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蒋模华政治教学小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重视感受性
摘要:根据教学原则和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遇到的难题,阐述重视教育对象感受性的原因,以及具体途径。
关键词:品德课教学 教育对象 感受性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在于让他们了解国家对中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也就是说通过品德课的学习,不仅要让中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而且要让中学生用思想品德课的道理通过实践指导自己,在实践中实现思想道德的价值。要达到这个目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重视教育对象的感受性。教育对象的感受性,应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对某事物是否感兴趣以及感兴趣的程度。具体地讲就是教育对象对教师讲的问题是否感兴趣和认识接受的情况。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重视教育对象的感受性,否则很难产生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为什么要重视教育对象的感受性
1、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教育科学告诉我们: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向运作的过程。教学是把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交错或结合在一起的双方面的活动。教学概念中就包含着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这就使得教学活动具有其它活动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效。思想品德课教学是调节和引导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教育,因而这种互动比其他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忽略教育对象的感受性,教育的互动就会发生失衡,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就会发生分离,即使具有良好的教育愿望和目标,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管教育对象有再好的天赋,再好的环境和教育,如果不注意发挥教育对象的受动性,人的发展也将是有限的。教育内容要想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指导他们的实践,必须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消化和吸收。
2、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难题
(1)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矛盾。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为:环境影响着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环境因素。目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党内的不正之风以及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给学生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及褒贬、赏罚的方向产生差距,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兴趣,认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甚至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差距。在学校政治课讲坛上,教育学生主要明确奋斗目标,努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植高层次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而一些家庭却凭各自的生活经验,尽可能满足子女的奢望,家庭教育的实惠性与学校的高层次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3)教育对象本身有弱点。现在的青年学生,他们涉世不深,对国情、民情了解不多,也没有新、旧社会对比的经历和新中国建立后走过的曲折历程特别是“文革”**感受,再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西方文化中一些消极东西 的影响,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至产生一些逆反心理。
所有这些难题的存在,给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考验。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看到这些问题、矛盾,研究如何解决它们。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愿学,并能够积极地思考,加以接受,这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所面临的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重视教育对象的现实感受性。
二、如何重视教育对象的感受性
关注教育对象的现实感受性,并不意味着简单附和他们的现实存在;了解他们对事物认识、理解、感兴趣的程度,也并不意味着简单迎合教育对象的品味,而是要始终把德育的逻辑起点和引导放在对教育对象的身心、所处历史时代的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进而从他们那里获取德育状况的反馈。
1、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接触
重视教育对象的感受性,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就必须多接触。因此,一方面学校要提供机会,让教师有时间去了解他的学生,比如可在让思想品德课教师担任班级的辅导员,提供机会让思想品德课教师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等;另一方面,思想品德课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到学生中去参加他们组织的一些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辩论会、联欢会等,从中了解自己的学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更富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实际,为他们所接受,从而用以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
2、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力
人格,实质上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理想的人格,是人类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人格力量存在于实实在在能让人接受和效仿的行动中,真实的形象是人格的载体,只有真实的形象才能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唯有真实,才有信任,才有理解,才有沟通与疏导。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人格力量,就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希望学生相信的,教师必须首先相信;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必须带头不做。教师给学生做出榜样,才能增强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否则,学生就不可能心悦诚服。
3、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里。尽管他们很聪明、很敏锐,但看事物想问题往往免不了过于简单,脱离实际。因此要增加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有一定时间参加生产劳动、改革实践或军训,从而体察民情,懂得改革的复杂性,使思想更贴近现实生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克服坐而论道、遇事评头论足、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不良倾向,增强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把品德教育由他律转化为自律。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重视教育对象的感受性,唯其如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二篇:蒋的政治小论文
我和党有个约定
沂南县铜井镇初级中学 九年级三班 李淑月
指导教师:蒋水珍
夜晚,在清幽的小院中乘凉,我抬头望去,寂寞的天空中满是不知名的小星星。
我坐在台阶上,静静地看着,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过去:小时候,班里要推选班长,班主任是个开明的人,他让我们自己推选,还引用了毛遂自荐的故事鼓励我们把票投给自己。
我那时很佩服毛遂的勇气,也很想自荐当班长.可是当班长会耽误学习时间,会加重身上的担子,我犹豫了好久还是举棋不定.,这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我„我可以当班长,我想为同学们服务”.老师和同学都在使劲地鼓掌,只有我,一边发愣,一边木讷的挥动着手,要知道,那个女孩无论学习和人缘都不如我呀!
