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

时间:2019-05-13 00:2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

第一篇: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

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

[摘 要] 书法具有育德、怡情、启智、养性的作用。书法是学校渗透德育的有效载体。在小学书法教育中,要让学生从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精华,要通过化“形”为“美”、转“技”为“道”、变“神”为“行”的手段向学生渗透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与品格教育。

[关键词] 小学书法;德育;渗透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注重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相结合,要通过拓展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的内涵是多维的,其中,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核心元素。书法的主要作用为育德、怡情、启智、养性。不少学校把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拓展性课程开出,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从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精华,努力达到学校制定的“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德育目标。

一、化“形”为“美”――渗透审美教育

审美素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德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书法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写好字,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美。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书法的“形”化为一种“美”,让小学生感受与体验,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1.感受书法的外在形式美

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具有外在的形式美。中国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感是其它文字所没有的。

例如,书法作品强调大小适宜、疏密得当,这是书法艺术的和谐美。因此,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就要善于让他们感受与体验汉字书写的这一种和谐美。书法的形式美还表现为笔法具有一定的形象美。如,基础笔法中的兰叶、鸭嘴、蜂腰、鹤足、鼠尾等,都是对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的形象化迁移与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欣赏基本笔法的过程中体验到书法的形象美,这些形象美是源于生活的,这样,就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达到优化个人审美的目的。

2.体验书法的内在人格美

我国很多古代经典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内在的人格美。书法的内在人格美体现的往往是书法家本身的人格精神和人格美。

例如,在欣赏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们了解王羲之本人的生平及是怎样学习书法的,如讲述王羲之养鹅的故事。将作品中有关“鹅”典故的二十六个“之”字提出来,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特点及每个字之间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兰亭序》的美,领悟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来源于其自身的努力和对艺术的追求,体味作者的人格美。

此外,小学书法欣赏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书法欣赏中学到做人的真谛。纵观古今大书法家,无不具有刚正不阿的气节,都具有爱民忧国的情怀。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多宝塔碑》时,要让他们感受到颜真卿的“正直忠烈”;在欣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时,要让他们感受到他的“心正笔正”。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书法艺术蕴藏的做人之道。

二、转“技”为“道”――渗透道德教育

我国有一句老话――“字如其人”。王羲之曾经“临池学书,池水尽黑”;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曾经说过“心正则笔正”。就是由于他们的为人和它们的字风格一样,才被后人所崇敬。因此在教学中,要将传统书法教学“技”的教育转变成为“道”的教育,让小学生理解书法艺术的真正内涵,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1.书法技巧与道德修养相结合

修身不如养性,想练好书法就要做到心无杂念,专心致志。长久下来,才能培养出宽容、真诚、淡定的品质。因此,在向小学生传授书法技巧时,要基于人格角度,要在这个过程中使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

书法能弥补学生的人格缺陷,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风雅的气质,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2.书法临摹与民族精神相结合

小学生是传承以及发扬书法艺术的主体,所以,站在文化传承的立场上来说,在小学普及书法教育意义深远。

研习书法,认真临摹古代优秀的碑帖,学生内心会充满对古人的敬佩,时间长了之后,势必会加深对古典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理解,学生的爱国之情也会越来越深,这有助于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的提高。因此,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圣地、博物馆以及美术馆。在良好环境和优秀作品的熏陶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把爱国、爱民族的感情移植到他们心中。每一次的书法欣赏活动,学生都能从书法大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以及高尚的品格,并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领悟人生,用正确的心态看待得失。

三、变“神”为“行”――渗透品格教育

优秀的书法作品真正吸引人之处在于它内在的“神韵”,这一种内在的“神韵”往往是书法家高尚品格的“化身”。因此,在小学书法教育中,要善于化书法中的这一种“神”为学生的“行”,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品格教育。

1.渗透意志教育,激发刻苦精神

书法家不是天生的,很多书法家刻苦临池的故事十分感人,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坚强的意志,才能最终登上书法艺术的巅峰。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中,要通过这些书法家勤于练习书法的故事,向学生渗透意志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例如,可以给学生讲张芝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达到了起、坐、卧、行都不忘的地步,最后他终于开创了草书的书风;现代书法大家费新我,由于中年后右手独特的残疾,刚开始失去了信心,但是后来他却以非凡的毅力继续坚持以左手练习书法,最后终于开创了“费氏左书”……通过这些真实而又感人的书法家刻苦练习书法的故事,小学生就能够在他们身上体验到书法作品背后的“神韵”,从而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把书法的这种“神”转化为学生的“行”,让这种“神”对学生的“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起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内驱力。

