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社会消息:新进发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唤起人们某种情感的具体共同兴趣的“软新闻”。新闻特写:就是把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用文学艺术等手法生动地再现出来的一中新闻载体。
背景材料: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历史的,环境的材料称为背景材料。解释性报道:主要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它通过背景材料的大量运用,解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本质的意义。
动态消息:迅速及时地反映正在发生或亲近发生发现变动的单一性新闻事实的报道。人物通讯:指以报道新闻人物为对象的新闻体裁,通过对人物事迹详细而又形象生动的报道,揭示其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或启迪。
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冷静客观富有思辨地阐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形式。
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新的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他是一种职业敏感。
新闻价值:新闻事件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公众共同关注兴趣的素质。
新闻策划:指新闻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利用现在的新闻线索和背景材料。设计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方法,达到对新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隐形采访: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是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新闻进行采访。
标题:类型1单一结构,又称单行题,以简明文字表明新闻内容要求简明确切2复合题又称多行题,指有引题,正题,副题等三种标题组成的标题群 功能:1吸引读者的注意力2满足读者尽快获得信息3帮助读者尽快选择信息4帮助读者尽快理解消息题旨
形式:1谊事式,如实地以简明文字报告事实2颂扬式,用正面积极的方法,使用赞颂的词句作标题3比拟式,根据需要面采取拟人化等方式制题4疑问式,通过提问的语言来使受众注意5谐音式6引语式
导语类型:归纳性导语,描绘性导语,叙述性导语,提问式导语
主体作用:1注释导语更清晰2补充导语,更完善3满足受众使读者消费欲求得以平衡4利用分段,组织有序
背景材料:呈示原因交代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突显出报道的价值,丰富内容,提供知识,历史背景阐明意义,交代原因地理背景勾画概貌开阔眼界,人物背景证明身份。整合印象知识背景提供资料强化理解。
结尾:1硬新闻一般采取自然结尾法,即将事实信息写完,稿件自然结尾,2结尾时尽量不要在提出一个新的与报道主题关系不密切的事实或信息3倒金字塔结构可以不考虑结尾4避免用口号式的语言结尾,而应该是新闻事实,或者是新闻事实的意义影响等。
采访计划:1确定采访活动的意图目的2采访计划的内容:首先,确定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包括:采访地点,采访时间,自己的形象,采访的次数,采访到额方式。其次,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最后,确定采访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包括:采访的主要内容,确定进入主题的方式,确定提问的方式,确定提问的顺序,确定提问的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过渡及结尾的方式。
简述通讯与其他新闻体裁的区别:1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2以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3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与消息相区别4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型与消息相区别。
简要回答消息导语的演变过程:1,1861-1865美国南美战争时期产生2,1865.4.14.美联社一名记者“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标志着人类历史第一次有导语3,1882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的美国著名报道人查尔斯戴纳为导语的发展作出了贡献4第一代导语:六要素式导语,即导语中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何事为何如何六要素5第二代导语:从六要素中选出一两个最重要的,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要素写成导语6第三代导语为“一句话导语”他以非一律化为特征7第四代导语:流线型导语强调自由和吸引力。他不是对全部事实加以概括,而是找富有吸引力的一点,将读者注意力集中与缩小,用几个轻松的段落组织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开头。
简要回答华尔兹日报的主要特征极其构成:主要特征从描写具体的事例入手,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题部分,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托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在呼出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上,进行主题升华。其结构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面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又层次的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新闻标题写作要求有哪几点?1标题要说出报道的核心内容,而且要准确2一意思不能重复,引题,副题应提供主题以外的更多信息3每个标题应包含一个动词4标题一般用主动语态5标题应用生动的新鲜语言6标题应当准确 倒金字塔结构的特征与优点有哪些?特点:层次段落打破常规:导语一般只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很少有过渡句和过渡段:保持含义和逻辑上的连贯性:叙述简略文字简练。优点:便于记者枪发新闻,便于编辑快速选稿分稿,组版,删节,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精华。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2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3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连着在认识轮方面一致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起决定作用3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作用
记者在社会中的角色:社会守望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文化传承者角色,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思维方法:1联想思维:在重要时段中发现,“即时”新闻,2答疑思维:从公众疑问中探寻焦点新闻3超长思维:在常见现象中发觉热点4逆向思维:在常规活动中发现非常新闻。
