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

时间:2019-05-13 01:2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

第一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20页的内容(用数学)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计算来解答,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感受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2.经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3主题图、“做一做”插图)、练习卡纸、评价用的“智慧星”等。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公园可美了,老师想带同学们去公园玩,大家愿意吗?

(评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由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的情景图。这样安排既利于学生立即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又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为下面的学习创设更有利的时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把握重点,整体感知。

(1)课件显示。电脑出示“公园图。”

(2)观察提问。

师:瞧,多漂亮,多热闹的公园呀!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发言。

生1:我发现公园里有高大的树木、绿油油的草地还有许多小朋友在做游戏。

生2: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捉迷藏,有的小朋友在丢手绢,还有的小朋友在踢足球。„„

(4)师小结:大家观察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公园里真热闹,让我们先来看看这边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2.分步引导,循序渐进。

(1)解决“捉迷藏”图中的问题

①出示“捉迷藏”图

②引导观察提问。

师:仔细观察一下,玩捉迷藏的有几个人?(13个人)

你们平时是怎样玩捉迷藏的?(有的找,有的藏)

找的有几个?(6个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藏起来有几人?)谁能把这道题中的数学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课件显示并板贴)

③引导列式、说算理。

师:应该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减法?怎样算?

④小结:像刚才这道题,只要知道两个条件,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了。同学们,我们已经参观了捉迷藏的游戏,又为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真厉害!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呢?大家想知道吗?

(评析:第一个图采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情景图,边观察边提问边补充的方式,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题,让学生列式、理解算式的意义以及算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2)解决“丢手绢”图中的问题

①出示“丢手绢”图

②观察: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丢手绢)谁也来了?(小精灵),他说:“哇!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③比较:从小精灵的话,我们知道了两个条件,跟刚才的那道题比少了一个什么?(问题)

④讨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讨论时要注意:一个人在说,其他同学要注意听,等他说完了,再发表你的意见。)。

⑤汇报交流评价。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一说,你们提出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组1:一共有几个同学?列式是:8+6=14(个)。还可以列成:6+8=14(人)。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要问的吗?

组2: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组1:因为要求一共有几个同学,只要把男同学的人数和女同学的人数合起来就行了,所以用加法计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师:第一小组的同学不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还能帮助其他小组解决疑难问题。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同问题的吗?

组3:我们组提的问题是: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个?列式是:8-6=2(人)。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组4:那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几人又该怎样列式呀?

组3: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样的。列式都是:8-6=2(人)

师:你们认为第三小组回答得好不好?(好!掌声热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老师真佩服你们!

⑥改编题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共有14个小朋友在玩“丢手绢”的游戏,其中男同学有6人,女同学有8人,你能选择其中的两个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生1:14个同学丢手绢,女同学8个,男同学几个?

师:这个问题谁来列式?

生2:14-8=6(个)

生3:我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4个同学丢手绢,男同学有6个,女同学有几个?列式是:14-6=8(个)。

⑦小结:同学们真行!既参观了游戏,又学到了数学知识。“丢手绢”的游戏很有趣,踢足球的活动更有意思。一起去看看吧!

(评析:第二个图采用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应具备的条件,初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踢足球”图中的数学问题

①课件出示“踢足球”图

电脑播音:“有16人来踢球,可现在人还没到齐呢,我们等会儿再开始吧!”

②启发引导,提出问题。师:听了小男孩的话,我们知道球赛还不能开始,为什么?(人还没到齐)到的有几人?(9人),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数学问题吗?(还要再来几个人?)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

③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④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来公园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而且都解决了,老师真佩服你们!通过刚才几道题的解答,我们已经知道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评析:第三个图采用教师适当提醒,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4)出示整幅图,综合感知,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整幅图,除了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外,谁还能根据图中的数字,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地充分地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真多,也解决了不少问题。有的问题用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还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以后再解决,好吗?

(评析:在学生解决了三个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后,通过媒体显示相关数学信息,再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画面,选择有用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如何根据特定的情景,提出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整个探究阶段,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场面,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茂,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境中,呈现公园情景图,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让学生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感知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书上“做一做”。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帮小朋友解决了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动物园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愿意去解决吗?

边说边演示“做一做”的插图。

(2)提出问题。

师:动物园的动物真多呀,都有哪些小动物呀?

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点击出示有17只小鸟,点击飞走8只,再出示有15只小鹿,有15条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图中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咱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

(3)小组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汇报交流。师:老师刚才参与了几个小组的讨论,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小组选派代表回答。

组1: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树上有几只小鸟?

组2:15只小鹿,有6只在休息,跑了几只?

组3:15只小鹿,跑了9只,还有几只没跑?

