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诱思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3 01:5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诱思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诱思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议诱思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诱思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数学是贯穿于学生们整个学习生涯与生活实际的一门学科,是高中课程中极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同时它也是教育考查的重点,对高中生们有着很高的要求,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有着突出的数学能力,学好数学就成了家长对学生的殷切期盼。诱思导学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教育方法,也是高中课堂极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老师要深入贯彻诱思导学思想,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诱思导学 运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097-02

0

根据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育情况的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难以灵活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答题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生自身没有牢固地掌握课堂知识,另一个原因则是老师?]有审视课堂的种种不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让数学真正成为高中生们乐于学习、乐于钻研、乐于应用的科目,就必须采用创新式的教育手段。诱思导学对高中生的创造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成为综合性人才。

一、高中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1.高中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

现今教育理论尚不完善,非常多高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地将数学概念、公式等大批量地打包教授给学生,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索与学习的过程,很难真正掌握知识并将其进行灵活地使用。另外,学习了基础内容后,老师和学生还会采用题海战术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这种被动的练习模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被约束

事实上,高中课堂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已经很难具有活跃的氛围,而过去死板的教学模式更是严重约束了孩子们自身的创新性以及创造力,让课堂充满了压抑。老师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教学方法,了解每位同学的内心感受,积极鼓励他们质疑课本、质疑老师、质疑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同学们的知识仍有不足,但只要勇于挑战,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尊自信,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模式,增强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诱思导学的几点阐述

诱思导学能够改变师生在于课堂中的地位,让老师退居到引导者的位置,加以辅助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广大高中生,让他们掌控自己的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1.“诱思”含义

诱思指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高中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在思考中对数学产生更深的感受,从而提高创造力与想象力。传统教育过分看重于标准答案,严重排挤其他具有新意的思维,这样会严重打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也会衍生出不同的观点与思路,老师应该积极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产生的思维小火花最终成为浩瀚的星河。“诱思”可以发掘高中生巨大的潜能,让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既能达到其“应试”能力增强这一目标,又能达到其“素质”能力培养这一目的。

2.“导学”含义

俗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最重要的责任并不是简单的把课本知识展示给学生,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亲自去探索知识,去发掘数学的奥秘。现今面对教育的全面改革,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仅进行字面上的教学,必须要真正展现“导学”的内涵。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实例,将数学与生活进行了密切的联系,老师们应该灵活运用教材,把数学的思想与生活实现交融。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是众多学科中的重难点学科。老师必须发挥诱思导学的功能,让学生们在自身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探索更加广阔与深入的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去体验生活,感悟其中的数学真谛。

三、将诱思导学与实际课堂相融合的方法

1.认真备课,做好诱思导学基础工作

要想进行诱思导学模式的学习,必须准备好基础工作,让该方法有条理、有策略地得以正常进行。老师要提前做好完善的备课工作,以便能在课堂中通过恰当的导入,带领同学们进入到数学的世界,帮助同学们梳理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课堂中要讲述的内容必须以最精简的形式进行展示,课堂时间有限而数学知识却是无限的,老师们要提炼出最重要的知识点,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另外可以辅助一些生动的实例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最后通过一些恰当的习题训练,加强学生们的解题思维与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节内容时,我的备课活动准备的十分充足,通过互联网搜索了古今中外众多画家的作品,以便通过向学生们阐述作画时的视角来进行课程导入工作,从而带领大家认识三视图与直观图的重要作用。完善的备课资料能够很好的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将数学和艺术进行了联系,使得数学知识对于高中生而言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课本习题。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大家对于立体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

2.投入情感,做好诱思导学保障工作

新时代的课堂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同学们抒发想法、碰撞思想的殿堂,它是促进师生感情得以增进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要能够根据他们表面的行动判断他们内心的想法,预测其后续的反应。现阶段的课堂往往以长篇大论的知识讲授为主,缺少感情的交流与互动,这也是当今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老师要教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提出不明白的内容,让大家共同进行思考。只有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够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而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们必须要充分利用诱思导学的教学方法,把自身的热情投入于数学课堂之中,让整个过学习程更加轻松且具有成效。在课堂中采用诱思导学的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力与创造力,真正做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在教导同学们学习人教版《概率》一章内容时,我会在课堂和课后中采取不同的方式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上课时我会让一些平常内向的学生简单列举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概率的例子,这一问题不需要太多脑力活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在课后,我会找到平常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交流谈话,关心他们学习的进度,让他们明白老师从未放弃过班级的任何一位同学,用爱感化他们,用真诚打开他们的心扉。

