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最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以读促悟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体悟情感,领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在读中感悟,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四、教学目标:
1、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单元教学重点和本课内容,我认为本文教学重点为:
1、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他平易真诚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我认为本文教学难点是:对文中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和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同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还记得我们学过一篇有关于爬山虎的课文吗?那篇课文是描写什么的?生:描写植物的,那么通过预习课文你觉的这篇课文还是写植物的吗?生:描写事的,是呀这篇课文是通过事来描写叶圣陶的。
二、理清课文结构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叶圣陶老爷爷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又怎么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同学们我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怎么样呀
生:密密麻麻。这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呀,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密密麻麻请看屏目
出示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那么你应该怎么读呀,指生读密密麻麻修改字符,同学们“我”回到家后,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双看到了什么了呢?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师:同学们我们也读一读,一张、一幅有什么不同吗? 师:是呀我们平常说一张纸、一幅画像
叶老曾经说过,所谓的好文章就是选材精恰一点,用字准确一点,话说的周密一点吧了,同学仔细看看叶老的圈画看看这一句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 “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同学们读读,看看改后怎么样了? 用书上的话:句子规范了
师:同学们叶老可是位大文学家呀他为我这个初中生这么仔细的修改作文我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叶老的认真、平和。用书上的文字: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这么为我仔细的修改作文我觉得这春风不仅吹到我的脸上,都吹到我心里去了,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同学们叶老不仅仅认真的修改了我的作文还写下了这样一个简短的评语。这个短短的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而且还告诉我们怎么写好作文。你们读读看。
想一想怎么能写好作文
写具体事实
感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简短的评语可都是写的我的优点,你别忘了叶老先生可修改一百多处呀!你有什么质疑吗? 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和周复兴一起去叶老家做客默读6—10自然段想一想叶老先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通过看文中插图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同学们你们看6—10自然段这几句话已经把做客内容描写的很清楚了那看看这两句又是写什么的。生:爬山虎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师:同学们就请你们仔细读读,看你能读出什么画面来?想想周复兴马上就要看到大作家了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非常的激动、高兴 谁能带着感受读一读
看一看第二句,这是我肖复兴将要离开叶老家时所看到的爬山虎的样子,同学想一想叶老先生与周复兴交谈了一个下午,叶老先生会对他说些什么呀?
师:这两句话都是作者运用了借景来抒发情感
这篇文章通过修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描写了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球王贝利,去了解一下他的成长故事。
以文带文:《球王贝利》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儿时的“球王贝利”,有着对理想的执着、对人的真诚,他的这些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句子中?请画出来。
第二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图片,了解并讨论爬山虎的脚。随之“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爬山虎的脚》。”同学们,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2.自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4.自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写谁的。莫名其妙愣住意外,第一组写肖复兴。认真平和质朴,第二组写叶圣陶。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学习“修改作文”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看了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感受的? 用笔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1)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叶老修改的怎么样? 生:很认真。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红色的修改符号,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密密麻麻,想象是什么样? 生:写的很满,没有空格。
引导同学们看课后的“资料袋”,体会“密密麻麻”。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四段,看从修改的文稿中能学到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生:用字注意准确; 生:长句断成短句; 生:删掉多余词语。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后写完作文后也用这种方法,好吗?
(2)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知道吗?肖复兴的这篇文章共有1500多字,叶老给修改了100多处,而且叶老当时年仅70岁,还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你想,叶老这么个大作家,并且工作这么忙,能为一个初中生如此仔细的修改作文,作者有何感受呢? 生:如春风拂面。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温暖、很舒服。
师:这真是以为温暖、慈祥、关爱的老人哪!同学们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品格吗? 生: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叶老不仅认真批改作文,还在文后打了简短的批语。指名读,齐读。
体会写作文不仅要写具体事实,还要有真情实感。从第一件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还一起感受了叶老先生的平和与认真。
2、学习“邀请做客”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我们课文学习了一半了,怎么还没看到写爬山虎的句子呢?接下来,同学快速读第二部分,找一找写爬山虎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一读,并想想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1)出示第一处:刚进里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指生读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阳光比喻成小精灵)师:从“小精灵”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美,生机勃勃,蓬勃的生命力。
师: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后兴奋、激动的心情,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2)出示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师: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
生:“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也是比喻句。(把一墙的爬山虎比喻成一片湖水)师:这次写爬山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用一个词来说? 生:绿的沉郁。师:为什么会有不同? 生:心情不一样了。
师:我们往前看,找一下答案(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是叶老对他深深的期待。你觉得叶老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挥。
师:这次做客,让作者对叶老有了怎么样的了解? 生:叶老先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3)出示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实际上忘不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放学后把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第三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潍坊市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滕海青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叶圣陶先生和肖复兴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学过一篇写爬山虎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是写植物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而且也与叶圣陶有关。看老师写课题——(师写课题,学生数空)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应该怎么读? 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生机,读出了希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读准了字音, 读通了句子。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屏幕展示)我会读
愣住 推荐 删掉 燥热 映入眼帘 融洽 质朴 楷模 黄昏 春风拂面 师过渡:文中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初中生。另一位是大作家——叶圣陶先生。这两个人物特别有缘,在这篇文章中相遇了。
2.我知道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那两件事?有简练的语言概括。
三、合作探究,感悟人品
(屏幕展示)
自由地朗读课文3至5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着怎样的感受?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预设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我体会到了叶老的认真。
师:你是抓住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是通过“密密麻麻”体会的。
师:抓住词语体会文章内容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那么“密密麻麻”什么样子?
