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
在教学angengingong这节课中 我在拼音读、写指导上适时进行了示范 并结合低年级常规教育进行了多次示范 在恰当的时机以教师的言行渗透养成教育
例如在课堂中用榜样示范及鼓励语言“我喜欢发言声音响亮的孩子”激励学生养成积极发言 发言大声、大胆的好习惯;在学生读书、写字的时候提醒学生读写姿势;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等
这些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示范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我觉得对于把握教师示范的形式及时机我还没有深入学习所以在本节课中出现了有些不必要的示范 对于学生已经很熟悉
掌握很好的内容也进行了示范 耽误了学习时间 教学过程也显得拖沓
这说明在示范作用的实效性方面我还要深入学习、思考
教学“ang eng ing ong” 难点是在“ng”的发音 相对来说
后鼻韵母的发音比前鼻韵母困难多了 因为受方言的影响 有些同学就是发不准音 因此
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ng” 说清楚发音的方法 强化训练
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领读等 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 在此基础上
教学“ang eng ing ong”的发音 以点带面 面向全体 同时
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 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结束时
我通过引导学生找找书本中、生活中读后鼻音的音节
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电器、同学的姓名、动植物名称等都藏有后鼻音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
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拼音教学生活化
教学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苦战” 学生终于学完了拼音 开始接触汉字了
第一篇识字就是古诗《一去二三里》 读来琅琅上口 富有儿童情趣
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文 课文配有插图
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 有一个小山村 炊烟袅袅 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一幅幽静美丽的山村田野画面
这首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教学古诗的时候我运用了课文的插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 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
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 “亭台”是什么
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 再让学生通过想象
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 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
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 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 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 重要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因此
我从田字格的结构教起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 写字时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 出示课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再引入“二”的书写 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 上台演示 教师相机板书
让学生体会字的间架结构 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识字2》教学反思:本课韵文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 围绕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组织成一组组词串 读起来琅琅上口 便于诵读
同时课文配以插图 图文对照
让学生不仅识字 还理解词语 认识事物
由于学生还刚刚接触汉字 所以本课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 利用课文插图 让学生观察插图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边看图边识字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认识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认识词语和理解词语的教学中 插入说话训练
让学生用词语来说话
还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来读词语、说词语 从而让学生主动识字 体验识字的快乐
由于学生刚接触汉字
因此教学生学习写字非常重要 要手、脑、口并用 先学习基本笔画 再学会笔顺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充分利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记住 如教学“鸟”字时
对学生说上面的撇是鸟头上的羽毛 里边的点是鸟眼睛 千万要点上
下边的鸟身体要宽一点 学生听了 兴趣很高
很容易就记住这个字了 再如“太”字
从学生熟悉的大字入手 大字下面加一点就是太 学生也很容易就记住了
接着让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为写好汉字做好准备 最后在习字册上仿影 让学生边写边记
刚开始教学汉字
虽说就那么几个简简单单的字
但教起一年级的孩子却不是那么容易 今后的写字教学还应花更多时间训练
识字3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的情感;联系课文识记新字新词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 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 所以
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
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① 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候
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② 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 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首先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风光图片 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美 并说说感受 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生讨论热烈 发言积极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 落实“先学” “先学”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和关键 “先学”是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通过对学生“先学”的培养
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上课前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根据以往的经验自主学习生字 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自如
课堂上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 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妙
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 还要探索更多的识字方法 使学生学得更多 记得更牢
《人有两个宝》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人有两个宝贝 赞美了为了酿造生活而不辞辛劳的人们 我试图通过挖掘教材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 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加强朗读
因此我以朗读课文重要段落和句子为教学的重点 把朗读贯穿在各学段的目标中 即正确、流利地朗读 而教学的重点则以两个宝为线索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手和大脑的作用:做工、思考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因此 课一开始
我就通过让学生读题质疑 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
这篇课文的好词佳句较多 便于学生积累
我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另有三个词语“用”、“又用”、“创造”分别也能说明手和脑重要性
地点分布之广 工作是那样的繁忙
我以这三个词语为例又引导学生用自己积淀的成语形容手和脑却一不可 学生说到了“做工”、“思考”、“创造”、等词语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让学生看图读课文
接着问学生你体会到了什么?并且说理由
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图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但是
学生对人两个宝贝的重要性总是体会得不够到位 也许是老师没有引导好
《升国旗》教学反思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 主要以读感悟 用各种方式来促读
一、创设情趣 激情导趣
在教学第一句话的时候 我出示6面国旗
让学生选择出我们中国的国旗 然后回答:国旗的颜色 样子
直观的国旗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国旗来刺激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无形间拉近了学生与国旗的距离 再次唤起了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情感 然后又给他们渗透情感教育 知道国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 然后导入课文 “五星红旗 我们的国旗” 用情感渲染 一步一步激发
化为学生自己的爱国旗之感 从而促使其主动的读好这句句子
并能读出自己拥有国旗自豪、激动的语气
二、创设多元的教学氛围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 注意力容易分散
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
自助于学生主动且饶有兴趣的观察、思考、想象、表达 最大极限地激活学生思维 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一幅插图、一段录音、一个表演、一样实物 都可以成为直观形象的教具 都可以成为教学时的“情境” 我在教学第二句时 播放3段升国旗的录像
让学生在边看边想中进入情境 增强个性体验 然后结合课文
尊重学生的直观感受
采用指导读、评价读、赛读等形式
把国旗在蓝天中“高高升起的”动态美读出来 学习第三句的时候
根据每个孩子都有升国旗时立正、敬礼的经历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这句话 并能通过评价老师的朗读读好这句话 在分散的三句话学完了之后 怀着对国旗和祖国的尊敬和热爱 国歌声再次响起 全体同学背诵全文 激发情感
通过这篇课文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而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去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 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运用动静交替、语言鼓励、情景交融、亲身体验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 让学生在听、赏、想、动、看的实践中感受课文、理解课文 在教这课时
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 我要想好每个环节
才能让孩子在40分钟里有效的上好课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 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诗句生动活泼
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 形象逼真
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 可谓有景、有情、有韵 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 琅琅上口
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一、揭题激趣 感受古诗美
新课一开始
教师可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 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 来到湖面上采莲
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 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
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 题目叫《江南》 我们学好这首诗
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
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自主阅读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阅读教学既是认识过程 也是活动过程
在教学中我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人本、自由、多元和个性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我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人悟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学生通过读读、想想、演演的学习方式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 并进入角色体验“小鱼”的快乐 以演促读 以演促思
我还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给他们创造无拘无束的探究的天地
学生在课内研讨、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自己的阅读方法中 尽情地品读和表演
在活动中充分地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动情
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想的陶冶、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习惯的养成、个性的丰富
再相机点拨归纳又使学生豁然开朗 认识得以升华
《我叫“神舟号”》是一篇科普童话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 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
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 另一方面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二小节是本文的重点 我注重细节