第二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当代新闻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写作: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和信息,通过写作制定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全过程。关系: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2.采访质量决定写作质量。
3.对于写作的构思也影响到采访的进行。“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
1.故事是什么? 2.故事如何讲述? 一. 新闻与文学创作:
区别:文学创作:含蓄 主观
新闻写作:直白,客观
1、新闻写作是信息,文学创作是艺术。
2、在写作过程中,新闻重采访,文学重写作。
3、新闻写作在进入写作之前必须完成采访,是对采访的来的事实理性选择和真实再现。
4、文学创造则要求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来写作。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 1.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新闻写作诗新闻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板块:新闻业务(采写编评),新闻理论,新闻史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新闻写作决定信息是否传出去。发现——开发——采集——制作——传播(2)。新闻写作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第一章 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1、新闻本源: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2)事实胜于雄辩(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2、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失实(假新闻):
(1)体制性失实:指某种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影响新闻报道。如:“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大量失实报道。
(2)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强烈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
2.新闻根据:
(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根据。(2)新闻报道必须新鲜。
A.内容要新。B.提高采写效率“抢新闻”
C.丰富报道手段,形势,“分段报道”广播,电视,网络尤其如此。D.写作中要有明确的时间概念,表明时间“新”。(3)新闻报道要素要完备。
新闻六要素:who when where what why how 标识性要素:何人,何时,何地。(缺一不可,硬性)
实质性要素:何事,何因,如何。(记者可以表达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4)要适当的交代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人肉搜索”最初来自猫扑论坛)1.人肉搜索的功能:A核实事件的真实性 B.寻人
C 娱乐或恶搞 D.道德批判。
2.出现的原因:A私人领域公共化。B监督渠道缺少的唯一选择。
C中国社会经历了国家对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干预到价值失范和现代性危机的转变。D.后现代的娱乐方式。
3.如何看待和应对网络“人肉搜索”。
A.要有理性自律。B.法治精神。C.公民意识。
媒体审判:媒体因为具有很大的传播影响力,其对案件的预测性报道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其一,影响舆论,并通过舆论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案。
其二,就是媒体的不实、不公正报道在法院判决之前和判决之外,直接给案件当事人造成不良的社会评价,或者伤害他们的隐私权 新闻写作中的媒体审判 例:2004马加爵案 责问:客观与平衡 求因:从个体到普遍。
第二章 新闻报道体裁
一、我国新闻报道体裁的分类:
1、按报道分工范围划分:经济新闻,体育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军事新闻等
2、按报道内容划分:动态新闻,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具备六要素
综合新闻,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多侧面归纳综合报道
3、按篇幅长短划分:一句话新闻,简讯,快讯,短消息、长消息等。
媒体审判:指媒体对司法机关正在办理但尚未定论的民事或刑事等案件的事实和性质,抢先作出大量的带倾向性观点的大量报道
社区报纸:准确提供读者所需的信息。构成社区的三个硬件:银行、教堂、报纸。
二、西方的体裁的分类 1.按传播工具划分:报纸新闻,杂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有线电视新闻,通讯社新闻。
世界上四大通讯社:AP 1982年 美联社
REUTERS 1850年 路透社(英)AFP 1844年 法新社(前身哈瓦斯社)UPI 1907年 合纵国际社(私人)新华社 1931年红色中华通讯社 1937年更名 2.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范围划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社区报纸。(银行,教堂和报纸是构成社区的基本硬件)
3.按报道内容分:暴力与犯罪新闻,娱乐新闻,天气新闻,讣告等等。
讣告新闻:是对去世者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报道对象可以使达官贵人也可以是平民。在国外,普通小人物的报道占了大部分。
4.按事件的性质的划分:硬新闻,软新闻。
硬新闻:又称“纯消息报道”。指体裁比较严肃的,具有一定时新性的客观事实报道。(有很强的政治性,或者科技性的经济的、军事的、内容比较重大的新闻,表达方式庄重,写法也较为标准,相对变化不多。)如:新闻联播。
软新闻:指人情味味浓,写作手法轻松活拨的社会新闻,在题材上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活拨,轻松,灵活,多变等。如:《晚间新闻》。
三、从新闻的六要素入手:划分为三大类,每一个实质性要数都可能构成一个报道中心。1.何事:消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a.动态消息.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
b.综合消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
2.何因: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述评报道)3.如何:通讯(详细的展示过程)
第三章 消息
一.消息的基本结构: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署名。第一节 消息头
一 定义: 一般的新闻在最开头都可以看到用黑体字标示的就是消息头。
如:“本报讯”或新华社北京电,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讯头:本报讯 本报记者某某
电头: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新闻发布单位+新闻发布地点+新闻发布时间)
(如果是报纸,不管是何家报刊都统一采用“本报讯”)二 为什么有些用“电”有些用“讯”呢?
