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盘锦学习体会 北潞园学校 李岩
赴盘锦学习活动反思
北潞园学校 李岩 2017.11.01 金秋十月,秋风习习。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学校安排我和杜敏老师参加了区教委组织的赴盘锦学习考察的活动。带着对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无限崇敬和对此次活动的无比期待!我和杜敏老师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在中国,只要你是教师,就一定听说过魏书生。他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的光环,使他成为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心目中的楷模!此次出行,学校更希望我们两个人可以好好学习他在班级管理方面的日常行为养成。
魏书生曾经说过,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互相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他还说,教育是研究艺术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可是这些要怎样才能落实到实处呢?这么多年以来,盘锦的当地学校又是怎么做的呢?
下了火车,一行人步行来到下榻的酒店。每个人都领到了一袋学习资料。里面有魏书生教育思想,多年的实践与研究经验总结,有个校长工作室的工作汇报总结。更有全国各地的校长去盘锦考察学习的心得总结。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做好一件事不难,连续几十年踏踏实实做好同一件事,这便是伟大之处了。
第二天一大早,一行人带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盘锦市高级中学的校门口。我们首先被气势恢宏的校园所震撼!走进去之后,更被学校良好的学风所感染。拥有五千多名学生和将近五百名教师的学校看不到追跑打闹,看不到地上的废弃物。只能看到窗明几净和多年来优秀学生升入名牌大学的长长的名单!
上午的活动是个校长工作室工作经验总结汇报:来自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二初级中学的副校长吴献新,代表他的校长工作室介绍了农村小办学的辛酸和收获。他们的中华圣调: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绝零,为万世开太平。使我不由得感叹,从这所学校毕业出来的孩子,将会有多么大的胸襟啊!
接下来是池军华校长工作室带给我们关于强化课程意识,提升办学品质的经验与收获!池校长强调:课程是学校重要的产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决定着学校办学品质。课改必须强化课程意识。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教师本身就是学校的课程。他们把魏书生养成好习惯,也引申到了课程建设上。他们用刻成思危去培养习惯:立内容,订方案,重监管,善评价。他们用多元课程成就了一所高品质的盘锦宏毅中学。他们班班有特长,人人都参与。他们爱的教育强调爱自己,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
来自于盘锦市辽河口实验学校的金国辉校长强调了一个传承:魏书生教育思想。两个平台:交流共享,科技提升。三个引领:高校,名校,专家。在大约两个小时的汇报中,掌声不断响起。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工作的踏实,汇报内容的朴实,行为习惯养成的落实。让我们一层一层深入的了解到了魏书生对于盘锦这个地区带来的巨大影响。
接下来是观摩盘锦高级中学的课间操。上操时间到了,孩子们零零散散的来到了操场。开始,我以为是负责检查的同学或者领操员。但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从我们这些参观的三百多老师身边经过。在入场的过程中,没有人打闹,没有人高声喧哗,没有班主任组织,都没有体育老师任何一个口令。但孩子们都按时来到了自己的指定地点,开始做踢毽子等热身活动。有自己踢的,有两个人一起的,还有五六个围成圈的。大约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全校五千多名学生就位。入场音乐停,所有人齐刷刷的放下了手里的毽子。我想着,这次该有体育老师的口令了吧。然而紧接下来的是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的开场音乐。我好奇的东张西望,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教师的身影,有的只是我们这些外来参观领导一个个惊讶的目光。五千多名学生,完全就像声控的一样。一套广播体操,一套校园舞之后,他们再次跟着入场时候响起的音乐,整齐的排起了队。这么多人一下子回到教学楼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盘锦市高级中学有他们自己的方法。有的班级朝前站,有的班级朝后站,就像走迷宫一样,开始了齐步前进。摆臂,迈步,转弯,完全都是由学生自己记牢了自己的位置在做。又用了大约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操场上像贪吃蛇一样的行进队伍,全部进到了教学楼。这样的整齐划一,这样的训练有素,绝不是为了应付我们检查一蹴而就的。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多年来的积累。
当天下午,我们再次回到了盘锦高级中学,和来上学的孩子们一起走进校园。我特意跟着孩子们去到了他们的楼道和教室。楼道里没有花花绿绿的标语没有明显张贴学生行为要求。但孩子们的行为都紧张而有序,在楼道里轻声慢步靠右行。有拿着清洁工具去做卫生的。有站岗执勤检查其他学生仪容仪表的。墙上张贴的只有哪班学生违纪的记录!教室门口张贴的是班主任介绍和班级宣言。还有孩子们用整洁的楷书写出的各种活动反思。教室里早到的孩子已经开始在低头学习了。也有小声交流探讨问题的。每个人的桌面和桌洞,我也留意观察了一下,书本摆放整齐有序。使我更加感叹,好习惯的养成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他们是一群,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在沿用,魏书生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思想所造就出来的孩子。
