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认识》说课稿(竞赛性)五篇

时间:2019-05-13 01:5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年月日的认识》说课稿(竞赛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年月日的认识》说课稿(竞赛性)》。

第一篇:《年月日的认识》说课稿(竞赛性)

《年月日的认识》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新站镇中心校的王小雨。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42—44页《年月日的认识》一课。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组织学生利用年历进行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的一览表,以便学生记忆时间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我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难,对此,我将利用课件进行“三球运动”的演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理论依据与落实设想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的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指出:“数学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双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年历转盘。

五、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深知这一道理的我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今天是我生日。一大早,我就吃到了香喷喷的生日蛋糕。真高兴!可是我的朋友芳芳却特别难过,因为她今年已经九周岁了,可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借机引出课题。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第一层:教学年月日间的关系

本着“以学习为主体”的思想,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观察2003年和2008年的年历,将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时,我着重启发:每用天数是多少?然后板书知识点,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在脑海中形成时间观念。最后指出:“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将自己的想法得到交流、完善。

第二层: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首先我向学生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让学生结合板书说出一年中大月、小月的具体所指。在学生认识它们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明确:“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们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想出办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几种识记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拓宽思路,再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学习左拳记月法。

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击掌;平月来了,伸胳膊”的游戏。

第三层:平年、闰年的认识、计算和判断

因为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带着随意性,所以我先提出问题:“在观察年历卡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两张年历中2月份不同。于是我抓住这一点,指出:2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课件出示)并让学生到课本44页中寻找答案。随后指导学生计算全年的天数,提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对于探索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首先,创设和平、闰年交朋友的情境,然后课件出示1992年—2003年2月的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访“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计算、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总结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后,再次提起芳芳生日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释原因。环节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基础题:

1.吃水果,做游戏

课件出示几种水果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回答水果后面的填空题。

2.动动脑,来判断

课件出示判断题,学生以抢答方式进行。开放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不寻常的日子。环节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能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出示一个自制的年历转盘,学生观察后,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动手设计一个。

环节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六、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

我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课上,同学们都将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二篇:性、树形象”知识竞赛

附件:

“学党史、强党性、树形象”知识竞赛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中国共产党是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给中国送来了。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准备了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

6、中共通过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7、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关于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

8、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期间,提出了重要思想。

9、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

10、加强对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各级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1、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1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3、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的科学发展观。

14、创先争优活动,创先是,争优是。

15、公司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是“精细管理深挖潜、”。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实现共产主义C、以人为本

2、《党章》提出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A、党的基本路线B、党的宗旨C、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党的思想路线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A、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4、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同级党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本地方的工作,定期向上级党的委员会报告工作。()

A、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B、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委会C、书记和副书记

5、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的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B、党员服从组织C、下级服从上级

6、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A、四年B、五年C、六年

7、党员的党龄,从之日算起。()

A、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B、成为预备党员C、成为正式党员后一年

8、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日益紧密,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在共产国际代表的促进下,中共一大于在上海召开。()

A、1921年6月20日B、1921年7月1日C、1921年7月23日

9、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党的通过的。()

A、一大B、二大C、三大

10、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正式章程,是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

11、由于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A、第三B、第四C、第五12、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遵义会议B、俄界会议C、洛川会议

13、全民族抗战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

14、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15、“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是周恩来在事变后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控诉和回击。()

A、四一二B、七七C、皖南

16、《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

A.张思德B.白求恩C.刘胡兰

17、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名称。()

A、民主的统一战线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大革命的统一战线18、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七届,讨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移到城市的问题,规划夺取全国政权和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A、二中全会B、三中全会C、四中全会

19、从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49年B、1952年C、1953年

20、下列会议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

A、1956年党的八大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1987年党的十三大

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经济建设C、实事求是

22、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A、深圳 上海 汕头 珠海 海南B、深圳 厦门 海南 珠海 浦东

C、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23、党的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十二B、十三C、十四

24、党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党章。()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25、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考察学习时, 提出“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对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作了深刻的阐释。()

A、井冈山B、延安C、西柏坡

26、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A.以史鉴今、资政育人B.征集编撰、以史鉴今C.征集编撰、资政育人

