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龚亚夫访谈——继续推进基础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
继续推进基础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龚亚夫访谈
(一)王昕
记者: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您如何定位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在推动英语教学发展方面的主要作用?
龚亚夫: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外专委)成立伊始,就将自身定位为“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全国性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在总结前20年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外专委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其作为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界的学术交流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和指导外语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作用。
在几届外专委领导的努力下,理事会尽一切可能利用组织结构的积极要素,调动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省级教研机构及外语教研员的积极性,组织了上百次研究课题、观摩课、研讨会等活动。2009年8月我们成立了学术委员会,邀请大学从事外语教育科研的教授和博导等参加,共有来自境内外外语院校、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的近30位知名外语研究专家被聘请为首批外专委学术委员。理事会在2010年底形成决议,组建外专委的“教学指导与教师教育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一起,作为指导教学和进行教师教育的机构。目前,已有200多名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外语学科教师和300多位地市级外语教研员和优秀中小学老师报名参加。所谓学术交流平台、指导教学与理论研究和引领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外专委在促进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架设国内外、大学外语教学研究和基础外语教学研究交流桥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记者:30年来,基础英语教育领域最重要的转变和突破体现在哪些方面?最需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龚亚夫:我国英语教育30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界70年代末80年代初可被视为第一个阶段。80年代初,人们对外语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争议,直到1991年制定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时,专家们对外语学科是否需作为必修学科仍然存在分歧。最终,大纲确认了外语学科的必修地位,虽然大纲也提到要“寓思想教育与语言教学之中”,但是更强调外国语的工具性。上世纪80年代,中小学外语学界的学者们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外语课的教学方法上。英语教学也主要受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注重对教学效率和具体步骤的探索,教学方式主要注重语法知识的教授和机械的语言训练。自从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朗文公司合作出版了中学英语教材,一场英语教学的革命也随之展开,交际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思想逐渐普及,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逐渐产生转变,在句型训练之外,更注重语言的功能和运用,文化教学的要求也被纳入到语言教学的考虑范畴中。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英语课程标准》试行本,从那时至今是第三个阶段,语言教学除了注重交际的功能外,还考虑到诸多学习个体的因素,如情感、态度、个性化差异、学习策略、资源的运用能力等。最近修订的课程还明确提出外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
但是,学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我最近到一个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培训班讲课,教师们反映,他们那里大部分学校初中毕业生毕业时及格的学生不及半数,很多教材的话题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距甚远,教师感到非常无奈和压抑。考试仍然注重考察零碎语言知识,有些甚至是过时的说法,却还在考。一些流行的有关教学理念的误解还随处可以听到。小学开设英语课的效果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佳,教师缺少必要的资料和培训。
我想,今后英语教学的目标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比如我们如何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核心价值的课程理念、目标;如何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健康的人等诸多问题。在课程目标的细节描述中,有关素质方面的内容缺乏明确的描述,在课程结构图中,其他目标主要还是为实现语言学习目标服务、附属于语言运用目标。我认为,英语课程应明确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目标内容,如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具有创造性等,即“社会文化目标”和“思维认知目标”,涉及的是学生内在思想、思维能力与情感世界、知识世界。这样,学习英语就有可能与他们的真实世界建立切实的联系,而不是仅仅学习那些平时较少能运用到的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交流所需的语言知识。此外,大部分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围绕个人日常生活话题,基本是为在英语国家环境生活设计的话题。这种以“在英语国家环境”,“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往”,“谈论英语国家生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交流观与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多级世界、全球交流的现实不相吻合,也不符合交际语言教学的原意。此外,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和文化差异巨大的国家,需要特别考虑教学内容的普遍适应性、熟悉度和文化恰当性。
第二篇:沈健厅长在全省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2015年12月28日
2015年12月28日下午2:00在南京钟山宾馆主楼三楼金陵厅参加全省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推进会。会议由省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主持。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本次会议主要回顾和总结“十二五”全省继续教育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式和任务,研究部署“十三五”的重点工作。待会有五所高校将作大会交流发言。各个高校互相学习借鉴,会议还印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全省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言的意见和有关文件征求意见稿,各个学校要认真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就高校切实做好继续教育工作讲了三个方面意见。
一、“十二五”以来,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和经验。
高校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省建立了面向全社会的、全体学员从扫盲到大学后学历提升,学历非学历并构的系统的继续教育制度,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的发展格局。2007年,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全省教育系统、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有力制订了高校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第一、高校继续教育为我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5年,全省大学毛入学率是5%,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化阶段,2000年,我省普通高校毛入学率突破15%,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14年底,我省普通高校毛入学率达到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开始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的学历继续教育以其灵活性、适应性和多样性,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为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作出积极贡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基于10年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我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917人上升到10815人,近10年来,江苏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在学人数总规模呈现稳固增长的态势。2015年共有144所成人高校在我省招生,其中省属院校103所,部属院校10所,外省院校31所,成人高考网上报名人数24.7万人,确认报名人数23.1万人,较2014年增加了约7000人,增长的比例是3.1%。十二五期间,我省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05万人,其中高等学校函授的夜大生和成人脱产班培养的毕业生73.11万人。现在远程开发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是6.78万人,自学考试培养毕业生27.38万人。继续教育非学历的培训校校区是20万人次以上,1700多万人次通过了自学考试的系统报考非学历的证书考试。继续教育赋予了中高等学历教育新的内容和形式,大幅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职业素质和学习形式。