下午我们有幸在现场听到了《德育报》主编张国宏的报告。整场报告,幽默风趣,道理也通俗易懂。张主编给我带来的最深印象的语录是:“学生厌学厌的是强迫性的学习,厌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同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小节育人很重要,德育无痕是上策。”
借用魏书生老师的一句名言,来作为此次活动总结的结尾:人的潜力无穷无尽,作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
总结的结尾,再次回顾魏书生的七个一分钟和12个学习习惯。七个一分钟是:做一分钟家务,唱一分钟军歌,进行一分钟踏步,写一分钟日记,进行一分钟记忆比赛。
12个学习习惯是:记忆习惯,演讲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预习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出考试题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
第二篇:赴辽宁盘锦考察学习体会
赴辽宁盘锦考察学习体会
感悟与反思
九月下旬,我有幸随磴口县教育局组织的赴辽宁盘锦市的学习考察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考察。这次到盘锦,实地参观了七所学校,即:大洼县新兴中学、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盘锦市实验中学、盘锦市高级中学、盘锦市实验小学、盘锦市鹤乡小学、盘锦市完中,共听报告3场,时间虽短,但深深感受到了盘锦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感受到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思想给学校管 理带来的成效。
一、美化、绿化、人文化的环境建设,孕育着浓厚的校园文化。
走到哪所学校,无论是室内、室外、还是走廊、墙壁都非常干净整洁,地面锃亮,台面无尘,可见学校管理的严谨。步入校园,更是舒心怡人。盘锦市高级中学是省级环境优美学校,楼前四个椭圆形花坛内草坪如茵,四周花苗映衬,中间喷泉飞溅,贮立于此,令人赏心悦目。环境教育是该校的一个办学特色,正如该校校长所言:“环境教育是永恒的主题,绿色学校是我们不变的选择,不懈的追求。”打造生态文化,从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做起。因此,每学期学校有一个环境教育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各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有社会调查、课本剧、诗朗诵、手抄报、征文比赛等,通过多种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达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整个社会。
当我们惊叹每所学校洁净之时,羡慕偌大的投资几百万的塑胶操场给孩子们带来愉悦之余,漫步校园,细细品味,凝神思索,每所学校在整洁的背后孕育积淀着一种浓重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独具特色的个性,写在墙上、镶入框内的文字大都是统一的,有“魏书生的九种观念”(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抢挑重担,少推卸任务;多互助,少互斗;多自信,少自卑;多研究,少重复;多开放,少封闭;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怨气;多吸收,少批判)。“魏书生的八比”(1、机遇和差的比。
2、干劲和足的比。
3、待遇和低的比。
4、生活和过去比。
5、道德和高尚比。
6、将来和强的比。
7、目前和接近的比。
8、需要和入党时比)。还有魏书生的教育箴言:“忘我工作,校校可成净土,潜心科研,时时能在天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此外,我还留心到:所到的每所学校,在校门口的醒目处悬挂着《公民道德基本要求》。由此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价值观念的导向和师德教育的明确要求。事实上到每所学校,我们已深深地被这里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折服。鹤乡小学与市实验小学所有班主任都是全天跟班,在教室办公学习,全天与孩子全方位交流接触,水乳交融,付出的辛劳与心血每个从教者都可想象到,这是这里的教师们奉献的缩影,也是魏书生“九种观念”与“八比”在教师身上的体现。“学习、工作、助人、尽职是最大的享受”,“教中求乐、学中求乐、苦中求乐”,魏书生老师这种对教育、对工作、生活的人生诠释正被这里的教师践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互帮互学、争先创优,学校也极力树校园中的楷模,身边的榜样,盘锦市完中综合楼大厅墙壁显赫的位置上悬挂的是本校的“十杰教师”与“十杰学生”照片,下边是简要的事迹介绍。此外,在市实验小学的橱窗展览内都有“光荣榜”,上边是每班的十杰学生,本校的优秀教师照片,追随名师,学习身边榜样,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应是学校集体一种特定的文化,应大力弘扬。
“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这种生态文化的环保教育通过学习来感受,通过活动来渗透,但学校教育中还可以通过“爱鸟班”、“鱼缸养鱼”这种隐性的教育去渗透。在我参观的七所学校中,每所学校在走廊内都看到小巧灵动的小金鱼在鱼缸内畅游,在市实验小学的展览中,我们也看到学生关于鸟的各类摄影作品。用慧眼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面对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入其中,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这种情结润物细无声地在校园中滋生。当我们留连于花园式的校园时,我们更是徜徉于一种浓浓的文化之中。