27、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发展B、革命C、经济

28、中央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部署的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是。()

A、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B、迎接建党90周年C、迎接党的十八大

29、创先争优活动“五好”基层党组织是指。()

A、领导带头好、班子建设好、工作态度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B、领导带头好、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发展规划好、群众反映好

C、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30、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党的基层组织作用是。()

A、领导本单位工作B、支持和保证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C、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B、集体领导C、思想领导D、组织领导

2、党的基层组织是指。()

A、党的基层委员会B、总支部委员会C、支部委员会D、党小组3、1939 年10 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A、党的建设B、武装斗争C、文化建设D、统一战线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195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进行以反对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A、个人主义B、主观主义C、宗派主义D、官僚主义

6、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D、怎样建设党

7、江泽民同志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四严”要求是。()

A、严格要求B、严格教育C、严格管理D、严格监督

8、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A、立党之本B、立国之本C、执政之基D、力量之源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素是。()

A、第一要义是发展

C、核心是以人为本B、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五率先”优秀共产党员是率先加强学习、率先支持整合、。()

A、率先挖潜增效B、率先精细管理C、率先攻关创新D、率先创出业绩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

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C、坚持科学发展观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2、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3、“四有”新人的要求除了有理想外,还有。()

A、有道德B、有文化C、有纪律D、有知识

14、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是。()

A、腐败问题B、经济发展C、党风问题D、党同人民的关系问题

15、领导干部除了要自重外,还要。()

A、自信B、自省C、自警D、自励

16、新世纪党的三大历史使命是继续推进。()

A、现代化建设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18、我们各项工作的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是。()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有利于强化社会意识形态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是。()

A、标本兼治B、综合治理C、惩防并举D、注重预防

20、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

C、批评与自我批评D、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第三篇:“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敬请批评指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课时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十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以初中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及上一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在学习了减数分裂的基础上安排的,因此研究伴性遗传传递规律是对遗传定律的应用和深化.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还可为今后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三、设计理念

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及课前预习案

(2)搜集查阅有关人类红绿色盲的资料。

七、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我市大班额、课时紧的情况下,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具体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2)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分组讨论法2、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倾听故事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首先媒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

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获得启示:

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

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2、盲图体验激发兴趣

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

3、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②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

分组讨论:每4人为一组,自由讨论。

表达交流:以4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同意哪组。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

注:“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不容易回答出来,只需回答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探讨的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起到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真正解决问题以正课探讨来进行。

[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1、资料对比突出关键

展示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

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

介绍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有,或Y有X没有。

联想类比: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人类白化病分析子代发病男女几率均等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作对象,与性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对比,体现色盲基因和它对应的等位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段的结论。

质疑过渡: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呢?

2、资料分析确认位置

资料展示: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教材34页)。

提出问题:

(1)如果在Y染色体上会有什么表现?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引导探索:用问题做导引,利用性染色体的结构做知识基础,处理系谱所包含的信息,形成思维链条。

形成结论:参考答案:

(1)患病都为男性,并代代相传。

(2)3号和5号。

(3)没有。X染色体。

(4)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质疑过渡: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3、继续探索挖掘根源

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

分析填写: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

问题引导:

(1)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的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应遵循孟德尔的什么定律?

(2)就表格而然,男女有几种婚配方式?

(3)各种婚配方式中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完成图解:利用分离定律知识迁移引导理解色盲遗传其实质就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运用。然后由教师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完成男性正常与女性正常婚配、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再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每组再选一个代表,黑板写出并说明子女表现情况,完成另四个婚配图解。

[三]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归纳出色盲遗传的特点。

(1观察图解,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女--女、女--男、男--女)

(2)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色盲基因是随X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

(3)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即交叉遗传)

(4)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男性多于女性)

(5)从社会调查也是这样,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提示:女性染色体的构成,结合基因位置及显隐性进行分析)

归纳特点:归纳出色盲基因遗传的特点并扩展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上。

色盲基因遗传(X隐性遗传)的特点: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2)交叉遗传

(3)女病儿子必病,男正女儿必正等。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拓展到抗维生素D即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6)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子代表现男多于女,对应的正常色觉基因则属于X显性基因,子代表现应如何?(女多于男)

