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收藏主题 标记为已解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西和小学
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在不断的互信中拓展空间,加强学习。
一、强化“听”的训练
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听话训练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要特别珍惜课堂教学中的听话训练。
1、激发听觉,从而引发学生思维。
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慢慢的学生就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
2、加强对学生听话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训练及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意识听话来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如可以采取提问或听述训练,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像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论述文等体裁的作品,文章篇幅虽长但内容简单,语言丰富,是培养听话训练的好素材,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重点内容,而其他同学则听是否恰当。诗歌、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
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
二、规范“说”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特别是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1、要让学生敢说话,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
小学生因心理素质差,有的学生不爱说话或不敢说话,有的敢说话却不太完整、结结巴巴,这就要老师多提问来训练勇气,要加强对胆小的学生交流训练,引导、鼓励和表扬他们多说话.2、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
有些学生作文很好,可是不善于言谈;有些同学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但上课一提问,他便“沉默是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或复述课文,诗文、寓言故事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背诵来丰富词汇量,论述文教学可以组织学生搞辩论会,还可以用礼貌用语教育、**常交际示范、优先提问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说话的训练.三、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阅读训练有助于说话能力
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1、广泛搜集材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可以是诗歌、散文、报刊、杂志、格言佳句,也可以是文章中某句优美的言辞或极富哲理性的语句,并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提高阅读水平.教师搜集的材料学生感兴趣,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应立即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要阅读一些好文章、好作品,指导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读中讲,讲中读,加强学生诵读训练。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采用多种途径优化学生的朗读训练,讲读课文前,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轻读思考,既而读通读懂课文。讲读课文中,边讲边指导朗读,老师再用亲切真诚的语气来范读,然后再指名读,再讨论理解,最后全班表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综合训练——学习“写”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好句甚至好文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着写,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写作,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时要及时评改作文,品读优秀作文,多表扬写作有进步的学生。
2、指导学生立意、布局、谋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记叙文要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表达生动感人;说明文力求做到说明的顺序要跟事物本身条理一致,要跟人们认识的过程一致,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要有确切的事实依据;议论文要立意准确、新颖,论据充分具体有说服力,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便于读者理解。
3、把听、说、写有机地综合起来。说,是用嘴写文章,是用笔写文的初级阶段,属于写的范畴。在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来巩固听的效果,加深听的印象。在进行说话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总之,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且要达到精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自己、为社会服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一蹴而就之事,我们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有正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法,不计细流无以成江河,脚踏实地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而实现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听觉,强化“听”的训练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一般情况下听与说总是互相伴随,这就决定了听力训练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因此,课堂上我结合他的方法进行听力训练。
1、听后复述。首先找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进行范读(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学生不能记笔记,听完后站起来复述听后内容,要求意思完整,不改变原文中心。这项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
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因此,要求语文老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养.2、听话改错。教师在读语音材料时,有意但不做任何暗示地读错字词,让学生指出并改正,或者教师在说话时,有意说一些病句让孩子们纠正,这样训练很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对语言错误的感受能力。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我尽量通过比一比的形式,看谁能找出老师最多的错处,抓住孩子们的爱表现自己的心理,使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都得表现的机会,是他们有一种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们专心聆听的好习惯。
二、培养说话能力,规范“说”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特别是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1、培养学生大胆说话和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说话,先要敢于说,然后才能说得好。于是我在教学中,多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说
出自己的想法。每周评出积极发言的学生,奖一个小星星贴在荣誉栏上,帮助他们克服不敢说的心理障碍。另外,我还每节课设计“一分钟演讲”的活动,内容不限。为了使学生有话可说,我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向全班同学口头表述,刚开始时,很多学生只是说简短的一两句话,后来胆子大了,成绩好的学生还能说得比较流利,比较好。
由于我们生活在农村,孩子们都说说壮话或客家话,学生说话时常常带有地方方言,让人听了忍不住发笑,所以我特别重视普通话的训练。上课时的演讲或回答问题我都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平时也多鼓励学生用普通话交谈,对孩子们下“禁令”:踏进了校园就不允许用方言交谈,一律使用普通话。另外我要求学生学生坐着或站着各有姿势,我要求他们做到姿势端正。特别是演讲时,要面向同学,态度自然,仪表大方,说话文明,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告诉孩子们这是给自己信心和勇气的最好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
有些学生的作文很好,可是不善于言谈;有些同学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但上课一提问,他便“沉默是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或复述课文,诗文、辞赋、文言文一般篇幅小,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背来丰富词汇量,论述文教学可以组织学生搞辩论会,还可以用礼貌用语教育、日常交际示范、优先提问等方