把每一句话都细细地分析
首先我用一个问题:通过飞船弟弟的话 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 说出课文的意思
在学生说出知道飞船的名字叫神舟号时 我借机说出神舟号的意思 扩充学生的知识
在教学“从中国来”这句话时 我通过语言渲染 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嫦娥号'升空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情感
进而让学生通过朗读抒发自己的情绪 在教学的最后 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嫦娥姐姐回到家乡看到了什么?我还出示了几张江阴的风貌图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
自然感受到自己身边的故乡在发展 在不断繁荣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第二小节的分析中 我比较注重对一、二两句的把握
反而忽略了第三句“科学家派我来做飞行试验” 其实在教学这句时
我可以加入一些科普知识:如飞船去太空做什么 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学到更多不同的知识 另一个就是在最后的想象说话中 我先出示图片再让学生说话训练 我的本意是怕学生有不着边际的想象 想先作一个引导 殊不知
这样反而框住了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的想象力受到了阻碍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将给自己更多的信心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让我们一起在课堂中成长 我的教育道路还很长
我将更加努力、更加用心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它是一首儿童诗 主题单纯 内容浅显 语言凝练 韵律和谐 富有儿童情趣 贴近儿童的生活 很受儿童的喜爱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 并以读贯穿始终
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以此发展学生语言 启迪他们的智慧
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 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 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读中激趣 在演中理解 在合作中交流 在模拟表演中提高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 授之以渔
在课文导入阶段 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图画导入
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简笔画出诗歌意境)
1.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
想认识他们吗? 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及词卡 引导识字读词
(“鸟”注意别忘了其中的点 “鱼儿、种子”注意轻声)
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
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学生上前贴画
3.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
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
随语境重点识字“树林”(有很多树木 所以都有个“木”字旁)
“小河”(小河里流淌着水 和水有关 所以有“氵”)
4.师小结:说得真好 其实
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 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出示课题)
教学刚开始
首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 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 为识字创设具体的语境
有别于枯燥、简单的生硬识字 为小伙伴找家
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贴图
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句式“()是()的家”练习说话 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从识字、认词到说句 既遵循了认知规律 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二、体验阅读 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赞可夫也认为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让学生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 教学《家》一课
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 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 在读中一遍遍与生字词打交道 扫清了识字障碍 同时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 结合生活经验 展开丰富想像
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 旨在再现情境 让学生受到感染
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
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 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 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
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 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 入情入境
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 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 通过读张扬出来 从而形成语感
三、句式迁移 刨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 迁移运用
《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 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
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 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 无需说教 一样亲切感人 既突破了难点
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诗歌的改编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 自由讨论 合作完成 这种创编
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 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
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 丰富阅历
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东方明珠》一文介绍了上海黄埔江畔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对生活在上海附近的孩子们来说可并不陌生 有很多小朋友已亲眼见识过了 而且这篇课文写得通俗易懂
同学们在读懂的基础上来诵读课文
就能把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喜欢表达出来了 为此
我设计了“闯关登塔”、“应聘导游”等环节 “闯关登塔”这一情境的创设 增强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练读 互相合作 共同提高
在小组朗读比赛中都读得很棒 “应聘导游”这一环节 学生背诵的兴趣大增 而且不是一般的唱读 而是绘声绘色的表演 用自己的话
复述课文虽还存在问题 但学生表达的愿望很强烈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 让学生尽情地说
秋姑娘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在进行深入反思的时候 我们应该呈现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状态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着
同时我也在常态的教学下不断的实践着 我在努力追求一个体现学生真实发展的课堂 追求一个能够展现学生真实学习过程的课堂
语文课我想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字词句段篇 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方法
因此教师要教的有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要学习一篇短小的文章而完成学习任务 更重要的是借助语言的范例来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 因此学生要学的扎实
教要教的有效那就要教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这是我课堂教学设计追求的一种理念
在备课时发现课文最后出现了一个一问一答的句式 其实这样的句式学生朗读更需要指导
那么怎样顺其自然的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句子呢?于是我就大胆尝试把两个句子提到最前面先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漂亮的枫叶忽然变成光秃秃的树干 对比效果非常明显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第一个呈现出的问题便是枫叶哪里去了?课堂教学当中故不出所料
学生睁眼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啊”字 这当然就是感到惊异了
顺势接下来问你们“啊”什么呢?顺其自然的完成了一问一答两句的教学 其实在这一教学环节当中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设一个小的情景
较好的完成这一教学环节
这样的教学环节真实自然也是扎实有效的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生字的教学指导学生利用加偏旁的方法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利用想象字意的方法识字、利用听读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这不仅仅是教学生字 更是一种识字方法的教学
在指导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动笔标标画画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多音字(多音字“着”的教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等学习方法
长此以往这些学习的方法便会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 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先读带有拼音的文字 然后读老师写在枫叶上的没有拼音的信 再到学生利用板书的提示叙述书信内容
再要求学生将相关的词语粘贴到相关小动物的后面 学习的要求难度一步一步的提升
学生课堂上的发展也在一步一个台阶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学生的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扎实有效 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实实在在 因此课堂是扎实的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词语教学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施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顺势理解课文相关的词语的含义 如小心、充足的教学
在学习课文后利用秋天到了 谁要干什么
秋姑娘让他们怎么样 这种句式让学生说话练习
一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同时又是对学生语言运用的练习
在课闭又指导学生用书信的方式拓展想象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进行说话练习再次对学生语言运用进行练习这样的语言练习课堂应是厚实的
《看菊花》教学反思
《看菊花》记叙了小作者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赏秋菊的经过 向人们展示了深秋季节
各色各样的菊花迎着寒风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 从中让学生体会菊花不怕冷的品质
上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秋天的公园内 营造了较为真实的氛围
把孩子的心灵带到广阔而缤纷无限的大自然里 尽管学习在课堂里
但是学生的思绪已飞翔于菊花丛中;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多角度感受菊花的美 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相机指导
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特别重视学生词语的积累 在教学“黄的 白的 淡绿的
紫红的”时候让学生用成语进行概括 学生很快说出了“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带领学生学习陈毅写的《秋菊》一诗 拓宽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 将菊花的品质用诗来表达
也渗透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诗意化的培养
《识字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识字四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充满童趣色彩的文章 内容都很富有童真
我首先以幻灯片引入课文
问: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等)学生看到图片都显得特别激动
纷纷抢着述说在课外书上见到的相关知识 气氛很热烈
很自然地便能过渡到课文中 接着我播放课文的配音朗读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 有些学生也跟着念起来
课后有某些学生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课文中的某些小动物 想读一读关于它们的句子 所以就跟着念了
我记得在他们读完的时候
我曾经问过他们: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他们很响亮地回答:喜欢 这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响亮的一次回答 言归正传
因为这堂课的气氛特别好 所以上起来也特别轻松 我出示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让他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在记字的时候
我问学生:你们仔细观察一下
看一看这篇课文的生字有什么规律?(虫字旁)想一想为什么它们会是虫字旁?(昆虫)因为这件课上的特别顺利 所以后来我还从昆虫方面延伸出去 告诉学生
这六种昆虫中哪些是益虫 哪些是害虫
学生听的很有兴趣
在我反复讲述昆虫的时候 他们都盯着黑板上的词语看 我想在潜意识当中
他们会对生字有更深的印象
这次教学是在完全脱离了原本的教案而独立构成的一次教学任务 自我感觉相当之好
当然因为气氛太好而造成的课堂有些混乱是本堂课的缺陷
《识字5》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参加了县“走进新课程识字教学评比”活动 感触颇多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前的识字教学课总让人感觉到不是“华而不实” 就是“实而不活” 一节课下来的结果要不是学生太累 就是老师太累
