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元 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想象画教学效益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1:2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未元 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想象画教学效益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未元 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想象画教学效益的研究》。

第一篇:未元 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想象画教学效益的研究

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想象画教学效益的研究

——让孩子们拥有天使的翅膀

大连市沙河口区启智学校 未元

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想象画教学效益的研究

——让孩子们拥有天使的翅膀

大连市沙河口区启智学校 未元

一、这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殊教育的对象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以轻度智障儿童为主转变成为以中度智障儿童为主,特殊儿童的智力开发问题特别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想象画教学至今还在困扰着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人们一直认为没有更好的办法唤起这些孩子的想象力。

1、智障儿童智力缺乏的原因

研究证明可以把产生智障的原因分成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

先天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基因遗传、先天性大脑疾病、妊娠期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智力发育落后。这些原因往往会给儿童大脑结构和大脑发育带来器质性的改变,结果表现为大脑功能障碍或智力低下,这类由于先天性因素造成的智力障碍,一般训练效果不会太好,即使进行早期的智力干预也很难改变其情况。

后天因素一般是指儿童出生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儿童智力的一些原因,如后天的疾病感染、中毒、脑外伤、教育失当等。这些因素有的会导致大脑器质的改变,有的没有器质性的改变,只是功能的降低。这类原因引起的智力落后早期干预的效果要比先天因素导致的智力落后的效果好,特别是轻度以下的脑外伤和教育适当的智障儿童早期训练的效果非常明显。

2、影响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几大因素:(1)、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通过和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得到整个知觉显得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

(2)、记忆方面:再现中会发生大量歪曲和错误,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意义和联系;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

(3)、言语方面:言语出现迟,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词义含糊,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

(4)、思维方面:判断力差,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数的概念掌握困难,简单的计算亦难完成。

通过抽取样本来进行实验对比证明智力障碍儿童对比正常儿童在想象和认知能力上有很大差异。

所以长期以来,智障儿童的美术教育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陈旧的、死板的、落后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作业千人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培智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很客观现实的状况呢?我认为需要我们培智学校的美术教师积极动手,寻找或者创造丰富的课程资源,属于我们的课程资源或者说校本资源应该是无穷无尽的,在我们的身边就能挖掘出很多同学们喜欢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孩子们喜欢的分子资源,进行再加工创造出能锻炼和培养孩子们想象力的新原子动力。

二、如何让孩子们拥有天使的翅膀呢?

我在实践美术课堂想象画教学中做了很多尝试,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基础,做不同引导。如:

实验一:教学设计《生活中的色彩》(信手涂鸦法)

准备教具,我首先做成中空的小动物模板,挖去动物身体大部分面积,将彩色广告宣传纸插入内部。让孩子们感受多种色彩,再将白色图画纸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将几种颜色相互交叉混合来涂,注意先涂浅一点的颜色,再涂深一点的颜色,这样能避免画面弄脏;再将涂完颜色的图画纸插入模板内和以前学习过的平涂方法进行对比,让孩子自己说一说是涂同一种颜色漂亮还是涂七彩颜色漂亮。大家在动手和动脑的同时自觉的感悟到颜色真的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来涂。教师要给能独立实践的同学加以肯定,鼓励大家能够大胆想象涂鸦;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教师辅助他们来完成两三种颜色交叉涂色训练,让他们也初步感受想象涂色带给大家的乐趣。实验二:“说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欲画先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画。“说画”是指用语言来表达绘画内容。所谓的“说画”教学是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语言工具启迪思维,激发创作欲望,加深对绘画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想象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局面:学生作业千遍一律,缺乏创造性,作业完成以后学生自己也说不出到底画了什么,完全达不到想象画的教学要求。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创作欲望不强,稀里糊涂地作画,效果当然很差。其实,儿童是很有创造天赋的,智力差的孩子也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头脑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太多的定势,他们的想象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有没有很好地去挖掘、去引导。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想象是无限的。我们在欣赏优秀的儿童作品时,经常会为儿童的大胆想象而喝彩。画前“说画”,是在想象画教学导入过程中让学生“说画”。

