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途径探索5篇

时间:2019-05-13 00:1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途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途径探索》。

第一篇: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途径探索

荆州教育学院 徐 燕本文以英语师范生顶岗实习契机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代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阐述,对新时代英语教师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需求和实习学校领导认可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目的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是师范类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师范类英语教师培养质量的好坏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此次课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开发行之有效的见习近平台,使师范类英语教师教育能够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建立实际的联系,有效提高师范类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就业能力。

(二)为提高师范类英语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并提供就业机会创造条件。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育实际情况的了解,找到行之有效可以提高师范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进而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

(三)引导师范生在语言知识与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并且掌握相应的策略。通过此次研究培养学生提升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四)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能更有效地开创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此次调查,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为50份,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为200份。从调查看来,顶岗实习和在岗中学教师的互换培训是各大学校非常乐意做的一件事情。他们认为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使资源共享,实现双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后勤保障和教学设施两方面,选择了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英语教师作为实习生的导师。在此期间,在岗教师有获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

(一)调查问卷显示,大多学生在实习之前已经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50%的实习生认为两个月的实习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55%的实习生肯定了实习的意义并且认为中小学课堂教学能力提高了。50%的实习生在回答“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5%的学生表示喜欢实习指导老师。55%的学生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语音语调颇感兴趣,30%的学生表示对实习指导老师的授课方法非常钟爱。仅仅20%的学生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课堂表现力给予了强烈支持。26%的学生认可实习指导老师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35%的学生认为实习指导老师让他们收获了很多,20%的学生表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三)通过对在岗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可以很好地指导实习生;25%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很好地指导实习生。3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口语比较好,55%的老师对自己的口语没有自信。15%的教师课堂以英语口语为主导。70%的教师热衷“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仅有25%的教师有勇气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讲授新课。首先,针对此次调查反映的问题课题组展开了讨论,普遍认为问题出在师范类院校对教师培养没有给予及时的问题反馈,譬如新课程的要求等等。在课程设置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没有及时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学生很少。其次,课程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缺少新课程中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专家认为,师范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实践新课程能力而且能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指出学科教学、教学法课程和担任课程的教师的影响很关键。第三,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没有很好地整合。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和所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之间联系不紧密,教研员很难深入到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各大师范类学院的英语教学在研究思路、目标和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人员及其文章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大多文章都侧重于理论,对实践关注和指导不够。

三、结论和建议

(一)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的创新除了作为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言还是参与社会活动的首要条件,特别是英语语言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已经转变成为了一种思想[6]。因此,英语的学习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活动,包括思维训练活动、交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英语语言不能单纯地作为交际活动符号,而是应该放在活动中进行使用并且得以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程中,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1]

(二)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创新第一,提高理论水平,为指导教育实践能力夯实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之间的比例,课程设置应该遵循语言知识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规律[3]。第二,高度关注微型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微型教学能够使得师范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是师范生培养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学校有责任对微型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准备充足的课时数和设备[2]。

(三)树立新的教学观师范类学生身份特殊,既是学生也是准老师。在学科教学领域,培养教学技能和方法是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学生树立主动建构知识的观念非常重要。

(四)重视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顶岗实习是提高师范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顶岗实习为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创造了条件,它不仅对教育教学本身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同时也是利国利民的途径[4]。此外,顶岗实习是高校自身学科建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途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的角色转化。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一系列循环,对教师职业和理论学习的认识和自我评价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5]。总而言之,英语师范生承担着未来学校英语教育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师资力量。因此,想要有效地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出优秀的英语教师,国家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8]。构建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更新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的方法。此外,对顶岗实习的监控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培养出优秀英语教师的非常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它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参考文献:[1]胡海舟.培养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j].师范教育,2012,(2):7—9.[2]靳延华.论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7—8.[3]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199—205.[4]袁贵仁.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全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9—13.[5]王蔷,田贵森,钱小芳,袁邦株外语师范教育:现状与建议,载吴一安等著,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囚]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6]朱新梅论我国部属师范大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田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1,(1)[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8]王锦,吴丽新课标下英语专业合格师范生的培养田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2,(2)(责任编辑:郭三玲)

