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教案_小学三年级

时间:2019-05-13 01:1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暮江吟》教案_小学三年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暮江吟》教案_小学三年级》。

第一篇:《暮江吟》教案_小学三年级

福建省石狮祥芝中心小学 邱跃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师: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

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师指名读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二、学习新课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师: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师: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师: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师:把 比作,又把 比作。

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师: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9、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生配乐朗读)

10、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三、小练笔。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诗、吟诗、还做诗、做画,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收集有关白居易的诗,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布置作业。

第二篇:《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二、解题,知作者: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个别读、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

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 各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来, 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

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 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 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删除,课堂不讲)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 江水红得像什么? 绿得像什么?(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一个“瑟瑟”, 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 那种鲜明的色彩美, 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 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

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 用他手中的彩笔, 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以上两句, 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词 《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 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三四句: 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什么可爱? 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

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 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

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 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月似()

()似()()似()

(露:宝珠、玛瑙、水晶

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

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 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 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

六、感情朗读:

在白居易的眼里, 远处的残阳美,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 天上的新月美, 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

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

八、拓展延伸: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

第三篇:暮江吟教案

宜阳县锦屏镇城关乡高桥小学

冯欢欢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情感目标:

运用多媒体尽情欣赏美丽的风景,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能力目标: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品读

感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壮丽、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词来赞美它,歌颂它,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是诗人吗?

是啊,“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王维眼中的美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贺知章笔下的美景。那么在大诗人白居易的眼中又有怎样一番别致的景色呢?今天我们就随白居易一同走进《暮江吟》,来欣赏他眼中的美景。

二、释题,简介作者:

1、学生齐读课题,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时间:傍晚;地点:江边。吟:吟诵。)

2、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简介白居易。

三、品读赏析,体会情感

1、自读古诗,注意诗中的多音字及节奏。

2、读完这首诗,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受感受?

3、你从哪里感受到景色的美?找出相关诗句,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在小组中交流。

4、全班交流,品析诗句 A、一道残阳铺水中

具体抓住“铺”理解。(课件出示)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对呀,夕阳的余晖从地平线上一道道地射过来,几乎与江面平行,就像一床巨大的红地毯,非常壮观,而诗人用一个“铺”字就把这意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一起边做边吟。)

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指导朗读

B、半江瑟瑟半江红

谈谈自己的理解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指导朗读

C、露似珍珠月似弓

结合诗句谈体会。(课件出示)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指导朗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师范读,配乐读。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学生自由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已吟出优美的诗句,即使是今天,我们读到这首诗,内心也充满着跟诗人同样的情感。诗人触景生情,吟咏此诗。此时此刻我们又怎样来表达我们的读诗心情呢?

1、分小组表达自己的情感:(课件出示)诗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画画 诗如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唱

诗为心声——朗诵好的同学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诵

贺诗——大家可以贺一首诗,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2、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描写秋天的诗?

五、情感升华

诗人用美妙的诗句讴歌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其实,从古至今,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我们就会领略到人世间最美的风景。愿每位同学都能成为这优美风景的发现者。

六、作业:

1、搜集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诗。

2、祖国山河无限美,你的身边(生活中、家乡、家里、学校等)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吗?将你所看到的美景结合你的想象将其创作成古体诗或现代诗。

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能根据提示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独立读懂诗句,并能在感情朗读中逐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学过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诗,并能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采用简笔画意境的方式理解古诗。

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能根据提示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独立读懂诗句,并能在感情朗读中逐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学过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诗,并能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采用简笔画意境的方式理解古诗。

第四篇: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片段教学教案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四个生字,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2.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古诗的情景,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你认为我们要读懂一首古诗,都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生1:题目、诗人、生2:诗意、诗情: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那么我们就试着来读懂这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师:我们先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把《暮江吟》读一遍看看有哪些字不认识,把它们圈起来。生各自朗读.师:同学们都读了也看了这首诗,那谁能起来读一读呢。请举手的学生起来朗读,并对他们读得给与订正字音。

师:同学们念的都很好,那愿不愿意听听老师是怎么念的呢? 生异口同声回答愿意。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地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又读了一遍有没有不懂词句呢,如果有同桌先讨论,在举手问老师。师:那我们先了解下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你们能感受到这画面的美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傍晚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帮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

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是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展开的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师:太美了!在陶醉于这夕阳新月的美景之中时,我们不禁感谢诗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笔墨,给我们带来这身心绝美的享受。那请同学们利用课后的时间好好理解这首诗并背诵。下节课老师会检查的哦!

第五篇:《暮江吟》小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下载《暮江吟》教案_小学三年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暮江吟》教案_小学三年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暮江吟》教案[精选五篇]

    《暮江吟》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暮江吟》......

    暮江吟教案优秀

    暮江吟教案优秀 暮江吟教案优秀1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

    《暮江吟》语文教案大全

    一、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2、能说说诗的意思。3、能背诵全诗,默写二、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2)指名说说意思(3)齐背全诗2、教学新课(1)自......

    《暮江吟》说课稿

    《暮江吟》说课稿 《暮江吟》说课稿1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

    《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大全)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

    《暮江吟》教案[小编推荐]

    《暮江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

    《暮江吟》说课稿[精选5篇]

    《暮江吟》说课稿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暮江吟》说课稿,希望能够帮......

    《暮江吟》教学反思

    《暮江吟》教学反思 《暮江吟》教学反思1 我在教学古诗《暮江吟》反思如下:一、执着于个体感受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仅仅抓几个比较生疏的字词,如这两首古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