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读完余文森先生《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它并没有印象中的高深理论和花哨架子,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确实对我的教学观念是一次新的冲击。当然,也让我产生了更多、更强烈的困惑。这些困惑,不是源于有效教学理论本身,而是发生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动之中。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①课堂需要预设,没有预设不可能有效率,当然仅有预设也是远远不够的;②生成的课堂更充满活力,但课堂决不是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即兴创造的;③没有教学方案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必然是死水一潭,决不会精彩;④预设与生成是互补的,但生成只能是一种渴望不可求的结果;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所发展。简单讲,备课与不备课,认真备课与不认真备课,教学效率绝对不一样!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去指导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切勿取“头”甩“尾”,以升学率论英雄。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第二篇:有效教学十讲 读书心得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本学期读的书,是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近半年来,书虽是断断续续读完的,但每每想起书中的故事和道理来,依然还饶有兴趣。
余文森教授是国内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在有效教学方面颇有心得。尽管我是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教研人员,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需求,但平常读书,我依然对艰深的理论书籍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是我拒绝深刻,而是里面的道理和一些晦涩的表达的确太费脑筋也太难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不一样,这是一本有很多小故事、小案例,都是平常教学中会遇到,会看到的小事,但又能给人很多启发,带来一些真实促动的书籍。
整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十个话题。在这十个话题中,余教授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这些观点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
1.关于对学生的爱。教学活动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爱,学生能感受到。但是很多教师只知道要对学生奉献爱心,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在成为教师之初,我也有这个疑惑。在书中,余教授讲了一个“老师,请你多看我一眼”的故事,老师们都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学生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多看我一眼,多关注我一下。看到这里才明白,教学中的爱,不是大道理,不是大奉献,而是一个关注学生的眼神,一个关爱学生的动作,一句关心学生的话语,简简单单。
2.关于三维目标的解读。在这部分内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维目标比成“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一个人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比喻,指出了“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强调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反观我自己的教学,由于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刻,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我经常是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门别类的表达;每节课非常明确地列出三个目标,而三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又有很明确的环节体现,错把三维目标弄成了三种目标,目标达成不是渗透性,整体性的,也从不区分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三维目标被活生生地、机械地割裂开来。这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
3.关于课堂情境的运用。随着课改的深入,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渐渐发
现,由于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率却低下了。在第四讲中,余教授就说:“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又点出了情境的价值: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创设情境,就得有效地辅助教学,而不能成为摆设,否则,就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就让学生直接把“盐”吃进去了。
4.关于对学生的夸奖。新课程的教学下,大多数人都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导致夸奖泛滥,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很多教师便不管学生怎样表现,都一味给予表扬,回答错了就表扬他有勇气。事实上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教学固然要讲求艺术,但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素质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夸“出来的。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当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学习“余音”,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第三篇:《有效教学十讲》读书报告
关注学生,关注个体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浙江省临安中学 赵秋芳 内容摘要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从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处理教学关系、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校本研究四角度,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十个方面,为我们突破课堂教学的困境,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关注学生 关注个体
有效教学,是每个教育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分析,一个个深入浅出地讲解,道出了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忙碌一线的教师来说,真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
余教授的十讲感想把沉睡在教师心中的梦想与激情激发起来,让教师和学生在充满灵性的课堂中学会构建精彩!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愿景。
一、这是一本值得研读的著作,它的特征和贡献在于:
(一)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凸显有效性
1.深刻认识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者的共同追求。
围绕着有效性研究,第一讲、第二讲、第六讲阐述了具体内容。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等方面展开。第二讲教学的生成性从新课程为什么凸显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生成性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第六讲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从第一条铁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第二条铁律“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第三条铁律“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等方面展开。
2.正确处理教学关系
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围绕着如何处理教学展开。第三讲三维目标从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怎么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怎样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展开。第四讲教学情境从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有什么意义;教学情境有哪些主要类型;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等方面展开。第五讲教学关系从学生究竟具有哪些特性;教师的态度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等方 1 面展开。
3.反思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多种学习方式
主要体现在第七讲和第八讲中。第七讲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从第一方面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第二方面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第三方面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第四方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等方面展开。第八讲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创新性等。
4.倡导校本研究
主要体现在第九讲和第十讲中。第九讲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分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第十讲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是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和学习型教研。
(二)指导性强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有效,有效又在于课前的准备及课中的智慧。余文森教授在此书中用丰富的案例,浅显的语言,诠释了打造有效课堂的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
1.明确什么是有效地教,什么是无效教学,便于教师把握
有效的教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首先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性得以发展;其次发展应该着力于“最近发展水平”;第三发展的机制有两种,预设性的发展和生成性的发展,两者都要关注;第四发展的时间,要树立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第五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应该得到发展[1]。
