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
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编语文教材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感觉是“高大上”。所谓高,是层次高。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个人认为,各地现行语文教材有十几种之多,自有它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文史、思政教材历来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有很多争议和问题,估计需要由国家来控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偏差和纠缠。因此,这次就升格为由教育部组织人教社来编写这套新的语文教材。所谓大,是开本大。原人教版教科书是32开本,152页;新教材是16开本,122页。字体大,课本显得大气。所谓上,是外观上精致,面风格、字体选择、装帧设计、页面布白,都让人感到现代时尚、和谐养眼。比如,教材插画,原教材以写实居多,新教材则更多的是童话图;原教材的图画属单线平涂,新教材则大多采用无线平涂,明暗更清晰,色彩更和谐,立体感更强。这样的高大上的新书发到孩子手上,他们能不开心吗? 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一、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自然渗透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部编本语文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套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的选择,集中识字课的编排,以及专门设置的《日积月累》栏目,处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教材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为儿童留下共同的文化记忆。
(二)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天性
起步阶段的语文教育,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儿童天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过渡衔接。儿童对语言学习活动有着天然的热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听故事、讲故事、看图说话等学前阶段的重要语言活动形式,在一年级得以延续,借助学生的口语优势实现向书面语的过渡。教材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教材以儿童为本,给儿童以充分尊重。例如,教材的开篇,从平等的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同时实现国家认同、身份认同、角色转换、情感激发、习惯培养等多重目标,以“我是中国人,我很骄傲”“我是小学生,我很自豪”“我爱学语文,我很快乐”的心情,奠定了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情感基调。
(三)夯实语文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教材以书面语零起点为设计起点,平缓起步,稳步推进。一年级具有特殊性,因为初入学儿童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教学常规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一年级上册教材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梯度,容量适中,难度适宜,内容合理有序。
教材努力处理好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拼音、识字和阅读的关系。考虑到汉字的重要地位,以及初入学儿童的语文基础,首先安排了一个单元的集中识字,集中学习一批简单的常用字,然后再系统学习拼音,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使拼音与识字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材为学生打好口语和书面语基础,做好起步阶段的启蒙工作,使初入学儿童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教材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工作。
(四)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口语优势实现向书语的过渡。教材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
教材以儿童为本,给儿童以充分尊重。例如,教材的开篇,从平等的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同时实现国家认同、身份认同、角色转换、情感激发、习惯培养等多重目标,以“我是中国人,我很骄傲”“我是小学生,我很自豪”“我爱学语文,我很快乐”的心情,奠定了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情感基调。
(五)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倡导自主学习
教材设置了不同的栏目,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鼓励探究学习,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久而久之,使主动发现规律、主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成为一种习惯。不断增强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重视大量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教材强化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对教材中的课文是极其有益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教材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的阅读总量,以期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衔接,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七)版式设计独具匠心
教材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配有不同风格的插图。教材的设计除了满足审美的需要,还充分考虑低幼儿童的阅读心理,关注儿童的阅读体验。例如,以不同颜色的对比和字号大小的对比突出主体内容:拼音阶段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选用不同的颜色;拼音音节的拼读过程作了灰度处理,更加突出音节这一主体内容;课文中汉字和拼音的大小对比非常鲜明,强调视觉优先选择汉字,以引导学生及早进行汉字阅读。这些基于儿童阅读心理的版式设计,能有效地突出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记忆,提高学生的识记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
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一)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
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 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纵观网上提供的16套教材(有新编旧编的重合),拼音板块的安排有多种形式:
①先拼音后识字(或诵读)有8种;②先识字后拼音的有2种;③拼音识字穿插的有4种;④识字中学拼音的有两种。