2.渗透品格教育,激发向上精神

心理学证明,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处于竞争状态时,才会真正有效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如果这样的学习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将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因此,如果说让学生开阔眼界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那让学生跨出去,接受挑战,则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例如,可以在学校举行书法展,让喜欢书法的同学将作品拿出来展出,在展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吸取别人的精华,完善自我;也可以推荐学生的作品参加一些大型的书法比赛,让学生在大赛中不断得到磨练和提升;还可以在本地成立书法学习小组,吸引各界、各校爱好书法的人士互相切磋学习,拓展学生的眼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实际感受到书法学习的浓厚氛围,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书法能力,提升对书法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研习书法的重点是笔墨情致、古典韵味,从本质上来讲,它和文学、音乐还有绘画是一样的。在实践中,我们利用书法教学,提升学生的观察、领悟以及模仿能力,启发学生的智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书法是文字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特点及其含义来表现文字,使文字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在小学开展书法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书法技巧,更要让学生通过书法感悟到中国文化的无穷奥妙及博大精深,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实现中华文化传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剑峰.小学书法教学法略议[J].青少年书法,2012,(13).[2]张鸿.书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3]陆志整.浅析书法学习中的德育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2,(16).责任编辑 万永勇

第二篇:浅谈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三中附小 康清发

德育,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一个永恒而内涵丰富的话题。它包含了思辩、政治、道德品质、心理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许多做人的要素。单纯的道理,在小学生听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载体,联系书法五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事半功倍。

书法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旨在研究书法艺术教学和德育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研究书法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方法、途径,分析德育渗透对学生书法技能、学生能力、素质提高的作用方式、影响效果。寻找德育渗透对书法教育发挥的功能优势,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发挥其教育的德育功能优势,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进步、提高。因此,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要注重德育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承,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法技能、技法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德育渗透教育形式。书法教学中有机结合德育,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不是为德育而进行的“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默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古人云:“书如其人”。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蔡襄“才德俊伟”,黄道周“不谐流俗”,令人高山仰止。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在书法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介绍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解困,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如颜真卿、岳飞等的故事,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从而影响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沉着冷静,坚持习字,克服心浮气躁地毛病,从而培养了学生做事有始有终、勤动脑、善观察的良好品质。

二、欣赏书法之美、陶冶高雅情操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升华。书法是高雅的艺术,它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意境,可展现出书者的胸怀和襟抱,表现人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欣赏者、学习者在欣赏学习时,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情感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书法欣赏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形式。

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优秀的书法作品中体察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不同的书体中汲收营养,感受各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直到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在指导学生读贴时欣赏到字的结构美,从而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进而也就起到了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三、临摹书法作品,树立健康人生观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文规定:“提倡在大中小学的教室、图书馆、礼堂等场所,悬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领袖、先烈和名人的画像、诗词、格言。”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要达到汉字书写形式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历代书法家都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留下了许多传世之宝。同时,古代许多著名书家往往又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如王羲之、苏轼、郑板桥等,因而学生在临摹书法作品,完成作业直至比赛中,大量接触的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临募书法作品时,要求他们能平心静气地考虑好作品的布局安排,有效地控制好心情,眼到、心到、手到,心手相应则字的笔画线条就有轻重、粗细、深浅、敛舒、险丽之变化的效果,最终达到抒情达意、精神愉悦、心专意畅的最佳目标,收到由书法养性到健脑、健体的最佳效果。

四、坚持书法训练,塑造健全人格

现代研究证明,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起决定作用。“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序上具有创造禀赋,但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

首先,书法训练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近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经常进入这种静止状态,性格就会可能改变。练习书法,必须进入一个全身心的投入状态,这种状态叫静止状态。只要这种状态能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逢字不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写字前,要求用10秒钟时间就把笔、墨、纸、水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和迅速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正如郭沫若同志在1962年给《人民教育》的题词中说的:“这种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其次,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实践表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磨炼,就无法领悟到艺术真谛,难以敲开艺术之门。“临池学书,水为之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以名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教育学生,如:唐代的怀素,因家贫买不起纸笔,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页上悬臂练字,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家。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恩寺里贮藏着几屋子柿叶,于是就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后来,把自己写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三绝。”北宋的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他勤奋刻苦,书法也很有成就。正是在这汉字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总之,在书法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充分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的育人宗旨,使学生心智与德行一同成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第三篇: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书法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五寨中心小学 陈凤兰