组4:有13条鱼,游走了7条,还有几条鱼?

组5:左边有6条鱼在游玩,右边游着7条鱼,一共有几条鱼。

组6:飞走了8只小鸟,树上还有9只,一共有几只小鸟?

(5)评价、解决问题。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一下子解决不了这么多问题,老师从中挑出几道,印在练习卡上,今天我们就先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请拿出练习卡纸自己完成。(你喜欢哪一题就解答哪题,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6)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2.小结导入。

小朋友们真棒,又发现并解决了动物园里的许多数学问题。接下来,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敢试一试吗?(敢)请看书P21、1、2,做在书上。

学生独立做,展示台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评析:本环节安排了两个层次:一是教科书上“做一做”,二是教科书练习中的1、2两题。重点放在第一层次上。“做一做”中提供的是一幅信息量大,开放性强的情境图。由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水平不同,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层次和爱好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学时,继续利用计算机演示小鸟动态图,先逐步呈现条件:“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15只小鹿”等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搜集画面上的数学信息,主动去探索,以此来体现两个教学层次:一是有指导地提问题,二是创造性地提问题。接下来,老师进行评价,并适当“收拢”,挑出其中的几道,让学生喜欢解决哪题就解决那题,还可以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这样做,“收”“放”得当,既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又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第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四、课堂总结

完善认知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确实不小。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题“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它解决它,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回去也能跟爸爸妈妈提几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它。

(评析: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教师随机引出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评: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9-20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和上学期所学的“用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从上面的实录中可以看出,执教老师能根据新课程理念,力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我县农村小学教师如何依据本地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是一节较成功的案例。对如何灵活驾驭课堂、处理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研讨。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实录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课前准备:课件,涂色卡,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生齐:老师下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王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一个小小的游戏,什么游戏呢?《猜颜色》的游戏,咱们看大屏幕,一会儿在大屏幕的右边会有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的圆,这些圆都有不同的颜色,都认识什么颜色?你看出什么颜色就大声地读出来,看谁看得准,读得快,好不好?

生齐:好!

课件出示下图(这样不行)拉长音了,声音要特别有力量 生齐读:红、黄、蓝、绿、红、黄„„ 师:下个个是什么颜色? 生1:蓝色。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对不对?(继续播放课件)真是蓝色呀!下一个呢?

生2:绿色。师:再下一个呢? 生3:红色。

师:一(4)班的同学真棒!猜一个对一个,真了不起!再来一个行不行?

生齐:行!

师:再给大家一些圆,也带着颜色,玩这一回呀!带颜色的圆重新出现,大家猜,准备!象刚才一样,开始!

课件出示下图

生齐:红、黄、蓝、绿„„

师:下一个你们猜是会是什么颜色?((继续播放课件)生:红色。

师:呀!没猜对吧!刚夸你们棒,结果又猜不对了,再猜下一。(学同们各有说法),看来这些圆有点奇怪,都是带颜色的圆,都是红、黄、蓝、绿,为什么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猜得那么准,猜一个对一个,可是第二次再出现的时候,怎么猜也不容易猜对呢?什么原因啊?

能说说吗?

生1:因为第一次出现只有一个,第二次出现有两个„„ 生2:因为第二次出现变化很大。生3:因为第二次搞乱了。师:有点道理,那第一行乱不乱? 生3:不乱。

师:那我们就把不乱的这种变化情况用一个词来说明,这个词叫做“规律”,“规律”很重要,正是因为第一次出现的圆是有“规律”的,所以一猜就准,而第二次出现时很乱,是没有“规律”的,所以总是猜不准,你们说“规律”重要吗?

生齐:重要。

师:所以今天王老师就和同学们来上一节课,叫“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师:你们会找规律规律吗?我们先到幼儿园找一找,看你们能不能找到规律,(课件出示主题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举行联欢会呢!他们用彩旗、彩花、彩灯精心地打扮了教室,高兴地围成圆圈又唱又跳,仔细观察这幅图,有规律吗?

问:有规律吗? 生齐:有。

1、彩旗

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1:红旗、黄旗、红旗、黄旗、、、、、生2:先是红旗、黄旗(又有)红旗、黄旗„„(师:谁能再说简炼点,它有什么样的规律?)

师:很好!我特别喜欢生2说的一个词,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说红旗、黄旗以后(又有)红旗、黄旗。“又有”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样(一模一样)的意思。师:谁与谁一样(一模一样)啊? 生:后面跟前面的一样。

师:后面的什么和前面的什么一样(一模一样)啊?