第①种是多数,原人教版也是这样。新教材改变了原体系,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 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先识字,可能想体现几个意图: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二)识字写字的增减
《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比原教材减少了100个,降低了难度。《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字数与原教材相同。但由于新教材按字频选字,入选的字有所不同。比如,原教材“一二三„„”十个数字都选,新教材“六七九”识字选了,写字就未入选。在每一课的“识字”栏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三)文本篇数和篇幅有缩减
阅读课文14篇,比原教材减少6篇;识字文本;10个,比原教材增加2个。文本字数减少,原教材120字以上课文有5篇,新教材只有1篇,《小蜗牛》208个字。
三、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特点及教学建议
(一)汉语拼音
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以不断降低学习难度为目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增加学习负担。这套教材准确定位拼音的学习目标,强调拼音的工具价值,集中编排汉语拼音,以拼音学习的规律为主要线索安排学习内容,短时间内集中解决问题。
1.加强整合,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
教材重视学好拼音,但并不是单一学习拼音,而是将拼音与识字学词、口头表达整合设计,同步进行,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拼音的每课都配有情境图,而且是整合的情境图。注重以图提示字母的音或形,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字母音与形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与单图相比,整合的情境图功能更加丰富,因为它包含着故事情境,可以将拼音学习融入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看图讲故事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学生借以观察图画、看图说话,将发展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学习拼音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至于在集中学习拼音的阶段,阻滞学生的口语发展,使学生的发展顾此失彼。每幅情境图都蕴含着丰富的拼音学习资源。如《ɑi ei ui》一课的情境图,描绘的是一群小朋友放学后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图中的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桌上放着“杯子”,老奶奶戴着“围巾”,其中的“挨”“杯”“围”提示了本课复韵母的音。除此之外,图中老奶奶的头发是“白(bái)”的,小朋友的头发是“黑(hēi)”的;最左边的小女孩双手放在“腿(tuǐ)”上听得多专注;右边的两个小朋友“背(bēi)”着书包;杯子里有“水(shuǐ)”……图画中暗藏着许多拼音学习元素,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同时,图画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老奶奶和孩子们沉浸在阅读中,十分陶醉,画面营造出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2.精选常用音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提高拼音学习效率
教材重视拼音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关注学生的已有基础,利用学生认识的汉字学习拼音。教材选择少而精当的音节供学生练习拼读,基于常用音节的频率,以及儿童常用口语词的调查,精心选择使用频率高、与儿童口语联系最为密切的生活常用音节作为学习内容。这些带调音节,都是有效音节,都有实际意义,可以与学生的口语建立起直接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价值。拼音的学习直接指向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拼音,从根本上避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造成极大伤害的机械操练。教材中的所有音节都是带调音节,而且不再呈现拼读的过程,只呈现音节本身。个别作为例子的拼读过程,也都作了灰度处理,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拼读。这样,学生在读出音节的时候,注视的音节是一个整体,与今后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音节完全一致,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记忆,提高学生识别音节的熟练程度。
3.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
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在学习拼音过程中要求认识的几十个常用汉字,都是学生可以自己拼读出来的,使拼音和汉字的学习双线并行,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不是相互孤立、自成体系。之前学过的汉字,可以帮助读准拼音,成为学习拼音的好帮手;新学的拼音,又可以帮助认识新的汉字。拼音与识字相得益彰、协同发展,拼音的学习直接指向运用,学生学以致用,体会知识的价值,从中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4.重视复习巩固,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
拼音阶段的内容选择,对拼音学习的难点给予了格外的关注。语文园地的活动设计,也非常重视对难点进行强化练习,集中解决读音易错、字形易混的字母和音节,特别强调在语境中复习拼音。在内容的具体安排上,不面面俱到,不平均用力,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保证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拼音。语文园地中复习巩固拼音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引导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复习音节,将复习拼音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同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拼音的学习植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大背景下,综合考虑育人的因素,而不仅仅着眼于拼音知识的学习。
(二)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的安排,突出识字写字的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发展识字能力。1.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编排原则,科学安排识字写字序列识字写字的安排,控制总量,降低难度,全册要求认识300 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 个字。在字种的选择和字序的排列上,力求科学。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要求认的字现频率高的生活口语常用字;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字形简单、构字能力或构词能力强的独体字,也适当选择特别常用的合体字,大体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
