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绩效提升为导向 系统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变革
以绩效提升为导向
系统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变革
摘 要:高职信息化建设是一次变革,其主要动因源自学生特点、精细化管理和技能传承的现代化诉求。信息化建设是螺旋递进的“版本”更迭,因此资源的积累也是汇聚成势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要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重点围绕混合式教学、校企视频互动、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虚拟仿真项目应用、队伍信息化素养提升五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绩效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12-03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O是一项深刻的变革。2015 年 5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在青岛召开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总书记写来贺信,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更加明确提出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发展方向。高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根本目标在于提升教育教学绩效,根本宗旨是服务师生产学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一、直面时代特征,多方汇聚成势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一般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1.0数字化阶段,这个时期的标志是基础设施大规模起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展开、管理系统和网站运行;2.0智慧校园阶段,主要标志是基础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延伸至教学单元、网络教学普及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常态化运行;目前,正朝着3.0互联网+阶段,即移动与云端建设与运行、智能教学系统广泛应用、全时空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三方面主要目标大步前行。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动因,主要是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对高职教育的挑战:①“95”后在校生作为天然的网络“原住民”,对教育教学信息化有迫切需要。②高职“后示范”阶段精细化管理对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③产教紧密融合中“职场再现”和业界专家技术技能积累与传承的现代化手段。④师资队伍中的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⑤各类渠道形成的信息碎片化资源亟需整合并纳入正规教学之中。
针对上述现状,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以往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凝练出具有国际视野、行业企业参与、系统创新的工学共融、建用并举,资源、平台和素养三位一体建设理念,并制定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框架,其主要点可归纳为12345,即:一个目标:提升绩效;两个混合:线上线下O2O;三个主体:学生、教师、管理者;四个要素:资源、技术、机制、素养;五个难点:技术孤岛、使用习惯、激励机制、基础支撑、灵活应变。
遵循上述方针,学校先后投入超过5000万元到集中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分散在各级各类项目中的信息化建设板块中,建设了国家骨干校项目中的《基于ICT技术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建设项目》、央财支持的全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9门国家级精品课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基于UMOOC的教学平台以及大量校本级教学资源、多套管理信息系统、35间微格教室、校企互动的视频系统和安全高速的基础网络平台,形成了多方汇聚、干流成势的信息化建设范式,有力支撑了我校国、省两级项目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二、聚焦重点领域,服务绩效提升
创新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同时技术的支撑也必须着眼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领域。为此,我校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1.推进具有职教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资源使用绩效
通过各类项目的持续建设,我校的信息化素材已积累了相当的数量,并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授课录像超过4万分钟,课程教学资源超过3万个。全国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有生产性案例575个、视频297个、动画570个、图片2878个,注册12877人,访问量已近500万人次。此外还有很多优势专业、骨干校专业中的课程建设等,都产生了大量素材资源。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我们积极推进了基于UMOOC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机制化建设。从课程设计入手,重构了知识与仿真模拟的线上环节、实践与参与式学习的线下环节以及对接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道德养成的综合实践环节,有效推进了教学信息化变革的深化,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绩效和学习者的学习绩效。目前我校UMOOC平台课程已达3967 门,教师用户1708 人,学生用户27657 人,系统总访问量241914人。
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视频系统,提高工学结合教学环节绩效
高职教育遵循紧密产教融合的原则,需要解决好企业教师参与教学的时间、空间矛盾和职场再现两个问题。为此,我们在与行业引领性企业集团及众多合作企业的机制保证下,构建了服务于企业教师参与教学和职场再现的视频互动系统,有效解决了学校推进产教融合的难点问题。
视频互动平台遍布于校内教室、实训室以及校外合作单位200余固定点和100余移动点,其主要功能覆盖了企业专家远距离同步授课,职场真实情景同步或异步远程呈现,大型技能竞赛全程监控与回放,校内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协同教学以及校内外多点同步毕业答辩教学等,促进了教学环节的工学结合,解决了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隔阂。
3.完备信息化环境建设,提高教学方法创新绩效
为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我校每年都投入相当的资金建成信息化的智慧型微格教室。目前,学校已完成标准化微格教室建设 35间,分为普通讲授式、双板对比教学式和互动协作讨论式三大类,形成具有三分屏和电影模式资源同步录制、编辑、点播和点评功能的微格教学平台。教师可以自助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自动录制,可以对自动录制的本人视频进行在线编辑,包括视频剪切、片头片尾添加、图文索引添加等,自动上传教师空间,完成教学资源的公开发布。
此外,学校还对其他教师及实训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改造,逐步投入智能白板、短焦投影、视频追踪设备等,方便混合式教学对物理空间的需要。
4.优化虚拟仿真与管理系统应用,提高教学与管理绩效
虚拟仿真平台起源于200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荷兰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建成了服务学校主干专业和实训教学需要的系统化虚拟仿真模块,包括了服务于我校优势专业的物流类、港口类专业的虚拟实做平台、“双师”教师自主开发的汽车故障诊断系统仿真平台、具有商科类智力技能型特点的经管类跨专业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平台,以及职业性特色再现的空乘、酒店等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将生产与经营现场搬进虚拟空间,让学生在数字化世界中提升认知与操作水平的目的。
基于教学管理精细化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平台拉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针对实训设备绩效提升问题,实?`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实训基地开放管理、实训室视频监控管理、实训室智能控制管理、实训室网上学习与考试管理等功能;针对课堂教学组织创新需要,教务系统升级了学分课程库、学分模块选课及毕业审核等新功能,为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信息化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针对办公审批等流程移动化需要,运行了“掌中经院”APP,实现了移动办公的有效便捷,提升了管理绩效。
5.探索以体验式为基础的培训体系,提高信息化素养绩效提升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而提升信息化素养不仅需要讲授式的认知过程,更应创新培训方式,探索参与式的提升途径。因此,学校通过投入200余万建成智慧教育体验中心,旨在使教师在体验中认知和认同教学信息化。该中心通过“企业把新技术放进来、教师把新手段体验去、专业把新设备采购到、受众把好想法留下来、企业把升级版开发出”,创新了培训理念,搭建了师资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高技术空间与体验式培训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包为支撑,多年来逐步落实和完善了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组织集体培训超100场,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