我沮丧地回到家,和妈妈讲了这件事,不知怎的,讲着讲着,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差一点没掉下来。
妈妈见我这个样子,蹲下来,定定的看着我的眼睛,说:“孩子,你知道什么是信念吗?”
我摇了摇头,说实话,我真的什么也不懂。
妈妈又说:“等你长大了会懂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孩子,你心中都应该有个信念,当你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的时候,它会给你指明方向,让你知道该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说这些你现在可能还不懂,给你打个比方吧,就拿妈妈来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这就是妈妈的信念。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妈妈都会坚守这个信念,把它当成人生的指明灯,明白吗?那样,当你遇到让你犹豫不决的事时,你就会明白该怎么做了,因为你心中有个信念,它会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你也就不会再后悔了。”
“可是,妈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为人民做事有什么关系呢?”我露出迷惑不解的表情。
妈妈笑了:“关系大了去了,你想啊,你时时为别人着想,无私的为别人服务,但有时也会难免动摇,这时,便需要一样东西来约束你,来激励你,而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妈妈加入共产党的原因,也是妈妈的信念。”
我听了还是不懂,但妈妈一脸的郑重,让我对她的话到现在还印象深刻。瞑瞑之中,我好像与党有了一个小小的约定。
春雨秋霜,岁月无情,日子像流水,一天天溜走,接触了更多人和事的我逐渐成长。理想不断变化,究竟什么才是我真正的追求?所幸的是一路走来,我并没有气馁。同学们有了困难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虽然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却也在其中找到了不少的乐趣。
后来,老外公去世了,那年他八十八岁。有很多人来参加追悼会,到处挤满了人。妈妈告诉我,老外公是一位共产党员,曾打过鬼子,他共有六个儿子,先后送四个儿子参了军,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他总算没白活一场,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和尊重。恍惚间,我明白了老外公的一生都在为心中的信念奋斗,多远大的理想都比不上“为人民做点实在的事情”这个信念来的朴实无华、高尚纯洁!
现在,我成了一名中学生,生活似乎与以前有了不同。有时候,看着别人好
心的提醒却得到恶意的中伤,因为一句平常的笑话却闹翻了天。这些都是我没想到的。为此,我失落过,迷惑过,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总是不舒服,回家与妈妈交流。妈妈沉默了好久,才说:“你不是一直想当一名党员吗?那你就多为他人做事吧。”我恍然大悟。自己感觉自己一直在尽心尽力的做该做的事,却没有真正的为别人着想,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明哲保身。而这,差一点动摇了我心中的信念。还好,那盏指明灯还在,它没有熄灭,依然在给我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再后来,我成了一名团员。我明白,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还要走上一段很长的路。然而,坚守这心中的信念,还有什么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呢?就如夸父逐日般追寻心中的信念吧!因为我和党早就有个约定。
看着院外,满天的星星,还在天上眨着眼睛,月光洒在草坪上,这样的夜色多好!细细想一想,无数的共产党员不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吗?没有名字,却尽自己的力量发光发热。有些事,犹如一场一场的烟火表演,绚丽迷离,耀眼短暂,在来不及叹息的瞬间便已熄灭。惟有“做一名共产党员,多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才是我永恒不变的追求啊!
