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者的足迹——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发展纪实

时间:2019-05-13 01:2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前行者的足迹——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发展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前行者的足迹——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发展纪实》。

第一篇:前行者的足迹——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发展纪实

前行者的足迹

——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发展纪实

见习记者李晓荣 李艾雪 通讯员周宗武 谭德军 刘东清 向宏涛

校长寄语:

一踏进巴东一中的校门,顿时便会产生一种升堂入室的庄严感,因为这是一片热土。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团结奋进的一中人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铸就了这座三峡教育神圣的殿堂。一代又一代的开拓者以坚毅顽强的精神在这里传播文明的火种,这永不灭绝的火种,不是物质的传承,而是灵魂的重塑和升华;一批又一批的四方子弟在这里受到洗礼,德升业进,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以一中人特有的执著捉鳖五洋,揽月九天,声名响誉荆楚大地、大江南北。生活在长江三峡的一中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去搏击长空、迎接挑战,用熠熠闪光的青春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去铸就那永远创新的巴东一中魂。

在长江三峡巫峡口南岸,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中学——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巴东一中)。巴东一中创立于1943年,近70年的辛勤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高中”,2008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3次被表彰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5月17日,记者慕名走进了这所华中名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丰富校园文化

素质教育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

在学校教育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巴东一中也曾走过一段平淡拘谨的日子,以单纯追求升学率为奋斗目标,这种“短视”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致命短板。1997年,巴东一中领导审时度势,提出“面向全体,立足终身,教有特点,管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思想,在其他学校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时,巴东一中已经扬起素质教育的风帆,一路前行。

“当时,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转型,冒着被社会质疑的巨大压力和风险。”校长宋发刚回忆说,“家长和社会只认同数字,认同结果。”然而就在当年,巴东一中高考大捷。随后,在2000年高考综合质量评比中,巴东一中首次跃居全州同类学校首位。以此,巴东一中开始了抢占农村高中教育制高点的辉煌之旅。

素质教育启动之初,学校领导就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对于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持续前进的不竭动力。全校教师也一致认为,只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因此,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确立为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并与课程设置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的设置,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即每年举办校园文化建设月、体育节、艺术节、教学质量月、科技节等活动。经过多年积累,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三节两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每年9月,是学生走进学校学习、确立目标的时节。校园文化建设月活动,是巴东一中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紧扣爱国主义、现实主义教育题材,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以活动为载体,组织爱国主义歌曲合唱比赛、感恩歌曲演唱比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知识竞赛、班团活动展播、演讲比赛、专题报告会、礼仪礼貌专题讲座、教室文化与寝室文化展示等活动,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影评和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片评论。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教育资源,树立身边的榜样,对新生进行目标理想教育。每年桂花飘香时,学校把以往从巴东一中走出去,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名字编织成 “彩虹”,把被 “985”、“211”工程学校录取的学生名单组成“方阵”,这些“彩虹”和“方阵”构成了校园内最靓丽的风景,对新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树立远大理想。

每年11月,是学生最活跃的时节,体育节融体育知识、体育竞技、体育文化、体育艺术、体育道德为一体,通过大型团体操表演、体育知识讲座、广播体操、传统体育竞技、体育比赛、节标设计、班级标志牌设计等,贯彻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促使师生锻炼体魄、陶冶情操,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从而实现锻炼体力、培养毅力、促进智力、发展能力的课程目标。“巴东一中的团体操以气势宏大、动作流畅自然获得了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该校一名教师很自豪地说,“学校体育节是一年一个特色,一年一个台阶,真是令人高兴。”

每年的12月,是学生特别兴奋的时节,学校举办艺术节,通过大型文艺晚会(各年级晚会、学校晚会)、演唱会、英语晚会、文学知识竞赛、摄影作品展、美术作品展、汉英书法展、汉英演讲比赛、文学讲座、文艺节目创作、文艺作品欣赏、辩论会等,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文艺素养得到提高,校园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并与社区文化联动。到目前,该校艺术节已举办十三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每年3月,是全校教师最风光的时节,教学质量月活动在这时蓬勃开展,以活动促教改,用教改提升教学质量,并着眼于“三个提高”(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益),通过“三个研究”实现“三个提高”、“三个发展”(研究教法,提高教艺,发展教师;研究课堂,提高效益,发展学生;研究师生,提高自身,推动学校和谐发展)。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锤炼了教师教学基本功,丰富了教师教学艺术,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熟周期,不断实现学校课堂教学的转变,使之由以课本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单纯传授书本知识转向培养综合创新能力。

每年5月,是学生想象最丰富的时节。科技节融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学精神培养于一体,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师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堂。科技节期间,有专家科普讲座、“名师”学法讲座、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学生异想天开创新设计、师生科技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展示。

学校形成并逐渐完善以“三节两活动”为代表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它的成功建立,归功于师生能力的提高和师生的健康发展,使师生以健全的人格立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理念、精神和形式,构成了巴东一中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也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拓宽了发展空间。巴东一中校友谭

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音乐系,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获得优秀奖。他在回忆高中生活时说:“是学校艺术节给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平台,使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

巴东一中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办学理念,坚持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思路,把教师作为核心人才资源,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教以师为本。

与时俱进的巴东一中,把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和根本,把教育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出“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涵义丰富,既说明了学校要发展学生,首先要发展教师,最终促进学校发展,又说明了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让教育充满智慧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如体育节中很多精彩的图案都是由学生设计的。”该校教务处主任万宏卫说,学校的“三节两活动”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教师是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既要素质全面、专业,更要有进取精神。要使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必须教有特色、教有长进。为此,学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努力培育一支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乐于奉献、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把“教研兴校、科研强校”作为发展的原动力,下大力气促使教师实现“三个转型”(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由辛苦型向科研型转变、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帮助教师成才成名。学校坚持以活动促教改,用教改提升质量。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整个教师队伍的带头人。作为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校长宋发刚在学校管理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他提出,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学校的工作,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师生去展示、去创造、去发展,使师生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体。