对于教学平台UMOOC的培训,也采取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模式,真实体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开发者的建设过程,促进了教师的学以致用。
三、助推学校发展,经验分享同行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在服务学校内涵式发展中取得了不凡的成效。包括4个专业的资源建设和《基于ICT技术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建设项目》的国家骨干校项目,首批获得验收优秀等级;中央财政400万支持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教育部组织的验收意见指出:“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比较先进”;省数字校园验收暨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单位验收中指出:“成果显著,特色鲜明,在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一等奖等;教师自主研发的《汽车启动系统仿真》实训软件入选国家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获奖13万;《汽车故障诊断》系统软硬件无偿援赠阿克苏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系统工程创新实践》项目获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近三年接待中外院校参观学习的人数超过1000人,经验在省内外多次宣讲。
参考文献:
[1]韩锡斌等.迎接数字大学:纵论远程、混合与在线教育-翻译、解读与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6:320-358.[2]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EB/OL].http://moe.edu.cn/srcsite/A07/moe_967/s3054/201501/t20150119_189492.html.[3]教育部 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http://.[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5]杨现民,余胜泉.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环境的设计[J].教育研究,2013(3).[6]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融合创新 特色发展――2014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案例集[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7]陈鹏等.高职院校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36-39.[8]盖克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18-21.(编辑:鲁利瑞)
第二篇:以情境教学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浅析
以情境教学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浅析
来源: lunwen88.com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母语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语言教育都存在着外语热、汉语冷的现状。一方面,大学生都要参加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出国还要参加托福、雅思等各种外语考试,外语教育和考试要求明确、体系完整;另一方面,随着学生从高中升人大学,“应试”化的语文教学也随之终止,但大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堪忧,提笔忘字、汉字书写水平下降、不能顺畅与人交流,大学生毕业论文及一般应用文写不好等现象屡见不鲜。Ill而定位在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塑造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程,既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又能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使他们在接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之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进一步以实际运用为目的去接受母语教育,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大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包括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如听、说、读、写;所谓人文性,包括思想政治、伦理道德、人文精神等。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讲授语文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口语表达训练、模拟写作等方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自觉的语文学习意识、文化反思和文化创新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形成个人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以及大学生自身认真刻苦的学习与锻炼方能实现。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地位边缘化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学制短、专业教育要求高、任务重,实践性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并且在有关部门的教学评估与检查中,专业课程的考核比例较大,导致高职院校纷纷紧缩大学语文课时,以至它被挤到越来越边缘的境地。有些院校用实用功利主义眼光看待大学语文,过分强调其就业岗位实用能力的培养,忽视语文学科长效的、潜在的文化提升功能,在教学内容上取其一隅,以偏概全,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以应用文写作、文秘写作、商务写作、演讲口才训练之类取代大学语文。学时安排很不稳定,即使在同一学校(院系),也存在课时此多彼少,不均衡的现象。由此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存在偏差与错位,致使大学语文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和高中语文内容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缺少新鲜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当前大学生专业课和相关基础课的学习量较大,要求考试过级的证书较多,如计算机、外语、普通话等,还有各专业的岗位证书等,都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也必然导致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视不够,学习精力上投入不足,没有专业课学得那么扎实认真。
(二)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多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的师资队伍配备不足,“大班上课”是常有之事。代课者多,兼课者多,即或有几个专任教师,也因课程在学院地位不高而受到影响,有专职不专心的趋势。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极难教,需要教师十八般武艺俱全。也有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极易教,这门课可以随便上上,只需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上满足于浅尝辄止。而实际上真正要教好大学语文课,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要吸引住学生就得在教学上求深、求精、求新。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师资队伍水平亟待提高。
(三)大学语文教学观过于传统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观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课程观,没有真正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研究性课程观的转变。能力导向的研究性课程观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课程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把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激发起来,这个教学方法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就业成长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改变中学阶段的应试语文教育,大学语文不能再去分析课文结构、中心思想、结构层次,否则真的成了“高四”语文。大学语文要突出其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淡化它自勺基础性。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自然景物的美、人情物态的美。