2.集中识字形式多样,凸显传统文化
教材安排了两个专门的集中识字单元,同时在语文园地中专设栏目“识字加油站”,以丰富多彩的识字形式,如字理识字、传统蒙学识字、事物归类识字、儿歌识字,激发初入学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集中识字的内容,继承传统语文教育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凸显传统文化,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探索汉字、亲近传统文化的愿望。特别是第一个集中识字单元,文化内涵丰富,传统意味浓郁。以“天地人,你我他”作为第一课,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后面的几课《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也都围绕人与自然的主题,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
3.夯实识字写字基础,重视培养识字能力 教材重视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重视识字方法的学习和识字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使识字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材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会意字,并通过《我的发现》栏目,引导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结合识字,学习常用偏旁,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字形分析能力。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和笔顺,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并力求美观。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专门的《书写提示》栏目,强调汉字书写规则,打好写字基础。同时,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多次强调写字姿势,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要求写的字旁边呈现新笔画,并对每一个要求写的字都做了笔顺跟随的处理,特别是在色彩上做了特别处理,以颜色的变化体现汉字书写的每一个笔画,使静态的笔顺变得动态立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一个汉字的笔顺。这样的版式设计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为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提供了有力保障。
4.鼓励在生活中识字,开拓多种识字渠道
设置专门的栏目《展示台》,提供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鼓励学生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沟通课堂内外。教材在“展示台”中,提供了生活识字的多种渠道,如,通过同学的姓名识字,在街上认识招牌上的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通过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强化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三)阅读
教材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精心设计语言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主阅读,引导初步运用阅读方法,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套教材以双线组织阅读单元,组织单元的时候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方法习惯等要素。尊重语文教育规律,合理设计内容梯度,将语文要素穿插到各个单元中,成为阅读学习的要件,使知识能力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一年级上册的四个单元,大体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等主题编排,共选编课文14 篇。随课文安排的语文要素,有“读准字音”“朗读时注意停顿”“认识逗号和句号”“认识自然段”“获取文中的信息”等,有机渗透在课后练习中。
2.精选课文,为学生提供优质阅读材料教材中的课文,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课文语言典范,难度适宜,内容富有童心童趣,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思想内涵全面,蕴含着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友好相处、热爱科学等丰富的思想情感因素,也有适应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体裁多样,有趣味性、可读性和感染力;题材广泛,富有生活情趣和教育意义,有利于儿童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
3.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强调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材围绕朗读背诵、理解内容、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几个方面系统设计课后练习,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基于课文的语言材料,设计指向运用的语言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联系生活进行表达。教材努力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阅读者。教材中安排了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小蜗牛》,不再全文注音,而只给少量难字注音,引导学习借助图画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阅读时尝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图画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拼音很重要,是起步阶段学生识字量不足的情况下自主阅读的重要工具。但是,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教材引导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进行阅读,体现了对于拼音、识字和阅读之间关系的理解——既要充分借助拼音识字、借助拼音阅读,却不应该完全依赖拼音,而是多渠道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4.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
