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共12篇)
篇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教学程序是:
1、引导学生根据总结的略读课文学习方法自学。
2、思考讨论阅读提示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用心体会语言文字(以此上出语文味)。
4、提出不懂的问题,期间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的领悟。
5、视情况出示部分阅读材料,让学生写警示语,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6、课后延伸布置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里,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在有感情朗读方面,甚至想好了引导语,比如让学生走进这个不一样的故事时,提示他们:“哪些地方让你心里不是滋味,哪些地方读着让喜欢鹿的你感到心理痛快?”等等。
但是,学生确实在尊重自然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方面没有深入谈自己的体会。是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我回忆到在课堂上,当我表演罗斯福总统追问学生:“我到底错在哪里时。?”可惜没有学生能指出错在没有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我因为解读文本的肤浅,没有意识到应该在此多加引导而轻易放弃,比如像樊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罗斯福总统只知道按童话原则制定政策,不知道什么时。就自然引出学生的深入回答。我的教案需要完善,我的教学机智需要锤炼,我解读文本还需更加用心。兼听则明,听逆耳之言即使有再多的不痛快,不舒服,却也是必要的,也许,阵痛过后,才能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
篇二: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冯庙二小 张小雪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阅读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按我校打造高效课堂“三学三探”的教学模式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结合单元的训练要点,“联系生
篇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设想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本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首先,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关于鹿和狼的成语、歇后语和故事,根据这些资料来谈谈对鹿和狼的印象,进而引入课题;其次,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凯巴伯森林的对比图片,分析原因;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类似的故事,拟写宣传语。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表现得不错。但本人在教学时,多媒体展示没有及时展示出来,因此这也是自己的教学失误,我要谨记这一教训。以后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学习、多积累、多反思。
篇四: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14*《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的自学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提出了许多问题。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经过学生讨论都能解决,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问题,如: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为什么?等等。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回想这节课,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我吃力地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说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仔细想想,感触更深。虽然虽然虽然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总觉得有时我与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全面,有时学生回答得模棱两可,我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虽然课堂上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因而课后难免耿耿于怀,不知学生对我会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识丰富些,要是我课前准备充分些,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我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
一、重点“读”。
《鹿和狼的故事》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阅读课就是让学生多读,从读中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一般都要求用一节课完成。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而且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还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指导“说”。在指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互补;接着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师生共评;再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再创设情境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师作罗斯福总统,学生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向总统汇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得很起劲,我再指导学生在说的同时画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态关系图。学生边思边说边演,说得条理清楚。不仅弄清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说的训练,有的还创造的说。
三、运用“写”。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一个小练笔,写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设计这节课的理念,因为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所以,我主要是想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阅读学习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可惜的是,我明明知道我班的学情,用一节课是完成不了学习一篇阅读课的任务的,但是我还是试一试,结果正如意料中一样,本节课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教学内容过多,造成课堂时间不够,因而把说明道理这一环节的时间压得紧紧的,表演和练写这两个环节只好放到第二节课来完成,课堂的开放程度还不够„„从我校语文老师们的群体议课中,我能够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说课1: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我将按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及做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群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文读之易懂,很有探究价值,是一篇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的错误所在,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设计理念及做法
本课是依据我校打造高效课堂“三学三探”的教学模式设计的。通过自学初探、合学共探、导学深探的学习方式,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与文本的对话。
力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教学时我做了如下尝试:
①想象、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
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例子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③人类已经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怎样才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呢?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呢?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使学生理解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回忆,《九色鹿》、《狼和小羊》、《大灰狼》等故事,让学生畅所欲言,巧妙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能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问题,引领学生继续学习。
【合作学习,比较探究】
依拖问题引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自学、合学、导学”,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汇报,使学生在学习中乐于交流,勇于探究。进一步体会狼、鹿、森林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学习,明白道理】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使学生明确罗期福制定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群而消灭狼这一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拓展,交流资料】
交流听过或读过类似《鹿和狼的故事》这样的事例,观看环保公益广告《保护环境、关爱生命、善待地球》,收集交流环保的警示语,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等,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升华主题。
【总结内容,推荐书目】
推荐学生阅读姜戎的长篇小说《狼图腾》,希望学生能了解狼不再是狡诈、凶残的代名词,狼性中还有慈爱、温柔、英勇、义气、智慧、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一面
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摧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那么,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可能谁也不会想到,那就是得到特别保护的***——鹿。课文通过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前后凯巴伯森林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说课2:学情分析:
十一册的学生在第九册的时候学过《蛇与庄稼》,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深刻的枯燥的道理不感兴趣。
学习目标:
一、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一为“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根据文本,确定本文的目标之二为“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设计理念及做法:
一、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本篇文章分为两部分,1至6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叙了一个故事,7至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揭示了一些道理。第二部分的道理比较深奥、枯燥。怎样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并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呢?怎样让深奥的道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化难为易呢?在故事部分做文章,通过对故事的细细体会、感受,让学生自然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故事与道理浑然一体,深刻的道理就蕴涵在浅显的故事中。故事部分品读到位了,道理自然也就懂得了。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花较多的时间重点品读故事部分的三个文段:①“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再现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与后文破坏后的环境形成对比,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②“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感受狼的无可奈何和猎人的冷酷无情;③ “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 残喘”“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鹿的命运和整个大自然的命运,从而认识到罗斯福总统决定的严重错误,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中道理不需要分析,不需要讲解,更不需要灌输,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水到渠成。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所以,我作了如下设计: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课件出现,配上让人震撼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想说点什么吗?这几个数字像一条线将一粒粒珍珠(故事与道理;美丽和谐的自然与杀狼后环境的破坏)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学习起来思路清晰。