三、情境教学为导向的改革探索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重新定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思想,提高学校管理层与广大教师的认识,把大学语文教育提到与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变化重新定位,既要考虑到大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又要考虑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两者有机结合,才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准确定位。根据多年来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教学传统,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现代教学模式,提倡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蕴含着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总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应从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精心备课,设计教案,授课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改变“一言堂”、“灌输式”生硬的教学方法。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之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并在语文文本阅读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文本,设立专题,力求每一个专题中既包含一定的文化话题探讨,又可以把专题建立在实际工作岗位情境上,尊重并鼓励学生张扬其个性,强调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融人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例如,开展唐诗宋词系列讲座、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等;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赛、诗歌朗诵大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与各文学期刊合作,开展“我是校园记者采风”活动、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社区、街道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使他们对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有更真切的体验,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且在专题活动过程中,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演讲技巧过程中,可以创设新员工人职培训中的自我介绍情境,让学生感觉真正在运用所学知识,向别人推销自己。通过类似课堂活动的开展,学生情绪高涨,热情参与,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另外,在课堂互动上,也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可让课代表在每次课堂上,都将主动回答问题或自我展示的学生名字记下,在期末过程性考核中,予以加分。每次上课结束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就本次课相关内容对教师进行提问,以改变总是学生被动回答的情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听、说、读、写的重要性,真正领悟到语文能力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课程情境、主题确定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随时反馈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重视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比如,为大学语文教师多提供一些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还应注重大学语文学科建设,重视和加强校本教材的建设和使用,并把大学语文公共教学研究纳人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Et程中,使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在选用大学语文教材时,必须注意到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和要求,编写具有校本特点的大学语文教材。在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中应注重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人生观、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培养大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材也要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且还应多选用和大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实用性的内容。
(四)完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评价考核制度大学语文考试是对大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测定。目前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语文考核,以优、良、中、合格为考核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也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反映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评价考核制度的完善,应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考试内容,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既要考虑大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又要考虑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把平时学习与考试结果结合起来,给学生综合的学习成绩。对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考核,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考核形式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可以结合情境主题,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等形式,课堂内与课堂外、闭卷与开卷、论文与答辩等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全面考核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以适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国民语文素质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得到学校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建设和考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注重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创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第三篇: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推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推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陈 璐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5期
[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着重着重讨论和分析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原因及建立战略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一并阐述了战略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范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
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促进就业做文章,都以是否促进就业作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本质特征之一,不了解这一点,就分不清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更创不出办学特色。招生只能解决学校的生存问题,搞好就业才能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出口”做好了,“入口”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今年6月份,在河南日报组织的“全省十大最具公信力学校”评比中,我院光荣入选,这是对我们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最大肯定和最好回报。
第三,要坚持走产学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这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挑战和颠覆。学院和企业之间通过共享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实现了企业需求与学院能力的对接,既给我们带来了项目,又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和技术难题,有助于高职院校找准位置,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几年我们与莲花集团、大用集团、美的集团、财鑫集团等60多家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成了60多个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共赢。
问:您把“以服务为宗旨”放在办学的第一位,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实践这一理念的?
