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助信息技术,生物教学实现生本课堂
借助信息技术,生物教学实现生本课堂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柏塘中学 黄利花
摘要: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它包括多媒体、网络、通迅及相关的硬件设备,如照相机、手机等。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包括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学习和熟悉学习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得到优化,突破时空的限制,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利用博客平台,可让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照相机、手机等设备,可以把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搬回课堂;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而实现生本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生本课堂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以生命为核心,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课程,学习这一门课,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办,是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乐学、好学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初中生物学从2002年起采用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实验的内容,其中学生“活动”有116处,“建议活动”有40处,教师“演示”部分有21处,趣味性强,但难度也加大了,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现本人在生物教学中,就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本课堂谈几点体会。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生物课堂最优化
最优化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效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最优化。生本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但是初中生物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有些实验也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给学生自学带来困难。这时,只要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也能使生物课堂得到优化。
1.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结构以及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结构》一节,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可是细胞形体微小,直径约为10μm,重约0.001μg,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传统的做法是用洋葱、番茄、口腔上皮细胞等做成临时装片,放到普通显微镜中调试好,让学生排着队上来看,如果一个学生需要一分钟,全班按50人计,那么一节课也完成不了任务。学生观察的时间短,可能还没有真正看清细胞的结构,所以学生画的细胞结构图都是照着书本描的,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所见。这样的教学效率很低,学生也可能不感兴趣。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临时装片,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个代表把装片放到数码显微镜,可以把观察到的图像拍摄下来,再用数据线连接到多媒体,学生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有的装片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清晰可见,有的厚薄不均,结构模糊不清,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制作装片的技巧,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细胞的存在,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1.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再现生命痕迹
时间不停留,生命的历程不可逆转,逝去的生命不可能在实验室重现。如“生物的进化”,我们不能回到古生代去看三叶虫,中生代去看恐龙,新生代去看灵长类动物如何进化成人类,也不具备条件去博物馆看化石,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叶虫、恐龙、灵长类的动画或者化石,了解三叶虫的形态,称霸一时的恐龙迅速灭绝的原因,人类和灵长类到底有多少相似之处,让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残酷的,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3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生物新课标本着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增加了许多实验的内容,全书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共有177处,如此多的实验,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完成。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耗时长,难度大的实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光合作用”一节,有4个实验,即使提前准备,也要2~3天的时间,如果把材料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尝试,至少需要4节课,即两个星期,严重影响教学进度。我们可以把这4个实验落实到各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课外完成,然后拍下重要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把他们做实验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创建“生物论坛”博客,让课堂延伸到课外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教师需向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自由讨论。如七年级生物上册《蒸腾作用》一节,可提前两天布置“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在“生物论坛”博客上留下讨论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验体会在此展开讨论;教师还可以把作业放在博客上,既可以减少抄袭,又可以实现无纸化作业。教师还可在博客上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或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学生在家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趣味性强,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培养多向思维。
3、利用照相机,把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搬回课堂
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需要对各种生命进行观察,然而大多数学校的生物园规模很小,生物品种少,尤其是动物。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用照相机或手机(有照相功能的),把在自然界或生活中观察到的生命现象拍下来或录下来。如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节,可利用农村学校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寻找机会观察猫捉老鼠的过程,了解猫的取食行为和老鼠的防御行为;观察狗撒尿和对幼仔进行哺育,了解狗的的领域行为和繁殖行为;观察蜜蜂采蜜,蚂蚁搬运食物,了解它们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分工合作;观察屋檐下的燕子筑巢、捕食和迁徙等,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行为。学生把这些相片或录像放到“生物论坛”博客上,达到资源共享。也可带回学校,放在课室的电脑上,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帮助同学们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及意义,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4、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改革后,新课标生物课本增加了许多“社会调查”的活动,志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但是,深入群众到花木场、工厂、环保部门等实施社会调查,不仅耗时长,效率低,而且所得数据和信息凌乱,整理难度大。而利用网络进行社会调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如根据七年级生物下册13章和14章的内容,针对人的健康状况和当地的环境情况设计成调查表,放在网络上,让全社会的人都参与这一项活动,然后收集调查表,分析信息。调查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人民得肺病、肝病的机率 较高,城市的人均寿命比农村低。把这个结论公布于网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引导大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关心自身的健康,也能让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增强社会责任感。