三、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读书,不仅要读进去,使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语言的、思想的、写法的),还要读出来,在书中读到自己,向个性开放;读到生活,向生活开放;读书,不仅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是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在思考创新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所以,我做了如下尝试:①补白: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呢?培养学生感受文本的敏锐度和想象能力;②生活中还有这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事物吗?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③我是老师小帮手:“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麻烦:由于事情很多,对班上的情况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于是在班上设立了?值日班长?一职,主要负责向老师报告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谁丢纸屑啦,谁骂人啦,谁抄别人的作业啦。时间久了,大家就对?值日班长?群起而攻之,骂他是?马屁精?、?小报告司令?等。我正在犹豫,该不该把?值日班长?一职撤了?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篇五: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息烽县第一小学:陈婵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阅读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按我校打造高效课堂“三学三探”的教学模式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2、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结合单元的训练要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六: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实录
师:能诵读一些表达母爱的句子吗,表达爱国之情的呢?生诵读。
出示关于“狼和鹿”的成语,让学生找到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
诵读四字成语,说说你对两种动物的印象。(出示2张图片)
师:这些成语是属于哪些类别的,生:一类是关于鹿的,一类是关于狼的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这两种动物有关,齐读题目。
师:鹿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生:美好,善良。
师:狼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生: 凶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好,善良,凶残。
师:不管是中国的《狼和小羊》还是国外的童话故事《小红帽》,狼都是凶恶残暴的象征。(出示课文句子)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
生:齐读
师:大家是这样认为的,就是美国的罗斯福也是这样认为的。
师:今天“鹿和狼的故事”就讲了人们保护鹿,消灭狼群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的结局。
生自由读课文。
生:罗斯福罗斯福消灭狼,保护鹿。师:罗斯福消灭狼,保护鹿,真的保护了鹿群吗?
师: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呈现图片和文字)
到了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生齐读:鹿群由于疾病死亡,剩下的鹿苟延残喘。
师:苟延残喘哪个词和他是同样的意思?生:奄奄一息
师:凯巴伯森林的树木被鹿群毁坏,鹿群也都成了奄奄一息的病鹿。师:还记得原来的那个凯巴伯森林吗?这是个怎样的森林?
出示图片和句子:
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生:这是个充满生机的森林,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师:看到这样的图画,老师想到的是谁毁了这片森林?又是谁使得鹿群奄奄一息?
师:请同学们仔细再读故事,找出原因吧。
师:鹿毁灭了森林,你从哪个语句读出来的? a、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 师:这里有个经典数字——(生:十万只),所有能吃的——(生:全吃了)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生:语意未尽)吃完了灌木丛,吃——(生:小树),吃完了小树,吃——(生:大树的树皮),这里省略的是——生:所有能吃的
师:所以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生:列举的省略
师:能给厄运找个反义词吗?生:幸运
师:十万只鹿从哪里来的?(生读文中的句子)c、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师: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幸运儿——鹿,你们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 生:这样的生活太好了,不会整天觉得头上悬着一把刀。
生:哦,这不是天堂吗?这不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吗?
师:带着自己的喜爱和向往,再读读这些句子。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样的幸福日子没过多久,鹿苟延残喘,是什么造成了鹿失去了美好的生活?
生读文中的句子 d、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生:天敌的灭绝、饥饿、疾病 让鹿失去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师:你们不是过得自由而且舒服吗?如今的悲惨境地里,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
生:人类安得什么心啊,这不是在帮我们,我看这是在害我们啊。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这句话。(齐读)
师:鹿们想到过会从十万只锐减到八千只这样悲惨的境遇吗?会想到最后只有八千只在苟延残喘吗?生:没有想到。
师:带着意想不到再读这句话。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生1:是罗斯福造成的。生2:人类杀害了所有的狼,造成鹿死林毁。师:课文中有一段话告诉了我们(生读文中的句子)
出示:e、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生:个别读,指导后个别比读,齐读
师: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
师: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到底错在哪里? 在下令之前,罗斯福想到这样做的后果了吗?
是啊!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森林中既需要鹿——生接读:也需要狼。师: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生:森林的保护者!
板书:破坏者、保护者。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生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既然问题已经产生,并且你们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人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规律,那么,现在就只剩下怎么处理这些苟延残喘的鹿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吗?
生1:自然界的动物应该顺其自然生长。生2:应该保护狼,消灭鹿。师:这是罗斯福“引狼入室”的计划。(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师:这是挽救夜蝴蝶。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听了两个故事,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人类没有破坏生态平衡的权利。生2:生物之间有他们生存的生物链,人类不能去破坏他。生3:人类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篇七: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提出了许多问题。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经过学生讨论都能解决,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问题,如: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为什么?等等。
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
回想这节课,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我吃力地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说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仔细想想,感触更深。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总觉得有时我与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全面,有时学生回答得模棱两可,我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虽然课堂上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因而课后难免耿耿于怀,不知学生对我会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识丰富些,要是我课前准备充分些,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我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
渊博的老师吗?难怪有人说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我也想起这样一句话: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丰满,更具魅力。
篇八:《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课题组 张丽华 [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通过有效而合理的预设,以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走进文本,深入体会,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碰撞出生成的火花。[教学过程] 板块一 趣味导入
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后,你可能会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
(预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提出问题,这样必然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板块二 阅读研究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者与同学讨论。
2、查自学效果。
3、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边读边想哪些内容让我们高兴,哪些内容又让我们感到不是滋味,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圈、点、画、写。)
﹙1﹚、生汇报。
﹙2﹚、具体说说你认为哪些内容让喜欢鹿的我们感到痛快?既然痛快,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学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语气和方法读课文2、3、4自然段。)
﹙3﹚、哪些内容又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相关段落)
﹙4﹚、是啊,原来葱郁的森林、可爱的鹿群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妙的画卷,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呢?谁还想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相关的语气、语调。)造成鹿死林毁的悲剧,谁之过呀?你能告诉它们吗?