学院在科技推广和服务“三农”方面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动了学院自身的发展。
服务还体现在以人为本上。我们在学院倡导“大爱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创造一切条件来满足师生的发展需要,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师生工作、生活条件,免费对教师开展培训,报销读研读博人员费用;推行后勤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生活费用;实施贫困生救助工程、终身就业工程等等,都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近来,学院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获得河南省高校成人教育评估优秀等次,成为省内高校屈指可数的“双冠王”,并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实训基地等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我院代表队在全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屡屡折桂,机电系学生在全省大学生技能大赛上接连摘金夺银,体艺系师生在全省戏曲大赛、音乐大赛上有奖必争;北京奥运会上有我们的共青团员志愿者团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涌现出“河南省优秀支教服务团”。另外,我院学生常雄健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信科系学生韩亚威和李亚坤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并被授予“周口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信科系4名学生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被数家媒体报道„„所有这些,都是践行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的结果。
问:随着高等教育入学规模连年扩大,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担忧。但是这两年,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除了获得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以外,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涉及教学质量的各个重要环节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你们是怎样取得这些成绩的?
答: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高职教育强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全面、可持续发展,还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和普通大学教育不是一个标准,又和中等职业教育有高低之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是树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为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其次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2001年我们只有7个专业,8年来停办了4个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每年都改造和新增3~4个专业,确保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我们办得好的专业,实践课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50%,并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有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我们让企业专家骨干、管理人员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需求的对接。我们的毕业生都要求获得“四证书”,即毕业证、职业资格鉴定证、外语合格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
三是根据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我们建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实施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承担编写21世纪国家高职高专教材和“十一五”规划教材27部。我担任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副主任委员,今后我院教师主编或参编的全国通用高职高专教材,将覆盖大部分专业。学院已有两门课程分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和河南省优秀课程。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目前,我们拥有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31个,所争取到的250万欧元西班牙政府贷款,也全部用于购买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校外实训基地已达60多个,今年还要增加10个以上。2008年,我院现代农业技术综合实训基地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标志着我院的实习实训条件已经达到省内院校先进水平。
五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我们一方面解放思想,突破“教师必专职、专职必入编”的人事管理框架,除了把在周口工作的数十名博士全部聘为我院兼职教师外,还在企业聘请了100多名高技能、高层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另一方面是加大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几年来,我校共支持95名青年教师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对新进教师全部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对所有专业教师都进行了职业培训,以提高其“双师素质”。这些措施使我院教师队伍的结构迅速改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6%,年轻教师中有硕士以上学位者达到40%,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今年6月,在有50多所省内高职高专院校参加的河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评比中,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经过激烈竞争最终折桂,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标志着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
问:2008年年初,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一举迈进河南省高职院校的“第一集团”。据了解,省内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参加了这次竞争,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有什么优势?你们又是怎么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的呢?