教材重视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教材中的不同板块提供了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倡导多渠道大量阅读。语文园地中的专设栏目《和大人一起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鼓励亲子共读,鼓励无压力分享阅读,用学生熟知的故事或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学生阅读书面语的兴趣,是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教材中安排的《快乐读书吧》,每册一次,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激发师生共同开发课外阅读资源,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以期通过提升阅读总量,发展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具体内容是“读书真快乐”,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用几个场景提示阅读的途径和方式: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和小伙伴分享故事,去书店翻阅图画书,在阅览室自由阅读。几个温馨的读书场景,潜移默化地吸引学生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分享难忘的阅读经历,体验主动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充分尊重口语交际的自身规律,在教材中独立编排,自成体系。更加重视“交际”的功能,更加重视交际能力和交际习惯的培养。起步阶段,重在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致力于培养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1.精选交际话题,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发展交际能力
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都是合乎学生需要的、最有共性的、具有迁移运用价值的课程内容,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话题的选择和情境的设置,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强调学生在交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一是针对学生生活的必需,如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二是针对学生口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与人交往无目光交流,特定场合音量过大或过小。教材创设真实的生活交际情境,提供恰当的、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各种场合的交际行为,从中学会得体地与人交往。交际情境的设计,强调真实、自然,避免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设想“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强调交际主体“我”的在场,不提倡模拟童话等非现实情境。
2.完善目标体系,明确每一次活动的交际目标教材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进行分解细化,为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设定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在具体的呈现上,结合每一次交际活动,单独列出一至两项一般性的、可以迁移运用于日常交际活动的重要交际原则,以清晰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来,使目标体系更加鲜明易读,学习重点一目了然。学生不但可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要求,而且可以将这些原则直接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一年级上册的四次交际活动,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第一次口语交际《我说你做》,着力培养的倾听意识,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际中懂得尊重他人;《我们做朋友》,提供小学生最有可能遇到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大方与人交往,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多大的声音》,初步培养学生的对象意识、场合意识,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际规则;《小兔运南瓜》创设的故事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
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教材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引导学生关注交际目标的达成,关注对象和场合,而不仅仅将目光聚焦在提升口头表达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角色意识、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学会遵守交际规则,勇于交际、乐于交际,引导学生主动反思交际效果,逐步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第二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13日,我参加了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听了徐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回来后,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学习,这样,让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
首先说说教材的主要特点:立德树人,自然渗透:保护天性,幼小衔接:夯实基础,全面启蒙:难度适宜,梯度合理:强化运用,联系生活:引导发现,倡导自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其次,部编本”教材的几点变化总结起来就四个字:“调”、“减”、“增”、“融”。调即“教材板块调整”、“识字和拼音比重调整”、“选文调整”、“字种调换”。其中教材板块调整即教材开始是拼音教学调整为识字教学;识字和拼音的比重调整即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识字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现在的10课。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也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选文调整即新版本教材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9篇课文。选文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增”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如:《金木水火土》这篇课文从内容上来讲,既具有中国传统元素又极具哲学感;并且用傅抱石的图画做插图,给人以辽阔的空间感。过去小学阶段古诗文很少,这次有了较大的增加。新版本教材整个小学阶段共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版教材增加54篇。再加上汉乐府进入一年级上册教材,这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但是我们要注意低年级教学古诗,要求不能太高,让学生读读背背,感受一点汉语之美,有兴趣就好。