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原件.(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过渡:同学们,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二: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 生:用“幅”字更准确点.师:我们平时说:—张——(生齐答)纸.师:一幅——(生齐答)画.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还有一处作者记得更清楚。是—— 预设三: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县“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体会到了叶老先生的一丝不苟。
师:我们来看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屏幕展示)
师: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个是“删改”,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桌的合作着读读,体会体会.生:改后的句子把“包”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书皮”换成“包书纸”就更确切了.师:句意确切了,句子呢? 生:句子更干净了.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干净了也规范了.(屏幕展示练习句修改)生:“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师:还有吗? 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
师: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仔细地修改作文,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呢?
生:认真。生:一丝不苟 生:专心致志
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渎呀 自已试试.(生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这 1500多字的文章被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
生:(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所以——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字们的成长呢!所以——
生:(读)我虽然末见叶老先生的画,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预设四:我看到了叶老写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我从中体会到了好文章的标准。
师:能告诉同学们是什么吗?
生:具体事实、真情实感。
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 都是“我”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可是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 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我”也走上了文学之路, 也成为了一位大作家.三十年后,肖复兴仍然不能忘记这件事,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回忆那曾经的一幕一幕.(课件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师过渡:因为这次作文的修改,叶老先生了解了肖复兴,才使肖复兴有机会到叶老先生家去做客,才有机会看到那满墙的绿绿的爬山虎。
让我们走入“受邀做客”部分。
四、品读“做客”,感悟人品 默读课文6至10段,“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划出有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预设一: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我体会到叶老很平易近人。
预设二: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老先生和我交谈很融洽,把我当成一个老朋友。
师:其实,“融洽”和“融合”是一对近义词,那么怎样的两个人交谈能很融洽?
生1:老朋友。
生2:很好的朋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师:你有这样的朋友,对吧?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两个人分别是什么身份?
生:一个是大作家,一个是中学生。
师:这样的两个人能融洽地交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叶圣陶很看得起肖复兴。
师:“看得起”,我们可以换一个词——
生:信任,很欣赏,他已经把肖复兴当成老朋友了。师:你还觉得叶老是怎样的人?
师:这时候,肖复兴对叶圣陶的印象,在认真、平和的基础上又加深了一步,你能选用这段话中的词说吗?
生:亲切、质朴。(师板书:亲切、质朴)
师:带着对叶老的敬仰,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五、聚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
师: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印象,是通过写什么来表达出来的呢?(爬山虎)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预设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屏幕展示两句话)
师:作者仅仅是在写爬山虎吗?还写出了什么? 生:写出了作者的情感。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感到很庆幸,很兴奋。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作者的心情。
(该生读,读得挺好)
师: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我的心情。(生齐读)
师:作者把自己的情寄托在对爬山虎的描写中,这是“借景抒情”。(板书: 借景抒情)
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寄托了作者对先生的感激,对先生的怀念。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文章的结尾说,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你怎么理解“意义非凡”?
生:意义不一般。
师:老师找到的这段资料,可以让你明白为什么肖复兴会认为“意义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
课件出示:“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
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师:请找出里面的一个数字。生:80余部。
师: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师小结: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师: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出示课件最后两句话):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生齐读:“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师:“绿”是什么意思?
生:是叶圣陶的教导时时激励着肖复兴。
师:是啊!30年过去了,肖复兴仍然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读――
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那么题目中还包含了什么?