在报纸新闻中,记者向自己所在的媒体发回稿件,无论是否在出版地,可统用讯头。但在外地用电子手段发稿,也可用电头。通讯社新闻统用电头
三.为什么要有消息头?
1.是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一种文体标识)。2.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知识产权,本报所有)。
本报专电:证明此消息本报版权所有,其他媒体不得抄袭。3.表明消息的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
4.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的联系起来,便其谨慎对待。四. 为什么要加”据”。
报社对于通讯社的电讯稿无权增补修改,但可以删节。经过删节的消息,必须在消息中标明:据新华社长沙10月13日电。
第二节
新闻导语
1.导语是新闻中消息这种体裁所特有的。2.导语处于文章中的开头部分。
(一般的消息导语就是第一段,也有俩个自然段构成的导语,称之为“复合导语”。虚写+实写)3.与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二、导语的演变
导语作为消息文体的特殊术语,是在消息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的 1.第一代导语
产生过程:1844年,美国,电磁电报
1851年,美联社的前身最先采用电报技术(此前是采用书信)1865年,导语作为正式发端
1880年,开始普遍使用
五要素概念的提出:指出导语要素要将五要素纳入其中。第一代导语,又称“全型导语”,因导入冗长又称“晒衣绳导语”。2.第二代导语
产生过程:(1)广播出现对报纸而言是个大的挑战。
读者的要求短时间内更多的消息。
(2)1954年《纽约时报》提出不要把五要素全纳入要挑选最重要最能激起人兴趣的要素。
第二代导语又称“部分要素式导语”“倒金字塔式导语”。(第二代导语是今天新闻写作的主流)。
3.第三代导语就是没有特点,五花八门,多样化,能起到活跃化的作用。
三、导语的任务
开门见山,尽快的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消息中的消息,快报中的快报)灾难性的新闻,灾情一定要上导语,新闻报道尽量用权威机构或人的括语。1.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导语为全篇定音
导语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要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四、导语的大致类型
依据选取事实,反应事实的主要特点,导语基本可以归为四大类: 1.概述型导语:以概括的,直接的方式写作的导语。
优点:事实信息最为简洁明了,便于被大众接受。广播电视大多采用此类写好概述型导语要求记者:
(1)。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提炼新闻事实,忽略背景。(2)。用具体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2.描述型导语
与概述型相比,它的特点是:
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
描述型导语要求记者:
(1)采访中要扑捉有形的画面即使未在现场,采访也应当做到“立体化”,让采访对象间接地为你提供一些情景。
(2)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不能为了
描写而描写)。3.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找相关的,权威的,与记者观点相同额知名人士的观点进行评论。
a.运用直接引语突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内容。b.运用直接引语变换新闻视点,烘托气氛,呈现立体情景。c.间接引语,把别人的话略加整理引出。4.橱窗式导语(一般都是复合型导语)是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
特点:它不是靠议论或描写,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如何标明导语中的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分为: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
含蓄不露的消息来源
一对不愿透露姓名或单位名称的新闻提供者予以保密。二因为不少提供消息的人士并非十分重要。
四、导语的修辞技巧
设问:导语以提问的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拟人:导语中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借用: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得导语富 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
对比:在导语中,对俩个极端事物进行比较,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
直呼: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称之为“谈话体”。可以将读者拉近,造成一种亲切的交流的气氛。
排比: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中的一部分,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惊警: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唤起读者的注意。第三节 消息躯干
一、新闻躯干要达到两点:
1.解释和深化导语,展开导语,使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
2.对导语事实加以补充(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补足导语中没有出现的新闻要素,提供其他事实以及与事实有关的文化背景。
第四节 新闻背景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指报道中与新闻事实有密切联系的历史情况,社会环境等等。
二.新闻背景的意义。
1.对于受众的意义:帮助受众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帮助受众加深对新闻事实意义的理解,认识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
2.对作者的意义:帮助作者表达他的立场,观点,思想倾向,是作者巧借事实说话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 新闻背景的种类。
1说明性背景材料 2注释性背景材料
3.对比性背景材料。(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的对比)
4.提示性背景材料。(一个背景材料与令一个背景材料的对比)
第五节
消息结尾
消息结尾加上一定的新闻背景,可以增添消息的人情味和深度
第六节
消息标题
徐宝璜《新闻学》1.便于阅读。2.引人注意 一 消息标题的分类
1.从结构上分:单一型标题和复合型标题
1)单一型标题:即指有一种主标题形式的标题,多数为一行标题,也有少数两行标题,仅主标题就能独立承担标题任务。
2)复合型标题:由两行或三行构成,包含主标题和辅助标题。各部分名称及作用:主题(字号最大)
辅题(包含引题和副题。补充主题,加强气氛)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上铺题,位于主标题之前,起引出主题的作用。
副题:又称子题,下铺题,位于主题后面,是“后勤部队”。起注释,补充,印证主题的作用。复合标题三种结构方式:a.引题+主题b.主题+辅题
c.引题+主题+辅题
2.从表意程度划分:
1)实标题:指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
特点:具体标明新闻事实。2)虚标题:即虚化,抽象的标题。
特点:烘托气氛,揭示新闻本质,阐明新闻意义等等。二. 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1.单一型标题都是实标题。
2.复合型标题中一定有一条是实标题。3.题文相符:
a.标题表现的新闻内容要清楚明白。
b.标题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要与新闻报道的内容完全一致。c.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任意的拔高夸大。4.生动形象。例:标题: 美“立歼”对手 伊“拉克”敌军
第七节 消息的结构形式 一 结构分类
1、倒金字塔型:每个段落都独立成段(方便删节),按照重要性递减排列。
2、时间顺序式:编年体结构
3、并列结构:概述型导语+消息驱干
4、悬念式结构
二 事件性消息和非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 时间上:突发性 渐进的
六要素:何人、何地、何时(都不能少)时间地点不具特别意义 内容上:展示一个点,以具体的题材报道 全面的展示事件
三 精确新闻