宋发刚认为,最好的管理方法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的,自己首先做在前头,真正起到一名管理者、一名全国模范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他始终坚持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学成绩显著,所带班级单科成绩常常高出全省平均成绩几分甚至十几分。他始终坚持将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先后撰写了近100万字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多篇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同时,他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先后主持多个国家级、省级、州级课题,均取得了优秀成果,多篇体现阶段性成果的论文被刊发,充分体现了教学科研中同伴互助、专家领航的作用。

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与课题研究、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强化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发展。学校制定了《巴东一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巴东一中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近年来,学校承担州级以上课题15个,其中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7个,已结题6个。课题覆盖了所有学科,动员全校教师参与,逐渐培育了一批科研骨干和优势学科。教育科研带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校本培训”是巴东一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教育理论、师德规范进行教研培训,“传、帮、带”井然有序。教师张文赵已在巴东一中工作了4年,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来学校时,是邓兴普和刘从政两位老师带我,他们在备课、教学、学生管理上给我提供了很多经验,我自己也坚持从一些细节做起,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教师张文赵说,教研活动、听评课、青年教师教艺比赛、高三复习课竞赛都让自己受益匪浅,谈及来巴东一中最大的感受,他坦陈地说:“领导示范,老师敬业。”巴东县教育局领导对巴东一中的教师发展作出高度评价:“巴东一中以师德师风为着力点,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新课改为推力,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成效明显。”

培养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和展示人生价值的舞台,为青年教师腾飞提供“绿色通道”,是巴东一中重视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

2000年,教师谭柱魁来到巴东一中工作。当年秋季学期开学不久,在新教师汇报课上,稚嫩的教法、蹩脚的普通话,使他在众多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的首场亮相十分失败。“那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谭柱魁回忆说,“当时信心丧失,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想走人。”副校长谭元富是当时的年级主任,他多次主动找谭柱魁谈心、开导,并鼓励他多学习。谭柱魁的指导老师更是给了这位新同事不遗余力的帮助。“指导教师授课时,都热情地邀请我去听课,我整整做了一年的‘学生’,他对学生的引导和思维开发的教育方式,对我影响很大。”谭柱魁说。同时,学校经常给他学习培训的机会,对他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

从2005年至今,谭柱魁担任了六届班主任和七届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因表现突出,他多次获奖,学校还任命他为年级主任,赋予他更重的担子和更大的期待。谭柱魁说,支撑他的是感恩之心、爱心和责任心。

在完善的成长机制和人文关怀的催化之下,巴东一中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壮大,现有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5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及省优秀教师9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2人,省、州、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6人,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学校,在家长赞扬和学生微笑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如今的巴东一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几任领导薪尽火传,不懈努力,巴东一中实现了从传统办学到现代化、标准化办学的转变:公寓化学生宿舍,现代化师生食堂、教学楼等,科技楼内,设立了美术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天文观测台等现代教育设施,学校有多媒体教室3个,校园网信息点300多个,建有校园电视台,体育教学设施达到省级一类标准。

站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度,巴东一中对教育教学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不断总结,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三节两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学校常抓不懈,使得素质教育和升学率达到了完美平衡,形成了良性循环。2010年高考,全州理科状元的桂冠被巴东一中学子夺得,全州理科、文科前10名中,巴东一中分别占了5人、7人。2000年以来,学校共有43名同学进入北大、清华深造,有16名同学获得全州文理科状元,6名同学高考成绩进入全省前十名,数千名学生考入“985”、“211”工程大学。高考自主招生成果显著,近3年来,共有3名学生获得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加分,最高可达30分,有60多个学生通过了全国多所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并获得加分或降分录取资格。这些都是巴东一中全面贯彻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结果。2005年4月,武汉大学将巴东一中确立为全国首家“优质生源基地”。通过跟踪调查,巴东一中毕业生进入高校后大都品学兼优、才能突出,或荣获国家级、校级奖学金,或担任学生会及党、团组织干部,或成为大型活动主持人,或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有20多人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有40多人出国留学深造。

孟威丞是巴东一中高二(10)班的学生,他说:“学校生活让他很快乐,不再是以前的死读书、读死书。”说到考大学,他又说:“我很有信心,因为这里的学习环境好,老师的教学水平高,而且特别认真负责。在巴东一中,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巴东一中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真正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无缝过渡”。

正是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坚持和不断探索,才使得从巴东一中走出的学生,知识面宽,可塑性强,同时,有广泛的业余爱好。让学生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兴趣爱好广泛、博闻强识又有所长的全面发展人才。

采访尾声,校长宋发刚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新校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今年暑期将实现整体搬迁。巴东一中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信息化、现代化、高质量、示范性、有特色的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名校目标迈进!”

第二篇:高级中学发展纪实

在古城xxxx县xxxx风景区凤城大道与振兴大道交汇处,有一座占地近200亩、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投资逾6000万的现代花园式学校。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餐厅楼、宿舍楼壮丽宏伟,气度非凡;和谐音乐喷泉、鸿雁腾飞雕塑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文圣亭、英雄亭古色古香,庄重典雅;行走于校园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一簇簇的鲜花,一片片的绿草。

这就是xxxx县第三高级中学,一个从学校建成到一批批学子走向更高学府才仅仅六年。六年来,三高人始终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境界,创优美育人环境,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用育人的彩笔,在教育事业上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与嬗变。2007年被中共xxxx省委高校工委授予“xxxx省文明学校”;2008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爆破英语培训基地和xxxx电视台高考传媒艺术培训基地;2009至2010年先后被商丘市委市政府授予“卫生先进单位”“绿色学校”。

勇于开拓天地宽

面对三高近几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家都毫不犹豫想到一个人,他就是xxxx县第三高级中学董事长xxxx。

xxxx出生于xxxx县匡城范洼张庄一个红色革命家庭,曾祖父是大革命时期张庄一带红枪会老会首,祖父是抗日战争时期xxxx杞太地区地下交通员,又是解放战争时期xxxx杞战役护粮支前英雄,父亲是一位热心公益的退休干部。他1992年入伍,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服役三年里曾多次受到部队的各项表彰嘉奖。家庭的熏陶,党的培养,部队的历练,造就了xxxx吃苦耐劳、自立自强、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转业后他投身商海,于1999年开始创建郑州液压机械厂,并任总经理,几经拼搏,生意做的是红红火火。