3.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诱思导学转变工作

要想教导学生,首先要学会提升自身素质水平,还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知识更新。除了完成认真备课的基础工作外,还要善加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来充分激发高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对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一定地开发。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多开展一些数学趣味答题活动,将飞速发展的科技同课堂教育相结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动地向同学们进行展示,使同学们能够明白其简明扼要的原理。老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素养的方式有三点:首先应该转变自身思想,要丰富自己的内心,敢于挑战与革新,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够让学生具有同样的创新精神。其次老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不再排斥数学难题。最后老师要增强开展活动的能力,能够真正在实际生活中教导学生应用数学。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三角恒等变换》一章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领会“1的代换”以及“引入辅助角”这两个题型的应用,作为老师的我也练习了大量高考题目,并且通过自己出题的方式,不断研究更加简明扼要的解?}思路,提高解题的创新性,给学生们做出实际的榜样。

4.将诱思导学贯彻于教学的各方各面

传统的高中课堂长期被应试教育完全支配与控制,导致了现如今广大师生们思想局限、教育模式单一的困境。如果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要深入贯实诱思导学理念,在生活中的从各方各面进行落实。首先老师必须要转变教学主导者的地位,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再者学生也要充分意识自身的主动对于学习的重大影响,敢于表达自我,敢于挑战权威。最后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让数学充斥于各学科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有把数学真正融入生活与学习,只有让诱思导学真正运用于教育,才能够让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有更长远的发展。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为了改变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诱思导学这一方法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以建立起新的教学发展模式,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邱龙凤,唐千山.浅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J].现代阅读,2011,(10).[2]崔世伦.浅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J].现代阅读,2011,(8).[3]陈辉,叶立军.新课程资源拓展与探索[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诱思探究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诱思探究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要“诱”学生思维,“导”学生探究,变课堂为学生探究﹑发现﹑创造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学主体的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目标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无疑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设疑布障

带着目标学习是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将学习目标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的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之中。由于学生受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对学习目标的认知比较模糊,界定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教学时相机诱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学什么?”“为什么学?”。教师的诱导要以教材和大纲为依据,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突破口,并将这些细化为一个个具体问题,有序的设疑布障,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

二、巧引善诱

有了目标,学生就会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和思考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这时候就有可能对目标形成初步的认识

和独立的见解。目标的内涵和潜在的能力因素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可以强加给学生的,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相关内容,反复诵读体会,拓展思维,加深理解,潜移默化,提出见解。教师可以联系相关知识和日常生活例子,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解决问题,得出各自的见解,并体会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发展。

三、讨论交流

学生对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了各自的认识和见解,但难免有分歧,有出入,不全面。因此,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使他们思维的火花碰撞、交锋,使他们思维的结果相互启迪,互为补充,并在教师的诱导下,使思维不断深入,探究不断深化。再基本目标得到解决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回头再读,继而在思,加深体验。这样,学生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真正的发挥了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点拨释疑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交流,对学习目标的掌握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问题会越来越集中,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仍然存在,这时候教师要抓住学生需 要解疑的心理有目的进行释疑。教师对学生返溃的问题,要做到有的放矢的释疑。主要讲那些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最终形成知识的网络和框架,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也是一节课的落

脚点。

完成以上过程,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巩固和延伸,这也是诱思探究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法,教师应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目标展开讨论和交流,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展现自我,提升自我,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

第三篇:浅谈诱思探究阿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诱思探究阿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教学应对学生多些人文关怀,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诱思教学;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诱思探究教学改革在我校的全面展开,我有幸成为实验教师。在反复钻研理论的基础上,在张熊飞教授的指导下,我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课改之路。现将我的一些教学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情导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情境。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语文教材内容文质兼美,设计新颖,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时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学习的需要,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各种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他们的观察所得;有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开辩论会、当导游等方式来创设情境。在教学《离骚》时,我引导学生就屈原的投江展开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进行点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屈原的了解。

