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
宿州一小 五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沉静,虽然都比较聪明,且没有多少后进生,对一些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但是过于安静,安静到几乎懒惰的程度——提出问题思考时,没几个举手的;让他们自由读书学习时只是默默地看,既不出声也不举手,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老师无法知道他们学习的结果如何。经过极力鼓动能够举手回答问题的不超过四人。也许这是班风问题,他们只有在布置部分写的任务时才乐意完成,自我表现意识过于淡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是我努力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与三、四年级教材结构体系基本一致,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生活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用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学会赞扬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道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宽容和帮助他人。
2、知道“人人享有发言权”,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的管理和活动,做个优秀的小公民。
3、了解乡村的新变化,学习他们的致富经,贴近并关心农民的生活。
4、领略祖国的美好山河,了解民风民俗,热爱祖国。
5、了解中国的祖先,了解历史,建立历史名人档案。
四、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激励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2、时刻关注潜能生,从行为举止上多提醒。
3、尝试通过“角色转换”使潜能生产生向上的愿望,以获得“角色期望”的效果。
4、在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关注潜能生,给潜能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
5、赏识潜能生的闪光点,必要时甚至是放大闪光点,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
五、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和组教学活动,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提高课堂效率; 2.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利用媒体收集信息。3.及时检查学生在家的自学情况。
4、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发展的、鼓励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5、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6、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
7、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8、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自身的特点、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9、注重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
4课
5~6课时 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
4课
5~6课时 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
6课
7~8课时 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
3课
3~4课时 第五单元:商品带你看世界
总计:
25~29课时
4课
5~7课时
第二篇: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平江县虹桥镇正东完小
熊蕴玉编辑
2015-03-05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虹桥镇正东完小五年级36班 熊蕴玉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8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五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沉静,虽然都比较聪明,且没有多少后进生,对一些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但是过于安静,安静到几乎懒惰的程度——提出问题思考时,没几个举手的;让他们自由读书学习时只是默默地看,既不出声也不举手,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老师无法知道他们学习的结果如何。经过极力鼓动能够举手回答问题的不超过四人。也许这是班风问题,他们只有在布置部分写的任务时才乐意完成,自我表现意识过于淡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是我努力的目标。
三、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与三、四年级教材结构体系基本一致,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生活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四、教学目标:
1、用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学会赞扬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道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宽容和帮助他人。
2、知道“人人享有发言权”,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的管理和活动,做个优秀的小公民。
3、了解乡村的新变化,学习他们的致富经,贴近并关心农民的生活。
4、领略祖国的美好山河,了解民风民俗,热爱祖国。
5、了解中国的祖先,了解历史,建立历史名人档案。
五、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激励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平江县虹桥镇正东完小
熊蕴玉编辑
2015-03-05
2、时刻关注潜能生,从行为举止上多提醒。
3、尝试通过“角色转换”使潜能生产生向上的愿望,以获得“角色期望”的效果。
4、在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关注潜能生,给潜能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
5、赏识潜能生的闪光点,必要时甚至是放大闪光点,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
六、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和组教学活动,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提高课堂效率;
2.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利用媒体收集信息。3.及时检查学生在家的自学情况。
4、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发展的、鼓励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5、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6、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
7、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8、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自身的特点、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9、注重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八、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
4课
5~6课时 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
4课
5~6课时平江县虹桥镇正东完小
熊蕴玉编辑
2015-03-05
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
6课
7~8课时 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
3课
3~4课时 第五单元:商品带你看世界
4课
5~7课时 总计:
25~29课时
第三篇:教育科学出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育科学出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5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1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第四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本站推荐)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丰乐小学教师:贾愫嫣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二、教育教学方面: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课程特点:
本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学生与自我、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和内容标准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呈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学生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2)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2)、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三、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五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文 章来源w.5 Y k J.COm一,学生情况简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思维以直观形为主,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全年级共有26名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对品德的知识知道了解得比较少。因此对本校五年级年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本学期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1、知道一些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并赞美他们。2、懂得在集体生活中,有事要与大家商量。学会遵守集体生活原则,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3、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关怀和父母、老师的教育和培养。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4、懂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要从小勤奋学习,热爱科学。懂得学习、做事要讲效率,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5、知道国家有法律,少年儿童是受法律保护的,小学生要学法守法。6、懂得社会财富、幸福生活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7、乐意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知道要尊重他人,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同学间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9、懂得为人要诚实正直,处事公正,能说真话。本文%内容`摘自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