﹙5﹚、此时此刻,假如你是鹿,你想说些什么?如果你是狼,你又将会向人类提出哪些忠告?
(预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破坏生态平衡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探究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4、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请同学们再次用心读文章并思考:a、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他的决策错在哪里?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学生默读课文后分组交流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
﹙3﹚、自然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谁能试举一个?(预设:对于a、b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后应该都能回答,但这两个问题提出的意义远不止答案本身,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得出精彩的感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现象。)
板块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聚精会神地听两个故事。听完之后你要告诉大家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录音播放《蛇与庄稼》《塞翁失马》。
2、学生明理。
《蛇与庄稼》告诉人们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极其复杂的。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件事。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同学们,读书明理。通过学习,你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
还知道你们一定不希望凯巴伯森林就这样从地球上消失。那么,现在就请你给罗斯福总统出个主意,挽救大森林,改善现有的生存环境吧。当然,你要说得有理有据,否则人家是不会采纳你的建议的。
4、生奋笔疾书,慷慨陈词。
5、资料展示,结束本节课。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了改善当初由于护鹿灭狼而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的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了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预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努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挖掘出来,把课堂拓展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关注社会时事,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教后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让读者认识生物界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是进行环保教育的绝佳教材。通过上述板块式的预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课堂上孩子们深入文本,积极思考,不断发现,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生成,如以鹿和狼的身份进行表白,孩子们的表述合情合理又不乏创意。可见,合理的预设能有效地促进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们施展才能的舞台。
篇九: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反思] 两天前,我接到了通知,县教研室要来我校检查工作,主要是随堂听课。我决定讲授《鹿和狼的故事》。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上网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达到完美。
两天后,我成竹在胸,怀着百倍的信心走进课堂(试讲)。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一定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我踌躇满志,接着问道:“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可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为什么自认为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反应却如此冷漠呢?我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孔夫子说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路才适应学生呢?
我拾起课标,反复推敲,琢磨。“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我痛定思痛,怎样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我私下里找来学生和我一起备课,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提问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计,寻找着一种更新、更贴近学生的突破口。于是有了听课时的的“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让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这个问题的出炉。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它就如一枚卵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整节课精彩纷呈,我倍感欣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老师,你写错了!
今天学习课文。刚刚在黑板上板书下“越”,就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你写错了!”
我观察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心想:这么个简单的字我能出什么问题呀? “老师,你把‘越’字右边写成‘成’了!”
哦?这我倒是真没注意。认真找书看了看,果然如此。若是按照以前的“急中生智”法,一般老师们都会这样解释:“老师呀,是故意这样写的,就是要考考大家认真观察了没有。很好,这个同学发现了。”
这种做法,曾经被誉为教师“课堂机智”的一种。它可以让老师摆脱尴尬的境地,暂时蒙混过关。可是,真的就能维护老师的威信吗?不然。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老师在被学生问倒时,不肯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总是自以为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答案。学生们也许当时并不晓得,可是天长日久,逐渐长大的他们,未必不会洞察到,原来老师这样做,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知识的匮乏。老师的不真诚,不仅仅关系到教学内容,更涉及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对你还会信任吗?如果师生间的信赖被打破,很难想象以后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老师还靠什么来为人师表。
“谢谢博闻同学,老师今天一时疏忽,没有仔细观察就写这个生字,大家可要引以为戒呀!”
真诚的认错,或许赢得的是学生更多的喜爱与尊重。
篇十: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结合我这次国培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这一活动主题,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通过学生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因为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自学理解,分析“案情”,自由辩护,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为学生虚构一个法庭,让学生扮演律师的角色,选择自己的“当事人”引用文中的内容来为其辩护,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理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教师的责任不光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能限制学生在教师这块土地上采掘,如果把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造就的是学生无限的发展。教师的责任应是为学生创造“做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的主阵地。
由于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分析案情,进行辩护和“书信传音”这两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用文中语句作为自己的辩护材料,明确本课中心,并针对这个错误找到弥补的方法,挽回损失。通过学生自学勾画,商议讨论,自由发言,使学生在互动中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表现比预料中要好很多。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在辩护环节中,已经说到是由人类直接导致了凯巴伯森里的严重后果,不应该再让学生继续发言,偏离了“人类才是导致这场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这一结论。其实,这时可以直接小结,切换到下一个环节。
2.在“书信传音”的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发言比较简单,其实,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动笔写一些。
3.在最后的环节中,学生提到的以前学过的两篇文章与本文的主旨有相近之处,但是并没有完全紧扣本文,我应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加切合本文中心的事例来深化主题在教学中,对于如何“信息技术支持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这一活动,我觉得,作为教师,我应该在教学导入中创设学生参与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要做到这些,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很重要。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支持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应该从我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出发。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篇十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凤凰池学校 谈红梅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消灭鹿群的天敌,枪声响了25年,狼被杀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在毁灭。最后得出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势在必行的道理。
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对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对比主要有三组: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从人们随意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的主要教学思路是:先从整体入手,再以三组对比为突破点,充分利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体验明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为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比较,探究明理。充分运用看、读、议、比中突破重点、难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及课后的一些反思: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出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考虑,复习上堂课的学习内容,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设计了一个回答范围较为广泛的问题:“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0《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初步学习课文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自由畅谈初学收获。
