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科学教学常规
阜康市天龙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资料
阜康市天龙小学科学学科六年级教学常规要求
一、课前准备
1、刻苦学习理论。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通读各册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音像资料、教学器具说明书等)和教学参考指导书(包括教师用书、与教材有关的教育理论专著、工具书及包括网上在内的各种参考资料等),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明确各课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等)。
2、认真制订计划。期初制订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研计划和课外活动计划,印制好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能力发展个案的记载表。平时经常对照和检查执行情况,期末写出总结。教学工作计划应包括教学进度、实验教学计划;教科研活动计划应明确各自的研究课题(专题)或研究目的,集体备课、上研究课的内容、时间、次数等;课外科技活动计划应包括向学生推荐何种科普读物,开展何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项目及活动形式、时间、次数、地点、指导者等。
3、认真备课
(1)根据《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基础,确定各册、各单元及各课的多元化教学目标,既不任意拔高、也不任意降低教学要求。
(2)明确各课在各单元、各册教材中所处的位置,认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广义地理解教学材料,认真组织和处理好教学内容。
(3)分散难点,削低坡度,不平均使用力量。舍得在难点、关键和带基础性的内容上花功夫,尤其要挖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内容。
(4)撰写教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设计和编制知识发生的过程以及教学提示内容,应注意提示内容的启发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精心设计提问,创设有利于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问题情景和活动情景。
(5)认真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要认真设计实验过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提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规范操作步骤和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方法,要尽可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高年级的实验教学要逐步向独立设计实验方向发展;所用实验器材要逐一检查落实,并备有备件。
(6)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的训练重点。训练内容要能体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发展学生诸多能力中,应以科学思维能力为核心,即重视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获取信息,经逻辑思维加工所获取的信息形成概念,以及利用概念解释有关问题的应用能力。训练时既要注意科学性、启发性,又要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4、加强集体研究
阜康市天龙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资料
(1)大力提倡集体活动制度,加强集体研究。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并把听课、评课后的反思作为重点,做到相互取长补短。
(2)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要有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讲究实效,做好记录,认真反思。
二、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即既要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落实双基、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又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各种活动的时间总量应不少于1/2-2/3。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自由感知、自由发言、自主提炼、自主运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创造性、竞争意识和参与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逐步实现爱学、会学。
3、演示实验规范熟练,指导得法。教师演示实验要做到分解难点、突出重点、操作规范、正确熟练,并辅以必要的启发性讲解,加强演示实验的指导性。
4、小组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重在提升学生素养。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水平。要指导学生自觉遵守实验规则。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某种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和科学品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5、教学民主,尊重学生。正确把握师生角色,促使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表达交流。
6、重视过程,水到渠成。要重视展开各种不同层次的思维过程,认真听取学生的各种不同观点,即结论应是在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经大胆表达、充分辨析后形成的共识,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7、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要重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指导学生根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反省,有效地调节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爱学、会学。
8、教学流程合理,手段得当。教学结构紧凑,层次清楚;教学语言清晰文明,既有科学性、启发性,又有针对性、趣味性;板书精当,字迹工整,尽量做到图、文、物、表等并用;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整合各种教学媒体、手段,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三、课后教学活动
1、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和后记。认真回顾教学情况,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及反思教训。
阜康市天龙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资料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科学实验和课程改革实验。
3、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自愿订阅和用好科普读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兴趣活动和独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如:动手制作、栽培、科学考察、小发明、撰写考察报告、小论文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妥善处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和研究报告、小论文等可采取教师批改、评议和指导学生互评、互改相结合的办法,但教师必须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作业和研究报告、小论文等情况,对错误之处要进行分析、讲评,指导学生及时订正;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有指导、有交流,有评价,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解决问题的的设想,勇于实践,敢于作出结论,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
5、加强和改善实验室建设。妥善管理好教学仪器(包括标本和其它设备等),提倡自制教具,提高教学仪器的完好率、使用率和观察、实验的开出率,不断充实现代教育设备,进一步发挥各种教学设备的教学效益。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项要求,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
2、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本册教材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各单元内容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
3、关注学科信息,了解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及相关资源,为制订教学计划作参考。