(7)那么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也表现为女多于男,则该病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如何?(X显性遗传)

归纳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显)的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遗传

(3)男病女儿必病,女正儿必正等。

[四]深化理解拓展运用

1、问题探索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

课堂交流:交流方案,解决问题,体会优生。

2、回归实践学有所用

阅读体会:让学生自读教材的相应内容,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有兴趣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它。

[五]小结知识回馈聚焦

小结知识:可引导学生完成

(1)伴性遗传概念

(2)伴性遗传特点

(3)实践中的意义

[六]课堂练习当堂反馈(略)

[七]作业布置学习继续

色盲调查:调查周围有色盲或其它遗传病的人及其家系。

“伴性遗传”说课稿2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以初中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及上一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在学习了减数分裂的基础上安排的,因此研究伴性遗传传递规律是对遗传定律的应用和深化。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还可为今后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红绿色盲的发现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好材料。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遗传特点分析及应用”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因此本节内容是尽显课程理念的极佳素材。

1.2 教学目标

本节在课标中的要求为:概述伴性遗传,此为理解水平,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了解水平);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理解水平)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了解水平)。

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成功的乐趣。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确定依据: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有助于真正领悟遗传定律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因为学生对遗传知识掌握有限,仅仅根据所提供的一份红绿色盲家谱图及xY染色体结构图,就判断出色盲基因的位置,分析出遗传方式并归纳遗传特点,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把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确定为难点分析。

2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以下学习基础:

知识基础:人的性别遗传、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及细胞学基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获取信息及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乐于合作、探究、实事求是的态度。

3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现实情况,及新课程理念,确定了本节教学方法为“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以引导、合作、探究为主旋律并辅以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维、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学生学而不思,思而不深,以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度的生物科学素养,来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 教学过程

4.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识图辨认,以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告诉学生有一位科学家就辨认不出这些图像,从而引出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教师启发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道尔顿和弟弟的色盲基因是谁传下来的?借此进行情感教育并引导学生进入理性思维,顺利过渡到本课难点“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的学习。

4.2 引导探究、分析讨论、难点突破

4.2.1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1)播放一则关于红绿色盲的新闻,展示“资料分析”中的红绿色盲系谱图,讲解系谱作用,让学生认识系谱。提出问题:为什么患者大都是男的?色盲遗传和什么有关?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设计意图: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用上述问题搭建平台,学生很快就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2)展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明确常染色体的形态相同并突出性染色体的形态不同。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突显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是x或Y特有的。本节课主要来探讨这类基因的传递规律。提出问题:色盲基因是位于x还是Y染色体呢?基因有显性和隐性,色盲基因属于那一种?小组讨论遗传方式,并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可以做到人人参与,主动合作有利于学生省时高效的发现问题,全面深度思考。讨论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假设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会如何?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正确的理解还要有清晰的思维才能将知识准确表述。因此,小组汇报既是对学生分析、归纳、阐述能力的训练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良好机会。

4.2.2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1)基因型分析。

设疑:这个家系中,显示的红绿色盲患者都是男性,女子可能患病吗?借用此问题,教师出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学生应能顺利完成,并总结出6种婚配方式。接下来进入本节课重难点的教学: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2)书写婚配图解。

教师选出4组具有代表性的婚配方式,来分析其遗传特点。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完成四个婚配图解。此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强调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3)探讨归纳特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婚配式的遗传图解,同时设置问题串:

①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

②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③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

④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

⑤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选出代表讲解结果。教师巡视了解学隋,指导分析及时纠错,引领学生分析色盲的遗传规律,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遗传图解的书写要求,深入体会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有充分的时间对色盲遗传的特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讨论、总结的能力。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脉络,即突破了重点,又加深了难点,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主动的思考合作,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出示情境:在人类中还有一些病也有红绿色盲的传递特点,如血友病,简单介绍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家系中血友病遗传情况,以拓展视野,让学生了解血友病,加深对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理解。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病症都是男性居多吗?从而引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

4.2.3探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展示资料,提出问题: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以女性居多,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尝试用红绿色盲的分析思路来分析总结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4.2.4探究Y染色体的遗传特点