余教授梳理出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五个表现:第一三维目标的割裂;第二教学内容的泛化;第三教学活动的外化;第四教学层次的低下;第五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对立[2]。
第一、三维目标的割裂,特别是如果离开了学科和知识,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那么这个过程、这个方法就没价值,“贴标签”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而不是从教材内在去提炼、升化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弥漫式的、渗透式的,最佳境界应是“润物细无声”式。
第二、教学内容的泛化,新课程在老师身上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用教材教,注重向课外、向生活拓展、延伸、甚至跟其他学科进行相互的渗透和关联,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但是,这又可能出现教学内容的泛化、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特别是过多地强调联系生活、一味地拓展延伸,学科本身特有的价值得不到突显。
第三、教学活动的外化,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学生自主建构,教师的价值引导,是教学的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合作不能是走过程,而应该是分享彼此的经验、思考和智慧;探究有形无实,有探究的程序、形式,但是却没有真正的问题意识,缺乏思考深度,这就是有人批评的课堂教学有温度、无深度。
第四、教学层次低下,维果茨基把学生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 自主来解决。
第五、预设跟生成的冲突;生成太泛,无边际、无中心、无关键,就不是有效教学。2.指导教师优质教学的方法,便于教师实践。
关于“怎样从无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余教授指出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从“闷课”走向“活课”,让学生动起来,让教材也变得活起来;第二、学生是否在进行优质学习,五个方面可考察: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要倾听、发表、互助)、思维状态、生成状态;教的五个维度: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品位。
并指出实际对策:第一、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清晰,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第二、注重学科特色;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维和交流讨论,要强调深度;第四、提高教学的层次,针对最近发展区来教;第五、预设跟生要统一[3]。
二、我的个人体会
怎样打造有效课堂?通过此书,我做了如下概括:让“有效课堂”理念深入自己的思想灵魂,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时刻准备好课堂预设,对课堂生成要机智地应对,让生成符合孩子心理,贴近文本主旨。让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中得到综合地再现,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自然地达到“三维目标”。创造积极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通过认识学生、认识学科来实现对孩子的真正关注。
(一)关注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我们提高有效教学的根本前提。
关注学生,关注个体,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没有这做指导,所谓的有效教学就不能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和境界。我们的课堂,必须让孩子成为主人。
余教授说,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我们工作的起点,也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所以我们要从认识学生开始。[4]余教授在书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学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向师性”和“独立性”。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我是学生,我要学习,我要听老师的教导。尤其低年级孩子,更是想要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得到老师的夸赞。学生的潜意识里的这种向师性,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教师好好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学生是一种非常好的督促与鼓励。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这种“向师性”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更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严于律己,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不要让学生丧失了“向师性”。向师性一旦丧失,教育学生就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余教授告诉还我们,学生都有一个共同心理---无论自己的成绩好与坏,希望得到老师特别的关爱与照顾,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想让老师多看自己一眼。学生如果感到某个老师对他有偏爱,他心里会偷着乐的。对学生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关爱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满足了我们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这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确实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认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具有独立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依赖性或者依赖感,但是不管学生怎么依赖老师,也不管学生怎么缺乏“个性”,每个人都具有独立性[5]。学生是独立于老师之外的完整的一个人,不论身体、大脑,不受任何人的支配与左右。学生学习要靠自己的感官来学习、思考,消化、吸收知识,增长自己的智慧,教师想替代也替代不了的。教师只能引导、鼓励学生学习、观察、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学生生身上,意识不能强加,知识也不能强加。学生学习也是有一定独立性的。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希望老师多讲,自己可以解答的问题就不希望老师多提示。这样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了解学情,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学生需要老师做提示,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要再抱怨课时不够,内容多,讲不完。
教师要在备课时下功夫,就一定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哪一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很多东西是通过他独立学习而得到的,不是我们学校交给他的,而且即使是学校交给他的知识,也需要借助独立思考、独立操作才能被他真正领会和掌握。
教师千万不要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抑学生的独立要求,会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
了解了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是我们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
(二)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是追求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钻研教材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教学永恒的主题。任何不钻研教材、不把握教材的教学都是盲目的。没有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任何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都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导致教学的失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我们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来钻研教材。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有了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还要备学生,即必须研究学情。课堂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不尽相同,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所以老师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对掌握较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尽自己所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收获,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关注学生,关注个体,让自己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改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书中提及的观念、做法、建议、以及教学中容易被老师忽视的问题很多,我们如果在教学时得以重视、借鉴,必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2][3][4][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秋芳:
你好。我很不忍心和你说,“这次的文章不能通过”,因为我知道你很忙,但真的很遗憾,我没法让你通过。有这样几个问题我必须和你说:
1.“摘要”应该是你文章的主要观点,但你的摘要只有对余文森教授著作的介绍,而没有你自己文章的观点。这不符合要求。
2.写文章必须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必须有材料支撑。我们常常说,写文章就是用各种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能够立得住的,这就是所谓论证。但是,你文章的“
一、(一)部分”却没有用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换句话说,文章的各部分标题和材料之间似乎并没有显著的联系。你可以再认真地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看看标题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你在标题下只是非常简单地说了这本书各讲的大致内容,人们并不能从中感到这些内容和你的标题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体会为什么你就能提出这样的观点。
3.写读书报告,不要简单地分成“内容介绍”和“个人体会”两部分,这种写法不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做法。
4.文章中的每个标题应该好好推敲,因为它起着“引领”读者的作用。更要提及的是文章的标题后怎么可以用冒号呢?