定义:新闻机构采用民意调查,内容分析以及实地试验等社会科学的研究的方法来报道新闻,使新闻的内容能更精确的反应和解释社会现象。这种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技巧融为一体的新闻报道方法称为精确新闻报道。
四 《华尔街日报》体新闻
定义:报道新闻时,开头往往讲一个与主题有关的人物的故事,以此再引出所有报道的新闻,进而升华主题,使文章由枯燥、抽象变得引人注目,提高人情味和传播效果。双通道传播:理性传播+情感传播
第四章 通讯
一、什么是通讯?
1.定义: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记录深入而又生动形象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
闻体裁。2.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消息:篇幅较短,时效性很强,有消息头、导语等标识,简略单纯,通讯:篇幅较短,时效性较强,无文体标识,内容详细丰富,创造性强
二 通讯的作用
1.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2.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3.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
三 通讯的类型
1.人物通讯:以人物为中心,反映时代的特点、社会的风貌。
以景写人,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矛盾冲突中写人,借他人之口刻画人物
2.事件通讯:以事件为中心
3.工作通讯:报道工作中的成就,成功的经验,揭示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材的指导性强,理性认识寓于新闻事实。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抓住特点写出特色。
新闻特写: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表现了的片段进行描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要求:现场感、局部化、可视性
会议新闻 :写作时应抓最有新闻信息的事实加以报道,不计较会议程序和规模问题 多媒体报道
信息形态的种类:视觉类媒体 听觉类媒体 触觉类媒体 多媒体信息必须围绕单一的主题 深度报道
一 什么是深度报道
定义: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信息全面组合,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
《一个自由而负责人的新闻界》
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可以表象真正意义的脉络。二 起源
前身:解释性新闻 美国20世纪30年代 1929年经济危机的产物
要求:What Why background 西方新闻界的三次写作革命
第一次,18世纪中期
从英国的抒情散文体束缚住解放出来形成
顺序记事新闻写作文体
第二次,19世纪中期 讲究导语写作,以倒金字塔结构为框架的报道 第三次,现在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写作 1.开头
经常采用“聚焦式“结构(写报道有关的个案最为典型的人 或事件的白描,提供个案场景,引起兴趣
2.过渡主题
在个案与社会问题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再点出主旨使报道由个案转到大问题考察分析上去。
3.发展主题
对大问题进行分析报道,所层面透视主题,使之全方位展现
4.意味深长的结尾
考试题型:(10个填空+10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1个论述+2条导语+一篇倒金字塔式消息)
第三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B)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C)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B)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C)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D)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C)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B)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1-
续性外,还有(C)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B)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A)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D)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C)
A.事前观察
B.事后观察
C.同步观察
D.逆向观察
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B)
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出
B.提高采访效率
C.记者工作顺手
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B)
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
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
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C)
A.适当合理想象
B.表达严谨
C.用事实说话
D.个体真实
18.新闻主题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C)
A.紧跟形势
B.调查研究
C.客观实际
D.舆论导向
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具体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C)
A.高潮迭起
B.委婉曲折
C.新鲜活泼
D.鲜艳华丽
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B)
A.刊载通讯
B.刊载新闻
C.刊载故事
D.刊载散文
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D)
A.注重现场感
B.强调简短
C.强调生动
D.注重时效
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A)
A.对比式导语
B.并列式导语
C.描写式导语
D.评述式导语
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 料,称为(D)
A.社会背景
B.客观背景
C.文化背景
D.事物背景
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B)
A.描述
B.说明
C.刻画
D.议论
25.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B)
A.工作通讯
B.概貌通讯
C.旅游通讯
D.风物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间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ABCDE)
A.上级渠道
B.社交渠道
C.书面渠道
D.会议渠道
E.传播渠道
2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ABCE)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
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
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
D.工作头绪多
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
2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ACD)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B.选择好采访对象
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E.注意观察的使用
2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CDE)
A.读者来信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消息
E.新闻特写
30.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ACDE)
A.事务语言