本次“走进新课程识字教学评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改进识字教学的方法方式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通过这个参加这个活动
对于改进识字教学的方法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一、创设识字教学的情境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识字 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标教材的词串识字是把具有一定意义相关的词语整合起来 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
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识字 以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 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性 心理学研究表时 生动的画面
直观可感的视听形象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他们的思维
所以老师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识字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显得特别的重要 创设情境可以贯彻了整个识字教学的始终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 学生因而学得主动 课堂显得生动
二、识字教学中
识、读、写是识字教学的“三字经” 识是读的前提 识读是写的基础
只有牢牢地过了识这一关 读和写才有是前提和基础 因此要在识字在下好功夫 如在教学有我利用小老师带读 开火车读
互相提醒读的方法 以巩固字音 运用字词结合
词语与事物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读词
还运用了一些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样一来不仅效果不错 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识字六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是重新确定了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 要求语文识字课要多认少写 识写分开
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 采取了“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 坚持了“生字从文中来 再到文中去” 的识字顺序 首先
以第四小节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活动场面 进行自主识字 再以第一小节为例
将其内容制作一幅美丽的画面
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景色的美丽 然后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自主识字 在第二、三小节的处理上
我扶助学生在想像、质疑中感受画面 再渗透前一个小节的学习方法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其中
在巩固识字上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
在轻松、有趣的玩耍中学 激发兴趣、巩固知识 增加参与的积极性
2、注重语文学习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
本科自始至终都是欢快、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语文知识 包括课间休都精心设计了“快乐拍手”游戏的师生互动环节 其中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游戏法、自主探究等教学法 运用了形象直观的课件和实物吸引学生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教学评价体现互动性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课堂的随机评价 评价内容、形式和评价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
而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潜能开发、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以达到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的评价比较得当
不但注重用激励性的语言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上 促使学生能力地思考 大胆得表现
更注重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在师生对口令中 我只想到突出数量词 由老师说名词 学生说数量词
如果学生能把数量词与有关名词一起说 对掌握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可能会更好些
《大海睡了》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 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 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
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 可供学生观察 帮助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诗歌不长 内容浅显易懂 语言流畅生动 读来琅琅上口
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明他们对词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 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另外
朗读既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又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 因此 在教学中
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
而是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 通过朗读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大海夜景 一个“读”字贯穿始终
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 达到读正确、读通顺 再通过指点 让学生读出停顿 从而读流畅整首诗 接着
通过指导看图
引导学生在学会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同时感受大海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然后通过读书把这一份感受表达出来 在想像中指导朗读 理解字词
在朗读中对照画面 体会诗境
最后做到熟读成诵
冰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课文
作者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第一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识字、写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三 通过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初步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
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 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
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以上目标
我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根据自学目标进行自学(试读课文 整体把握 初步认读生字 描红仿影;)第二、三课时:随文识字写字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教师点拨 学完之后
反思本课的教学
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应该坚持下去:
一、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 操作性强
课始
我用简洁的话语想学生宣布本课的学习目标:
1、一读课文 标明自然段序号;
2、二读课文 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标记;
3、三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最少读5次;
4、四读课文 找出长句子
或难懂难读的句子
至少反复读5次;
5、五读课文 读连贯
读正确;
6、读生字(会认的和会写的)看笔顺
书空;
7、读帖 描红 最后
我又明确地提出了下课时的检测要求:抽查 这样
学生有事可做 有目标 有要求
学习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二、文中找词 词中找字 送字回文
这12个字就是我进行本课识字教学的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然后从词语中找出生字 最后将生字送回课文当中
这种方法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发挥小老师的榜样作用
作为老师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不论是识字、写字也好 还是朗读、背诵也罢 都要学会发现“小老师” 当你在课堂上表扬某个“小老师”时 你留意一下其他的学生 此时
你就会发现
有很多学生想和他比一比 想和他一样去展示自己 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 因此
要重点培养几个优秀的“小老师” 他们的表现会给其他的学伴带来极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 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竞争的种子 进而促进更多的学生进步、提高
教学中还有不少细节问题需要解决 如怎样让组长具备更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 只要我们钻研 只要我们坚持
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北风和小鱼》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北风吹来
大自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青草枯黄 梧桐落叶 鸟儿躲藏 河水结冰
勇敢的小鱼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 躲在水底捉迷藏 快乐地生活着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感情读课文 并体会到北风的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 情节简单 富有童趣 孩子们较欢迎
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他们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能 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令人钦佩的活力 而正是这种富有生机的活力与创造力
才使课堂教学连续生成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新的收获和新的经验 但是
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篇幅较短的诗歌 现在一下子跳跃到学习篇幅较长的童话 就学生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距离
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心有所感而无法朗读到位的情况 因此我结合本文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 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学习语言 感悟语言
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 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出作品的情景 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怀素写字》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 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 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 本文言简意赅 寓意深远
具有很强的情感发掘因素
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 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本课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 目标是让学生能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关键还在于要激发学生喜爱读书写字的情感
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读、识字”的能力和理解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 但是
文章时代遥远 内容枯燥、陌生
缺乏童话类课文的情趣因素
学生很难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怀素认真写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并受到感染
如何发挥文本的积极作用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消化不利因素呢?心理学中的“优势”法则认为:主体的需要、兴趣 情景中的某些要素 具有引起反应的优势 能促使各种反应与它联结 从而达成高效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 意在突破难点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读、识字”的能力
积极情感的内需 还需要外界施加影响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 兴趣容易转移
更需要教师以评价为“调节器” 不断刺激学生
在指导“好学上进”这个词时
我提问:“怎样的孩子才能称的上好学上进呢?我们班上有吗?”引导学生理解上课认真听讲 认真完成作业......就是一名好学上进的孩子 由学生再回到文本
“我们班还有很多好学上进的孩子 怀素小时候就是和你们一样好学上进
你们说该不该表扬他呀?那我们一起来夸一夸他吧!”这时候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 当然能够带着情感来读
他也能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小河与青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 讲的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
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 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 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
我们觉得自己在执教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注重以读为本 读为主线 在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
复习时设计了认读词语到短语 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们采用了教多读的方式 有自由读 个别读 齐读
分角色朗读 表演读等方式 让学生读得轻松 读得有趣
逐段教学注重反复诵读 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