想象画教学的难点就是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在想象的王国里遨游。“说画”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了达到很好的说画效果,我经常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说画训练,有时候我给定一个主题叫大家尽情说画,说话时间最长达一节课,也就是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尽情说,叫每个学生都尝试去说,教师针对二层同学还要采取边引导边说画的方法进行。

在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媒体给学生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由的想象,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内容,这时的说画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说的自由,教师千万不要说“不可能”、“没那回事”等否定的词,对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离奇古怪的想法,要大力表扬,让学生觉得这样“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画的机会,可以采用自己说、同桌互相说、小组说、全班说等多种形式。如:在上校本课时, 教师抛给大家一个题目《星星》,通过想象你能画出什么星星呢?学生通过想象说了很多他们心中的星星。如:什么昆虫星,苹果星,汉堡星„„孩子们一气能说出很多星星。在学生对所要画的内容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让每一个学生说说怎样来画这幅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搞清楚作画的步骤,做到胸有成竹。

为了让学生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学生作画时,如在《给动物化装》一课中,教师把在网上收集到的动物图片作成课件,并根据想象画的内容,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故事在做画的时候讲出来,边画边讲。学生可以手舞足蹈,尽情放纵情感,让思维随着情感不断并放出火花。乍一看,教室里乱哄哄的,但仔细瞧,他们个个都十分投入,似乎着了魔似的,口到手到;一幅幅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的作品就在他们的手下诞生了。

画后说是指学生完成作品以后,让学生通过说作品,加深理解,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作品的目的。先说自己的画,再说别人的画。每位学生把自己的画,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一般是先让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挑典型的作品让学生自己上台拿着画说内容。

在学生说自己的画的时候,一些在画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东西,得到完善,为进一步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说别人的画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说的时候既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的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帮助自己加深对创作的理解,同时也使作者发现全新的角度,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在想象画的教学中运用“说画”教学,既能很好地完成想象画的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也经常把网上一些优秀作品下载下来让大家去说,这样做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看着学生们一天天快乐成长,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实验三:教学设计《它们象什么?》(发散思维训练)

挖掘“求异”素材,求异因素潜在于各类教材中,教师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去展开,把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节课中。

用图形来绘画生活中的物体,教师将各种图形以图片或者儿童画的形式画在黑板上,叫孩子们大胆想象,这些形状像什么,再问孩子们什么物体是这些图形组成的呢?最典型的案例是每节课前五分钟的线条添画。首先从概括的形象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从高度概括的几何形为发散点,让学生由概括形象联想到具体形象。从身边的物体延伸开去,有时也启发学生按各种类型,如植物、动物、人物、家电、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联想,由

一、两个单独图形逐步发展到完整的画面。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但是要挖掘出这些孩子与众不同的本领,或是超常超真实的想象更需要老师的点拨与鼓励,看似有些异想天开,却也符合低年龄儿童的思维方式,把握这一时机,为后面的想象画创作打下铺垫。

实验四:教学设计《美丽的冬装》(培养创作思维训练)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将想象画创作归纳出三种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画境,融感情于绘画內容之中,提高儿童画创作新形象的能力。

一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设置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创作的故事情景之中,既能听故事,又能自由作画。

二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入情景。教师根据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解答问题,进入情景,深化主题。使学生的画中有物、有情、有理。