生:后面出现的红旗、黄旗和前面出现的红旗、黄旗一样(一模一样)。

师:说得很好,那我们就把前面第一次出现的一面红旗和一面黄旗叫做“一组”。看屏幕,我用圆圈圈出来表示他们是“一组”。板书:一组。

后面也是一组一组地,那么第二组和第一组一样吗?第三组、、、师:我们把后面出现的图形跟前面图形一模一样的这种方式叫做“重复现出现”。(板书:重复出现),齐读:(板书:重复出现)

2、彩花

师:来,我们再看看漂亮的花有什么规律? 生:绿花、紫花、绿花、紫花„„

师:绿花、紫花叫一什么来?看屏幕,王老师把他俩圈起来表示他俩是一组。

师:谁能说说这行花,谁在重复出现呢? 生1:绿花、紫花重复出现。师:说得真好

我们试试把规律读出来(屏幕出示下图)边出现学生边读。生齐读:绿花、紫花、绿花、紫花、师:停,这样读声音太平,不容易听出谁与谁是一组的,有什么办法让人一听就能听出绿花和紫花是一组的呢?看谁有什么创意?

1生:绿花、紫花(停)绿花、紫花(停)„„

师:听出来了吗?他在“一组”和“一组”之间干什么呀? 生:停顿一下。

(师:王老师出个建议,咱们读完一组,稍停一下,再读下一组好不好,)预备,开始!

生齐读:绿花、紫花(停)绿花、紫花(停)„„ 师:这样规律就听地很清楚了,真棒!

3、花灯

师:花灯有什么规律呢?把规律读出来

生齐读:紫灯笼、黄灯笼、紫灯笼、黄灯笼、、、、、、师:谁和谁是一组,谁在“重复现出现”?

紫灯笼、黄灯笼是一组,紫灯笼、黄灯笼重复现出现,也可以简单地说:紫灯笼、黄灯笼是一组,在重复现出现。

4、小朋友

师:下一个是谁?我们把他读出来吧。把规律读对了她就出现了

生齐读:女孩、男孩、女孩、男孩、、、、、、、再往后呢? 师:同学们把规律读对了,我们把它请出来把(点)。师:谁和谁是一组,谁在“重复现出现”? 生:女孩、男孩、是一组,在重复出现。

师:好了,很好!找规律还没有完呢!我们刚才找到的是比较简单的容易看出来的,现在找难的了,请看屏幕。(屏幕出示下图)屏幕出示下图)

生:3个图形是一组

师:同意吗?同意的请做坐好 师:读一读

生齐读:蛋糕、汉堡包、冰琪林(停)蛋糕、汉堡包、冰琪林(停)„„ 师:王老师有个问题,谁在重复出现呢?(看屏幕)果然是(屏幕出示下图)

生1:红、红、蓝重复出现。

师:说得真好,咱们一起读一读,开始!(可以越来越快)生齐读:红、红、蓝(停)红、红、蓝(停)„„师:要还有呢?、、、、、、、师:谁是一组的?谁是重复出现的?

小结:同学们,会找规律了吗?咱班的同学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找规律,找规律时,我们都是首先发现一组,特别是第一组,第一组看清楚了,后面都是重复出现的,对不对?但是我还想说,同学们,人们找规律都不是为了找规律而找规律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找到规律以后利用规律去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找规律的目的是为了用

规律,(板书:用规律)看谁能用学到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请看屏幕,(屏幕出示下图)

1、接着往下摆

师:上面有什么呀?把汉堡、冰激凌圈起来是什么意思啊? 生:汉堡、冰激凌是一组,会重复出现。师:同学们真棒都会猜了,那第二组是:(一二)

2、这一行中有猪八戒、西瓜还有“?”,请同学们好好观察“?”号的后面应该藏着什么?

师:我说一、二,大家一齐说“打开”,我就把问号“打开”看看“?”号后面藏着的究竟是什么图形,准备,一、二。

师:请说说你找到什么样的规律,才可以正确地找到“?”号后面藏的是什么图形?

生:两块西瓜

师:观察这一组时“?”号后面藏的是什么图形?他会观察前面,观察前面就是观察第一组或第二组。真棒!

3、(课件)这一行有猴子、香蕉、梨;猴子、“?”、梨;“?”、香蕉、梨,请同学们好好观察,好好想一想第1个“?”号的后面应该藏着什么图形?

学生讨论,各有各的说法。

师:我说一、二,大家一齐说“打开”,我就把问号“打开”看看“?”

号后面藏着的究竟是什么图形,准备,一、二。

生齐:打开。(屏幕出示下图)师:第2个“?”呢?

师:我说一、二,大家一齐说“打开”,是什么?(猴子)师:哎?为什么第一个“?”是香蕉,第2个“?”却是猴子呢? 生:看前面的。

师:说说看前面的哪几个图形?