第二、高校继续教育为改善民生,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高校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并举办继续教育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开展了普通的十七个文化的教育和技术培训,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高校普遍克服继续教育学费收费标准过低的不利因素,自行加大投入开发素质化的课程资源,不断的完善教学管理平台和网络教学的平台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水平,缓解成人学员的供学矛盾。继续教育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比如脱产、夜大、函授、现代远程教育,以不同的学历层次,有高中起点本专科,专科起点本科,有第二学历,在职研究生以灵活多样的类型,普通高校的学历继续教育、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开放大学等提供了丰富多样、灵活方便的高等教育的学习机会,形成了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互为补充,蓬勃发展的局面,成为全民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
第三、高校继续教育为激化高校办学活力,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高校继续教育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要的教育对象。通过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适用型人才而深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以国家财政投入少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赢得了较大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以适应成人特点的招生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开放式的教学,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博得了广大成年学生的青睐。这也证明继续教育不光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成人的学习者找到适合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找到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特别是高校继续教育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获得了行业企业科技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最新的信息,带动了高校人才培养转型,成为高等学校联系社会的市场,服务行业和企业的纽带的桥梁。多年来,我省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在全国率先通过凡是普通高等教育,已经有的专业,凡是专业目录里有的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才能开设的方框。明确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定位。(举例江苏开放大学开设的面向60岁以上老人的两个专业。)我们还坚持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并举并重,坚持各种类型、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中,赢得继续教育自身的长足的发展。二是继续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我们积极探讨以考为辅、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学历继续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扩大高校继续教育招生自主权,提高公共意识和服务能力,向行业企业一线在职人员倾斜,统一考试,单独招生和免试入学的多措并举。十二五期间,全省17所高等院校和50多家企业合作,同时企业推荐、优先录取的扶持激励政策。面向艰苦行业试行推荐考核,择优入学的改革。全省52所院校,累计招生48162人。与民政厅共同完成了6380名退役士兵的免试入学工作。通过一系列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打造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成人教育的招生模式。三是坚持质量,推进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省教育厅依托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组织开展了高校继续教育重点工作的一系列课题研究,为行政决策、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我省在全国率先加强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职务的评审,开发建设了江苏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数据采集平台与管理系统。建立了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制度,高校继续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二、充分认识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十三五是江苏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建成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阶段。高校继续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新江苏目标的实现,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是服务四个全面布局,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强大的保障。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和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着力于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迈向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决于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和谐社会的建设,越来越依赖于社会成员、个体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完善。继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最具开创性、灵活性、及时性和贡献力。继续教育必须最大限度的充分的发展,不断的提高主张,才能为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根本的保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进入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
第二、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助推江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江苏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抢占产业的制高点,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民生幸福,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人才是实施战略工作最重要的支撑。目前,我省劳动人口受教育的程度总体还不够高,人才总量有限仍然是严峻的问题。截止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是7960万,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左右。公安机关登记的暂住人口约是1700万。其中苏南五市暂住人口占全省的78%。多年来,我省人口的密度高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而全省人才的资源总量是950多万,仅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0%左右,其中高层次人才67万,高技能人才233万,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是47万。按照国家人才规划,设置的人才发展的水平核心指标,人才的贡献率来衡量,我省的人才贡献率是34.8%,距离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有17个百分点。将沉重的人口压力转换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根本途径就是加快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高校的继续教育的周期短、效率高、职业性强、层次多样、灵活方便。在对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的持续提升,增强其自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服务国家的“一带一路”、“中国智造”、“2025”,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战略决策,促进江苏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高校继续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也是撬动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点。