第二篇:英语专业师范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摘 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探索英语专业师范生在优秀毕业论文培养项目中所取得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进而获得本科生科研进程特点和规律的一手材料。结果发现: 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方向与问题多为自己感兴趣的;从有成形的设想到最终定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使用图书馆及其他资料来源的能力偏弱;有的学生缺乏毅力, 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与教师的交流状况对学生的状态影响很大;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比科研方面的收获要更多一些。

【关键词】英语专业师范生;科研;毕业论文

一、引言

科研能力是新世纪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丰富的科研知识、清晰的科研思路、扎实的科研技能是师范生入职后发展为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因此, 在校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良好的科研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获得的, 它的培养需要教学单位较为长期的关注与投入。

目前, 教育研究者对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培养的能力构成(韦理, 2005)和教学实践方面(张秀云, 庞丽娟, 2003)关注较多, 而相应忽视了对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其实,这一缺失不仅体现在师范本科生教育中, 也是本科生教育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研究并未将科研能力作为师范生 / 教师能力构成的重要方面加以探讨(刁维国, 2007;王艳玲, 2007;吴一安, 2005)。

然而,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 本科生应当“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才能授予学士学位。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2004)也曾详细论述了科研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联系。由此可见, 国家对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培养已明确地提出了科研能力方面的要求。对于师范生来说, 科研能力的大小对其入职后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与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诚然, 有一些研究者已在讨论这一重要问题(胡海舟, 2004;靳延华, 2004), 但讨论更多地处于理论层面, 缺少相应的实践或实验环节来更加有效、深入、清晰地阐明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及方法。从 2006 年到 2007 年,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针对2003 级本科生进行了一次科研能力培养的试验。本文是这次实验的报告。

二、项目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 2003 级“优秀毕业论文培养项目”是一个具有教育实验性质的科研项目, 课题时间为 2006 年 4 月到 2007 年 12 月。它是在 2005年一次成功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的。2005 年 4 月到 7 月, 我们组织了 20 名 2002 级本科生进行了科研尝试, 并为他们配备了专门的指导教师。尽管这次尝试历时不长, 但参与的学生仍顺利完成了一般科研的所有步骤, 并上交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报告。在结题后的集体访谈中, 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高水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表明, 学生在研究中进行过深度思考与艰苦探索。因此, 我们拟进一步研究、探索这一“学生自主科研与教师协助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以科研实践推动科研能力的发展, 以期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找到一条更有效的途径。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探索英语专业师范生在优秀毕业论文培养项目中所取得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因此, 本项目的实施带有一定的尝试性。我们并不力求证明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会取得多少科研能力方面的发展, 我们更多地是希望掌握一些关于本科生科研进程特点和规律的一手材料, 以便为更进一步的探索提供参考, 指明方向。这样一来, 项目就具有了双重目标: 首先是学生科研的顺利完成, 这一环节涉及到参加项目学生的遴选、开题、在研究各个阶段的指导与协助、论文写作等;其次是对学生科研的研究, 即观察、分析学生在各个研究阶段的状态。因此,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的教育研究方法, 获得的数据与信息具有较强的情景性、真实性和应用性。也就是说, 本研究既有实践价值, 同时也能够为相关的教育理论提供验证。

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1)准备阶段此阶段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的遴选工作。遴选工作采取公开自愿报名与鼓励重点对象相结合的原则。即,既向全年级学生公开招选参加者, 又鼓励那些教师们普遍认为学业优秀、潜力较

大的学生。最后, 有 48 名学生报名,占学生总数 124 人的 38.7%。可以看出, 学生对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从这些学生中, 我们根据他们在报名表中填写的准开题报告、专业课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教师推荐等多方面的情况最终选出 16 名学生参加此项目。其中, 论文设想与“二语习得”“翻译”和“文学”方向有关的各 3 人, 与“教育心理学”方向有关的 2 人, “测试”“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文体学”“语言学”等方向各 1人。我们根据系里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意愿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名教师进行全程一对一的指导。

(2)学生科研初期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定题。从这个阶段开始, 16 名学生每月上交一份进度报告, 在报告中简要说明本月 / 本阶段计划完成的任务、完成过程(按时间顺序)、实际完成的任务与获得的经验与反思、未能完成的任务及原因分析。项目结束后共收取 74 份进度报告。