4、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进度、教学措施、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学期教改研究专题等内容。
5.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平时必须切实抓好实验教学。
(二)备课
1、备课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明确 “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活动要求。
2、分析学情,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3、按照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本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科学加工。
4、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借鉴《小学科学同步探究》设计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科学学习及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活动赋予科学的内涵与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对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预见,有相应的对策。
5、写好教案。教案要详略得当,过程清楚。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以及教学反思与后记。
6、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仪器、材料(如:实物、模型、标本、图片、仪器、实验报告表、多媒体课件等)的准备。上课前要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操作程序等。有些器材可能存在某些问题,上课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演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倡教师自己开发教具和学具,鼓励学生自己带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和材料。
(三)上课
1、严守上课时间,上课带齐、带足实验材料和必要的教学资料。
2、课堂上教师的着装要得体整洁,精神要饱满。教态要自然、亲切。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生动,简练、流利,富有感染力。
3、上课期间禁止携带通信工具,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4、课堂上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板书及时、规范。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时间、空间。
6、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材料和记录。
7、指导学生做好科学探究的观察、实验的记录,合理使用好《科学同步探究 》中的探究记录表。
8、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调控教学进度和方法,写好教学后记。
10、在户外(如生物园等)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本校情况提出各项活动要求,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
(四)、作业
必要的、适量的作业对巩固学习、检查教学效果、对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作业,形式包括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制作或知识延伸等。布置课内、课外的探究活动作业前,要强调注意安全,强调准备的材料要无毒、无害、干净卫生、符合实验要求。
2、做好《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中每课及每单元的练习,对学生的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及时检查,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3、对学生课外短期或长期的探究活动过程要跟踪,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定,必要时要求家长配合检查、指导。
4、为了树立榜样,交流学习探究的经验和成果,鼓励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优秀而典型的作业在班内、校内或网上进行适当的展示、交流。
5、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要进行必要的记录,并作为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
(五)、辅导
1、辅导包括堂上辅导和课外辅导。课内外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水平。
2、面向全体学生要渗透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指导能力强的学生辅导小组内学习能力欠佳的同学。对缺课的学生做好补缺辅导工作。
3、开放实验室期间,教师要做好管理和指导工作。
4、对辅导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或竞赛活动的学生,要有计划,有内容,有目的,讲求实效,在辅导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开展质量高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和参加各类比赛储备优秀的人才。
(六)、评价
1、要明确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注重发挥评价的应有作用。
2、关注过程性评价,提倡评价全程化。《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中的记录、作业和单元测试的情况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在实施过程评价时,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带有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使评价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突出表现与反应作好记录,供各个阶段评价参考。
3、注重发展性评价。重视个人和集体的发展,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评价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4、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平时或期未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的评价,采用教师观察、问卷、实验操作、作业、杰出表现记录、测试与考查、作品分析、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等方式方法,并根据教师评、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等情况,按等级进行记录,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与发展状况。
(七)教学研究常规
1.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市学科教研工作要点和教学常规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由组长拟订科组工作计划,经科组集体讨论通过后,在开学初交送学校教导处。
2. 组长要做好活动安排,并落实各项工作。
3、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学科常规和相关理论,加强学科整合,研究教材,提高业务素质。
4、坚持集体备课(每月一次或一次以上),资源共享。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体会。
5、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根据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方案、有组织的课题研究。并根据教研计划,上好带研究主题的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
6、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参加学科教学资源建设。教研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传2篇(个)优秀教研作品(成果)上传到苏州科学教师联盟网站。这些优秀作品可以是公开课的教案、教学实录(或片断实录)、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也可以是教学的心得体会、杂谈、小记、课件等等。学生活动和科组活动中有价值的报道、教研活动的优质资源也要及时上传苏州科学教师联盟网站。
7、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记录。有关材料(如记录本、相片、教案、报道等)要存档。反映过程的必要材料及重要的资料要有电子文档。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第三篇:小学部科学教学常规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
小 学 部 科 学 教 学 常 规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 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改重视科学课的常规建设,并努力实现课程的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备课