第三篇:政治小论文
民
族
精
神 我 弘 扬 中山市第一中学初三(11)班
xxx 2008年,注定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从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再到火炬接力传递受阻、5·12汶川大地震等,无一不是对中国人的巨大挑战。“国难兴邦”,在此过程中,海内外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怀,深深地感动了世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顾生命安全立即奔赴灾区抢险救灾的军队、医疗队、志愿者、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慷慨捐助、神速应对的国家领导人、为保护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老师们、灾区中顽强求生的幸存者、默哀后数万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喊着“中国加油,汶川挺住”的热血人民„„这一个个场面无一不令我们震撼,无一不令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由此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它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向心力。同时,抗震救灾精神还体现出中华民族仁民爱物、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
是的,多难必兴邦,中国的实力将在灾难中催生、爆发。美国《侨报》6月12日发表社论说,汶川大地震过去整整一个月时间了。从“5·12”开始,从揪心、伤心,到决心、爱心,中国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一个月,中国的表现浓缩了30年变革的成就。在天地不仁、山河开裂的时刻,中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这种强大,不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又有怎样的提升,不在于奥运会能否鲜花着锦、“史上最成功”,而在于中国积聚已久的“软实力”的真正爆发。在灾区,有这样一幅标语:“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长城内外,到处是“汶川挺住”的声音;大江南北,到处是“中国雄起”的呼喊;大地,到处是“血浓于水”的涌动;五湖四海,到处是“匹夫有责”的担当。德国媒体称,此次汶川大地震将整个中国“焊接”在了一起。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0日也发表文章称,四川大地震再次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整个世界。感动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是赈灾过程中不同的角色所写下的一个个有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在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正是这个“人”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青少年是祖国的小公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以高度自觉的主人翁姿态,勇担责任、为国分忧,弘扬民族精神。
第四篇:政治小论文
多方面的“潮流”
高一三班吴浪37号
当代的青少年都喜欢“赶潮”,有在穿着方面的、有在娱乐消遣方面的、有在体育竞技上的,也有在其他的方面上的。
我们讨论下青少年追求时尚是否错误。我们作为当事人,肩负着国家的命运,而且正处在身心发育与知识储备的阶段。我们正面临这重重来自学业的压力。那我们还有时间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吗?假设这是错误的,那我们岂不是仅仅是个会学习的人,而不会其他娱乐社交的能力了吗?赶潮流不能当做错误的表现,相反的它是一种追求,从追求中从而得到自我满足或一种自信心,追求潮流可以当做兴趣爱好来对待,当这种兴趣好爱对自身并没有带来什么负面影响的时候,是不能给其定义为错误。这样的人就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是高商低能的社会工具。
赶潮流还有许多优点,青少年的时尚反而可以体现本身的个性。既然是个性,当然就有个“度”。把握好劳逸结合的比例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做的,而时尚就在这“逸”中。青少年个性的体现可以扩大交往圈子,以至于广交益友、扩展阅历。如果在校时认真学习,好好的完成学业并取得优异成绩时,他就是个货真价实的“人才”了。
但是在生活中有许多例子需要我们认识到。一些人他追求的时尚是过度的,越过了视觉的底线,导致对自身圈子的破坏。举个例子,一个男生留着超过半米的头发,并用大量发胶将其塑形,被称为“非主流”。这就是不对的了,大量人认为这种才是美,是不对的,这反而给社会留了个隐患。因此我们应该全方位的认识“潮流”,让自身能够健康美丽的成长。
有一点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追求潮流虽好,但是要看家庭的经济情况再做判断。一个全家月薪为5000元的家庭,作为家庭的一员不应该在要求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买什么“名牌”,这会使家庭负担沉重。理智的潮流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才能使自身价值充分体现,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国家都有益的良好市民。
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流行,大多是在网络上流传出来的。网络是个好东西,它广泛传播着潮流,使更多的人了解它。但网络具有虚拟性和两面性,他传播的东西是否健康就要靠我们主动去抵制了。回到正题,网络上的所谓“流行”有些纯粹是恶搞,为的是“雷”倒网民。于是网民就去效仿,就开始了广泛的学“雷风”的潮流。
举些例子吧,像是“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我爸是李刚”等流行语,这些都是比较出名的“雷物”。还有由“艳照门”引起的其他不相关的时间,都用“„哥”
或“„门”结尾。
虽然很多人以此为乐,但我并不赞同。为什么其他国家少出现这些事件,因为他们的社会文化比较文明,能够很好的体现国民的素质。而中国长期达不到那个高度是因为中国几乎是全身心建设经济去了,而思想道德建设涉及较少。其实以我个人的想法来看,思想道德没有上去,经济建设的再好也是用来低素质的消耗资源。因此我认为我们对这些“雷”的事物不需要多加关注,我说不准有没有害,但益处却一定没多少。既然是事件,就应该严肃地解决。
现在的青少年慢慢地被现代文化的糟粕部分侵蚀,使得祖国的未来是否美好成了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这样的高中生,就应该有一个主人翁的意识,以身作则,让比我们自己年龄小的学生们能够得到我们的影响,发挥人性的闪光点。如果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这样做的话,我们中国就无坚可催、天衣无缝了。
现在有一个词语很流行,叫“宅男”。这个词描述的是一种只窝在家里不出门的一类人。他们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寒暑假,都喜欢在家里玩,呆在电脑前一句不吭,这样是不行的。父母也教过我们,要多于人接触,交各式各样的朋友,乐趣绝对会比一个人来的多。不是有这样的一句歌词么:“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这首周华健的《兄弟》充满浓浓而又温暖的友谊是多么宝贵啊!为何要在家里呢?就因为“宅”是一种潮流吗?