三是以学过的课文为绘画题材,展开联想,创设情景。

其中《美丽的冬装》一课,任课教师主要采用了第二种方法。教师先将学生喜欢的服饰从网络上下载并按比例进行打印,并对图片进行裁减,然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观察手中的图片,挑选自己喜欢的冬装,先进行拼贴,然后给自己穿上美丽的冬装。学生通过训练,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和已知的内容进行整合,最后给自己穿上美丽的冬装。学生通过训练使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学生决定画什么时,往往就事论事再现主题。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他们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弱势的,为了鼓励孩子们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欲望,教师鼓励孩子们努力画出与别人不同的画面,内容不同、看事物的视角不同、构图不同、涂色方法不同,从最底层来培养孩子们求异的思维方式,善于发现“新眼”,鼓励他们用另一只眼看东西,让他们知道难度越高本领越大。同时不断巡视,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指导,最终在他们中间也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由于这些孩子年龄比较小,智商也比正常人少了许多,生活经验积累更少,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所以往往过于依赖课本,临摹课本和老师的范画较多,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教师知识的重要性与技巧性,然而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权威人士,尊重学生的想象,允许低年级学生的天真烂漫的幻想近乎于幼稚的想法,帮助他们将心迹用稚嫩的笔触表现出来,这也是美术老师最难把握的尺度。

我在教学中还尝试着将儿童绘画溶入手工制作当中。在《可爱的稻草人》一课中就进行了绘画与粘贴的综合训练。学生将稻草人的几何图形进行拼粘然后将缺少的内容进行补画和添画。经过这样的提示想象作业的训练,学生在想象画的训练过程中教师给予了扶的作用,在进行想象画的训练过程中,学生没有感觉自己存在创作上的困难,也给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实验五:教学设计《十年后的我》(想象画与科幻画结合训练)

从教学实践看,培养智障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一是要适宜的环境,它是创造性发展的土壤。任何形式的创造都是在情感自由、探索自由和活动自由的条件下实现的。二是给孩子提供表现创造力的条件,绘画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儿童画的创作从构思开始到完成,要求他们认真观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时也要努力运用对图形、颜色和空间关系等的认知技能。

如在想象画创作《十年后的我》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上我要求学生在绘画技能上要求学生要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方法,构图合理,大胆运用色彩。要求一组儿童能够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画出《十年后的我》,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作业,二层儿童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简单的儿童画添加(粘贴)作业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初步感受科幻画,使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教具的准备上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在课件欣赏部分我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制作有关十年后世界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孩子们去学习去观察去联想,教师的课件使学生开扩了视野,学生能画之有物,也为异想天开做铺垫。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和大家一起走进十年之后„„教师接着播放FLASH课件《十年以后》导入部分,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虚幻的十年以后是什么样子,十年以后地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我们能看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在这里没有杀害,地球吸噪机的出现使繁华的都市变得更加宁静了,沙漠变成了绿洲到处是成群的牛羊,鲜花盛开,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些花,它们可是用电脑调色出来的转基因鲜花,秋天里树下的落叶被落叶吸收机直接加工成了同学们用的作业本,跨海大桥上新能源汽车在行驶,植物加油站的出现缓解了石油资源的短缺问题,雷电接收器的问世使雷电资源转换成了电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楼房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到自己喜欢的海边居住也可以在乡村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让大家想不到的是我们可以到月球上生活了,月球上建起了一座座美丽的城市,这里还有同学们喜欢的“百果树”,“西餐树”,飞机式轮船的出现,使轮船遇到不可抗拒的海啸时能瞬间变成一架飞机,腾飞翱翔在蔚蓝色的天空里,使大家远离灾难。机器人也悄悄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成了朋友„„

在教师眼里,学生应该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教育平等在美术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重视学生自我发现和相互发现的过程,充分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观看完片子之后,我试问:“谁能说一说片子中最感兴趣的或者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我的学生虽然智力很差,智商还不到七十,但是在我的启发下都能说一说自己的喜好。就是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张某某同学也能说出他最喜欢汉堡树,我感到很欣慰。我趁热打铁,“刚才大家看到了十年后的变化,那么请大家幻想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这个环节中我并不要求学生急于回答,而是让孩子们邻座之间互相讨论说一说,这样既缓解了气氛,也使一时回答不上来问题的孩子不再那么尴尬都有机会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之后是孩子们展示自己才能和自信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的举手抢着来回答问题,我给每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家在七嘴八舌说一说的时候,我就像海上的航标,把孩子们偏离主题的回答再一个一个的引入正规,真正做到了雕刻天使,让智障孩子也能插上腾飞的翅膀。老师们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也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内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新鲜元素让学生掌握学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创造条件使学生会学、爱学是很重要的。