1、备课内容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2)课时安排:参考教师用书,根据科学课时恰当安排,对教师用书中不合理的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材料和工具:材料和工具是上好科学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教材配套的材料实用性较差,不便操作,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演示,并根据分组情况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结构性强的、便于操作的材料,以保证科学活动的效果。
(4)研究报告单:一个好的研究报告单可以比较清晰的展示教师组织活动的思路,也为学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报告单的形式可参考教材中报告单的形式,根据教师个人的教学安排进行设计。
(5)活动设计、活动步骤:
(6)教学评价:可以以教学后记的形式在教后补充。
(7)作业:内容可以是教材内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形式可以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种。教师对活动的过程要定期进行指导、检查,指导学生完成观察纪录、调查报告等,并将活动记录存入成长档案袋。
(8)板书设计:课题、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的副板书,板书要突出重点,有艺术性。
(9)反思小结:每次课后要撰写教学反思或者课后小结,以提升课堂的质量。
二、上课
1、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明确设计的目的,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科学思想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的定位于传授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3、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自然的知识。不要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4、用丰富多采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学活动应当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学生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全过程。
5、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部分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科学探究一般应有以下步骤:
(1)探究活动的开始应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2)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鼓励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作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汇报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6、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方面。
(1)不要把教室作为学习科学的唯一空间,大自然才是孩子们学习科学更广阔的天地。
(2)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时间。能与其他课合并的课可以合并上课,不要把上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有些问题可在以后的时间完成,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3)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包括工具、材料等)
(4)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7、充分并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学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对教学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可滥用。此外,尤其对小学生科学学习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极为重要,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在备课中有体现。
8、科技竞赛活动、选修特长活动、探究性活动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要借助一些科学载体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教育。例如:车模、海模、科学小实验、电脑机器人、头脑奥林匹克、纸火箭等等。
三、教学评价
1、科学课程的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方法。学生自评可依据教材中的评价表,根据教学进度分阶段进行。教师评价可以根据平日教学中的观察、谈话、考试、产品分析、成长纪录、作业情况等进行。
2、每次期末要根据海珠区教研室的统一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试,试卷以海珠区教研室提供的为主作为书面考查内容,以开卷作为主要形式。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以2-3个实验为主进行实验的操作,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以个人形式进行。第三,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完成一次调查活动的任务,要做详细的科学的记录,并做出科学的分析,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四、科学成长档案袋
科学成长档案袋是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如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研究报告单等,反映学生科学学习与发展轨迹的材料。
档案袋的建立可根据学校、班级情况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建立档案,档案袋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新常规
小学科学教学新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项要求,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
2、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本册教材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各单元内容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
3、关注学科信息,了解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及相关资源,为制订教学计划作参考。
4、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进度、教学措施、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学期教改研究专题等内容。
5.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平时必须切实抓好实验教学。
6.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
(1)根据学情制订学期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进度。
(2)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制订单元教学计划,体现“用教材教”。
(3)通过学习研究课程资源,预设课堂,制订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二)备课
1、备课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明确 “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活动要求。
2、分析学情,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3、按照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本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科学加工。
4、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借鉴教参设计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科学学习及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活动赋予科学的内涵与
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对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预见,有相应的对策。
5、写好教案。教案要详略得当,过程清楚。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以及教学反思与后记。