其他的一些问题我以“批注”的方式直接写在了文章的边白部分,供你参考。读研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在职读书需要学习者付出相当的努力。你和益君都很认真,这是让我非常欣慰的事情。也许正因为此,我才一遍一遍地和你们交流(我知道,有的老师并没有这样做)。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可以由不知到知、不能到能、不擅到擅。当然了,这会使我们双方都很辛苦。
为了让你更好地体会读书报告的写法,我找了一篇刊物上的文章供你参考,相信你能从中体会出读书报告究竟该怎样写。
顺祝好。
马兰
第四篇:《有效教学十讲》读书体会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体会
2010年下半年,我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该书论述了教学的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和教学关系,并总结出了有效教学的规律,归纳了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下面谈一谈我读这本书的体会。
一、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从理论上说,所有教学都必须是有效的,低效甚至无效与负效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教学。然而,从实际看,现实的教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常常低效甚至无效与负效。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存在着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因而对中小学教学的批评或责难日益增多。因而有必要提高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二、有效教学是教师的责任
全社会早已达成共识,为人们提供自由平等与高质量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任务,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而有效教学有助于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达成有效教学的工作条件中,教师一向是关键。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和改进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了解有效教学的特征,有助于教师迈向有效教学
教学是复杂的活动,教师特定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结果是随着教学情境而变化的,不同的教学情境需要不同的教学行为,这样看,万能的适用于任何教学情境的有效教学行为是不存在的。虽然如此,但正如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和基本原理一样,教学活动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其本身的教学规律,有其基本的教学原理。
本书指出,有效教学的最主要、最基本特征是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楚明了、充满热情、促进学生学习、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高效利用时间和激励学生。一般而言,有效教学要表现出这九大特征,但也并非所有的有效教学都必须要有这九大特征,有效教学还可能有其他特征。这意味着,教师迈向有效教学必须使自己的教学逐步具备或表现这些特征,但也不必寻求一致的模式,完全可以表现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有效教学,即教学展现出多样性。
四、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有助于教师开展有效教学
在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出三类十种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些策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教师改进教学的参考价值是明显的。
(一)讲授策略
对教师来说,有效讲授是其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讲授法的优点在于使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控制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
在下列情况下,讲授会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讲授内容或材料学生在其他地方不能获得;以组织条理性的方式和特殊的方式讲授;有必要引起学生兴趣;只需短期内记忆的教学内容;要求对特定教学内容提供简明的介绍、概括。
但讲授法也有局限性,讲授是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言语和借助非言语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单向交流,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教师讲授,记笔记,因而最大的缺点是可能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为了使讲授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同时避免其缺点,教师要注意恰当运用讲授,采用有效的讲授策略。
有效的讲授策略包括:组织条理性讲授、清晰明了讲授、科学讲授、为理解而讲授、生
动和热情讲授。
(二)组织课堂讨论策略
课堂讨论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学科知识,促进了他们对教学内容更深入理解,同时,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参与讨论,因而促进了认知、情感、交际能力以及团体的合作性、建构性和深思熟虑。但缺点是难于组织、效果难把握、过程难控制等。
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的策略包括:提出目的和明确主题、创建适宜环境、适时引导、鼓励参与和专注、科学结束。
(三)提问策略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并非所有的提问都促成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有效的提问策略包括:了解和明确目的、选择适当问题、正确叫答、有效反馈、采取支持性措施。
(四)适应性教学策略
适应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方法、活动等适应教学情境(特别是学生、课程等),通俗一点说,适应性教学即因材施教的教学。
适应性教学策略包括:掌握和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切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能力和特点、表现灵活性、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速度或进度、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对学习困难生有针对性施教。
(五)创建课堂环境策略
课堂环境对学生行为、态度和学习成绩可以产生强有力影响。课堂环境不仅影响教学的进行,而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创建有效课堂环境的策略包括:创建安全的课堂环境、创建有秩序的课堂环境、创建愉悦的课堂环境、创建师生关系融洽友好的课堂环境、创建合作的课堂环境、创建学生对学习负责的课堂环境、创建教和学的课堂环境。
(六)激励策略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的质量,也依赖于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成了他们参与教学。有效教学以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为特征。
激励策略包括:提出挑战性要求、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分析学生成败原因、提供适合内容、进行形象生动教学、作出反馈,给予奖励、满足学生情感需要、教学生为学习而非为业绩而学。
(七)运用非言语手段策略
运用非言语手段指在教学中教师用手势、姿势、眼神、表情、触摸、空间距离以及辅助语言和类语言等非言语手段配合、辅助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目的。辅助语言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节奏、变音转调、停顿、沉默等。类语言是指那些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如呻吟、叹息、叫喊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言语教学。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也用非言语配合、辅助教学。
