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的显性精彩与隐性的关联性
语文课堂的显性精彩与隐性的关联性
语文教改以来,新理念越来越多,新形式越来越丰富,老师们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方法、手段,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但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语文课上成了课件展示课、影视作品欣赏课、戏剧表演课……表面的繁荣掩饰不了背后的虚空,这些课堂忽略了语言文字,缺少了语文的东西,不少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樑先生说:“眼下的语文课越上越大,也越上越空了。远离了文本,也远离了最有活力的语言文字。”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理论坚决反对花里胡哨的课堂,强调语文课要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实际,立足师生教学的现实场景,不求新奇好看,以最朴素的形式实施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实实在在的给学生以启迪,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听、说、读、写。上海市特级教师、浦东名师贾志敏老师指出,语文教育应该拒绝“精彩”,语文课堂应该是静静的,学生们静心读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踊跃发言,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精彩。
语文课堂要不要精彩?回答是肯定的,难道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回到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状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语意的角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语文课程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课堂上出现的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精彩我们都不应该反对,并且应该为之鼓掌,为之叫好,这样的精彩越多越好。没有灵性的语文课是呆滞的、死板的,只有飘逸着灵性的语文课堂才是精彩的,才能让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我们反对的是那些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假精彩:无深刻内涵的表面上的热闹、老师课前安排好的表演,与文本内容无关的多媒体展示等等。
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精彩呢?笔者以为,语文课堂的精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精彩,一类是隐性精彩。
显性精彩,是我们用眼睛和耳朵就可以感觉到的精彩。以下几种都属于显性精彩。
情境创设的匠心独运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情境教学法的创立者李吉林老师把情境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和推理情境。高明的语文老师,可以把精彩的情境创设贯穿课堂的始终,精彩不断。
教学语言的生动优美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老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灵性寓于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有时宛若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透视真情的吟诵中,使学生触摸文章跳动的脉搏,感悟文本背后的意境;有时恰似缕缕馨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使与文本内蕴息息相通的文学气息和生命本真在课堂上徜徉。教师饱含魅力的语言可以洞开学生的心扉、唤醒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师生间的对话散发着浓浓的深情,渗透着感人心魄的魔力,闪烁着智慧的灵光。这是何其精彩!
生成问题的智慧处理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之后,沉寂的课堂因此而显露生机,我们的老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沉着应对,智慧处理,无法预约的精彩随处可见。
课堂中的显性精彩俯拾即是,而隐性精彩则是需要我们去用心体会、细细咀嚼才能发现的。如果说显性精彩已属可贵,那么隐性精彩则更为难得。
教学内容处理得当
教学内容处理,主要是教材的处理: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语文教师实施教学的必备素质之一就是教材处理的艺术,所谓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动态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课堂上,老师们对教材或整体处理,或长文短教,或难文浅教,或短文细教,或浅文趣教……细细品味,不可谓不精彩。
教学过程行云流水
江苏省青年教师评优课中,一位老师教学《像山那样思考》一文,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山会思考吗?②“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③课文中还写到了哪些人(物)的思考?④这些思考同山的思考比较,孰高孰下?⑤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通过对这几个紧扣文题、由浅入深的问题的探讨,本文的主要教学目标——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顺利达成,整个教学过程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如行云流水。如果不细细玩味,还真看不出老师设计的匠心,引导的得法。这就是隐性的精彩。聆听过黄厚江老师课的人都感到,他的“本色语文”课堂,绝不平淡,绝不平庸,相反愈显其深度和精彩,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
教学节奏掌控自如
教师的灵性隐于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时疏时密、时起时伏、时强时弱,充满问题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兴奋点的生成,不断给学生大脑新鲜的刺激,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思维随时闪现灵性之光。课堂节奏中暗藏精彩。
教学思想春风化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课上,没有严厉的眼神,没有高声的呵斥,没有刻板的说教;有的是幽默睿智的语言、精确恰当的点拨、真诚热情的鼓励。精彩的语文课上看到的是学生纯真无邪的脸庞、悟性闪现的眼眸、侧耳凝神的表情。在精彩的语文课上,师生共同沐浴在快乐奋进的灿烂阳光下,师生绽放的笑靥构成课堂上永不枯萎的花朵。老师带给学生的是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信念的坚定和对理想的憧憬。
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都可以引入,只要是能激活语文课堂的做法都可以尝试。我们的语文课要追求显性的精彩,更要追求隐性的精彩。
最后,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呼吁作结:“砸开语文枷锁,让我们在激情飞扬,灵魂震荡,才华喷涌,思想闪光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真正通略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真正实现语文的实用性,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享受语文,传承中国文化!”
