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二篇课文《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的。一. 说教材和学情
(一)《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我”和“弟弟”总是在这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地玩耍游戏,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乡下迷人的风景,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还通过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是学生自觉性还需加强,课堂上自读自悟时,老师需要加强指导。
(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和单元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绒、瓣”两个字。会读 “钓鱼、使劲、合拢、玩耍、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词语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2.通过圈划词句、想象说话、多形式朗读等语言实践活动,感受金色的草地的美丽景色,并弄清草地变化的原因。
3.借助句子排序练习,体会段落中句子的有序表达。
4.积累描写草地的句子,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领悟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朗读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点,对于一堂课而言,讲解是生动的,朗读时灵动的,朗读赋予文本以生命,赋予课堂以精彩,所以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主要方法是“读”,同时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词语、想象说话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三、说教学流程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我按教学板块来说,预设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图片引题,学写生字
上课伊始,我请同学们欣赏了一组蒲公英的图片,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然后请同学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植物?长得怎么样?老师根据图片,顺势介绍蒲公英。瞧,这就是蒲公英,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出示词语,读一读),这个“绒”字可不简单,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范写“绒”字,提醒小朋友要注意“绒”字的右边是“戎”而不是“成”。然后请小朋友们学写“绒”字。写完后请同学放下笔再次朗读“绒毛”一词。接着介绍蒲公英,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白白的绒毛里带着的是蒲公英的种子,每当春天来临,蒲
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你瞧,这朵蒲公英花就已经展开了自己金色的——花瓣(出示词语,齐读),同样的方法学写“瓣”这个字。
【用一组关于蒲公英的图片导入新课,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了解了蒲公英这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绒、瓣”两个生字的特点,正确书写了这两个字。】
今天,我们要去看一片有趣的蒲公英,走进那金色的草地。(板书:金色的草地),一起读课题。
【当学生通过图片和老师的介绍,对蒲公英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引出课题水到渠成。】
读着这个课题,爱思考的小朋友脑海里会有什么问题呢?(预设学生会说: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呢?为什么这草地是金色的?等)请你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吧,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读完后,反馈问题。(预设学生会这样说:金色的草地在我们乡下的窗前。蒲公英盛开了,所以草地是金色的。)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草地是金色的说清楚。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让问题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这一板块中,我先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号。
然后进入生字词的学习。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基于这样的理论依托,我把识字教学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分组出示词语。
钓(diao)鱼
使劲
合拢(long)观察
有趣
手掌
玩耍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A.指生读第一行字。理解“合拢”,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东西合拢呢?(预设学生会说:书可以合拢、眼睛可以合拢)学生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合拢就是闭上的意思。
B.再请学生读第二行字。识记“耍”字,我会问:这个“耍”是我们本课的生字,你能帮助大家来记记这个字吗?(预设学生会说:是 而+女,是要的上面部分换成而)教师表扬概括这些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字的小朋友,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要和耍的区别。
C.第三行的四字词语,引导学生读准 一本正经,“经”的读音是第一声。同时理解 引人注目,你知道什么是引人注目吗?(很吸引我们的)那你瞧瞧,我们教室里的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呀? D.多种形式读词语
【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在识字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并通过层层读,反复读,让生字不断地复现,目的是为了在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2.出示句子: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假和朝是多音字,引导学生读正确。)
读而不思则罔,读中有思,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可以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预设学生会说到大概内容)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语言提炼、概括成:
“我”在草地上和弟弟玩耍,相互吹蒲公英的绒毛。
“我”发现草地会变颜色,还知道了变化的原因。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从老师的概括中了解到在说课文主要事件时要抓住重点,简洁明了。】
第三板块:深入课文,研读第三自然段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说:小朋友你们看,(课件图片)兄弟俩在这金色的草地上尽情地玩耍着。有一天,“我”发现金色的草地还会变颜色呢。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呀?请你读第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来。
反馈时可以请学生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这段话)请学生自己读一读,圈一圈有关的词语,然后说一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相机板书:早晨
绿色
中午
金色
傍晚
绿色
接着问学生:你能用下面的填空连起来说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 我发现早晨草地是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读、划、圈、填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理解了蒲公英一天之内不同的变化。
】
草地的颜色变化真多,当时的“我”会有怎样的心情呢?(预设学生会说:惊奇、惊讶、不解)真是多变的草地,你能把这令人多变使人惊奇的草地通过朗读带到大家面前吗?进行感情朗读。
【在朗读中,我采用个别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读出蒲公英早中晚的颜色变化之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愿意去观察发现大自然的情感。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利用“朗读感悟法”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在学生充分理解读熟了这段话以后,我把这段话的顺序抽乱了,并问学生:你还能排一排吗?(预设学生排对了,教师问:你为什么这么排,而且一下子就排好了,有什么小窍门吗?)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原来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所以我们写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分三组早、中、晚再读这段话。【通过排序,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文章时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从而提高自己在写作上的水平】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颜色变化的原因,于是,便问学生:“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是啊,课文中“我”也和小朋友们有这样的疑问,你找到了吗?(课件出示: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赶紧读课文,找出答案。找到了用波浪线划出来。(随后根据学生反馈出示这段话)
谁来说,草地这么多变跟谁有关系呀?(蒲公英的花瓣)
蒲公英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出示两张图片)