高等教育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的大跨越、大发展。目前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面临了战略型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快速的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体经济迅速壮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模、质量、结构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用人单位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如果劳动者的技能,不能进一步的得以提升,我国将面临2400万人才供应的缺口。但是,目前招生规模最大、人才培养最多的地方高校却陷入了发展的困境,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出现了三低的现象,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存方式的变革,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重大的变化,行业企业加大了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直接对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进入重大的转型期,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持续减少,必将在一段时期内处于常态。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的临时拐点的到来,使高等教育步入人口红利衰减期,并逐渐转为负债期。我省一批薄弱高校,特别是民办的本专科院校已明显体会到招生的困难和生存的危机。与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减少和生源萎缩相对应的是我省25岁及以上的大龄人员有持续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接受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需求还有相当的迫切需求。加快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提高在职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满足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员的迫切需求,服务城镇化进程中,面广量大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老龄化社会中庞大的中老年群体的需求,既是高校服务新的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
第四、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是顺应世界潮流,提升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水平的时代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继续教育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一是将继续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英国、丹麦政府发布白皮书,提出专门的继续教育改革计划;美国应对经融危机,财政收入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投入120亿美元,支持60%学生是半工半读成人的社区学院,力图通过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来提高就业率。二是加强学校对社会的开放与服务。美国四分之三的大学和所有的社区学院都举办各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项目,日本98%的大学面向社会举办继续教育。三是探索各类学习成果的沟通衔接机制。欧盟建设了欧洲国家的学分转换系统,英联邦国家建立了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相互沟通的国家资格证书体系。四是强化制度法规保障。美、德、法、日等国都出台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专门法规。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快继续教育信息化步伐,发展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已成为全球潮流,成为各国政府社会的与公民的普遍共识。江苏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省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进程中,更要加快继续教育发展的步伐,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三、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省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的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为核心,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重点,以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能力建设为关键。积极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在我省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建立和完善国家的宏观指导,地方政府统筹,高校自主办学的高等继续教育的治理体系和办学体系,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到2020年,形成主动适应需求,质量全面提升,体制机制健全,资源丰富开放,学习渠道畅通的高校继续教育的新格局。
第一,更新理念,科学地把握继续教育发展规律。办好继续教育理念是前提,我们是要深刻认识继续教育的观念、属性和功能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是,不仅要把继续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也应充分发挥其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作用。二是,不仅要把继续教育当作一种补偿性的教育,而应作为造就高端人才和挖掘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三是,不仅要把继续教育作为人生某一阶段的事情,而且应作为公民终身追求文明、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四是,继续教育的职业导向培训,不仅关注岗位技能的本身,还要注重生产模式、技术手段的变通性和职业的流动性,使受教育者能适应多变多元的社会需求。五是,不仅要把继续教育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而应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努力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良好环境。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多样化人才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和条件,为每一个有学习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机会,使其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更大的发展。
第二、依法治教,切实加强继续教育规范管理。高等学校是各类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和责任主体。一要切实履行依法办学和指导管理的责任。目前,少数高校的院系,个人打着学校的旗号招生办学,学校却疏于监管,甚至导致地区社会不稳定。继续教育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等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有必要加强继续教育的规范管理,实行高校党政一把手,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制,设立专门的继续教育的职能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学校的学历和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工作。理顺办学体制、健全管理制度。二要切实履行依法办学,坚持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严禁办学权、招生权和教学权转移下放外包。学历继续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需要经过物价部门的批准,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严禁超出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向学生收取费用。三要规范校外教学的管理,主办高校是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的第一责任主体,要严格把控校外教学点设置条件和各类人员的设置要求,规范校外教学点管理和服务行为。省教育厅将继续完善高校继续教育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的统筹协调,切实承担高校继续教育,包括校外教学点的监管职责。重点加强对高校办学能力的核定和办学条件的检查,重点加强对继续教育机构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的检查。成立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的监督检查工作组,去和高校、教育行政、招生考试、纪检监察、教育评估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等力量,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上下联络,定期开展继续教育招生行为、办学行为、教学质量、财务管理等的检查督导。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各市教育局要切实加强本市范围内继续教育招生广告的监督管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的招生宣传。各类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一律不允许委托中介机构招生或拉生源,我们将对继续委托中介机构招生且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坚决停止招生计划,并将通报全省。加大对继续教育经费的审计和管理,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坚决打击非法组织考生移民及以赢利为目的扰乱招生秩序的中介机构及个人。