第二篇:《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反思
《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这节课,我采取 的措施是先用一个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如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孩子却是单眼皮?这是为什么呢?带着疑问我们去看书,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当学生看到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都是高茎,有同学不禁问?矮茎豌豆的性状到哪里去了,学生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都争执的面红耳赤,最后得出结论: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影响,还会遗传下去,在它的后代中有所体现。
学生们对此部分特别的感兴趣,尤其是在画遗传图解时,他们都想亲自动手去画遗传图解,包括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也积极向我询问,“老师,你看我画的对不对,”“我错在哪了”等等问题,当我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时,对的同学兴高采烈,不对的同学低头继续画,都特别的认真,所以我在想,如果每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这么高,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三篇:企业文化咨询之显性制度文化与隐性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咨询之显性制度文化与隐性制度文化
文章导读:从文化的角度,企业的制度文化也可分为显性制度文化与隐性制度文化两个方面。那么在企业文化咨询、企业文化建设中,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此文将为您一一作答。
显性的制度文化为成文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即制度,是指规范人们行为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与手段,是用行政强制力维系组织运行的“显规则”。
企业的隐性制度文化,是人们对制度的心理、认知、态度、意志、习惯等,是内心的认知与内在习性,是组织中看不见的“网”,即潜规则;隐性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管理形态,以及员工的心灵契约共同合成的内隐文化,是企业潜规则支配的文化,他是企业文化的真实的反映。相对而言,显性的制度(文化)可按程序进行修改,但隐性的制度文化相对稳定,改变起来比较困难,欲改变需要时间与耐力。
隐性制度文化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他左右企业的“规范”意识与行动执行力。
隐性的企业(制度)文化与显性的企业制度(文化)之间有着因果效应和互动效应。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通过企业制度的强化得以巩固,并内化为企业成员的认同与习惯。显性制度(文化)是隐性制度文化的延续,是博弈的结果。
显性的制度(文化)建立后其实并不会自动地生效,只有当隐形制度文化与显性的制度(文化)相匹配,显性的制度(文化)才能产生效应。反之,显性的制度(文化)如果超出隐性的制度文化水平而又缺少博弈的力量的话,显性的制度(文化)再好也必面临流产的命运。理想的状态下,显性的制度文化应与隐性的制度文化保持一致。
但实际上,组织中隐性的制度文化与显性的制度文化往往并不一致,显性的制度文化只代表制定者的某种意志,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隐性的制度文化。
如果企业显性制度(文化)并不能使员工感到更加安全和更具利益的效能,员工就会对显性制度(文化)建立产生消极的抵触力。所以,显性与隐性的制度文化只有体现内外的“一致性”性时,成为习惯与认同,才能促进组织健康成长,拥有强势的企业竞争力。
第四篇: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媒体
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
问题:
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
(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讲授新课〕
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请大家阅读书上的资料。
(注:学生阅读,教师板书。)
板书: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注:学生阅读完毕。)
教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与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成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
学生:发育的个体仍能卷舌,因为受精卵中的基因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基因组成是DD或Dd都表现显性性状,所以发育成的个体应该是能卷舌的。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资料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很强,回答很好。他仅仅是借鉴了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而这个最初的结论是哪位生物学家得出的呢?
学生:意大利科学家孟德尔。
教师:这位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如何发现这一伟大的规律呢?请大家看投影片,思考讨论并回答。
投影片:
1.孟德尔选择了关于豌豆的容易区别的七对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 m,短豌豆约0.2~0.5 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
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有没有传给子代呢?
