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自清 春 说课稿
《春》
朱自清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两个单元,比如《在山的那边》,《紫罗兰瀑布》《理想》等,主要是抒写人生感悟,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本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等,构思精巧、语言精湛、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着不同的特征,每个人对于四季都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春》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进一步得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语言要准确生动,以及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思想】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修辞手法,比如拟人等,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全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一切景物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故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蕴含的生活的美。
五、教学理念
1、以读促学,增强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提倡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2、联系现实生活。
新课程的“大语文观”,提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并学习语文。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来阅读本文,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3、重视互动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七、学法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并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八、教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首先,我将“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的感受。”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答案,适当地鼓励学生对生活观察仔细、以及语言的表现力。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而课件文字的背景画面又暗示了该段文字的主题,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基础知识的疏通,包括作者简介、文中的生字词等,扫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第三,通过范读、齐读、自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征词语感悟春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自主探究
1、分小组进行问题探讨,比如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写作训练
通过《春》的学习,结合散文的特点,让学生以四季为主题,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自主创作。
九、板书(略)
第二篇:朱自清《春》说课稿
朱自清《春》说课稿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本单元重视课文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领略景物之美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知文章内容,欣赏作品语言,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
写景物以及寓景于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教学难点:体悟细致的景物描写与作者细腻的思想感情的巧妙融合4、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化,开展多层次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2、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讨论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欣赏以及思维能力
3、多媒体辅助法
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一)预习清障法: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读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和感悟,加深其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
三、说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
要求
①初读课文圈点生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②读熟课文,感知内容,为研读课文做准备。
③查阅朱自清的相关简介。
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听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春之声》,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面对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苏醒的美丽春色,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春天的世界,感受一番春天的美景。”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山、水、太阳的脸、草、花、风、雨、人
设计理念:朗读全文是感受,为下部分的教学打好基础,这是根据文体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确定的,也是理解文本的要求。
②
讨论、归纳课文围绕“春”字,写了哪些画面?并理解这些画面的具体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教师加以补充、完善。
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合作探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感知理解内容。
春草图
草的特点:嫩、绿、多、软。
理解草与人的活动
:地上大片大片嫩绿的草,欢声笑语充满了生活气息,表现了春天充满生机与活力。
春花图
形态——多,艳,百花争艳
(视觉)
颜色——红、粉、白(视觉)
味道——甜(味觉)
春风图
触觉:风的温柔,抚摸
嗅觉: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听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手法:拟人、比喻
春雨图
形——牛毛,花针,细丝;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清得逼眼,灯,人,房屋。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
迎春图
所有的人都以新的面貌迎接春天。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作者在这里写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决心和希望。
3、小结
运用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的方法,来领悟其内涵。这一环节的教学,教法是读、议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刚才的绘春图,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作者抓住特点描绘春天,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那从文中还有哪里可以体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研读:盼春和颂春
“盼望着”
动词叠用,以反复手法,表明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脚步近了”,拟人。两个“着”“了”,柔和亲切。明媚的春光即将降临,春回大地,让人心生欢欣鼓舞。
春天来了,作者又如何歌颂春天?
