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政治四步教学法(必修四):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3步-练)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世界观的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实事求是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上帝创造了世界 ⑤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⑥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2.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④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4.“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5.下列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 C.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D.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学习哲学
6.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某班级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哲学学习兴趣小组。下列对哲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一种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③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一位学者说,艺术如果还要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它就必须走向哲学,但不是变成哲学;就
像哲学还要继续存在下去,就要走向艺术,但不是变成艺术。这说明
①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 ②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 ③哲学需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最终走向完全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正是基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这所盛产影响美国乃至是世界发展的重要人物的园地,还培养出了大量的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由此可见
①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②与哲学为友是科学探索的智慧明灯
③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
④哲学对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9.哲学的功能包括
①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②具有“科学之科学”的功能
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④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辨析:有人认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因此,哲学就是世界观”。
12.甲同学说:“我喜欢理工科,从没想过当哲学家,考大学又不考哲学。所以,没有必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
乙同学说:“哲学对我们很重要,哲学是一种方法论,学好哲学不但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工科的知识。” 试分析、评论上述两位同学对哲学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 2.C 3.B “命由天定”“人定胜天”属于世界观范畴,“消极等待,逆来顺受”“积极奋争,不屈不挠”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前者决定后者,后者体现着前者,故选B项。其他三项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C A、D两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C两项从哲学角度分析,单纯的世界观还不属于哲学问题,B项说法错误。
5.D 世界观人人都有,因此方法论也是人人都有,并非必须学习哲学后才能具有,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6.C 7.A “走向哲学,但不是变成哲学”意思是指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走向艺术,但不是变成艺术”意思是指哲学需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①②③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④的说法错误,选A项。
8.B 题意强调了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②④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①的说法夸大了学习哲学的作用;③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
9.C 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含有②的选项,选C项。10.C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①不选;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来作指导,钱学森并没有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③的说法不符合题意;钱学森的论断正确体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②④的说法符合题意,选C项。
11.答案: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和逻辑系统性,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世界观经过概括和总结,把它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才能成为哲学。
(3)此题的前提是正确的,但结论是错误的。
12.答案:(1)甲同学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学习哲学,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事情,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好哲学尤其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理解具体科学知识,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无论是学文科还是理工科,当不当哲学家,都要了解和学习哲学。(2)乙同学认为哲学是一种方法论,他看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和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其正确的一面。但是,他错误地认为哲学仅是一种方法论,而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乙同学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第二篇:2013学年高二政治同步测试:1.2文化对人的影响(新人教必修3)范文
一、单项选择题
“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据此回答下题。
1.中国人碍于“面子”,为人处世注意场合、把握分寸,这说明()①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C.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面子影响中国人为人处世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和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③④符合题意。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①说法片面,②说法错误,故应选B项。
2.日本在文化上有一个“全球本土化”的策略,就是把西方的文化产品本土化。20世纪50年代,日本电视节目依赖好莱坞,而80年代以后,日本每年进口的影视节目只占全年产量的5%。原因之一就是本土制作的文化产品比进口产品更有国民认同感。这则材料表明()
B.③④ D.②③④
A.别国的文化产品不符合日本国民的需要 B.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人们购买的产品上 C.别国的文化对本国的国人会有影响 D.特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答案 D 解析 “本土制作的文化产品比进口产品更有国民认同感”一句表明了日本本土文化对日本人的深远影响,D符合题意。
3.“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深远持久的特点
C.潜移默化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悄然”一词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非强制的,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
4.“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读书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我们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B项是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D.鲜明民族性的特点
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A错误;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C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D错误。
5.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文化环境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因此①错误。
6.在“绿色网络之旅”活动中,网上有许多以“阳光网络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网络心语,如“网络像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给我营养,给我力量”等。网络心语能够发挥作用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文化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C.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阳光网络伴我成长”“给我营养,给我力量”,体现了优秀网络文化对个人的作用,B.①③④ D.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②③④均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7.2012年春季,某校开展了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现人生追求。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
C.①③
答案 B 解析 开展读书活动,是因为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文化修养与崇高道德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关系,①③观点错误。
8.安徽省将围绕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等主题,举办红歌会、“红色记忆——全省革命文物联展”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A.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B.保护革命老区的社会、自然环境 C.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D.迅速提高革命老区群众的生活水平答案 C 解析 A项中“快速”一词、D项中的“迅速”一词夸大了上述文化活动的作用。A、D两项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上述文化活动让人们在红色文化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C符合题意。
B.②④ D.③④