可2005年的一天,却改变了他人生的理想。

当时xxxx县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xxxx县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方研究,决定在重组三所农村普通高中的基础上,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兴办一所优质普通高中。可谁能担负起这一重任呢?经过多方推荐,大家把目标盯在重情义、讲信誉、有胆识、有实力、年富力强的企业家xxxx身上。

面对投资办校,一向以稳健果敢见称的xxxx犹豫了。用商业的眼光看,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外行投资教育的风险,可看到家乡那几千少男少女因学费高昂或其它两所高中容纳量有限而不能上高中圆大学梦,他又深感痛心。这时他想起爷爷经常讲给他的那句话:“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一个能为后人,为家乡做善事的人。”想到这些,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这个重担。

创业的艰辛,建校的曲折,使多少人对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投去了怀疑的目光。可寡言的xxxx却挺了过来,xxxx带领一班人,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发展路子。他用无言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在上千个日日夜夜里,他和建筑工人一起顶酷暑,冒严寒,昼夜奋战。困难磨损了他太多的乌丝,瘦削了他强健的身体,可也再次验证了他的吃苦耐劳的的品格,锲而不舍的精神。

办法总比困难多,年年都有新举措。xxxx县三高在xxxx的带领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更新基础设施,拓宽育人环境。经过几年来的艰辛努力,一座现代花园式学校终于拔地而起,敞开胸怀迎接一批又一批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如今说起xxxx县三高,全县人都交口称赞。

质量与特色齐飞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xxxx认为,必须建章立制,用制度来管理人、激励人、约束人。通过开大会,定计划,作分析,仔细摸底,调查研究,深思熟虑。一个“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调动教工积极性,有利于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在他心中酝酿成形了。xxxx和领导班子一起调查研究,外出学习,集体酝酿,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一套规范的制度,以创新的精神,发挥行政综合职能,坚持每周开好一次领导班子会,要带出一个求真务实的好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并带领他们研究制定了关于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考核奖励等一系列与学校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一个学校的振兴,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第三高级中学领导班子在董事长xxxx的领导下,始终突出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办好教育,人才是关键,要办好学校,教师是根本,通过严格的选拔,录用了原董店高中、长岗高中、河堤高中的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的在职教师,又从xxxx大学、xxxx师范大学等全国师范名校中择优录用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目前,该校高级教师32名,中级教师114人,教师本科学历152人,学历合格率100%。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共同促进。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创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开阔视野,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联起来的形式培训全体教师,组织一大批教师到外地知名学校学习,先后组织教师到山东杜郎口

中学、永威中学培训听课;2010年4月份,三高又从郑州一中校请来一批由党委书记吴建才带队的专家名师到我校讲读授课。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创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中,xxxx始终坚持特色办学。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10月,第三高级中学成功申办为北京师范大学安博研究院的实验基地,使全校师生共同分享各校高端的科研成果。创办了“爆破英语”班,学生利用网络,快速高效学习,迅速提高了英语成绩。根据学生的爱好,学校还另辟蹊径,对他们进行特长教育。按高一发掘特长,高二发展特长,高三发挥特长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和特别培养。学生进入三高后,学校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特长,分出美术、音乐、体育、播音等特长班。几年来,学校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接轨新课程改革,形成了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促特长的办学特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丰硕的成果。2006年尤吉屯中学毕业的张林雪,当年中招成绩只有398分,连重点高中的高价生都不够线,后来到三高学习,2009年高考以536分的成绩考入了天津理工大学;2006年城隍乡马头中学毕业的张富永张勇敢兄弟俩,中招成绩都不高,经过在xxxx县三高三年的努力拼搏,2009年兄弟两个分别考入武汉科技大学和西安航空工业大学; 2009年我校体育专业47人,高考专业上线81%,其中靳峻峰专业成绩91分,据我市体育专业第一名,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录取;美术班考生68人,高考专业上线率100%,其中李青青同学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侯凯涛被南开大学录取;音乐班考生60人,高考专业上线率100%,升学率85%。

2010年,xxxx县三高再创辉煌。参加高招人数为1286人,一本上线就有32人,本科上线542人,本科上线率高达42%。郑帅锋同学以628分的好成绩位居全县第四,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平岗镇王菜园村的刘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张蒙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理工大学。应届班捷报频传,往届班也是喜事连连。通过一年的复习,增长100多分者比比皆是,最高增分达167分。河集乡的张闪闪在重点高中连考二年未上本科线,通过在三高一年的复习考上了xxxx科技大学。

广开办学渠道,借桥过河,借梯登高,是第三高级中学培养多元化人才的特色教育,也使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在这里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率先垂范堪为师

人要有追求,更要有正气。这是董事长xxxx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他相信,有才无德会办坏事,有德无才办好事,德才兼备会办大事。xxxx同志满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坚持以自己的言行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廉洁奉公,以身作则。

在xxxx的倡导下,第三高级中学把自己定位为平民子弟高中,学校的收费在全县乃至周边县都是最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对那些上学仍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还要给他们减免住宿、学杂等费用,甚至还定期给他们发放生活费,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对于特困生,学校还经常积极组织全校师生为他们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以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每提及这些,被资助过的田海燕,崔梦鸽等众多同学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三高减免的学费,以及用来慰问、捐献、资助的钱物多达400多万元。

六年来,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是三高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造福桑梓的精彩壮举,那么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广施爱心,则在细节中无声彰显着三高人的赤子情怀。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董事长xxxx的带领下,三高人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去敬老院、老年公寓看望孤寡老人,并带去多种生活物资和营养品。从物资和精神上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送去了快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近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也紧紧牵着他的心。南方的雪灾,北方的干旱,汶川和玉树的地震,无不让三高人为之揪心。每次董事长xxxx都和校委会成员一起带领全校4000多名师生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捐款活动。他说:“也许这只是一份极其微小的帮助,但也要让灾区人民知道,我们和他们心连心。”

“以满腔热忱,心系xxxx县教育”,这就是三高人几年来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在董事长xxxx的带领下,三高人正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努力把xxxx县第三高级中学办成精神文明优先、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教学质量优良的优质学校,谱写xxxx县三高新的辉煌,为中原水城的教育事业再浓墨重彩地绘上一笔!