(当这个问题提出后,一开始,同学们的反应并不热烈,但不一会儿,同学们的小手就都举起来了。
有复述课文的,有谈对狼或鹿新的认识的,从资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下上公开课的紧张与拘束消失了大半,对上堂课的学习内容也有了一个较好的反馈。但因为同学们要说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发言,所以这一段花的时间偏长了一些。)
二、精读比较,探究明理
这是引导学生由文明理的关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一)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导入畅谈之后,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5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听,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刨根问底,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句话,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果不其然,第一组对比出示后,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然后主动地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主要,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
(在鹿群变化的前后比较这一块,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思考并交流数字后面的故事。多媒体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灾难的严重。)
(四)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文章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能较好地将内部语言外化加以表达,而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更是我应该关注的对象。)
三、扩展延伸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最后,我和学生一起了解关于狼和鹿及生态平衡的相关内容。
在整个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过渡衔接较自然,所以三组对比各有侧重点但又并不孤立,学生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化;狼鹿异位根源的热情很高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
另外,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再有就是在《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从背景资料、拓展阅读中可以大量获取课文相关的资料,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它的运用,避免了老师繁琐地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十二:《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颇令人欣慰。以往课堂总是老师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学生只是个看客。至于效果如何,只有老师自己清楚或者根本就不清楚,学生没有发言权也说不出个长短。老路子老方法,没有新意,机械、简单、重复,只能让人生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初次尝试,某些方面,连我这个在教坛摸爬滚打了八年的老教师,在学生生动的讲课过程面前都自叹不如。课代表,素质很高,沉着稳重大方,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板书字体端庄秀丽等等,简直把我给折服了。
再看效果,平时课堂上,只有几位成绩好的反复举手发言,那些中等生和差生却成了角落里萎焉了的玫瑰,没有勇气举手或者被叫起来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现在好了,课代表当老师,学生教学生,不仅有新意,更重要的还在于潜意识里消除了恐惧感。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满堂红,人人举手,个个争相发言,更有大胆的自告奋勇到讲台上讲讲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所谓的差生,回答起问题来丝毫不比那些优等生差,这些萎焉的玫瑰照样开得光彩照人。
总之,初试牛刀见了红,蓓蕾初绽放异彩。成功之处自不言待,还有一些不足,没有给学生更充分的发挥时间,如果提前帮助学生整理好教案,把课堂时间多让出些来,效果肯定会更好。敢于尝试,才会有创新,多培养几位高素质的学生当小老师,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活力。我想,老师与学生应该走到一起来,让学生走向讲台,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项举措,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好方法,应该继续。
第二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结合我们教研组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主题,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理解,分析“案情”,自由辩护,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教师的责任应是为学生创造“做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如果把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造就的是学生无限的发展。所以,我预设了这样的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为学生虚构一个法庭,让学生扮演律师的角色,选择自己的“当事人”引用文中的内容来为其辩护,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理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4、书信传音,为总统出谋划策。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的错误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5、揭示道理,课外延伸,深化主旨。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当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的探索,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实现立体化的三维化目标,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平台。本环节中,学生通过介绍自己了解的相关的小故事,进一步深化理解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深刻道理。这个环节中,仍然激活了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把之前学过的内容与本课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
由于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分析案情,进行辩护和“书信传音”这两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用文中语句作为自己的辩护材料,明确本课中心,并针对这个错误找到弥补的方法,挽回损失。通过学生自学勾画,商议讨论,自由发言,使学生在互动中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表现比预料中要好很多。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在辩护环节中,已经说到是由人类直接导致了凯巴伯森里的严重后果,不应该再让学生继续发言,偏离了“人类才是导致这场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这一结论。其实,这时可以直接小结,切换到下一个环节。
2、在“书信传音”的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发言比较简单,其实,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动笔写一些。
3、在最后的环节中,学生提到的以前学过的两篇文章与本文的主旨有相近之处,但是并没有完全紧扣本文,我应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加切合本文中心的事例来深化主题,比如《拯救澳大利亚的蝴蝶》。
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参与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要做到这些,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很重要。因此,我认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该从我们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出发。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够为我这节课,为我存在的各种问题多提宝贵意见!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2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阅读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3
《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在美国一个森林里有四千只鹿出没,凶恶的狼是鹿的天敌,美国总统下令猎人消灭狼群。很快鹿增多了,达到了十万只。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绿色植物一天天减少,饥饿造成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死亡,从十万只锐减到只剩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这是一节略读课文,学习主要是采用通过学生的自学,老师引导为辅的原则进行学习:
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再结合同步学习的课前自学,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最后通过自学理解提示,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再让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想象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根本,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还需要进一步合理的解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4
蔚百猛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这是阅读课,我做了以下设计:
1、激趣导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理解,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说些忠告,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怎样保护生活环境。
不足:课上我还是有些急燥,教师的语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5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提出了许多问题、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经过学生讨论都能解决,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问题,如:
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为什么等等、
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