2.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微笑面对学生

教师的良好情绪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通过我的启发和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动脑、动口、动手,学得有趣、主动,学得扎实、会应用。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是学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

二、“投石冲破水中天”――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层层深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认识,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搭建交互性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学、自悟、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各有所获。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要“投石”,然而如何才能做到思维“冲破水中天”呢?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学生们思维火花闪现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如我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并把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这里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文,通过读―想―画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在自主学文之后,我请学生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哪个词是什么意思等比较简单的问题,还没有展开思维。为此,我特意让学生重点朗读第一节“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学生很自然就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不平静?”问题出来了,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我又让他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使他们很快明白了这正是本文的文眼所在,我再为他们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事实证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去画、去说,教师则在一旁通过“点拨”,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所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开阔,能力得以发展。

三、“千树万树梨花开”――尊重个性,放飞思维,畅所欲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受环境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存在许多变数,学生的个性不同,认识不同,需要不同,理解能力与方式也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忽视学生内在表达的需要,去过分给学生固定答案,要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针对大家兴趣不高的问题,我开了一个对古代文化继承的讨论会,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既使他们认识到了对古文化继承和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的思维广度得以拓宽,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指导评价,各抒己见,导之以行

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评价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师生之间已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在成果展示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评价方法:

1.师生评价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表扬,对优点要讲足,对缺点与不足要讲准,语气要诚恳,对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评价。

2.生生互评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倾听,并判断正误优劣,教师伺机指导,激起朵朵浪花。例如我们每周的小练笔在我批阅之后,会抽出时间让学生之间交流,生生互评,以评促写,双方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使学生养成了互助合作的好习惯。

3.自我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自我评价为主,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正确评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希望与要求。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差异――学习基础、能力水平、性别等的差异。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在教学时,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并有一定收获,就给“参与奖”;在读书中,能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就给予“善思奖”;能与伙伴合作,配合默契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就给予“协作奖”„„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奖项,获得成功的体验。

“自主、诱思、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只要给学生以主人公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成功!

(作者单位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四篇: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探讨

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探讨

摘 要:高中数学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解题能力的提高。教师理念的转变,是转变教学方法的前提,教师自身素质是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否施行的保障。教师必须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结构能否优化,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能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享受课堂,而非应付课堂。只有实现这种转变,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思想观念;自身素质;挖掘教材;课堂结构

教学方法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不同教育形势下,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要求。长期以来,不少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甚至陈旧。比如一味追求课堂容量,一味要求学生训练。这不仅耗费了自己的大量精力,也使学生疲于奔命,淹没在题海之中。显然,在当前形势下,这种课堂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必须转变理念,领会新课标标准的精神,是当务之急。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培养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中学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要多关注学生的 “ 学 ”,打破以往。的 “ 以学科为中心 ” 的传统理念。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能力、责任心等要求甚高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 “。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 ?

(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势下,” 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2)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竞争本是促进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度竞争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利于教师间民主气氛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新课改专题研究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自身素质。

(3)尊重学生,开发利用好这个宝贵资源。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失败的学习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造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尽量呵护学生的灵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能成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学生的错误和优点一样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都应得到正确的开发和利用。

三、深入挖掘教材,不同课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问题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很多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生活,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同时,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努力探索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如概念课就不应有太多表演和太多花样的活动,否则学生看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演,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接受,多数可采用讲授法 ; 如活动课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或操作,不宜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要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和接受新知识 ; 另外,对于论证课,不仅要让学生体验公式产生的过程,还要讲究逻辑推理,两者都不可欠缺,因此,其教法应拟从特殊到一般,要防止片面地强调 “ 回到定理、公式的原始发现与发生的过程 ”,忽视知识的连贯性 ; 对于比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的内容,可采取故事引入或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防止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设置,忽视对知识的教学。