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所以,我们应该在认真分析生物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着力于从学生的学出发,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使生本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恩山 初中《生物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关桂玲《略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5
作者姓名:黄利花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柏塘中学 通讯方式:0752-6330897 *** 邮政编码:516148
第二篇:打造生本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打造生本课堂,促进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标提倡教学要“以生为本”,现阶段的小学体育需要让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对运动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提高。本文将从新课标下的几个角度出发,对如何创造新课标下的有效体育课堂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个体差异;团队精神;自主性;创新性;有效教学
我国新课标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均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共十八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对教育的重视,是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放在首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体育课堂上的“以生为本”,才能最终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如今课程理念高度关注学生差异,无不是在追求一种促使个性差异化发展的途径。
(一)“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以前滚翻为例,如果教师采用了通过教学使7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成坐撑,其余同学能在帮助下完成或者是双脚分开的方法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更能体现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教师也关注到了差异性的存在并使其发展。
(二)“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过程。
1.适时表扬,促进差异发展。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动机的方法。在一次技巧教学中,一位新来的女学生由于基础差,她非常认真并极其努力地去做后滚翻动作,结果完成得一塌糊涂,旁边观看的学生都捂着嘴就要笑出声来了,我发现之后马上制止这种嘲笑,并真诚地告诉那位学生,在过去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第一次的技巧动作能做成这样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应该为你鼓掌,旁边的同学似乎明白了,并报以一阵鼓励的掌声。虽然从那以后这位女孩子的体育成绩也一直平平,但她对体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喜欢,还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此时的表扬和鼓励就有可能成为促使学生发生转变的契机和动力。
2.发展优势,明确个体发展方向。每个学生都可能在某方面存在发展的优势和潜能,我们要努力发现学生的这种优势并帮助他们明确方向。例如:有的学生看到体操器械有一定的恐惧,看到篮球却意外的惊喜,有的学生在长跑时常常落后,但他在短跑中速度却快于其他人。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他们的优势的时候要给他们设置较高的教学目标,在他们相对较弱的教学内容中要设置努力目标,促使他们在自己的优势方向上实现自我超越,在弱势方向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使之成为关注点。
(三)“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评价。
林语堂先生提出要“相面打分”。不通过考试手段给学生打分,他让学生站起来,端详片刻,该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就历历在目,于是便给出了这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相面”包含了学习态度、进步与否、平时努力情况等诸多过程评价因素,是与当今学习评价理念想吻合的一种评价方法。不以一次终结性考试的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进步情况等,这是从评价的角度促进学生差异性发展的举措性之一。当学生因自己的态度、努力和进步而获得积极的评价或夸奖时,他会获得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关注差异”要融入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一节课完成后,要根据课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该教学内容中是否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该部分内容是否在本课中充分地完成了,如果完成了,它一定程度上是否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没有完成,那么找出问题的所在,并积极地进行修改和实践。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现有效教学
当代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同龄人的共同分享与合作,跟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的时间也很少,自我中心成为了一种习惯,不管是在课堂上的游戏中还是其他时间,在进行一些需要相互帮助完成的任务或者游戏时,往往看到他们相互责怪、埋怨的情景,体育活动大部分都在实践中进行的,对团队精神的需求大。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从自身行为出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调整改进体育教学,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交流,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消除因隔阂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和压抑,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有目的地设计团队精神培养的教学环节,让他们在真挚的交往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1、课前灌输团队意识,加强团队精神教育
课堂教学中,准备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基础,预备铃响后不马上集合,有的集合了还在队伍中说话,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不能因为个人的行为影响整个集体的活动,我们可以用一个实例或故事来让学生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如举例子:在一个罐头瓶里,放进六个乒乓球,每个球用细绳系着,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从瓶里全部取出。几个小组的同学,各人都想在第一时间里从瓶里取出,结果在瓶口形成堵塞,谁也出不去!只有一个小组成功做到了,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六个人形成一种配合,依次从瓶口出来。这道测试题考的就是团队有无相互协作精神,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只有学生意识到个人的行为要符合集体的利益,才能和谐地完成目标