式对他们进行说话的训练。
三、加强阅读训练,以说带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广泛搜集材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可以是诗歌、散文、报刊、杂志、格言佳句,也可以是文章中某句优美的言辞或极富哲理性的语句,并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提高阅读水平.尽量搜集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训练有助于说话能力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用汉字形、音、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因此,我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多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思想感情。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如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等,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读中讲,讲中读,加强学生诵读训练。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采用多种途径优化学生的朗读训练,讲读课文前,让
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轻读思考,既而读通读懂课文。讲读课文中,边讲边指导朗读,老师再用亲切真诚的语气来范读,然后再指名读,再讨论理解,最后全班表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写作训练,以说助写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注重“两记”。坚持让学生好“两记”,即日记和读书笔记,这样奠定了良好的写作基础,并积累写作素材。
2、现身说法。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训。
3、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甚至好文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着写,引导多动手写作,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时要及时评改作文,品读优秀作文,多表扬写作有进步的学生。
4、把听、说、写有机地综合起来。说,是用嘴写文,是用笔写文的初级阶段,属于写的范畴。在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来巩固听的效果,加深听的印象。在进行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在语
文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作为自身教学目标,在听说读写之间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总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法,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
刘建芳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那么,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那就是“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对祖国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听与读的训练,重在培养理解能力,而说与写的训练,重在培养运用能力。四项能力同等重要,不能代替,不可偏颇,然而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以求得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全面和和高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听说读写全面能力提高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努力在实际教学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尝试和摸索的做法是: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说写为目的,分层递进,培养素质。
一、以听为基础,读为中心,训练语感,感悟语文。
加强说话训练是人们最常用、最快捷交际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注意保护其积极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用浅显的语言进行提示和帮助。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的表达欲望得到充分释放,实现学有所用的技能目标。
听与读都具备理解的功能。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其基本途径就是加强听与读的训练。而正确的理解来自对语言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因此,在进行听,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珍视独特感悟,丰富语言积累,以形式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达到感悟语文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作为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听清、听懂,我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学生听清,听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能够转述老师及家长的话。同注意说者的语气、内涵,培养语感。为了有意培养听的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我举行各种听的训练活动,加以培养,如举行“道听途说”的游戏,让学生听同学的话,转述同学的话,看传到最后的结果,看是从谁开始传错的。学生在听语的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听这些人言语,再如让学生作小记者,去采访先进人物或到我校参观的客人,听这些人语言,并记录好听来的内容,在班级的板报中转登。在口语交际课上,要求学生在交际中听语,在听语中交际。
由于学生由低年级的识字,学词到高年级的谋段、学篇,到高年级后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读的能力。同时,读又是学生由认识到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关键一环。新课标注重读中感悟、体验、揣摩、探究、品味,这些都是学生主题心智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心理发展过程。而正是学生的这些智力操作,构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选定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文,体会语文的内涵。
二、以说、写为目的,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实践语文
说与写是一种运用能力。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读写结合就是一种迁移、一种运用。而这种运用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加强读写结合的同时,还必须将读说结合起来。
语文素养中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而读又是说写的奠基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能说出题课文的大意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体验,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等。学习课文的语言范例,让学生在读中学会说话,在读中培养说的能力。
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随时观察,不但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又解决了学生写作的素材,扫除了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使读写相得益彰。在读中鼓励朗读自己的作品,进行一周一次的自己习作朗诵赛,促进了学生写的欲望。在对读的文章评价时,不吝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即使是一孔之见,也给予鼓励的肯定,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对其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多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让学生从那商量和亲切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和勉励,从而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主动去探求新知。
三、以活动为主线,内外沟通,发展个性,体现语文