如: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 一眼能看到底
”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强调“看到底”说明水清澈见底 强调“一眼”说明一下子能看到底 水真够清的
让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在教学小草和小河的对话时
采用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表演读 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掀起了一个个朗读的高潮 最后
学生分角色表演 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表演读给家长看
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了一个合适的平台 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
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在读中积累
其次
注重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
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 因此
在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小草为什么要感谢小河?”我采用观察实物 让学生亲眼观察“小草怎么就能抱住泥土” “浑浊的泥水是什么样子的” “干枯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 了解知识的同时
体会小河与小草相互依存的关系 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读中 学生通过读书
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 课中游戏的设计
让全体学生“动”了起来 快乐起来了
在愉悦中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小草” 真心感谢起小河来
达到了实现情感目标并与认知目标相结合 在教学设计中
注重提供学生宽泛的学习空间 给他们绝对想象的空间和自由 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 教师赞扬 肯定的话语
以及“小草”和“小河”头饰的发放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第三 注重活用教材 对教材进行重组
本课教学中 我们将课文进行了重组
首先学习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的话 在读好这两句话之后
再学习“小河与小草为什么要互相赞美对方呢?”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比较容易接受 而且重组后流程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
在最后拓展部分 紧密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 设计“大树”和“小鸟”的对话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树碧绿碧绿的”是因为小鸟为他捉去害虫 “小鸟的歌声这么动听”是因为大树给了它一个温暖的家 在试着让学生续编对话的同时
再一次地体会自然界有许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
总之 在本课教学中 围绕教学要求 以及新课程标准 我们进行了愉快教学 通过对比 分角色朗读等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
第二篇:苏J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学反思
教学
《认一认5》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自己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1.环节重复,“平均发力”浪费时间,最终导致没有完成教学。在教学生字“车”时,我拓展了不同种类的车让学生去认读,后面我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交通工具,学生又说到了各种各样的车,这两个环节出现了重复的现象,浪费了一些时间。另外,每个汉字我都平均发力,像“刀”这种简单汉字不应花费太多时间。
2.识字方法没有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强化。在教学伊始总结的识字方法若能在之后的认识汉字中进行强化,肯定效果会更好。另外,拓展的一些图片也应当将其汉字打出来,不仅能加大孩子的识字量,更重要的是能由此引出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联系生活。方法是要用的,而不是总结出来就弃之一旁。
3.对汉语拼音的复习与拼读不够重视。尤其是自己在教学读音时,竟然没有将个别音发标准,这是对孩子的误导!下次上课一定要放慢速度,标准发音,起到示范作用。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后我会注重学习更新更好的教学理念,不断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帮助我在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感谢本次听课的各位老师为我提出的宝贵意见,谢谢。O(∩_∩)O
教学
aoe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新生刚接触汉语拼音,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汉语拼音a o e这节课时,我借课件创设了一个童话世界“拼音王国”,而a o e则成了“拼音娃娃”这样的角色,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童话中的娃娃,一下子就溶入了拼音课堂,兴致勃勃地跟着情境中的“小鸟”认真地学着发“a o e”的准确发音。在学习a o e的字形时,学生自编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老师的尊重,思维活跃。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积极开动脑筋。
四声的第一次学习又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一大难点,就算老师反复示范四声的朗读,效果也不会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故事正好是学生最喜欢,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我觉得小白兔骑车的图画生动形象,对四声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特别从两方面能体现出来:一方面是骑车的四个过程,像四声的形状,我用图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声记住。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而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新的发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有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记忆,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像,希望学生能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形式中,每节课都能愉快地学习
教学
《bpmf》教学反思
在认识四个声母之前,我先用出示卡片的形式和唱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复习单韵母,这样,学生兴趣浓厚并巩固了单韵母的学习。随后再出示声母卡片,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都学习过汉语拼音,所以大都能读准确,只有少数学生将b和p混淆,于是,我用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帮助孩子记忆。
在教学bpmf与单韵母a和o的拼读时,我发现学生在拼读时对单韵母加声调读不准确,尤其是三声和四声,三声总是读不到位,四声总和二声搞混,于是我加强了范读,然后再点名读,让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当学生们都差不多掌握的时候,我再采用开火车、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dtnl》教学反思
在教学《dtnl》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有目的的选择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象化,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课堂有张有弛、有静有动、有讲有练、有想有说……丰富多彩,创设愉快学习的天地,通过这些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注意力和好奇心等心理品质。
教学
《g k h》拼音教学反
经过教学之出一下反思:
第一 课堂纪律。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比导致学习的困难。上课是我没有注意及时的控制课堂的纪律,第二 教案设计。前面说了,老师上好每一堂课都必须精心的设计教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我而言他们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学比较生硬。刚开始我设计根据儿歌读拼音,比如鸽子鸽子GGG,蝌蚪蝌蚪KKK之类的,学生读拼音还读得比较认真,但是后面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在教学该适当加点小游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zcs》教学反思
新课伊始,我就课件出示了小刺猬,我对孩子说我们让小刺猬带我们去野外玩,好吗?小孩子很高兴,兴趣一下子高涨了很多。接着出示课件,把孩子带进了一个美丽的郊外,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爱学习的小姐姐,看到了打滚的刺猬,看到了吐丝的蚕宝教学
宝,然后让他们练习说话,“一位姐姐在写字。”“小刺猬在草地上打滚。”“蚕宝宝在吐丝。”,从而导出声母“zcs”。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特点;同桌互读;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ao ou iu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之后,我也总结了几点不足之处 1、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要加强: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根据性格特点,基本上缺乏合作互助意识,合作学习环节不容易达到即定目标。我在这节课中没有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是采取了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的方法,这种合作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学生间相互的探讨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进。
2、课件的形式相对简单:
我使用的课件中音节出现的方式基本相同,在形式上相对单调,如果能把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区分颜色或以动画出现,效果会更好。这样,学生在拼读音节的同时加强了区分声母和韵母的能力,发挥出课件的最大功效,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巩固更多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可以渗透句子的教学: 教学
这节课的课堂结构还可以再进行更细致地考虑,教学时间再紧凑些,就可以渗透句子的教学,让学生用一个音节先组词再说句子,把字、词、句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思路,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得更广更深,尽快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会坚持学习新课程理念,反复探究,在教学中实践并随时总结,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zh、ch、sh r》教学反思
复习z、c、s导入新授。本节课教学的zh、ch、sh是在认读z、c、s的基础上,因此对z、c、s的认读很重要。因此复习导入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也联系了本节课的教学。在复习时,让学生回顾z、c、s的读音和发音要领,强调z、c、s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接着再找同学抽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强调音要读长些,读响亮些,当把这两项练习完成后,我再采用综合复习的方法,将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混在一起,然后找同学听音取卡片,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和分辨能力,而且对所学的知识,也是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教学
《ang eng ing ong》教学反思
在教学angengingong这节课中,我在拼音读、写指导上适时进行了示范,并结合低年级常规教育进行了多次示范,在恰当的时机以教师的言行渗透养成教育。例如在课堂中用榜样示范及鼓励语言“我喜欢发言声音响亮的孩子”激励学生养成积极发言,发言大声、大胆的好习惯;在学生读书、写字的时候提醒学生读写姿势;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这些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示范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我觉得对于把握教师示范的形式及时机我还没有深入学习,所以在本节课中出现了有些不必要的示范,对于学生已经很熟悉,掌握很好的内容也进行了示范,耽误了学习时间,教学过程也显得拖沓,这说明在示范作用的实效性方面我还要深入学习、思考。
教学“ang eng ing ong”,难点是在“ng”的发音,相对来说,后鼻韵母的发音比前鼻韵母困难多了,因为受方言的影响,有些同学就是发不准音。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ng”,说清楚发音的方法,强化训练,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领读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ang eng ing ong”的发音,以点带面,面向全体,同时,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结束时,我通过引导学生找找书本中、生活中读后鼻音的音节,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电器、同学的姓名、动植物名称等都藏有后鼻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教学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苦战”,学生终于学完了拼音,开始接触汉字了,第一篇识字就是古诗《一去二三里》,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文,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一幅幽静美丽的山村田野画面,这首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教学古诗的时候我运用了课文的插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位置,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板书,让学生体会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教学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人有两个宝》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人有两个宝贝,赞美了为了酿造生活而不辞辛劳的人们。我试图通过挖掘教材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加强朗读,因此我以朗读课文重要段落和句子为教学的重点,把朗读贯穿在各学段的目标中,即正确、流利地朗读。而教学的重点则以两个宝为线索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手和大脑的作用:做工、思考。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课一开始,我就通过让学生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
