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宏观设计顶层,中观平稳运行,微观课堂践行
汝南县课改征文大赛
宏观设计顶层,中观平稳运行,微观课堂践行
吕可峰谈汝南模式下的学校管理与体制改革
引论:课改的形式是“改课”,本质是“改人”,“改人”的本质是改“思想”和“习惯”。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决定了教师的“思想”,长期的传统教学形成了教师的“习惯”。而学生长期习惯于被教师控制,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被教师“灌”着学,也形成了“依赖”教师、“围绕”教师的“思想”;这两者相互依存。
做为教育从业人员,有时候我们得做思想家。面对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需要更多的去想办法。我们又不能单单从方法上提供。做为学校管理者,就得去思考如何让学校高效而健康的运行,不能幼稚得象孩子笨拙得象傻子;面对的是教育教学,不能象门外汉一样的漠然无知;带领的是教师,就得懂人性、通管理。几年来的社会进步与教育改革,已经使教师的见识与需求有了很大的提升,做为学校的管理参与者,深切体会到了这种压力,不能做到引领性管理,做事不能通盘考虑,管理不能统筹安排,对学校的伤害太深太深。
更多的时候,我们得做践行家。粗放型的学校管理,守成保名的官本位思想,很难成就一个真正有作为的人。教育教学改革是大家的共识,而这些改革的践行,需要多少智慧和能力?改革之成就,既要积极又得稳妥,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方法。否则,在改革的潮流中,守成就很难做到,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赵局长在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做为全县教育的顶层主管部门,教育局一直在做好全县教育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县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实际的成熟设计——汝南模式。做为一个独立运行具有完整运行体制的学校,如何把教育局的管理思想落到实处,我认为一定要做好“宏观设计顶层,中观平稳运行,微观课堂践行”。顶层设计,来自校长的治校办学思想;平稳运行,源于学校中层管理的科学与统筹;课堂践行,始于师生积极实践与执行。本论:
一、宏观设计顶层:
配合汝南模式,学校发展中应做的顶层设计:
1、清晰明确的办学目标:对于学校的一个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就是要定好办学目标,找到差距,选准路径。办学目标必须清晰明确且打动人心,让教师喜欢、向往,让教师清楚实现目标时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有了清晰的目标,接下来就看离目标有多远,还缺什么资源,还缺什么方法。当面对一个并不十分确定的未来,有哪些可能?要把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然后针对每一个可能进行推演,先在脑子里“放电影”,看看按照这个可能能否行得通,然后是沙盘推演,学校领导坐在一起,从头到尾地对每一个可能进行演练,看看结局是什么。很多人往往是决策前不做认真细致的调研,初步选定方案后又不做预演和排练,结果很多政策或制度推出后遇到强烈的反弹,然后是朝令夕改,逐渐失去权威性和可信度。
2、深刻系统的管理思考:学校管理要努力从“根部”寻解,从“源头”做文章,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学校管理有时候看到的大多是表面现象,仅根据表面现象去采取对策,往往事倍功半,治标不治本,很容易反复,必须找到背后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找到了背后的原因,还需要再继续往下深挖,才能找到深层次的核心问题,所以遇到问题时要多问自己几次为什么,换位思考,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学校管理团队的执行力不高,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激励机制的问题,也可能是沟通机制的问题,而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则可能是学校的用人问题,导致能干的缺乏动力不愿干,想干的缺乏方法不会干,缺乏能力的又不愿意学,如此种种,导致改革举步维艰。
3、科学灵活的管理方法:我县大多数学校都是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学校,在平稳运行多年的历史积淀中,有其合理合适的管理方法在支撑的。灵活,绝非一拍脑袋的灵光一现,而是需要在改革推行到如今水平时,把管理方法的思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学校才可以构建成功的模式和做法,才能够基业长青。所以优秀的学校一定要有科学灵活的管理方法做支撑,包括教务管理方法、政工管理方法、后勤服务体系、党政工团运行等等。注重方法、注重过程控制是学校必须做到的,因为只要过程正确,结果就一定正确;如果结果不正确,一定是过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组织智商,减少重复劳动。
4、强大有力的管理执行:学校的管理体系在复杂中进行着简单分级,从校长到中层到班主任(教师)到学生,如何科学化分解?再好的想法只有落地了才有意义!所以管理执行就是学校顶层设计的临门一脚,执行力从哪里来?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在哪里?这是很多学校往往忽视的问题,以为任务布置下去就完事了。其实不然,要想把工作任务完成好,首先要懂得任务的分解,如果分解不清楚,接受任务的人就不知道如何做。如果没有人提出问题,往往是没有听懂的表现,必须把任务变成“动作”,再把“动作”用标准化的流程和工具变成“规定动作”。