当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具备了想象的能力,在作画之前教师要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为进一步作业提供新的勇气做铺垫。通过实验我认为,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教师的牵引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就像一个有惯性的小球,会随着教师的恰当引导越走越远。在本次想象画教学训练中我惊喜的发现,刘某某同学画出了十年后的自己是一名飞车店的老板,王某同学成了为人民除害吃害虫的花仙子,周某某同学在十年以后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机器人„„学生的思维常常打动我,同时也激励我如何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想象画或科幻画的训练。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更是应该爱护和鼓励儿童大胆想象,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驰骋,使孩子们从一个成功走向了另一个成功。

教师要寻找发现儿童画中独特的想象力,每一幅作品都有作者自己的想象力存在,教师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魅力。孩子们的画有内容想象、色彩想象、形象想象,主题想像等,孩子们不同的联想方式创造出不同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特别的鼓励和赞叹,为孩子们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引导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孩子们尽快羽翼丰满,相信会有一天,他们拥有了天使的翅膀将会飞得更高更远„„

第二篇:提高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 孙文志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正在建立,对培智学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从复习旧知、基础训练入手,而常常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入手来导入新课。课堂上,老师也不再是通过自己“严肃、认真、精湛的讲演”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常常是让智障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在实践活动中让智障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因此在培智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寻找适合培智儿童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根据每个智障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

由于每个智障儿童大脑残疾的部位、残疾程度不同,而导致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方面,而且在他们的心里素质、思维素质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为了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接受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应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提要求,同教材异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各层次儿童分别掌握深浅不同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把学生分成了两组。甲组:此组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乙组:此组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向两组提出不同的要求:甲生除了和乙生一样要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外,还要求甲组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随时对照各组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若达到了可试图再上一层,若未达到,就及时补偿。)

二.多途径寻找适合智障儿童学习的方法,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设计合理的情境,充分调动智障儿童情感因素,激发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短小动听的小故事、优美的歌曲、猜谜语、笑话等有趣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智障儿童对学习的兴趣,把他们带入到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去。把教学内容游戏化,活跃智障学生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智障儿童由于多方面原因,上课注意力分散、说话、随意走动,上课秩序经常乱套。教师可以巧妙地把游戏引入课堂,调节教学节奏,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例如教学《钟面的认识》时,老师先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讲解,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再让同学们摆成一个圆形,12个同学每人表示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老师拿着两根木棍在中间表示时间的时针和分针,同学们很有兴

趣地进入了角色。在游戏中对钟面就有深刻的印象,短棍指到几就是几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时针指到代表6的同学作起床穿衣的动作,指到代表8的同学作读书的动作,指到代表12的同学作吃饭的动作……这样让学生在游戏中教学生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采用直观教学法,让智障学生愉快、轻松的进行有效思考。数学学科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彩色挂图等学具,变静为动,化远为近,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看看、想想、讲讲、再做做的同时,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例如:讲“5加几”时,教师电子白板演示:水里有5只鸭子,又游来3只,水里共有几只鸭子?交互式演示色彩鲜明,数量关系清晰,动态的图式取代了单纯的数字概念与算理描述,符合智障学生的认知从直观形象入手这一特点。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克服感知觉方面的缺陷,构成了强烈的刺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学习情感比较高涨,借助这种教学媒体有效地帮助弱智学生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更能愉快、轻松的进行有效思考。

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化简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结合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尽量做到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让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使智障儿童更容易掌握所