6、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仪器、材料(如:实物、模型、标本、图片、仪器、实验报告表、多媒体课件等)的准备。上课前要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操作程序等。有些器材可能存在某些问题,上课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演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倡教师自己开发教具和学具,鼓励学生自己带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和材料。
7、反思是教案的一部分,一单元至少写两个反思。
(三)上课
1、严守上课时间,上课带齐、带足实验材料和必要的教学资料。
2、课堂上教师的着装要得体整洁,精神要饱满。教态要自然、亲切。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生动,简练、流利,富有感染力。
3、上课期间禁止携带通信工具,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4、课堂上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板书及时、规范。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时间、空间。
6、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材料和记录。
7、指导学生做好科学探究的观察、实验的记录,合理使用好探究记录表。
8、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调控教学进度和方法,写好教学后记。
10、在户外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本校情况提出各项活动要求,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
11、课堂教学体现科学课程特点,互动探究,以生为本。
(1)按照科学探究课堂的一般程序展开教学。
①激趣引入,目标引领(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
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深入挖掘前概念);
③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搭建脚手架);
④操作实践,互动探究(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⑤收集信息,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⑥形成概念,拓展应用。
(2)针对不同的课型灵活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尽量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每节课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
12、课堂教学坚持问题主导,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1)教师每节课围绕探究主题的有效提问不少于3个;
(2)学生每节课发言人数不少于8人;(3)鼓励学生质疑。
13、课堂教学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团结协作,激励跟进。
(1)采取围桌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2)教师组织好小组活动,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要对每项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明确任务和分工。
(小组活动常规要求建议:合作互助、轻声细语、仔细观察、作好记录、爱护仪器。)
(3)教师要对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采取激励性评价,组与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互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
(四)、作业
必要的、适量的作业对巩固学习、检查教学效果、对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作业,形式包括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制作或知识延伸等。布置课内、课外的探究活动作业前,要强调注意安全,强调准备的材料要无毒、无害、干净卫生、符合实验要求。
2、做好每课及每单元的练习,对学生的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及时检查,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3、对学生课外短期或长期的探究活动过程要跟踪,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定,必要时要求家长配合检查、指导。
4、为了树立榜样,交流学习探究的经验和成果,鼓励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优秀而典型的作业在班内、校内或网上进行适当的展示、交流。
5、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要进行必要的记录,并作为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
(五)、辅导
1、辅导包括堂上辅导和课外辅导。课内外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水平。
2、面向全体学生要渗透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指导能力强的学生辅导小组内学习能力欠佳的同学。对缺课的学生做好补缺辅导工作。
3、开放实验室期间,教师要做好管理和指导工作。
4、对辅导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或竞赛活动的学生,要有计划,有内容,有目的,讲求实效,在辅导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开展质量高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和参加各类比赛储备优秀的人才。
(六)、评价
1、要明确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注重发挥评价的应有作用。
2、关注过程性评价,提倡评价全程化。《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中的记录、作业和单元测试的情况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在实施过程评价时,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带有鼓励性、指导性的
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使评价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突出表现与反应作好记录,供各个阶段评价参考。
3、注重发展性评价。重视个人和集体的发展,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评价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4、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平时或期未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的评价,采用教师观察、问卷、实验操作、作业、杰出表现记录、测试与考查、作品分析、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等方式方法,并根据教师评、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等情况,按等级进行记录,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与发展状况。
(七)教学研究常规
1、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市学科教研工作要点和教学常规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由组长拟订科组工作计划,经科组集体讨论通过后,在开学初交送学校教导处。
2、组长要做好活动安排,并落实各项工作。
3、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学科常规和相关理论,加强学科整合,研究教材,提高业务素质。
4、坚持集体备课(每月两次或两次以上),资源共享。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体会。
5、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根据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方案、有组织的课题研究。并根据教研计划,上好带研究主题的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
6、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参加学科教学资源建设。教研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传2篇(个)优秀教研作品(成果)上传到普陀教师研修网。这些优秀作品可以是公开课的教案、教学实录(或片断实录)、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也可以是教学的心得体会、杂谈、小记、课件等等。学生活动和科组活动中有价值的报道、教研活动的优质资源也要及时上传普陀教师研修网。
7、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记录。有关材料(如记录本、相片、教案、报道等)要存档。反映过程的必要材料及重要的资料要有电子文档。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八)学生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一、听课习惯
专注倾听,边听边思;听完再议,中途不言。
二、发言习惯
1、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声音响亮,有理有据。
2、提出意见,礼貌谦和;回答疑问,实事求是。