生:猴子、香蕉、梨是一组的。它们重复出现 师:好,说得好

(二)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动作中的规律

师:大家刚才学习找规律,用规律都很积极认真,现在有点累了吧!我们来做个律动吧,动作:拍手(两次慢三次快)„„从刚才的动作中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动作中有规律。

师:你发现哪些动作有规律?能做一做给大家看吗?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拍手(两次慢三次快)为一组,后面重复出现.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真了不起!

2、声音中的规律

王老师说一些词,你能不能发现王老师词的规律,如果发现规律就跟着读读下去:(1)白天、黑夜、白天、黑夜、、、、谁在重复出现?

(2)口号:1234

3、看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很多,你发现了吗?(1)图片:斑马,你怎么知道是斑马?热带鱼(2)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哪些?说一说(3)请看王老师搜集的有规律的图片

师: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规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美的图片,那大家想不想也用规律创造出漂亮的图画呢?

(三)创造规律

1、师:老师这儿有一排花(发练习纸),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按你们喜欢的规律涂色,看谁设计的最飘亮!

2、学生认真设计并涂色,师巡视观察,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

3、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其他生找出规律并叙述规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开心吗?为什么? 生:我学会了找规律。生:我知道怎样用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找规律,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的房间布置得漂亮的一点。

第三篇:《用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用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8,9的认识,有关8,9的加减法以及8,9加减法的应用三部分,共5课时

"用数学"是第三课时,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通过同一情境反映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是让学生学会看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三.让学生能看图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内容对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另外,咯市还通过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来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条金,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算出结果.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寻找问号的数量时侧重通过计算的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所以本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指导学生找出求"一共有几个蘑菇"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有几只小象休息"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再通过加减法两个题目的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求总数,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求部分,用减法.总数减另部分是答案.再让学生运用这个口诀,看图提数学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理解接受.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却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4能根据图画提出至少三个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一、创设情境,引新设疑

1(播放录音)

(出示电脑画面,有声音出: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哈利,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快乐的森林玩一玩!,提问:①你们知道哈利要带我们去哪里玩吗?(快乐的森林)

老师板书题目:快乐的森林

②你见过的大森林是什么样子的?------------------(有美丽的树木,可爱的小动物……)

老师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引导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电脑出示动态蘑菇园,导入:哈利首先要带我们去快乐蘑菇园听小蘑菇们唱歌

问题①:通过观察,你看到现在在唱歌的是几个蘑菇呢?

(通过观察,现在有6朵蘑菇在唱歌)

师:你再听听,(有声音出:真好听,真好听,我们也想来一起唱.-------进入两朵小蘑菇)

问题②:谁来帮哈利算一算:现在一共有几朵蘑菇在唱歌了呢?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交流算法:6+2=8,一共有8朵蘑菇。把左边的6朵与右边的2朵加起来就是8朵

②引导理解:列式2+6=8对吗?

(求一共有多少蘑菇就是把这里的蘑菇加起来就得出结果了,可以是左边加右边,也可以是右边加左边,所以2+6=86+2=8都对)

小节总结与评价;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又这么乐于助人,哈利为了感谢你们对他的帮助,特意邀请你们去看看森林里的节目表演-------小象跳舞

2,引导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

(电脑出示的一共有9头象的字样.再3头小鹿跳舞的画面和音乐.再出示问题:有几头小象没有跳舞?

①引导观察,组织讨论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弄清问题是:

有9只小鹿,3只小鹿在跳舞,不跳舞的小鹿有几只?

②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问题:

因为一共有9只小鹿,3只跳舞,求不跳舞的小鹿就是用总共的9只小鹿减去跳舞的3只小鹿列式为:9-3=6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再总结方法

(电脑出示蘑菇和小象图的比较图)

①提问:为什么求小蘑菇的题用加法解决,而求小象的题用减法解决

②引导学生明白小蘑菇的题目是求整体的数,即总数,求总数就用加法.小象的题目是求其中的一部分.求部分就用减法

③老师总结口诀:

求总数,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

求部分.用减法,总数减另部分是答案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①出示课件一:(一共有8只小鸭子,水里面有3只,求在岸上的有几只?)

让学生观察,把题意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8-3=5

②出示课件二;(左边有7只小狗,右边有2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

2+7=9 ③引导汇报,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进行订正

四、唱歌,休息

五、联系生活、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出示小鸟图:原来有5只小鸟,后来飞来了4只,)

引导学生提问:①原来有5只小鸟,后来飞来了4只,现在一共是多少只?

5+4=94+5=9

②有一些小鸟在树上,后来又飞来了4只,现在一共是9只,求原来有几只? 9-4=5

③现在一共有9只小鸟,原来有5只小鸟,求后来飞来了几只?