3.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将会怎样?这表明什么问题?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 5.为什么杂种豌豆种子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
(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作答。)
学生:两者杂交的后代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但不知是否与原来高豌豆植株一样高。
学生:应该是一样高的;因为杂交种子中含有高豌豆植株的基因。
教师:是与原高豌豆植株一样高的。至于原因咱们看了后面的几道题就清楚了。请试着回答第二个问题。
学生:因为控制高豌豆父本的基因无论将哪一条传给后代,都会使子代基因中含有一条控制高豌豆性状的基因,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杂种豌豆都表现高豌豆的性状。同样矮豌豆的基因也会随之传给子代。
教师:豌豆的高与矮就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分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像前面第一问中纯合的亲本杂交的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豌豆,就把它看作是显性性状;相应的短豌豆就称为隐性性状。而杂交的后代中只表现高而不表现矮,请接着思考第三题。
学生: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杂交产生的后代既有高豌豆又有矮豌豆。
学生(补充):这表明了有的杂种豌豆虽表现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只是未能表现出来。
教师:补充得很及时。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A),也有矮基因(a),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请再思考第4题。
学生:隐性性状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
学生:根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且隐性性状只有在双隐性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才表现,可由杂交豌豆基因自由分配重新组合的情况来判定,高豌豆的性状占3份,矮豌豆的性状只占1份,比例为3∶1,所以,杂种豌豆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
(注:教师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作出综合性、鼓励性的评价。)
〔及时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所讲的知识及其他同学的回答,对本部分的内容给以小结。
(注:学生总结,教师配以子板书。)
学生: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基因又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板书: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拓展逐步深入〕
教师:了解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试想:如果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有几种情况?请对此做出预测。大家试着在纸上写,另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注:留给学生思考书写的时间,完毕,对黑板上两位同学的作答校正,并对回答完全正确的同学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同时,用投影片打出正确答案。)
投影片:
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若为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情况:
教师: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也是国家推行一些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比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并讨论投影片上的问题。
(注:打开投影片,并进行板书。)
投影片:
1.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分别指什么?
2.请举出一种由于隐性基因遗传而导致的遗传病。
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将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4.我国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何在?你将如何去做?
板书:禁止近亲结婚
(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讨论,可以查阅资料。)
学生1: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与自己同一血缘的亲属。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阿姨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
学生2:例如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妇,生出的子女中患有红绿色盲,这就是由于红绿色盲是一种隐性基因,只有当两种色盲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出来,父母虽然正常,但均携带有致病的基因。
学生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他们体内携带有致病的基因传给后代,并且后代体内携带同种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这样后代遗传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不利于优生优育。
学生4:禁止近亲结婚就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对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起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认为为了自己与民族的共同利益应该防止近亲结婚。
(注:教师在情感上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及爱国意识。并给予鼓励。)
教师:除了刚才提到的色盲之外,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身上还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既有益于家庭幸福,又有益于民族兴旺。
〔课堂小结〕
本节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解决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如何实现控制相对性状等。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我国婚姻法中的一些规定。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豌豆表面的糙面与光滑面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糙面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决定光滑面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两种不同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之后,产生糙面的豌豆的几率是()
A.15% B.75%C.0 D.100%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 B.心脏病C.色盲症 D.苯丙酮尿症
答案:B
3.如果将两株高豌豆进行杂交,则不可能的情况有()
A.全为高豌豆植株
B.既有高豌豆植株,又有低豌豆植株
C.全为低豌豆植株
答案:C
4.一对基因A与a,如果A与a结合形成Aa则表现的性状是()
A.隐性性状
B.显性性状
C.既可显示显性性状,又可显示隐性性状
答案:B
二、思考问答题
5.一对夫妇视觉均正常,而生出的女儿则患有色盲,这是为什么?
答案:这对夫妇视觉虽然正常,但他们体内都各有一个色盲基因,而当这两个色盲基因纯合时,能表现出色盲症状。
6.举例说明相对性状与基因间的关系。
答案:以豌豆的颜色为例。如果控制红色的是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的是隐性基因a,当这两种颜色豌豆杂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中既有显示红色的携带(AA或Aa)植株,又有黄色的(aa)的植株,表现为一对相对性状。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是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二、禁止近亲结婚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介绍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完成的,这就涉及了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稳定性的保证是与减数分裂相关的,因此,本节的最后是减数分裂的知识。本节的重点是:1.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染色体稳定性的保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媒体:
(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
(3)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
(4)果蝇、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
(5)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我们刚刚学过遗传的知识,现在来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
学生:看着像
教师: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学生:眼睛、鼻子、脸型都像。
教师: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
学生:不是。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师: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学生: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传的?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教师: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2、基因是怎样传的?