第三篇: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精)

一所发展中的学校——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发展纪实(下)

校长是教师心中的一面“镜子”

采访刘胜本老师的时候,正值学生们课间跑操。记者问刘胜本:“你的班级不需要你带队吗?”他回答说:“不用。我做班主任特别轻松,班里的事情几乎都不需要我操心。”

记者很诧异,“那遇到调皮捣乱、犯错误的学生怎么办?”

“表扬嘛!”记者更加不可思议。刘胜本回答得理直气壮,似乎这是再清楚不过的道理。

刘胜本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几乎没有批评过学生,表扬成为他班级管理的“杀手锏”。

2007年9月,高一军训,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写军训日记。军训的第一天,班里有12个调皮鬼没写日记,想给新班主任一个下马威。刘胜本不动声色。他先是仔仔细细地批改交上的军训日记,然后召开第一次班会。12个调皮鬼心中暗暗打鼓,不知道这位新班主任将会怎么整他们,最起码一顿批评是免不了的。

班会课上,刘胜本笑眯眯的,根本没有发火的迹象。他挨个表扬交作业的36个同学(全班共48人),然后,请军训日记写得最好的同学,上台朗读,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并讨论这篇日记好在哪里。那12个学生等到最后,也没有听见班主任提到自己的名字,他们的心里开始嘀咕了:“刘老师怎么没提到我呢?怎么没有批评我呢?”他们坐不住了。

第二天,所有的人都交了军训日记。在每日小结会上,刘胜本和昨天一样,先是表扬所有的学生;然后特别点名表扬了12个调皮鬼,肯定他们的变化,提议全班掌声鼓励;最后表扬日记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原先没有交日记的12个人,见这次受到了表扬,心里都有些别样的滋味,他们想着怎么能把日记写好,争取让刘老师再表扬一次。

“遇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有意忽略做得不好的同学。学生稍有变化,我就会表扬,给他一个较高的定位,他就会朝着那个好的方向不断努力。学生是有自尊心的,当你尊重了他,他就用良好的行为来回报这种尊重。”

几天前,有个女生找他哭诉自己与宿舍同学吵架。经了解得知,这个女生的手机闹铃经常在凌晨响起,把其他人吵醒,干扰睡眠,宿舍里的人对此非常有意见,一场争吵就此发生。刘胜本心中有数了,他决定召开一次班会课。

刘胜本的学生特别喜欢班会课,因为他们的班会都是从小故事开始的,很吸引人。

这一次班会,刘胜本讲的是企鹅和大雁的故事。企鹅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抵御寒冷,大雁保护受伤的同伴直到痊愈或者死亡。随后,刘老师又开始表扬了,“开学以来,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很到位。很有企鹅和大雁的精神。”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刘胜本发现,两个女生悄悄地低下了头,并且相互望了一眼,抿嘴一笑。

利用只表扬不批评的方法,又一次圆满解决了问题。

“大雁飞行时,将老弱病残放在最省力的位置,不让任何一个队员掉队。我们应该学习大雁的精神,照顾班级中的弱者。他们可能是学习不太好的,也可能是性格不太好的。大家要照顾他们,让他们跟整个班级一起前进。”

如果班级有迟到现象,他就立刻表扬未迟到的同学;如果班级有自习课说话的现象,就立刻表扬自习课纪律好的同学;如果有跑操不整齐的现象,就立刻表扬跑步好的同学……

就这样,表扬、表扬、不断地表扬,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学生在老师较高定位上发展,班主任工作越来越轻松,但学生的学习劲头却越来越高。学生找到了自信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持续的表扬给他们设置一个向上发展的空间,让希望的种子破土发芽,茁壮生长。

除了表扬,刘胜本管理班级还有一个绝招:写书信。

你真心喜欢一个男同学,这并没有错,更不必恐慌,正说明你很健康。这份情感犹如士兵的笛子和女士的泳衣,你得学会好好珍藏。到该表达的时候(高中毕业后)再表达出来。否则,就像是隐蔽的战壕中吹响笛子的士兵,或者是冬天穿泳衣的女士,表达的不是时候,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

你的朋友,胜本。

这是写给一个早恋女生的信。这个女生的父母离异,她与高年级男生恋爱,成绩直线下降。

早恋是一个敏感而又必须面对的话题,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人往往只关注早恋的表面,如心烦意乱、无心学习、成绩下降等,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爱的缺失,他们会本能地去寻找爱的满足。从父母离异的那一刻起,爱的缺失就如影随形。刘胜本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蒙眬的爱慕在这个年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对这个女生说:“我的年龄和你父亲差不多,你可以把我当作你的亲人。”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信,即便是亲生父亲也莫过如此。

“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用对立的态度对待他,要理解他们。一旦学生早恋了,犯错误了,这时如果再打压批评,就相当于把学生往外推,我认为要把他们拉过来。”一沓厚厚的书信,解开了学生的心结,也将可能会导致学生反感和敏感的问题一一探讨清楚。

刘胜本带的班有个独特的规律,刚开始的头两个月,班级整体处于年级中等水平。但后来者居上,学生后劲强盛,时间一长,逐渐就在各方面遥遥领先,创造学校若干个第一。他接班起始,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习惯,逐步适应刘胜本的表扬,随后学生会建立一种自主管理的模式。这也就是刘胜本班级管理轻松的原因。

刘胜本的教育理念引起了安丰伦的兴趣,他准备在“班主任夜话”和大家讨论“只表扬不批评”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每月一次的“班主任沙龙”是学校对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也是班主任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一个平台。主持人是安丰伦,没有特殊情况,他从不缺席。自制力差学生的教育问题,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班级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现场的气氛轻松而又热烈,班主任老师们都能从中获益。

校长如何对待教师,教师就会如何对待学生。就像“教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一样,“校长也是教师心中的一面镜子”。校长尊重教师,尊重教育,教师也就会爱护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热爱学校,一条良性循环的链条由此形成。

寓教于乐,给学生自信的力量

经过几年的经营,学校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我一直在反思,前几年学校发展速度快,家长看重的是学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看重高考升学率,这有些狭隘。我更看重的是学生升入大学后的表现,我们一中出去的孩子很受大学欢迎,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经常有喜报传回母校,这种发展后劲最让我感到欣慰。”