出示情境:人类有一种病叫外耳道多毛症,只在男性表现,你能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吗?引出只位于Y上的基因的传递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两次探究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4.2.5归纳及应用

总结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自然达成第一目标。

设计意图: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如何引导学生将遗传学原理用于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遗传问题,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呢?我设置了以下N-,i'-问题。

(1)提出问题: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选择如何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

(2)展示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鸡的芦花和非芦花性状。引导: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

提出问题:能否用某种简单的方法把雌雄区分,从而多养母鸡多得鸡蛋?进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界性别决定的方式,不仅是XY型还有其他类型,如ZW型。

4.3 小结及板书

结束语:学习好伴性遗传的知识,不仅能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教师以知识网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学生依照框架回顾并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提出:只位于x、Y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遗传定律,其表现的性状与性别有关,那么位于x、Y同源区段的基因是否也遵循遗传定律,表现的性状号性别有关吗?让学生课下思考讨论。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对遗传定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伴性遗传”说课稿3

1说教材

1.1教材分析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这一节,讲述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个方面的知识。在性别决定方面,以人为例讲述了XY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在伴性遗传方面,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2)基础知识目标:

A、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B、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3)基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和特点。

(2)教学难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2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2)精心设疑激趣,以趣激学的教学方法。

(3)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4)教学用具:录像、投影片、计算机和色盲检查图。

我注重了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诱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教法,使他们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获得一仲满足、一种快乐、

3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4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一个能鼓舞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教师就是好教师。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4.1 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先用录像展示鸡蛋孵化→小鸡→生长发育→成鸡的简短而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这录像展示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景?成鸡又分雌雄性别,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①这些生物个体同是由鸡蛋(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

②为什么有些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呢?要正确回答这些间题,就让我们来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吧!”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产生价值取向,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准备主动积极投入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4.2 基础知识目标A的学习用计算机演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让学生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可以说明什么问题?通过类比、推理、归纳,很自然就可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因而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再设问,“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再用计算机动态模拟“人类性别决定示意图”的课件。由于此时学生正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经教师启发点拨,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愉快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基础知识目标A的学习任务。在讲完新知后,用投影片提出两个问题:“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仲说法对吗?为什么?在战争年代,一国王想让他的国家男丁多些,而制定了一条法律……。问国王能如愿吗?为什么?”让学生相互讨论,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4.3 基拙知识目标B的学习首先展示“色盲检查图”这一“教具”,再通过投影片投影“一个色盲患者家系谱”,让学生从这个色盲患者家系图谱中找出特点。着重讲解色盲遗传机理,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婚配六仲情况的基因型和外在表现,然后按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明胶上写出遗传方式图解,每一仲婚配的遗传方式,各请一代表到讲台,在投影仪上叙述自己的答案,并把四种遗传图解都留在投影仪上,经过讲评纠正,共同总结出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特点。

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我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师生主客体角色互换中得以解决,使学生实现其思维活动的两次飞跃:一是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即对色盲遗传现象的解释到X连锁隐性遗传规律的揭示);二是从抽象再回到具体的飞跃(即用红绿色盲的遗传原理用于实践,解决各种人群色盲的遗传方式),使学生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始终处于愉快、积极主动求知的精神状态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基础知识目标B的学习任务。

4.4 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自由提问 学科学的目的在干应用科学。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间题,这是与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不开的。针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安排学生进行答疑活动,即由学生自己结合新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提问和答辩。如果学生提不出间题,就给予提示诱导,鼓励学主大胆地对已知结论和未知事物进行怀疑、联想和想象,促使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形成自己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法,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伴性遗传”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科学品质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其含义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虽然既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大班额、课时紧的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达到探索目的,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倾听故事 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首先煤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引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

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伴性遗传”说课稿5

伴性遗传生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敬请批评指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课时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十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以初中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及上一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在学习了减数分裂的基础上安排的,因此研究伴性遗传传递规律是对遗传定律的应用和深化.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还可为今后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三、设计理念

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性目标:(1)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及课前预习案

(2)搜集查阅有关人类红绿色盲的资料。七、教法学法1、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我市大班额、课时紧的情况下,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具体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2)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分组讨论法2、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倾听故事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首先媒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获得启示:

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2、盲图体验激发兴趣

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

3、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14

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②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

分组讨论:每4人为一组,自由讨论。

表达交流:以4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同意哪组。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

注:“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不容易回答出来,只需回答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探讨的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起到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真正解决问题以正课探讨来进行。

[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1、资料对比突出关键

展示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

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介绍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有,或Y有X没有。

联想类比: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人类白化病分析子代发病男女几率均等是位于常染色

体上作对象,与性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对比,体现色盲基因和它对应的等位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段的结论。质疑过渡: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呢?2、资料分析确认位置

资料展示: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教材34页)。提出问题:(1)如果在Y染色体上会有什么表现?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引导探索:用问题做导引,利用性染色体的结构做知识基础,处理系谱所包含的信息,形成思维链条。形成结论:参考答案:(1)患病都为男性,并代代相传。

(2)3号和5号。

(3)没有。X染色体。

(4)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质疑过渡: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3、继续探索挖掘根源

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分析填写: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问题引导:

(1)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的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应遵循孟德尔的什么定律?(2)就表格而然,男女有几种婚配方式?

(3)各种婚配方式中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完成图解:利用分离定律知识迁移引导理解色盲遗传其实质就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运用。然后由教师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完成男性正常与女性正常婚配、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再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每组再选一个代表,黑板写出并说明子女表现情况,完成另四个婚配图解。[三]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归纳出色盲遗传的特点。

(1观察图解,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女--女、女--男、男--女)

(2)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色盲基因是随X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3)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即交叉遗传)

15

(4)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男性多于女性)

(5)从社会调查也是这样,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提示:女性染色体的构成,结合基因位置及显隐性进行分析)

归纳特点:归纳出色盲基因遗传的特点并扩展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上。

色盲基因遗传(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交叉遗传(3)女病儿子必病,男正女儿必正等。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拓展到抗维生素D即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6)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子代表现男多于女,对应的正常色觉基因则属于X显性基因,子代表现应如何?(女多于男)(7)那么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也表现为女多于男,则该病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如何?(X显性遗传)

归纳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显)的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遗传(3)男病女儿必病,女正儿必正等。

[四]深化理解拓展运用1、问题探索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分析讨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课堂交流:交流方案,解决问题,体会优生。

2、回归实践学有所用

阅读体会:让学生自读教材的相应内容,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有兴趣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它。

[五]小结知识回馈聚焦小结知识:可引导学生完成(1)伴性遗传概念(2)伴性遗传特点(3)实践中的意义

[六]课堂练习当堂反馈(略)[七]作业布置学习继续

色盲调查:调查周围有色盲或其它遗传病的人及其家系。

第四篇:“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教材分析

1.1 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以初中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及上一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在学习了减数分裂的基础上安排的,因此研究伴性遗传传递规律是对遗传定律的应用和深化。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还可为今后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红绿色盲的发现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好材料。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遗传特点分析及应用”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因此本节内容是尽显课程理念的极佳素材。

1.2 教学目标

本节在课标中的要求为:概述伴性遗传,此为理解水平,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了解水平);(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理解水平);(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了解水平)。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成功的乐趣。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确定依据: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有助于真正领悟遗传定律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因为学生对遗传知识掌握有限,仅仅根据所提供的一份红绿色盲家谱图及xY染色体结构图,就判断出色盲基因的位置,分析出遗传方式并归纳遗传特点,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把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确定为难点分析。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以下学习基础:

知识基础:人的性别遗传、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及细胞学基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获取信息及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乐于合作、探究、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现实情况,及新课程理念,确定了本节教学方法为“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以引导、合作、探究为主旋律并辅以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维、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学生学而不思,思而不深,以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度的生物科学素养,来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

4.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识图辨认,以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告诉学生有一位科学家就辨认不出这些图像,从而引出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教师启发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道尔顿和弟弟的色盲基因是谁传下来的?借此进行情感教育并引导学生进入理性思维,顺利过渡到本课难点“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的学习。