四、优化课堂结构

(1)提高课堂效率。数学的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新授、巩固、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恰当地将它们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层次时,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统一,学生在获取初步的知识后,教师要让其自主练习,领会加深。其次,课堂教学层次要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有详有略,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重视学生自己的 “ 讲、演、练 ”。一般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 “ 讲 ”(口头回答问题)、“ 演 ”(书面或板书回答问题)、“ 练 ”(思考问题与动手练习),使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

总之,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标的理念,都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不断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认真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有效活动,处理好师生情感的和谐交流,处理好主观意志与客观条件的高度和谐,就一定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五篇:诱思探究教学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让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我校开花结果

张士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熊飞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概括总结的。他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为一体,是启发教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如今,这一教学理论已应用到中小学各个学科,先后两次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操作性强、易学、实用、有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丰富的发展内涵和很强的生命力,为在课堂学科教学领域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去冬今春以来,我们焦作市几所市直初中也引进了这一教学理论并大力推广。经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专家报告、统一组织知识测试,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教师的脑海中,激发出了他们极大的热情。现在,我校参与这一实践的学科教师,也在组织“一课二上三讨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这一理论,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大家有了不少的心得体会。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还表现出对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懵懂。我们在进行实践研究,但它的思想内涵、具体的教学思想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明白,在实践中表现得手足无措。这期教研诱思探究专刊,我们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好文章,以供大家切搓交流,借鉴提高。我们相信:全校各科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征途上,一定会身体力行、勇于学习、勇于实践、勇于改革、勇于总结。大家一定能让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我校开出朵朵鲜花,结下累累硕果。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诱思探究教学发展历程

“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其雏形可以上溯至上个世纪60年代张熊飞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探索性学生实验,旨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20多年来,张熊飞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终紧紧抓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开一展研究,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概括、边推广”的研究方针,沿着“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

实验经历了18年共四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阶段(1981年9月至1987年8月),调查体验阶段,主要特征是调查,目的在于掌握教学的现状。

从这个阶段调查研究的切身体验中,张熊飞认识到,许多改革成果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生硬的技术化色彩;运用时则表现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特征,违背了教学论应该是科学性、伦理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基本观点。同时,绝大部分教改实验仅探索了教学全过程的某一方面,而以点概面,难以反映教学过程的全貌。学科教学论应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此,诱思探究教学产生了“萌芽”: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后来发表的《谈谈探索性学生实验的实施》一文成为了“探究教学过程”的雏形。学习老一辈的教学 2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经验“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从而体验到知识、能力、品行间的和谐关系,是对“三维教学目标论”的初步认识。

第二阶段(1987年9月至1990年8月),实验摸索阶段,主要特征是实验,目的在于摸索教学的规律性。

张熊飞把前阶段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实践,在4个学校的10个自然班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有计划的实验,使教学的规律性逐渐明朗化,开始认识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关系及其实现途径。同时,他还总结了前30年进行的物理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归纳出了某些教学规律,这成为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雏形。

为了改变当时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恶果,张熊飞将实验标准确定为:第一,质量标准,即向课堂要教学质量;第二,效率标准,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把后者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同时,明确了实验研究的具体任务是:其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二,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既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进行教学研究的学者型教师。

此阶段所形成的初步理论虽然反映了教学系统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但还是片断式的、互不联系的,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结构。

第三阶段(1990年9月至1996年8月),筛选深化阶段。主要特征是筛选,目的在于构建学科教学论的演绎结构。

在此阶段,原国家教委将诱思探究教学向其他学科推广作为一项任务来抓,开阔了改革的思路。张熊飞一方面深入到教学第一线,运用已有的理论认识,促进了一批实验基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同时,也提高了一批教师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教学理论演绎结构,于1993年出版了《诱思探究教学导论》。

其中,在阐述“三维教学目标论”时,明确提出了“学科教学要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并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予了理论界定:

“大面积”指全体学生,“提高”不是绝对的优秀标准,而是培优促差、在原有基础上的相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指考试成绩。

经过了这一阶段,实验探索仍需要进一步定量化、规范化,其理论成果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具体化。

第四阶段(1996年9月至2001年1月),验证升华阶段。主要特征是验证,目的在于完善和升华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深化研究从实验探索和理论升华两方面展开,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一定实验根据的系统理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内涵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和三维教学目标论。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张熊飞分析了教与学的各自职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归纳为“循循善诱”;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归纳为“独立思考”。其后,他分析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职能,认识了四条教学规律: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和易以思,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就是教学辩证法真谛。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