德育,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一个永恒而内涵丰富的话题。它包含了思辩、政治、道德品质、心理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许多做人的要素。单纯的道理,在小学生听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载体,联系书法五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事半功倍。

书法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旨在研究书法艺术教学和德育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研究书法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方法、途径,分析德育渗透对学生书法技能、学生能力、素质提高的作用方式、影响效果。寻找德育渗透对书法教育发挥的功能优势,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发挥其教育的德育功能优势,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进步、提高。因此,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要注重德育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承,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法技能、技法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德育渗透教育形式。书法教学中有机结合德育,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不是为德育而进行的“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默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古人云:“书如其人”。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蔡襄“才德俊伟”,黄道周“不谐流俗”,令人高山仰止。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在书法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介绍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解困,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如颜真卿、岳飞等的故事,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从而影响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沉着冷静,坚持习字,克服心浮气躁地毛病,从而培养了学生做事有始有终、勤动脑、善观察的良好品质。

二、欣赏书法之美、陶冶高雅情操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升华。书法是高雅的艺术,它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意境,可展现出书者的胸怀和襟抱,表现人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欣赏者、学习者在欣赏学习时,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情感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书法欣赏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形式。

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优秀的书法作品中体察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不同的书体中汲收营养,感受各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直到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在指导学生读贴时欣赏到字的结构美,从而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进而也就起到了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三、临摹书法作品,树立健康人生观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文规定:“提倡在大中小学的教室、图书馆、礼堂等场所,悬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领袖、先烈和名人的画像、诗词、格言。”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要达到汉字书写形式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历代书法家都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留下了许多传世之宝。同时,古代许多著名书家往往又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如王羲之、苏轼、郑板桥等,因而学生在临摹书法作品,完成作业直至比赛中,大量接触的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临募书法作品时,要求他们能平心静气地考虑好作品的布局安排,有效地控制好心情,眼到、心到、手到,心手相应则字的笔画线条就有轻重、粗细、深浅、敛舒、险丽之变化的效果,最终达到抒情达意、精神愉悦、心专意畅的最佳目标,收到由书法养性到健脑、健体的最佳效果。

四、坚持书法训练,塑造健全人格

现代研究证明,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起决定作用。“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序上具有创造禀赋,但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

首先,书法训练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近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经常进入这种静止状态,性格就会可能改变。练习书法,必须进入一个全身心的投入状态,这种状态叫静止状态。只要这种状态能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逢字不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写字前,要求用10秒钟时间就把笔、墨、纸、水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和迅速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正如郭沫若同志在1962年给《人民教育》的题词中说的:“这种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其次,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实践表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磨炼,就无法领悟到艺术真谛,难以敲开艺术之门。“临池学书,水为之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以名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教育学生,如:唐代的怀素,因家贫买不起纸笔,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页上悬臂练字,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家。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恩寺里贮藏着几屋子柿叶,于是就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后来,把自己写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三绝。”北宋的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他勤奋刻苦,书法也很有成就。正是在这汉字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总之,在书法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充分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的育人宗旨,使学生心智与德行一同成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第四篇:书法教学德育渗透

软笔书法教学德育渗透

孙颖娜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德育的目标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引用、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信,展示自己、发挥才能、发表作品。最终达到学生自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之目的。

第五篇: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

宁化城东中学 谢水庭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之独有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不仅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更有德育功能。书法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书法教学的过程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认同的过程,又是民族精神的感悟、升华的过程;既是品行情操、熏陶的过程,又是心理品质培养的过程。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感悟做人道理,达到身心平和。

关键词:书法 教学 德育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之独有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提起书法人们往往注重它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而较少提及它的德育功能。书法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书法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书法自身所积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审美心理等诸多内蕴。书法教学的过程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认同的过程,又是民族精神的感悟、升华的过程;既是品行情操、熏陶的过程,又是心理品质培养的过程。