如果说加强听说读写的密切联系,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体现的是“语文整体教学观”的话,那么,加强语文与社会的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的渗透,积极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个性、提高素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教学只有注重落实听说读写各项任务,善于抓住听说读写的连接点,才能使语文能力全面提高,才能实现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规律、方法,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求异,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写。为学生能够成为21世纪成功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也是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要通过“读”、“听”、“写”来共同作用于“说”,逐步使学生在倾听中学习“说话”、在阅读中享受“说话”、在书写中理解“说话”,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听说能力教学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思路、方法和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为着眼点,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充分体现和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语文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以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重理解、轻口头表达的现象,致使学生的语文素质难以平衡发展,难以适应工作节奏高效率化、生活内容高社交化、科技发展高信息化的社会需要。
听说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说”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交际手段。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从加强说话训练、听说结合训练、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加强说话训练说话是人们最常用、最快捷交际的工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注意保护其积极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用浅显的语言进行提示和帮助。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的表达欲望得到充分释放,实现学有所用的技能目标。
五、听说结合训练在听说训练中,重视听与说之间的关系,要将听说结合训练平等地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老师的说话往往不能听仔细、听明白、听完整。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具体对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具体指导,如经常与学生谈论新闻,引导他们养成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习惯,训练他们听说能力;通过快速问答,加强他们的听说能力;通过辩论抢答,深化他们的听说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听广播时能复述基本内容、发表意见时能条理清楚、讨论问题时能听出不同分歧、交谈时能态度自然的目的。
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叶圣陶说:“此学科:听、说、读、写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因为读书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可割裂的,是相辅相成,听、说、读、写必须协调发展。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要想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必须要将其与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全面推进,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1、使用“说读”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说读”,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就某一篇教学文章,认真研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全班同学切磋交流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必须经过仔细阅读,把握重点,才能条理清楚、祥略得当地说出所读的内容。通过此举,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课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 过“听写”练习,强 化 听 说 能力。
“听写”是小学语文教学 常 用 的 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只侧重考察学生对拼音、汉字的掌握情况,而缺乏全面的知识考察形式。教师应多形式、全方位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考察,如采用听写词句、听后复述、写出听后感、歧义句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 “听写”能力进行多方面考察。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也是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要通过“读”、“听”、“写”来共同作用于“说”,逐步使学生在倾听中学习“说话”、在阅读中享受“说话”、在书写中理解“说话”,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听说能力教学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思路、方法和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为着眼点,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充分体现和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
生本教育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有效的沟通交流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听、说基础之上。社会学家兰金曾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说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进行学法指导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说话能力。
一、倾听能力的培养
笔者对数学课堂中的“倾听”是这样理解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细心、耐心、用心地听,理解辨析他人的言语,在头脑中思考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形成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倾听是教学中达到“听、说、读、写”的相当关键的一步。
(一)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当一年级孩子一入学就要和学生反复多次强调“听”的重要性,“我们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巴,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多听、多观察。”这是我经常和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看看‘聪’这个字的结构,“耳”字旁,说明一个聪明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会用耳朵听,并且是用心在倾听。”这是我和学生们常说的第二句话。要让“倾听”二字深入学生内心,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化作行动。
(二)家校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靠教师,与家庭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在家的习惯养成情况,并和家长在习惯培养方面达成一致,用正确的方法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孩子在家就和在课堂上一样,别人在说话时要认真聆听,不能打断别人的话;对于别人说的话要用大脑想一想判断其正确性,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个倾听—思考—表达的过程。而家长同样要认真听孩子说话,这是一个彼此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的表现。
(三)教师以身作则,运用“暗示”、恰当评价,形成倾听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起榜样作用,应该认真听学生的发言,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要专心地听,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对发言学生的尊重,在无形之中让班中其余的孩子都意识到了“我们要认真去听”。
