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正确的思想指导科研教学 以科学的方法教书育人
以正确的思想指导科研教学 以科学的方法教书育人 ——学习研修总结
2010年9月6日至30日,本人参加了全省第十三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本期学习研修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问题为中心,研修的目的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高校教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责任,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
研修期间认真系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读本》、《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问答》等重要文件、原著和理论文章;观看聆听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战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关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当代世界文化思潮与中国文化”、“甘肃未来五年发展战略”、“科学理解和实践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专家学者的教学视频和专题讲座;并就“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用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品德、学识和学风,更好地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通过学习研修和研讨交流,本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了思想认识:
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足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必须立场坚定,坚持“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自觉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和“四个分清”,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规律,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当前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使之适应时代需要、回答时代课题;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为广大党员所信仰,为广大群众普遍认同和掌握。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共同理想,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能以其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辉煌成,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中国制度模式的强大生机活力,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最高类型的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实现形式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资产阶级国家的“三权分立”和无政府主义有本质区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最高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我们追求的富强,以综合国力的强大为基础,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特征。我们建设的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们倡导的文明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
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正确认识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促进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和现实,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政治,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的文化支撑。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有着本质区别。
先进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作用,对现实社会有评价批判和矫正指导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导作用,就是让先进文化成为人们价值取向的主导,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成为社会风尚的主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明体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尺度,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我们要坚持知行合一,把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修养,转化为道德实践。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统一,既注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提高,自觉守住是非界限和道德底线,又要强化舆论监督,开展道德评议,褒扬高尚行为,谴责不良现象,形成正确导向。要坚持知荣与明耻相统一,以“荣”作为催人向上动力,以“耻”作为防微杜渐警钟,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的体现,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相融合,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应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能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在日常生活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决克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坚决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勇于创新、昂扬向上;坚决克服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要着眼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着力回答时代对改革提出的新课题,着力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敢为人先,勇于超越,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以正确的思想指导科研教学、以科学的方法教书育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前沿。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分析现实问题、揭示事物本质、得出正确结论、作出科学决策。必须明辨和矫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念和认识,抵制违背客观规律、脱离世情、国情和省情的错误观点和言论,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发展是为了人,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更要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和教学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精神诉求,善于发现学生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要把教育引导学生、鼓舞鞭策学生与尊重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结合起来,适应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多用典型示范、交流疏导、说服教育、民主讨论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疑虑困惑,防止居高临下、空洞说教。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让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成为学生自觉认同和坚持的信仰。要以哲学社会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为主要阵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奖优惩劣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教育和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和自觉认同党的主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教育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明辨是非、知荣明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道德行为的价值尺度;教育和引领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本质区别,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教育和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协调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利与利他之间的矛盾。着力培育学生爱国为尚、遵纪守法、锐意创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尊重学生的创造愿望、支持学生的创新活动、肯定学生的创新成果,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培育和发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后备军和生力军。