简言之,就是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自然有一定的运行机制。张熊飞分析了学生学习全过程所内涵的过程与要素后,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的和谐统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论中的僵化模式和以偏概全的弊端。这就是探究教学模式论。

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具体到教学领域则要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目标。这就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维教学目标论。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精华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同时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科学的精神,以求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诱导、思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创新的目的。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发挥教学职能→启动教学机制→实现教学价值。这一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态教学系统:思想上是启发式,过程上是探究式,目标上是发展式。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更新教学思想来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因此,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基于这种认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诱思探究教学”着意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

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更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学生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诱思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还注重学生的“练”,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诱思探究教学把“练”的规律和方法作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大大提高了“练”的效能。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诚如张熊飞所言,诱思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尽管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要充分发挥诱思探究思想,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真正落实诱思探究教学,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

在教学管理中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建议

所谓诱思探究教学法,是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具体化,其内涵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最终的结论是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主体作用的本质是发展,以和谐的教学职能,保证教学价值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1.采取理论探究法。这是由教材本身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理论知识,遵循“由所谓的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认识途径,通过理论探索和演绎研究,或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来诱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采取形象探究法。这种方法侧重于以形象材料进行形象思维活动,处理形象信息,来完成教学的探索层次。这种形象探究,既让学生感到有味,印象深刻,又能有效地开发右脑功能,成倍地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实验探究法。这种方法一般是由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归纳形容,迁移深化的四个步骤来完成。贯穿这四个步骤的一根红线应该是使学生始终是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采取体验探究法。这种方法更多地应用于社会科学的教学,是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施探索层次的。这就得让学生投入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自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研究归纳,掌握其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完成教学任务。5.采取经验探究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对周围一切事物接触之后所积累的经验,通过设疑激情,诱发再现,发掘事物的深层底蕴启发学生推进认识升华,探究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从而使学生获得理性知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事物的能力。

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再好的教学方法执行起来也会走样。尤其作为教学校长,更应有超前意识,才能在教学管理中,引导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吸取教改新信息,迅速走出教学的误区,而跨进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的教学芳草地。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化 学 刘 芳 2008年4月

课程分析

《奇妙的二氧化碳》是沪教版新课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内容浅显,语言平实。从结构体系上讲,本节安排在氧气之后,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物质打下基础;从内容安排上讲,本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习研究的学习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再到现实生活的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学,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总结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并将重点实验进行了再开发,试图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地学会如何学习化学。

学习此课时,学生在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时,要用到前面实验操作基本要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等基础知识,从而使旧知识得到巩固。

学情分析

刚刚开始学习化学一个月,还未进入到难点,且此前内容一直围绕身边的事物进行,实验既多又有趣,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很高。

此课又是以学生们爱喝的碳酸饮料为实验用品,激发他们的热情应该不难,前一单元刚刚学习了用途,性质,实验等的关系,也到实验室进行过几次操作训练,动手能力是较强的,且上一节学习了氧气,对于认识物质的基本过程,还是了解的,估计自学整理,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是可以实现的。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运用“诱思探究”思想的教学规律: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设计时,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包办的作法,重视实验教学,以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实验探究为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总结知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并动手实践,验证推理,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能力。

课前分好探究小组,并将课中会用到的实验仪器及药品准备好。课中以电影情景引入,改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用学生熟悉的饮料为切入点、串联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五官并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实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适时发出导向性信息,使教学过程自然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整节课在师生互动,教与学的和谐探究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教学中加强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适时插入与本课有关的影片、动画、图片以激发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学习目标

1.认识二氧化碳主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通过实验验证科学的求真态度。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意

【引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那么,你能想像出海平面迅速上升的景象吗?让我们看看美国科幻电影《明日之后》是怎样表现的吧!【播放】视频《明日之后》

【讲述】在这部电影中,二氧化碳是致命的敌人,但同时它也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请大家把书翻到39页。

(设计意图:令人震撼的灾难场面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来,此时指出二氧化碳的双面性,引出课题——奇妙的二氧化碳。)

(简要实录: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目不转睛的望向背投,渴望认识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汇报归纳 理论应用 1.二氧化碳的循环 【提问】首先,谁能说说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并保持一定的含量的?