(3)学生科研主体阶段此阶段学生基本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各项科研活动, 直至最终完成毕业论文。但其间仍与笔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 或当面交流, 或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每次交流, 笔者都进行了事后记录。在研究中期和结束时, 学生分别上交了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告。

(4)材料汇总与分析阶段此阶段除集中地、整体性地汇总并分析所有相关材料外, 笔者还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和他们的指导教师进行了开放式访谈, 作了详细的访谈记录并归入汇总材料中一并加以处理和分析。

三、分析方法与结果

本研究中的所有文字材料(报名表、进度报告、电子邮件交流、访谈记录等)均输入质性分析软件 NVivo 7 进行处理, 主要处理方式为编码标注与分类分析。经过反复比较与归类, 最后发现如下几点较有规律性或普遍性的现象。

1.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方向与问题多为自己感兴趣的这说明学生对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探索的欲望,尽管这种兴趣更多地是自发自觉的, 并不是在理性引导下发展起来的。有些学生想要研究的课题甚至与其准备考研的学科专业并无多大联系。因此, 本科生主动从事科研尝试的功利性并不是很强。那么, 在这方面, 学校教师专业方面的引导对后续整个科研过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从有成形的设想到最终定题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很多定题周期平均为七周, 这比预想和计划的时间要长很多。定题的困难主要与如下两个因素有关。首先, 学生普遍设想比较泛化, 即使明确知道所要研究的问题或方向很有意义, 但研究设计与成熟范式的差距仍很大。也就是说,学生并不了解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常识。这可能与研究方法的训练较少有关;第二, 教师往往会开书单让学生去读, 但引导不够。有不少学生反映这些参考书越看越觉得摸不着头脑, 找不到方向, 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按照书中所讲的内容和标准来看, 自己的研究设想根本就无法转化为现实。学生承认自己平常的积累比较少,但教师的指导可能又过于粗略, 缺乏深入的交流, 在读书时又很少有与其他同学讨论的机会。但这一阶段却让学生对科研有了更加准确、客观的认识, 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概念。

3.使用图书馆及其他资料来源(如网络)的能力偏弱这几 乎 是 所有参加项目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一方面, 学生利用图书馆等信息来源的技能有欠缺, 似乎并不习惯于、也没有较强的意识去开发资源;另一方面, 即使检索到了一些有关联的资源, 也不知如何充分利用。

4.有的学生缺乏毅力, 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项目初期, 新鲜感和信心都较为充足。因此, 参加项目的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都比较多, 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但经历了一些波折和困难之后, 就有学生在后期表现得不那么积极了, 更多地是出于应付, 标准也相对降低了。但始终如一坚持下来的学生表示, 在进程过半的时候, 有非常强烈的疲劳感和焦虑感, 只要坚持一下就能跨越这种状态。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突破极限”。因此, 这里似乎存在一个“疲劳临界”, 坚持过一定的阶段后就不显得那么困难了。

5.与教师的交流状况对学生的状态影响很大教师的态度负责与否, 是否经常与学生联系, 能否在关键时期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是学生心目中影响自己状态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6.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比科研方面的收获要更多一些尽管本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但学

生却普遍反映, 与科研本身的收获比起来, 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要更多一些———如与人相处、交往、主动思考、积极调解自身情绪、合理安排时间等。

四、结语本项目只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远远无法作出肯定的结论。

但我们仍可以看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在属于师范生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中(尤其是有条件的课程), 教师可以更多地渗透科研思想, 介绍科研动态, 通过相关的内容更好地培养、保持学生对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同时还应加强科研引导。

2.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在推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如果每个导师都能长期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方面的渗透与训练, 那么就容易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而不是仅仅以这种项目的形式来弥补培养不足的缺陷了。

3.应当加强本科生研究方法的学习。这种学习的模式可以改革为“阅读—设计—操作”一体化的层进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降低学生进入科研领域的门槛,它将科研训练分解为三个有内在联系但循序渐进的阶段: 首先通过阅读相关研究, 使学生对科研形成一定的、较为整体的概念;然后进行设计训练, 只设计不实施;最后真正进行实战。