9.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圆满举办,既是一种实力展,更是一种精神展,它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勇前进。这说明()A.各种文化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答案 D 解析 “精神展”“激励”等词语表明了文化的作用,D符合题意;A、B本身说法错误;C与题意无关。
10.河北某中学为迎接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让学校的墙壁说话,让小草育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①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校园文化决定了学生的发展
③通过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素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④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④
C.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②观点夸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1.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某市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
B.①③④ D.②③④
市文明。若以此为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关键词是()A.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C.色彩斑斓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力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影响。精选《论语》名句打造公交车厢文化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利用优秀文化提升公民素质,是加强文化建设的举措,故A最适合材料主旨。
12.我国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的和谐统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则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上述观点启示我们()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 B.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D.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治身”与“治心”的和谐统一即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故D符合材料主旨,A、B、C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据调查了解,受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校园也有所蔓延。
材料二 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读书无用论”予以批驳。答案(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2)读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读书能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
(4)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读书能够促进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识别和抑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提升人的素质。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批驳“读书无用论”应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及读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来分析其荒谬性。
14.有人认为,网络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个人无法抗拒,抵御低俗网络文化关键在于国家。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个人的发展。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正确的,但人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的。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自觉接受建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从题型上看属于辨析题,回答时,要做到全面,既看到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又要看到其中不合理的成分,并说明理由。就本题而言,要重点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等知识点展开组织答案。
依托地方发展型选择题
2011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于11月3日至8日成功举办,文化旅游节在推介铜仁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推进铜仁旅游产品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助推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率先突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B.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C.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打造旅游品牌,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宜用排除法。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分析与理解问题的能力。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A说法错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它不能成为根本动力,C夸大了文化的作用;D说法过于绝对。本题选B。
【答案】 B
依托地方发展型选择题多以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地方协调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地区发展的现状、地区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发展带来的启示等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涉及思想政治的各个模块。
首先对材料中地方发展的措施、现状、影响等进行概括,明析材料所要表述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产生的影响以及措施是否科学等,并挖掘出其中蕴涵的一般性的规律及本质性的东西;最后与教材、题肢中的知识点进行迁移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方法1: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方法2:优选法(比较法),在诸多题肢都符合题意时,比较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题肢。针对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可以总结出以下口诀:直接、间接选直接,一般、特殊选一般,全面、片面选全面,本质、现象选本质,整体、部分选整体,正面、反面选正面。
方法3: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截至2011年底,湖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近1万亿元,实现税收近1 000多亿元,占全社会税收的50%左右,在促进全省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置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这说明()A.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B.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C.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具有关键作用 D.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答案 A 解析 本题宜用排除法。本题以湖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考查考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作用,A正确,应入选;B、C、D夸大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应排除。
第三篇:语文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同步导练.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yǔn
陨石
允诺
吮吸
殒身不恤 ....B.dié
喋血
影碟
间谍
连篇累牍....C.zī
浸渍
河碛
中帻
啧有烦言 ....D.fēi
绯红
扉页
芳菲
蜚声中外 ....|qì|zé|zé解析:A项吮shǔn;B项牍dú;C项依次为zì。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寥落 惨淡经营 叱诧 天理昭然 B.租赁 仗义执言 噩梦 肆无忌惮 C.尸骸 黯然神伤 凶残 英雄气慨 D.引退 默无声息 微漠 至命创伤
—咤;C项英雄气慨—概;D项至解析:A项叱诧命创伤—致。...答案:B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______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2)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________至于泣下。
(3)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________前往的。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________而前行。A.毅然 黯然 奋然 欣然 B.毅然 黯然 欣然 奋然 C.欣然 奋然 黯然 毅然 D.欣然 毅然 奋然 黯然
解析:毅然:坚定的样子。欣然:高兴的样子。黯然: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奋然:努力地样子。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这种新材料,不但重量轻,而且刚性和韧性极强,可说是百折..不回,用它来作装甲车辆的护板,再合适不过。..B.《唐山大地震》的上映,算是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20多万死难者的一种祭奠,长歌当哭,哭过之后,这部影片又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于面临灾难时的人性的思考。....C.我们的军队就是这样的军队,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的战士,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时,他们会殒身不恤,临危授命;正因如此,这支军队才永远具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势。
D.从“苏丹红”到“三聚氢胺”,从“皮革奶”到“性早熟奶粉”,一个个新名词、新概念叫人惊心动魄,中国食品安全,尤其是婴幼儿的食品安全已经到了非下痛手不可的地....步。
解析:A项百折不回:形容人意志坚定。B项长歌当哭:指用诗文来抒发心中悲愤。D..项惊心动魄: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至极,此处应为“触目惊心”。
答案:C 5.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夸张)B.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比拟、反问)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拟人)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偶、反复)解析:B项含有的修辞为“夸张、反问”,不含“比拟”。答案:B 6.选出对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A.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们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要表示快乐!