2007年,青开一中第一次参加第六届全国中学生创新英语大赛,结果:9个参赛学生,5人获奖,孙若愚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全额奖学金。次年,又有6人获奖。香港中文大学主动邀请青开一中推荐学生,前不久,有4名学生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回复函。安丰伦认为,这是对青开一中最大的褒奖,说明一中输送的学生得到了高校的认可,其整体素质很高。

“开发区的孩子大都来自天南地北,见多识广,思想活跃,解决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不能单凭制度约束,应该有其独特的培养方式。不能把孩子整天拴在一个地方,逼着他们学习,要多搞一些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渗透对学生的做人教育。德育工作做通了,学生就会主动努力奋进,寻找学习的动力。”

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这种理念是有争议的。开发区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条件优越,但人们的教育理念却普遍相对滞后。无论别人为教育质量怎样加班加点,青开一中却要定期举行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发区的孩子本来就心思活、个性强,学校再举行活动,那他们还不玩疯了,还能有心思学习吗?”家长们对此非常担心。

2007年10月25日,青开一中的一楼阶梯教室,“文明伴我行”演讲比赛预赛。台上,选手小刘正在演讲,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是感情充沛饱满。校团委书记李玲坐在台下,她比小刘的班主任还紧张,真希望小刘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比赛的前几天,小刘和同伴找到李玲:“我们俩想参加演讲比赛,但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普通话也不标准。”李玲知道两人学习成绩不太好,平时性格内向,有些不自信,这样的学生最需要鼓励。“学校举行活动,你们能够积极参加就是对自己的肯定,失败也好,成功也好,其实并不重要,都是一种收获,你们觉得呢?”两个孩子点点头,“好,我们参加”。虽然最终没能进入决赛,但对小刘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这次比赛让她开始突破自我、树立自信。

青开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元旦联欢晚会、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艺术节、体育节……每次举行活动,只要一发出通知,学生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报名。活动都是自愿参加,学校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上次的艺术节结束后,所有人的评价都是‘艺术节搞得太好了’!每次学校搞一个活动,效果都会持续很久。以前害怕搞完活动学生心散了,不好管,实际上恰恰相反,活动结束后,再抓学生的学习,特别好管理。‘文明演讲比赛’后,学生的常规几乎成为自觉,学习也非常上进。”校党总支副书记王昆高兴地说。

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校园文化活动中所传递出的感恩、尊师、责任、文明等教育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最生动的教育,比单纯的灌输要好得多。

“去年,我们班举办元旦联欢晚会,我和学生们一起布置班级、确定晚会主题,我还给学生们准备了节目。这些活动非但没有耽误学习,反而可以让一些平时表现不突出的孩子有了施展的机会,而且师生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和谐。”周玉国老师深有体会。

“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原来死气沉沉的校园,变得有活力有生机了。这里的孩子都是多才多艺,学生和老师都很愉快。”刘胜本说。

开一次运动会,让学业成绩不理想但体育出色的学生找到自信;办一次艺术节,让能歌善舞的学生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办一次诗歌朗诵会,让热爱文学的学生有了展示风采的天空。“如果只有一种评价方式,好多学生的才能只能被埋没、被扼杀;多几种评价方式,就会多培养出一大批好学生。”安丰伦欣慰地告诉记者。

“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在校报上开辟《优秀校友》专栏,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激励广大师生热爱学校、热爱工作、热爱学习,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不久前文明演讲比赛,我们把获奖学生的照片、演讲稿、获奖感言刊登在校报上,将校报赠送给他们,留作纪念,学生高兴了很长时间。”王昆介绍说。

一次演讲比赛获奖,一次运动会夺冠,一篇文章在校报上发表,一个节目在艺术节上展示……一个个的精彩瞬间成为青开一中学生高中生涯中珍贵的回忆。或许所学的知识会慢慢淡忘,但是这些场景会长久留存于他们的记忆中,影响高中生涯,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记者在学校采访时,遇到一位学生家长陈先生,他在开发区工作。当年他的儿子中考时,周围有许多家长花重金把孩子转到其他地区就读。“以前,老百姓对整个开发区的教育质量不信服,对学校没有信心,所以不少学生转学。”当时,儿子已经被青开一中录取,却最终选择了外地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尽管舍近求远,但是为了孩子的前途,他决定让孩子在异地读书。

有一次,安丰伦的一席话让陈先生觉得“这个校长很有见地”。安丰伦说自己的教育理念首先是人格教育,不管孩子将来要做什么,先得学会做人,才能做好其他事情。“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也是第一要务。冲着安校长的这种教育理念,我也要把孩子送过来。”2008年底,陈先生毅然把儿子转回青开一中就读。孩子转回后的变化没有让家长失望,前不久刚刚通过了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开发区的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陈先生说。与前几年开发区的学生转出相反,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回青开一中就读。

一所平凡的发展中的学校,一个普通而智慧的校长。

名校、老校毕竟是少数,在中国,更多的则是这种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校。“过个三五年,你们再来,我们一定做得更好了!”安丰伦自信地说。只要从内心尊重教育的规律,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学校和学生的成长,今天发展中的学校,一定会成为未来有特色的“名校”。采访结束时,记者对此深信不疑。

大海潮涨潮落,每一次的涨潮和落潮,都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它既是对前一次的思索,也是为下一次积蓄力量。在告别安丰伦校长的时候,记者确信,未来,青开一中的浪潮必将会波澜壮阔。

第四篇:十年校庆追求卓越,力求发展九师龙珍高级中学独立办学10年纪实

这里是书香弥漫的学苑; 这里是传承文明的乐园;这里是雏鹰展翅的舞台;这里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推出片名:

追求卓越

力求发展

------九师龙珍高级中学独立办学10年纪实

在巍峨的塔尔巴哈台山下,在迷人的额敏河畔,在快速发展的新疆兵团第九师朝阳新区,矗立着一座师生快乐、健康成长的乐园----她就是龙珍高级中学。

2003年,九师党委着眼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决定龙珍高级中学独立办学。十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围绕“立师德,铸师魂,兴办垦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宗旨,形成了一套民主、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的教师队伍;造就了一个文明、善学、感恩、担当的学生群体。