2、课中运用游戏和比赛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中教师讲解或让学生反复练习固然可以使他们掌握动作方法,但练习次数过多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增加他们的练习负担,实践证明持续效果并不理想或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所学动作,学生不仅对所学动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在团队精神培养过程中,小组比赛是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游戏和比赛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例如:学生学会双手胸前传、接球后,有意识地安排运球结合传、接球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掌握,每一组的学生先按队伍的顺序进行运球,到终点后传、接球,终点学生接球后再运球回来,当时学生比赛相当激烈;在做第二次的时候,我不要求学生按站排的顺序,由小组讨论队伍的前后站位,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合理安排比赛阵容,有的把运球好的安排到前面,有的小组把运球的跑的快的安排到后面。大家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充分的体现了团队精神。
3、课后表扬与鼓励,激发团队意识
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最好的教育时机。我们要收集课上所有能体现团队精神的学生的行为,进行语言的鼓励和表扬,突出的同学要发表扬卡给学生。例如:在水平一《篮球:原地运球》,以手递手传球接力的形式将球放入球框中,看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将球放得最整齐最迅速,奖励那组每位小朋友一朵“大红花”。这样的表扬与鼓励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巩固。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有效教学
自主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源于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这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创设目标激励
目标有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也有笼统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与设置太高或太低的目标相比,设置有一定难度的而又可以实现的目标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更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为学生设置具体的、近期的、能够完成而又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2、实施情境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中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故事化,师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并融入角色中进行生动活泼地演练,使学生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情操在无声无息中得到陶冶。例如:将《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过荷”的情境,开始让小青蛙们利用短绳做游戏(自由发挥),然后让学生们用跳绳设计、创造出各种图形的荷叶,接着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将所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里面,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实现了有效教学。
3、实施分层教学
“自主学练”这种方法体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能够让教师制定有层次的、有分类的教学计划。在分层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练习,这样就可以让教师避免盲目地制定计划。在分类上,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地发挥。例如,在二年级《单双》教学中,教师安排了跳格子、跳台阶、“石头剪子布”游戏(2个人一组;石头剪子布,赢的学生向前双脚跳一次,输的向后双脚跳一次,没输赢的,2人分别向前单脚跳1次;以到达2人约定的终点先后分胜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形式,这样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活动后心情舒畅、回味无穷,收益颇丰,教学目标也自然而然地达成了。在课堂中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其中,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实现有效教学
陶行知先生指出: “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发明家„„”他还告诉那些糊涂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学民主,才可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1、教师要善于 “宽容”和“倾听”
在不影响整体学习前提下,允许学生的小搞笑,“胡思乱想”。教师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放下“长者”身份,用“童心”去体验,用“童言”去交流。而体育的魅力正在于它能消除深层心理的压抑与束缚,保障心灵的自发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
体育课具有空间大、活动强、转移频繁和室外上课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客观环境来增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前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充分“备好”学生,以美观大方的图形、清晰的线条、新颖的情景道具等醒目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增添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创新激情。
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喜悦。如:本学期,体育课中举办了一次“我的舞台我做主”的展示,这次评比我采取让成绩差的学生当评委,成绩中等的学生作为主考官(技能动作都是来自上课的内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技能展示。通过有序的组织,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在角色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旦发现学生有勇敢、突出的行为就毫不吝啬地及时竖起大拇指给予表扬和鼓励。
4、教师要善于积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健康的师生关系,崇高的教师威信是唤醒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把激情、微笑带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热情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有时我们一个规范、流畅、优美的示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尤其是有一定难度和惊险性的动作更能博得同学的钦佩和赞叹。例如:在一次后滚翻课上,我为学生示范后滚翻起,示范完毕,学生们以雷鸣般的掌声送给了我,嘴边还不停地说“老师好棒”。这样,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还能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体育的有效教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体育教师应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树立生本意识和有效教学意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性,让不同的学生均能在体育课堂上得到锻炼,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的要求,也是其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2.促使学生获得最优发展应将“关注差异融入体育教学”---赵超君 3.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李凤琴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生本五步教学
作者单位:
爱辉镇中心学校
作者姓名:田广军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生本五步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生本教育也在改变着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实施“生本教育”已有近六年的时间了,在课堂教学中,“生本”理念引导我们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以往认为最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练习,遇到问题教师再演示讲解,然后巩固练习。这样“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方式虽能让学生较好地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但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累教师,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不到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是以学生的自主操作为主,其实是典型的师本教育,并非生本教育。那我们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本”呢?
