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如何做好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湖北省江陵县实验高级中学 潘芝忠 范启智 邮政编码434100
摘 要: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体现了实施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目标分层;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试分层
一、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数学作为“数学为大众”的口号已经传播到全球性运动。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对每个公民的数学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渗透到社会各个层次,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数学产生了需要,教师必须教给所有学生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传统的教学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对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分层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法。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对分层教学的理论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做初步分析。
二、分层次教学课题教学探索
1、教学目标分出层次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紧扣教学大纲,把握好教学难度,也要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每堂课制定出3个层次的目标,a层学生达到大纲目标,教会学生掌握一个一个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法则等知识要素;b层学生达到提高目标,更重要的是揭示其内部联系及规律,把形式的、表象的、离散的知识组合成有机的、严密的结构体系。c层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高层目标,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按高考要求进行教学。
2、学生分组层次化
我们根据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兴趣、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根据自愿的原则,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为最基础的小组,b层为中等成绩组,c层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层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应考虑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综合因素,此外还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要肯定他的进步,鼓励其更上一层楼,也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3、课堂教学层次化
首先,教师要针对分层目标对本节内容的要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课件,按学情设计问题,每组问题围绕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3个档次,并让学生作答时按层次对号入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精讲精导,点拨恰到好处,引导学生向目标前进。同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小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决集体教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a层次的学生,同一内容同一速度以基础题为主,强调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以讲为主,精选例题,具有一般数学思维。对于b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了解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c层次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强调以形助教,数形结合的方法,逐步提高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广阔性,逐步训练抽象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4、练习作业层次化
为了落实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结合大纲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落实需要,还应提供分层次的练习题目: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分别配给a、b、c、3层的学生做,并鼓励学生跨层作业,从解题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5、单元考试分层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考试成绩总是有好有坏,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考试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或者每个题型分为几个选做题,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层的同学可以选择b层的试卷,同样,b层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层的试卷。每次考试后各个层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层次,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层次。
6、个别辅导分层 对与c层次学生,教师要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可以指导其对课程知识加以深入探究,从探究中领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b层次的学生,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加提高内容,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对与a层次的学生,可采取学生多加强基础练习,保证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能听得懂、跟得上。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针对性更强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7、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高中数学对学生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又能促我们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出版社2003.[2]《《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巴班斯.
第二篇: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对于一个问题做到观察、猜测、推理、实验、验证以及交流等,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所以说,教师就一定要树立起新理念,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一些理念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对于一些旧理念积极进行改进,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建立起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关键词:教师 学生 新课标 数学教学
引言:对于一名数学老师来说,要积极的运用《数学课程标准》当中所提出的相关理念,把这些新观念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迅速的根据教学形势转变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笔者也是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断的总结自己之前的教学经验,借鉴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来丰富自身,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以下就是笔者对于在目前新课标之下进行相关的数学教学的思考。一 中学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相结合
对于数学的教学工作来说,不能只是在理论上的阐述,要付诸实际行动,同时也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推广。
就目前来看,在数学教学工作当中还是有一定问题的,一方面,使我们教师的原因,教师在课程上讲述的内容比较狭隘、陈旧,对于学生的关注不高,只是一味的讲,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掌握;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原因,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于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对于问题缺相应的自主思考,不能够自主进行探索,一味的听老师的传授,不会积极动脑寻找别的解决办法,对于相关知识不能够数来年的运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面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难去培养我们学生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以及思考能力。
其实,对于学生的数学教学,不能单单的进行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的讲授,而更应该是让我们的学生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来解决问题,进一步退出相关的公式、定理等。因此,对于目前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改 革是非常必要的。在课改下,我们使用的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相统一
新教材体现了一种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的特点,主要是让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使我们的全体学生都可得到提高。(2)与实际相结合
新教材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在素材选取之时,更加多的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反映的都是一些现实的问题,充分的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在真正的意义上做到了数学学习内容的现代化。(3)尊重差异
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面尊重了人的个体差异,更加注重的是在让全体学生对于基础数学知识掌握良好的情况下,对于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提高一些选学的内容,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满足不同的学生的相关需求。(4)增加开放试题
在进行新教材的编写过程当中,更多的加入了一些比较开放式的试题,不断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分析,自主解决的能力,能够让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进行教学评价
教师使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导者,不断引导我们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地推动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应当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关的评价,以便促进教师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积极改进,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教学创新。2.1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我们应当树立起全新的评价理念,教师对于相关的教学工作要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主要是以下三方面:(1)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所以说对于学生教学是不能一视同仁,要分开进行。首先要使得全体同学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这是最为基础的,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可以加强训练,丰富知识;而对于一些学习2 能力比较弱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让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练习,不断进行巩固。(2)对学生要多角度考评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多角度进行思考,不能仅仅纠结于一方面,只有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才可能看到不一样的天地。(3)老师教学中要投入真感情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应当投入真感情,只有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才可以看到学生取得的成就,才可以是的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2.2 教学中明确新评价的特点
目前新课标之下新评价的主要特点就是:(1)面向大众。进行相关的教学评价是面向大众的,适合于我们每一学生的,评价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评价的方式也是比较丰富的,要求也是多层次的。(2)承认差异。进行相关评价就是为了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情况,不断的激励学生的学习以及改进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朝一个目标去看齐,要使得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3)尊重个体。我们进行评价的主体并不仅仅是局限于是教师,也应当包括学生在内,只有这样作才可以被学生认可,我们的评价才会有意义。2.3 中学教学中实施新评价
对于评价的实施我们应当要注重参与,重视个人的成长经历,强调过程,逐步形成评价。要不断重视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长信精神,逐步形成评价体系。
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育的过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受,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突出学生知识形成、思维形成、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三 结论
总之,对于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本质上的转变,不断进行探索,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不断坚持人文精神,要不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3 神,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动新课标的实施,不断的促进课堂的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卢亚东;;新课标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华章;2011年18期 【2】苏新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3】卢青茵;;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整体成绩提升策略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第三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改变,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中师生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数学教学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
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当然要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复习课,我们往往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四.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五.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七.对学生特别是差生应鼓励为主:
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适时适当给予鼓励。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基础差的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题目数据改改,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更多
的表现机会,同时教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八.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新课改更要求教师要有团体,合作的精神。我们新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取经,博采百家之长为己所用。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愿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参考文献】
1、黄荣金
《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沈文选
《走进教育数学》
科学出版社
3、张奠宙
《数学教育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丘成桐 《数学与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探微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探微
新课标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它适应形势的发展,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蓝本。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学习了新课标,数学教师应形成新的教育理念,高中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在乎时的教学中,注意多利用直观因素的作用,多采用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具体的模型与具体的实例,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直觉思维,然后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新课程下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中也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可采用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比如合作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愉悦的、安全的、支持性的环境和氛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给予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使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兴趣去学好数学。
平时教师要重视个别辅导,深入的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争取做到一把锁,至少有一把钥匙开,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社会动机化作个人的内在动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不能解决的原因和思路,并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与老师不断地交流思想和情感。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三、诱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数学兴趣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台、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7,6/13,4/9,12/25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出于公分母太太。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7/3,13/6,9/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太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五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1.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2.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3.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4.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
对于我们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