回想这节课,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我吃力地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说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仔细想想,感触更深、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总觉得有时我与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全面,有时学生回答得模棱两可,我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虽然课堂上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因而课后难免耿耿于怀,不知学生对我会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识丰富些,要是我课前准备充分些,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我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吗难怪有人说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我也想起这样一句话: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丰满,更具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6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选编进教材中的,编教材的编委会删除了《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的词语,而《鹿和狼的故事》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收录其中。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也是旧版的,当然也没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这一课,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参考,只能自己研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总统为了保护森林的鹿,下令捕杀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结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后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几千只鹿苟延残喘。这个故事告诉人类应该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认为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引导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我特别引导孩子们朗读了那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句子,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们谈的非常好,他们有的说,从这个句子中看出枪的无情,也就是人类的无情。有的说,他们体会到了狼的可怜,在那一刻,狼的残忍无情都荡然无存了。……在这里我告诉孩子们:“孩子们,的确是这样,狼也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动物为捕食对象,他们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发展规律的。因此,我们人类对自然界里的任何一种动物、植物、生命都应该承认,应该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们听动了多少,但是我知道,从今起,他们不会单纯去判断一种动物植物的善恶益害。
我知道,我的孩子们暂时不能体会到生命的高贵与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做个善良的人,能做个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个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7
曾经,这个故事被编教材编委会删除了,但是,这学期又选编进了教材中。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已删除)词语,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没有收录其中。我们的教材编委会到底有没有认真校正过呢?有点疑惑,也让人觉得可怕。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总统为了保护森林的鹿,下令捕杀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结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后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几千只鹿苟延残喘。这个故事告诉人类应该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认为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执教,课前我反复读了几遍课文。结果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枪声在森林中回荡。在敌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仿佛看见狼正以愤怒、哀怨的眼神看着拿着枪的人类,而且还在诅咒人类!狼虽然是非常残忍无情、杀伤力大的动物,但是,任何强大的动物人类都有足够的能力和办法去对付它们。可以这样说,在人类面前,动物都是渺小的,柔弱、无助的。这也让我联想到,人类不论多强大,在自然面前,永远是渺小的无助的。狼也好,其他捕食鹿的动物也好,它们同样是森林的动物,是活生生的生命。人类毫无节制怜悯的捕杀,结果给森林造成了灾难。因此,我觉得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人类要遵守自然之道,也要敬畏生命。
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引导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我特别引导孩子们朗读了那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句子,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们谈的非常好,他们有的说,从这个句子中看出枪的无情,也就是人类的无情。有的说,他们体会到了狼的可怜,在那一刻,狼的残忍无情都荡然无存了。……在这里我告诉孩子们:“孩子们,的确是这样,狼也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动物为捕食对象,他们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发展规律的。因此,我们人类对自然界里的任何一种动物、植物、生命都应该承认,应该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们听动了多少,但是我知道,从今起,他们不会单纯去判断一种动物植物的善恶益害。
一直不能忘记这个片段,“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我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我知道,我的孩子们暂时不能体会到生命的高贵与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做个善良的人,能做个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个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8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思考凯巴伯森林狼被猎杀后出现了怎样的后果。这个故事给你了怎样的启示?这节课,我没有涉及更多的问题,只是以这两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深入文本去寻找答案。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
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9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浅显易懂,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进行自学,交流狼被杀后产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谈体会。
一、初读课文
语文课要以读为主,这堂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合作探究
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就课文内容提出你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后,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三、拓展延伸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通过以上三部分,我力争在课堂上不断提高学生的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同时,在课堂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
[反思]
两天前,我接到了通知,县教研室要来我校检查工作,主要是随堂听课。我决定讲授《鹿和狼的故事》。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上网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达到完美。
两天后,我成竹在胸,怀着百倍的信心走进课堂(试讲)。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一定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我踌躇满志,接着问道:“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可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为什么自认为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反应却如此冷漠呢?我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孔夫子说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路才适应学生呢?
我拾起课标,反复推敲,琢磨。“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我痛定思痛,怎样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我私下里找来学生和我一起备课,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提问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计,寻找着一种更新、更贴近学生的突破口。于是有了听课时的的“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让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这个问题的出炉。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它就如一枚卵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整节课精彩纷呈,我倍感欣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老师,你写错了!
今天学习课文。刚刚在黑板上板书下“越”,就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你写错了!”
我观察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心想:这么个简单的字我能出什么问题呀?“老师,你把‘越’字右边写成‘成’了!”
哦?这我倒是真没注意。认真找书看了看,果然如此。若是按照以前的“急中生智”法,
一般老师们都会这样解释:“老师呀,是故意这样写的,就是要考考大家认真观察了没有。很好,这个同学发现了。”
这种做法,曾经被誉为教师“课堂机智”的一种。它可以让老师摆脱尴尬的境地,暂时蒙混过关。可是,真的就能维护老师的威信吗?不然。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老师在被学生问倒时,不肯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总是自以为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答案。学生们也许当时并不晓得,可是天长日久,逐渐长大的他们,未必不会洞察到,原来老师这样做,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知识的匮乏。老师的不真诚,不仅仅关系到教学内容,更涉及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对你还会信任吗?如果师生间的信赖被打破,很难想象以后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老师还靠什么来为人师表。
“谢谢博闻同学,老师今天一时疏忽,没有仔细观察就写这个生字,大家可要引以为戒呀!”