运用非言语手段策略包括:遵循运用非言语手段的基本要求、科学运用非言语手段,即运用空间距离和身体接触、运用手势和身体姿势、运用眼神接触、运用面部表情、运用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八)管理课堂策略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中维持课堂秩序从而促进教学顺利进行的活动。
管理课堂策略包括:让学生肩负起遵守纪律、参与学习的责任、制订和执行规则、建立
和维持秩序、进行高质量教学和使学生专注于学习、发现处理分心行为和问题行为、运用最小干预原理和四步反应计划。
(九)管理教学时间策略
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或教学效果相关联,教师须注意课堂利用学习时间行为的三个方面:教师提供了多少时间给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时间内学生有多少投入学习的时间;在投入学习的时间内学生是怎样成功学习的。
管理教学时间的策略包括:减少教学时间浪费、增加在学习时间(增加在学习时间是指教师通过有效利用时间将分配的时间即制度化时间更多地用在教学活动上)、增加专注学习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十)管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策略
1.管理课堂作业的策略包括:管理指导性课堂作业、选择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监控学生做课堂作业、作出课堂作业反馈、使课堂作业促进学生的灵活性理解。
2.管理家庭作业的策略包括:阐述家庭作业的价值、制定家庭作业的规范、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作出家庭作业的反馈、解决学生不完成和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
五、科学开展有效教学
本书介绍的三类十种有效教学的策略,其中有一些是我们运用自如的,也有一些很熟悉,但运用起来还不顺畅,还有一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不多或没有尝试过的,这么多的策略同时运用还做不到,所以我们要科学开展有效教学,过去运用自如的继续坚持,做过尝试但还不顺畅的要多加尝试,对这样的策略运用自如后,再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策略。
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是复杂的活动,教师要学会众多有效的教学行为,特别是那些十分关键的有效行为,也要具备实施教学行为的灵活性、变通性,认真考虑和慎重作出在何时、何种教学情境、以何种方式实施有效教学行为的抉择,并真正表现出适当的教学行为。而且,有效教学的策略远不止这三类十种,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一样,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不断丰富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让有效教学生根、开花、结果。
第五篇:《有效教学十讲》心得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我深有感触,也获益匪浅,余文森教授的这本著作语言朴实,同时结合了大量生动的课堂实例,让我从中看到了教学是生动性和复杂性。那么到底如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呢?从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中,我获益良多。
一般来说,教育理论书籍都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但是余文森教授的《有效课堂十讲》有所不同,给了我很多启发。书中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十个话题。在这十个话题中,余教授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但在这些观点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 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是所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教学的有效性的三个指标,第一是学习速度,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说是固定的、相同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能靠单纯的拼时间,那样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还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恶性循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学业成绩是不值得的,所以我们要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展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他们,这样表面上减少了学习时间,实际上却能让学生以更浓厚的兴趣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第二是学习结果,传统分析学习结果的方法就是看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是书中指出,智慧含金量和学业成绩本身内含的智慧价值这两个指标更为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成绩里有没有创新的含金量,要看学生凭借死记硬背获得高分还是经过创造性思维才能获得高分。所以,考察学习结果,不能仅仅看学业成绩,还要综合一些其他因素。第三是学习体验,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一种品质,这样学习就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以上是关于有效的学,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关键在老师。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导向将我们带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成绩却不大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在表面,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提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存在一个有效的教的问题。有效的教指的是教促进学,一种是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讲是指教师讲完后,学生学得更快、更容易、更深层次。间接促进指通过教师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了学习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它是有劲的。有效的教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首先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性得以发展;其次发展应该着力于“最近发展水平”;第三发展的机制有两种,预设性的发展和生成性的发展,两者都要关注;第四发展的时间,要树立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第五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应该得到发展。对于有效的教,我的看法是: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向我们逐渐推开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这扇大门,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能让孩子感觉到“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怦然心动”甚至“浮想联翩”的。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是能从孩子的眼中读出他们的愿望,能从孩子的回答中听出他们的创造的。要想提高效率,必须靠我们教师的热情、敏锐和智慧,在实践中发觉和总结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和我们的脉搏一起欢跳,让孩子和我们思想碰撞出火花,让我们的课堂与孩子共同成长,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做到省时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