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1.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受思想教育的机会挺多的,学校有德育工作,其他学科也有渗透思想教育,但都并不系统,比如,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知道的不多,对于诚实理解不够深刻,所以,能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学生来说,还是口头说的好,做起来太难。
2、多数学生对自己做错的事不敢承担责任,平时做事过于依赖家长,缺少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面对困难,耐挫能力差。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不过,自制能力不高,不会拒绝该拒绝的事情。
3、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私心较重,缺少集体荣誉感。对与友谊理解不深,容易吵吵架,又和好,与小伙伴相处时,不能多为别人着想。
4、学生做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过,不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这有待提高。
5、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了解全社会尊老、敬老的一些举措。尊老、敬老的意识不够。
6、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能够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劳动。知道作为子女,要关心、体贴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
7、有合理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经济意识,懂得勤俭持家是一门学问,学会勤俭节约。
8、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能关心集体,乐于参与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性不够,自我约束能力差。二。教学目标:
1、懂得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知道诚实是做人之本,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知道诚实有多种表现,如拾金不昧、信守承诺、不说谎话、实事求是等。能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知道在生活、学习中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激发学生乐于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的情感。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学会拒绝。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能分清是非,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懂得体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珍惜友谊,处理问题学会冷静、理解、宽容、沟通。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产生。在产生矛盾后,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4、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情绪。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气馁。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5、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理解为什么要尊老、敬老。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了解全社会尊老、敬老的一些举措。具有尊老、敬老的人的意识。
6、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懂得感恩。能够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劳动,树立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知道作为子女,要关心、体贴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
7、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初步形成一定的经济意识。初步学习合理地安排家庭的收支。了解家庭经济来源。让学生懂得勤俭持家是一门学问,学会勤俭节约。愿意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关心家庭生活。
8、善于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并乐意向他学习;懂得宽容别人、欣赏别人、关心别人可以得到更多的朋友的道理。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9、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懂得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是班级的小主人。
10、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能关心集体,乐于参与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学会交流合作,能够将团结合作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去。
11、了解集邮常识,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行为,学会邮寄信件,体会邮政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电话也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掌握几种公众服务电话的使用方法,知道不能乱拨应急电话。
12、知道传媒的种类很多,懂得借助传媒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丰富生活。知道电脑网络是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象征,了解电脑网络的功能。明白青少年必须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三。课堂教学实施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5、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6、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7、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8、立足基础,关注能力。基础知识是能力的支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通过选取学生成长中的身边事多角度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9、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起讫时间教学内容教时备注 18.31~9.6招生工作 29.7~9.13诚实是金2 39.14~9.20我该不该这样做2 49.21~9.27当冲突发生后2 59.28~10.4失败怕什么2 610.5~10.11孝心献老人2 710.12~10.18谢谢你们,我的父母2 810.19~10.25家庭收支知多少2 910.26~11.1我也会当家2
1011.2~11.8期中考试
1111.9~11.15你是我的好朋友2 1211.16~11.22集体处处有规则2 1311.23~11.29做班级的小主人2 1411.30~12.6集体力量大2 1512.7~12.13漫话邮政2 1612.14~12.20神奇的电话2 1712.21~12.27各种各样的传媒2 1812.28~09.1.3网络世界2 191.4~1.10复习
第二篇:思想品德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碧江区瓦屋中心小学:刘洪尧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对《品德与社会》这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多数同学聪明伶俐、学习认真,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成绩较差。这期还应加强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二、思品学科现状与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了解商场
学会消费”、“安全生活的每一天”。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立志为家乡做贡献。
2、对商场进行了解,学会消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了解家庭的日常消费,学习选购商品,做文明的顾客,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通过各种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养成处处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
1、《可爱的家乡》(2课时)
2、《富饶的物产》(2课时)
3、《日新月异的变化》(2课时)☆
4、《我为家乡做贡献》(1课时)第二单元:了解商场
学会消费
1、《家庭的日常消费》(2课时)
2、《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2课时)
3、《学习选购商品》(2课时)
4、《做文明顾客》(2课时)☆
5、《尝试买与卖》(1课时)第三单元:安全生活每一天
1、《家庭生活的安全》(2课时)
2、《学校生活的安全》(2课时)
3、《活动场所的安全》(2课时)
4、《交通安全你我他》(2课时)☆
5、《交通安全宣传日》(1课时)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主题,即:“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这五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1人, 学生思想素质比较高,上进心比较强,人人热爱班集体,个个能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差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好转,成绩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干部责任心强,有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卫生意识比较强,良好的卫生习惯已经养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书写质量差,拖拉现象严重。
六、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尽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7页 第二周 第13页 第三周 18页 第四周 22页 第五周 26页 第七周 33页 第八周 37页 第九周 42页 第十周 47页 十一周 54页 十二周 58页 十三周 63页 十四周 69页 十五周 74页 十六周 78页 十七周 83页 十八周 期末复习
第四篇:思想品德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浙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黄静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对《品德与社会》这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多数同学聪明伶俐、学习认真,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习不够努力,缺乏学习自觉性,成绩较差。这期还应加强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二、思品学科现状与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成长的脚步”、“温馨一家人”、“生活在集体中”、“走向信息时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成长的认识和理解,了解成长带来的变化,立志为做个诚实勇敢的人而奋斗。
2、对家庭的生活进行了解,学会消费。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了解家庭的日常消费,学习选购商品,做文明的顾客,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通过各种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养成处处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
1、《诚实是金》(2课时)
2、《我该不该这样做》(2课时)
3、《当冲突发生后》(2课时)
4、《失败怕什么》(2课时)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
1、《孝心献老人》(2课时)
2、《谢谢你们,我的父母》(2课时)
3、《家庭收支知多少》(2课时)
4、《我也会当家》(2课时)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
1、《你是我的好朋友》(2课时)
2、《集体处处有规则》(2课时)
3、《做班级的小主人》(2课时)
4、《集体力量大》(2课时)第四单元:走向信息时代
1、《漫话邮政》(2课时)
2、《神奇的电话》(2课时)
3、《各种各样的传媒》(2课时)
4、《网络世界》(2课时)
第五篇: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铅山二中
吴 波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可以为后面认清基本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石;第四单元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
二、重难点
重点:
1、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4、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5、学会选择,学会承担
6、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难点:
1、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生活的岔路口
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四、主要任务和要求
1、关注常态教学,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2、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的工作。
3、处理初中毕业所面临的问题。
4、通过探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旨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附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周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不言代价与回报 第二周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第三周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第一单元复习第四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基本路线
第五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六周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七周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八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二单元复习
第九周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十周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单元复习与随堂练习第十一周 单元复习与随堂练习第十二周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第十三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会合理消费
第十四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的文明之花 第十五周第三单元练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十六周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 第十七周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未来道路我选择 第十八周拥抱美好未来、第四单元练习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第二十周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