B.说明语言
C.群众语言
D.文学语言
E.评论语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特派记者
特派记者,是新闻机构为某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而特别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32.新闻观察
记者“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 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33.调查报告
作为调查研究成果性质与文字的书面报告,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加深刻、理论性更强。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34.目击新闻
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 件。这种消息的题材,有时是可预见的,有时带有偶然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在采访中,记者怎样才能“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
①首先应该对面上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形势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焦点、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所了解。②从中初步选择报道的方向与单位,再逐步收拢,明确典型。③面和点指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本做法就是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通事实联系起来。
36.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第一手资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获得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记者发出的报道中,有没有必要和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卓有成效的采访的重要标志。①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记者亲自耳闻目睹的事实与别人转述的事实,其分量和价值量是大一样的。它直接关系到事实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②第一手资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实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③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的、富有吸引力的。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37.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①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通常非事件性新闻的背景交代要比事件性新闻的多一些。②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着重看主要读者对象,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③服从新闻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引旧意在显新”是交代新闻背景的根本宗旨。④要省而精,简明扼要。应当尽力选择和使用典型的、“多功能的”背景材料。⑤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背景应当随着表达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需要而灵活安排。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5分,第39小题13分,共28分)
38.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的提问内容)。
首先确定采访对象,然后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相应的提问内容。
①车友负责人:组织这项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如何保证这项活动长久、顺利开展;对这项活动的预期。②私家车主:会否以实际行动响应车友会的倡议;为什么参加这项活动;这项活动的意义何在;这项活动对私家车主产生的影响。(车友会负责人、私家车主是基本的采访对象,不可缺少。)③市交管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的可行性及意义;④市环保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这项活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市交管局、市环保局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⑤公交公司:车友会倡导的这项活动对公共交
通的影响;如何看待这项活动。⑥无车族:如何看待这项活动。(公交公司、无车族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
39.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
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列车开通剪彩。“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 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出现高原反应。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1300
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①背景材料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作用:透过这一背景的交代,反衬了中国走上科技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而且颠覆了西方人“青藏高原不可战胜”的妄断。更加突出青藏铁路这一“奇迹”工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②背景材料2: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的补充,说明青藏铁路的关键点、艰难程度以及中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的不断超越。③背景材料3: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本无从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得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烘托、强化主要新闻线索—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的新闻线索和重要意义。
④背景材料4: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作用:通过前后对比,表明青藏高原天堑变通途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证明高原铁路工程的伟大和中国人的智慧。
第四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航MH370离奇坠南印度洋真相须查清
北京时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坠机。马航同一天告知该航班乘客的家属,飞机上没有生还者。马来西亚方面是在澳大利亚、中国先后在南印度洋发现疑似飞机残片的情况下,做出上述宣布的。