这篇课文的好词佳句较多,便于学生积累,我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另有三个词语“用”、“又用”、“创造”分别也能说明手和脑重要性,地点分布之广,工作是那样的繁忙。我以这三个词语为例又引导学生用自己积淀的成语形容手和脑却一不可,学生说到了“做工”、“思考”、“创造”、等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让学生看图读课文,接着问学生你体会到了什么?并且说理由。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图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但是,学生对人两个宝贝的重要性总是体会得不够到位,也许是老师没有引导好。教学
《升国旗》教学反思
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以读感悟,用各种方式来促读。
一、创设情趣,激情导趣
在教学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出示6面国旗,让学生选择出我们中国的国旗,然后回答:国旗的颜色,样子。直观的国旗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国旗来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形间拉近了学生与国旗的距离。再次唤起了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情感。然后又给他们渗透情感教育,知道国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然后导入课文,“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用情感渲染,一步一步激发,化为学生自己的爱国旗之感,从而促使其主动的读好这句句子,并能读出自己拥有国旗自豪、激动的语气。
二、创设多元的教学氛围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自助于学生主动且饶有兴趣的观察、思考、想象、表达,最大极限地激活学生思维,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一幅插图、一段录音、一个表演、一样实物,都可以成为直观形象的教具,都可以成为教学时的“情境”。我在教学第二句时,播放3段升国旗的录像,让学生在边看边想中进入情境,增强个性体验。然后结合课文,尊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采用指导读、评价读、赛读等形式,把国旗在蓝天中“高高升起的”动态美读出来。学习第三句的时候,根据每个孩子都有升国旗时立正、敬礼的经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这句话。并能通过评价老师的朗读读好这句话。在分散的三句话学完了之后,怀着对国旗和祖国的尊敬和热爱,国歌声再次教学
响起,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激发情感。通过这篇课文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而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去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动静交替、语言鼓励、情景交融、亲身体验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赏、想、动、看的实践中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在教这课时,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我要想好每个环节,才能让孩子在40分钟里有效的上好课。
教学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一、揭题激趣,感受古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教学
《我叫“神舟号”》教学反思
《我叫“神舟号”》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另一方面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二小节是本文的重点,我注重细节,把每一句话都细细地分析。首先我用一个问题:通过飞船弟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在学生说出知道飞船的名字叫神舟号时,我借机说出神舟号的意思,扩充学生的知识。在教学“从中国来”这句话时,我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嫦娥号’升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通过朗读抒发自己的情绪。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嫦娥姐姐回到家乡看到了什么?我还出示了几张江阴的风貌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然感受到自己身边的故乡在发展,在不断繁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第二小节的分析中,我比较注重对一、二两句的把握,反而忽略了第三句“科学家派我来做飞行试验”,其实在教学这句时,我可以加入一些科普知识:如飞船去太空做什么。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学到更多不同的知识。
教学
《家》教学反思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拟表演中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在课文导入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图画导入,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简笔画出诗歌意境)1.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及词卡,引导识字读词。(“鸟”注意别忘了其中的点,“鱼儿、种子”注意轻声。)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学生上前贴画。
3.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随语境重点识字“树林”(有很多树木,所以都有个“木”字旁)教学
“小河”(小河里流淌着水,和水有关,所以有“氵”)4.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出示课题)
教学刚开始,首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为识字创设具体的语境,有别于枯燥、简单的生硬识字。为小伙伴找家,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贴图,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句式“()是()的家”练习说话。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从识字、认词到说句,既遵循了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二、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赞可夫也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一遍遍与生字词打交道,扫清了识字障碍,同时,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教学
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三、句式迁移,刨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让学生初步接触诗歌的改编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教学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东方明珠》一文介绍了上海黄埔江畔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对生活在上海附近的孩子们来说可并不陌生,有很多小朋友已亲眼见识过了,而且这篇课文写得通俗易懂,同学们在读懂的基础上来诵读课文,就能把对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喜欢表达出来了。为此,我设计了“闯关登塔”、“应聘导游”等环节,“闯关登塔”这一情境的创设,增强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练读,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在小组朗读比赛中都读得很棒。“应聘导游”这一环节,学生背诵的兴趣大增,而且不是一般的唱读,而是绘声绘色的表演。用自己的话
复述课文虽还存在问题,但学生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说。
教学
秋姑娘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在进行深入反思的时候,我们应该呈现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状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着,同时我也在常态的教学下不断的实践着,我在努力追求一个体现学生真实发展的课堂,追求一个能够展现学生真实学习过程的课堂。语文课我想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字词句段篇,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字词句段篇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教的有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要学习一篇短小的文章而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借助语言的范例来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学生要学的扎实。教要教的有效那就要教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我课堂教学设计追求的一种理念。
教学
《看菊花》教学反思
《看菊花》记叙了小作者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赏秋菊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深秋季节,各色各样的菊花迎着寒风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从中让学生体会菊花不怕冷的品质。
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秋天的公园内,营造了较为真实的氛围,把孩子的心灵带到广阔而缤纷无限的大自然里,尽管学习在课堂里,但是学生的思绪已飞翔于菊花丛中;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多角度感受菊花的美,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相机指导,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特别重视学生词语的积累,在教学“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时候让学生用成语进行概括,学生很快说出了“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带领学生学习陈毅写的《秋菊》一诗,拓宽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将菊花的品质用诗来表达,也渗透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诗意化的培养。
教学
《识字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识字四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充满童趣色彩的文章,内容都很富有童真,我首先以幻灯片引入课文,问: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等),学生看到图片都显得特别激动,纷纷抢着述说在课外书上见到的相关知识,气氛很热烈,很自然地便能过渡到课文中,接着我播放课文的配音朗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有些学生也跟着念起来,课后有某些学生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课文中的某些小动物,想读一读关于它们的句子,所以就跟着念了。我记得在他们读完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他们: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他们很响亮地回答:喜欢。这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响亮的一次回答。言归正传,因为这堂课的气氛特别好,所以上起来也特别轻松,我出示课文当中的生字词,让他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在记字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这篇课文的生字有什么规律?(虫字旁)想一想为什么它们会是虫字旁?(昆虫)因为这件课上的特别顺利,所以后来我还从昆虫方面延伸出去,告诉学生,这六种昆虫中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学生听的很有兴趣,在我反复讲述昆虫的时候,他们都盯着黑板上的词语看,我想在潜意识当中,他们会对生字有更深的印象。这次教学是在完全脱离了原本的教案而独立构成的一次教学任务,自我感觉相当之好,当然因为气氛太好而造成的课堂有些混乱是本堂课的缺陷。
教学
《识字5》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参加了县“走进新课程识字教学评比”活动,感触颇多。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前的识字教学课总让人感觉到不是“华而不实”,就是“实而不活”,一节课下来的结果要不是学生太累,就是老师太累。本次“走进新课程识字教学评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改进识字教学的方法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这个参加这个活动,对于改进识字教学的方法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一、创设识字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识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教材的词串识字是把具有一定意义相关的词语整合起来,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识字,以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心理学研究表时,生动的画面,直观可感的视听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所以老师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识字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显得特别的重要。创设情境可以贯彻了整个识字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学生因而学得主动,课堂显得生动。
二、识字教学中,识、读、写是识字教学的“三字经”,识是读的前提,识读是写的基础。只有牢牢地过了识这一关,读和写才有是教学