9-5=4

④原来的小鸟比后来飞来的小鸟多几只?

5-4=1

⑤后来飞来的小鸟比原来的小鸟少几只?

5-4=1

六、活动练习,巩固旧知

发给20位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道数学题,让学生把得数是“8”的投入到“8”号信箱中,把得数是“9”的投入到“9”号信箱中,还有一些小朋友的卡片得数不是8也不是9,便找不到信箱,就请他们讲讲,自己没有把信送出去的原因。

七、总结收获,渗透联系

①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②回顾并记忆口诀:

求总数,用加法,部分相加是答案

求部分,用减法,总数减另部分是答案

第四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中《认识人民币》一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制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人民币?我们组织了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让一位老师按集体备好的“初案”上了一节示范课,其他老师听评,然后通过交流研讨对“初案”进行改进或调整,形成教学“二案”、“三案”。

一、“初案”细节扫描与探讨

1、细节扫描 教学细节一:

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生:认识!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 生1:我认识1毛,2毛,1块,2块。

生2:我认识5毛,10块,20块,100块,50块。

师:好,请小朋友将自己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后,汇报认识情况)

师: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整齐地整理到你们的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整理得又快又好。

生1:老师,他那1毛钱是我的。生2:这1毛钱是我的。生1(哭叫):是我的!早上我爸爸给我的。生2:是我的!不是你的。教学细节二:

师:刚才小朋友说这是1分、2分、5分(投影)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这三个硬币上都有一个“分”字,“分”(板书)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分、2分、5分三种面值。

学生活动:把1分、2分、5分的硬币找出来,认一认、摸一摸、比一比,然后想一想、摆一摆:用1分币换1个2分币怎么换?用1分或2分币换1个5分币有几种换法?(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换法)„„

生:老师,我爸爸说商店里没有1分钱的东西。生:妈妈在家里没有找到1分和2分的硬币。

生:我爸爸存了一小罐1分、2分和5分的硬币,爸爸说1分钱可以换好几十元钱。

教学细节三:

师:老师还有个难题,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生(异口同声):愿意。

师:每个小朋友用人民币学具摆出铅笔的价格,摆在老师发的纸上,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摆法多。

(学生活动,摆价格)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摆的是一个2角。生2:我摆的是2个1角。

师:你们真聪明,都摆对了,1个2角和2个1角都是2角。还有其它摆法吗?(没有!)

师:摆一个5分、再摆一个5分、再摆一个5分、再摆一个5分,是多少钱?

„„ 教学细节四:

师:请同学认真观察,说一说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师:先看100元。(投影展示。)生:哇,这么大啊。„„

2、细节分析

面对上述几个教学细节,老师们各自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大家围绕下面几个焦点展开讨论。

焦点一:小学生必须“准备”人民币吗? 下面是几位老师的不同观点: 正方观点:学生准备好

1、可以让学生准备。翻翻各式教案,包括名人教案,《认识人民币》一节,大多都是让学生准备一些面值较小的人民币,以供认识之用。教材上也是这样安排的,教参中也是这样要求的。

2、对于认识人民币这一节,必须让学生充分接触人民币,通过感官参与,对人民币有个初步印象,如果不让学生“准备”,教师如何上这节课?

3、听课中发现,学生们都用塑料袋装着自己准备的钱,拾元的、伍元的、贰元的、壹元的应有尽有,面值较小的壹角硬币、纸币,更是准备得非常多。甚至于个别学生还从家拿来100元和伍拾元的人民币。但是一年级的小孩子,年龄尚小,平时家长都不轻易让孩子拿钱,教师让他们准备几十元,甚至于上百元,有必要吗?如果小孩子丢了怎么办?如果小孩子下课弄混了怎么办?

4、可以让学生准备假人民币,校门口的商店里就有学生专用的假人民币,花5角钱就能买一套,各种面值的都有。

反方观点:不用学生准备

1、但是大家可以从课堂上可以看出,让学生准备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效果并非理想。在学生动手感知人民币时,大多数学生在玩人民币,互相看同桌学生的人民币,没有几个学生再仔细认识。

2、我同意张老师的看法。小朋友将自己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认识并整理时,课堂秩序混乱,两名小学生在争“1毛钱”。对此,执教老师束手无策。就是发生天自己的课堂上,也不知如何处理?

3、儿童玩具钞票也可以用,但是这些玩具钞票大多只有一面,另一面是空白,因此,对于认识真的人民币一定会有些影响。

4、是的,儿童玩具钞票比实际的人民币要小得多。这在感官上容易给学生引起错觉。

焦点二:一定要学习“分”这个单位吗? 下面是老师们的不同观点: 正文观点:要学习“分”这个单位

1、“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之一,如果不学习这个单位,势必影响本单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认识这个人民币单位。

2、其实,难点是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是本单元的关键。元角分中的一个它们的十进关系

反方观点:学习“分”无多大意义

1、如今,数学教学非常重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培养他们研究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思考,就没有必要学习“分”这个单位,试想,现在谁还用到1分、2分、5分的钱呢?

