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小课题入手,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赵新红
从小课题入手,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参加科研骨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6年9月8日,我们科研骨干培训班学员又一次齐聚在进修学校五楼,开始了新一阶段——诊断示范阶段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由教科所李所长主持,她以“从研究规模看,课题分为几类”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切入,整个培训都是在互动交流中进行,让每个老师从思想上都经历了对小课题从无知到有所知的过程,我也收获颇丰,不仅对小课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走出培训的课堂,李所长对小课题深入浅出地讲解,还让我历历在目。工作20余年,我们更多的是凭经验感觉做事,缺少发现问题、问题追因的眼光,虽然曾经主持过课题,参与过课题,但更多的是源于功利的研究,为了评职称。我们离真正的研究还有多远? 也许昨天,我还觉得课题研究遥不可及,但今天李所长对小课题的层层解读,让我觉得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什么是小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什么?小课题研究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小课题选题应该注意什么?这些很有价值又回答起来让人模棱两可的问题吸引着每一个学员,在追问与思考中,在研讨与汇报中,在点拨与引领中,学员们的思想得到了启迪,认识得到了提升,信心亦更加坚定!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今天,我们有幸得到了李所长这位教育科研领域的智者的引领,我们在感激的同时,更要以此为契机,从小课题入手,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第二篇:《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胡建新)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有感
近日,读了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细细品味,不禁被书中深刻的道理,诙谐的例子,精辟的语言所吸引。于是不禁感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应该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何谓幸福,书中给我们详细的解释,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母亲的关怀、丰收的喜悦、平静的温馨、一生的信仰、真诚的分享„„只要你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安。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育的职业。对于教师而言,幸福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我以为:
首先,健康的体魄是幸福的源泉。我们常说,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在我们教师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存在亚健康的身体状态。正如书中所说,身体健康是干好工作的保证,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基础,是增强教师幸福感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学会关心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当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还需要我们教师能拥有一颗平常心。在教学中,少一份浮躁,多一份宁静和淡然,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教育。
其次,高尚的师德是幸福的基础。书中告诉我们,“幸福即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一个没有较高精神追求的教师,一个缺乏起码道德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像芸芸众生一样沉溺于感官生活,追名逐利,习惯于病态的幸福,而师德高尚的教师则拥有对真正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我想,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该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自己的幸福具有相当的道德水平。拥有高尚人格和师德的教师才能感召学生,才能最终达到幸福的境界。
最后,专业的追求是幸福的提炼。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追求幸福。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种快乐才会收获幸福。拥有阳光的心态,我们的心每天都会开出一朵花。最后,用书中的这句话勉励自己:幸福是社会和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教师群体孜孜以求的目标。让我们一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开发区树人初中 胡建新)
第三篇: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工作八年多的刘老师就像一个任性而调皮的孩子,“研究的精神”对于她来说就是一种“捣鼓的乐趣”,捣鼓学生,捣鼓班级,捣鼓课堂,捣鼓家长,在不断的捣鼓中感受成长的愉悦,乐此不疲,并因此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