3、小组讨论,声音轻小;积极参与,发言清晰。
三、实验(探究活动)习惯
1、研究问题,先订方案;既要合理,又有创新。
2、小组分工,服从安排;组内任务,合作完成。
3、安静实验,操作规范;仔细观察,照实记录。
4、分析解释,尊重证据;反复取证,合理推断。
5、爱护器材,轻拿轻放;及时整理,保持整洁。
四、作业习惯
1、课前布置,提前准备;对照要求,积极完成。
2、课中作业,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订正。
3、课后任务,自主探究;相互协作,深入研究。
展茅中心学校小学科学组
2015.03.16
第五篇: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常规
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情况分析,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情况,包括后进生转化措施、优秀生提高措施;
(2)认真学习课标和通读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体系,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情况分析,确定总体三维教学目标;
(3)按照教学内容,编写教学进度表(包括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型、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复习、检测、实验等时间安排);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提前两周按课时认真备课。
2.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准确、具体、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科学课程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根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简约而完整,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有关教具和实验材料等。
4.认真写好教学方案,教龄三年内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学方案不论详简,必须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课题(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4)教具和媒体准备(5)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6)板书设计(7)作业或活动设计(8)教学反思。
5.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成败优劣和提出改进措施,从多角度反思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反思字数不限。
6.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
(1)统一要求,统一进度,每两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2)集体备课必须做好有时间、地点、主题、主讲人等记录,能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3)主要进行单元备课,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但应以个人思考为基础;
(4)研究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5)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附:初中科学教学方案参考格式一例 格式:图文直列式
一、课题:《XXXXX》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技能目标 3.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难点
四、教具和媒体准备
五、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或活动设计
八、教学反思。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教具等。预备铃响后,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室门口候课,督促、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2.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必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3.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努力落实三维目标,科学呈现教学内容,课堂容量适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4.贯彻学生主体原则,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讲解明白易懂,教学过程清晰有序,教学方法恰当合理,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教学反馈及时有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5.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根据教材要求开全开足实验,演示实验需事先试做,保证成功。实验操作规范,熟练。有多媒体的班级要根据教学实际使用多媒体上课,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自如。
7.上课精神饱满,教态大方、亲切,语言清晰、流畅、准确,速度恰当,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科学,书写工整、规范。8.按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上课,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课中不会客,关闭通信工具。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课内不嘲讽、训斥学生,不责令学生退出课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三、作业布置和批改 1.作业设置。①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②内容针对性强;
③符合学生实际认知和技能水平;
④难度和容量适当,精心选、编课外作业,以预习性和拓展性为主; ⑤作业形式要多样,减少简单的机械抄写的作业。2.作业指导。
①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②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③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步骤符合规范要求;
④对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个别指导。3.作业批改。
①要认真、及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作业批改量达到100%; 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③有完整的学期学生平时成绩登记;
④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册,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指导学生自己订正。
4.作业讲评。
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
②教师讲评有点、有面,注意分析原因,并提出改正意见; ③讲评形式多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质量测评
1.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
重视过程性评价,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利用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
2.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评
①质量测评可采取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质量测评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②考查、考试的内容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考核学科主干知识,也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校内测试应由本校教师命题,命题时注意试题的代表性,既考虑试题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不出现怪题、偏题。大型考试可以采取校内年级组间的交叉命题,加强测评的针对性,要完成考后试卷分析; ④试卷题量和难度适宜。总体难度不低于0.75。试卷难度结构,易中难题分布比例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分别为8:1:1,7:2:1,7:2:1。
3.综合素质的考评
①重视课堂提问、检查作业、师生对话、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采集制作标本等考查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②要求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小制作或实验探究考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③提倡建立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