(设计意图:诱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中归纳总结有关知识,并体会到“循环——一定含量”)

(简要实录:学生进行汇报,基本完整答出了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和消耗途径。教师用多媒体将其展示出来。)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引入】接着,看看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谁来向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书上有相关介绍,根据物理学知识,是能够叙述完整二氧化碳的三态转变并总结出“干冰易升华”这一性质的。)

(简要实录:积极抢答,综合叙述出了二氧化碳的三态转化及升华,甚至有同学说到了干冰的用途。整理不够理想的同学趁势将提纲补充完整,在交流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中完善了知识。)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

【引入】除了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外,你在哪里还能找到它的踪影?。【再问】怎样证明你所带来的饮料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呢? 【三问】怎样把气体引入石灰水中呢?大家快想想办法呀!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将课堂引入到二氧化碳检验。)学生活动

探究一:证明饮料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投影】温馨提示:摇一摇可使气泡冒出的更多,但不要过于剧烈,以免饮料溢出。

(设计意图:该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小学自然课上已经介绍过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但大多数学生都无实际经验,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动手的兴趣,又顺便复习了实验基本操作。但求成心切的他们会因动作剧烈引起实验失败,因此需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提醒并在巡视辅导中不断强调。)

(简要实录:爱喝的饮料可在课堂上光明正大的“玩一玩”,使得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实验,都观察到了浑浊现象,活跃一些的还与其他组比起了浑浊程度。)

【讲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一种叫碳酸钙的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生成水。【板书】CO2 + Ca(OH)2 = H2O + CaCO3↓

(设计意图:从感性到理性,深化课堂内容,学会以化学语言记录实验。)4.二氧化碳与水 【引入】我们从饮料中可以获得二氧化碳,还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奇妙之处? 【提问】既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什么打开饮料瓶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设计意图:从打开饮料瓶时的现象,顺势进入第4个知识点,顺理成章又不露痕迹。自相矛盾的问题,使学生既迷惑又不甘心,迫使他们在书上给出的信息中寻找解答的方法,且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能”溶于水的含义。)

(简要实录:经过学生们兴奋投入地交流后,略有明白其理的学生站起来提到压强,但未说明确。其他同学在“压强”的启发下,迅速组织好语言,解决了这个问题:通常状态下,1升水中约能溶解1升二氧化碳气体,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制饮料是在增大压强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气体压入饮料中,打开瓶子,压强减小,溶解在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逸出,所以会看到许多气泡从饮料中冒出。)

三、积极探索 活跃思维

【再问】什么样的饮料打开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三问】碳酸从哪来?请大家查一下标签上的配料表。【投影】碳酸饮料的配料表 【四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层层设问,引人入彀,学生们虽然知道只有碳酸饮料打开时冒出大量气泡,但从未想过碳酸从哪里来,更别说关注饮料标签上的配料表了。一句从何而来,虽隐约感到与二氧化碳有关,答案呼之欲出,却又不知如何表达,适时地打出投影,使得学生豁然开朗。)

(简要实录:迷惘——有些明白——恍然大悟,纷纷抢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引入】二氧化碳溶在水中,会不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学生活动

探究二:1.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设计意图:从上一章的知识知道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因此,用加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进行对比,以确定二氧化碳确实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简要实录:兴冲冲去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却没有看到任何现象,而另一支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溶液变红了,懊恼又迷茫。)

【提问】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呢?

【分析】紫色石蕊都遇到了哪些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水③二氧化碳与水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使得学生产生悱愤情绪,适时的引导,寻找出路。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碳酸,而非二氧化碳。但因通入的是二氧化碳,使得学生在这里经常迷惑又易出错,这是本节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因此设计了猜想,让学生在争论中得到发展,获得知识。)

(简要实录:各持己见,各有各的道理,都想说服对方,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对的。【猜想】⑴ 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⑵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提问】如何证明呢?