总之, 我们应当将科研培养视为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充分重视起这项工作, 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胡海舟.培养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 [J].师范教育,2004,(2): 7—9.靳延华.论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3): 7—8.王艳玲.英国“一体化”教师专业标准框架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07,(9): 78—82.韦理.国外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新思路 [J].外语教学,2005,(5): 51—54.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199—205.袁贵仁.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全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04,(17): 9—13.张秀云, 庞丽娟.教育实践———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9): 46—47.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

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对树立创新意识、开展创新教育、阶段性培养、个性发展等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阶段性培养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比较缺失,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低。而目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个高校探索与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1.创新教育的缺失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教育,长期实行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创新教育。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分数,成绩好坏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好与差的主要标准,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而在大学教育中,由于教育体制和条件的限制,也没有注重大学生的创新、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造成大学生学习缺乏创造性,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故而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无从谈起。

2.创新、动手实践活动较少

由于创新动手实践活动需要进行训练、场地、组织与指导人员以及经费支持,这给很多高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造成创新实践活动偏少。尤其是我国不同的地区对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程度不同,比如我国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其创新实践活动明显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国家和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其它实践类活动中都给予了不少支持,但还是存在着资金、场地及设备不足等一些问题。另外,对于一些创新实践活动缺乏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指导。这些问题造成了创新、动手实践活动偏少,并且很多活动的质量不高,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3.整合知识的能力较弱

大学课程内容较多,并且很多内容缺乏有效的穿连,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比较独立,缺乏综合应用的机会。由于缺乏相应的整合环节以及学生自身的惰性,造成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较好地将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

4.创新综合素质欠缺

创新实践活动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团队完成,而且团队每个成员要具有良好的素质,比如要有恒心、合作精神等。在创新动手实践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消耗许多时间,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如果失去信心,无法坚持,创新实践活动必将失败。另外,不少大学生想创新,但缺乏创新能力、目标不明确、思维不够活跃,造成无法创新。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动手实践活动,但不少活动还像以前那种被动式教学,由于学生欠缺创新素质,教师依然是实践教学的主角,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规则”被动实践。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途径

1.树立创新意识

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并要逐渐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创新、动手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生活,形成良好的氛围。经过长期坚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将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创新实践。而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指导、学校支持,保证创新、动手实践活动的质量。

2.开展创新教育

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要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从整体上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评价监督机制。课程内容要突出重点,删减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并增加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课程,或者在一些课程中增加创新型、综合型实验等。在创新、动手实践活动中,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这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与训练,学生也要有意识、自觉地配合教师,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创新动手实践活动的“主角”。

3.阶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应注意分阶段培养。在初期,教师可开展较为简单的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由于这样的创新动手实践活动相对容易,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为下一阶段的培养奠定基础。在创新活动开始时,学生会产生很多构思,这时教师应注意引导,有些方案可行,要进一步深入细化,而有一些方案不佳,应认真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在中期,适当提高创新实践活动的难度,比如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完成论文、参与科研等,这时教师要细心指导,否则学生取得的成果欠佳,反之,如果学生能在这些创新活动中取得成果,将使他们独立自主进行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在后期,应当让学生总结经验,学会资料调查与整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全能够独立自主进行创新动手实践活动。

4.注重以人为本、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的创新能力,分为四类:一类是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较强;二类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三类是设计能力、动手能力都一般的学生;四类是这两方面都差的学生。在这四类中,有些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较强,如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或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某方面的知识,要注重以人为本和个性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在创新活动中,教师应合理安排学生组队,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建立创新团队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以导师为中心的团队。导师应适时组织相应的创新、动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组队时应注意优生和后进生的搭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提高他们的能动性。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的特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创新实践项目顺利完成。要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整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创新动手实践项目,创新项目不要以成败来考核,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来实施。

6.加强实训实验基地建设

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通过工程实践、思维转化,最终实现自己的创新设计。另外,学校也应提供一定的条件,建立相应的创新实验室。

参考文献:

[1]李陵,陈波,兰图.高校工业设计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2]于佳宾,王宇航,张雪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12).基金项目:四川省工业设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SUTP1301003)阶段性成果。

第四篇:试析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

试析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

论文摘要: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是高校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从目前的情况看,广大学生却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态势语的使用、教学口语技能水平、口语表达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方面存在许多不足。这些方面正是当前在师范生培养中容易忽略的薄弱环节,应当成为师范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努力强化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投身教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以来都是许多高校大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就读师范方向就成为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毫无疑问应具备多方面的良好能力素养。笔者以为,这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可以说,前两方面是教师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是决定教师“教什么”的主要因素;后两方面则是教师培养优秀人才的保证,是决定教师“如何教”的主要因素。从笔者多年担任高校师范专业学生“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及多次带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师德品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方面的表现是合格的,但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方面却普遍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改进,当这些学生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存在不足的几个方面

笔者以为,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态势语使用技能普遍不足

态势语又称体态语,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通过面部表情、体态、手势等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或信息传播的手段,所以又称为无声语言。这种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等交际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有效地补充和强化教师口语的信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表情等态势语还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和实行课堂调控的重要依据。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我相信在高等师范学校里,将来必然要教授关于声调、姿态、运用器官、运用表情等课程,没有这样的训练,我是想象不出来可能进行教师工作的”。心理学调查也表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毫无表情地讲课,学生只能接受课堂信息的25%;如果教师使用教具(如图表、字幕),学生接受的课堂信息能提高到40%~50%;若使用手势、表情等态势语,学生接受的信息则可达到75%以上。由此可见,能够很好地利用态势语来辅助教学,应该成为教师一种必备的技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及学生的实习中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却是较为普遍的。如在讲台上的站姿、手势语的利用、表情语的运用,甚至是翻书的方式,在教室中教师的步态,都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实习生在课堂中根本不能恰当地运用教师应有的,也是最令学生感到轻松愉悦的微笑来感染学生,更多的则是掩饰不住的紧张或一副毫无表情的模样;在讲台上,许多实习生失去了年轻人应有的蓬勃朝气,弯腰驼背,或双手撑着讲桌,使人觉得呆板僵硬,死气沉沉;很少有学生善于运用这个“表现力最强、使用最灵活、最方便”的手势语来辅助教学,对教师眼神表情语随教学情境发生变化而改变的要求,实习生的表现同样难以令人满意。

2.教学口语技能匮乏

教学口语技能是教师口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学口语的基本表达方式——复述、描述、解说和评点,又如根据不同教学目的使用的讲析语、归纳语、点拨语、提问语、举例语等等,这一系列的教学口语无一例外地包含了其使用的规律、要求和价值。在课堂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中,许多学生的教学口语很难体现出其应有的规律和要求,基本上是任意发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讲析语不够透彻,归纳语不够系统,点拨语未能做到“适时”、“适度”,提问语中问题的设计及提问的策略不恰当(有的则根本不提问或很少提问),评价语难以达到“有见地,精当”的要求。这些教学口语技能的匮乏和不足,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了“跟着感觉走”,甚至有些课堂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无所事事,课堂也就变成了一潭死水,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在这些缺陷和不足的制约下难以提高。

3.口语表达能力欠佳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它要求教师的口语表达准确清晰,条理清楚,内容明确,语言生动,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显然,教师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建立在拥有较强的教学口语技能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这一前提,才可能使教师的口语表达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拥有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必然使教师教学口语技能的表达更科学、更准确,也更有成效。例如,只有懂得了导入语的要求,才能避免在导入语的设计中随意发挥;只有掌握课堂提问语的要求,才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设计相应的问题,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当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与其自身的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心理素质、普通话水平等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课堂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中,有的学生因知识面狭窄而导致语言贫乏空洞;有的因过度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口语表达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有的因为普通话水平不高,导致缺乏自信,整堂课独自低声细语;还有更多的学生则是语调生硬,缺乏激情和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缺乏生气。

