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2S底
或
S表=πdh+2π(/2)或
S表=2πrh+2πr2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π÷2)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 3.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Sh(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πr²h(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π(d÷2)2h(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π(C÷π÷2)2h
第二单元、比例
1、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1)求比值;
(2)化简比;
(3)比例的基本性质
5、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
V=/Sh(即方程),再通过方程求未知项的值。如x:6=2:8,可以先写成8X=2×6,再解方程。
6、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它没有计量单位,也不能是一个具体的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7、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8、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图上距离直接乘(除以)缩小(放大)的倍数。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一定注意结果要换算成合适的单位。
9、前项为1的比例尺即缩小比例尺,就是把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画在图上,所以求图上距离可以用实际距离除以缩小的倍数。也可以直接用实际距离乘比例尺。一定注意单位的换算。
10、求比例尺就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单位不同要换算成统一单位后再进行计算。
11、根据比例尺画图时,要先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确定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再根据 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即可以画出相应的平面图,最后再在平面图上标明比例尺就可以了。
1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图中的各边与实际中相对应的各边的比相等。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一样,不会改变。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平移、旋转、轴对称。
2、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3、旋转三要素
(1)旋转点:物体旋转时所绕的点(或轴)就是旋转点。
(2)旋转方向: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与钟表中指针的运动方向相反 的方向称为逆时针方向。(3)旋转角度: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的夹角。
4、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5、图形旋转的特征:
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6、图形旋转的性质:
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相等。
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1、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k(一定)。
3、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4、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5、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6、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7、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8、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第二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长方形旋转形成圆柱体,绕哪一边旋转哪一边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另一边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直角三角形的旋转形成圆锥,绕哪一条直角边旋转哪一边就是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3.圆柱的特征:
3.(1)圆柱有3个面,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锥的特征:
(1)圆锥有2个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3)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5.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高=侧面积÷底面周长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rh
圆柱的底面积S=∏r2
6.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S底×2
7.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给圆柱形水池的四壁和底面抹水泥等。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通风管、压路机、贴商标纸等。
8.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V=Sh。
换一个角度观察,圆柱的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V=S侧÷2
×r
9.圆柱的底面积=体积
÷
高
圆柱的高=体积
÷
底面积
10.浸入水中的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11.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V=
Sh
圆锥的高=体积×3÷底面积
圆锥的底面积=体积×3÷高
如果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与底面积都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
如果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与高都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
12.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00厘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13.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k(一定)。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15.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
16.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7.几何形体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2
18.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
+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c+b×c=(a+b)×c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19.圆的周长: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0=31.4
20.圆的面积:3.14×12=3.14
3.14×22=12.56
3.14×32=28.26
3.14×42=50.24
3.14×52=78.5
3.14×62=113.04
3.14×72=153.86
3.14×82=200.96
3.14×92=254.34
3.14×102=314
3.14×1.52=7.065
3.14×2.52=19.625
第三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2016
北师版六年下册知识点总结
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v=1/3Sh
3.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 h(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2S底
或 S=πdh+2π(d÷2)² 或S2表表=2πrh+2πr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V=Sh。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π÷2)2h;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件,可以直接运用“v= 1/3 Sh”这一公式。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v=1/3πr²h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v=1/3π(d÷2)²h
(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v=1/3π(c÷π÷2)²h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二、正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2.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三、画一画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四、反比例
1.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2.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五、观察与探究
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六、图形的放缩 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七、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3.比例尺的应用:
(1)、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第四篇: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古沟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第一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旋转的特征:围绕中心转动。第三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位数,也可能是