二、中观平稳运行:
学校的运行过程中,最可怕的状况就是不能平稳运行。汝南模式总结出了切合实际的课堂运行模式,但是,总让人感觉到似有某种不稳定,把脉诊断,寻根溯源,我们不得不思考学校的管理中层。毫无疑问,能力再高的管理者,如果说离开了中层的联结,管理脱节或者出现断层是必然的,独舞只能为之“个人秀”。
1、立于中心的教务系统:从理论上来说,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是,由于其成绩效果显现相对来说较为缓慢,有时候很难做到立竿见影,于是个别学校的教务系统建设问题频出。既有本身业务问题,也存在管理体制问题。囿于纷繁复杂的业务性质,烦琐多样的工作任务,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时刻如焦麦炸豆的收获速度,让教务系统的工作很多时候都在疲于应付。若此,教务系统在构建汝南模式、监控课堂上的决定性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以此,必须保证教务的中心地位,把教务人员的力量和工作的重点落在课改上。一件件的事要真抓实干:要集体备课,就带着教师一课课的备,而不是只做一个“集体备课记录”;要业务学习,就从校情出发,一点点的去学,却不去只写个记录完事;要践行模式,就需要精力一个个的引领示范,一节节的检查督促,而不是浮在面上;要出课改成果,就要对课改前后的成绩进行定量定性的深入分析,查漏补缺。可以说,教务工作提升的空间很大,需要各个学校顶层管理者认真的梳理,找到属于自己学校的教务顺畅运行模式。
2、站岗放哨的政工系统:深入学校实际,不管学校进行不进行课改,学校的平时名声往往系之于政工。老百姓说:这个学校管理不严;学生说:这个学校管理松;老师说:这个学校好像没有政工。政工工作,大有可为,要管理好教师的考勤、坐班、师德、师风,要管理好学生的安全、健康、纪律、言行。没有严格的师生纪律做保证,常规工作做好尚且不能,谈课改建模式肯定不行。汝南模式之中,自研共探、学情展示环节,要想做好必须得有良好的课堂常规保证。教师上班早走晚到,工作不为遇事吵闹;学生夜晚上网白天睡觉,下课打闹上课啸叫,谈恋爱成风打架成群,课不想上书不想看,如此校风、学风,谁能保证课堂改革行之有效?政工工作如此重要,平稳运行必须保证政工系统为课改站好岗放好哨。
3、优质高效的后勤系统:或许是制度使然,后勤系统在学校的地位很是微妙。但在当前构建汝南模式背景下,后勤系统必须树立大服务思想,摈弃单纯的、狭隘的服务思想;必须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坚持为学校教育教学、师生服务的方向,以师生满意为根本,维护师生利益。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后勤服务中还蕴涵着管理、协调、配合和参与。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树立大服务的思想,把服务、管理、协调、参与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服务,而是在服务的同时,加强管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协调,创造性的干好后勤工作,为汝南模式的顺利实施作好条件准备和运行保障。
4、公平合理的制度建设:《论语·季氏第十六篇》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建设公平合理的制度是学校稳定运行根本保证,不能出现因换首席CEO而让教师无所适从,如何让教师能来且安,能安且为,能为且优,是学校做好汝南模式课改必须要做的。虽然“能者上,庸者下,有才者居之,有德者居之”多数时间是一种梦想,但国内名校打造最显著的做法就是“外圆内方”。
三、微观课堂践行:
赵局长指出:课改的成败在课堂,那么课堂的执行就在教师,结果在学生。当今各种思潮冲击教师的职业诉求,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就是要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和中层的平稳运行,来把教师的心态稳定,使之安心教学,投身课改;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如果说暂时改变不了自己的职业身份,还是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的对汝南模式进行践行。
1、汝南模式课堂的内涵认同:
孔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非常突出的,也是至今仍然保持顽强生命力的就是为我们今人提供的学法指导,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而在教法上始终都坚持“心中装着学生”,“始终为学生着想”,并身体力行,严于律己,推己及人,身正为范,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身作则,坚信“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并在教育过程中“乐以忘忧”,“诲人不倦”。他们提倡循循善诱、启发式教育方法,教法围绕学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从历史传承来说,汝南模式“三主”精髓倡导的“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不正是传统学法、教法的精华继承与巧妙发展吗?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汝南模式的“以当堂解决问题为主线”和每一个操作环节,不正是紧跟时代步伐,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解读和完美应用吗?