4.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足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输系统,教师显然是系统控制的中心,学生的活动最终要受到教师的调控和支配。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及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根据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的环境、内容、方式、学生的思维、心理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语言、行为作出调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一堂课能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知识水平外,还必然受控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其他教学实践技能水平。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内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当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的调控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排除了干扰,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而且可以减少学生的盲目认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情境和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在课堂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中,许多实习生不能及时获取课堂中出现的有效信息,主动作出相应的调控,依然按照自己的教案或原有的设想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如对学生上课睡觉等违纪现象或对疑难问题置之不理,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及学生等调控的对象,不能熟练运用表扬和批评等课堂调控的方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降低课堂教学水平。

以上几方面是高校师范生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它集中体现了广大学生在教学实践能力上的不足。

二、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举措

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广大学生在师范专业方向选择上的盲目性、高校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以及学生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主观意识的缺乏是主要原因。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广大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1.加强引导,提高认识,避免学生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的盲目性,使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

笔者以为,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欠缺应引起相关领导及专家的高度重视。教学实践能力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至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衰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教学实践能力的缺乏不仅仅是高校师范生存在的问题,也是众多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教师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高校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应从教师培养的源头抓起。笔者以为,这首先需要加强对尚未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教师职业的要求,对自身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自己对教师职业是否有充分的认识,是否真正热爱这一职业,是否适合做一名教师。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没有经历这一思考的选择无疑都是盲目的,这也必然导致其中的部分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缺乏动力,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教师职业自然也只能成为他们谋生的工具。因此,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师范方向选择上的盲目性,才能使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为教育事业选拔培养最优秀的人才。

2.切实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

一方面,从事教育的各级领导、专家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给予高度重视,不仅要使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还应使之成为高校日常教学工作中一项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意识及自觉性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没有这一点,其他的努力都将失去意义。因此,我们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不断增强学生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和自觉性。

3.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相关课程建设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因此,无论是相关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阶段的构成,都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绝不是简单地开设一两门课程就能达到的目标。此外,许多高校在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培训体系上,也不够全面和充分,如有的仅仅是开设“教师口语”、“普通话训练”课程及三笔字等基本功过关培训,教师态势语的使用技能也就是“教师口语”课程中一两节课的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不过就是一两个学期的时间,这些对于需要系统培养和逐步提高的教学实践能力而言,显然都是远远不够的。

4.加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

作为一门专业技能,教学实践能力当然需要在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培养,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几门课所能培养起来的。而这恰恰又是许多高校在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实践活动几乎就只剩下教育实习。这也正是导致部分学生在进行教育实习时不知所措或漏洞百出的重要原因(在此之前可能没有任何的教学实践经历)。因此,笔者以为,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手抓实践技能的训练。高校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师范生观摩大量的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在校内组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活动和竞赛,如说课比赛、课堂教学比武、演讲、朗诵等比赛活动,使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笔者以为,这才是普遍提高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http://

第五篇:学生干部能力培养途径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学生干部能力培养途径

学生干部作为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群体,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所具备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及各项学生活动的开展,所以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应把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意识和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六个基本意识

学生干部在学生中起着领袖、组织者和榜样的作用,是学校各级组织、老师的助手,又是学校各级组织连接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广大同学效仿的对象,因此,学生干部要想在同学中具有较高的威信、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想完成组织和老师交给的任务,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基本意识。

1.政治意识

立足本职,胸装我们党和国家及学校的大事。学生干部说话、办事、组织活动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学校的指导意见进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持真理,作风正派,能模范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2.责任意识

要有大局意识,大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到要对各级组织、老师和同学们负责。如当遇到同学对学校在伙食、住宿等生活方面;教学安排、老师讲课等教学方面;学生干部换届、学生中发展党员等思想政治方面有意见或建议时,一定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和处理。既要贴近同学,急同学之所急,需同学之所需;又要及时与组织和老师反映问题,同时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理解,要带头相信、积极配合组织,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3.服务意识

学生干部并不是学生官,更不应该也不能够是身份的象征,不能拿以炫耀于人,更不能带有捞上一些东西、得到一些好处的功利思想。学生干部应该是也只能是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公仆,必须做到无私奉献、不计报酬、无怨无悔,这是作为学生干部最起码应当具备的思想认识。

4.安全意识

安全稳定的大环境是进行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在教室、宿舍、食堂,还是组织活动或外出,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创建平安文明校园而努力。