教材中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如:拼音中的情境图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以及拼音表和孩子的名字发生联系。在内容上增添了“连环画课文”。连环画课文的特点是不全文注音,仅难字注音。这样来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成果,自主阅读。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猜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强调了拼音不是阅读的唯一凭借,图画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融”体现在新版本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学内容融合性更强,综合性也有所加强。例如:新版本的拼音教学,一改原版本着重形似的特点,既有口语交际,又有拼音识字,还有观察和思维等。改版后的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这样改版更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部编本的几点变化,在教学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拼音教学时,首先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学习。就是在情景图中找字母,发现图画和字母的共同点,从而巩固字形;其次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可以和同桌做手指操,就是用手摆出字母的形状;或者和家长一起摆出字母的形状。总之,拼音教学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避免过度、过量、过高的要求。具体要求即做到以下几点:
1.拼音教学重点是准确,进而熟练地拼读音节。2.降低书写要求,只要求抄写,不要求默写。
3.教学生学会查字典,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4.要利用拼音,读准音。把握变调,轻声,儿化等,随时纠正地方音。5.关注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关注广告牌,餐牌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字。
汉字教学时,夯实识字写字教学,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落实课标提出的“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各年级要狠抓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培养,直到习惯成自然。在教学中,从思想上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所以我们指导时要到位。要按照识字规律指导,指导独体字时,要让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关注主笔的占位;指导合体字时,要注意部首、比例、占位、相邻部位的交叉等。指导时要注意坐的姿势、执笔的姿势,注意笔顺和结构。要记住指导书写时观察、范写、描红试写、讲评、再写巩固提升五个环节必不可少。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三篇: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使用感受
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使用感受
本学期开学是我新一届大循环的开始,带了新一年级,也拿到了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这是一本全新的教材,第一感觉是“高大上”。所谓高,是层次高。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个人认为,各地现行语文教材有十几种之多,自有它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文史、思政教材历来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有很多争议和问题,估计需要由国家来控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偏差和纠缠。因此,这次就升格为由教育部组织人教社来编写这套新的语文教材。所谓大,是开本大。原人教版教科书是32开本,152页;新教材是16开本,122页。字体大,原教材课文标题二号,课文正文小二号,田字格的字在二号与小二号之间。新教材课文题目小初号(英文36号),课文正文二号,田字格的字在小初与二号之间,都分别加大了半号;《识字》第1课的“天 地 人 你 我 他”,字号竟然是72号(英文字号),课本显得大气。所谓上,是外观上精致,画面风格、字体选择、装帧设计、页面布白,都让人感到现代时尚、和谐养眼。比如,教材插画,原教材以写实居多,新教材则更多的是童话图;原教材的图画属单线平涂,新教材则大多采用无线平涂(没骨画法),明暗更清晰,色彩更和谐,立体感更强。这样的高大上的新书发到孩子手上,他们能不开心吗? 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 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一、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 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一)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
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纵观网上提供的16套教材(有新编旧编的重合),拼音板块的安排有多种形式:①先拼音后识字(或诵读)有8种;②先识字后拼音的有2种;③拼音识字穿插的有4种;④识字中学拼音的有两种。第①种是多数,原人教版也是这样。新教材改变了原体系,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先识字,可能想体现几个意图: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二)识字写字的增减 《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比原教材减少了100个,降低了难度。《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字数与原教材相同。但由于新教材按字频选字,入选的字有所不同。比如,原教材“一 二 三„„”十个数字都选,新教材“六 七 九”识字选了,写字就未入选。在每一课的“识字”栏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三)文本篇数和篇幅有缩减
阅读课文14篇,比原教材减少6篇;识字文本10个,比原教材增加2个。文本字数减少,原教材120字以上课文有5篇,新教材只有1篇,《小蜗牛》208个字。
二、关于入学教育——视角不一样
原教材标题是《入学教育》,是以教育者的视角呈现;内容安排比较单一,分别是上学、上课、读写姿势。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新教材是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准确。内容改变较大,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我爱学语文(分别是三幅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朗读、写字、口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阅读、写作、运用),语文任务明确。
三、关于文本选择——最远和最近
新教材安排识字10课,保留原人教版教材3课,新换5课,修改2课,更新率50%以上。阅读课文14篇,保留6,新换8(其 中《乌鸦喝水》为一年级下册),更新率75%。换掉的课文主要原因:有的时代感不强;有的教育较生硬,成人味较重;有的太哲理,学生难理解;有的语言少童趣;有的篇幅太长。
个人认为,低段孩子喜欢两种文本。一种是最远的,天上地下的奥秘,鸟兽草虫的活动,非人物的情境世界,古时候的诗文故事。比如,童话、神话、童诗、童谣等。课文《小小的船》《江南》《青蛙写诗》《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比尾巴》《四季》《雨点儿》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小兔子乖乖》《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谁会飞》《猴子捞月亮》《春节童谣》等就是最远的。另一种是最近的,自己的活动、情感、成长、见闻,如《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剪窗花》等。不过,就教育而言,当然也需要不远不近的,以体现国家意志,明显的比如“我是中国人”“升国旗”。但从低段儿童的学情出发,在“最远的”“最近的”的选择中,隐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适宜。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是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的选文。原教材和新教材都安排了6首古诗,其中的《画》《咏鹅》《悯农》是新老教材都有的,而《江南》《古朗月行》《风》,替换了原教材的《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画鸡》(后两首移到一年级下册)。新教材把古诗分别安排在“课文”“识字”“日积月累”板块中。其中“日积月累”中就安排了四首。可见,对古诗文的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不需过度解释,不需欣赏分析。