真诚的认错,或许赢得的是学生更多的喜爱与尊重。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1
《鹿和狼的故事》是第四单元的选读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上这篇课文时,学生已学完了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对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已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积极倡导学校本学期提出的“目标教学模式”,重视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学朗读自主感悟学习方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设计了有悬念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
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前后的巨大变化,并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
在导入畅谈之后,我利用课本插图,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接着让学生想象:葱绿的树木,清澈的小河,吃草的鹿群,在枝头歌唱的小鸟,明媚的阳光……凯巴伯森林就是这样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生机勃来。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想象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
2、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想象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4000——10万——6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想象并交流数字背后的故事:森林里一片枯黄,树木都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鹿群无精打采,饿死的饿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学生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森林的死气沉沉和灾难的严重性。
3、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谁是真正的“祸首”——是无知的人类,人类的无知。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人类要保护生态平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于努力改进。
1、个人教学水平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比较紧张,思路不够清晰,有一个环节重复体会,导致没有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课堂练笔时间比较少,没有安排写的练习。教学中没有有机地挖掘文本空白,训练学生小练笔。
3、学生回答问题、感悟文本内涵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2
一、尽情地“读”。
语文课要以读为主,我愿意花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读。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尽情地“说”。
在指导学生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谈感受,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师作罗斯福总统,学生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向总统汇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得很起劲,我再指导学生在说的同时画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态关系图。学生边思边说边演,说得条理清楚。不仅弄清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说的训练,还是创造的说。
三、尽情地“写”。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这种以“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在我个人看来,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要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较浓的兴趣,自动投入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当中,并且不脱离课文这个媒介,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挖掘训练,设计出具有强大生成性的教学方法。如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2、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以及智力不会消耗在经常性的环节转换和思维变换中,其各项语文能力得到了集中培养。
3、语文课的中心任务得以被顽强地保护。语文课很难被上成“情节分析课”、“思想教育课”、“常识课”以及各种华而不实的所谓“语文活动课”。
当然,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在许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课堂的开放程度还不够,课堂的调控能力还不强……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3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提出了许多问题。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经过学生讨论都能解决,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问题,如:
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为什么等等。
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
回想这节课,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我吃力地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说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仔细想想,感触更深。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总觉得有时我与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全面,有时学生回答得模棱两可,我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虽然课堂上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因而课后难免耿耿于怀,不知学生对我会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识丰富些,要是我课前准备充分些,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我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吗难怪有人说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我也想起这样一句话: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丰满,更具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4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时我着重从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构建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表达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能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自主、探究方式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根据单元的重点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由学法引导,到总结发现学法,最后进行学法实践。将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技能,为今后学生的阅读铺平道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在自我展示环节,我感到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不够丰富。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5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选编进教材中的,编教材的编委会删除了《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的词语,而《鹿和狼的故事》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收录其中。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也是旧版的,当然也没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这一课,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参考,只能自己研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浅显易懂,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进行自学,交流狼被杀后产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谈体会。
上完这节课,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1.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性地学习,务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现代社会教育的口号。因此,我在本课中设置以下三个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感悟、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目标。(2)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在课前,我预先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在查阅有关书籍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建立大信息容量语文课堂
在本课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我询问学生:“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吗?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谈对鹿和狼的认识,并说几个有关狼的成语。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 “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课前预先布置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相互分享介绍相关的例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余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3.明了用词特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关注让学生由表及里地学习课文,明了用词上的一些特点。如在故事的开头,告诉我们在凯巴伯森林里有狼有鹿,课文中一个词语来形容狼,是哪个?(凶恶残忍),凶恶一般形容什么?残忍一般形容什么?这两个词语能不能互换?由表及里,所以位置不能换的。能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鹿吗?让学生明白如果说狼是凶恶的代言人,那么鹿就是善良的化身,由于狼和鹿以及其他动物的存在,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的凯巴伯森林变得——生机勃勃。在学习森林的片段时,我让学生说一些成语来形容森林,告诉学生在许多的形容森林的词语中生机勃勃这个词语可以作一个总结概括。松杉葱郁写出森林之形,而生机勃勃写出森林之神采,所以两个词语放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然后当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概括现在的森林?这样前后截然不同的样子,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了罪魁祸首是谁。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是第四单元的选读课文,这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上这篇课文时,学生已学完了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对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已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积极倡导学校本学期提出的“目标教学模式”,重视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学朗读自主感悟学习方式,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设计了有悬念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
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前后的巨大变化,并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教学反思《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1、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想象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4000——10万——6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想象并交流数字背后的故事:森林里一片枯黄,树木都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鹿群无精打采,饿死的饿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学生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森林的死气沉沉和灾难的严重性。
2、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谁是真正的“祸首”——是无知的人类,人类的无知。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人类要保护生态平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教学程序是:
1、引导学生根据总结的略读课文学习方法自学。
2、思考讨论阅读提示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用心体会语言文字(以此上出语文味)。
4、提出不懂的问题,期间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的领悟。
5、视情况出示部分阅读材料,让学生写警示语,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6、课后延伸布置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里,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在有感情朗读方面,甚至想好了引导语,比如让学生走进这个不一样的故事时,提示他们:“哪些地方让你心里不是滋味,哪些地方读着让喜欢鹿的你感到心理痛快?”等等。