5.创新意识

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意识,谁缺了它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学生干部在学习、开展各项活动时都要体现继承弘扬与开拓创新的意识,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干部的影响力、凝聚力、推动力。

6.形象意识

由上述五个意识决定学生干部的形象必须达到衣着整洁、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流畅。用外在的形象表现出内在气质,用气质增强自身的场能效应。把同学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发挥学生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为学校赢得赞誉;为自己赢得鲜花和掌声。

二、学生干部应具备的五个能力

学生干部的作用决定了在具有上述六个基本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能力,才能够成为学校各级组织和老师强有力的助手,把学校和学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预期目的。

1.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学生干部上承下达、组织活动、开展工作的基本能力,它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干部要经常发表讲话、主持会议,要经常与同学交流。

2.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学生干部的核心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干部来组织开展,这就要求学生干部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活动要周密,在开展活动前进行论证,做好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有针对性,使每个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创新、决策能力

3.创新、决策能力

创新、决策能力是学生干部的关键能力。在开展各项学生活动中,有许多事情固然有经验可循,有例子可效仿,但更多的时候要面对的是完全没有做过的工作,需要一种创造性思维把工作从无做到有,从有做到好。这就要求学生干部要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勇气。

4.随机应变能力

随机应变能力是学生干部综合能力的反映。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是常事;加之学生群体中,每个人的思想方法、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家庭状况、处世方式等都有不同,尽管学生工作者思想工作再到位,也难免偶发事情的发生。面对突发事件和困难,就需要学生干部发挥上承下达、组织协调的作用,能够随机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5.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完成任务的保障。一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干部组织开展的活动不可能让所有的同学满意;二是由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干部与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时难免出现嫉妒心理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甚至竭力的反对或抵制。对此,如果心理调控能力差,或者意气用事,不能冷静处理,反而会使矛盾扩大,这样不仅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威信。

三、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我们是在选拔—培训—实践—总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干部的基本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1.择优选择,任人唯贤

即首先将学生干部条件公布、宣传到广大同学中,然后通过自荐、推荐、竞聘、选举、任命等形式选拔学生干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一定要坚持群众观点,深入师生当中调查研究,注重学业成绩和群众基础。做到坚持标准,全面考察,公平公正,择优选择,任人唯贤。适用于新生入学、每学期或学年学生干部改选、换届等。

2.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学生干部选好后,首先各级主管领导要重视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并且及时给予指导,要时刻对他们关心、培养和教育,这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因为学生干部的思想、性格尚未定型、工作经验不足、学业负担较重,容易导致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所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

3.大胆实践,奖励优秀

要使学生干部较快地进入角色,就要在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力后,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取得一点儿成绩就表扬,经常表扬会使学生干部信心倍增,情绪高涨,发挥各种潜能使工作、学习进入最佳状态,取得好成绩。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在期末综合测评中都要有所加分,并且在评优中将学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树为标兵,以此激励他们;对于做的不合适的要进行批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使他们知错会改,不断进步。

4.及时总结,勇于创新

总结是使人进步提高的要素,因此,要指导学生干部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勇于创新。学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如果不注意及时总结,不注意及时发现自己工作的得失,就无法扬长避短、提高工作能力。因此,各主管部门和主管教师在各级学生干部的使用过程中,要经常给他们指点迷津,针对具体工作及时加强指导,定期总结阶段性工作,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下载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途径探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英语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途径探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C10机械2王建明学号101309217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由多要素构成的能源体系,有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目前大学生社会实......

    数学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共5则)

    数学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 摘 要: 作者根据21 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结合教学实践, 对数学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途径作了初步探讨。关键词: 数学师范......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嘉定区江桥小学 金小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科学总结 成果申报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word版本[下载] 成果完成人:郭绍青 王卫军 张筱兰 袁庆飞 常咏梅 成果简介: 本项目是在......

    浅谈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白翎 (陕西理工学院数学系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许多......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个体层面: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日益进步的社会和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被物欲横流的表象所麻痹,而应该认真学习,掌握好......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最新的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将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探索范文合集

    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探索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无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可谓是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如繁星,许多流传千古的诗作,哺育了一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