颂春
新生的娃娃——新
美丽的姑娘——美
健壮的青年——健
三个比喻使春天更为完整、瑰丽,舒缓、沉静的格调明朗、欢快起来,呼应了课文的开头。
春天的“新”、“美”、“健”,也注入了作者的整个身心,获得了“新生”,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
(五)写作手法
1.构思巧妙结构严谨: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
2.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细致观察事物,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
3.比喻、拟人
(六)拓展
1、让学生运用抓住事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选一个季节来描写。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诗句。
这样的目的是拓展学习范围。
(七)质疑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质疑,培养学生求真习惯,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八)总结
1.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春天,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展现了美好的春天。
2.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美好的春天就是新生,就是希望,要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积极进取。
目的:梳理知识,整理思路,强化理解,加深记忆。
(九)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造句:仿写课文最后三段。
五:板书设计
盼春
急切
欣喜
春草图——生机活力
赞春
春花图——争奇斗艳
春
春风图——惠风和畅
春雨图——润物无声
迎春图——鼓舞希望
绘春
娃娃
——
新
小姑娘
——
美
健壮的青年
——力
结
语
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重视内容的理解,也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春》朱自清说课稿
春
朱自清
一、说教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悟美,并指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中学语文既具有工具性又富有思想性,既含有人文性,又富于形象性,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当要善于万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春》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的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在授课过程中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研读、小组讨论等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点和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给足学生自由发展和想象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学好《春》这一篇文章,可以为学习后面几篇散文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②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词语以及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③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讨论式教学,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追求美和爱护美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2.能够复述出散文中的五幅春景图;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感悟春的美。
五、教学难点
1.体悟细致的景物描写与作者细腻的思想感情的巧妙融合; 2.理解文章末尾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和课文朗读视频与春天图片等,展示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机,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2.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在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特的意境;
3.教师引导、师生合作探究与小组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预习
①初读课文圈点出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酝酿(yùn niàng)
巣(cháo)黄晕(yùn)
蓑(suō)
笠(lì)
抖擞(sǒu)②熟读课文,感知内容,为研读课文做准备; ③查阅朱自清的相关简介。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春之声》,同时放映春的图片,让学生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同学们,面对阳关明媚、春风和熙、万物苏醒的美丽春色,音乐家用音符节奏来表现,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春天的世界感受一番春天的美景。”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
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
其中名篇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表达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文的配乐朗读《春》。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倾听,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2.谈感受,让学生说说听出作者写了哪些春的景物,检查学生“听”得效果,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同时培养“说”的表达能力; 3.朗读,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段,配上背景音乐朗读,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知识体会朗读的技巧,最后由老师和其他学生加以点评; 4.讨论、归纳,课文围绕“春”字,写了哪些画面,并配上小标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组讨论概括,教师再加以补充、完善。例如: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等。问题:
①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特有的草、花、风、雨、人。)
②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分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赞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③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那么它又是由那几幅画拼接而成的呢?每幅画展现了怎么样的内容呢?
(文中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段
三、品味欣赏,体会意境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第二部分:
1.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看到了山、水、太阳。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2.哪些词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特点呢?
(“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欣欣然”一词表现欢欢喜喜的样子,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清新,比喻拟人贴切。)
3.朗读第三段(春草图),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提示学生相关词语: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抓住了春草的:嫩、绿、多。)
①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劲儿,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春草的活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草悄无声息的生长和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②作者在春草图中穿插小孩的画面,意图何在?
(提示:小草和小孩的共同特点。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生命力都最为旺盛。将春草与小孩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对春草的喜爱,从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最后再次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第二段。
4.朗读第四段(春花图),思考这段描绘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多、争艳、花香)
①绘景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将春花的美丽缤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花争艳的景象展现出来,表达了春天的美好。)5.朗读第五段(春风图),思考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春风的?(作者首先用一个比喻,描写春风的柔和,接着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这些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的鼻中,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熙,然后写鸟鸣、流水、短笛这些生硬的随风应和,展现春风的柔和。)
①这些事物中哪一种描写的最详细呢?
(小鸟的鸣叫声,“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的活泼、愉快,用“清脆”、“婉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并借助于各种气味、声音来表现春风的柔和以及它给人带来的愉悦。)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朗读第六段(春雨图),文中是怎么描写春雨的?
(先写春雨的特点:细密和轻盈,再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
①文段中的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的侧面描写出春雨的特点?(“像牛毛”写出了雨丝的紧密;“像花针”写出了细雨的闪光;“像细丝”写出了细雨的细长。)2.朗读第七段(迎春图),回答问题 ①前几幅图都是写景图,这幅图是写什么?
(写人,画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成年人、老人,从城市写到农村,所有人都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②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
(“舒活”、“抖擞”两个词语的叠用,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走出屋舍,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事”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创建自己的美好生活,展现了人们勤奋、积极奋发的精神。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
1.朗读文章最后三段,分组讨论,回答问题。①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新”和它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②为什么又将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
(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③为什么又将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呢?
