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反思及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反思及解决对策
武威第十九中学 邱雪玲 李辉祥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了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它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从教学实践中来看,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上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上的有效探索,对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误解,因此许多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了,但仔细观察便发现这种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多大效益。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现象进行了总结反思,并探索了一些解决策略。
低效现象一: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师生参与程度不够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之一是组织不到位,师生在合作学习中各自的角色不明确,参与度不够,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时学生角色不明确
在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学生的角色却不明确。当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很长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及解决策略: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任何学习方法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训练学生才能掌握。合作学习也是这样。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首先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如小组意见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
没有效果的。
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代表小组的意见而不是哪个人的想法。回答学习的结果时,应该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不是说“我认为„„”“我觉得„„”
2、合作学习时教师角色不明确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做什么。不是在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就是进行毫无目的的行间巡视,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管不问,学生在下面只是叽叽喳喳,看似讨论问题实是抽空讲话,有的学生甚至趁机几人一起说起了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师生间缺少及时的交流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很少,大大降低了合作效果。
反思及解决策略: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成了游离于学生之外的局外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漠不关心,即使关注也只是看是否达到了教师想要得到的结果。这样做是错误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强调小组学习,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控制讨论的局面,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而没有真正参与学习„„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同时教师课前要对教材的把握上要有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的知识深度要讲到什么层次心中要有数,再深一些的要放到课外去学。这样才能做到适时调控课堂,收放有度。
3、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学习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反思及解决策略:异质组合,分工合作,给每个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这里的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在4—6人,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这样就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教学要面向全体。在合作学习中也是这样,给每个学生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在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师可让小组内学生轮流汇报,甚至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困难的学生和语言表达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教学中应给学生困难的学生更多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低效现象二: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缺乏科学性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之二是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不科学,导致合作学习低效,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
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有的教师甚至简单地把合作学习混同于小组讨论,至于讨论的结果和讨论后应怎样做却不去管。其实不是所有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一些问题过于简单,毫无合作学习的价值,却让学生合作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起不到好的的作用。
反思及解决策略: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设计有价值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同时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下列几种情况:①当学习的知识具有更大的延展性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②当探究知识的方法不止一种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③当问题具有挑战性,有探究意义,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让学生合作学习;④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⑤在重点、难点处让学生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不是预成性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存在的疑问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疑难,自主选择或共同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然后在小组里互相学习交流,必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合作学习的时间不适宜
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走过场,摆形式。学生刚读完课文,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也有的合作学习时间太长,学生交流完了,没事干,浪费时间。
反思及解决策略:教师要恰当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时间太短,小组之间刚开始讨论交流,思维的火花刚要开始碰撞,真挚的体验刚要开始交流,学生对自己的体验和思想无法真正进行交流,没有时间触及或交流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这样的交流结果只能是回答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回答不出问题,更不可能谈出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上的合作根本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只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当然合作学习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讨论易偏离主题,这样也浪费时间。
3、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往往导致合作学习的冷场,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探究主题,课堂秩序混乱,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反思及解决策略:指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合作学习的要求,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合作学习。同时,目标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层次性、方向性、挑战性。
案例:《三角形中位线》教学中,第一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合作学习: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把剪刀,请你先剪一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个三角形纸片剪一刀,把它们拼成四边形,能做到吗?