但是,学生确实在尊重自然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方面没有深入谈自己的体会。是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我回忆到在课堂上,当我表演罗斯福总统追问学生:“我到底错在哪里时。?”可惜没有学生能指出错在没有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我因为解读文本的肤浅,没有意识到应该在此多加引导而轻易放弃,比如像樊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罗斯福总统只知道按童话原则制定政策,不知道什么时。就自然引出学生的深入回答。我的教案需要完善,我的教学机智需要锤炼,我解读文本还需更加用心。兼听则明,听逆耳之言即使有再多的不痛快,不舒服,却也是必要的,也许,阵痛过后,才能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
第五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思考凯巴伯森林狼被猎杀后出现了怎样的后果。这个故事给你了怎样的启示?这节课,我没有涉及更多的问题,只是以这两个问题为主线,让学生深入文本去寻找答案。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
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2
《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在美国一个森林里有四千只鹿出没,凶恶的狼是鹿的天敌,美国总统下令猎人消灭狼群。很快鹿增多了,达到了十万只。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绿色植物一天天减少,饥饿造成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死亡,从十万只锐减到只剩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这是一节略读课文,学习主要是采用通过学生的自学,老师引导为辅的原则进行学习:
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再结合同步学习的课前自学,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最后通过自学理解提示,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再让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想象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根本,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还需要进一步合理的解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3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选编进教材中的,编教材的编委会删除了《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的词语,而《鹿和狼的故事》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收录其中。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也是旧版的,当然也没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这一课,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参考,只能自己研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总统为了保护森林的鹿,下令捕杀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结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后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几千只鹿苟延残喘。这个故事告诉人类应该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认为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引导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我特别引导孩子们朗读了那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句子,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们谈的非常好,他们有的说,从这个句子中看出枪的无情,也就是人类的无情。有的说,他们体会到了狼的可怜,在那一刻,狼的残忍无情都荡然无存了。……在这里我告诉孩子们:“孩子们,的确是这样,狼也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动物为捕食对象,他们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发展规律的。因此,我们人类对自然界里的任何一种动物、植物、生命都应该承认,应该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们听动了多少,但是我知道,从今起,他们不会单纯去判断一种动物植物的善恶益害。
我知道,我的孩子们暂时不能体会到生命的高贵与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做个善良的人,能做个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个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4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提出了许多问题、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经过学生讨论都能解决,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问题,如: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为什么 等等、
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
回想这节课, 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我吃力地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说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仔细想想,感触更深、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总觉得有时我与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全面,有时学生回答得模棱两可,我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虽然课堂上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因而课后难免耿耿于怀,不知学生对我会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识丰富些,要是我课前准备充分些,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我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难怪有人说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我也想起这样一句话: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丰满,更具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5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结合我们教研组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主题,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理解,分析“案情”,自由辩护,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教师的责任应是为学生创造“做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如果把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造就的是学生无限的发展。所以,我预设了这样的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为学生虚构一个法庭,让学生扮演律师的角色,选择自己的“当事人”引用文中的内容来为其辩护,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理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4、书信传音,为总统出谋划策。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的错误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5、揭示道理,课外延伸,深化主旨。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当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的探索,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实现立体化的三维化目标,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平台。本环节中,学生通过介绍自己了解的相关的小故事,进一步深化理解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深刻道理。这个环节中,仍然激活了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把之前学过的内容与本课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
由于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分析案情,进行辩护和“书信传音”这两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用文中语句作为自己的辩护材料,明确本课中心,并针对这个错误找到弥补的方法,挽回损失。通过学生自学勾画,商议讨论,自由发言,使学生在互动中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表现比预料中要好很多。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在辩护环节中,已经说到是由人类直接导致了凯巴伯森里的严重后果,不应该再让学生继续发言,偏离了“人类才是导致这场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这一结论。其实,这时可以直接小结,切换到下一个环节。
2、在“书信传音”的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发言比较简单,其实,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动笔写一些。
3、在最后的环节中,学生提到的以前学过的两篇文章与本文的主旨有相近之处,但是并没有完全紧扣本文,我应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加切合本文中心的事例来深化主题,比如《拯救澳大利亚的蝴蝶》。
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参与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要做到这些,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很重要。因此,我认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该从我们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出发。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够为我这节课,为我存在的各种问题多提宝贵意见!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6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浅显易懂,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进行自学,交流狼被杀后产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谈体会。
一、初读课文
语文课要以读为主,这堂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合作探究
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就课文内容提出你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后,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三、拓展延伸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通过以上三部分,我力争在课堂上不断提高学生的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同时,在课堂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7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这是一节共研课,通过我们教研组的研究,我做了以下设计:
1。激趣导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理解,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不足:课上我还是有些急燥,教师的语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8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阅读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9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提出了许多问题。当然,其中的大部分问题经过学生讨论都能解决,但也有一些超出教材范围的问题,如:
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为什么等等。
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
回想这节课,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我吃力地组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景一直在脑中回映,说不出什么原因,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仔细想想,感触更深。虽然我的答案学生是通过了,但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总觉得有时我与学生组织的答案不够全面,有时学生回答得模棱两可,我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虽然课堂上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因而课后难免耿耿于怀,不知学生对我会有什么看法。要是我知识丰富些,要是我课前准备充分些,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场面。我想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吗难怪有人说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我也想起这样一句话: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渊博的科学知识去影响学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丰满,更具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0
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课时我着重从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构建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策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表达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能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自主、探究方式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小组讨论,课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情感朗读表达。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根据单元的重点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由学法引导,到总结发现学法,最后进行学法实践。将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技能,为今后学生的`阅读铺平道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习惯,在自我展示环节,我感到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不够丰富。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1
