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抓好德育教育。可见,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
数学教学是以教学数学知识为主,因此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德育因素有机自然、适时适量地进行渗透。如:教学“时、分、秒”时,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脉搏、读书、写字、跳绳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在进行统计教学时,要求学生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统计教学,类似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摄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心声,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报效祖国而奋发读书的热情。
二、结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小学教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在第一册教材第16页学习“高、矮”时,出示了两个小朋友护送一位眼盲的老爷爷过马路,不言而喻,可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的教育,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如:课本第3册64页:“时、分、秒”的教学,课文以我们赢了为课题,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这又是一个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材料,教师应抓住这一素材,教育学生:中国申奥成功了,这是我们中国人期盼了多年少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并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奖牌总数名列第一,我们身为中国人,多么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为成功而欣喜。通过这样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实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没计我国解放初和九九年工农业生产的数据,以及南海市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比,自然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从小努力学习。在教学 圆周率时,可以介绍祖冲之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和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人数学家求得的结果早一千多年。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从中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又如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如:课后的“数学万花筒”、“你知道吗”等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是十分见效的,所以只要教师能认真挖掘教材,完全可以找到教育的素材的。
四、善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还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若教师在教学中,老绷着面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氛必然趋向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总之,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渗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材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第二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杨婷
论文摘要:一位伟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而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很好地发挥数学德育的功能。
关键词:德育 数学教学 渗透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感染学生。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习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六年级在复习“读数、写数” 的教学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再如我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阅读书中的一段说明:“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л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 祖冲之为了求得较精确的圆周率,他先算出正六边形的边长,然后将边数一倍倍地增加,最后算出了圆内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果早1000多年,这在当时落后的研究条件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进行《时、分认识》一课的教学时,我充分运用课件、各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我用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钟,让学生们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然后给学生们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读书、计算、跳绳、唱歌等),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虽然很短,但可以做很多事情,最后教育学生应珍惜每一分钟。接着再让学生感受一秒钟的长度,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我校附近的村垃圾场影响环境的现象,最终总结出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四、动手动脑
让学生动手动脑,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例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教师可以先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实物,如:火柴盒、粉笔盒、砖头等,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长方体实物(书柜、木箱、厚书、铅笔盒„„),通过感 知实物,学生对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感受美、享受美。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
(4).[2]李建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 出版社,2005.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三者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发展认识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学习,因此各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也应该有德育渗透。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就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要学生守的规矩,我们自己要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三、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讲授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
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五、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六、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
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教育,从以下几方面研究探讨:
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二、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1.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
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2.在阐明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他们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变化的。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3.在研究数学概念的基本关系中,在对数学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学生认识到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有相互依存的逻辑体系。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4.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变与不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5.在每一个新知识、新问题的产生过程中,渗透矛盾转化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
1.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的趣味、实用
和神奇富有挑战,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数学知识的某些关键步子和过程,从而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
3.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4.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他们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1.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作用和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 的探究方法。
3.关注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善于归纳整理总结的习惯等。
4.关注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培养,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五、审美教育
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1.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
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2.充分挖掘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内容美和本质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3.通过阅读和介绍数学史,欣赏数学在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给世界留下的一个个美的奇迹,感受知识的力量,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这一重要课题还需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新课改理念,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陈庄
教师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课程的知识往往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即以显性的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着诸如探索的方法和策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培养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隐性的知识恰恰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自然的、不可或缺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呢?
一、领悟教材隐含的德育资源,适时渗透德育
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样离不开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内涵,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适时渗透德育。如《比和比的应用》的教学。教材中用杨利伟在飞船里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引入。如果单单进行国旗的长和宽的比的关系教学,那就忽视了教材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处理:
1.出示情景图,得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96∶64。2.比的概念教学。
3.练习,写出下列五种尺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长和宽的比。(这些练习既巩固了比的意义,又引入德育元素,更为以后“比的应用”“比的性质”乃至“比例”埋下伏笔。)
4.你知道带上飞船的国旗为什么只有这么大?(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
二、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社会热点渗透德育
教材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热点具有时效性,却又是德育的好材料,所以在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合理组织教材,恰当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导入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四年级的行程问题中,课本安排的是:根据特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计算路程。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以钓鱼岛保钓运动为内容进行引入:保钓人士乘渔船去钓鱼岛宣誓主权,渔船平均每小时行20千米,约行了18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首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每小时行20千米,这“20千米”表示什么?怎么求路程?接着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思考保钓人士为什么去钓鱼岛。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懂得虽然钓鱼岛远离中国内陆,但也是祖国的领土,决不容忍任何势力侵犯,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领土。这样,在小结时就自然地渗透了德育。
2.在数学活动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近几年来雾霾天气天数进行数据整理,或者通过对PM2.5的了解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环保教育也就水到渠成。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光盘行动”中调查粮食浪费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庭垃圾数量调查活动等等。
3.在练习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教学“时间计算”后的练习时,我让学生计算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遇难同胞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3日。到2013年12月13日()周年的纪念日。
三、领悟评价的导向功能,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是渗透德育最有利的方法,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把学生的良好意志品格、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作为评价目标。因此,评价中要采用激励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不能用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一言带过。例如,在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同学们笑了。而这位学生红着脸低下头,因为他剪的与其他同学不同。接着教师举起这名学生作品说:这有点像裤子,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那被剪后剩下那长方形纸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呢?全班学生望着老师手中那名学生的作品,点头赞同。教师微笑着说:虽然衣服变模样了,但是这位同学让我们见识了另一种剪法,找到了另外一条对称轴。这样的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之前红着脸的学生现在拿着“佳作”开心地回到座位。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德育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时刻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免造成“德育伤害”。
四、领悟德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师人格魅力渗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