4.2 引导探究、分析讨论、难点突破

4.2.1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1)播放一则关于红绿色盲的新闻,展示“资料分析”中的红绿色盲系谱图,讲解系谱作用,让学生认识系谱。提出问题:为什么患者大都是男的?色盲遗传和什么有关?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设计意图: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用上述问题搭建平台,学生很快就会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2)展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明确常染色体的形态相同并突出性染色体的形态不同。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突显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是x或Y特有的。本节课主要来探讨这类基因的传递规律。提出问题:色盲基因是位于x还是Y染色体呢?基因有显性和隐性,色盲基因属于那一种?小组讨论遗传方式,并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可以做到人人参与,主动合作有利于学生省时高效的发现问题,全面深度思考。讨论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假设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会如何?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正确的理解还要有清晰的思维才能将知识准确表述。因此,小组汇报既是对学生分析、归纳、阐述能力的训练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良好机会。

4.2.2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1)基因型分析。

设疑:这个家系中,显示的红绿色盲患者都是男性,女子可能患病吗?借用此问题,教师出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学生应能顺利完成,并总结出6种婚配方式。接下来进入本节课重难点的教学: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2)书写婚配图解。

教师选出4组具有代表性的婚配方式,来分析其遗传特点。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完成四个婚配图解。此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强调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3)探讨归纳特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婚配式的遗传图解,同时设置问题串:①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②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③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④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⑤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选出代表讲解结果。教师巡视了解学隋,指导分析及时纠错,引领学生分析色盲的遗传规律,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遗传图解的书写要求,深入体会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有充分的时间对色盲遗传的特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讨论、总结的能力。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脉络,即突破了重点,又加深了难点,活跃的课堂氛围,积极主动的思考合作,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出示情境:在人类中还有一些病也有红绿色盲的传递特点,如血友病,简单介绍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家系中血友病遗传情况,以拓展视野,让学生了解血友病,加深对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理解。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病症都是男性居多吗?从而引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

4.2.3探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

展示资料,提出问题: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以女性居多,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尝试用红绿色盲的分析思路来分析总结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4.2.4探究Y染色体的遗传特点

出示情境:人类有一种病叫外耳道多毛症,只在男性表现,你能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吗?引出只位于Y上的基因的传递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两次探究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4.2.5归纳及应用

总结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自然达成第一目标。

设计意图: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如何引导学生将遗传学原理用于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遗传问题,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呢?我设置了以下N-,i'-问题。

(1)提出问题: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选择如何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

(2)展示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鸡的芦花和非芦花性状。引导: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

提出问题:能否用某种简单的方法把雌雄区分,从而多养母鸡多得鸡蛋?进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界性别决定的方式,不仅是XY型还有其他类型,如ZW型。

4.3 小结及板书

结束语:学习好伴性遗传的知识,不仅能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教师以知识网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学生依照框架回顾并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提出:只位于x、Y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遗传定律,其表现的性状与性别有关,那么位于x、Y同源区段的基因是否也遵循遗传定律,表现的性状号性别有关吗?让学生课下思考讨论。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对遗传定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五篇:浅谈我国违法性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我国违法性认识

作者:欧智勇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2期

【摘要】违法性认识在国外刑法理论和实践中争论了几百年,焦点主要集中在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本文将违法性认识的内容定义在违反法律规范的基础之上,以传统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关系为基础,从新的角度——将违法性认识作为判断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一种手段来解决该问题在中国刑法中的尴尬。

【关键词】违法性认识;犯罪故意;社会危害性认识;手段

违法性认识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罗马法格言“不知法律不免责”。“不知法律不免责”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并不要求他的主观罪过里包含有对自己行为是否违法的认识。这一原则一直以来都是西方两大法系的立法、司法原则。直到进入20世纪,人们从工业科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主义和人权保障思想开始更为深入和广泛的传播,传统的国家强势主导的法学观念受到冲击,“不知法不免责”这一古老的原则也逐渐动摇。相对于西方而言,中国历代则主张“不知者无罪”这一相反的刑法原则,这似乎暗合于现代的刑法理论。

