1.造成梁祝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2.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具备怎样的爱情观?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同时它巧妙地吸取了西洋作曲技法,奠定了中华民族音乐走向交响化的里程碑地位。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关注华夏乐章,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扬做出贡献!

(四)作业:

欣赏全曲。(内化“三听”欣赏方法。)

下载乡愁之伤——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愁之伤——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赏析与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