一、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艺术,是世界艺术艺囿里的一朵奇葩,它在国际艺术中地位越来越高。书法早已流传海外,日本称为“书道”,韩国称为“书艺”,已成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书法艺术的发源地,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它、热爱它。作为中国人理应写好中国字——汉字。近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书法在各种喧嚣的媒体艺术充斥下,有渐渐被人遗忘的危机。一方面中国书法走出国门,飘香海外,另一方面我国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又在急剧下降。从明星要人到寻常百姓,在学习、工作中,常遇字难出手的尴尬处境。作为在校学生,学好书法,写好汉字理应成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之一,对民族情感的培养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上,出现了不少既是书法大师,又是有口皆碑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坚决维护唐王朝中央集权和全国统一,同安禄山等分裂叛乱势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最终以身殉国。他的书法作品圆劲浑厚,顿挫有力,正是他忠贞气节和刚正不阿精神的体现,后人评鉴“英烈之风,见于笔端”。当我们拜谒岳飞庙时,从高挂厅堂的“还我河山”四个草书大字,看到了他精湛独到的书法功力,也想见到他精忠报国的崇高抱负,真可谓“壮士豪情笔底倾,将军一字击千城”。这些以身报国的仁人志士,我们学习他的书法,更要学他的精神。当今台湾有些领导人,淡化民族文化,去中国化,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他们说的是中文,用的是汉字,讲自己不是中国人,实为世人所不齿。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我们青年学生更是责无旁贷。

培养学生写好字,并不要求人人都成名成家,但书法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青年一代传承和发扬光大。人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标志。旅美学者蒋彝有句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书写是民族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渗透着的是每个书写者民族热情的感情”。二、一笔一画,感悟做人道理

“一笔一画练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这是上海一所学校的校训。道出了学字和做人的关系。古人说“字如其人”,无论是一点一画,一撇一捺,字里行间往往透露出书写者的精神面貌和志趣性格。王羲之能开创出妍美流便的一代书风,与他飘逸脱俗,心怀旷达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颜真卿的书法,就要了解他为官清廉,忠贞凛烈的品行。柳公权曾有对穆宗皇帝“心正则笔正”的笔谏美谈,柳书风骨铮铮的书体正是他为人的写照,史称“颜筋柳骨”。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道德败坏者字写得再好,民众也不屑一顾。宋朝的宦官蔡京书法水平不低,但他祸国殃民,为人奸诈,被世人所鄙弃,当时他书写的“元祐党人碑”颁立天下时,石工中竟有宁死拒刻者,其书虽有传,但无人追随。青年人要记住这条古训“书以人重,人以品学重”。

能写一手好字和能写一篇好文章一样,是可以给人很好的印象,学生的字要求写得工整、匀称、美观,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反之,字写得潦草、怪异,难以辨认,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后果。郭沫若说过:“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矩,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克服这些毛病。”

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心端字正,心美字秀的内在品质,从笔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从用笔的训练中体会“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有书写之理和做人之道。写字要讲究点画、笔法,要规范,同样,做人也要守法,切勿越规。中国第一位书法女博士解小青曾颇为动情说:“书法名曰法,实则强调书德。其实写字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字的结构好像人的脸面,美丑妍媸,一望便知。构字重在和谐,每写一个字,就好像我们去做一件事,去面对一些人,那么进退问题,分寸尺度,自然容易理解和把握。如果把书法生活化,会得到很多快乐的体验。”

三、常写常练,达到身心平和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的含义远远超出简单的文字符号和作为交流工具的范畴。写字艺术包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左右结构的字讲“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互让,方为尽善;也讲“穿插”,穿者,穿其宽处,插者,插其虚处,须相互交流,方为融洽。大家通过每天练习楷书,可以克服易冲动、少耐心,缺乏自控力的不良习气,对年轻好胜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神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练字是一种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抒情言志的精神享受,又是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积极的休息,还是一项心、身、气的综合运动,对缓解精神压力,修身养性具有很好的作用。毛泽东曾深有体会地说:“练习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修身健脑健身之法。”心中狂喜时,写字可以使人冷静下来,心中郁闷时,写字可以使人忘却忧愁。

总之,书法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对启迪人们的良知,追求真、善、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青年学生学习它,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书写技能,同时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修炼;不仅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下载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书法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大全5篇]

    小学毛笔字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陈伯明 摘要:笔者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 结合自己在毛笔字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注重毛笔字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相互相承,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搞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

    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无可非议,但多数老师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活动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启蒙性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是能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课程。现阶......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陈庄教师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课程的知识往往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即以显性的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着诸如探索的方法和策略、正确的......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范文模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重庆市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 张黎离 【摘要】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儿童的心灵,陶冶......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