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亲子代之间有什么联系?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
教师:放受精过程的录像。
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
教师: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学生:生殖细胞。
教师: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受精卵在进行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细胞核,而细胞核里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蛋白质和DNA。教师: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基因在哪儿呢?我们再来看一段动画,看谁能从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板书,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展示:放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
教师: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画出来。
教师: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
学生:是的。
教师:那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种生物都有多少条染色体,出示几种生物染色体数的表格,让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
教师: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学生: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
教师:(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46条23对。
教师: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
学生:也应该成对。
教师:(通过演示小课件进一步加深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从刚才的表格上你还看出了什么?
学生:不同的生物染色体数不一样。
教师: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
(出示图片)这是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数数多少对?再来看看这个男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他就多一条染色体性状就变了。染色体少一条行不行?这是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再来看看这个女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少一条染色体性状也发生改变了。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染色体变了,性状就变了,所以,染色体必须保持稳定。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又要产生生殖细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
学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
教师: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出示课件,让学生做练习。(板书,二、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教师:刚才是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其实人的染色体有很多,研究起来不方便,谁知道哪一种小动物经常被用来研究遗传的问题?
(出示果蝇)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遗传实验的好材料。别看它个小,它在遗传学的研究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的Morgen就是研究果蝇而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奖。今天我们也来做科学,研究一下果蝇的染色体传递的问题。出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找学生数一数染色体有多少个多少对,谁跟谁一对?成对的两个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8个4对,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状一样。
教师:雄果蝇产生精子,雌果蝇产生卵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果蝇有8个4对染色体,其后代也应如此,那么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组合以后才能保证受精卵和新个体中的染色体也是8 个4对呢?开动脑筋,自己设计,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学生画图,自己分配组合。
教师:学生汇报做的结果,然后教师再补充归纳:从每一对中拿出一个就组成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受精后不仅恢复了原数,而且成对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发育成的新个体有什么表现?
学生:既像父亲又像母亲。
教师:我们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基因随着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教师:说得很好。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进行。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减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复了原数,并且成对。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长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状了?(出示基因传递的课件),加以总结巩固。
教师:这节课的几个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你又有哪些新问题了吗?包括刚上课时同学们提的那几个问题带到课下去思考。
还有的进我空间问我吧
提问者评价
谢谢哈
评论 | 280
紫籽的天空 | 二级 采纳率28%
擅长: 武林外传 魔域 日韩流行乐 动漫 日韩明星
其他类似问题
2009-03-15 生物(基因的显性和隐性)问题55 2007-06-25 生物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8
2013-08-07 八下生物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为何用豌豆做实验 2010-04-1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给讲讲呗12 2008-05-14 初二生物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24
更多关于基因显性和隐性教案的问题>> 按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其他1条回答
2010-03-21 18:25 我要DE幸福LOVE | 五级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重点是显隐性基因和性状表现的关系。同时,分析近亲结婚与遗传病发病几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媒体 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的投影片;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投影片、豌豆种子(不同颜色的种子)。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咱们通过投影片上的几个问题一起回顾一下。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
问题:
1.请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传递过程中的桥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父母体内分别能形成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3对。而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有一半,即23条。当受精时,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为23对。
3.桥梁是精子与卵细胞。因为它们中所含有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母,且是每对染色体上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也就是通过这个桥梁将父母的性状绝大部分传给了子代,也保证了子代在形态与生理及行为上的相似性。对于物种的形成及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对于回答完善准确的同学,给予鼓励、赞扬性的评价;对于未完善的答案,应补充,并对此同学也给予鼓励、赞赏。)
教师:想一想上节课的填图练习,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你能写出来吗?(注:请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书写完后打开投影片,进行校对,并对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
〔讲授新课〕
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请大家阅读书上的资料。
(注:学生阅读,教师板书。)
板书: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注:学生阅读完毕。)
教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如果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与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成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
学生:发育的个体仍能卷舌,因为受精卵中的基因中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基因组成是DD或Dd都表现显性性状,所以发育成的个体应该是能卷舌的。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资料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很强,回答很好。他仅仅是借鉴了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而这个最初的结论是哪位生物学家得出的呢?