B.这是一段心理剖白,表明鲁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难烈士,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
C.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表明鲁迅先生无以纪念死难烈士的惭愧心情。
D.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心迹。
答案:B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六、七部分,完成7~10题。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7.第六部分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潜在意义?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答案:作者把“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类比为“煤的形成”,说明“请愿”的方式收
效不大,作者不赞同徒手请愿的方式。运用类比的写法,能更形象地揭示“请愿”的意义,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
8.作者引用陶潜诗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解析:陶潜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死的看法,一种看透人生的清醒和淡泊、脱俗的态度。这里鲁迅先生赋予其新的含义:烈士的忠骨与青山长在,浩气永存天地之间。
答案:为了说明尽管徒手请愿流血不值得,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有影响,烈士忠骨将与青山同在。
9.第七部分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的凶残及其走狗文人的卑劣的愤怒和抨击,对中国女性从容不迫、勇于牺牲的赞扬。
10.从这两部分看,作者是如何看待学生请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答案:(1)学生徒手请愿的教训是深刻的,斗争者应改变斗争的方式。(2)请愿能让“苟活者”看到希望,能鼓励革命者更加奋勇前进。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死地(节选)鲁迅
从一般人,尤其是久受异族及其奴仆鹰犬的蹂躏的中国人看来,杀人者常是胜利者,被杀者常是劣败者。而眼前的事实也确是这样。
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但北京的所谓言论界,总算还有评论,虽然纸笔喉舌,不能使洒满府前的青年的热血逆流入体,仍复苏生转来。无非空口的呼号,和被杀的事实一同逐渐冷落。
但各种评论中,我觉得有一些比刀枪更可以惊心动魄者在。这就是几个论客,以为学生们本不应当自蹈死地,前去送死的。倘以为徒手请愿是送死,本国的政府门前是死地,那就中国人真将死无葬身之所,除非是心悦诚服地充当奴子,“没齿而无怨言”。不过我还不知道中国人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究竟如何。假使也这样,则岂但执政府前,便是全中国,也无一
处不是死地了。
人们的苦痛是不容易相通的。因为不易相通,杀人者便以杀人为唯一要道,甚至于还当作快乐。然而也因为不容易相通,所以杀人者所显示的“死之恐怖”,仍然不能够儆戒后来,使人民永远变作牛马。历史上所记的关于改革的事,总是先仆后继者,大部分自然是由于公义,但人们的未经“死之恐怖”,即不容易为“死之恐怖”所慑,我以为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但我却恳切地希望:“请愿”的事,从此可以停止了。倘用了这许多血,竟换得一个这样的觉悟和决心,而且永远记念着,则似乎还不算得很大的折本。
11.“一般人”为什么认为“杀人者常是胜利者,被杀者常是劣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语境,第一段第一句作答。
答案:因为一般人久受异族及其奴仆鹰犬的蹂躏,因而有此想法。12.从第三段看,作者对北京的所谓“言论界”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先概述“言论界”的所为,再谈作者的态度。
答案:比刀枪更加惊心动魄的评论,无是非之心,充当刽子手的帮凶,作者对之深恶痛绝。
13.“死地”有几层含义?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从全文中去筛选信息。
答案:两层。①倘以为徒手请愿是送死,本国的政府门前就是死地。②倘以几个论客的论调,便是全中国也无一处不是死地了。14.从正义的人们的经验看,有什么教训值得吸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注意前后语境。
答案:人们的苦痛不容易相通;“请愿”不足取。
四、语言表达
15. 请在下面画横线的①②处填上适当的语句,使之与已有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生命是首歌,歌唱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牺牲,贡献它。
答案:示例:①生命是个梦,了解它 ②生命是挑战,迎接它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对其中画线部分进行修改。
沿江两岸,①苍翠的林木,山花吐香,②危崖耸峙,满布奇石,③泉流瀑飞,清风送爽,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1)其中短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应分别修改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才能使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2)画线部分的语序应调整为__________。(只填序号)解析:既要照顾到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又要考虑与结句照应,②③照应雄奇险绝,①照应清丽妩媚。
答案:(1)“苍翠的林木” “满布奇石” “林木苍翠” “奇石满布”(2)②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