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一年级上册数学经验点滴之谈
我对一年级上册数学经验点滴之谈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一单元内容在在教材第2—5页。教材第2—3页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图。该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并使雪双手的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从多角度数数,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材第4—5页出现了10以内的各数,主要是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主。创设情境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教师以自身的型未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中创设既合理富有活力,既关注又尊重学生的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毋庸置疑,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对孩子们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009年9月
第五单元分类
“分类”这个单元从形式上看是新增加到,但从内容上看却是已有的。新教材把分类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可以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分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还是在科学研究和学生今后的学习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分类时必须选好标准,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这本实验教材不是只在第一单元就安排分类,而是从第一单元起就渗透分类思想。第一单元数一数不是见人就数或见物就数,而是要分类数。第二单元不是乱比而是要分类比。第三四单元的数学知识也是分类出现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分类的认知水平,于是在第五单元安排了分类。教材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体验分类尝试分类。并用多种方法分类。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在教学时应注意: 1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2注意实践操作。
3由于按不同标准分类这一知识内容本身比较灵活性,教师在设计活动与练习题时应体现出开放性和探索性。
2009年10月 第六单元6,7加减法的应用
只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心知,体现教学的基本过程,才能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因此,建议在“用数学” 的教学中: 一. 结合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学大纲和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教学大纲,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本节课主题画的资源少,不能让学生多角度的提问,所以对主体化可进行改动和充实;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把联系生活,展开联想与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共同定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充分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情感的互动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本节课可涉及郊外去看看金色的秋天,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好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探讨知识的欲望,激起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从而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引起师生情感的互动。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教师可以在教师观察主题画,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及巩固反馈,联系生活时都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提问、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人际互动。
在课堂上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尤其要重视小群体内部与小群体之间关系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在跟学生相互作用的情形中。本节课我们在研究大括号和问号以及联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两处均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助,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而后再汇总各小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认为在9加几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1.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2.注重算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进行法探讨,对不同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
3.加强实践操作。手脑结合有注于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计算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大量的算法探讨安排成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并让学生与他人充分合作,培养合作意识。4.多设计有效的练习活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篇:我的班主任工作点滴之谈
我的班主任工作点滴之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好常规训练,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寓批评与表扬之中,以积极因素影响消极因素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
反应。例如:我刚毕业那年接的一个班,一踏进教室给我第一感觉就一个字“乱”,教室里学生打闹追逐,几乎所有同学课桌上犹如垃圾场,我苦不堪言,一位有经验的老师跟我说:“在大部分同学犯同一错误时,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做得相对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于是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效果很不错。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应当注重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国古代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对为人师表的最好解释?。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点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点滴
孙涛 九年级 数学
数学课堂总是会让人联想到数字、计算、解题,概念、公式、定理,字母、证明、推理;直尺、三角板、圆规;粉笔、黑板、老师;以及一群昏昏欲睡的学生。这一切的一切都给人一种严肃、古板、枯燥、乏味的感觉。诚然,数学课堂里, 没有语文课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没有英语课的感受异国情调的浪漫之旅。然而,事实上,数学中也处处隐藏着神秘的美。只要你善于去挖掘它,发现它,你就有机会去感受它,去欣赏她。譬如,数学特有的线条美、对称美、结构美、思维美;在解题过程中,你尽可以纵情地去想象,体会 “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神奇, 去感受“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去寻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感觉。对于一个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将严密的抽象的数学知识演变成生活中一个个可触摸、可感知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索它,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参与到课堂的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能享受到数学中蕴含的美,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所以在数学课堂上, 多一点趣味化,多一点形象化,多一点生活化,让学生能真正地领略到数学的美!
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我想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谈谈几点实践经验。
一、导入趣味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堂前五分钟的导入是决定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导入部分不仅为后面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决定性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一开始就对这一节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才会愿意学、主动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自己随便准备好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课堂上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老师根据学生的方法演示,最好用吹塑纸。实践活动是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几何知识的教材,采用动手操作导入新课的方法效果良好。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折纸飞机,折剪五角星,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这样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的兴趣。
一元二次方程趣味情景激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
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
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
此诗中的问题,你能用数学中方程解决吗?