学的知识,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愉快的、更是有用的。如:购物、打电话、出生年月、门牌号码、车牌号、人民币的币值、钟表等,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都是智障生们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展现这样的生活原型,会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化简智障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三.智障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有助于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智障学生是他们的感知觉迟钝、注意力涣散,意志薄弱,感情直白,特别是长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发展阶段,这决定了他们学习的能力,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智障生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发展智障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更能促进智障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议培智学校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议培智学生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吴亚英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对象是概括化了的知识体系,抽象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把认识的起点大大提高了,增强了认知的难度。由于弱智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表现在学习数学时特点是: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具体、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集中的时间短等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教师扎实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并不是目的,目的是用学习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学生能将知识熟练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才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教材,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现在的学生多数是中重度智力落后,所以现在选择了达敏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作为教材,整套教材相对简单一些,符合学生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教材中的内容多以彩色图画的形式展示,我们不妨将之合理利用,多花些时间在图画内容的讲解上,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深刻明了图画的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一年级数前概念这一部分,教材中图画形象而生动的表明了大小、多少等概念的含义。

合理利用教材的同时也不能全部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应该进行删改, 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之有味,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觉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学习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看图列式计算和口算的练习形式相对的比较单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于是我把学生所熟知的现象变成练习题,三支铅笔加上4支铅笔等于多少支铅笔?学生可以亲自拿铅笔摆一摆,数一数来进行计算。通过这种不断的变换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加减练习,或利用人民币直接进行计算,用10元钱买一个3元的笔记本还应该剩多少钱?这样的计算与学生的生活认知相联系,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计算,同时又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利于学生掌握和吸收。

数学是一门枯燥抽象性的课程,智障学生的认知、理解等能力较差,因此要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操作法、演示法、游戏法等,综合加以运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将引入所学知识。例如在教数字的分和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都会先给学生介绍一个他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并向大家讲述了它们遇到的困难,如有8个苹果和两个盘子,希望同学们帮助它把这8个苹果放在两个盘子里。学生对此感到新鲜,一下被吸引住了,纷纷举手回答,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整节课他们积极动脑思考。我创设的这一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都想帮一帮他们平时喜欢的这些动画人物,这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全班师生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当他们看到生活中很多麻烦的问题到了数学课上就可以轻松的解决,也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这个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操作法是学生通过亲自运用直观教具和活动物品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要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计数,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正点、半点的概念等。在课堂上一般要老师先演示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语言提示自已动手操作,让学生理清思路,以掌握方法,对智障学生显得尤其有用。如进行加法教学时,要求学生用小棒动手操作。一边是2根小棒,另一边是6根小棒,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呢,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很明了的“看”到运算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摆一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练习,学生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获取知识,同时也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益。

实践操作是培养培智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操作活动,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充分利用学具,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低年级培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低年级培智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学习数学知识对儿童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学习时单靠教师讲和书本上是不行的,而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探究发现知识,这对学生无论是对掌握知识还是培养能力和个性,都有着积极意义。

三、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与多学科进行整合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中,学生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初步接触应用题时,应该侧重于培养他们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读懂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总之,在提高培智学校数学教学有效性上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实践、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智障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魅力。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指导思想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智障学生因大脑器质性损伤,导致智力低下;其注意力易分散、记忆力不强、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的特点,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认知主体作用;能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调动智障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其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为每一位智障学生的素质成长搭建平台,设计并实施每个学生的IEP计划,全方位、多角度的补偿缺陷,发挥其优势智能;通过信息技术与培智学校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为智障学生学习生活打开暂新的一页,为今后融入时代生活打下发展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培智学校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逐步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整体优化教育教学,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开发培智学校教学教案共享资源库、多媒体课件。

三、实施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在培智学校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改变现有传统教育教学手段,总结新的教法与学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摸索新的育人模式,让智障学生在学习过程有效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2、主体性原则

师生是教学的主体,发挥广大师生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是本次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并通过理论实践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渠道与