(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
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乘数×乘因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第四单元 克、千克、吨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 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 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 1kg=1000g 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
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 1t=1000 kg 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第五单元 面 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6、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m2 = 100dm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2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dm2 = 100cm2 把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2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2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1m2 = 10000cm2 把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厘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4个0;(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把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米,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4个0。(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第六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2、比较大小的方法:新课 标 第 一 网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分数加、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类
一、圆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4、在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两倍。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画圆时,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6、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半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7、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 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以直径或圆周率乘以半径的两倍:C=πd=2πr
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以直径除以2再加上直径或圆周率乘以半径再加上直径: 圆的周长的一半等于圆周率乘以直径除以2或圆周率乘以半径
C圆的一半=πd÷2 =πr8、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我们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固定一个数,称之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9、用圆剪开足够多份并拼成近似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10、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S=πr2=π(d÷2)2
已知半径r求d、C、S、d=2×rC=2πrS=πr2
已知直径d求r、C、S
r=d÷2C=πdS=π(d÷2)2
已知周长C求r、d、S
r=C÷π÷2d= C÷πS=π×(C÷π÷2)211、已知圆环的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求圆环的面积:S=πR2—πr2=π(R2—r2)
12、1至10的平方:如22=2×2=413、1至10乘π的值:如2×π=2×3.14=6.2814、1至10的平方乘π的值:如22×π=2×2×π=4×π=4×3.14=12.5615、求阴形部份面积:
二、百分数的应用
(一)明白数量、百分数和单位“1”之间的关系,数量跟百分数一定要对应 百分数=数量÷单位“1”×100%
数量=单位“1”×百分数
单位“1”=数量÷百分数
1、带有百分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是一个比值,因而没有单位,表示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知道成数、打折的含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
之几、百分之几的数,叫做成数。打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十分之几出售。
2、求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一般方法。(知道数量和单位“1”求百分数)
1)找标准数(单位“1”)作除数,一般来说:在语言叙述中,“是”、“占”、“比” 或“相当于”后面的量
2)用“增加的数”或“减少的数”,除以“单位1”(“单位1”是标准数)
四个公式:
① 谁是谁的几分之几?② 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前面的数前面的数×100%是字后面的数占字后面的数
③ 谁比谁多百分之几?④ 谁比谁少百分之几?比字前面的数-后面的数比字后面的数-前面的数×100%×100%比字后面的数 比字后面的数
(二)1、求“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知道百
分数和单位“1”求数量)
1)找标准数(单位“1”),一般来说:在语言叙述中,“是”、“占”、“比” 或
“相当于”后面的量(即原来的量)
2)增加:用“原来的数”乘以“1+百分之几”;
减小:用“原来的数”乘以“1-百分之几”。
两个公式:
① 增加量(减少量)=原来的量×增加的百分数(减少的百分数)
② 现在的量=原来的量+增加量(原来的量-减少量)
2、“成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换: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再把十分之几转换成百分数。
(三)求标准量(单位“1”)(知道数量和百分数求单位“1”)
1、总量=部分量÷对应百分数
2、用方程求解
1)设标准量(单位“1”)x;
2)A%x-B%x=两个部分量的差
3、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数应用题的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
1)单位“1”的量已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单位“1”的量未知,可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或用除法计算。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①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一般问什么就设什么)
②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这一步最最重要)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答案不能带单位)。
(四)存款方式有定期和活期两钟,定期又包括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两种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年限)钱的总数=本金+本金×利率×时间(年限)根据以上公式可推导出: 本金=利息÷利率÷时间(年限)时间(年限)=利息÷本金÷利率
三、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方法有:
1、找准关键点:平移、旋转、2、画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旋转)
四、比的认识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
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
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
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五、统计与概率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各个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平均数:几个数量的和除以数量的个数;中位数: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排列,最中间的一个或最中间的两个的平均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事情的发生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概率是1
第二种是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
第三种是随机事件(也叫可能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概率是
大于0小于1
六、观察物体
1、观察物体一般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来观察。
2、同样高度的物体,在同一光源的照射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短; 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3、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七、线与角
1、直线无端点,不可度量;射线1个端点,不可度量;线段两个端点,可度量。
2、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锐角:小于90度的角; 直角:等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
平角:等于180度的角;周角:等于360度的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八、几何形体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2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九、常见的量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