拿出你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变化的样子。合上、张开,合上、张开。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动作时引读:当花瓣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当花瓣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了绿色。
【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
此时相机进行想想说话: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是啊,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多么可爱的草地啊!大自然真是奇妙。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这段话。师生合作读。
【通过想象说话和不同形式的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现在,你知道了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了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说一说。
早晨,(),所以草地是绿色的。
中午,(),所以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所以草地又是绿色的。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合拢 张开
【这样在反复的练说中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变化,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第四版块:日积月累,摘抄句子
齐读第三自然段。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过的喜欢的句子收藏在积累屋里。最后,小结。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看到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也弄清楚了草地变化的原因。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呀!你仔细观察也会有所发现。这片金色的草地还带给兄弟俩很多快乐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是课文精华的体现,简洁大方的板书能吸引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这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课件)
各位专家评委,整个教学过程,我以“读”贯穿始终,感受草地的美丽,通过品词斟句,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让学生通过学课文,获得语文知识,习得学文方法,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以上是我对本文的所有说课内容,希望得到你们的批评、指导,谢谢!
第二篇: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金色的草地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下第2课课文《金色的草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的。
一、说教材
本课是以“色彩”为主题的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发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
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
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
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当学生说到“蒲公英”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关于“蒲公英”的内容,并结合词语手册里“蒲公英”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先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情况。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并且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该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再回到课文,理解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
2、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草地会变色”很有趣。那么我就出示课文第3段,这一段“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划一划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思考题:“草地怎么会变色”?并提供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即—— “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首先是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在指名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秘说清楚?”在齐读该段之后,体会“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以引入最后一段的学习。
最后用“一起„„一起„„”的句式造句。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摘录描写鲜花的词语。
2、平时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鲜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这样的练习,由摘录写鲜花的词语到介绍鲜花,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将语文学习的平台延伸到了课外,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三篇:《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范文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1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同学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同学独立识字12个;
2、同学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改变及缘由,引导同学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改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育同学的口头表达。
4、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看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改变及缘由是同学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改变及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喜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2、初读质疑
3、细读解疑
4、总结延长
设计意图;
新课改以来,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提高。学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中特别明确的阐述了进展同学的语文素养是全面的、综合的、持续的,突破了原来封闭的课堂教学进展论,就“语文课程”的说明隐含着三个层面的内涵:言语力量的层面、文化浸润的层面和审美熏陶的层面。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树立以同学进展为目的的教学观,转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使阅读教学成为“学问和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实施过程。我的做法是以“合理重组教材、改良教学结构、突出同学实践”为突破口,进行“块状推动,整合优化”的实践,以期达到削减头绪、强化综合、丰富阅读教学内涵之目的。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需在处理教材上“炼真金”,洞悉各类课文的个性,依据课标要求和同学实际,精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大胆剪裁,细心重组,可以将课文转化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块式材料”,以专题性的块材料,替代以篇为特征的语言材料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削减头绪、构筑张力点,取点成面,也便于引导同学凭借详细可感的语言材料进行自主实践,探究性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同学经受意义不断生成与进展的过程,成为同学对学习意义探寻与制造的过程,成为积淀语言、培育习惯、进展智力、人文熏陶的过程。
在此理念指导下,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同学的认知水平,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感知,了解全文,提出问题。
同学对全文有个整体感知大致把握后,为他们在部分中的学习搭起一个认知背景面,并为部分学习时紧密联系整体找下底座,使同学的学习更趋丰富。
教学前加强了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始初读,正确连贯的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发觉、提出该解决的问题,设定学习目标。当然同学所提问题很可能是离散的、肤浅的,老师要关心同学随即解决一些比较独立的单纯问题(如学问性问题),并引导同学比较筛选,使问题集中到与课文主要内容有亲密关系的焦点式的一、二个问题上。可能有的同学会提出:“颜色为什么会变?”“为什么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集中在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因此我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这样不仅促使同学感知,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同学质疑问难的力量。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㈠教学内容