2、的确,到商店或超市里,你找不到一件商品的价格存在几“分”的,都是4.20元或10.50元,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了解“分”这个单位了。

3、就象在课堂上一个小朋友说的那样,他的妈妈确实找不出1分、2分和5分的硬币。生活中用不着,也没处用。不说别人,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很难从家里找到这些硬币。说不定过上几年后,这些1分、2分和5分的硬币最终会消失或者成为收藏品。人民币的单位也许只有两个:元和角。

4:如果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来,咱就简单介绍一下“分”让学生知道分和角之间的进率:1角=10分;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干脆略去不学。生活中没用,学也白学。

焦点三:投影“放大”人民币进行教学,好不好? 下面是老师们的不同观点: 正方观点:投影放大好。

1、投影放大人民币,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各种面值的图案、色彩等,让学生学会区分它们。关键是老师怎么引导。

2、虽然教师投影出100元、50元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时,学生们发出“哇,这么大”的惊奇声,但最后不都认识了它们的特征了吗?如果不用投影,用真实的人民币,教师无法让全班的孩子看清进行比对。

反方观点:投影放大不好。

1、用实物投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清晰地认识人民币,投影后的人民币与实际的人民币相差较大,在课堂上学生才会发出“哇,这么大啊!”的声音。象这种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知识,最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放大或缩小将影响学生的认知。我认为不用投影好。

2、这个问题和学习“毫米、厘米”一样,老师为了让全班学生看清“1毫米”的长度,把它进行投影放大,结果把1毫米放大成了接近1米长,学生从心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原来这是1毫米啊!我以为,象这种生活性极强的数学知识,能不用投影的最好不用,以免造成学生误解。

二、“二案”设计思路与实践

根椐老师们的理解和探讨,决定对《认识人民币》的“初案”作一些调整与改进,集体共同研究,形成教学“二案”,让另一位老师执教。

1、“二案”教学设计思路 思路主线:联系生活,注重实际

(1)预习:家长和孩子提前认识人民币。(2)情境导入,从歌曲中的钱引出课题:钱

(3)钱的用途。分组认识面值比较大的钱。认识面值较小的人民币

(4)老师扮演外国人,让学生教认“钱”,揭示:人民币。(5)学生计算钱,外国人(老师)买商品,揭示:1元=10角。(6)师生换位,学生买文具,体会物品的单价,进行简单的计算。

(7)小结回顾。

另外,运用二案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不变;内容不变;重难点不变。

(2)、在家长的帮助下,让学生提前在家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教师自己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其中面值较小的要多准备几套。(4)、本课时不再要求学生认识“分”的知识,或者教师一带而过。

(5)、不要用投影放大人民币。一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观摩,以便再次改进。

2、“二案”教学实践

一、教师变“老外”:课前沟通,建立感情。师:同学们,外国人见了面怎么打招呼? 生:Hello 师:说得很好。现在老师学做一个外国人,我要打招呼了:Hello。Good morning!上午好,象不象?

生:大笑

师:OK!现在老师就是一个外国人了。

[设计特点:老师以外国人的身份参与课堂,一句Hello。Good morning,轻松自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效果很好。]

二、老外学唱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小朋友们,有这样一首歌,听老师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毛钱„„”

生:老师,你唱错了!

生:不是一毛钱,是捡到一分钱!

师:原来是捡到一分钱啊。(板书:钱)小朋友们,你见过一分钱吗?

生:见过。师:你买东西时用过1分钱吗?你的爸爸妈妈用过1分钱吗?2分钱呢?5分钱呢? 生1:没有。生2:没有。生3:我用过。

师:你用过,买过什么东西?(停顿)也许是你记错了,把1角的硬币当成1分的钱了?“分”这个单位实在太小了,请同学们看1分、2分、5分钱的硬币图案。

课件展示1分、2分、5分、1角的硬币。学生:哇,那么大啊!师:刚才歌曲说了什么问题?

生:是说一个小朋友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了警察叔叔。师:说得真好!这个小朋友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我们要不要向他学习呀?

生:要!