所以,汝南课堂践行从感情上接受,从内涵上认同,从行动上前行,是当下汝南教师第一要做的。
2、汝南模式课堂的操作要领:
详见《汝南课堂教学模式(试行稿)》,在此不再赘述。
3、汝南模式课堂的发展前景:
汝南课改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乐观的看到汝南模式课堂的前景。⑴教师的技能与身份转变:通过学校引导与自我钻研,原来不会使用电脑上课的教师,学会熟练使用电子白板,使用并会制作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的课件,让每节课五彩斑斓!教师由“导演+解说+主演”的课堂大佬,变成只是导演,只把课堂的一个个情境做更好的串联,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演!
⑵师生的课堂期待在变:教师拂去职业倦怠,充满工作热情,每节课早早的进班,带着温馨来到学生身边。上课铃响,口吐香莲,激情的描绘这节课的开课导言,如春风拂过学生的心间,似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在学生沉醉的走进课堂之间,教师把课题写在了黑板。电子白板上,学习目标那样的简练,默读之后记在了心间。每一条学习指导,字斟句酌;每一个学习要求,清楚明白。学生明白了学习要求,开始静静的自学,在课本上勾画圈点,在练习本上尝试演算,一股股思维之流在流淌,一朵朵收获之花在绽放,学生主动在课本上寻找着知识的源泉。当难题把学生阻拦,同桌对子互助解难,小组合作攻克难关!教师组织学生把学情展示给全班,能精彩绽放也能暴露缺陷。学生既夯实基础又做好了内容的归纳延展!巩固提升的完成靠当堂训练!每个同学都摩掌擦拳,一个个公式一个个点,一次次应用一次次算,学习的道路上激励学生勇往直前!你看看我的,我查查你的,共同进步的时间总觉得如此的短。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课堂让师生充满期盼!
⑶师生的业绩在变:许多人都清楚,学生素质的检测其实也是对教师的工作评估。当天时、地利、人和尽归汝南,当教师不再厌教、学生不再厌学,当汝南模式应用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学生再也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还有什么理由再去厌倦?不用谁逼着教师,也都会在不自觉的变。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是课堂的主演,顺着当堂解决问题的主线,师生都不会再觉得有太多负担,学习的过程一环套着一环,成绩的提升只是早晚!结论: 这条课改之路,如果是浮在表层,也许不算什么;但如果真正走起来,是很苦的。从思想到行动,还是需要更多风的冲刷与雨的洗礼。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其实,这就是教育界的思想家和践行家:既仰望蔚蓝的星空又立足天中大地,一头挑起教育的理想和梦想,一头挑起教育的实践和细节。
几年来的改革与实践,对我触动更大,引发思考更多。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接受与元素移植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从理念中获得力量、从移植中获得新生,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从自身来说,不管怎么样,起码也得做个有教育良知的人:于德要高,于校要勤,于心要平,于事要为,于行要稳。身在学校,失意时,尽可彷徨,因为彷徨并不伤别人;但得意时,切勿猖狂,因为猖狂容易伤人最终伤己。可以无能,但不能无德,无能皆可原谅,无德不可饶恕;可以无为,但不能胡为,无为也可有治,胡为天理难容。
看到赵局长带领汝南教育负重前行,为做好课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汝南模式的应用。其实,践行好汝南模式,既不神秘也不轻松,每个学校都需要做好学校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让校长有办学思想,教师有教育理想,学生有人生梦想。汝南模式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育分发改革红利,学校实现跨越发展!