《金色的草地》是鄂教版一班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觉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头观看,发觉草地变色的缘由,并从今和蒲公英成了好伴侣的故事。本文语言美丽,再现的景色奇怪漂亮,是激发同学喜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㈡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熟悉1个偏旁“又”。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爱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育观看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㈢教学重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觉”的行为也美。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让同学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觉自然神秘的乐趣,激发同学观看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㈣教学难点
小男孩通过认真观看发觉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一班级同学来说,特殊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同学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觉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觉草地颜色改变的缘由。
二、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美丽,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实践。”对于一班级同学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同学多读,同时老师要奇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同学读书的评价,关心同学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同学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亮形象,引起同学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同学自悟得意,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看自然的爱好。
2、多媒体情景法
由于一班级同学生活阅历少,但奇怪心强,简单激发爱好,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现课文相关图片,使同学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开心、主动、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现,有助于同学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觉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同学质疑问难,能激发深厚的思索爱好和创新思维。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关心同学学习和把握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学会求知,让同学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美丽,情境奇怪的.特点,我引导同学用“自读自悟、美读沟通、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四、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说说其次课时的教学程序,分四大步骤:一是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三是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长,谈自然之奇。
㈠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老师.导课:孩子们,喜爱竞赛吗?今日我们来一次“看图猜物说话”的竞赛,好吗?然后随之在电脑上勾画出一棵小草,并说:看到小草,你能说一说与小草有关的话吗?这样以“看图猜物说话”这一竞赛奇妙地导入新课,一方面注意同学“说话”训练,培育同学口头表达力量,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同学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同学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当有同学说到“金色的草地”时,老师用自己肢体语言表现:皱着眉头,显出很惊讶的样子,以此激起同学质疑,同学自然会产生疑问:草地应当是绿色的,怎么会是“金色的”呢?这样激起同学学习之爱好,激起同学探究之欲望。
㈡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同学潜心融入文本。因此,在同学产生了读书爱好、探究欲望后,让同学自读全文,并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段,美美地多读几遍,老师巡回倾听。这样同学有充分读书的时间与空间,同时,通过读、找、画等方式去查找文中的美丽语句,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㈢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同学感悟语言文字的美,老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尤其是对低班级同学,更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老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男孩发觉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同学自由读,老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同学明白草地变成金色的缘由,进而读出草地之美。
③出示金色的草地图,老师说道:“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就在眼前,看着图,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同学设身处地说出自己面对这块金色的草地想说的话,自然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对草地的宠爱与赞美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自然就能读好“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这句话。
2、听其次自然段,悟改变之奇。
①老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令人沉醉。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奇妙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解并描述啦!
②老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改变图,边播放其次自然段的朗读,让同学在听中发觉草地的奇妙之处。
③在听后鼓舞同学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觉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同学产生探究之欲望。
3、读第三自然段,探改变之因
①老师.:可爱的小男孩发觉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认真观看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觉?同学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觉。
②指导朗读重点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可以张开、合拢。张开时,它是黄颜色,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成了绿色。”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同学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充分发挥同学的个性,让同学采纳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协作表情读,由于同学明白了草地变色的缘由后,心情肯定很兴奋,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同学很快明白“张开”、“攥”的意思。可以配道具读,也可以配课件展现的图片读,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读的形式,让同学能在读中悟出草地变色的缘由。一方面让同学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现了同学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同学个性张扬的舞台。
③对比观赏读
为了进一步让同学明白草地变色的缘由,我用动画展现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同学美读“早晨,太阳升起来,我看到了蒲公英渐渐地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也就变成了金色。”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同学做填空练习:傍晚,太阳()下山了,蒲公英渐渐地()了自己的(),草地又变成()色了。这样在观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同学更能明白草地奇妙的奥妙,从而感受发觉的乐趣。
㈣拓展延长,谈自然之奇
1、美读课文后让同学谈自己读后的收获:孩子们,今日我们到一块奇妙的金色草地上玩了玩,你们有些什么收获呢?同学会说我们观赏了草地的美,我们知道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我们还知道蒲公英会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随着太阳落下去而合拢。
2、在同学兴致盎然时,进行拓展延长。老师进一步.:是啊,蒲公英这种植物真奇妙,其实在大自然中这样奇妙的植物可多呀!认真回忆一下,生活中,你发觉了哪些奇妙的植物?