二、教学过程形象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再加一张嘴。确实,无论对于任何教师来说,哪怕其有三寸不烂之舌,也很难将数学课上的形象、生动、活泼。然而,多媒体技术的问世,确实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视觉化、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平行线的教学,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这样就把简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概念更易理解。
另外,利用多媒体能静中求动,对比出概念的异同。数学概
念是静止的,抽象的,很多概念有相近之处,有的只是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如果理解掌握得不好,学生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也常配以声音和色彩。优美的音响加上绚丽多彩的动画画面等构成具体形象必能带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思维。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利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伴随着美妙音乐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学生利用直观的形象思维,积极调动学生耳,眼,脑等器官投入学习。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必将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单调、不枯燥、不乏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浓浓的生活气息,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数学感兴趣。为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整教材,重新组织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来调整、改编和补充现行教材中一些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教学的大课堂,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教行程问题之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前后两个黑板前,准备相对而行,发令“出发”,两个学生很快就撞在一起,教师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种同时从两地相向行,碰到一
起就叫相遇。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地站好,一声令下,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前后两个黑板前。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种运动叫做相背而行。再让两个学生从同一地点,一慢一快向相同方向前进,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教室里一片欢笑,学生仿佛不是在上课,好像老师领着他们在玩。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变得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总之,数学课堂如果教师能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把抽象数学概念形象化,学生则乐在其中;在教学内容上融入生活,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将数学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得数学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味道,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点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点滴
万州区清泉小学:程樱
摘要:通过设计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创设有趣学习情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和重视数学语言发展几个方面理论与实践的阐述,从数学与生活的角度对如何做好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做了比较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小一年级学生、数学教学、生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虽然孩子刚会说话时大人们就教孩子数数,便开始数学的学习,但是要想学好它,兴趣、习惯、方法对小学生来说都很重要,而这些对于刚开始数学学习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所以,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其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也能同步得到锻炼。
一、巧妙设计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而据学生调查问卷,他们认为:最枯燥、最难学、最讨厌的学科,“数学”均列首位。如何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变得更加有趣,让一开始进入正规学习阶段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不再形成对数学有“枯燥、讨厌”的印象是老师应该努力思考的问题。
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学前教育,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人或物的数,例如数出黑板、门窗、灯管、小朋友、桌椅等的个数,然后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出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课堂上我会围绕知识点安排丰富多彩的游戏,如小小运动会、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摘苹果、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等。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我就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我先问:“小朋友,你们想去动物园吗?”同学们都兴奋地说:“想!”“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园里可爱的动物们。其中还有我国的国宝熊猫呢!”接着出示动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又问:“谁能用4说一句话”,学生们纷纷回答,如:老虎、大象、熊猫等都有4只脚; 1头大象有2只耳朵,2头大象有4只耳朵;地上有3只猴子,树上还有1只一共有4只猴子等。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学生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与培养。
二、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首要特征与发展趋势。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的数学理念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它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具有鲜活的教改生命力。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教师教学时要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适时地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和协作来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加强动手、动脑和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会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不同的游戏、故事。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们拿来钟表,让小朋友以游戏的形式演示自己起床的时间、上学时间,睡觉时间等。当学生们变换着将将时针和分针拨到指定时刻的位置的同时,也就学会了准确认识了时间;还有我在教学20以内数的加法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7+8为例:让学生一边摆7个小棒,另一边摆8个小棒。学生通过操作得出了两种方法:(1)把7分为5和2,2与8合起来是10,加上5是15;(2)把8分为3和5,7与3合起来是10,加上5是15。通过以上的思考与操作,学生不仅在大脑中形成一种认识,从一个数里拿出一部分与另一个数凑成十,再加上余下部分,就得出了和,而且知道拿法不是唯一的。这样学生就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理解了“凑十法”。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但为什么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总是板着面孔,高深莫测的呢?华老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持续的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位置”这一课,我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或买“笔”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