学生:意大利科学家孟德尔。
教师:这位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如何发现这一伟大的规律呢?请大家看投影片,思考讨论并回答。
投影片:
1.孟德尔选择了关于豌豆的容易区别的七对相对性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高豌豆高约1.8~2.1 m,短豌豆约0.2~0.5 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两者杂交的后代杂种豌豆会怎样呢? 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有没有传给子代呢?
3.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种下去,它的后代将会怎样?这表明什么问题?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呢?
5.为什么杂种豌豆种子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
(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作答。)
学生:两者杂交的后代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但不知是否与原来高豌豆植株一样高。
学生:应该是一样高的;因为杂交种子中含有高豌豆植株的基因。
教师:是与原高豌豆植株一样高的。至于原因咱们看了后面的几道题就清楚了。请试着回答第二个问题。
学生:因为控制高豌豆父本的基因无论将哪一条传给后代,都会使子代基因中含有一条控制高豌豆性状的基因,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杂种豌豆都表现高豌豆的性状。同样矮豌豆的基因也会随之传给子代。
教师:豌豆的高与矮就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中分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像前面第一问中纯合的亲本杂交的后代全部表现为高豌豆,就把它看作是显性性状;相应的短豌豆就称为隐性性状。而杂交的后代中只表现高而不表现矮,请接着思考第三题。
学生:如果把杂种高豌豆种子杂交产生的后代既有高豌豆又有矮豌豆。
学生(补充):这表明了有的杂种豌豆虽表现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a),只是未能表现出来。
教师:补充得很及时。由此可见,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A),也有矮基因(a),杂种细胞中同时含有A和a时,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A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a称为隐性基因。请再思考第4题。
学生:隐性性状只有在两个隐性基因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学生:根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且隐性性状只有在双隐性基因存在的条件下才表现,可由杂交豌豆基因自由分配重新组合的情况来判定,高豌豆的性状占3份,矮豌豆的性状只占1份,比例为3∶1,所以,杂种豌豆的后代高的多而矮的少。
(注:教师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作出综合性、鼓励性的评价。)
〔及时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所讲的知识及其他同学的回答,对本部分的内容给以小结。
(注:学生总结,教师配以子板书。)
学生: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基因又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板书: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拓展逐步深入〕
教师:了解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试想:如果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有几种情况?请对此做出预测。大家试着在纸上写,另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
(注:留给学生思考书写的时间,完毕,对黑板上两位同学的作答校正,并对回答完全正确的同学给予赞赏性的评价。同时,用投影片打出正确答案。)
投影片:
夫妻双方的基因组成若为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三种情况:
教师: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也是国家推行一些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比如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并讨论投影片上的问题。
(注:打开投影片,并进行板书。)
投影片:
1.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分别指什么?
2.请举出一种由于隐性基因遗传而导致的遗传病。
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将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4.我国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何在?你将如何去做?
板书:禁止近亲结婚
(注:给出一定的时间讨论,可以查阅资料。)
学生1: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与自己同一血缘的亲属。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阿姨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
学生2:例如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妇,生出的子女中患有红绿色盲,这就是由于红绿色盲是一种隐性基因,只有当两种色盲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出来,父母虽然正常,但均携带有致病的基因。
学生3:如果本族内的人结婚生育,他们体内携带有致病的基因传给后代,并且后代体内携带同种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这样后代遗传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不利于优生优育。
学生4:禁止近亲结婚就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对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起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认为为了自己与民族的共同利益应该防止近亲结婚。
(注:教师在情感上要与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及爱国意识。并给予鼓励。)
教师:除了刚才提到的色盲之外,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人身上还有: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既有益于家庭幸福,又有益于民族兴旺。
〔课堂小结〕
本节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解决了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如何实现控制相对性状等。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我国婚姻法中的一些规定。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豌豆表面的糙面与光滑面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糙面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决定光滑面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两种不同性状的纯种豌豆杂交之后,产生糙面的豌豆的几率是()
A.15%
B.75%C.0
D.100%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
B.心脏病C.色盲症
D.苯丙酮尿症
答案:B
3.如果将两株高豌豆进行杂交,则不可能的情况有()
A.全为高豌豆植株
B.既有高豌豆植株,又有低豌豆植株
C.全为低豌豆植株
答案:C
4.一对基因A与a,如果A与a结合形成Aa则表现的性状是()
A.隐性性状
B.显性性状
C.既可显示显性性状,又可显示隐性性状
答案:B
二、思考问答题
5.一对夫妇视觉均正常,而生出的女儿则患有色盲,这是为什么?