她坚信这样一句话:一年只干一件事,一年干好一件事,用最珍贵的时间和精力做最重要的事。不贪多、不眼馋、不急躁、不怕事,历数八年轨迹,为80后人生绽放五彩的光芒。
一、捣鼓图书:一辈子要做好的一件事
工作第三年,有个毕业生来看刘老师,对她说:“老师,你知道吗,到了初中我才知道多读点课外书多么重要,现在想想,您教我们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每周两节的自由阅读课了。”
就是这句话让她知道了: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想尽办法搞清楚学生最喜欢什么,一定要弄明白什么对学生一辈子的发展最重要,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悦读”就成了刘老师确定要一辈子一定要做好的一件事。
不能因为是农村小学,就放纵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因为没书可读,就把书与孩子隔离。所以,从工作第三年开始,她就开始捣鼓起了图书,成了快递的老主顾,当当网的老会员。两年的时间自费买了几千块钱的图书,这第一批书源使得农村娃娃从课外书中感受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强大魅力。
每届孩子家家都有书架,家家都在读书,就成了刘老师带班的一种传统。她带每一届孩子最先开始做的一件事就是忽悠孩子读书啊,读书啊。午读暮醒无人打扰的SSR静读,每周两节课的自由阅读,周末相约书店结伴泡读,图书漂流、亲子阅读、图书大集、读写绘、个人专著„„数不清的读书点子,为成长打下阅读的底色。
二、捣鼓作文:小学做好扎根的本分
批改作文一直是老师的一个大负担,尤其是班级人数特别多的时候,老师更是深陷于批作业的苦海中,但是作文批得再好,孩子的写作水平还是不尽人意。
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是谁来改呢?肯定不是老师。刘老师的办法是让学生学会赏评别人的作文,在互相欣赏借鉴中修改自己作文。互相读一读,说一说亮点,写一写建议,最后再改一改,步骤很简单,有时候学生赏评的异彩纷呈,老师甚至可以免批。
有人可能要问每一篇作文都这样,是不是太浪费时间?是学生的任务,老师绝不包办代替。成长无法替代,正如同扎根不可省略一样。根扎的深了,批阅的方法掌握了,孩子有了言说的欲望,言说的对象,你还愁写不出生动有趣、充满儿童味的习作?
成长需要深扎根,小学的任务就是扎根,小学老师做的就是这么一份默默扎根,静待花开的工作。
三、捣鼓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发言内容更丰富?怎样去提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辩起来?如何设计主问题?如何进行朗读备课和方法指导?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调控课堂?怎样才能更多的放手学生,让他们多讲多说?„„有关文本细读的、有关自由批注的、有关课堂礼仪的,在课堂中碰到的每一个小问题,刘老师跟孩子都当做一个小课题来研究,甚至不惜拿出一节课专题讨论,把孩子们的真知灼见一条条的罗列到黑板上,然后再通过课文进行实战演练。甚至课前两分钟如何充分利用,课前课后如何问好告别,她们都认真地讨论过。从教材内,到教材外,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为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操练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是任何人都包办不了的。
孩子们充分的沐浴着课改的春风,他们褪去了农村娃娃的羞涩,活跃在课堂上,更活跃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
四、捣鼓反馈本:充分发掘家长资源的力量
一年级小屁孩人多时间少,人小不会说,老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哪里学会了,哪里还不会。家长参与热情高,但是还没有与老师的教学接轨,有的家长甚至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让班主任难以接招。于是如何快速有效地对孩子的学习及时掌握并反馈,成了最大的难题。
刘老师通过一个小小的反馈本,就轻轻松松地解决了所有的烦恼。反馈本的内容从记录孩子学习的掌握情况,慢慢拓展到在家里的各种习惯养成、对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的交流,再到后来的培养小组长、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等教育教学改革,还有穿插这一年之中的充满温馨的亲子交流、家校交流等,记录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让这个看起来单薄枯燥乏味的本子充满生机,批阅反馈本也成为她一天最为快乐的时光。
随着记录内容的越来越丰富,反馈本的名称也有着有趣的变化:“家长成长记录本”“亲子关系改善记录”“家庭教育记录本”“家校联系记录本”“班级管理(家庭)记录本”“教育教学改革(家庭)记录本”„„她或许还会因为你的思考而有更多更好的名称。
这个小本子搭起了亲子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家校的理解互通,家长对老师更加信任了,还何愁没有支持?
“小小反馈本,助推一年级”仅仅是刘丽霞老师班主任小课题的一个小小的剪影,致力于班主任小课题研究三年,她敢于面对问题,善于把问题当课题进行研究,并因此荣获高新区班主任小课题研究二等奖一次、一等奖两次,连续两年在潍坊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和高新区班主任培训中进行了汇报交流,受到与会同行的一致肯定。
班报、班歌、班规、运动会、荣誉记录本、手语管理、午读SSR管理、路队行止、教育叙事诗„„她的捣鼓随性而有意义。研究改变视角,视角带来风景,于平凡处带来意义。不怕问题,把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走出职业倦怠,获得职业愉悦,从而体验工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