龙珍高级中学的前身是1959年秋在新疆西北边陲塔额边境线上创办的军垦子女学校——农九师中学,2003年独立成为高级中学,是目前全师唯一的高级中学。学校占地4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84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绿化面积近4600平方米,成为“绿化、硬化、美化、人文化”的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40人,其中住校生880多人;在职教职工142人,其中专任教师125人。学校现有高级教师44人,占教师总数的36%;一级教师31人,占教师总数的24%,中高级教师合计占60%。

龙高是在兵师各级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不断成长起来的。独立办学10年来,先后有近20位兵师领导莅临调研、检查、指导工作。

2003年秋,龙高刚开始独立办学时,学校仅有一座教学楼和一座女生宿舍楼。在兵师各级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相继建成了综合实验楼、图书科技楼、男女生公寓、学生食堂、澡堂;修建了标准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设立了电子钢琴室、画室、音美活动室、健身房、形体训练室、合唱室、跆拳道馆;投入100多万元购置的理化生实验设备,达到国家一类学校标准。学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校园网络:现有规范的微机教室2间,微机110台;电子阅览室2间,微机80台;多功能教室2间;所有班级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并接入宽带网。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投入近2000万元,先后建成科技楼、天文观测台一个、创新实验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室6个;标准化400米塑胶运动场。短短十年,硬件建设从无到有,一个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已初具规模。

(同期声)学校党委书记: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树立现代管理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工作,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提出了“文化治校”的新观念,形成了物质文化治校,制度文化治校,思想文化治校三级三层次的立体式网络化的文化治校格局。

学校与时俱进,根据垦区人民对高中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特点,制定了《龙珍高级中学“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确立了“立足教育戍边、教育稳边、教育富边的宏伟基业,树立现代教育的质量观、人才观和发展观,坚持‘全、特、尖’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创办“人文性、研究性、有特色的兵团名校”为目标,努力创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英语特色学校”、“艺体特色学校”、“校本课程特色学校”。跳动的青春脉搏,涌动的创新活力,凸显出浓郁的育人氛围。

学校处处弥漫着育人的文化氛围,精致的校院里恬静清新,“石文化”、“墙文化”、“雕塑文化”、“亭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树立龙高人意识,培养龙高人精神”系列演讲活动;《校歌》、《目标歌》、《责任歌》、《感恩歌》、《教师歌》校园系列歌曲的创作与传唱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秋季运动会、“12.9”冬季长跑、迎春晚会等各类传统文化活动让每个龙高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与自信„„

(同期声)学校教师:这里有勤学与善思,这里有特色与创新。这是校园文化特色带来的凝聚力。

这是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的“英语文化周·五个一” 系列活动。

(同期声)学校学生:在英语文化周中,我们每天记住一个单词、每天学会一个英语短语、每天做一次英语交流、学唱一首英语歌、每班开一次英语故事会。

同时,学校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三个一”活动:每天用英语问候一次、每天听一段英文原声录音、每周读一篇优美英文;英语老师每周给学生教一句生活化的英语句子,学生利用每节课上课师生问候的时间及下课告别的时间复习巩固。

(同期声)英语组教师:我们编写了110块英语标示牌、编纂了“校园英语100句”口袋书,并让学生认真排演英语课本剧。现在,英语问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是龙高创建的校园英语文化特色带来的影响力。

运动场上,体育特长班的同学们矫健的英姿尽显运动的活力;画室里,美术特长班的同学们手拿画笔,彩绘人生;钢琴室、合唱室、形体室里,音乐舞蹈特长班的同学们彰显艺术气质。

(同期声)特长班教师:2010年到2012年的三年高考,特长班考入重点本科的考生从14人到18人再到22人逐年增长。这说明艺体特色带来吸引力已经彰显出无限活力。

高中新课程改革启动后,学校按照“学科知识基础类”、“学科知识竞赛类”、“社团活动技能类”、“创新技术发明类”、“艺体特长类”、“生活技能类”等六大类内容规范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精品化工作室”,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从众多校本课程中遴选出了《校园系列歌曲》、《新闻采访与写作》、《高中生演讲》、《英文写作辅导》、《生物技术》、《中学生安全教育》等精品校本教材。其中,易江山校长的作品《校园系列歌曲》之《教师,我的事业》获“放歌中华”全国大型音乐展评活动歌词创作金奖。

(同期声)学校教研室领导:现在,学校已从六大类内容中开发了300多个校本教材课题,有100多个校本课程课题正式纳入龙高课程运行之中。

如今,在龙高校园里,到处活跃着学生记者、学生作者、学生艺术家、学生科学家,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活动等领域受到师级以上表彰。

(以下用图像或图片展示):

2011年陈程、张斌、刘建行的《新概念斜拉桥》获兵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创新项目三等奖;高一(7)班第一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额敏河水量锐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获兵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2012年高二(8)班苏志涛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农九师蔬菜大棚的调查与研究》获兵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三等奖;朱子豪、刘文博的机器人智能创意作品获第四届兵团中小学机器人大赛高中组机器人智能创意第一名,19件学生作品在农九师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大赛中获奖。

(画外音):这是校本课程特色带来的创造力。

画面:《农九师龙珍高级中学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农九师龙珍高级中学党委议事规则》、《农九师龙珍高级中学民主管理制度》、《农九师龙珍高级中学关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规定》、《农九师龙珍高级中学校务公开制度》等。

解说:十年间,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学校集体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坚持“党务”、“政务”和“财务” “三公开”制度。领导带班、中层干部值班,“首遇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各部门既能各司其职,又能相互配合,运转正常有序。

学校积极探索实行校长负责制条件下的民主管理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创新性地提出了“学校民主化管理五步走法则”。

(同期声)学校工会主席:五步走法则就是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征求意见和建议、教代会讨论制定、通过各种形式公布和深入组织对照学习等五个步骤,确保了广大师生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制度的执行力。

十年的时间,学校构建起了一个“用能力说话,凭质量立足”,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

“要发展学校必先发展教师”。学校实施了“名师工程”,建立了“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级多层次名特优教师培养蓝图。按照《农九师龙珍高级中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经过自我推荐、逐级申报、专家组考评等程序,使各级名师脱颖而出。