四、关于口语交际——增强对话性
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与原教材相比,难度要求降低,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五、关于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
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原人教版教材的课后题,除了识字写字外,一般还安排两道题,分别是朗读背诵课文、“我会说”(或读读说说、说说画画等)。新教材体例变化不大。24篇课文(包括识字的10课),除了“识字1”《天 地 人》没有安排课后练习,其他23课,基本都安排1~2题(只有两课安排了3道题)。其中21课安排了朗读课文,9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特定的明确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准字音”“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等。除了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读词语、短语、语句等,属于积累性质,给学生一些“见面”的机会,不必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戏、说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六、关于语文园地——趣味与积累
语文园地的名称没有变,但更注重趣味性、生活性、应用性。全册8个单元有6个单元安排了“趣味识字”,通过数字诗、日课表、反义词、时间词、亲人称谓、行业称呼等生活化的通道来识字。姓名识字、牌匾识字也是这样的通道,则安排在“我的发现”中。
“日积月累”是保留的栏目,因为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两大支柱之一。教材安排了4首古诗和两次格言的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是语文园地新出现的栏目,每个园地都精选一篇童谣或童话,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 字词句运用”是新栏目,每个单元都固定安排。本册从拼音、识字、扩词、写话等形式入手,体现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新教师,熟悉教材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学校组织学习一年级新教材后,对于新教科书的编排设计,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及在使用教科书时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我都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是教材的编排设计,教材第一部分《我上学了》这一板块的设计在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关系的同时,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材中先学汉字再学拼音的设计,提高了对汉字的重视程度,将汉语拼音作为学生学习汉字的一种辅助工具。
“立德树人,自然渗透、保护天性,幼小衔接、夯实基础,全面启蒙、难度适宜,梯度合理、强化运用,联系生活、引导发现,倡导自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新教材的这些特点在教材中都得到了体现。比如书中安排了《我的发现》这一板块,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课本中的知识。
另外教材的主要内容也有适当的增减。书中将汉语拼音分为两个单元13课,拼音与识字学词整合设计,同步了进行。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板块,扩大了孩子们的识字量。4个课文单元大体围绕自然,想象,儿童生活,观察等主题编排,而且安排了一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小蜗牛》,不再全文注音,在增加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课文学习的趣味性。相对于老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简单的拼,新教材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去掉不存在生字的拼音读法,注重带调拼读,便于学生掌握。其次,教材的教学目标更加简洁,明了。从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四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要求。这样的划分让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更加明确教学任务,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用新教材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这样能使我们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时,学会恰当运用情景图,结合图意学习拼音,汉字。在教学中,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信心,降低学习效率。
总之,在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下,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里,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虎皮张小学 魏晓红
第五篇: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新教材阅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部编教材一年阅读教学专项培训心得体会
法哈牛学校 田春艳
怎样进行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今年的12月8日,我们有幸参加了沈河师校小学教研室的张连双老师主讲的《实践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部编教材一年上册阅读教学专项培训“七步教学法”,听取了沈阳铁路第五小学一年部老师的集体备课,观看了张悦老师的示范课《项链》收获较大,受益匪浅。不仅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是教材的改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便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就有更大改革。我们觉得应该在这几方面下功夫: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二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重视范读、范写、范背。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收获颇丰,我们一定会认真记阅读笔记,反复观看培训老师的课件,结合实际,把教学开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