这一悲痛消息令人难以接受。目前中国科考船“雪龙”号已在前往疑似出事海域的路上。马航MH370失联牵动全球密集关注十几天,在得知该客机中途折返后,人们曾燃起客机并未坠海、而是被劫持的一线希望。环球时报的社评指出:“事情显然并未到此结束。客机为什么飞向没有着陆点的南印度洋,在那架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关键性问题至今没得到回答。而这一切是必须完全搞清楚的,为了告慰那些逝去的无辜者和他们的家属,也为了今后进出马来西亚乘客的安全”。马政府自从MH370失联后,所发布的信息往往否定、否定在否定,要不然就是相互矛盾、吞吞吐吐。此次马国总理发布的飞机落入印度洋的结论,给人的感觉明显是缺少证据。本应飞往中国的客机莫名其妙掉头飞向南太平洋,而且几乎明摆着飞到那里去坠毁,这超出人们对空难的全部了解和想象。这上面有154名中国人,我们有权力要求马来西亚政府还原事情发生的真相,并将它们全盘公布于大众。这起空难是机上人员造成的,还是有外力的参与造成,我们需要知道。希望马来西亚政府克服“国家安全”或政治等其他顾虑,不隐瞒任何相关信息。当前没有什么事情比围绕MH370空难的重重疑团更能损害马来西亚的信誉。马方应组织力量尽早确定飞机的准确坠毁位置,并打捞飞机残骸,找到黑匣子,确认飞机失事的原因,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失事客机上的中国人属最多,但是在调查展开以后,中国社会已少有人朝事故是针对中国的阴谋方向联想。我们国家一直将马来西亚看成友好国家,我们现在要求得到真相,这一点也不过分。这是我们失去154名同胞情况下的基本权利和应得到的尊重。同时,希望我国政府以及有突出情报能力的国家一起协助、督促马来西亚方面整理信息,将事件的善后工作最大限度的透明化。这是一起罕见并且离奇的空难,但它决不该作为一个谜团走进世界空难史,它应该变成清晰的事故原因和历史教训被载入史册。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采访: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访问活动。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采访目的是获取新闻。任务:发现了解和选取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作用:发现和落实新闻、获取第一手材料、增加感性认识、核对新闻事实
指导思想: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讲究唯物辩证法、要有历史发展观点、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新闻敏感: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一种只有敏感,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作用:1.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3.有利于选取最佳报道角度4.能够遇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包括的判断力: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之的能力3.判断某一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
记者的种类:专业记者、地方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驻外记者、特约记者
任务:及时采写新闻、反映内部情况、做好群众工作
新闻线索: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作用: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特点: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2.睡觉短暂,稳定性低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来源:上级、书面、社交、会议、传播等聚道
新闻选择标准: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政策标准(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宣传价值: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适宜性] 采访的难度在:1.记者在尽可能短的有限时间内,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2.采访有记者与采访对象、服务对象之间的多向人际交往关系3.采访涉及范围广泛,内容繁杂,记者的知识结构随时需要更新补充,认识能力也要不断提高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1.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2.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3.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4.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5.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采访的平时准备:1.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2.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3.多方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4.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采访的临时准备:明确报道思想、选择连接采访对象、背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拟定采访计划
采访类型: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 访问的心理过程: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提问方法: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激发式提问、迂回式提问
访问活动要领:1.因人而异,灵活对待2.把握重点,启发诱导3.沟通思想,见机行事4.少讲多听,广采博纳5.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记录的一般要求: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点、记有关原话、记典型情景
核实访问记录: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溯本求源 寻找物证、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技术检验
新闻观察的作用:1.辨别真伪,收集材料2.印象深刻,生动再现3.获得亲知,深化认识4.触景生情,寄情于文5.见多识广,有利积累
结合艺术的运用:把上下,点面,纵横,正反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考察 多方面的开掘包括找特点、抓疑点、会透视
瞬间印象:1.变动着的事件细节2.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3.环境气氛与情景4.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 迅速接近采访对象:1.采访前,对财富对象有所了解2.尊重对方,以礼相待3.守信,说到做到4.记者应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和知识修养
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1.记者采访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2.“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采访的氛围渲染上一层“晕轮”3.“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诱导着谈话的成败4.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
怎样用事实说话:1.直接陈述事实,切忌“大帽子底下开小差”2.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3.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4.采取第三人称和注明消息来源 怎样把新闻写短:直截了当、少说空话、一事一报、锤炼语言、舍得割爱
常见的新闻体裁:消息、通讯、新闻特写
边缘体裁: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以简短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通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新闻主题: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确定主题的标准:1.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2.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针对性的依据:党的政策,当前形势,客观实际),3.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新闻选材的原则:1.围绕主题,说明主题2.区别主次,反映实质3.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新闻选材的要求:选新鲜生动的材料、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选独具特色的材料、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新闻构成的组成部分: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新闻结构有其自身规律,总的要从体现新闻事实的意义及传播价值考虑,具体要求是: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有利于表现主题、适应受众心理、紧凑又富于变化、符合体裁的特点