师:对!一分钱虽然小,但是10个1分就是1角。(板书并教读:1角=10分)这样就可以积少成多,不浪费一分钱,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设计特点:由一首学生特别熟悉的歌曲引出“钱”——1分钱、2分钱、5分钱、1角钱,并自然地介绍了“1角=10分”,同时结合歌曲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思想和法制教育,效果较好。]

三、老外学认钱: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老外了解钱

师:告诉老师,我这个老外到了中国,没有钱行吗? 生:没有钱不行。师:钱有什么用处? 生:钱好买东西。生:钱好买课本。生:有了钱就可以去旅游。生:„„

师:钱的作用真大,生活中少不了它。(2)老外认“大钱”。

师:既然钱这么有用处,你认识钱吗? 生:认识!

师:真的认识?在你见过的钱中,面值最大的是多少? 生:100元。(板书:100元)师:其次呢?

生:50元、20元、10元。(随时板书)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都知道了这些面值比较大的钱。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钱,想不想再认识一下。

生:想。

师:现在分组认识,然后交换。请小朋友们记住它们各自的特征。小组活动:

第一组:认识50元(新、旧版),第二组认识20元; 第三组:认识100元,第四组认识10元;

师:小组内说一说,你手中的人民币有什么特征?如果让你闭上眼睛,你能说它的特点吗?

小组互相交换钱币。

师:刚才小朋友们看的很认真。记住这四种钱的特征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区分100元、50元、20元和10元钱吗?

生:能。

师: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假如老师是另一个刚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生笑)。请同学们帮助我这个外国人认识这些钱,同学们能做到吗?老师刚刚从美国来。Hell,小朋友们好,你们刚才在认识什么呀?

生:认识钱!

师:什么“前”啊“后”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美国有美元。英国有英镑,欧洲一些国家使用的是欧元„„

生大笑。

生:中国制造的钱叫人民币。

师:对,中国制造的是人民币。(在钱字后面加上小括号,板书并教读:人民币)。小朋友们,你们告诉我这个外国人,如何区分这100元、50元、20元10元的人民币?

小组内先说一说,看同学们能不能按你的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各组代表学生汇报。生1:数字!师:这张是„„

生:100元,写着50的是50元,„„ 师:哪我这个外国人要不认得数字呢? 生2:看图案!生3:看颜色!生4:看人头图像。

师: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5:每一张的编码、年份、底色、每一张的标志图案等不同„„ 生6:防伪标志基本相同。师:老师长了不少见识。

7、这几张人民币的右上脚都有一个国徽。师:谁知道国徽代表什么? 生: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

师:说得真好!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

生1: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生2:不能用人民币乱折。师:„„

生3:不能把它丢在地上乱踩。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怎样爱护人民币了。既然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能区分开了,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信封里,是哪种人民币?

生猜。师:突然停电了,我想要一张100元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从这个信封里拿出来吗?

生:摸摸钱的大小,最大的那张就是100元。

师:从人民币的大小就能区分。你知道盲人是怎么用钱的吗? 生:这些钱的左下脚有不同的点,这是盲文。盲人摸到这些点,就知道是多少元钱。

师:你懂的知识真多!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攒了多少压岁钱? 生:我有200多元!生:我有600元!生:„„

师:你有那么多钱,明天都拿来,请客好吗? 生:不行,我的钱让妈妈存起来了,好买学习用品哪!师:乱花钱是不好的。让家长给存起来,是个好主意。(3)老外识“小钱”

师出示:5元、1元(硬币、纸币)、5角(硬币、纸币)、2角、1角。

师:这些人民币咱们都认识吗?连我这个外国人都认识,因为同学们经常用到这些面值比较小的钱。

生随之回答。

师:同学们帮助我这个外国人认识了人民币,我很高兴,等一会我就用这些人民币在咱们中国买一些商品,好不好?

生:好!师出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的钱。师:告诉老师,我现在手里有多少钱? 生:8元8角。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5元加2元是7元,7元加1元是8元,5角加2角加1角一共是8角,合起来是8元8角。

(4)老外学“付钱”

师:老师现在开始买商品了。请一名同学当作老板,其余同学帮助我这个外国人,别让我这个老外受骗啊,怎么样? 众生:好。

生:我来当老板。(其余生大笑。)师:老师想买一只铅笔。多少钱一支? 生:3元钱一支。

师:太贵了,降价吧?1角钱一支。好不好?同学们,帮忙啊!生:好!1角钱一支。

师:我没有零钱,我就用100元人民币买一支。同学们,怎么样? 生:太大了,找不开。

师:老师用50元人民币。同学们,买一支铅笔怎么样? 生;还是太大了。师:20元人民币。

生:还是太大了。老师,您用1角的人民币吧。师:好,我想买2支 生:2角钱。师:买3支。生:3角钱。师:老师想买5支。生:5角钱。

师:你们中国制造的铅笔就是好,我还想买10支带回美国。怎么付钱?

