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摘要:笔者承担“优化教学策略导学课题研究”的任务,结合初三年级思品课教学实践,在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经过不断完善,对应用教育教学操作手段的不断调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文章注重操作的应用性,对于理论的探讨没有过多的展开。
关键词:导学;策略;思维;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78-1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1]。
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七年级应注重形象思维的教学、八年级应逐步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在九年级应注重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认知的抽象思维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这也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2]。在多年的思品课教学实践中,结合南京市思品课教学常规要求,在九年级思品课教学导学研究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具体操作分如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教材,做到因“势”利“导”
初中思品课新教材植根于生活,以德育、价值引导为目标,包含心理品质塑造、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等内容。课文编写的生动活泼、精彩有趣,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3]。当然九年级国情教育部分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不注重导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很有可能沉闷,变成空洞的说教,更谈不上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为此,在导学策略上,要求教师把较抽象理论变成较形象的事例;对于学生学习,则要求将形象的事例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达到认知水平的突破和上升,认清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联系,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理论素养,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操作上,结合南京市思品课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然后收集新闻材料,由学生进行《新闻发布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新闻点评会》,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这一导学策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使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分析教材,做到举“一”反“三”
预习是一种导学策略,分专题教学也是一种导学策略。分专题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分析教材,找出一类相近或相似的问题,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获得感知,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一类相近或相似的问题,从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这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九年级的思品课教学中,用一节课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九年级思品教材第20页),提炼出对两者关系的一般性认识即将集体利益称为A、个人利益称为B,将问题演变为A与B两者关系的阐述,分析研究教材发现,可分为
1、概括性阐述
2、由A到B的分述
3、由B到A的分述
4、A与B的结合。以此感性认识为基础,要求学生补写出教材第40页“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教材第49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两者之间的关系,完成教材第103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完成教材第117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置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获得认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思维效果。
三、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创设情境,是思品课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导学策略研究常用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当,能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当与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实践中,作为导学的一种策略,就必须要挖掘教材的广度与深度,分析其使用的必要性和实效性、考虑到教育对象学生能否做到有感而发,有“点”而发、有“面”而发。一般而言,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或比较抽象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防止学生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形而上观点看待和认识问题。在第四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人教版)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习主席将访问英国的时事,将班级同学分为两组,一组为“出访智囊团”、一组为“接待团”分设几个环节:中英历史篇章、时代篇章、互利共赢篇章、核心利益篇章、展望未来篇章,创设小组讨论会,学生就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的方式、目的等方面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能多角度地探讨与思考问题。
四、拓宽教材,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思品课导学策略,应注重知、信、行三者的有机统一。思品课教材本身就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和实践性,通过实际操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实现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不断实现认识的发展飞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开学初,与学生处研究决定,由初三年级同学组织学校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校会,由他们来选择材料,安排程序,组织活动,在实践中,学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对党的领导、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认识水平的提高是思维发展的要求,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产生认识,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又使得认识不断发展,使得知、信、行三者有机统一。
此外,导学作为优化教学的策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04(03).[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3).[3]沈文华.立足教材 联系生活――浅谈新课标下思品课的教学心得.课外阅读:中,2013(06).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果
[ 11-06-30 10:12:00 ]
作者:刁淑霞
编辑:studa090420
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使思品课教学有高效的,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我时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和《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年段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2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第三篇:尊重学生,激发情趣,提高思品课教学的有效性
尊重学生,激发情趣,提高思品课教学的有效性
政治组:郭发学
现代教育提倡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性,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
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通过学习互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得到情感上的满足,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夸美缪斯)。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表演情景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在课堂上出现学生不参与、不表现的时候,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点拨引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备课时候教师要尽量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变被动学习为乐学和我要学。
二、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鼓励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合作是实现研讨和探究的手段,这又包括教师与学生合作和学生与学生合作两种方法,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
首先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把学生放在首位,把自己看做学生中的一员。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了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的沟通。比如,在讲到我国的资源形势这个课题时,因学生队这一话题从小就耳熟能详,所以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安排了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学中给他们时间来展示各种资料,如学生课前调查准备的视频、漫画、文字材料等,通过小组间的评价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主人翁意识,引起共鸣。
其次合作学习的课堂,是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交流的平台。课堂上学生本身就是一笔不错的的资源,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从而实现互相影响,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又建构起了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课堂学习就会变得民主、自由、轻松、愉快。
总之,尊重学生,培养个性差异,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减少学习的负担,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思品课教学叙事
思品课教学叙事(转载)
——在新课改中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组织教学应具有趣味多样性,提倡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样要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中结合学生与知识接受、理解、运用的各种关系,把握好教学的地位、评价以及结果。对教师来说,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新型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们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抱有极大的希望。我希望通过此次远程研修,能解决我平时教学中的许多疑惑,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而自己现在更加深深地感悟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教学变革是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课堂教学的变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第五篇:思品课教学总结
思品课教学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转眼就要结束了,回头想想,我颇有感触,作为一名合格的思品老师,除了要熟悉教材,驾驭教材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学会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2、要加强业务学习,多读书。不仅要学习所教学科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广泛涉猎各种信息,切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只有成为优秀的学习者,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3、要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已有的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得出未知的知识或结论。
4、作为思品老师,必须关注时事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将时事热点与所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构建和谐课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具有亲和力,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及信赖感会不断提升,学生对教师的接纳度就会不断加强,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课堂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提升教师亲和力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喜欢这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欣赏培根说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经历本次听课,我将更加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为我的生命充值。从细节处反思,不断完善自己,拥有文化人格,思想人生。我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我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我要立足自我,更要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