第二篇:智慧城市践行:顶层设计与基础覆盖并重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
智慧城市践行:顶层设计与基础覆盖并重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顶层设计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热词。谈智慧城市,便不可不谈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顶层设计并非新词,在工程学里它是一个常用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中兴通讯全球公共事业行业总监孙开宇就此表示,所谓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就是从城市建设的全局出发,给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及路线图和方法论,包括组织架构规划、业务架构规划、绩效架构规划、信息架构规划、技术架构规划以及评估考核体系等等。
顶层设计还需落地方案
从这一角度来说,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的成败十分关键。智慧城市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站在高端对智慧产业的全局进行规划,才能有效避免分散投资、各自为政、无序堆砌、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
不过,顶层设计并非万能。顶层设计并不提供具体细微的落地和交付方案,再好的概念,若不能变成现实,就成了空谈。对此,孙开宇指出:“顶层设计为智慧城市提供指引,基础设施、资源则是城市进行智慧建设的资本。
夯实基础覆盖是顶层设计落地的关键
确实,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做支撑,智慧城市的构建就成为空有理念,缺乏实际基础的“空中楼阁”。这对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尤为如此。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欧美,它的提出更多地是从欧美国家的情况出发,中西方城市在软硬件环境上大不相同,特别是欧美国家已经走过工业化时代,不再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在中国,基础覆盖尚处于初期阶段,夯实基础覆盖既是顶层设计落地的关键,也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石。
孙开宇表示,“智慧城市本身是科学技术及城市基础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设智慧城市必须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其中,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支撑;城市信息广泛的自动采集,有线、无线高速宽带无缝网络覆盖,高性能海量信息处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兴”模型:智慧城市全方位的基础覆盖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
智慧城市“兴”模型
孙开宇还指出,单一的方案容易造成片面化的建设误区,智慧城市需要全面的落地覆盖方案,才能更好地进行统筹建设。在这方面,中兴采用一个“兴”模型来阐述智慧城市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大应用、12个子系统,涵盖智慧城市社会功能的方方面面。
根据中兴通讯的理解,一个城市由六大要素组成:位于下层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位于上层和普通市民关系密切的民生、经济、安全,通过中间的城市管理进行高效协同和服务,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形成和谐的城市综合体。
这六大要素的关系用一个恰当的中国汉字来形容就是“兴”。“兴”在汉语里意味“兴旺”“旺盛”,通过统筹城市六大要素协调发展,服务于市民和企业,促进城市兴旺。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
孙开宇表示,从城市的“兴”字架构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需要做到,打好基础,经营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保民生、维稳定、促发展。为了实现这三个基本城市功能,中兴智慧城市方案由12个子系统共同构成,如下图所示。
智慧城市的三大应用、12个子系统全景图
这12个子系统分别兼顾城市功能中的某一个方面,在智慧城市的统一平台上,实现城市管理方面的质的飞跃与提升,为智慧城市落地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基于基础覆盖的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孙开宇最后介绍,中兴通讯承建的北京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建设项目是北京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基础覆盖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
据了解,北京TD-LTE无线政务网使用1.4GHz(1447MHz-1467MHz)频段,共20M带宽,1500个基站,覆盖北京市城区及重点郊区,中兴承建该TD-LTE专网95%以上的区域。该网络是国内首个大规模自主知识产权TD-LTE无线政务网、全国无线政务网建设的样板,以TD-LTE实现无线覆盖,CPE做为物联网设备数据汇聚,通过LTE/EPC网络访问应用业务,网络服务于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分摊成本。
2013年春节期间北京利用这张无线政务网开展了烟花爆竹实施高清视频监控,实施效果良好,赢得了北京市政府的极大肯定,也为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
孙开宇表示,北京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项目建设完成后,可满足北京市各级政府及相关委办局在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 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同时还将承载北京市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政市容、能源环境、公共安全等民生、应急、城市管理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
目前中兴通讯的TD-LTE无线政务物联专网解决方案已经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地获得规模应用,全国多个地市也在积极推动TD-LTE技术在专网上的应用。TD-LTE无线专网建设将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覆盖打好基础,同时带动整个TD-LTE产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企业网D1net 《中兴智慧城市专题》
原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