当教师看到有学生走神了、做小动作没有在倾听,这时就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处理。可以停下课来,目视该学生,当教学进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学生就会有所意识,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当然这需要教师在一开始任课就要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些做法是什么意思。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小动作加以配合,“老师开始‘扫雷’啦!看看你的眼睛看着我了吗?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了吗?”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立即坐端正眼睛炯炯有神,这时学生倾听学习的状态很好,注意力很集中。当然有时为了让教学继续完整进行,不中断正常的学习,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在教室走动,“顺便”走到没有听讲的孩子旁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这时孩子肯定明白了老师的暗示。不是在全班面前指名道姓,而是个别性提示,这样的方式既提醒孩子认真听,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教师要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倩倩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小红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琦琦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教师的这些鼓励性话语,既表扬了认真倾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
(四)充分玩学具,满足学生好奇之心
在数学课中往往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而学具在低年级学生眼中就成了“玩具”,所以在课前可以让学生看一看信封中装了一些什么学具,让学生随意地摸一摸玩一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可以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比如一年级《立体图形》这节课,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教师先讲了四人小组动手操作时的要求,再按四人小组发下一套学具,看着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立体图形,学生都很兴奋,当操作的第一个步骤“搭一搭”结束教师讲第二个操作要求时部分学生很难安静下来,只顾自己玩手中的立体图形根本不听教师讲,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在第二个班教学时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上课之前就把所有学具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玩,有的学生摸一摸,有的学生开始当积木搭,有的把球和圆柱在桌面滚一滚,有的在告诉同伴自己认识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其实无形之中已经自己在实施教学的某些环节了。学生课间玩够了,等到真正上课之时就不会再出现偷偷拿着学具玩,倾听的状态自然就好了许多。像以上玩学具这样的例子在低年级数学课中经常出现,比如《认识时间》让孩子从家里带来自己的小闹钟,在课前要让学生充分玩钟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好朋友之间的闹钟学生都会相互拿来看看玩玩,满足了学生对于漂亮的小闹钟的兴趣,这时开始正式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对于钟面的认识学习。同样课堂上要摆一摆小棒、分一分圆片、三角形之类的操作时就让学生课前先准备好这些,在我的班中学生就把玩学具作为一种课间游戏,把小棒、各种平面图形拼一拼搭成一座房子、拼成一朵花等等,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上课时学生能更专注地听讲了。
(五)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倾听
四人小组合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这也是不可缺少的,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比如浙教版数学很注重提出数学问题,在低年级数学课本每个单元的第一课设置了单元主题图开展专门的提问课,教师要告诉孩子开展四人小组交流的时候要会听会说,当一个同学在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同学的提问和我的问题相同那么就做个记号,当我说的时候不要重复;一边听要一边思考,他提出的数学问题有价值吗?我认为是个好问题有时间的话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如果程度差一些的孩子不会提问的,就在这时要特别认真倾听同伴们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问的机会,边听边学边思考。
二、说话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培养他们“说”数学的能力十分重要,它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的基础。低年级教师应如何对学生加强“说”的训练,从而培养他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培养学生有序地“说”
在教学中采用“看、听、说”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挂图,进一步创设思维的形象性,让低年级学生听老师有序地说,规范地说,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实物,让学生说意、说题,因为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喜欢感知具体形象的物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各种教具、学具进行师引导有序地“说”的训练,是说话的基础。例如:在教得数是6的加法时,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说说为什么小女孩写的算式是5+1= 6,而小男孩写的算式是1+5=6。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两个孩子坐的位置不同,看到小棒的顺序也不同,所以写的算式也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道理。
(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有条理地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力思维提供感知,使学生把感性直观现象抽象化,以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如看算式说算理,说得数。思维过程是有逻辑性,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感性支柱下,能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说的时候也就有条理。例如:教学9+3时,先通过直观让学生知道“和是12”再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说理,“因为3可以分成1和2,1和9组成10,10再加2组成12,所以9+3=12”。“说”的训练过程,还要鼓励从不同角度想,不同角度说。如“学生想,因为9+1=得10,所以3可以分成1和2”。这样训练,思维灵活为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就会从会算发展到算得又对又快。此外,训练形式要多样,活动面要大。如师生对练,同桌两个同学对练,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从中达到大面积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训练效率。
(三)培养学生有根有据地“说”。
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有根据地把看到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归纳、选择,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结合看图认数,看图计算,进行“说”的训练,在认识1—3时,可以要求学生看图说一句话,“谁在干什么?”或“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如“两个小朋友在浇花”,“河里有3只小鸭”等。让学生反复多练,而且不强求一样,只要符合逻辑,都给表扬,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发展学生思维,如果发现学生讲得不对,要及时发动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四)培养学生有重点地“说”。在训练中要注意阶段性的不同要求,要抓重点“说”的能力培养。如:从认识“6”开始,训练学生看图说三句话,这时讲的三句话要求叙述式的。例如:“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树上一共有8只小鸟”。又如:“荷叶上有8只青蛙,跳入水中4只,还剩下4只”。这样为以后学习解答应用题奠定基础。认识8以后,继续训练学生看图说三句话,这样第三句话又由“叙述式”改为“问题式”实际上就是口述应用题。例如:花瓶里有5朵花,花瓶外面有3朵花,一共有几朵花?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草地上还剩下多少只小鹿?在认识10以后,教师要逐步脱离直观演示,可给学生一样实物或一张图片,再给一个算式,要学生讲三句话。如:4+5,学生可以说“小丽有4支笔,小华有5支笔,两人一共有几支笔?”还可以这样说:“小新有4支笔,又买了5支,小新现在有几支笔?然后过渡到只看算式或实物,就能说出三句话,学习讲三句话,实际上也为学生口述应用题口编应用题,学习解答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始终离不开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实践这个语文基本活动。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读写,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通过读写,学生可以加深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读写,学生可以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之,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再现。但是,如何处理好“讲”和“读”、“记”和“写”的关系,充分发挥读写的作用,却是十分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