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片际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共)
片际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得知本次片际教研活动将在我校开展活动的消息,我便从内心里期待,因为这样的学习机会毕竟难得。聆听学科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中受到启发,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师提高的一个捷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在老师这边,老师不知道如何教头疼,学生自然也跟着头疼。
此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后我对于作文教这有了以下两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可以说是一节课的引子,是教学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作文教学同样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会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体验的兴趣,对完成作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王桂香老师在导语就处理的非常的恰到好处,让学生观察她,并很有煽动性的鼓励学生起来说话:一个胖乎乎的老师面带笑容的走进教室。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一下子就引爆了课堂。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王桂香老师在这节课中几乎是带着学生“玩”,可是在无形之中又以简单的几句表扬的话,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规则,在“度”的把握上可谓是精妙绝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让我从中领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学会创新,更新教学观念,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次要学会多思考、多反思教材、教具和教法,改进教学实践能力。最后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逐渐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第二篇:参加片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参加片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二十里铺小学 张平慎
2017年3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开城镇中心小学在开城小学举办的片区教研活动。参加教研活动的是开城镇各校校长、主任、骨干教师和音体美任课教师,中心小学全体工作人员和固原市实验小学教务主任及督查室主任一行两人,活动在开城镇中心小学大校长纳学仁的主持下,进行得井然有序。
活动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观摩;二是观课;三是教研会议;四是专家培训。首先是看操和观摩各功能室,以及课间活动。其次是三节观摩课,二年级音乐《螃蟹歌》、四年级美术《变幻无穷的形象》、五年级体育《前滚翻》。我观看了柯小龙老师的五年级体育,从课前准备到授课再到结束部分,环环相扣,过度自然,准备充分,活动丰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达到了体育锻炼和教学的目的。在教研会上,邵映晖学习了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纳学仁大校长反馈了教育局几次会议精神和检查情况,安排布置了近期工作。下午由固原市实验小学督查室主任叶晓斌做了《课程流程与导学案编写》和高效课堂“五步三查式”教学模式体验培训。感触最深的是这次培训,叶老师就导学案使用以来的一些感受体会、困惑建议向大家做了介绍和交流。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了导学案使用以来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优势是学生从正襟危坐中解放出来了,教师不再是教官。不是逼迫学生去学,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精彩展示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成了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满堂灌。这种课堂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但要想获得学生的这些多元发展,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如果一个教师缺乏组织能力,在课堂前没有精研文本,深层次备课(面对自己和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备课),那课堂只能是一滩散沙。即导学案的使用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要让学生主体作用成为这节课脊梁。让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得到提高。
在课改中,如果教师浅尝辄止,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那是不行的,只能让教师害职业病,让学生无精神去学习,课堂活跃不起来,也就谈不到高效。当然在实际导学案的操作中,还得做到灵活运用。重点是备课,看导学案是否合理,不行,可以自己备导学案。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自己上课的导学方案,但这方案的制定必须起到导学的作用,高校的作用;必须让课堂成为精彩的课堂,高校的课堂,学生快乐的课堂,留恋不舍的课堂。
总之,通过这次片区教研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课改的刻不容缓。在付诸实施运用导学案的运用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实效,以校为本,坚持课改,狠抓落实。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可以展翅翱翔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的多元生成中,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让学生把课堂当成小社会,让学生在小社会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展示才华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养自己互相合作与积极上进的团队精神;聚精会神听讲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操作和面对不同情况发展的应变能力。高效课堂要求的结果不仅仅是高分,还有每个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弄潮尖上敢于踏波前行的高能!