现在的男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运动,跟宅男相比强太多了。宅男很瘦弱,运动的男孩很健壮,这就是差距。我们不应该效仿不太正确的潮流,选择优秀的并继承就好了。你看,男孩子们都喜欢篮球,篮球给了男孩太多太多,他是我们的伙伴,他是我们的寄托。我们多出门,多晒晒阳光,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健康了,国家也就放心了。
我的生活中就如此,节假日或放寒暑假就出去,跟以往的同学或今天的同学一起,看电影啊、滑真冰啊、看球赛啊、逛街啊,玩的不亦乐乎。这不就是我们业余时的纯真的生活吗?其实这也是潮流不是吗?一到学校,我们就一起学习,一起做难题,一起打篮球,一起复习,一起考试。这不也很有趣吗?所以还是那句话,潮流并不是全都是好的,我们要选择优秀的。不仅是为个人的身心健康着想,还是为了祖国的前程啊!
我们年轻人不仅要为了自己的未来着想,为了社会、为了祖国我们要努力掌握知识文化,来改善当代中华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定下属于中国特色的Fashion Icon,为了中国的未来美好的又潮流的发展做贡献!
第五篇:政治小论文
行 走 在 幸 福 路 上
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生命更是一朵美丽的花,因为有爱,她就散发着光芒,散发着清香,使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乐趣。我们人类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然而,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校车安全问题却令人担忧。
首先让我们来看几个跟校车交通事故有关的几个案例:
案例1:2008年12月16日,吉林省榆树市一幼儿园“黑校车”超载,发生追尾事故致幼儿1死12伤。
案例2:2009年10月19日 :湖南省娄底市涟滨办事处澄清村,一辆载有30名孩子,一名教师的娄底市春田花花幼稚园校车不慎翻入路边的池塘,3名幼儿溺水窒息死亡,1名幼儿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死亡,26名幼儿不同程度受伤。
案例3:2009年11月23日18时许:在广西梧州市藤县天平镇境内,一辆幼儿园校车与一辆重型大货车发生碰撞,导致6死2伤。死者中除1名司机和1名女老师外,其余为3名男孩和1名女孩,另2名女孩受伤。
案例4:2010年12月31日下午3时50分左右,成都新都区新繁镇家具园区阳光林森路发生一起惨剧。一个7岁男孩从正在行驶的校车中掉下,直接落到右后车轮下方,当场殒命。原来孩子所在位置轿厢有个洞娃娃漏到车轮下。
案例5:2011年12月19日傍晚5时38分,浙江杭州西湖区周浦下杨村附近,一辆公交车与一辆金龙中巴车相撞,中巴车侧翻,车上多名学生受伤。据了解,中巴车为个人所有,是周浦中学接送学生的车辆。截至当晚9时15分记者发稿,事故造成两车19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
案例6:2011年12月24日上午,一辆核载8人,实际承载12名学生,1名老人的微型面包车从广南县曙光乡鸡街村委会开往八家地。9时许,这辆面包车行驶至八家地大岩子(地名)时,翻入60米深山谷中,当场造成5人死亡,2人在抢救过程中死亡,7人受伤。死亡的7人中,其中5人是学生,1人是驾驶员,另一人是位老人。
以上案例仅是众多校车安全事故的冰山一角,但是其伤亡数据已经触目惊心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关注校车安全问题,绝不可怠慢。规范校车的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管控,刻不容缓。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校车存在那么多交通安全隐患,使其伤害了那么多无辜的,如同花朵般美丽的生命呢?