答案:这对夫妇视觉虽然正常,但他们体内都各有一个色盲基因,而当这两个色盲基因纯合时,能表现出色盲症状。
6.举例说明相对性状与基因间的关系。
答案:以豌豆的颜色为例。如果控制红色的是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的是隐性基因a,当这两种颜色豌豆杂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中既有显示红色的携带(AA或Aa)植株,又有黄色的(aa)的植株,表现为一对相对性状。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相对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1.相对性状可分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2.基因可分为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而且是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
二、禁止近亲结婚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介绍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完成的,这就涉及了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稳定性的保证是与减数分裂相关的,因此,本节的最后是减数分裂的知识。本节的重点是:1.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染色体稳定性的保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媒体:
(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
(3)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
(4)果蝇、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
(5)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我们刚刚学过遗传的知识,现在来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
学生:看着像
教师: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学生:眼睛、鼻子、脸型都像。
教师: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传下去的是什么?
学生:不是。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师: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学生: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基因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传的?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教师: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2、基因是怎样传的?
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的,是不是得先找一找亲子代之间有什么联系?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
教师:放受精过程的录像。
学生: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
教师: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学生:生殖细胞。
教师: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受精卵在进行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细胞核,而细胞核里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蛋白质和DNA。
教师: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基因在哪儿呢?我们再来看一段动画,看谁能从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板书,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展示:放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
教师: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画出来。
教师: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
学生:是的。
教师:那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种生物都有多少条染色体,出示几种生物染色体数的表格,让学生找出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
教师: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学生: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
教师:(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46条23对。
教师: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
学生:也应该成对。
教师:(通过演示小课件进一步加深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从刚才的表格上你还看出了什么?
学生:不同的生物染色体数不一样。
教师: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
(出示图片)这是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数数多少对?再来看看这个男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他就多一条染色体性状就变了。染色体少一条行不行?这是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再来看看这个女孩正常吗?不正常了,什么原因呢?少一条染色体性状也发生改变了。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染色体变了,性状就变了,所以,染色体必须保持稳定。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又要产生生殖细胞,又要完成受精作用,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
学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
教师: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出示课件,让学生做练习。(板书,二、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教师:刚才是假设人的染色体只有1对,其实人的染色体有很多,研究起来不方便,谁知道哪一种小动物经常被用来研究遗传的问题?
(出示果蝇)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少,且生活周期短,所以是做遗传实验的好材料。别看它个小,它在遗传学的研究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的Morgen就是研究果蝇而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奖。今天我们也来做科学,研究一下果蝇的染色体传递的问题。出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找学生数一数染色体有多少个多少对,谁跟谁一对?成对的两个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8个4对,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状一样。
教师:雄果蝇产生精子,雌果蝇产生卵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果蝇有8个4对染色体,其后代也应如此,那么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组合以后才能保证受精卵和新个体中的染色体也是8 个4对呢?开动脑筋,自己设计,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学生画图,自己分配组合。
教师:学生汇报做的结果,然后教师再补充归纳:从每一对中拿出一个就组成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受精后不仅恢复了原数,而且成对了。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发育成的新个体有什么表现?