第三、开放共享,努力扩大继续教育的优势资源。信息技术的快进发展为继续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继续教育各类办学资源的整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一是要面向广大社会成员率先开放学习资源和精品课程。在继续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的继续教育中高校发挥着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学科力量、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的优势,紧密结合国家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继续教育的优质资源。二是要推进继续教育的资源平台建设。省教育厅要加强统筹,组织研究,制定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规范和认证的标准,建设全省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等公益性资源库,构建覆盖全省的资源服务体系,创新开发共享机制。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化远程教育,推进高校网路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电信网、卫星等多种载体,面向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四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引进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发展。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整体规划,切实加快成高、普通高校的网络学院、江苏开放大学注册生及高校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形式等的教育融合。成人高校的学历教育应做到统一函授、夜大、网络教育等并趋齐形式,统一培养目标,统一宽进严出的机制,统一信息化主导下的本科培养的模式。提倡线上与线下,课堂与实践,高校教师与行业专家结合的混合培养的模式,统一学分制和学习年限要求,统一学费标准,统一个人学习帐号,积极探索全省高校成人招生注册入学工作。
第四、服务导向,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考生招生制度改革放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位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把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从2017年起,成人高考不再实行全国统考,而由各省统一组织考试,具体办法由各省确定,这为我省推进成人高考招生改革创造有力的条件,也提出了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招生考试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加快进程,在现有的转型服务拓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审核,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审核学校教育资源,积极向中间教育转型升级。一要改革招生对象,坚决控制并逐步减少成人脱产班的招生规模,二要根据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确定招生计划,条件具备、教育质量高、行为规范、信誉优良的高校,可逐步试行自主确定招生规模。三要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突出考试内容的应用性,考试方法的开放性,着重于考察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
第五、推动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高校要坚持以保障继续教育质量为核心,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关系,积极加强教学过程,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一是加强专业的课程建设,切实扭转简单的联系普通高等教育,片面地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和针对性的现状,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点,规范专业环节,打造重点专业,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相融合的高素质继续教育人才。实施江苏省高校继续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着力于打造80个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重点专业,二是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管理队伍,建立和完善高校继续教育教师工作绩效,评奖,评优的职称评审方面的政策。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聘请校内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完善继续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建设目标,建设专兼结合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由通识教育转移到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适应技能和就业能力上来,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加强行业指导,引进行业企业和社会优质资源,共建继续教育的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社会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四是改革教学模式,针对互联网加强带来的出师结构及其传承创新模式的变化,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成集中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多样化学习模式。五是健全继续教育的质量鉴定体系。高校要把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明确继续教育定位,把继续教育质量监管当作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工作的规范,逐步建立涵盖各类继续教育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根据教育的统筹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办学院校自我评价与内部监督,行业组织评价与专业机构参与的评价监督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监管评价制度,形成政府、学校、社会、行业组织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多元监管评价制度和机制。
第六、建全制度,完善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发展纲要,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高校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和主力军作用。当前,要加快建立适应终身学习需求的继续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一是要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教学资源丰富,办学条件好的高校,继续教育应实行完全的学分制,构建以课程学分为核心的学籍管理制度,打破不同教育之间、不同高校之间,不同专业之间,课程互选互认的同时,减少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健全弹性机制,在保证国家规定最低学制的前提下,逐步取消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各类学历继续教育的最高学习年限的限制,容许学生根据职业生涯,生活环境的变迁,利用业余时间工学交替分阶段的完成学业。三是快速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根据高校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特点,积极的推进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营造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氛围。快速实施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积极的推进学习成果积累和转化工作,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格局,为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奠定基础。
同志们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是人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时代要求。任重道远,使命光荣,让我们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共同谱写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继续教育学院根据沈健厅长在2015年12月28日省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整理)
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