短短一个月的研修,通过集中听课、分组讨论、研读原文、考察实践等多样化形式的学习,我们既深入学习逐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基本理论和大政方针,又较为全面深刻地了解了世情、国情、省情与我国、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哲社教学科研的目的意义和哲社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今后要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崇高风范、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关爱学生的真挚情怀。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工作。通过育人来创造自身成就,实现人生价值,不负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
第二篇:以科学方法指导中职学生管理方式调研建议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提供的职业准备教育,其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的职业化。职业能力不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简单相加,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构成。在这三个方面里,专业能力是保障,方法能力是核心,社会能力是基础。一个人在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除了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学会
学习,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具有的交往与协调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和抗挫折的能力等等,在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中职学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需要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本调查从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通过全面了解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进一步改进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以达到管理的和谐状态。
一、中职学校生源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由于实行了中职学校免试注册入学制度。对于中职学校招生,实行“五放开三允许”,即放开专业招生计划的限制;放开学生年龄、应往届和身体条件的限制;放开入学考试的限制,实行注册入学;放开地域限制,允许学校跨区域招生;放开招生时间的限制,实行春秋两季招生,两次备案;允许在校初三学生提前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普通高中各年级学生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允许高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一年。直白地说,就是谁都可以上学,什么时候都可以上学,想上什么地方的学校都可以。这样,客观地说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想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无疑是中等职校肩负的神圣使命。
本课题组通过对本校135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在一些行为习惯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薄弱问题普遍存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课前很少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怕老师提问题,没有主动做笔作记录的习惯,课后不复习,仅仅限于完成作业,如果作业不会做,则抄袭别人的或者干脆不做,更有一些学生考试作弊甚至不参加考试。
(2)学生的语言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使用礼貌语言,看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与人交流时,常常出现不文明用语,还有一些学生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不堪入耳的脏话,缺乏正确的语言习惯。
(3)学生的交际习惯。许多学生感觉日常生活中与同学的交往有压力,不会与人交往,不知道如何交往,不懂得交往中尊重原则,交往中出现问题时,往往采取偏激的处理方式。有的女学生过于随便或过于注重生活小节,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学生的卫生习惯。随手乱扔垃圾,食堂吃饭不用自己的餐具,喜欢使用一次性餐盒,更有不少学生喜欢在校外流动摊点上吃饭,从不注意卫生状况,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不注意常换衣服常洗涤,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吸烟比例大。
(5)学生的消费习惯。很多学生习惯冲动消费,见到别的同学花钱,就羡慕,不顾自己经济情况,立即跟随,不能合理支配自己的费用,每月开销大,经常入不敷出。
(6)学生的作息习惯。部分学生不能遵守学校规定的正常作息时间,上课迟到早退,尤其是晚间自习后,不能按要求抓紧洗漱,按时上床入睡,而是打打闹闹,有的学生甚至在学校检查宿舍后,再翻墙通宵上网,导致第二天不能按时上课。
附表:习惯调查统计表
消
费
习
惯
1、家庭经济情况 富有 2%
一般 87%
较困难 12%
2、每月生活费用 800元以上 11%
400—800元 81%
400元以下 8%
3、每周上网次数 5次以上 8%
2—5次 85%
从不上网 7%
作
息
习
惯
1、早自习经常迟到 起床迟 78%
打扮耽误 14%
无所谓 8%
2、中午休息时间你选择 与同学聊天 55%
体育运动 30%
休息 15%
3、晚上宿舍熄灯后 按时上床睡觉 40%
迟一点睡觉 35%
11—12点后睡觉 25%
接上表:
学习
习
惯
1、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学习方法不好 29%
学习习惯不好 46%
不想学习25%
2、课后复习所学过的课程 经常复习16%
偶尔复习56%
从不复习28%
3、晚自习时间 写作业 27%
看小说 20%
发呆和同学聊天 53%
语
言
习
惯
1、你说脏话吗? 经常说 18%
偶尔说 74%
从不说 10%
2、听同学讲脏话 没什么感觉 18%
习以
为常 57%
比较刺耳 29%
3、遇见老师 主动问好 15%
偶尔问好 35%
从不问好 50%
交
际
习
惯
1、与同学交往问题上苦恼 经常存在 64%
很少存在 23%
没有 13%
2、与同学相处关系 融洽 28%
一般 65%
不
太好 7%
3、与父母老师谈心 经常性 16%
很少 74%
从来没有 10%
卫
生
习
惯
1、你处理垃圾的方式 随手扔掉 24%
有时放到垃圾桶内 37%
每次放到垃圾桶内 39%
2、每次吃饭前 从不洗手 50%
有时洗手 35%
每次都洗手 15%
3、每天晚上睡觉前 每天都洗漱 70%
有时洗漱 18%
经常不洗 12%
总体上看,中职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从 调查中我们可见,有相当部分的中职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上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专门技能的同时,成就良好的行为品质,这也是中职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职能。
二、管理工作的思路
1、转变中职学校教育者传统的教育观念
计划经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员和国家干部,那时考进中专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的优等生。现在情况完全改变了,从上面的调查统计表中可以明显得出结论,中职学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问题,需要学校在进行文化课教授的同时,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加以正确引导。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只注重课堂讲演,而需要在中职学生的如何做人、如何成长成才、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下功夫,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校园是人才成长的环境与场所。我们学生身心状况如何,体质、知识、专业、技能、智慧、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当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中考的失败者,要教育好这样一群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都是片面地把学生管理工作理解为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制止教育、惩罚教育,这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也会导致学生管理处于不和谐状态。
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如何进行引导?我们认为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文化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校园内,通过合理的疏导和环境的熏陶,通过校园建设、教学设施、专业设置、技术特征、课程设置、制度管理、教学传统、校风校纪等方面,通过学术讲座、理论报告、社团活动、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社会调查等方面,建立、倡导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环境,从而使学生管理达到不管而治的最佳效果,达到师生共和谐的良好状态。
3、培养的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按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使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学习习惯、文明的语言习惯、正常的人际交往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节制的消费习惯和守时的作息习惯。具体的好习惯为:
六个学习好习惯:(1)、提前预习;(2)、专心听讲;(3)、爱提问题;(4)、及时改错;(5)、勤于动笔;(6)、认真实践。
六个文明好习惯:(1)、礼貌用语;(2)、主动问好;(3)、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4)、公共场所要安静;(5)、不乱翻别人东西;(6)、尊敬师长。
六个交际好习惯:(1)、主动与别人交流;(2)、以诚待人热情帮忙;(3)、对承诺要守信;(4)、善待同学;(5)、兴趣广泛;(6)、勇于承认错误。
六个卫生好习惯:(1)、饭前洗手;(2)、每天按时刷牙、洗漱;(3)、常换衣服常洗涤;(4)、不在校外小摊点吃饭;(5)、不随地吐痰;(6)、不乱扔垃圾。
六个消费好习惯:(1)、花钱有计划;(2)、不冲动消费;(3)、上网有节制;(4)、爱惜粮食,节约水电;(5)、不随便丢弃物品;(6)、轻易不向别人借钱。
六个守时好习惯:(1)、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2)、外出履行请假手续;(3)、做事要有提前,不迟到;(4)、自习课不随便提前走人;(5)、冬天早晨用闹钟,提醒自己;(6)、晚息灯后自觉上床休息。
三、科学的管理方法
“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中职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是每一个中职学生应当努力追求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了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了一次机遇。人的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好习惯可以通过培养来取得,中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学习,参加活动,培养自己的好习惯,训练自己的好习惯,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训练法
在中职学生身上,好习惯坏习惯并存,那么如何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中职学生用毅力、恒心和不断的自我提醒才能达到。
培养行为习惯的途径有很多,如训练法,运用外界的力量,迫使自己加以改变。许多戒除不良习惯的人都体会到,别人支持对自己来说十分重要,是防止坏习惯复发的有效手段。从小事开始做起,训练自己的好习惯。有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中职学生会认为没什么了不起,不愿去做。实际上,许多遵章守纪的小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要对照学校一日生活常规的要求,持之以恒开展学生日常行为的检查工作,如早晚自习课出勤情况检查,卫生值日情况检查,晚就寝情况检查等。
2、活动法
(1)、军训。军训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2)、主题班会。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了革命传统。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自觉抵挡不良行为习惯。
(3)、专题讲座。利用专题讲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中职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4)、群体活动。大力开展群体性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坚持开展升国旗仪式、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等常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上来。
(5)、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演讲赛、诗歌会、美术展,校园广播、校报等学生社团的活动占据学生的业余时间,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自信,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活动的开展,也让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让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环境法。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学校要形成花园式的校园,让现代化的建筑、一流水平的教学设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让我们的学校环境美化、优化,让环境育人。要让墙上一句格言,橱窗内的一张图片,宣传栏上的一篇文章,都成为行为规范教育的教材,使校园环境起到修身养性的育人作用。
总之,中职学生都处在15-18岁的青春躁动期,此时,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探求欲是最强烈的,无论是有益或有害的新事物,他们都会不计后果地去尝试一番,在行为习惯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是正常的,如果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没有根据中职学生的现代特点去进行管理,只是一味说教,一味压制,那么教育是十分苍白无力,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我们的教育和管理要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在学生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更上一层楼。我们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在校园内给中职学生搭建多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展示。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等内容贯穿在中职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校园才会成为学生们的一方乐土,教育的矛盾才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自然化解,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才能建立真正和谐的校园。
第三篇:以教书育人为乐
以教书育人为乐
驻马市第七中学张青枝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一种很愉快的职业,越教就会越爱上自己的事业。当了几年的班主任,这种感受也越来越深刻。一九九七年,当我跨出大学的校门,信心十足地登上这三尺讲台时,面对那一双双纯真,渴望,信任的眼睛,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当我用十二分的耐心与爱心帮助学生们解决各种问题,使他们得到进步,能茁壮成长,我总有一种农民面对五谷丰登好年景,工人交出合格产品时那种乐滋滋,甜丝丝的感觉。我爱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
要做一名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就要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学生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
一、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
科学管理:
1、坚持民主原则。我重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班级 的所有规定都必须经过班委会讨论决定:我会认真听取班委同学对班 级情况的汇报,并研究整改措施2、坚持鼓励原则。对于班级不同层 次的学生,我总能发现其闪光点,提出适时的表扬。为了能够更多的 鼓励学生,我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大张旗鼓地表扬一件事。3、坚持信 任原则。学生原做的事情一定会交给他们处理,自己决不会过多地干 预;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也会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并充分信任他 们所讲的话。
由于我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科学严格的管理方法,所带的班级 往往会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往往也会 因为班风正、学风浓而深受任课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二、蹲下身去,和学生一起看世界
现在的学生很难用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他们是鲜活的、多变的、敏感的、崇拜时尚的,要想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那就得蹲下身去 和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睁眼看世界。就说学生进网吧来说,许多家 长和老师谈“网”色变,而学生们对上“网”却偷偷摸摸,乐此不疲。班 级出现了这种现象,我就会揣摩学生想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健康 上网。许多游戏软件都是专业人士设计出来的,属于智力游戏,并且 趣味性强。我会引导学习成绩好,自控力较强的学生,打益智的游戏。因为这样的软件往往都是英文版的,又好玩又可以学到很多单词,还 可以开发智力。对这种神秘感,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新鲜事物,不要去排斥,而是和学生一起去体验,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体验能帮助他她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决定,我也在体验中和学生共同成长。
三、关心爱护贫困生,落实政策送温暖
把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作为自己的师生观的核心,自觉贯彻执行政府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在学生的心里,老师是一位长者,也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友,她们常常在周记里倾诉自己的困惑和困难。批改周记的时候,她知道了孙文华同学正为天冷了缺少过冬的衣服而发愁,就拿了自己的毛衣和棉衣给她。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班上的同学从物质上支持贫困生,从精神上鼓励贫困生,为她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我经常到宿舍去看望这些学生,鼓励她们不要辜负政府和老师的期望,来到了城市,别忘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要学习城市孩子的机灵,但别丢了吃苦耐劳的本质。班上的贫困生成了推动班级进步的一股强大动力,许多孩子摆脱了初出农村时的羞怯,有的报名当了组长,有的当了班委干部,有的当了学生会干部,都有很大进步。