实施 “蓝青工程”。按照一年入轨、两年成型、三年成熟、五年成师、七年成名的目标,实施“12357”工程。实施 “蓝青工程”以来,学校已出师的青年教师有30人,以成名的优秀青年教师16人,已选拔到学校中层领导岗位上的青年教师3人、副处级领导岗位上的青年教师2人。

实施培训工程。学校启动了校本培训长效机制,积极开展“课堂展风采,做阳光幸福使者”系列活动,以开展“五课”(教师考核课、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徒弟教师达标课和援疆及支教老师观摩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教研三小时”活动、“教师沙龙活动”以及寒暑假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载体的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外出交流学习等多元化培训形式,实现了以培训启迪人才、以讲台锻炼人才、以人才塑造人才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学习是最好的投资,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2006年以来,学校平均每年用于各级各类培训的经费都在30万元左右,平均每年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都在500人次左右。

一批名师德才兼备、业绩辉煌;骨干教师勇挑重担、成为中坚;后起之秀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龙高现有自治区特级教师2人(加上退休的共4人),师级名师5人,学科带头人5人,校级骨干教师8人,优秀青年教师4人。目前,学校有各级各类名师24人。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积极探索并确立了本土的“情景引入、问题搭台、探究立骨、训练固基”的16字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经过四年的努力,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广大教师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得以深入推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得到了兵、师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1年5月,兵团课改检查专家组对我校课改工作进行检查时,对我校的课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是“情景引入、问题搭台、探究立骨、训练固基”的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兵团课改检查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其经验现已被兵团课改办收录并刊登在《兵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检查调研报告集》杂志上,在全兵团范围内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

学校坚持开放性办学,增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助辽宁援疆工程,2010年,我校与抚顺市二中建立了友好学校,并选派3名教师去学习3个月;2011-2012年,我校与石河子二中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并先后互派6名教师任教一年。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使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在校际间得以交流,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友谊,提高了两校的教学教研水平。2006年以来,几乎所有的专任教师都到内地学校交流考察过。大大拓展了教师的视野。

学校建立了主管副校长—教研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体制,坚持中层以上领导听课、评课、教师自评互评、有效反思制度,形成了人人参与教研、个个在教研中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校紧紧围绕“799721”教育教学目标,实施以“课题带动、培训充电、名师辐射、蓝青帮扶、教研推动”为内容的校本教研策略,发挥教科研在做优做强高级中学中的公关利箭作用。学校确立和申报的研究课题有:校级课题“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师级课题“高中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拓展”,国家级课题“语文创新写作”和“生命教育”。学校全体教师都参与了“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年撰写一篇论文,学校评选出优秀论文汇编成册。目前,已编印三期《九高教研》。

(字幕):扎实的教研教改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03年以来,连续九年学校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本科上线率达60%以上。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合格率全部在90%以上,其中,有6门功课达97%以上,在自治区270多所学校中名列前茅。平均每年参加师级以上各类竞赛的教师都在100多人次左右,参赛获奖率均在70%以上。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平均每年获兵团级以上奖项的学生300多人次,占学生总人数的20%以上;获国家级奖项的学生200多人次,占学生总人数的12.5%以上。

走进学生公寓,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内务,优雅温馨的环境,独具个性的宿舍文化。这里宛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彰显“校园是家,教室是家,宿舍更是家”的校园文化,龙高以“文明班级”量化考核暂行办法为依据,对班级各项常规工作做到了日日有检查、周周有评比、月月有表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成立了“学代会”、“星空文学社”、“春燕留声”宣传社、“滴水阳光”感恩社、“水晶翼”记者站等近20个学生社团,并成功举办了四届“师生秋季运动会”、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八届“住校生中秋文艺晚会”、八届“迎新春教职工文艺汇演”。

学校每年都要评选表彰月文明班级116班次、学期文明班级32个、文明宿舍124舍次、月优秀班主任116人次、学期优秀班主任32个;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团干、优秀班干等各级各类优秀学生400多人次;学习进步生50多人次;“十星”生640人次。推选出“第九师好少年”1名。通过这些表彰活动,学风、班风、校风越来越好,学生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学校将每年的4月和10月定为“爱生月”,要求在爱生月里每位老师给学生办三件以上的好事。实施包括校领导在内的“帮学习困难生”、“帮生活困难生”、“帮品行困难生”为内容的帮扶工程,同时将活动纳入师德考核并为评选师德标兵和爱生模范提供依据。

目前,龙高已开展了八届16个“爱生月”活动。在八届“爱生月”里,教师共为学生做好事一万多件,每年都有近1000人次困难学生得到帮助。评出由学生选出的“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224人次;评选出校园师德标兵63人次。

(同期声):学校非常重视特困生和优困生的学业及经济困难,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扶优助困措施,解决了大部分特困生和优困生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业。

学校结合学生群体特点,多项举措为在校学生搭建了全方位的关怀平台,不仅向住校学生免费提供床具等生活必须用品,而且还免费让他们洗澡,使免费喝上干净、清洁、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同期声)学生管理员:学校还定向提升服务质量,譬如成立的学生洗衣社,由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经营。这些都突显了龙高学生关怀的理念。

全面关怀,爱心使然。从2004年至2012年10月,学校通过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争取国家资助项目、联系社会热心人士捐助、特殊团费资助等途径,累计为学生发放各种奖学金、助学金4150649元,受助学生6586人次,圆了众多学子的大学梦。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平安校园”建设放在了德育工作的首位。实施“每天一看、每周一课、每月一排查、每学期一演练”的“四个一” 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即每天综治保卫人员及护校队成员查看一次重点防范部位及监控录像情况;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或主题班会对广大师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每月由校领导亲自组织对校园进行一次全方位安全隐患大排查;每学期组织一次逃生演练和防火演练。

(同期声)学校安保人员:我们对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的每层楼梯,都明确了安全责任人和安全管理职责,并做好重点时段学生上下楼梯值班疏导。

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并重的方针,构建了教学楼+宿舍楼+自行车棚+大门的四个监控点为核心的辐射整个校园的学校监控系统,为校园和广大师生编织了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多年来,龙高学生的品德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师生违法犯罪率为0,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

十年的探索,见证了龙高人不懈的努力;