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在识字在下好功夫。如在教学有我利用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互相提醒读的方法,以巩固字音,运用字词结合,词语与事物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读词。还运用了一些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一来不仅效果不错,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识字六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是重新确定了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要求语文识字课要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我在这节课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了“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坚持了“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 的识字顺序。首先,以第四小节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活动场面,进行自主识字。再以第一小节为例,将其内容制作一幅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景色的美丽,然后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自主识字。在第二、三小节的处理上,我扶助学生在想像、质疑中感受画面,再渗透前一个小节的学习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其中。
在巩固识字上,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轻松、有趣的玩耍中教学
学,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增加参与的积极性。
2、注重语文学习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本科自始至终都是欢快、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语文知识,包括课间休都精心设计了“快乐拍手”游戏的师生互动环节。其中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游戏法、自主探究等教学法,运用了形象直观的课件和实物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教学评价体现互动性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课堂的随机评价。评价内容、形式和评价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潜能开发、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以达到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的评价比较得当,不但注重用激励性的语言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促使学生能力地思考,大胆得表现。更注重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师生对口令中,我只想到突出数量词,由老师说名词,学生说数量词。如果学生能把数量词与有关名词一起说,对掌握数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可能会更好些。
教学
《大海睡了》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学生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明他们对词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另外,朗读既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大海夜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达到读正确、读通顺,再通过指点,让学生读出停顿,从而读流畅整首诗。接着,通过指导看图,引导学生在学会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同时感受大海夜晚的宁静和美丽,然后通过读书把这一份感受表达出来。在想像中指导朗读,理解字词,在朗读中对照画面,体会诗境。最后做到熟读成诵。
冰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课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第一,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三,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以上目标,我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根据自学目标进行自学(试读课文,整体把握,初步认读生字,描红仿影;)第二、三课时:随文识字写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学完之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应该坚持下去:
一、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课始,我用简洁的话语想学生宣布本课的学习目标:
1、一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2、二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标记;
3、三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少读5次;
4、四读课文,找出长句子,或难懂难读的句子,至少反复读5次;
5、五读课文,读连贯,读正确;
6、读生字(会认的和会写的),看笔顺,书空;
7、读帖,描红。最后,我又明确地提出了下课时的检测要求:抽查。这样,学生有事可做,有目标,有要求,学习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二、文中找词,词中找字,送字回文。这12个字就是我进行本课识字教学的程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从词语中找出生字,最后将生字送回课文当中,这种方法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
教学
《北风和小鱼》教学反思
《北风和小鱼》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大自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河水结冰,勇敢的小鱼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躲在水底捉迷藏,快乐地生活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感情读课文,并体会到北风的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
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能,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令人钦佩的活力。而正是这种富有生机的活力与创造力,才使课堂教学连续生成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新的收获和新的经验。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篇幅较短的诗歌,现在一下子跳跃到学习篇幅较长的童话,就学生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心有所感而无法朗读到位的情况。因此我结合本文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怀素写字》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本文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情感发掘因素。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本课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关键还在于要激发学生喜爱读书写字的情感,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读、识字”的能力和理解课文、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文章时代遥远,内容枯燥、陌生,缺乏童话类课文的情趣因素,学生很难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怀素认真写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并受到感染。如何发挥文本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消化不利因素呢?心理学中的“优势”法则认为: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景中的某些要素,具有引起反应的优势,能促使各种反应与它联结,从而达成高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意在突破难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读、识字”的能力。
教学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复习时设计了认读词语到短语,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教多读的方式,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有趣。逐段教学注重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如: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强调“看到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强调“一眼”说明一下子能看到底,水真够清的。让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在教学小草和小河的对话时,采用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掀起了一个个朗读的高潮。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表演读给家长看,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了一个合适的平台。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们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雨点儿人教
《雨点儿》教学反思
城南小学
高霞峰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飘落”和“数不清”为了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让学生知道还有哪些东西下落可以用飘落.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接着学生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画的展示和句子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有了雨水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草的地方也长出了花草。在理解的基础上,我有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你知道雨点儿还可能到什么地方去,那儿会有怎样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让学生初步懂得与水喝植物生长的关系。
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自主合作,重视对话训练,运用了分角色朗读,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课后我觉得本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于:
1、一年级学生小组合作有一定困难,特别是上课的不是自己班的学生由于老师教学方法和习惯的不同,操作起来更有困难。所以小组合作要从一年级培养,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没有写字教学,只注重了课文的理解与朗读,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有每节课都得给写生写字机会的意识,把一年级写字教学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扎扎实实落实写字目标。
第四篇: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篇阅读课文,不管是从备课到课件的制作特别认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朗读我还是比较满意的,通过引导感悟成为一年级的学生,从孩子们稚嫩的朗读声中,仿佛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这首儿歌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读起来乐此不疲。但从孩子们写字来看不容乐观。虽然低年级的汉字比较简单,但对于孩子们来说,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还存在问题。
教完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轻松和愉快,它让我知道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观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课内的知识在课外得到延伸。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孩子们学龄前就有不少孩子学过这首古诗,然而在一年级学习拼音纠正读音学习普通话的时要,我发现孩子们课前读这首古诗是很有问题的。如“白日依山尽”的“尽”字,他们很容易读成后鼻音;“更上一层楼”中的“上”和“层”字也是我课上正音的重点。
晨光》老师的范读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语感,还培养了学生想象画面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请星星》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只有伴随他们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使之成为探索创造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中美读课文,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字音还读得比较准,但随文朗读时,很多孩子就出现平翘舌、前后鼻音不准的现象。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较好的做法:
好的导入可以换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堂课的导入我采用了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故事形式进行: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山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村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很喜欢唱歌 听到故事,小朋友们能快速地集中注意力,并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老师再由故事导入到今天的新课单韵母“a o e”中就容易多了。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上课时,我充分利用了课本插图来教学,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字形和图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们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比如ɑ 的教学,从图入手,我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她在做什么?重点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记忆。这样,把音、形结合起来教学,学生比较容易记忆,学生也能较快地学会字母的书写。