方法,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

3、情感性原则

深入智障儿童内心世界,把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只有爱生如子,才能进行心灵的交流。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及心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即不断补偿、矫正各种缺陷,又扬其所长;使教育过程成为塑造和发展学生心理的过程。

4、整体性原则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师的课堂。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要重点研究配备简易多媒体设备的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包括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方式,师生或生生互动方式等等。基于参与研究的教师积极的培智学校课堂教学实践,广泛利用和搜集现有信息技术的资源,通过多角度、多方向、多层面的教学实践,推出各具特色的、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优秀课例、论文、录像以及光盘资料。

五、课题实验的过程

1、基础研究阶段----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书籍,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学习借鉴普通学校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充实研究的理论知识。

2、实施分阶段----实践活动,在全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活动;主要在《常识》、《信息技术课》、《语文》、《数学》等课程中进行实践研究,实施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研发教学教案资源库及多媒体教学课件。

3、总结阶段----课题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展示多媒体教学教案、课件。

六、课题实验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参阅兄弟学校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专业教材书籍资料;

2、行动研究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制作、教案编写;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开发培智学校教学教案共享资源库、优秀课例、论文、录像以及光盘资料。

第五篇: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全纳教育思想的确立,大多数轻度智障学生都已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培智学校的学生转变成以中、重度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格局,这就为我们当前的培智学校以及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班级里,由于每个智障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智力发展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是一个学生一个程度,现在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分成了几个班,事实上,这些班级的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语文好一些,但数学不行,有的数学好一些,语文却不行,有的语文、数学都可以,但劳动技能很差,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按照现在的班级授课形式,虽然在上课时,我们也进行了分层教学,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有的学科仍跟不上,从而影响了智障学生的个别发展需要,也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 我校五年级在上数学课时,因为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这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会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的学生会二十以内数的加减法、有的学生会十以内数的加减法、有的学生只会数10以内的数,还有的学生数前概念不理解,不会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等。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时只能大概地把学生分成几组,然后按层次分组教学,但是这样下来,教师不仅感觉到身心很疲惫,而且教学效率又很低,能力强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学习内容太少,进步幅度不是很大,能力低的学生教师又不能面面俱到照顾周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进行了调查,发现每个班级都存在这种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提出了“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了左证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出了“走班教学的个案研究”这一子课题。

(二)、解决的问题

通过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左证“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分析

通过对“走班制”教学的文献资料搜索发现,国内近年来少部分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曾在这方面作过研究。普通学校走班教学最早是在高中选修课中进行的,某一学科如语数、英语、化学等。而特殊教育学校都是在某一学科、或校本课程中实施的,如:苏州平江培智学校曾在数学学科进行过走班教学研究。沈阳市皇姑区育智学校曾选择了学习差异较大的3—5年级实行数学课的走班教学实验。我校在2013年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尝试,使相当数量的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开发。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全纳教育思想的确立,大多数轻度智障学生都已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培智学校的学生转变成以中、重度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格局,这就为我们当前的培智学校以及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班级里,由于每个智障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智力发展也各不相同,按照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大大影响了智障学生的个别发展需要,也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实施个别化教学,开发潜能,补偿缺陷,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走班制教学方式有效性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走班制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研究的价值在于在全校八门学科(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劳技和生活适应、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兴趣这些一般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中进行走班教学实验的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学科、个别学生和教师的跟踪观察,走班前与走班后的情况分析、研究,来验证走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假设

(一)概念界定

1.“走班制”教学

这是一种打破固定的班级授课形式,按学生能力进行重新编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的学习情况走入不同的班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的教学,是一种跨班级、跨年级的教学。具体是指从走班教学的原则、分层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走班教”制学进行整体架构和运行。2.个案研究

本课题是指从北辰区特殊教育学校走班的智障儿童若干名、走班的某一学科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长期跟踪,及时记录追踪档案,并对追踪情况进行分析。