生:包含了作者对叶老先生深切的怀念。
六、布置作业
读肖复兴写的《我教儿子学作文》。
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我们常说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过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看学生从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从本节课看,教师教会学生的是品词析句,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带给学生的是阅读和言语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都是在愉悦的情境中,在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对话中完成和实现的。
1,揭题激兴:让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叶老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引入,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断,不仅让学生感受叶老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驾驭语言的高超水平,还能唤起学生的感情积累,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课题对本文内容进行推测,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为新授课作出良好的铺垫。
2,初读晓意。这块环节我还安排了生字新词的教学,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词语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会读会认,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地理解词语意思的习惯。其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常用的手法。在本课,我重点抓住“推荐”一词的理解,从而体现词不离句的思想。
3,细读明理:将课文分为“修改作文”和“邀请做客”两个部分来学习,体会作文修改之道,感受叶老先生的人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品味叶老对肖复兴文章的批改,再通过谈感想,朗读等方式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叶老不仅是文学的大师,其人品更是堪称楷模。
4,质疑课题,小结激趣,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很好的铺垫。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中我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从而明白写作和做人的道理。
练习的设计是教师给学生创造的又一个语言训练的机会。既是对教学内容的一次小结,又利于搜集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悬念的设置,费时不多,但却是必要而且心须的,教师巧妙设计的两个联想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内容,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成为一个整体。
第五篇:【教学实录】《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实录】《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学过一篇写爬山虎的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谈论)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师板书课题)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点评: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那” “绿”都不是生字,指导书写,看起来有些多此一举.但是,老师在书写课题时,确实应该让学生有事可干.同时让学生伸出手来跟老师写课题,提示不好写的字的写法,一方面是进行写字训练,同时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让课堂每一分钟都有实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再读课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复兴,你们想知道他在课文里都写什么了吗 请放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学生自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特别认真,我们一起来读读文中带着生字的词语.(师出示:客厅,黄昏,燥热,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学生读.)
师:春风从脸庞轻轻地拂过,什么感觉 应该怎么读
生:(读词)春风拂面.师:这才有春风拂面的感觉呢!(继续出示词语)
生:映入眼帘.师:映人眼帘的是什么呀 文中怎么说的,读读这句话.(出示课文语段)
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同学们,我刚才听到“曲”这个字大家读得不太一样,有的渎qǔ,有的读qū,咱们怎么办(生答“查字典”)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字典中的解释,你们看一看.(课件出示两种“曲”字的解释)
生:这个字应读qū,我是根据第一个解释,弯曲,跟直相对来判断的.师:你是根据这个解释来判断的,我们一起读这个词.师:这里有两组问,你们再来读读,想想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课件出示:莫名其妙,愣住,意外,认真,乎和,质朴,学生自读)
生:第一组是写作者肖复兴的,第二组是写叶圣陶老爷爷的.师:作者肖复兴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篇课文.当时,他还是一个初中生,比你们大不了几岁.叫圣陶先生可是一位大作家.这两个人特别有缘,在这篇课文当中相遇了.你们想一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的脚》,两篇课文的题目中都带着爬山虎.不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写植物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是写植物的吗
尘:它是写事的.师:是通过事情来写叶圣陶老爷爷的.对吗
师:再想想看,课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 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呢
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默读课文)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生:l—5自然段是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师:如果我们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就是——
生:修改作文.(师板书)
生:6—10段是写叶圣陶老先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师:如也用四字概括,那就是:邀请作客.这样就更好了.(师板书)
点评: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根据课文的逻辑顺序给课文分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这里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分意义段,而是通过提示“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的.学生把握了这两件事的开头结束就可以给课文分段了,这就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引,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试着运用.师:那么,让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第—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一会儿我们交流.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学生自学后交流)
生:“我”看到叶老为“我”修改得很认真.师:从哪儿感受到的生:我是从“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句话感受到的.师:“密密麻麻”什么样
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原件.(课件展叶老修改的原件)
师:你们看,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同学们,我们怎样读这段话呢(学生自读,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已经出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点评:这一课外资源的引入非常的及时,非常的巧妙,非常的有效,叶老修改文章的图片,让学生对“密密麻麻”这个词语有了鲜明的印象,更对文章中的这句话有了形象的感受.师:同学们.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生:(读)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体会体会.生:用“幅”字更准确点.师:我们平时说:—张——(生齐答)纸.师:一幅——(生齐答)画.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请你再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还看到了什么
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这位同学把看到的读出来了,把感受也读给我们听了.同学们,你们看, “我”的原句是——(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师:叶老改成了——