2017年4月1日
第三篇:片际学术交流心得体会——李秀娟
举起改革的大旗 ——片际教研心得体会
2012年4月28日,我们语文组跟随王主任到阳城二中参加了片际教研,这是我们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隆重的教学研究会议,因此很期待。
当天阳城二中、沁水一中和阳城一中各派了一位老师讲解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这篇文章。三位老师的讲课方式与自己学校的改革也有必然关系,阳城二中采用的是学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展示讲解,老师做些许的补充。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上黑板写答案,从前我一直认为语文答案说说就行了,但是我看到阳城二中的学生在黑板上的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简洁条理的答案时,我明白了这样做的重要性。沁水一中的老师综合素质很好,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但是想要完成的内容太多,听说读写在一节课都展现出来了,可重难点不够突出,一方面是课堂设计的原因,一方面就是与学生不熟。沁水一中的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问题设置简单易懂、循序渐进,比较适合咱们学校的这个阶段的学生使用,所以我们若要出问题就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尽量使问题简单明朗,等学生适应了学案教学就可以再提升些,出一些相对有隐蔽性的题目。阳城一中的老师专业素养很好,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出题方式和老师引导回答时的考试性很强,可以说是一切围绕考试。这也是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关的,因为学生水平较高,学习的自主性相对较好,所以问题挖掘的比较深。
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首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与提高,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夸大阅读范围,要永远保持一种学习的精神。
其次,爱岗敬业落到实际,不停留在表面。对学生必须要认真负责,备好每一节课,搞清每一个知识点,对待知识严谨认真,给学生做一个好的表率。
第三,必须要进行改革。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等各方面的素养,我们必须要大力走向改革。注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进行改革不是说说就足够的,还要注意几点问题:
(一)语文组的老师们团结一致,共同探讨教材的处理方法。
(二)在改革之初,要注意问题设置要简单,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及时总结,勤反思,要有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精神。
(四)认识到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切记急功近利。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次改革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需要不停的琢磨和探索,同样的,我们的教学必须要高举改革大旗,坚定信念,为了孩子,为了我们自己,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
语文教研组:李秀娟
2012年05月17日
第四篇:第六教研片教研活动
2014年2月28日,浦口区第六教研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研讨活动在沿江小学顺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第六教研片八所小学的校长及兼职教研员,教研室的应主任与梁老师也应邀出席本次活动,对下一阶段教研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会议上,参会人员听取了冯校长关于本学期主要工作和活动计划的汇报,并针对教研活动开展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充分深入的研讨。应主任在充分肯定第六教研片教研活动安排有效性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四点建议:
一 教研活动要体现整体规划和思考,注重可持续发展;
二 要精心策划好每一次教研活动,做到少而精,专而强;
三 要扩大活动的参与面,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引领教师加快专业发展;
四 不断创新教研活动的方式及方法。
梁老师针对综合学科的教研活动提出要求,他指出,要通过本学期的有效教研活动,加强对综合学科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学科课程。
最后,参会领导及老师纷纷表示,本学期教研活动要在认真落实区教研室教学工作精神的基础上,突出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自主学习,构建自主课堂,通过片内学校的互动和协作,结合各校优质资源,发挥强效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提升片内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片区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
参加片区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
7月5日下午,在唐加小学举行我县片区教研教学活动,唐加乡小学---老师给大家上了《三角形的特性》一节课。听完这节课后,我感触很深,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具体如下:
边巴顿珠老师通过课件和探究活动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动手。通过探究和尝试,学生自己发现了三角形的部分特征,有的说:“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有的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感知“围成”的含义,并且知道: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也知道三角形实际上就是一个封闭图形。然后老师引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高在哪里?”师生探索出顶点到对边所作的垂线段叫三角形的高,对边叫三角形的底。并展示了画高的过程,并让学生动手画任意三角形的高。然后老师提问:“在一个三角形里是不是只有一条高?”“为什么一个三角形里有三条高?”确定学生都知道这是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老师又说:“我现在想画C顶点对的高,哪个同学敢来试?”老师再次复习如何画三角形的高。
讲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边巴顿珠老师用对比的方法,并且通过操作:(叫一个班里劲最大的拉三角形,劲最小的拉平行四边形)。上台的学生兴奋地拉扯着三角形或四边形,发现“三角形木架不管怎么使劲儿拉,都不变形,而四边形木架不费吹灰之力,就变形了”,于是学生自然地归纳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容易变形”。
本节课,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教师的设计理念,或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有价值的课。边巴顿珠老师这节课与传统的概念教学相比有很大的超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整节课围绕着探究、验证、巩固内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并从中解决问题的所在。从这节课,也可以看出老师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对教材的钻研比较透彻,整节课上得流畅、自然,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较好,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比较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探究中来,学生学得高兴,印象也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