新闻语言:表述事实的语言,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构成:着眼于人们对事实的实用关系,以事务语言的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新闻语言的特色: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确切(准确、贴切,新闻语言要求精确性高)简练(新闻以精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要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通俗(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大家易懂,具有社会通用性)新闻文采表现在:叙事突出动态、描绘富有美感、修辞强调实感
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书面手段表现得格调、情趣和作风 新闻文风的特征:1.要态度明朗,即通过报道的事实,显示其倾向性和战斗性2.要言之有物,即有事实,有内容,从中传递信息3.要短而精粹,即内容扼要,文字从简,并说明问题4.要新鲜活泼,即采取生动多样的语言和写作形式,不能死板、老套
消息的地位: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骨干。1.从实践来看,消息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2.从历史发展来看,报纸又有“新闻纸”之称,主要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其中又以刊载消息为主3.从体裁特点来看,消息以最直接最简洁的方式,告诉广大受众,新近发生了什么新闻4.从广大受众的需求来看,读者读报,主要为了获知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新信息
消息的作用:1.消息最迅速,最简便地传播各种信息2.学会消息写作便意味着掌握了打开新闻写作的大门的钥匙
事件性新闻:指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简讯:短讯,快讯,简明新闻,它是用三言两语报道事实的一种消息体裁。消息的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性消息
动态消息特点:1.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2.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3.一事一报
具体情形:一是对刚刚发生或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二是对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变动事件的报道
经验性消息多属于非事件性新闻,特点:1.突出最主要、最具特色的经验2.用事实阐述经验3.适当地表现实际效果4.力求写得亲切易懂、生动活泼
综合性消息的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2.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的主题3.报道面广,声势大
具体情形:1.横断面综合反映动态、情况2.纵深度综合反映成就、经验或问题
述评性消息的特点:1.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2.述评结合,夹叙夹议3.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写作要求:述与评要事理交融、议论要精辟、述评要自然亲切
消息写作的要领:要有时效观念(讲求时效,以短、快取胜,体现新闻根据)、客观手法的运用、善于概括和直叙、增加信息量
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1.抓住新闻被披露的事实变动2.以新带“旧”3.由近及远
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消息结构:消息写作中表达内容和体现新闻主题的谋篇布局,即一条消息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的构思设计。
结构方式: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散文式结构
成分: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1.最能体现新闻性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不足: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往往略输于文采,愈到后面愈显得无力,有“虎头蛇尾”之嫌,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题“三重复”现象。
金字塔结构:按新闻事实发生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长处:行文构思比较方便、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不足:不宜用于报道事件发展时间跨度太大的新闻。要紧紧围绕新闻主题精心取材,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导语的重要性:1.导语可以使消息紧紧抓住读者,也可以使读者罢读2.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其决定性的作用3.导语的写作颇能显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4.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的展开5.一篇小小只有一条导语,而它必须是最优化的方案6.导语写作的实践也发出呼吁:对待导语写作决不可掉以轻心
直接性导语: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
间接性导语: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
背景的功能:1.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2.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4.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5.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6.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怎样用好背景材料:1.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2.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致宜3.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4.要少而精,简明扼要5.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主体的功能: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充分阐述和表现新闻主题 通讯的形式:记事、访问记、巡礼、速写、散记、侧记、小故事 通讯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对艺术表现技巧的借鉴 通讯的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1.突出新意,反映时代精神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3.准确反映人物与党与群众的关系
新闻特写:作为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劲活泼的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特点:聚焦性、描绘性、感染性
新闻特写分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游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