一、对违法性认识中“法”的理解

“违法性”这一概念在大陆法系的三段式递进结构的认定犯罪的理论体系中处于中间位置。起初,它的意义是在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后,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具有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等“阻却违法性事由”的情形排除其犯罪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能够说明行为正当性的事由除了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之外,还有诸如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的行为、职务行为等。于是,在李斯特的倡导下,这些超法规的情形成为实质的但却违法性事由也被纳入认定犯罪的理论体系。相对而言,前者就成为形式的“阻却违法性事由”。无论是实质的违法性,还是形式的违法性都是相对于大陆法系递进式的犯罪论体系而言的,无法直接引用到我国“耦合式”犯罪构成中来,只能对其进行“中国化”改造。

二、我国刑法语境中的违法性认识问题的产生

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第15条的规定,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而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过失犯罪时所具有的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按说,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是由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组成的。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它是产生犯罪故意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社会危害性认识就不可能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认识因素是“应当且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虽然没有如故意一样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但是也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也即相对于故意而言认识的量上或程度上要低,但质上是一样的,就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也就是没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但具有预见义务和预见可能即“应当预见”,也就是应当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相对于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来说,本文将之称为“社会危害性认识应当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刑法》在犯罪主观方面里对违法性认识只字未提。违法性认识这一只能放在犯罪主观方面的认识因素中的因素在我国刑法却没有任何地位可言。而在现实中法律的繁多和法的抽象性让人们难以全部而确切的认识。知法的责任开始出现由公民向国家转移的趋势。客观原因的不知法和有相当理由的法律信赖的案例也进入法学家的视野。这都要求违法性认识进入认定犯罪的体系之中。现实迫切的要求和法律规定的滞后造成了我国刑法的尴尬局面。

三、我国刑法语境中违法认识问题的解决路径

为了消除这种尴尬,学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无论哪种学说都要求违法性认识或其可能性成为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一部分。修正犯罪构成意味着刑法理论的完善和刑法规定的修订,这最多是应然层面上的讨论,这对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意义不大,因为我们不可能立即修正刑法典,即便立即修正了,对于在公布之前的案件也不一定具有溯及力。正如张明楷教授所言,研究法律不是要从中找出多少法律的漏洞和不合理、不完善,而是通过法学理论和法律解释来弥补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漏洞与不合理。刑法由于其保障法和严厉性,尤其需要保障法律的稳定、坚持罪刑法定,而不是找到一处看似不合理的地方就要求立法者修正,最好的方法是努力弥补,修订是其他努力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虽然现实中刑法并没有相关规定,但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刑法的明文规定就不解决出现的法律问题。

所以,对于违法性认识问题的解决,是作为一种借以判断犯罪主观方面的工具或者说方法来进行探讨。探讨的前提除了本文开始论及的关于违法性认识的内容的共识之外,显然还包括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坚持,因为解决现实的问题就必须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中。

我国承继苏联刑法,将社会危害性认识及其应当性作为犯罪主观方面的认识因素。违法性认识与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关系虽然理论上也有争议,但大多都是对违法性认识中“法”的理解的不同造成的。

当然,我们知道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只是判断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只要可以确定行为人在行为时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认识或者虽不具有现实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但有社会危害性认识应当性,也自然可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M].法律出版社,2002:199.[2]法学考研网.刑法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68.[3]刘明祥.刑法中违法性认识的内容及其判断[J].法商研究,1995(3):76.[4]方加亮.违法性认识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3(4):59.[5]刘明祥.错误论[M].法律出版社,1996:148.

下载《年月日的认识》说课稿(竞赛性)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年月日的认识》说课稿(竞赛性)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ie》说课稿

    《ie》说课稿 学前班 熊丽霞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认识ie》是学前班拼音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共两课时,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是认识复韵母ie,读准字音;第二是......

    认识钟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认识钟表》 申中小学:何宗琴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民币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币的认识》,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法和学法的运用、教学程序的设计等五个环节来说明。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

    说课稿《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说课 一、 教材分析 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从小让学生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钟表......

    《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

    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人教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我将从以下这几方面来说明这节课: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流程三、说教法学法......

    认识东南西北说课稿

    《认识东南西北》说课稿 庙林小学 陈崇美 尊敬的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东南西北》,下面我将从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东南西北”这一教学内容是义......

    《认识钟表》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钟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