信息技术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课堂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得有所用。在实际课堂中,升本五步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龙教版第七册第二课《搜集与整理素材》我采用的就是生本五步教学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搜集整理素材为设计与制作做准备的同时也是对以前学习的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综合利用,对文本,报刊,图片等信息的加工与整理的能力的巩固培养。但考虑小学生在制作作品的完整性,交互性,美观性等
作者单位:
爱辉镇中心学校
作者姓名:田广军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方面的不足,所以这节课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整体规划,内容的选取,内容的组织形式的能力;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任务,自有分组,自主探究,通过网络交流,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以下是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方法:
一、前置自学阶段:本阶段为学生提供前置作业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资源(学习视频,文本,图文,ppt等),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记录不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让学生会学。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发现问题的习惯,便于课堂中交流解决。
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由分组,完成课堂任务,交流解决突破难点,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创作说明文本。“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三、展示交流: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说明本组搜集,整理的优缺点,其他小组交流评价,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展示交流是“生作
者单位:
爱辉镇中心学校
作者姓名:田广军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本课堂”最核心的环节,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手段。展示就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后,在课堂上把所学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不仅要展示学生对问题、知识独到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还要展示学生规范的解题过程,展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交流就是师生、生生通过点评、争论、点拨和解释对知识的规律、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共同解决所有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四、拓展应用:小组拓展发现的搜集整理材料的优秀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种方法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
五、反馈总结:高效课堂必须要学生进行反馈总结,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和归纳。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学习知识的线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最终达到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以上几点是我在“生本五步”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几点应 用和感悟。
第四篇: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听课体会及反思
鲍峡镇中心小学 余宏
通过这次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展示活动,我深深懂得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掌握了导学练案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小组学习,学生拼角、折角得到验证。又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放手让学生讲解具体思路,小组汇报后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植树问题》中收集鲍峡小学小树林、舞台、鲍峡一桥、五指四空等等,这些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阮秀丽老师上的《图形的拼组》,阮老师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图形?出示课题围绕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美丽图案过渡到下一个例题,教学评价也是用三角形。自始至终围绕三角形展开教学。
5、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反思: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学本和生本课堂
使我初步了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细细研读感觉是否这与我们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与我校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一、深刻领会“学本课堂”的本质内涵
1.“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打造“学本课堂”是“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愿景与目标。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
二、牢固树立“学本课堂”的新型教学观
1.转变传统的、落后的课堂教学观。要努力变当前“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播放”的课堂为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课堂;变单
一、单向、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堂为多元、多向、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课堂;变“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传统课堂教学观为“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观。
2.确立“学本课堂”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
3.落实“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观。
三、明确构建“学本课堂”的基本要求
1.在组织教学设计和练习设计等环节前,教师要明确以下四方面内容:(1)关于“为什么学”:在教学时,教师应思考“为什么学习这一课题(或课文)?”就这一课题而言,教师要明白“本课题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题在知识和技能以及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是什么”,要清楚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目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2)关于“学什么”:从本课题的一般学习内容及所特有的学习内容去考虑。教师必须明晰学生学习的重点、关键点是什么以及学习的难点、疑点在哪里。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在教学中要有整体观,要懂得取舍。(3)关于“怎样学”:这是一个思考教学策略问题。总体来说,学生在前,教师在后。教师要先考虑学的程序,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关注学生思维方法的有效引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整合课外的扩容学习方式。(4)关于“学得怎么样”: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如对本课题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疑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适当破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是否有所长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学生学完本课题后,能否较好地回顾其重点知识和技能,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理论框架
“学本” 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以此为根本展开教学活动。
“学本”模式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远景,立足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学本”首先是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本。“学本”还要更关注于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能力的形成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学本”目标之一。最后,“学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追求真善美内心。
二、流程结构
“学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流程。
“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了充分信任学生,依赖学生的理念,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高效愉快的掌握新知。模式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学前尝试
这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先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可结合教材例子,提出一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看书、查问、操作等各种方式,对新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并对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与完成方法进行激励性评价。
基础积累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活力与高效课堂的基础。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本”课堂模式的主体,是“ 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具体呈现。学习新知不同于以往以教师新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是学生,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原则,要充分让学生展示学习中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要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教学生,学生与学生争辩,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检验、运用知识,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学会新知“我能行”的信念。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好组织工作,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节奏,进行适当的引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巩固提升
这是“学本”课堂高效的保证。知识由简单的认识到内化为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必须有一个技能练习的过程,“绝知此事要躬行”。巩固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分层提升的过程,是对知识化为能力中不断有新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因为不断成功过关而信心倍增的过程。巩固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不断认可,不断反思,不断质疑,不断清晰的过程。巩固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与生活交汇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有所有,学以致用的过程,是学生感受世界与人生哲理的过程。巩固中要实现先练后评,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与反思机会。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