(设计意图:学会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简要实录:讨论后一致认定,不能再用紫色石蕊试液,需要把试液中的水蒸干,当老师拿出用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后,立即反应,设计好了实验过程。

【过程】1.将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放入干燥的CO2气体中——不变色 2.向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喷水后,再放入CO2气体中——变红 在老师随后的演示实验中,猜想对的学生脸上露着略带得意的笑——体验到了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成功的喜悦。)

【投影】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讲解】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H2CO3),所以加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板书】CO2 + H2O = H2CO3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并非二氧化碳,巩固新知。)【引入】再来看刚才的红色小花,咦!小花怎么变成紫色的了?这是怎么回事?大家快来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刻意在上一次实验后将变红的小花放于集气瓶外,让其变紫,然后惊奇的发现它的变化,用诧异的语调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在课堂的中间时段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将学生引入到下一个知识点中。)

(简要实录:学生一下子振奋起来,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学生活动

探究二:2.变红的石蕊试液为什么又变为紫色? 【投影】温馨提示:注意观察刚开始加热时的现象及加热到沸腾时的现象。(设计意图:此处虽非二氧化碳的性质,但可顺着上一实验进行,同时提醒实验的观察点,为下一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简要实录:迅速动手,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红色石蕊试液是否也会变紫。)【讲解】碳酸(H2CO3)不稳定,加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板书】H2CO3 = CO2↑+ H2O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碳酸易分解,明确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碳酸。)5.二氧化碳与灭火

【引入】人们常用二氧化碳来灭火,你知道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灭火吗? 【再问】为什么还与密度有关?

【三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推论吗?

(设计意图: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可灭火,很多学生都不曾深究过,教师在这里一语中的地问出,而设计实验又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倒灭蜡烛的实验很容易想到,但如何证明密度,设计对比实验就需要动一番脑筋了。)

(简要实录:七嘴八舌地回答了前两个问题,在第三个问题中停了下来,小组间开始讨论起来,有的同学开始审视自己的设计是否能够起到证明作用,经过几次反复后,想法成熟的学生设计出了倒灭高低不同蜡烛的实验,并高兴地上台向同学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演示的实验非常成功。)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视频】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设计意图:学生演示时可能因动作较快,实验装置又比较小,有些学生难以看清实验现象,且二氧化碳具有不可见性,因此放上一段夹带雾气的二氧化碳倒灭一串高低不同的蜡烛的视频,既大大提高了实验现象的可视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实录:兴高采烈地看自己设计的实验在视频中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的这一结论也水到渠成。)6.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引入】下面给大家讲个故事,看看谁能解开这个谜!【播放】flash死狗洞

【提问】你能解开这个谜吗?

(设计意图]成功完成灭火实验的设计后,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此时提出问题,用生动有趣的动画表现出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解题时用到了第5个知识点,巩固了对密度的认识。)

(简要实录:小狗的遭遇使学生格外关心,注意力再一次高度集中,因为刚刚讲了密度,生物课上也早已知道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学生轻易解决了这个问题,争先恐后地发言: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山洞底部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高,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呼吸,而二氧化碳又不供给呼吸。)【投影】表2-5《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讲述】CO2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比如我们的教室,要注意通风换气。【提问】在一些地方,比如菜窖中,CO2的含量可能比较高,进入之前必须检验其中的CO2含量以保证人体健康。如何检验呢?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

(简要实录:稍一思考,就开始举手发言,轻松过关:将点燃的蜡烛用绳子坠到底部。如果蜡烛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CO2含量较高,人不能进去。)

四、及时反馈 促进同化

【提问】现在,谁可以总结一下你对CO2的认识? 【再问】我们学习、研究物质是为了更好利用它,谁能说说CO2都有哪些用途? 【投影】有关二氧化碳用途的图片

(设计意图:整理归纳好二氧化碳的性质,从容由性质过渡到用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给出图片可以较快的早到思路,并与性质联系起来)

(简要实录:短暂思考后,有学生起立回答,在随后用途的提问中,各个积极要求发言,争取表现的机会,课堂气氛格外活跃。

杜欣儡:可以灭火。牛亚林:二氧化碳可以充入食品包装中做食品保护气,因为它不供给呼吸。高彬栋:干冰升华时要吸热,因此可以做致冷剂。还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气冷凝,形成云雾,甚至人工降雨。

王更炎: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入塑料大棚可做气体肥料。王炫:做碳酸饮料喝。„„)

五、学以致用 迁移深化

【提问】看来大家对CO2有了一定的认识了,那你能解释这个问题吗?