学生:用1元钱。

师:不是1角钱一支铅笔吗?10支用10角钱,怎么用1元钱,你骗我这个老外。

生:10角就是1元钱。

师:哇,太棒了,太棒了,你们中国人真聪明,连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知道1元=10角。板书并教读:1元=10角。

(5)老外学“兑钱”

师:买铅笔这样的小文具,有零钱太方便了。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老师这有很多1角的硬币,你们能给我换成1元的吗?

老师分别把装有10角、9角、11角的信封发到各组。各组讨论能否兑换。

小组汇报:10角的可以兑换,9角和11角的不能兑换。师:为什么10角的可以兑换,9角和11角的不能兑换? 生:10角正好是1元,9角的少1角,11角的多1角。

师:同学们帮了老师一个小忙,现在老师还有一张10元的人民币,请同学们帮老师兑换成1元、2元和5元的人民币,有困难吗?

发放表格。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

展示。

生1:2张5元换一张10元。

生2:10个1元换10元。5张2元换10元。生3:1张5元、2张2元、1张1元换10元。生4:4张2元、2张1元换10元。„„

[设计特点:从老外了解钱、认“大钱”、识“小钱”、学“付钱”、学“兑钱”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情绪高涨,都沉浸在课堂活动中。]

三、老外学“找钱”:巩固应用,拓展问题。

出示文具及价格:铅笔(2角)、贴画(8角)、小刀(1角)、橡皮(5角)

师:今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人民币。老师会用人民币买东西,小朋友们会吗?

生:会。

师:真会买?现在你到了国外,我是外国的老板,你用人民币来买东西了。

生:好,我来买,我来买。

师:好,就你来买。假如你的爸爸给你一张1元的人民币,你打算怎么来买这些文具?

生:„„

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说。你买的是哪几样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我买一张贴画和一支铅笔。师:你花了多少钱?

生1:贴画用8角,铅笔用2角,8角加2角等于10角,就是1元。

师:你很会算帐。

生2:我买5支铅笔。一共1元。师:你怎么算的?

生2:一支铅笔2角,2支中4角,3支是6角,4支是8角,5支是1元。

师:真的不错。还有谁来买?

生3:我买2个橡皮,5角加5角,一共是1元钱。生:我买一张贴画。

师:就买一张贴画,其它的不买了? 生3:我不买了。师:你花了多少钱? 生3:8角。

师:老师找你1角钱给你。生3:不对!找少了!师:老师找3角给你。生:找多了!

师:到底应找多少才正好? 生:找2角。1元-8角=2角。师:谁还能把这1元钱花完?

生4:我买10个小刀正好花完1元钱。师:你没算错吗?

生4:没有错。一个小刀1角钱。10个小刀10角钱。10角钱是1元。

生:我买„„

师:如何用1元钱去买这几样东西,最多可以买几样?哪几样?老师应找你多少钱?

生:最多可买三样东西,铅笔、小刀、橡皮,一共花8角,应找回2角钱。

师:如果买两样,可以怎么买? 生:„„

师:好了,我这里的文具被同学们买空了,我要关门了。谢谢同学们光临。

[设计特点:充分利用题目内涵,增多练习的机会,延伸找钱问题,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四、老外质疑钱:回顾整理,升华问题。师:小朋友们,今天放学回家,爸爸如果问你,今天的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怎么来回答?

生:我告诉爸爸,我的老师成了老外。生:我告诉爸爸,我知道了怎么花钱买东西。生:要爱护人民币!生:„„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对于人民币,我这个老外还有许多问题不太明白,你们能告诉我吗?

生:能。

师:如果你现在也不明白,回家问问家长,上网查查资料,再来告诉老师,可以吗?老外求求你们了。

生:可以!

师:第一个问题,纸币“壹圆”和硬币“1元”上的书写为什么不一样?

生讨论回答(略)

师:为什么非得写老字“壹圆”呢? 生答(略)。

师:为什么要把1元的5角的和1角的钱要做硬币,而100元的大面值的钱没有做成硬币?

生答(略)

师:等有机会咱们再讨论。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设计特点:自然而平实,充满真情,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是27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

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5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下载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实录与评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XXX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2015-2016年季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两个班级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西坊小学 袁汇翠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全班学生共有25人,通过一年的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全班学生共有56人,通过一年的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 20xx春季一学期又要结束了,这一学期我仍然担任一年级(7)班的数学课,素质教育的彻底实施,对学生来说受益长远,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模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课,本班学生绝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奥数教学工作。两个班学生共有57人,通过一年的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1快乐的小鸭对于情境创设中带来问题,已经很熟悉并能很快找到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计算学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 一、学生基本情况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班九班的数学课,一年级三班有学生54人,九班有学生48人。本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