(这是揭示春天有蓬勃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2.小结
这三个比喻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刚到人间“新”的特征,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健”的特性,它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三、总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最结尾。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观其景,身临其境。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颂扬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前,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四、拓展延伸,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能力
1.由朱自清笔下美丽的春天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的美景所在,看风景不一定要走遍千山万水,周游各地,重在发现就在我们身边的美,感悟生活中处处呈现的美丽,通过发现美、感受美、爱护美的价值观引导,增加学习的乐趣,增强其对生活的关注和激情,在自然美之外,适当地引入人性之美。
2.学生从以下练习中任选其一,练习过程可以小组交流探讨: ①让学生思考含有“春”或描写“春”的成语、诗词、歌曲、对联、俗语、谚语等;
②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冬雪”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通过积累词语和发挥想象,描绘春天的景物片段,感受自然,达到连笔的效果。③根据课文画一幅描绘春天的画。
五、结束语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的美丽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们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们的双手来爱护美,用你们的笔墨来描绘美!
六、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盼春
急切
欣喜
春草图
鲜嫩
柔软
翠绿
春花图
繁密
鲜艳
芬芳 绘春
春风图
温暖
柔和
清新
春雨图
细密
迷蒙
温馨
迎春图
生机勃勃
奋发向上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新 赞春
春天像小姑娘
美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健
说课:
1.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谈谈自己的感受,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品味文章的妙处;
2.请学生把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反复朗读,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3.“评析式”品味欣赏举例。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拟人和我比喻的使用使文章读起来亲切温馨生动形象,所以让学生欣赏文中修辞句,掌握比喻拟人的作用,并尝试应用修辞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春草图”中的“偷偷地”、“钻”,“春花图”中的“闹”等拟人用法,表现了春天里各种动植物的活波可爱和富有灵性;“春雨图”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和赞春图中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姑娘、健壮的青年等比喻手法分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多、细和春之新、美、力的特点。
第四篇:朱自清《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春》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这个单元是一个写景散文单元,在这个单元里,将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被赋予了感情和生命。作者用清新优美的语言、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七、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八、教学流程
(一)课文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春的诗句,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通过配乐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过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让同学们对课文进行层次划分,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了解。对文章的每个部分进行分部讲解。
第二,让同学们了解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在传情达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五)作业设计
让同学们课后对课文剩下部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在下节课进行分组汇报。
九、板书设计
用精炼、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形象直观,使美丽、温馨的春天永驻学生心中。
第五篇:朱自清《春》说课稿
朱自清《春》说课稿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以及结束语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九课,本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发现美、感悟美,并指导学生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学好《春》这一课,可以为学习后面三篇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2、教学目标
1、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 春天美景。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的修辞方法。
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分析
三、说教学程序
1、朗读教学法。
2、示范分析、师生合作探究,讨论教学法。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
1、课前预习要求
①初读课文圈点生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②读熟课文,感知内容,为研读课文做准备。③查阅朱自清的相关简介。
2让学生听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春天在哪里》,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面对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苏醒的美丽春色,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春天的世界,感受一番春天的美景。” 3、1、播放本文的配乐朗读。学生仔细倾听,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2、朗读之后老师和其他学生加以点评。
4、思考问题和问题探究。
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2、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修 辞手法?反复手法、拟人手法
(二)我品读春草图:思考
1、春草有什么样的特点?嫩绿
2、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写小草的?拟人
(三)我品读读2-7段:思考
1、描绘春天中有哪五幅图,学生概括?
3、本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有何深刻的含义?,配上背景音乐朗读,4、喜欢的句子欣赏。
5、写作手法借鉴。
四、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盼春 急切 欣喜
春草图春花图绘春 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新
赞春 春天像小姑娘 美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力
五、结束语
一片优美的文章,讲解它的结束也不能落于俗套,我是这样设计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美丽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的双手来爱护美,用你的笔墨去描绘美!”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结束了。
柔软 翠绿 鲜艳 芬芳
柔和 清新 迷蒙 温馨
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