蔚百猛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这是阅读课,我做了以下设计:
1、激趣导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理解,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说些忠告,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怎样保护生活环境。
不足:课上我还是有些急燥,教师的语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2
一、教学思路
我在教学本组课文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就开始让学生作小调查,收集身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现象的图片,并将图片发到群里;第二篇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和第四篇《青山不老》,我让学生写读后感;第三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小练笔,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为习作奠定基础,但学生并没有收集到身边浪费资源破坏大环境的图片,只是在网上下载一些上传到群里。我在制作课件时没有得到学生收集的图片,我便校园收集了一些校园内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图片。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我是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主题,然后说说身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再说说针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接下来我出示一组校园内学生浪费资源的图片和一组学生和校园周边村民污染校园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便相机引入课堂主题,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就是一份建议书。随机让学生读71页的习作要求,并让学生明确要求,明确写建议书的步骤和格式。
学生读完后,我指名回答写建议书和步骤和格式,并相机出示课件,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还出示了两篇范文重点强调了建议书的格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建议书的格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做的小调查动笔向有关部门或个人写一份建议书。
学生在动笔写的时候,我在下来巡视指导,发现有三个同学的称呼格式是错误,我便现场作指导。
一节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没有结果,因为没有一个同学在课堂上写成建议书,没有得到学生完整的建议书来展示。课后我认真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我自己感受得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二是利用校园内的图片,让学生深切受到我们身边有许多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也许自己也在不经意之间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从而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三是出示两篇范文,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建议书的格式。不足之处有很多,一是我让学生读71页的习作要求时没有明确只读第一个内容,因为本次习作内容有两个,我没有明确好。二是在讲建议书的格式时有点讲快,因为我重点放在讲范文上了,我认为出示范文学生更容易掌握。三是课堂上没有一个同学写成建议书,没有得到学生的作业展示,还有10分钟,可能大部份的同学都写成了。四是出示的那两范文,图片上的字在下面看不清楚,如果展示台能用,可能更清楚。五是我认为学生全部都掌握了建议书的格式,可从学生交上来作业来看,有两同学把署名和日期写错位置,有五个同学在格式上或多或少有些错误。
各位老师,这堂存在的不足还有很多很多,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富贵意见,我将把各位老师的富贵意见融入到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鹿和狼的故事》课后反思2
一、尽情地“读”。
语文课要以读为主,我愿意花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读。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正确流利了,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自己感兴趣的多读读。最后指名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学生试过,练过,有了充分的积累,在指名自由选择读的时候,自然兴趣浓浓,高潮迭起。可贵的是还有同学在读书中有了自己的创新,在读到鹿群灭亡情形的段落能加入一些哀声叹息学生十分投入,在朗读中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
二、尽情地“说”。
在指导学生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谈感受,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师作罗斯福总统,学生将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向总统汇报。将学生引入到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得很起劲,我再指导学生在说的同时画出狼、鹿和森林的生态关系图。学生边思边说边演,说得条理清楚。不仅弄清了道理,而且得到了说的训练,还是创造的说。
三、尽情地“写”。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为狼正名。文道结合,学生写出了自己对狼的重新认识,重审了自己的认识观点。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写得很开心。
这种以“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在我个人看来,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要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较浓的兴趣,自动投入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当中,并且不脱离课文这个媒介,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挖掘训练,设计出具有强大生成性的教学方法。如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2.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以及智力不会消耗在经常性的环节转换和思维变换中,其各项语文能力得到了集中培养。
3.语文课的中心任务得以被顽强地保护。语文课很难被上成“情节分析课”、“思想教育课”、“常识课”以及各种华而不实的所谓“语文活动课”。
当然,本人的教学水平有限,在许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课堂的开放程度还不够,课堂的调控能力还不强……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3
曾经,这个故事被编教材编委会删除了,但是,这学期又选编进了教材中。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已删除)词语,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没有收录其中。我们的教材编委会到底有没有认真校正过呢?有点疑惑,也让人觉得可怕。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总统为了保护森林的鹿,下令捕杀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结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后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几千只鹿苟延残喘。这个故事告诉人类应该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认为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执教,课前我反复读了几遍课文。结果这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枪声在森林中回荡。在敌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仿佛看见狼正以愤怒、哀怨的眼神看着拿着枪的人类,而且还在诅咒人类!狼虽然是非常残忍无情、杀伤力大的动物,但是,任何强大的动物人类都有足够的能力和办法去对付它们。可以这样说,在人类面前,动物都是渺小的,柔弱、无助的。这也让我联想到,人类不论多强大,在自然面前,永远是渺小的无助的。狼也好,其他捕食鹿的动物也好,它们同样是森林的动物,是活生生的生命。人类毫无节制怜悯的捕杀,结果给森林造成了灾难。因此,我觉得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人类要遵守自然之道,也要敬畏生命。
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引导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我特别引导孩子们朗读了那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句子,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们谈的非常好,他们有的说,从这个句子中看出枪的无情,也就是人类的无情。有的说,他们体会到了狼的可怜,在那一刻,狼的残忍无情都荡然无存了。……在这里我告诉孩子们:“孩子们,的确是这样,狼也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动物为捕食对象,他们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发展规律的。因此,我们人类对自然界里的任何一种动物、植物、生命都应该承认,应该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们听动了多少,但是我知道,从今起,他们不会单纯去判断一种动物植物的善恶益害。
一直不能忘记这个片段,“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我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我知道,我的孩子们暂时不能体会到生命的高贵与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做个善良的人,能做个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个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4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选编进教材中的,编教材的编委会删除了《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的词语,而《鹿和狼的故事》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收录其中。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也是旧版的,当然也没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这一课,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参考,只能自己研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浅显易懂,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进行自学,交流狼被杀后产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谈体会。
上完这节课,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1.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性地学习,务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现代社会教育的口号。因此,我在本课中设置以下三个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感悟、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目标。(2)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在课前,我预先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在查阅有关书籍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建立大信息容量语文课堂
在本课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我询问学生:“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吗?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谈对鹿和狼的认识,并说几个有关狼的成语。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 “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课前预先布置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相互分享介绍相关的例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余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3.明了用词特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关注让学生由表及里地学习课文,明了用词上的一些特点。如在故事的开头,告诉我们在凯巴伯森林里有狼有鹿,课文中一个词语来形容狼,是哪个?(凶恶残忍),凶恶一般形容什么?残忍一般形容什么?这两个词语能不能互换?由表及里,所以位置不能换的。能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鹿吗?让学生明白如果说狼是凶恶的代言人,那么鹿就是善良的化身,由于狼和鹿以及其他动物的存在,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的凯巴伯森林变得——生机勃勃。在学习森林的片段时,我让学生说一些成语来形容森林,告诉学生在许多的形容森林的词语中生机勃勃这个词语可以作一个总结概括。松杉葱郁写出森林之形,而生机勃勃写出森林之神采,所以两个词语放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然后当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概括现在的森林?这样前后截然不同的样子,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了罪魁祸首是谁。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15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根据课文内容和略读科的要求,我做了以下设计:
首先是激趣引入主题。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其次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最后自学理解,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不足:教师的语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