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过于理想化。上了几年的高年级语文课,习惯了学生很配合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学情了解和分析不够,所以教学设计有些不合理,过于理想化,比如:教学字母儿歌时:“圆圆脸蛋羊角辫,嘴巴张大ɑ ɑ ɑ,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o o 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这三句儿歌,我认为这三句话不但将拼音字母的发音方法,还有外形都总结了出来,非常实用,而且只有三句,如此简单,在课堂我一引导那学生一定能读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再来进行几组儿歌朗读、背诵比赛。即将今天的教学目标认读字母和熟读字母完成了,而且活跃了气氛……我美滋滋得等待上课出现我理想的状态。谁知道这一环节我上得非常被动,非常累,既耗费大量时间又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究其原因,第一:因为我没有板书儿歌,也没有在课件中出现这儿歌,完全靠孩子们听我说了几遍,理解有难度,完全记不住。第二:我不但过于高估一年级学生的能力,而且我要他们先跟我读,后自己背诵的形式也比较生硬古板,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我得到的是孩子们否定的声音,看到是他们无辜的眼神——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不会背。而这一环节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孩子们后面进行游戏环节时都没有高涨的情绪。
改进措施:
我想:如果我将儿歌板书在小黑板上,或者出示在课件中,又或者我用比赛和游戏的形式来出现这个儿歌背诵,语言引导时又能更加生动亲切些,效果一定不会是如此。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借生日》是一篇新课文,讲的是小云过生日时,妈妈送一只布熊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小云又把礼物送给妈妈。同时也把生日借给了妈妈,体现了母女的真情。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来都是别人关心、照顾着他们,而他们也理所当然的接受着别人的关心、照顾。
课前,我对班上学生的生日进行调查,没想到才一年级的学生竟然有一半以上记得自己的生日,说得有板有眼,有的虽然说不上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但都记得自己的生日妈妈是如何给过的。开课后,我让学生读课文后提出问题,没想到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妈妈真的把生日忘记了吗?”“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可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却是这样的:“大人不过生日”“大人不馋好吃的”“大人不用在生日时买好衣服”“大人不需要生日礼物”……他们的妈妈不过生日全都归功于“大人”二字上了,我感到悲哀。只好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第二个问题上:“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并以此展开小组讨论。孩子们的答案是完美的——“小云爱妈妈”“小云关心妈妈”……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知道对大人应该有爱心,我非常高兴。
在教学小云问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说:“我忘了。”让学生讨论妈妈是不是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时,全班同学竟一致认为妈妈就是忘了。而在问妈妈为什么会忘记时,学生都说是因为妈妈工作很忙所以会忘记自己的生日。我接着问,为什么妈妈忙得忘了自己的生日却没有忘记孩子的生日时,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家里的宝贝,很重要的,妈妈当然不会忘记。于是一个想法在脑中闪过,一定要让他们的爱心显露出来,并且发出热、发出光。我告诉学生,生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妈妈是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的。妈妈“忘了”自己的生日却一直把孩子的生日挂在心上,记着送孩子生日礼物,祝孩子生日快乐,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再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给予的关爱,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父母爱子情深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再讨论:如果你是小云,除了把生日借给妈妈,还会为妈妈做点什么?这下孩子们有话可说了,会帮妈妈端上一杯水,帮妈妈洗碗,给妈妈捶背,为妈妈唱一首歌,画一幅画送给妈妈等。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秋天》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一群大雁往南方飞这两个场景,说明秋天已经来到,表达了一种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本课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学生要反复地对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因为是学生初次学习课文,学生认字也不多,因此,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能有自己简单的体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随文识字,同时针对低年级孩子,我适当地陪上图画等帮助孩子理解课文,这样会更形象,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几种。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本文的教学,我是让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观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图时,我问孩子们从哪里看出他们高兴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此起彼伏的回答声中,学生们理解了“快乐、又蹦又跳、开心”等词语。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图,把孩子们带入到课件的雪景中去,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描绘眼前见到的雪景图。再看最后的一张白云图,把课文内容“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都融入到了这张简单的画里,让画不再是画。我觉得在这“看图中学文”,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让孩子们的思维极大地得到训练。与此同时,再回归文本:“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感言。
有了这些做基础,在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他们一个个进入情境读课文,让学生的朗读不再苍白无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牵”“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它五彩斑斓
生机勃勃
因此
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
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
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本课我从复习引入生字学习,再从拼音引出句子学习,再来学拼音,跳跃比较大,设计面比较广,也许是因为内容不集中,所以学生比较兴奋,课堂纪律有点糟糕。如何教学整合新教材,上课既有序又灵活,让学生真正做到活而不乱,这是新课堂改革真正落实到课堂的关键所在。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家》是《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此次学校的教学活动月点菜课的活动,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两方面来看,《家》一文的教学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中对“随文识字”的关注,以及针对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训练的研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拟表演中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授之以渔
在课文导入阶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图画导入,激发兴趣(课前在黑板上简笔画出诗歌意境)
1.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及词卡,引导识字读词。(“鸟”注意别忘了其中的点,“鱼儿、种子”注意轻声。)
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学生上前贴画。
3.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
随语境重点识字“树林”(有很多树木,所以都有个“木”字旁)
“小河”(小河里流淌着水,和水有关,所以有“氵”)
4.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出示课题)
教学刚开始,首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为识字创设具体的语境,有别于枯燥、简单的生硬识字。为小伙伴找家,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贴图,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句式“()是()的家”练习说话。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从识字、认词到说句,既遵循了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二、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赞可夫也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一遍遍与生字词打交道,扫清了识字障碍,同时,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小书包》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 “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本课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课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开课时,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小书包里的文具等学习用品,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不仅认识这些学习用具,而且学在生活中自己识字,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了给孩子们构建识字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字的良好习惯,在识字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效率,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写字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笔顺、结构,然后范写,再让学生描红临写,最后展示评价,给学生了正面的引导,孩子们都开始练字,只要发现老师书写不规范的地方就直接指出,来看来孩子们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家长只好每天帮他整理书包。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期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课堂上,开展了“整理书包”的游戏,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建议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话。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书包内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并知道整理书包的重要性,学习整理书包,培养初步的责任意识。
1.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说话时用词不够准确,语言表达不完整,针对这点,今后还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在组织学生学习朗诵儿歌时,能够注重提醒学生对儿歌的情感处理,但是对于儿歌、诗歌类的朗诵方式还需提高,完整但过于平淡。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第一幅图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在校门外,老师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学。有的小同学结伴来到学校,有的小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学校。画面上,一个小同学正在听妈妈说着什么,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自己的爸爸说“再见”,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老师互相问好。校园里,教学楼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几个同学正在扫地、浇花。
通过观察此图,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学习语文很快乐”为主题。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学习生字“马、牛、羊”。黑板上贴着马、牛、羊的图片,一位小同学正在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女教师亲切地望着她,愉快地微笑着。其他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专心地看着黑板。
此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感受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
第三、四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
第三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这两幅图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学准备:国旗、写有“马、牛、羊”字的卡片和有关国歌的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2)我们又设计让孩子们充分翻看语文书,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3)告诉学生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4)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在学生认识页码和目录的基础上,实践一下用目录去试着找找课文,(5)让孩子点课文,教师来范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入情、入境地去诵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6)再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班级”这几个字,并在语文书上正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2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
(1)这是什么地方?
(2)画面上有什么人?
(3)他们在做什么?
