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加连减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的收获:
充分利用课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的意义,我利用课件,把书上两个静止的图片变成了动态课件的展示,很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小鸡两次走来以及离去的数量,形象具体。让学生通过感受“跑来、又跑来”与“走了、又走了”的生活经验,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
另外,多媒体的使用上,我克服了以往的弊端,用大屏幕显示取代老师的板书,忽略了板书对一年级孩子书写的示范引导性,我把连加连减的算式及过程都清楚地写在黑板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保证记忆的持久性。
合理分配例题的教学时间。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时间比较短,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任务较繁重,接受起来较困难,我就采取重点分散的方法,先进行连加教学,然后做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既玩又巩固了连加法的知识。轻松过后,进行连减的教学,这时,我有意放手,让学生探究出连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后通过总结,练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并完整的利用40分钟上好了本节课。
在学习中,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学生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在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看图。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力求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此外,本节课中我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较多,多次使用“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厉害”,“老师真喜欢你”,“你坐的真端正”,“你太能干了”等等表扬鼓励学生,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时间。
《连加、连减》教学中的不足:
1.在动态演示小鸡的来与去时,学生看图描述他们看到的情景时,没有再次回放动画,影响了学生表述的效果。
2.学生在回答连加、连减计算的计算顺序时,未能合适的用上“先算”,“再算”等词语表述自己的理解,在老师的强调后也未能使用。
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用的更多些,以便提高课堂成效。4.在课堂内容准备时,应该对学生可能的课堂生成有更多的预设。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多浏览教育教学书刊,多上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让孩子们在我的课堂收获多多。
第二篇:一年级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2015年11月10日——吴满元
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编排的。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只需要一步计算,而连加连减要分两步进行计算。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连续两步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又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数,所以在计算第二步时会发生困难。
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思维特点,我想在设计教学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培养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连加时,我将教材上静止的图片改为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小鸡先走来2只,又走来1只,生动而具体地反映出“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以“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要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问题,使学生知道,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5+2+1”。并在算式中用线标明第一步的得数“7”,提醒学生第二步应用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和第三个数“1”相加。在教学连减时,我着重突出三点:一是引导学生根据动态过程理解连减的含义:连减就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二是根据动态画面理解连减的计算顺序:应先减第一个数,算出得数后才能再减第二个数;三是特别突出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切实解决学生计算第二步时不知道被减数的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下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看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审题习惯。
2、提出问题:理解题意,找出问题。
3、列式解答:理清思路,自主探究,选择解题方法。
4、讨论算法:合作交流,讨论算法,明白算理。
5、理解算式含义:根据课件动画演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算式含义。
6、检验结果:培养学生回顾反思,认真检查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巩固应用环节:一是合作探究:我设计了“你来摆,我来写,咱们一起算”,同桌合作,先摆小棒,再写算式,共同完成一道连加和连减练习;二是看课件动画演示,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三是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都能连加连减的运算意义,也掌握了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提高。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在合作探究上,我所发出的指令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学生不能准确领悟老师的要求,因此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没能达到我的预期合作效果,下次得加以改进完善。还是要多多给学生动手和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篇:连加连减 教后反思
连加连减 教后反思
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例如:李达同学说的:“我有3支铅笔,刘畅有2支,王京杭有4支,一共有几支?孙雨欣同学说的:“妈妈买来10个桔子,我吃了2个,爸爸吃了3个,还剩几个?同学们气氛活跃,争先恐后抢着举手发言。真正做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环节,还是练习环节我都设计了符合一年级孩子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的问题。在练习时我从课堂中寻找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先请1名同学起立,再请他前面的3名同学起立,他后面的4名同学起立,一共有几名同学起立了?先坐下2名同学,再坐下3名,还有几名同学起立?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很快说出算式并口算出得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个别学生平时对看图说图意的表达能力训练的少,所以对动态课件喂小鸡的过程及摆小棒的过程不会用语言表述,不会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课堂上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算式接龙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上面一道题都是加了又加,下面一道题都是减了又减;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多媒体演示情境图
2、教学连加: 瞧!他在干什么?
演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师:那么,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说,老师板演)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3.教学连减: 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4、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完成练习十一第1、2。
3、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说课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反思
《连加 连减》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