四、严父慈母一肩挑,批评表扬孕育真情
爱惜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我工作的一个特点。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特别是批评和惩罚,他会想尽办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下一步该怎么办。高红艳同学是校团委的干部,为了改变她的纪律散漫,我借评先之机以挫折教育的方式教育她,把她培养成了一名得力的班会主持人。班上的大多数班干都经历过我特意设置的“挫折关”。有时学生哭了,我的心里也很难受,但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我依然默默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把温暖送到学生心里,让误解在理解后转化成动力。
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风凋青发。每一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告诫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让自己在充实中完美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还是魏书生说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在教育的岗位上我还须不懈的努力!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要不断的学习。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用田震的歌词来形容: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我愿做一朵风雨后的艳丽玫瑰。
第四篇: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参加了这次学校党支部的第6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虽然时间不算长,但真的收获不小。期间,我不断地问着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入党?入党的动机又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入党是为了什么呢?我并不耻于谈自己之前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因为我认为端正入党动机,形成一个科学的积极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之前的不科学的观念就在于我错误地过分地看重回报了,入党首先不是考虑党能给你带来什么?入党有什么功利的好处,那是错误的入党动机。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你给了社会多少,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原因。在奉献中,你方能得到刻苦铭心的快乐,得到自身价值的体认与实现。而这又何尝不是对你最好的回报,对你的生命最好的奖赏,对你的责任与良心最好的交代?有人说,入党就意味着比群众“多吃亏、多挑重担、多贡献、多牺牲”。其实那是片面的,经过了学习之后我真正认识到我们伟大的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
也有人会认为,你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才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完成学业的,因此,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报答党的恩情,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是多么的不牢固。我更倾向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职业目标与党和人民的利益,二者是完全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绝对对立,水火不容的。我们完全可以在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不仅是十年,我甚至愿意一辈子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祖国还有很多地方、很多人民、很多孩子需要我们,我们要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水深火热的革命战争时代已经过去,更多的时候,衡量一个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不再是你敢不敢流血,你怕不怕牺牲了。这也就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要严于律己,时时不能松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党的宗旨播种,播种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播种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加强对先进思想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让党的宗旨扎根于自己的思想中,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当然,即便我国目前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献身精神还是时刻不能忘的。汶川地震中,我们的前辈们就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总之,只有无私无畏,勇于奉献、不问回报,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端正入党动机只是一个起点。站在起点上的我要努力前行。认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党性修养;第二,向优秀党员学习,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争当先锋模范。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观照自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组织的考验。我相信,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教书育人 以德为首
教书育人 以德为首
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一、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它针对的就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迷失方向的人。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二、教师立德树人的时代性
中小学实施的基础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在于树立影响学生一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立德树人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中小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中小学校立德树人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立德树人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立德树人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时代性。
三、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性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做人修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兵团精神教育。教育学生从做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将现代社会教育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贯穿到全部的教育工作之中。思想引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终身从教、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要爱生如子,把对人才的培养化为自己的责任,并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认真执教,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上。
四、教师立德树人的高尚性
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教师必须提高师技、师爱、师责、师品四个方面的修养。各中小学校要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切实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铸造高尚师德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个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勤于进取 ”、“认真授业”、“热爱学生”、“积极育人 ”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格魅力。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个教师,应该把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才够格。教师的爱心奉献,是一种不间断的终身的奉献,是教师之“大爱”的充分体现。诲人不倦的爱心奉献精神,是由教师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知识的也是智慧的,既是毫无保留的也是不断创造的。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教师,不仅要爱自己的事业,更要爱所有的孩子。这就把教师的情感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人类社会充满科学精神的神圣之爱。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要在掌握新的思想观念、提高人格魅力和职业情感修养等方面有自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做到不断汲取源头活水,与时俱进。这样的教师就一定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优秀的教师;这样的教师越多,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景就愈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