生: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分小组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不同的四边形。(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动手,不一会儿,各小组都有了结果)
师:各小组都完成了吗?那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成果。(几个小组的成果通过投影
仪进行了展示,发现都是一般的四边形)
师:有没有同学拼出来的四边形比较特殊? 生:有,老师,我们组拼了一个矩形。
师:那请拿上来,让同学们看看。(成果展示出来的确是矩形,是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剪了一刀,但不是老师所期望的那种剪法)
师:有没有同学拼出平行四边形?请举手!(听到老师的设问,同学们又开始动起手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剪法)
反思:笔者设计这个合作学习的实验,是想通过学生把三角形纸片剪一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结果由于探究目标不明确,学生并没有拼出平行四边形,从而导致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浪费了有限的上课时间。于是,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把剪刀,请你将三角形纸片剪一刀,把剪成的两张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前发给你们小组的一些三角形纸片供你们不断尝试,剪之前可先要动动脑筋。(如此处理,可把剪三角形纸片的时间节约下来,同时大大缩小了所剪四边形的目标范围,剪纸片的目的很明确,可大大减少活动的盲目性,增加科学性)
4、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恰当。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注意适当的选择。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偏面追求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内容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性。如选择很抽象、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而且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造成学生无从入手,只好静等教师的讲解,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简直是浪费时间。与此相反,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学习氛围,对于简单的问题也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频繁地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和形式,从而导致合作学习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案例:《有理数的乘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片段: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教学时,首先类比相同加数的加法: n个 a相加等于n乘以a。那么相同因数的乘法:n个a相乘等于多少?让学生小组讨论。
点评: n个 a相乘 这是一种书写形式的规定,不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得到的,这样的内容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中的一些约定、规则、概念等是不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样,对于简单的计算、解方程等题目,如果让学生合作,也只能是比较速
度、校对答案而已,缺乏有效的教育价值。
反思及解决策略:精选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内容选择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又要研究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既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性,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适序性。当然,探究的内容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⑴.选择探索规律性的问题。对于一些规律型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易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行交流与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归纳出 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⑵.选择开放性的问题。由于开放型的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
案例:在学习工程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数学课上,蒋老师让学生做一道应用题,但题目只写了‘学校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下课铃声就响了,于是蒋老师要求学生把留下的部分补齐,并进行解答,看谁的问题设计得既切合实际,又有深度?”
反思:本题是一个条件和结论均开放的应用性问题,学生有着广阔的猜想、假设的空间,而这也是学生思维的难点。所以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示
各自的解题策略,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找解题的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⑶.选择实验性的问题。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做实验来得到或加以验证,而有些实验并不是一个人所能顺利地完成,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来完成,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抛掷硬币”实验中,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有限,必须提高做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就需要其他成员一同参与实验,并做好分工,如操作者、观察者、记录者、统计者、报告者等,而且小组角色进行轮换,使学生参与实验的各环节,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
⑷.选择挑战性的问题。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胜欲望,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合作探索的愿望。例如,在学了有理数的有
关运算后,我安排了一个“二十四点”的游戏:现有四个有理数3,-5,7,-13,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请尽可能多地写出运算式。这个游戏学生以前做过,但添加了负数之后,就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因而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计算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验算,实现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5〕.选择矛盾性的问题。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矛盾性问题引起学生产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进而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心理。这时,教师再及时地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高效。
案例: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3,将腰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吧?SPAN>ED,连结AE,则△ADE的面积是()。
A.不能确定
B.1
C.2
D.3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出示满足条件的直角梯形,由于梯形ABCD的高不确定,上下拖动BC,发现△ADE的形状也随之变化,故面积不定(学生点头同意),学生认为结论为A.教师进一步演示,电脑跟踪计算△ADE的面积,发现其值不变.此时出现矛盾,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部分学生嘀咕着: △ADE的底边AD的长度不变,难道高也不变?如何说明高不变(学生思维受阻)?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经过一番画图讨论后,得出AD边上的高长永远不变,为BC-AD=1,故S△ADE= ×2×1=1.学生惊奇,恍然大悟.反思: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可大大激发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合作学习时间的确定,一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预测合作学习的时间;二是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堂上,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其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进度,这样就能恰当地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才能合理调控课堂,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一、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诠释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3、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4、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例如解方程3(x+1)-(x+1)=10,由二个小组代表板演,第一小组解法是先去括号;另一小组则把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先移项合并即得2(x+1)=10。后者解法较为简捷,这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的结果。
(5)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合作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三、如何建立“异质性”的学生互助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课堂中的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反思活动,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让学生在异质性中共同学习,发现、吸收更多“新信息”,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进各“个体”在理智、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发展。合作小组的建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异质性”的学生互助小组。
1.分组原则
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实验班32名学生分成8个互助合作小组,组内男女比例近2∶2,成绩好、中、低比例是1∶2∶1,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水平、交往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组间同质”也保证了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当然,在适当的范围内,尽量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伙伴,便于交流,使小组结构最优化。2.小组坐法
4人为一组,小组成马蹄形或U字型围坐,组员按小组座位编号,组长坐正面对讲台。这样安排,有利于组员的互相帮助、组长的管理,也有利于讨论时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组员答题,从而形成信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全方位的交流格局。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观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从数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学习经验状况出发,结合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特长,提出以下几个教学观:
1、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以实现学生发展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完善人,锻炼人的最终目的,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谋取某项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布鲁纳语)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体现二十一世纪的学习观。