(二)理论假设

如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总结提炼出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的个案研究的方式,从而验证“走班制”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借鉴理论 1.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用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个人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而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于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尽管在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身上都存在着这九种智力,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个体的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些理论可以让我们对学生智力的差异性有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借鉴其对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作出正确的评估。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时加强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2.智障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

智障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智障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发展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发展极不均衡;意志、情绪、自我评价等个性心理品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理论可以让我们对智障儿童的认知和个性心理品质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可以指导我们更加有效地对智障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过程更行之有效。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选择走班的学科、部分走班的学生和任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跟踪研究,建立相应的档案,并对档案进行分析,以左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1.“走班制”教学的学科个案研究 从进行走班的八门学科中选择生活数学、生活语文、运动与保健、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治疗等学科进行跟踪研究,建立档案,并对档案进行分析,观察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情况。

2.“走班制”教学的学生个案研究

从进行走班的八门学科走班学生中,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建立学生的发展档案,并对发展档案进行分析,观察学生走班前后的发展情况。3.“走班制”教学的教师个案研究

通过对教师的进行跟踪研究,观察教师在走班前后的适应情况。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利用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培智学校和“走班制”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价值支撑。

2.行动研究法。根据对本校学生走班教学所反映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日常管理,以促进不同层度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3.个案法。选择典型学科和典型师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跟踪研究,建立师生发展档案,为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供支撑。

七、研究思路和实施的基本步骤

(一)研究思路:

通过对本校走班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技、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兴趣八门学科中几门学科中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这三个方面进行个案追踪,及时了解走班教学的措施成效,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和方法,确保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基本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1)根据总课题方案,制订本课题研究工作计划。(2)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安排任课、制定相应的走班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顺利开展。(4)为走班阶段学生制定评估表、评估细则、评估时间,成立评估小组。(5)进行走班阶段学生相应科目的评估、划分班级学生。

(6)制定不同走班班级的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7)自编相应走班班级的教材、学材。2.研究实施阶段

(1)选择典型的学科、典型的学生和教师作为研究个案,开展对个案的跟踪研究。

(2)设计制定相关的研究表格、评价表格。

(3)制订走班教学研究、学习、交流制度,每月召开走班教学任课教师的研讨会。

(4)第四周进行走班学生的人员调整、教学目标的调整。

(5)组织开展走班学科教学的展示课,反思走班前后的师生变化。(6)组织开展走班科目的自编教材评比、教学成果评比。3.总结反思阶段

(1)对比研究的学科、学生个案、教师个案的情况,进行分析论证。(2)分析学生的教学成果,找出研究过程中的优势与有待完善的方面。(3)进行各类成果的展示,接受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八、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建立本校智障儿童生活能力培养的追踪档案。

(1)选择本校走班的智障儿童若干名,作为跟踪对象,对其语文、数学、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的现状及教学效果进行长期跟踪,及时记录追踪档案,定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从而分析研究出走班制教学方式的有效性。(2)选择本校走班的学科作为跟踪对象,进行长期跟踪,及时记录追踪档案,定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从而分析课题的实效性。

(3)对走班任课教师作为跟踪对象,进行长期跟踪,及时记录追踪档案,定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从而分析课题的实效性。2.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保障机制。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定期组织走班任课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信息和经验,研究借鉴和参考。

(2)建立健全课题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交流、探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

(3)建立健全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对于课题组成员研究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本别给予不同的奖励,以此激励大家的科研热情。

九、组织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组长):教学主任

协调、统筹、策划、组织 成员:义务教育任课教师

组织实施

十、成果形式:

1、学生的手工作品、绘画作品等,特奥项目的参与率的提高,参赛成绩的提高,学生通过在合唱、舞蹈、器乐等方面人数和质量得到提升。

2、形成学生的个案集、教师课例集锦、教学反思集。

3、部分教师的教学课例在全市、全国的活动中取得佳绩。

参考文献:《实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刘全礼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韦小满

《特殊教育导论》肖非

下载未元 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想象画教学效益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未元 提高培智学校美术课堂教学想象画教学效益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