二、以教育即服务意识,实施民主科学的管理
这种管理思想首先体现在学校管理上,从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上看,几所学校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核心是一个:服务于社会,蠃得家长的满意。市实验小学————“吃苦服务,按规律办事”,事实上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他们经营的这几所学校已蠃得了家长、社会的认可,成为当地的名校。
在市实验小学,我们在每个班级的门旁看到的是两块牌面,一块是班主任简介,上边是班主任照片,下边是年龄、教令、学历、职称等简介;另一块是本班专栏,内容大都有两项:一是班费及班级管理公示栏,一是学生各类作品展示。将学校与教师推向社会,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既便于建立和谐的教师、家长的关系,又利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增强广大教师的紧迫感,激发其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学习与提高自我。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里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之下的教育效果。在盘锦市实验小学我看到这样一幅标语:“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荣,学生以求知为乐”。参观几所学校,最令人感叹的是,所有学生在操场随音乐进行大课间活动。做操时凝神专注,动作舒展;整齐和谐;踏步退场时的精神抖擞,振臂有力;进入楼道时的悄然无息,有序入班。应该说,大课间展示的是盘锦市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示的是学校管理的井然有序,这是盘锦市教育最亮的一道风景线!
追溯这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魏书生长期倡导的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对本地区教师的教育与熏陶,他的教育名言“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令”,这种认识与观念已深入到每位老师心中,并具体到教育过程之中。其一,长期以来各校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将“十二种习惯”的培养纳入到学校管理中,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鹤乡小学每班墙上张贴的是“七个一”和“十二个习惯”的培养。“七个一”:一分钟记忆;一分钟演讲;一分钟日记;一分钟家务;一分钟踏步;一分钟阅读;一分钟军歌。(上边写的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十二个习惯”:读书习惯;写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记忆的习惯;制定计划的习惯;适应教师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整理错题的习惯;筛选资料的习惯;演讲的习惯。(上面写的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市实验小学,主楼门口是《学生每日“十个一” 》(唱一首军歌;学一首古诗;记一条名言;讲一个故事;一分钟日记;一分钟家务;一分钟演讲;一分钟踏步;一分钟记忆;一篇左右手小楷)。不难看出,这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从小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事做起,并要求持之以恒去做,在长期做的过程中培养习惯,形成良好的品质。其二,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的经典作品熏陶孩子的儒雅之气,习传礼仪孝道之风。在市实验小学,利用每天早晨十分钟时间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在课间,利用2———3分钟时间师生同背经典,内容有《三字经》、《论语》,既培养了记忆习惯,又渗透了做人的道理。
几点反思与建议:
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比较我们地区与盘锦的教育,差距是较大的,这种差距表现在东西部地域文化的差异,教育投入与教育设施的差异,更主要的是教师文化底蕴与素质的差异,从教育部门及学校自身来讲,我们能做的是: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及培训力度,从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教师水准:
第一,转变观念,确实教育就是服务的意识。
教育就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的一项事业,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优秀教师、知名专家进行“零距离”交流,建立本校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强化群体教研,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第四,营造读书氛围,构筑“书香校园”,引导教师从学习、反思起步,走研究之路,做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
二、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重点是学习其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过程中将育人放在的首位的思想。今天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的制约,学生学习成绩成为教师、家长最关注的成长因素,却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及做人准则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取向,因而除我们看到的几则关于青少年人格扭曲发生的残害父母、同学的恶性事件的报道外,我们的周围,我们看到今天的孩子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而出现在自私懒散的陋习,缺乏集体观念,不关心他人,唯我独等,再加我们地区文化底蕴的肤浅,部分家长缺乏修养,影响到部分孩子行为粗野,满口脏言,学生追逐打闹、吵吵嚷嚷的不文明言行举止随处可见,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放到学校工作的首位,正所谓“先做人,后成才”。