四、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的传送过程。教师语言的表达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同时也影响学生的表达质量,教师语言的情感 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给孩子的智力发展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似乎没有语文课那样能够讲得真真切切,惟妙惟肖。其实不然,老师依然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集中学生的注重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5-2”这一减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时,我说“桌上有5个苹果,现在你吃掉2个,还剩几个?”,“吃掉2个,那就少了2个,也是去掉2的意思。”让孩子们明白“减法中的减号就是拿走、减少、去掉的意思。”通过详细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就很轻易把握新的知识。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等;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练习有图类型题时,注重引导学生首先完整叙述图的意思,然后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再列出算式解答,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五 结论
总之,在数学教学特别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经验
浅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经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晚上好!今晚很荣幸代表数学组在此发言,其实在数学组来说,我的教学经验说得上是最浅显的一名,因此非常地感谢数学组的同事一直以来的指点与帮助,也非常地感谢向老师给予我这个机会。下面我就对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讲解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年级的数学课本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页的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没有这么的枯燥。一开始我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对于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理解的不是很透彻,这时我就会根据主题图给学生讲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把数学的信息和问题容纳在里面,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我会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 在一开始认识数时,就让他们寻找身边藏着的数;在学习分类时,让他们自己在课堂中给自己的书包整理分类,并让学生在课后去超市看一看,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在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等等,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二、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游戏教学。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我会经常在课前利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作为一种作业,但很多家长都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我会对于那些有预习有家长签名,给予盖印章或着贴小红花之类的鼓励,以此激发更多地学生做到预习的这一块。当学生预习好了,教学内容讲解起来也就容易理解了。对于课堂教学,我一直都觉得与其教学生做题,还不如教学生发现数学的信息,找出数学的问题,因为自己发现的问题解答起来就更加地简单。在口算这一块主要的是要多做多练,但只是单纯地做题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所以我会运用很多的游戏插到教学设计中去。比如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中就会用到拍手游戏,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就会让学生做数字卡片,然后小组来比赛,两人同时出示一张卡片,数字的大的为胜利者,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的也是一样,两人同时出示一张卡片,先算出得数的为胜利者。当学习和游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讲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每一节课我都会抽查昨天讲解的知识,假若回答不出来,就先站着,我在提问其他同学的时候,站着的学生想到答案的可以举手再次回答。每隔一段时间,我也会专门抽查学生的口算心算的能力,假若能够快速回答我的五个问题,就奖励一个印章或小红花,当你所有的小红花和印章加起来有十个的时候就可以找我抽奖。学生对这个都是很积极的。一年级的数学非常地重视他们的口算心算能力,在每一张试卷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口算题。我会要求学生必须答对,假若你做错了,那你错一道题就抄减法表一遍,错几道就抄几遍。但假若考试中能考满分的话,就会给学生一定的奖励。
对于看图列式计算在一开始我就会利用编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后来就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不管在什么时候,我都会在讲解完题目之后让学生把答案写在数学本上,只有这样,我在巡堂的时候才知道同学具体掌握的怎样,假若只是纯粹地让学生一起回答,那样回答的只有优秀的学生,而带动不了后进生。数学要求的是准确无误,来不得半点虚假,会说不一定代表会写会做,所以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对看图列式计算这一块就会掌握地很好。
三、对于作业做到及时批改及时订正。一般在上课前我都会先看本节课的作业是什么?有没有一些相对较难理解的题型,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我会在布置作业之前先给学生讲解,这样作业做起来也比较有质量。这个学期,我相对重视的是作业的订正情况。因为订正错题比做新的练习有更多的意义。我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在错误之处画上一个括号,然后再把需要订正的作业放在一起,利用中午午休的时候让学生及时地订正。这一点,我在一五班一直都有执行,学生也都会养成习惯,我中午发下去的课时训练就是意味着要订正的,他们会立马把错题订正过来,然后再交上来给我改,而我也会给第一个订正完的学生进行表扬,而其他学生就会更加地积极。在这个时候假若还是做错了,我就会给他们单独地讲解。而在一一班,我没有午休这个优势,我就会利用早读课的时间来给学生订正。并且会在两个星期左右,就会做一次作业的大检查。每个组找两个比较优秀的学生下去给其他同学检查,发现有错的地方就及时订正。这样就能够做到真正地查漏补缺。
不管是我抄的题目还是数学辅导报,只要我有时间都会给学生批改。因为给学生批改会让学生做起题目更加地积极,要是做到全对的话,就会给他们打100分,然后画一个大大的星星笑脸。那样他们就会显得特别地开心跟其他同学说我是100分星星,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形成一种竞争。
以上就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假若有哪里说的不好做得不对,希望大家能够指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