3、课件出示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同学的回忆。引发同学谈向日葵、夜来香、太阳花、含羞草等植物的奇妙之处。
4、最终老师总结:孩子们,你们知道得这么多!是啊,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奇妙的植物、奇怪的现象等着你们去发觉!去探究!老师信任你们肯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觉它们的奇妙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这样更能引发同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
第四篇: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
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
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
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当学生说到“蒲公英”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关于“蒲公英”的内容,并结合词语手册里“蒲公英”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先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情况。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并且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该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再回到课文,理解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
2、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草地会变色”很有趣。那么我就出示课文第3段,这一段“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划一划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思考题:“草地怎么会变色”?并提供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即——
“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首先是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在指名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秘说清楚?”在齐读该段之后,体会“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以引入最后一段的学习。最后用“一起„„一起„„”的句式造句。
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五篇: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课《金色的草地》。我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大自然”。一是要置身于大自然,迈开双脚,走进无限丰富、无比真实的自然环境之中;二是要置心于大自然,物我相融,天人合一,才是人生真境界。
二、说学情
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引发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融相合的美好情感。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 重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
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一)教师板书“草地”二字,请学生做词语搭配的填空练习。课件展示()的草地
(二)教师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请学生审视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我们平时见到的草地是绿色的,这篇文章为什么说是“金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认识蒲公英
(一)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一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2.同桌两人检查读课文,争取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
(二)认准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这篇课文是关于什么的?学生回答:蒲公英。
2.学生谈他们对蒲公英的了解,教师借助课件简单介绍蒲公英这种植物。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
(一)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和蒲公英之间的什么事?要说清楚:作者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课件展示学习提示二
(二)学生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线索:
寻开心——新发现
第二课时
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指名说课文主要内容。
(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我出示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想把学生带进课堂,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情况,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细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和蒲公英相关的童年生活情趣。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说一说:我和哥哥是怎样拿蒲公英“寻开心”的?课件出示学习提示三
2、学生自学后复述故事。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开心”一词,体会人物情感。课件出示学习提示三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下列词语:
常掐它们来开心;一步不落;一本正经;报复„„
抓住第2 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当学生说到“蒲公英”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关于“蒲公英”的内容,并结合词语手册里“蒲公英”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先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情况。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并且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该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再回到课文,理解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
(三)细读课文第3-4自然段,围绕“新发现”继续体会和蒲公英相关的童年生活情趣
1.教师导入: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和哥哥是怎样用蒲公英寻开心的。而且,文中说这种花并不“惹人注意”,只是被摘来寻开心而已。那么,后来“我”的这种认识为什么会发生转变呢?
2.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有一天,我有了新的发现。
4.教师进一步导入:我们继续了解“我”有了怎样的“新发现”
5.默读课文,回答:关于蒲公英,“我”有了怎样的新发现?勾画出有关的语句来回答。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四
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我们常摘(掐)蒲公英来寻开心。后来发现,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它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相关语段
6.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新发现”?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四
教师引导学生留意一些细节和重点词语,如:
发现;再看;观察;仔细看了看„„
边让学生思考,边指导朗读。
抓住第3 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草地会变色”很有趣。那么我就出示课文第3 段,这一段“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划一划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思考题:“草地怎么会变色”?并提供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即—— “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首先是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在指名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秘说清楚?” 在齐读该段之后,体会“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以引入最后一段的学习。最后用“一起„„一起„„”的句式造句。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
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 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对比阅读,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摘录描写鲜花的词语。
2、平时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鲜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练习,由摘录写鲜花的词语到介绍鲜花,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将语文学习的平台延伸到了课外,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