第一,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以德治校,正人先正已,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二,借鉴盘锦地区几所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几种习惯,并将其具体细化纳入到学校管理中。
第三,以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抓学生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厚积校园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有显性的一面,也有隐性的一面。显性的,我们可以通过绿化美化,利用现有条件去努力改造与发展。重要的隐性文化的构建需长期积淀。如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渗透;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的形成;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等,需长期建设。以先进的校园的文化去影响人、感染人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四、小学高年级教学可以借鉴“三段六步教学法”,这是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很好策略,但要灵活运用,不可格式化。
磴口县第三完全小学
王
红
静
2013.10.5
第三篇:赴大连学校挂职学习体会
赴大连学校挂职学习体会
在省教育厅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很幸运地作为贵州省第六批农村中小学校长赴大连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学习,又很幸运地被安排到大连市第21中学,在挂职期间,我时刻牢记省教育厅领导的叮咛:“多看、多学、多思、多问”,通过听、看、议、谈,我深深地领略了校长们精湛的管理艺术,目睹了老师们忘我的敬业精神,体验到了大连21中和谐进取争优的氛围,可以说是收益匪浅,感触颇深,终身难忘。
人文关怀—形成管理凝聚力
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光辉的难忘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大连人民从此结束了被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了40年的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人民得到了解放,欢欣若狂!8月22日苏军进驻旅大地区。当时地下党组织联合当地知识分子,在10月间办起了人民自己的学校联合中学。
11月7日党领导的大连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11月26日马上接收联合中学,让刚解放的青年一代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从此大连青年一代得到了解放的、自由的、全新的,不是被奴役的、是独立自主的幸福的学习生活。
1946年春,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要开拓,就将原来的联合中学分成两个部分,一为男子部,一为女子部。到了47年春又将两个部分学生,分别组成三个学校:一中、二中、女中。一中由原联中的三级、五级编入,校址在原20高中;二中是原联中四级、六级男生编入,校址在现在的二十一中。
大连21中学追溯起来成立在47年2月,从老二中时开始的,成立最早。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组成人员年龄老化,结构多元,关系复杂,逐渐发展壮大成师生近2000人规模的学校,这得益于他们的人文的管理理念。在校园里,你随时随地总能嗅到和谐进取的气息,总能看到和谐进步的音符,令你身心愉悦,精神焕发,令你幸福无比,忘我工作。在管理制度上他们是刚柔相济,正如教学一样,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实现了人性化与制度化高度和谐统一,建立了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学校虽没有签到制度、点名制度,但基本没有老师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从与王校长的交谈中得知,超过半天以上的需向校长室请假,其余一般情况在年级组内请假。正是因为他们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下一个声音,一呼百应,一传到底,促进了学校工作的高效运转,实现了师生精神状态的提升,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务实有效运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又是质量不断攀升的一年,在“五严”背景下,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减负背景下,如何开展学校工作,如何加强过程性管理,如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滑坡,这是摆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老师面前的一大新课题,21中也不例外。在挂职期间,我先后多次参加了学校关于执行“五严”规定的办公会。在办公会上,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统一认识,严格执行“五严”规定。