2、以合作为基础的师生观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和服务者,她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积极互赖”的关系。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时,允许学生自由讨论,自由争辩,允许学生自由提问,使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3、以探究为手段的方法观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去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独特体验。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几套同步的学习内容,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人而异,满足不同需求,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强调“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让学生象科学家那样搞 科学研究,从小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4、以发展思维为本的训练观
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能力训练以学会思维为中心。在“合作探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小组讨论,组际交流,解决问题,寻求规律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求知识的主体,具有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在自我理解的体验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对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1、“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从重“教”向重“学”转变
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构建的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主动探索,在互动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要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必须从重“教”向重“学”转变,首先要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上做起。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开发一些实用的学具、教具,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操作的工具,享受亲身体验数学、探索数学的乐趣。
2、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
己的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六、小组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的合作更有效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组内的分工。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教师讲累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三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有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说又没东西可说。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成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
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三是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四是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都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同时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2、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体现,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3、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
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4、树立两种观点
(1)要求学生合作,首先教师应该学会合作
应该承认,对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因为我们的教师大多也是在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要建立成长记录,教师也应该建立成长记录
教师与新课改同成长”也是我们这次课改的任务之一,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使教师和课改同步成长。为了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师的成长记录。
5、防止两种倾向。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大家(特别是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的中心发言。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耿庄桥中学数学组
第三篇:如何克服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如何克服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新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英语课程教学中来。然而,由于师生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认识等方面的不足又导致了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使得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阻碍。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什么叫做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的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开展小组形式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它的外显形式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也就经常性地出现在各种级别的英语教学公开课中,似乎只有应用了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才能说明带有新课标色彩的成功的公开课。
二、对合作学习认识的误区抑制了合作学习的开展
然而在日常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却比较少。既然合作学习对学生兴趣,身心的培养,以及成绩的提高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那为什么广大教师不愿意把合作学习广泛地运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呢?结合自身及其他英语教师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由于班级大管理起来较有难度,合作学习会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2、学生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学质量唯一标准,合作学习占用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对知识的讲解会很不全面。
3、一些纪律性差的学生更有发挥的余地,课堂纪律很难保证,对想学习的学生影响较大。
4、在公开课时,为了营造课堂热闹气氛和教学高潮不得不用,但平时设计起来耗时费神。
三、克服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让合作学习有效开展
对大部分英语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还只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去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在教师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更新教育理念
新英语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又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和内容。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传统的方法或方式,没有体现探究性与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只是走过场。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
式,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必须防止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简单化、片面化:(1)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
(2)对合作学习应用范围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应用于对话型课文的教学,殊不知,在词汇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中同样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并能取得优异成绩;(3)对合作学习组织形式认识的片面化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当然,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和角色扮演(role play)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也是重要的两种组织形式,但教师还可以采用问答游戏(answering games)、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合作发现(cooperative discovery)、调查研究(project survey)、讲故事、发表读后感等方式来组织合作学习;(4)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万能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这种舶来品,一经课改风潮的推波助澜,教师们自然趋之若骛,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采用合作学习;(5)认为合作学习会加大学生的“贫富差距” ;认为合作学习会导致“差的更差”,“优的更优”,会与“全面提高”背道而驰,所以不敢组织合作学习。、提高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技能
a、优化分组,明确分工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合理分组是关键。以班为单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不同,可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方式:
①按座位就近组合(自然组合)。按班级的正常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小组。这种组合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位,操作比较简便,也是教师普遍使用的分组方法。但由于自然组合较少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因此比较适用于课堂上难度不太大的合作学习,如合作学单词、练对话等。
②学生自由组合。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而自由组合成的小组。由于小组成员彼此了解,有较牢固的感情基础,可以为小组成员提供一种宽松的氛围,容易克服紧张、焦虑等心理,畅所欲言,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自由组合由于分组方式“自由”,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成员间私交甚好容易聊些与任务无关的话题,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比较适用于课外合作学习,如调查研究、办英语墙报、读英语故事发表读后感、完成课后作业等。③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性格特点组合。根据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来说,可以把合作小组分为:同类组合(homogeneous grouping)即同等生合作和异质组合(heterogeneous grouping)即交叉组合。同等生合作是尽量缩小组内差别,以实现同一组内按统一的进度和方法教学。通过较为精确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能。强强联合,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而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基础相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意见,从而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同等生合作容易导致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因此需要教师予以正确引导。