(4)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5)请给第一幅图起个名字-------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3、教学注意事项:
(1)、观察后,可以请同学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每个人物的身份。如:“这是老师。这是新同学。这是新同学的妈妈。
(2)、通过自主观察图画,讲述画面内容,学生逐步了解学校生活,知道在课堂上要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入学第一天,猜一猜,小朋友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老师会对小朋友说什么?教师切忌答案求同,只要意思正确,都要鼓励。
4.情境演练。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1)教师和学生一起模拟的相互问候;并告诉同学们每天第一次见面时见到老师都要向老师问好。老师可和同学共同模拟练习。
老师:清早,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了孔阳同学??
王洋(起立):老师早!
老师:孔阳,你早!
(老师继续创设情境,相遇的地点可以分别是学校门口、校园里、办公室前、教室里??同学志愿扮演老师和学生,互相问早、问好。)
5、联系学校实际。把观察图画和观察校园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了解:
(1)我们学校的旗杆设在哪里?
(2)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
(6)我们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我们在那里上什么课?
(7)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里,那里有哪些体育和游戏设施,课间、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在那里游戏、锻炼?
(8)图上还有一些同学在国旗下做什么?是怎样做的?你会做吗?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知道入学以后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6、进行模拟练习。
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在引导学生观察国旗的同时向学生简述参加升旗仪式的要求,并播放一段国歌,师生共同模拟向国旗行注目礼。
7、课堂拓展:
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把幼儿园和生活中的学到的都展示出来,(1)谁会讲故事、背古诗、猜谜语、写汉字、读拼音、说儿歌??
(2)告诉学生其实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这些本领,而且在生活和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已经学到了不少,以此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内容,消除与语文的陌生感,拉近与语文的关系。
(3)推选故事大王
8、小结本课学习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1、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先提问:我们班谁是识字大王?指导观察第二幅图
(1)同学们在上什么课?
(2)这些字你认识吗?
(3)谁愿意把“马、牛、羊”这些字贴在“马、牛、羊”图片的下方?
(4)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
(5)你愿意把这些字教给大家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4、可以找出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进入学习小组教给大家学习,让那些认识一些汉字的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多认汉字的愿望。同时告诉不认识这些汉字的同学,学习汉字并不难,很快大家都会认识这些字,经过语文学习大家都能看书、写字。让所有的孩子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上语文课很有趣。
5、课堂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三课时
1、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会读书的姿势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3、教师表扬坐得好的同学。
4、指导观察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说出: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5、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6、请坐的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7、教师表扬坐的好的同学。
8、来到学校后你看到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然后,试着把眼中看到的甚至小脑袋里想到的都画下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教师在孩子们画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亲切地交谈,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也可以帮助那些遇到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孩子,借机了解一下整个班级的执笔姿势情况,看看对的有多少,不对的有多少,以便以后调整教学,发现不正确的姿势要及时纠正。
9、当大多数孩子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名字,让他们一个个站起来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要求,如:用普通话去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想好了再说,说话要流畅????在孩子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留意一下班级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是哪些同学,一般的'是哪些,较弱的是哪些。
10、孩子说完后老师用简短的文字为他们写上主要内容,并且做适当的评价,评价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以鼓励为主。
11、同学们会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12、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13、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
14、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看谁做得好?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15、请做得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16、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17、总结:
同学们按这两幅图上学生的样子去做,可以使我们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习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如,观察第三、四幅图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模仿图中人物练一练,教师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依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教学反思《影子》这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本课生动的语言既让学生觉得很有兴趣,又能形象地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听了同段老师教学《影子》这篇课文,真是受益匪浅,特别是她新颖的教学环节让我深受启发。
1、“影子”的“影”字教学,可以看得出,教师特别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识字,效果一定好。
2、认识影子的位置时,让学生结合图片辨认影子位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包括后面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拍手操等环节都非常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3、理解“小黑狗”这个比喻时,教师让学生想一想换成“小黑熊”行不行,是学生充分了解影子是黑色的特点。理解“朋友”,老师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朋友,从而感受“常常在一起”。难点也就轻松突破。
建议:
(1)掌握学情,提问的问题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2)问题环节高效化。新颖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每个环节要发挥其重要性。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声母y w,认识整体认读音节 yi wu yu,会读四声调。
较成功的地方:
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这节课我在设计时,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认识声母y w,到识记yw,再到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和四声并会用它们组词造句,最后到指导书写。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很容易捕捉到学习的重点。
二、寓教于乐,游戏中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读儿歌、编顺口溜、摘苹果等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本节课有关的音节词,从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习声母y、w时,我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来说话,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又容易让学生把所学的声母同现实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尤其是在处理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u时,整体认读音节yu比较难记住,于是我创设情境、编故事,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认识了整体认读音节yu。
我们常说上课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y w yi wuyu的教学上,而忽视了汉语拼音是在为学习汉字打基础,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认识了很多汉字,如果在教学时能够结合汉字来让小朋友学习音节相信他们一定会扩出更多的词语来,如果再次设计的话我会在同时出示整读音节和汉字让小朋友们通过学习音节认识更多的汉字。
还有就是由于时间仓促,指导书写的时间不足。如果再次进行教学我也会在时间分配上做好调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检验小朋友们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新课程也十分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音认形环节先看图,练习发音,师由熟悉的字音“鸡”带出声母“j”的发音,形象生动帖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再半扶半放学习“q、x”。小组合作观察图画,编儿歌,认形,交流,汇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的欲望,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生自读自悟,将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位置。
拼读环节中,先让学生认读“鸡、七、西”三个字,再给“qī、xī、jī”找朋友,学生很感兴趣,学习兴致高,适时练习拼读,使拼读不再枯燥无味。再玩找伙伴拼读的游戏,进一步巩固了“j、q、x”与韵母的拼读。学生在玩乐中尝试自己学有所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能让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积极
主动地发展。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给学生起字母名字,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记住a、o、e这三个字母,而且还得到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以后每一课的教学都有起字母名字这个环节,所以孩子们都盼着快点学新的字母,好轮到自己起字母名字。这样每个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们觉得很高兴。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这种并非刻意去记忆但却很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反而记得牢,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以及同学的字母名字。
让每个字母都能派上用场语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更熟悉更容易记住拼音这套工具。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来体味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的读,但总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鸭子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学生没有读出请求的语气,如果这时老师引导一句:你想让妈妈答应你的请求时,怎么对妈妈说呢?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把请求的语气读出来了。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学生在感悟课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时,鸭妈妈在和小鸭子对话中的温柔和鼓励的语气与抚摸鸭头的动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表演的内容叫孩子上台次数不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最后,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评价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样会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多有意思的韵文呀!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而且语言简明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能充分调动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所以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在读中提升语感。怎么读呢?以往学生习惯于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今天来个师生对读怎么样?像少数民族的对唱一样,有问有答,肯定很有意思。这样想着,课上,在孩子们认识了生字之后,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换一种朗读方式,我来问,你们来答,例如:我问——‘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你们怎么回答?”孩子们齐声读:“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对,就这样。”接下来,我们开始对读课文,孩子们兴致勃勃,读了两轮之后,换做他们来问我来答,男生问,女生答,这样读了几遍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诵下来了,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学得非常带劲儿,这是令人欣慰的。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孩子愿意读,想读,主动去读,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只有孩子产生了兴趣,下一步才有可能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