王校长号召全体教师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努力创新育人新举措,彰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魅力,形成教育合力。教务处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执行坚决不动摇、不走样,严格“三表”意识,统一规定集体上放学时间,要求教师吃透课标,不要人为增加学生负担,借助政治学习时间,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常规教育,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反映,来不断规范、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加强过程性督查和指导,中层领导始终坚持一日三巡,巡视校园的每个角落,看师生到校情况,看包干区打扫情况,看老师带领学生读书指导情况,看老师批改家庭作业情况,看老师课前准备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校长坚持每天到岗值班,提前到校,陪同当班老师,在校门口恭迎老师上班,这一点让我由衷的佩服,用他的话说:“我站在那儿,笑着迎接老师上班,学生上学,这是一种礼节,能给老师和学生一个好心情。”通过王校长与中层领导的一日三巡,很好的规范办学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校长以身作则,在校园里看到废纸、杂物,总能弯腰检起,给老师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从他的工作中,我对“校长是一校之魂”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理解。为了切实将常规管理落到实处,学校推行了行政值日制度,每天由一个教师和一位中层干部全天巡查指导,全天记录班级班风、学风,教室卫生、文明言行等方面的情况,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每月颁发常规流动红旗,并将评比结果及时公布,以优秀的班级榜样感召人,激励人,使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成为21中人的倾心追求。通过短短三个月的学习,我深深感觉到21中规范化办学的理念已牢牢植根于每个校长老师的心田,内化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正引领着教师形成新的追求。
打造教师—提高学校品位
在21中工作的三个月,令我刻骨铭心的是“集体磨课活动”,给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王校长特别注重教师的自我成长,特别注重打造教师形象,特别注重校本研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他经常和老师一起打磨课,时刻站在教学第一线,每学期听课总在70节以上。他这种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让人不仅仅感动,更多的是激起21中的老师们的实际行动,在老师身上看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时为了一节课,打磨十多次,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有时还到校外请专家来磨课,来指导,反反复复。他说:“打磨课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的过程,不仅执教者本人得到提高,而且所有参加打磨课的老师都能共同提高。”王敏老师,今年40岁,是一名体育老师,普通话太“普通”,为了体育参赛课,王校长就安排一名七年级语文老师在磨课时专听语言,专门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最终沙河口区出线参加全市赛课荣获一等奖。在挂职期间,我自始至终参加了一节科学优质课的打磨过程,前后打磨五个来回。通过打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思路,从目标创建到教学手段的选择,从教学设计到各环节的过渡,从课件制作到板书设计,从学生准备到教师准备,细微到教师的服饰、发型、粉笔的颜色等等。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整改,一次次的饿肚子,王校长一边不断鼓励教师,一边不断地“逼”教师:“一定要得大奖”,最后的磨课成果让王敏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遥遥领先,获得了区一等奖。真的,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在这种打磨精神的感召下,全体教师已经形成浓烈的研究氛围,打磨课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成为一种优良传统。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拼搏,学校老师正不断的成长起来,让老师们感受到成功的教学乐趣,形成一种集体荣誉感,其中贾世刚主任获得了省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杜桂枝、孙润等老师获大连市一等奖、全市一、二等奖更是举不胜举。学校的品位正不断提高,形象正不断提升,牌子正不断叫响。
特色办学—树立学校形象
特色办学校是21中持之以恒的追求,他们以广播操的训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形成了健美操特色,编制健美操校本课程,开设每周一节形体课,全校师生同做韵律操和健美操,成了21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1中除了上好一周一节形体课之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中队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他们规定每月一个专题,全面开花,百花齐放,在此基础之上,再择优推荐一个班向全体教师、学生开放,久而久之,并形成了一种常规性工作,努力开创最新的育人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自编自演的“家规家训”诵读节目在全市比赛中脱颖而出。
错时放学—营造和睦氛围