其一:车况较差,缺乏营运规范: 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校车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从校车本身这一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着实让人担忧。这其中,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货车。这些车辆当中,有的已接近报废年限;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年检,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上述车辆的存在与上路,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巨大隐患。其二:超员违法行为突出:
有些校车驾驶员,为了节省费用,敢冒被交警查处的风险,宁愿一趟多拉十几个学生,也不愿多跑一趟多烧油。拉上学生后,有的驾驶员,为了逃避检查,在校车玻璃上,贴上了黑色的太阳膜,让路面上执勤交警,不易观察到车内的坐员情况,以方便自己超员、超载;甚至拉上学生超员后,为了逃避交警检查,竟然舍弃宽敞的马路不走而走坎坷不平的羊肠小路,这样很危险。更有甚者,为了多拉些学生,一个座位上挤两三个;甚至把车内的座位拆下来,以扩大车内空间。让学生一个挨一个的站在车厢内。从而,人为地,促成了“超员”现象的发生。
其三:路况原因
城市近郊,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所在社区周边环境条件特别是道路交通远不及中心城市或者大城市发达,近郊或乡村道路本身就崎岖、狭窄、路况、照明差,又缺乏严格的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划分,缺乏比较规范、有序、严格的交通设施和管理等,校车师傅在上班和下班高峰、或者早上过早或者下午放学遇到下班高峰接送孩子上放学过程中,行驶在来往人车复杂而混乱的乡村道路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就很大。
其四:校车立法空白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完善的专业校车市场构成了校车交通安全的最可靠保障。从校车市场发展的教训上来看,为了实现校车市场的良性发展和规范运行,国家必要的干预主要表现在校车基本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方面。现实中实施校车系统不仅要有质检总局制定的校车标准,更需要教育、交通、公安等诸多部门的相互配合,仅仅依靠某一部门或机构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校车系统的实施,必须从法律层面来管理,为实施校车系统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基本的校车管理法规制度几近空白,还有待建立。
此外,车上缺乏维持秩序人员和交通安全意识差等原因也可能导致校车事故,总之导致校车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且极其复杂的,涉及生产、运行、管理、监督、教育等诸多环节。
由此可见必须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政策:
1、多头部门尽其职,分工协助齐共管。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最终要解决校车问题,关键还得靠政府介入。政府主管部门要对车辆、收费标准等方面严格评审和考核。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负责对全区的校车,检查营运者的营运手续,检查驾驶人的驾驶资质,登记校车的行驶路线,加强路面的监控,发现无营运手续的校车,一律取缔和停运。当然,交警部门要和各乡镇公安派出所密切配合,加强对非法校车的查处力度。同时要深入学校,加强校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对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校车一律停运,待其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常营运。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督导和管理,要把校车管理和学生安全管理当作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只要政府牵头,部门协调,并将发展校车纳入公共交通规划。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超员”的难题。
2、加强对校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如可以由国家设立统一的校车,统一购买发放到学校,像公交车队一样统一管理、统一用车。定期举行校车性能比赛,获奖的车型有资格供应校车,同时也要对校车进行定期安检维护。
3、要对校车资源进行合理和综合统筹安排 通过对校车行驶路线进行合理设计,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规划,可将同一片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安排同乘一辆校车。
4、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
严格管理,是规范“良好行为”养成的有效措施,也是杜绝违法行为不再发生的有力保证。因此,交警执法部门要与运管执法部门强手联合,积极推行错时联勤制度,采取定点设卡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与检查,加大对从业车辆违法的处罚力度,严格“扎口”管理,逐步使不安全的“危校车”与不规范的“黑校车”,主动退出正规校车的行列。
校车安全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警示着我们:生命不容侥幸,监管不容松懈。我们必须正视这件事情,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对校车安全的管理,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也从校车安全问题做起,严格自律,杜绝社会上的违法行为威胁到我们神圣的法律,做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我们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我们要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一起手牵手,共创美好家园,走上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