交叉合作是指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个小组中包含各种能力的学生,以增强合作学习的互补性,组与组间差别不大,以增强合作学习的竞争性。交叉合作能够充分调动优等生的学习兴趣,但容易忽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学生英语能力资源的一种整合,而并非是学生英语水平等级的划分。一个小组中应包含各种能力的学生,在操练简单句型时采用优秀学生、困难学生搭配的方式,表演有难度的对话、故事等。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成绩水平、不同性别等组合小组,每个成员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灵活分组,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以发挥,并获得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可以看出以上几种分组方法各有利弊。合作小组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分组方式,这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采用分组方法,发挥其教学优势,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分为:组长、记录员、建议员、问题发现者、汇报员等,由各组员轮流担任。合作小组明确分工,并定期轮换,一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并认真完成,避免无所事事;二是保证学生独立完成,为合作打下了基础;三是避免少数优生独霸“合作论坛”或少数差生“缄默不语”、“巍然不动”。
b、确定内容,精心设计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合作学习与教学内容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凡是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学习、掌握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起消极的阻碍作用,而合作学习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
①难度严把关。内容的选择、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如果过难会出现合作不主动、冷场现象。反之,过于简单,对个体学习都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则无疑是浪费时间,既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还会损害同学们的积极性。合作学习中内容的选择、任务的设置应具有生活化、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同时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能摘下果子”。
②情趣多思量。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与愿望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设计以下几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矛盾型问题。即问题应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进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第二、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发散型问题。即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c、教师角色,适当转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总的来说,教师实现角色转变,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协调”--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多位学生,教师必须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创设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维持良好的学习秩序等。②“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由启发到自主发
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由教师来引导完成,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交往的需要、言语求知的需要等。
③ “合作”--教学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授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它更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因此,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④“监控”--在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言语活动,这个言语活动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当学生的言语活动出现严重错误时,英语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指出并予以更正。
⑤“评价”--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对合作过程和个人的评价。
d、课堂实施,两相结合①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以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疑难。但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之后,才能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现有问题做出分析、澄清,形成比较成熟的、个性化的见解。这样小组成员交流时,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针锋相对,产生知识的冲突。经过进一步的讨论,不充足的推论会得以暴露,最终会产生高质量的理解。否则,个别反应较慢的学生可能就会因为缺乏思考,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言堂”、“避风港”现象。
②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在英语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较少,大部分要将班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灵活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动态。e、评价机制,合理健全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但有的教师在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学习结果和集体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某个小组目标。但学习小组的成功又不仅仅在于达到某个小组目标,而关键在于提高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使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追求基于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组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同时,灵活结合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对组员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其次在学生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如评选“好伙伴”、“小专家”,赠送“友情树”贴画等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
悦。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必须在一定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来提高语言能力,而不是孤军奋战可以成功的;让学生发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现阶段,我国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①搜集资料的能力。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任务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教师要培养学生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有价值的资料的能力。
②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就是指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时,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各自见解,讨论问题的能力。这包含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听”、“说”、“辩”、“支持”、“建议”、“表达异议”等实践能力。同时也涉及“团结互助”、“互相理解”、“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等诸多优良品质。
③竞争合作能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是合作学习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让他们意识到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个人能力,而且还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不但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程。消极、自私、依赖、缺乏责任心等不良心理都会影响学习的实效性。相反,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良好的心理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对合作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合作学习真正地走进英语课堂并高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主动积极合作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实效性、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师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依据。结合近几年课改实践,谈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关键词】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其中一种全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学生往往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教师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主探究,掌握知识,培养会提出问题、能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和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H能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合作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合作小组,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性格差异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结合数学学科和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基本可以采用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往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疑难而定.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倡导学生一起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及时与同伴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语言交流能力,在合作交流中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小组合作,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要运用合作教学,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多样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多样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全面解答,经常会漏解,这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式》一课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依据新课程理念,可用火柴棒搭三角形游戏来教学.把学生按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合作小组为单位搭三角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三角时,需用火柴棒多少根?