21中的老师非常友好,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一到21中,就得到了领导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工作到学习到生活,都一一到位,就连办公室钥匙也都给我事先配好了,让我好感动。他们这种友好不仅体现在领导班子之间的融洽,条块分明,职责明确,分工不分家,也体现在老师之间的融洽及师生之间的融洽。譬如说,学校错时放学,七八年级提前5---10分钟放学,逐步改善学校门口的上放学秩序,缓解了学校周边区域交通拥堵的现状,在校门外划定家长接送学生等待区,更加强了学生上放学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了校园平安。错时放学,老师配合相当默契,每天都无差错地完成这项工作。
挂职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回忆起来,依然觉得清新而温暖。这段挂职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和一生回味的经典。学习体会还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心得体会还比较粗浅,定有不足不当之处,恳请同仁批评指正。最后真诚祝愿我们两地,因我们共同深爱的事业架起的友谊之桥,拉近彼此间心灵的距离,并把这种友情延续到永远。
第四篇:高石崖学校课改赴学习体会
高石崖学校课改赴学习体会
5月21月上午,我有幸聆听了高石崖学校两位老师的课改示范课教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四学一测”教学模式——即学案导学、课前自学、合作作互学、教师助学。他们的课前预习做得很扎实,每天下午每学科安排有20分钟的预习时间,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堂平实:没有大盖帽似的导入、没有华丽的形式、没有激情的演讲;有的只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目标的严格落实。无论是第一环节的复习回顾,还是以后环节的自主学习、合作互学、达标检测一直是学生在动,是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完成。这样的小组合作是真正的合作,无论是校对答案、交流方法、帮助后进生还是学生的汇报语言流利、声音响亮,归纳总结条理清楚、叙述完整。教师学生角色定位准确,主体和主导恰到好处。最终学生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下面就学习后的体会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五篇:赴青园小学进行学校体育工作研讨
系主任黄依柱教授带领“国培”小学体育骨干教师
赴青园小学进行学校体育工作研讨
体育系
陈曙
11月10日上午,“国培计划”(2011)中西部农村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一行40人在“国培计划”小学体育学科首席专家体育系主任黄依柱教授带领下专程赴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小学进行学校体育工作研讨活动。
在青园小学进行的学校体育工作研讨活动分校长致辞、观摩体育常规课教学、观摩大课间操、说课、评课、总结交流等几个议程。首先,青园小学王雅敏校长向“国培”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们的到来致欢迎词,并介绍青园小学的创建、发展、规模及学校体育工作特色。随后“国培”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在长沙市天心区体校领导、青园小学王校长等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天心区青园小学校园、学生阅览室、小学生科技制作室等,并考察了青园小学体育场馆。
研讨活动中,青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彭湘和李文武分别上了两堂精彩的小学体育常规课,在课后还进行了现场说课。“国培”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在首席专家黄依柱教授、班主任陈曙老师的带领下,全程观摩了这两位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说课,聆听了长沙市体育教研员胡建国老师的评课,“国培”学员童勇强老师也代表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对青园小学两位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最由后首席专家黄依柱教授做总结发言。总结交流中,“国培”学员针对小学体育常规课提出自己了观点和看法,吸取先进、成功经验,总结不足,并对自己未来的小学体育课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研讨活动中,“国培”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观摩了青园小学大课间操活动,体会了大课间操活动对小学生意义及作用,见证了学生的欢乐与纯真,并与一同来参加研讨活动的天心区小学体育教师们商讨了学校课外体育工作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在这次天心区青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研讨活动中,小学体育“国培”学员与长沙市天心区小学体育教师、长沙市体育教研员、高校研究体育学科专家进行深入接触与交流,实地考查了长沙市著名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使“国培”学员受益匪浅。在青园小学进行学校体育工作研讨活动
青园小学王娅敏校长致欢迎辞 参观青园小学校园、学生阅览室、小学生科技制作室
观摩小学体育常规课教学
认真做听课笔记
观摩小学生大课间操活动
2011“国培”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童勇强评课
体育系陈曙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现场点评
首席专家体育系主任黄依柱教授做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