【投影】人们常用石灰浆(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钙)抹刷墙壁。石灰浆在墙壁上一段时间后变成又白又硬的物质,该物质是什么?为使其快干通常打开窗户,并且生炭火盆,你知道原因吗?为什么刚生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设计意图:CO2 + Ca(OH)2 = H2O + CaCO3↓ 的应用,学生一般想不到,通过此题点出应用。)

(简要实录:在老师对化学方程式的指点下,迅速找到了解题的路子。)【讲述】CO2还能加速墙壁的干燥,它的用途还真不少!除此以外,CO2在其它一些领域中也大显身手。

环境保护上,将二氧化碳聚合成可降解的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在石油工业上,二氧化碳已被用于提高石油的采油率,而利用海藻和二氧化碳生产石油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低温条件下成功合成了250微米的大尺寸金刚石,就是以CO2为碳源的;在医疗卫生方面,二氧化碳虽不能供给呼吸,但却是一种良好的呼吸刺激剂。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CO2的用途会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能在其中贡献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拓展视野,体现化学与STS的联系)(简要实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作业】

1.按所示表格形式对CO2的性质用途进行归纳整理

2.以“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为题目写一篇小论文,并想一下如何解决课前提出的温室效应问题。

(设计意图:1.教学生一种整理新知识的方法; 2.学会多角度认识物质; 3.与引入情景呼应)

课后反思

为让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依据新课程标准及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精心策划了教学过程,撰写好教学设计,考虑了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做了针对性的处理。

1.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中,对二氧化碳已有了一些了解,只是未曾从 分校教研诱思探究专刊

2008.4

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因此本节课试图让学生从化学角度来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见解,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二氧化碳是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认识的第3种气体,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故安排了3个学生探究实验,2个实验设计,1个学生演示实验。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不容低估,学生大都能很好地完成这几个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本节课隐藏的“探究点”,在这里,我没有直接传达知识要点,而是通过导向性信息及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在争论中、在实验的设计验证中获得知识,巩固认知。

不足之处:

1.受条件限制,干燥小花的实验不能由学生分组完成。

2.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有些短,理解较慢的学生未能充分进入角色,对时间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3.在老师的循循诱导下,整堂课都在教师的导向性信息下进行,实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体现。但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维护其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感受到了诱思探究教学论的巨大魅力。运用张熊飞教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观察(探索)——思维(研究)——迁移(运用)”来设计教学过程,始终饱含情意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动脑思、动笔写、动口议、动耳听、动眼看,充分实现了五官并用,全面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掌握知识。做到了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更知其如何然,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 且教师的适时点拨使各知识点自然的串在了一起,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在原来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

今后,我将继续认真学习《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并勇于实践,开拓进取,相信我会尝到“诱思探究”的甜果的。

下载浅议诱思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诱思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例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诱思方式的设计和运用

    例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诱思方式的设计和运用 诱思探究教学法是由陕西师大教授张熊飞教授提出。其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以思促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

    导学案_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张敏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既是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彰显个性的殿堂,又是学生......

    导学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浅谈“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赵宏武 (甘肃 张掖 734115 山丹县第三中学 )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既是学生增......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几何画板的应用为数学实验提供广阔空间,为数学探究提供有力工具,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体现提供条件,使个别化教学成为可能,能......

    基于诱思探究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诱思探究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欠佳,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师生为此产生迷惘,影响教学质量。基于诱......

    诱思探究教学案例

    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改革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背 景】 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多年来高考连续取得较好成绩。但在不断总结分析中我们发现,学校教学质量的保持和提高,靠得是教师的......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模版]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由陕西师范大学的张熊飞教授首先提出,并在多所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学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充实、完善,最终由陕西省推广到全国的一项大面积提......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范文大全

    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一、“诱思探究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这是辩证法的真谛。即谓之“诱思教学思想”。诱思探究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