生:(读)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 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师板书),请伸小手来写一写,—个是“删改”(师板书),这“删除”和“删改”都有—个“删”字,这“删”字是怎么来的呢(出示课件)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刻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刻宁,刻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宁的演变过程,甲骨义,金义,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册”字.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 就用小刀给它挖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 对,—个“册”字加—个立刀.要把“删”字写好,得注意点儿什么呀
生:左边的“册”字中间的一横要改成提.生:“册”字要写得瘦一点.师:(板书)这样写这个字就漂亮了.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先是体会叶老修改的妙处,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融在一起.处理“删”字,课件演示由“册”的形象入手,出示多种字体的演变,让学生感觉到了汉字的奇妙,并且留下深刻印象.感受“删”,是在对“册”感性认识上,用学生都能理解的方式,把“删”的字义带出来.这里的巧妙在于把汉字构字的规律揭示出来了.师:同学们,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同桌的同学合作着读读,体会体会.生:改后的句子把“包”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书皮”换成“包书纸”就更确切了.师:句意确切了,句子呢
生:句子更干净了.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干净了,也规范了.师:(板书:规范)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仔细地修改作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渎呀 自已试试.(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多字,可就是这 1500多字的文章被叶老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
生:(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地修改作文.所以——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
暖,如春风拂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字们的成长呢!所以——
生:(读)我虽然末见叶老先生的画,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同学们,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还仅仅是一位认真的老人吗 他还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还是一个温和的,慈祥的,尽责任的老人.师:是啊,他还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老人.生:他是一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的人.师:他爱每一个孩子,他是一位教育家.点评:这个环节的处理,教师把重点转向指导学生读好作者的感受,叶老的修改已经体会得充分了,读者和作者一样都有了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读,从三个角度,先是从读者感受的角度,再是从作者的角度,然后再从读者的角度.教师的提示语,是为了让学生的读达到更高的层次,也是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有利于学生认识叶圣陶这个人.师: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这段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请你们读读看.(生自由读)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作文
生:要写具体事实,这篇作文全是具体事实.师:再想想,还有什么要求
生:(读)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师: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
生:要想写得亲切自然,就得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我”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你们有疑问吗
生:叶老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修改100多处
师:快读读第5自然段.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读)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我”也走上了文学之路,(师板书)也成为了一位大作家.几十年后,肖复兴仍然不能忘记这件事,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再回忆当年的一幕一幕.(课件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你们可以用上课文当中的话,选择其中的一句,先试着填一填.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生:一下子愣住了.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生:感到叶老先生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如春风拂面.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师:孙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清你们读填写的部分.(师生合作读上面的内容)
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师:今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感受了叶老的平和,同时还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我们也来试着修改一下这句话,好吗(课件出示句子)先看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再看看怎么修改.生:“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师:还有吗
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
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师:这样一改,句子就规范了.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刚才我们学的课文的第一部分里面提到爬山虎了吗
生:没有.师:别着急,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点评:教师出示句子目的在于展示这节课的学习成果.但是出示的句子,难度太低,学生不经考虑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如果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获得答案,那这样的训练是无效的,就像数学课上照着例题做练习一样,当离开“模板”以后,学生没有了思维的框架,就不会做了.我建议如果要让学生改句子的话,不一定改与课文完全相似的句子.可以从“规范”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语言的规范有比较深的感受,而不只是了解到“张”与“幅”这些在课文中已经讲清楚的语言运用.总评:
我认为这节课的特色有两个:一是把学习课文内容与学习语言表达融合在一起,二是始终把体会语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语言训练,这是由语文学习的本质决定的.这篇文章的特色就是肖复兴在叙事的同时,展示了叶老修改文章的一个个细节.执教者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特点,巧妙地把学习文本,理解文本和理解语言表达交融在一起:让我们看到,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教课文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师抓住了几个细致的地方,让学生体会汉语的特点.如读出词语的韵律与节奏,对“密密麻麻”的形象理解,引导学生领会“删”的字形与字义 教师也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比如,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等三个完形填空,让学生填写句子.教师还能够利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指导朗读,不是要求学生读出某种心情或某种感受,而是用不同提示语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叶老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可能主要还是来自《爬山虎的脚》,但是对叶老本人他们知之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引导学生走近叶老.教师抓住了“认真”“平和”,让学生感受到“如春风拂面”,这些感受和叶老批改文章结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把叶老的年龄,职位说出来, 虽然不是直接介绍,但是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一个“平和”的叶圣陶.这样对人物的理解就不是僵化的,概念的,而是真实可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