十年的历史,积淀了龙高人精神的华章;

十年的荣誉,书写了龙高人璀璨的光彩。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是兵团命名的“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德育示范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

学校是兵团命名的“文明单位”;是兵团“优秀家长学校”;是兵团教育局确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是兵团“内保先进集体”、兵团“平安单位”和兵团“法制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先后被评为师“综治先进单位”、师“防火先进单位”、师“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先进单位”;师“团建目标管理先进集体”、师“宣传报道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9年学校被评为师“首届名校”、师“和谐校园”兵团“平安单位”。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兵团“德育示范校”、兵团“和谐校园”;2011年被评为师“第二届名校”、“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兵团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单位”、“自治区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先进集体”。在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活动中,荣获中宣部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同期声)龙珍高级中学校长:拼搏中书写荣誉,坚守中成就辉煌。十年磨一剑,成绩属于过去。党的十八大提出“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站在新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化改革,创办“人文性、研究性、有特色”的名校是每一个龙高人的心愿。我坚信在“追求卓越,力求发展”的校训鼓舞下,龙高和龙高人必将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大潮中健行而致远!

第五篇: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育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14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育与社

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21世纪是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但社会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不是饮鸩止渴的发展。为了社会的需求,化学教育必须与时代需求相一致,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化学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想实现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有好的、优秀的化学教师,如何实现化学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供大家商讨:

1、掌握深层次的化学专业知识

长期以来,能钻透化学教学大纲,吃透中学化学教材,讲透化学教学内容是一个中学化学教师的理想境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大爆炸,网络的沟通,随着化学高考的恢复,研究性课题的开展,我们以往的那些知识已显得不够用,有些学生的问题已触及本学科的知识的前沿,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除具备中学教材所需的化学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较深层次的专业知识。

2、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知识的综合化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同时,化学教师还要掌握哲学、文学、数学、物理、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勤于学习,终身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才能使自己掌握多元化的、综合性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升级换代,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最新的知识前沿。

3、可持续性发展的教法

要实行可持续性发展的教法,就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就必须坚决废止满堂灌。要注意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因此,化学教师要想使教法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就必须注意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A、“三个递进的面向”: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学习的全员发展。

B、平等性的原则:要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新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成长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进而成长为既能为社会建功立业、又有能力获得个人幸福的人。

C、多样性的原则:化学教育不能过分强调标准化,要鼓励标新立异、见解独到。要根据新教材对个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建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评估标准。

D、发展性的原则: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协调发展,防止教法的僵化静止化,以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持续健康的学习和发展。

E、探究性的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自学能力。

F、创造性的原则:教师要树立创造意识,创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成创新能力。

总之,现代化学教师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教法,多进行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多进行探究性 的学习,多进行案例和问题的分析,使学习具有交互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性。

4、善于处理现代信息的能力

长期以来,三尺讲台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神奇的板图板画,成了化学教师智慧飞扬的天地。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教育的到来,未来学校教育必然要向建立信息教育工程发展,把计算机、网络、电子高速公路作为新的教育手段,逐步推行网际学校系统,实施网上教学。那么作为一个教师,为了今后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于处理现代信息技术,做到既是知识的讲授者,又是技术操作员、网络辅导员。教师要能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5、树立新化学教师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革,新化学教师也必须以变应变,顺应发展的潮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有大胆变革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教学中富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性的指导能力,和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做到“五化”,“五化”即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语言艺术化,课堂组织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师生关系融洽化。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同时做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

首先要降低知识的难度,强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中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改变他们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形成的错误的、模糊的、片面的想法,真正理解含义,形成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正确观念,比让他们记住一些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地名要重要的多。其次要打破化学学科中心的内容框架,因为过去的化学教材不以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发展逻辑,也不以每个人自身的认知发展逻辑,这就给学习带来了困难,也就没有持续性发展可言。然后还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化学现象的定性观察、化学数据的定量测量、活动与小制作、角色扮演与讨论、探究性学习与游戏等等。另外要加强化学插图的作用,以图知文,图文结合,培养空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最后要树立起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终结,以理性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绩。

总而言之,惟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以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优异的素质、发展的眼光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来适应教育的需要,才能为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创设一个良好的化学教育的大氛围,以促进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市做了许多工作,现简述如下,供大家指正:

1、明确教改目标,抓住发展机遇

我市围绕新高中化学教材、新初中化学教材的推出,围绕高考 3+2 的推出,抓住化学高考恢复的机遇,不断对新教材组织教师教研、讨论、学习和试验,加深了对教材综合性、创新性、发展性的认识,先后开展了诸如研究性课题的学习、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交互式教学的研讨、创新教育的实践等等。努力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化学教学模式,以利于江苏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全员可持续性发展。

2、真抓实干,稳步推进

我市化学教研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化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两个结合、落实三个保证、狠抓四个环节:即以素质教育、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中心;坚持课程改革、教研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坚持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广相结合;从组织领导、教师师资力量、学校教学条件三方面提供保证,狠抓教学、教改、教研、科研四个环节,条件好的学校先推开,条件不足的学校后期展开、优先保障、加强指导。

3、精心组织,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化学教师的再教育工作,是实现化学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工作,如何全方位地做

好培训工作,拓展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知识,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市做到了精心组织,全员安排。先后请专家介绍了新大纲及教材的编写意图,请专家作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报告,请专家作了文化化学的演说等等,并请参加培训的教师以教研活动、看录像、学资料、写心得体会、写论文等等方式,加深了对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

4、实施“三精工程”,刷新教育理念

从早期的“提高一堂课 45 分钟的效率”到近期的“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到现今的“推行化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不断实施“三精工程”:即精品课、精品教案、精品论文,不断刷新教育理念:教师从满堂灌转向师生合作;从强调学会转向强调会学;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向主动发现,开始注重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案例式学习等,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注意学习成绩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注意个别学生的过去转向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学习,关注全员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科研意识的增强和教研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可持续性的发展。

5、完善网络建设,尝试网络教育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的革新,校园网络的建设,是未来教育能否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硬件。我市着力抓了教研室、学校、教研组三个方面的工作,注意各校化学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发挥与化学教研组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发挥。

下载前行者的足迹——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发展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前行者的足迹——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发展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