学生:既像父亲又像母亲。
教师:我们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基因随着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教师:说得很好。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进行。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减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复了原数,并且成对。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长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状了?(出示基因传递的课件),加以总结巩固。
教师:这节课的几个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你又有哪些新问题了吗?包括刚上课时同学们提的那几个问题带到课下去思考。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和染色体
二、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第五篇: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下)教学设计(推荐)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下)教学
设计
课题---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下)
一、教材分析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难点之一。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很陌生,所以,本课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典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感性认识,加强合作学习,鼓励大胆猜测,在教师的帮助或引导下,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重点难点。通过回顾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将一对基因的一条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提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即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教材安排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目的是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基因有显性和隐性,基因的传递特点。在此基础上,出示白化病患者的照片,达尔文的婚姻悲剧等,使学生了解近亲之间携带某种隐性致病基因的机会比非近亲的机会高,近亲结婚后,两个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病的机会高,认同禁止近亲结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情感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教学重点: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二、教学策略首先,通过回顾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将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引出单看基因的传递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即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要通过实验证实,而不能靠猜测。接下来介绍孟德尔,豌豆的闭花传粉,孟德尔所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设计四个问题,让学生逐一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及遗传规律。再次,分析常见双眼皮单眼皮的遗传现象,加深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及遗传规律的理解。最后,通过白化病家庭,达尔文或摩尔根的家庭悲剧,使学生理解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通过介绍其他隐性遗传病和观看色盲检测图谱,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有遗传缺陷的人。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摩尔根和孟德尔生平介绍的资料,常见人类隐性遗传病的资料等),色盲检测图谱。学生准备:豌豆种子,调查近亲结婚的事例。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调查是否有父母是双眼皮,而自己却是单眼皮的现象。
假设:AA和aa基因,分别控制双眼皮和单眼皮这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是因为有一对AA,单眼皮是因为有一对aa,那么受精卵中Aa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呢?配合老师的调查,思考尝试画遗传图积极思考大胆猜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父母都是双眼皮,子女有可能是单眼皮吗?这是为什么呢?出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
提问:如果把图中的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结果是什么样,请同学们尝试画出来。说出假设,问:Aa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例如:高茎豌豆高约1.8~2.1米,矮茎豌豆高约0.2~0.5米,杂交后代都是高茎。红花和白花杂交,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杂交,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的杂交等及子一代的表现性状与子二代的性状比例(都接近3:1)。孟德尔的解释: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两种。3.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学生观看并思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逐个问题,分组讨论
积极汇报讨论结果了解现象:把杂种高豌豆种下去,后代有高也有矮,并且矮的还和原来的矮豌豆一样的矮,其体内含有矮基因。讨论分析得出:杂种豌豆虽表现出高的性状,但含有控制矮性状的基因,只是未能表现出来。杂种高豌豆体内既有高基因,也有矮基因,能够通过性状表现出来的基因D称为显性基因,被掩盖的基因d称为隐性基因。高和矮这对相对性状,高就是显性性状,矮为隐性性状。)阅读教材,加深理解介绍孟德尔和豌豆的闭花传粉
播放:豌豆杂交实验
提出问题:
1、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对基因是DD,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dd,两者杂交,后代会怎样呢?(Dd)
2、杂种豌豆为什么只表现高的呢?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d)没有传给子代?
3、高和矮这对性状,谁为显性性状,谁为隐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杂种豌豆的后代为什么高的多矮的少?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的解释解决问题:父母是双眼皮而子女是单眼皮的原因。分小组讨论并回答。再分析:父母都是双眼皮,子女是单眼皮的原因,单眼皮的机率是多少?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一典型事例: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归纳:人类的某些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而同家族中携带同样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当近亲结婚后,两个隐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大大增加。关爱有遗传缺陷的人学生回答:有可能。学生回答:近亲
阅读教材内容
可以介绍收集到的近亲结婚资料,运用孟德尔的解释,理解当近亲结婚后,隐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大增,患病的机会高。
认同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配合检查色觉
积极发言,学会正确对待有遗传缺陷的人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眼皮的单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会怎么样?也就是说一对健康的夫妇有没有可能生下有病的孩子呢?
出示白化病孩子的照片,强调父母正常
提问:什么关系的人容易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
如果近亲结婚会有什么结果呢?
出示摩尔根或达尔文的婚姻悲剧,讲解达尔文(或摩尔根)都是近亲结婚的受害者
怎样防止这样的悲剧发生呢?
出示色盲检测图谱,检验学生的色觉
问:怎样对待有遗传缺陷的人科学·技术·社会:中国拥抱“基因世纪”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