答:2007年年底,河南省计划从全省54所高职高专院校中遴选出10所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院校进行重点扶持建设,成为“示范院校”,也就是高职高专院校的“211”工程。2007年年底,我们是在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紧张时刻得到这个消息的,于是当即决定组织力量,全力以赴进行竞争,最终以第六名的成绩申报成功。这一成功不仅意味着我们已跻身省内高职院校第一团队,也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取得这一成绩并不是偶然的,既是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结果,更是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的结果。在申报过程中,市委书记毛超峰和市长徐光亲自坐镇指挥,副市长范明还参加了现场答辩会,受到了省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时至今日,我们全院师生还一直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
问:特色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意见反馈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服务三农”和“专家治学”是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最大的办学特色。您认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是什么?一所学校如何才能办出特色呢?
答:我的体会是,办学校和开饭馆一样,没有特色是办不下去的。
这些年来,学院依托传统农科和畜牧专业的优势,立足服务“三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通过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建立了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科技服务与推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农科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办学特色。去年现代农业综合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明年还要申报国家级基地,就是因为有这个特色。
在专业建设上,这两年我们也创出了鲜明的特色。我们坚持专家治学的方针,任用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带头人,大胆向系部下放办学自主权。畜牧兽医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分别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我们的目标是,争取今明两年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
问: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效果,最终要反映在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这几年,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情况如何?
答:这个问题提得好。毕业生就业率是反映教学质量的根本指标。让每个学生都端上金饭碗,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我们明确承诺:凡我校毕业生,我校皆负责安置;凡我校毕业生失业,我校负责再培训再安置。我们建立了毕业生免费再培训制度,促进毕业生二次就业,几年来,共帮助40余名毕业生实现了再就业。我们十分重视毕业生的推介工作,仅2008年就举办大中型招聘会28场,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加上我们平时推荐的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8倍。我们与美的集团、联硕集团、莲花集团、双汇集团等国内数十家著名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安置协议,订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我院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企业满意度95.6%,就业后前3年平均薪酬水平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就业先进单位。
我们还开设了创业辅导选修课。很多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2004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尹光磊,毕业后创办养猪场,仅2007年就实现利润近60万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最新统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50%,加上仍未找到工作的历年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1000万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在保障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答:早在2008年,我们就预测到今后几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可能出现一个多年不遇的困难局面。因此未雨绸缪,做了认真部署和充分准备,主要措施有: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新开设3个面向企业改造升级、毕业生紧俏的新专业;瞄准国际大市场,和加拿大签订了联合办学和就业协议,并开始招生;建立就业目标责任制,强调“谁培养谁负责”,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打破专业限制,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做好学生专升本工作,今年我院毕业生专升本推荐20%,录取率100%;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参军入伍、担任村官等方式安置了相当数量的应届毕业生。
截至目前,我院2009届毕业生大部分已经找到工作,目前已安置就业91%。预计到年底,总体就业率仍将达到95%以上。
问:由于这几年的突出表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迅速成长为河南省高职教育的一个品牌,引起了全省高职教育界和周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也被周口人民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展望未来,您对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今后的发展都有哪些设想?
答:虽然这几年学院取得了一系列的办学成就,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办学声誉不断提高,但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距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师生的期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自我发展能力、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为地方服务的能力还不够强大。最关键的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开明的视野,站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勇于改革创新。
今后学院的发展,我想还是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完善“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订单培养”,创出明显特色。市委书记毛超峰最近对学院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进一步办出特色,进一步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文化积淀。这一指示从当前到长远都给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学院党委已经明确提出“走科学发展,内涵建设道路”,具体目标是: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左右,电大和成人本专科生人数达到5000人;每年培养高职毕业生5000人,中职毕业生1000人;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包括返乡农民工和再就业、职业技能鉴定)30000人次;新建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60个,使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50个,可鉴定各种等级的职业工种150个,能同时满足5000名学生实习实训、技能鉴定的需要;打造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高水平教学团队;毕业生平均薪酬和就业对口率明显提高,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同时我们要积极贯彻实施省、市两级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参与跨省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成立我市职业教育协会,发挥龙头作用。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开明的视野,勇于改革创新,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内涵建设、特色发展道路,就一定能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