(1)按图搭三角形;
(2)找出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相应结论.此问题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小组一:一个三角形由3根火柴棒组成,两个三角形由一个三角形加上1个由2根火柴棒搭成的三角形,三个三角形由一个三角形加上2个由2根火柴棒搭成的三角形……n个三角形由一个三角形加上(n-1)个由2根火柴棒搭成的三角形,由此得到结论:3+2(n-1).小组二:一个三角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2根火柴棒组成,两个三角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2个2根火柴棒构成,三个三角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个2根火柴棒构成……n个三角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n个2根火柴棒构成,由此得到结论:1+2n.小组三:一个三角形由3根火柴棒构成,两个三角形由3×2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3×2-1,三个三角形由3×3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2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3×3-2……n个三角形由3n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n-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3n-(n-1),由此得到结论:3n-(n-1).通过以上小组合作学习,得到3种不同的结果,即使问题解答比较全面,又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喜人的成果归结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是合作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科学的评价要注重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评价相结合;要注重合作小组中个人的评价与小组集体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更要注重教学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帮、互补、互促、互学达到提高教学的实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全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对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和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真正通过质疑、合作、互动、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愉快课堂、和谐课堂、收获课堂.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1及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嘉禾县石桥铺中学 廖艳红 当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 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 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合作学习便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 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下面, 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四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六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对于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 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 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 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 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 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 不仅关注
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 以发现,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 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 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 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转变教师的角 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 还沿用传统的方法 和方式进行教学, 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 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 一个整体, 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前所述, 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 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 成人已经完 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 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 种问题, 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 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 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 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
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 因此, 要处理好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每个学 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 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 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 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 另一个极端, 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 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 可以用一 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 把每 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 “ 一言 堂 ” 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 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 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 不能光 注重形式, 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 务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 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 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 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 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 或者让组长做 小老师, 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 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 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 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 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 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 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 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 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一定的 开放
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 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 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 中, 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 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 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 在需要合 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 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 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做有利于
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 反 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 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 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 需的有效技能, 因此,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 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 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 通过什么途径, 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 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 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 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 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 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 意合作学习, 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 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 助的关系, 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 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 为一个共同的目 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 一部分责任, 不要有依赖思想, 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 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 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 决问题, 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 争议时对事不对人, 始终保持 团结。
(六减少班级人数、提供合作学习的教室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 很多学校为了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 精神,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控制班额,但有些好学校仍然达到每班 60多 人。因此, 学校在招生时, 宁可多招一个班, 也要把班级人数控制在 50人以内, 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 学校要打破常规, 不按班级分配教室, 按上 课需要分配教室, 每个年级安排一个固定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室。总之, 学 校要从硬件设施上给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除了笔者论及的问题外, 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人们进行 深入的研究, 如怎样获得有效的数据, 通过比较研究来验证学生在学业、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获得的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