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大学大三学生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主义读后感
文献选读课程作业
——读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后有感
20110130 行管一班 陈源
一、本书章节:
导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绪论 上篇 问题
第一章 宗教归属与社会分层 第二章 资本主义精神
第三章 路德的“天职”概念
下篇 禁欲主义新教的职业伦理
第四章 现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第五章 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二、概要:
导
论
现代的资本主义最早而且仅出现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其实它的兴起还需要独特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的作用,韦伯转向了宗教和以宗教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第一章
首先,在西方社会,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高端人才中新教徒的比例都非常高,此外,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新教所占比重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对于这种社会分层原因的寻找,要去探索宗教信仰永恒的内容,不是在其暂时的外在政治历史处境中来寻求,而是只能从纯粹的宗教品性中寻找。
韦伯得出结论,新教徒对资本有更大的所有权,以及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现代经济活动的高层活动中。似乎新教徒都表现出一种指向经济理性主义的特定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天主教徒是从未被发现的。第二章
每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职业责任,所以赚钱为目的的行为则是美德和能力的体现,每个人对天职是负有责任的。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
个人有增加自己财富的责任,而财富又被假定是自我定义的利益所在。在这一段话中富兰克林将时间和信用都看作是“有用的”,它们帮我们获得金钱,并提出一种伦理,其中所宣扬的“至善”表现为获得多多益善的金钱,但这同时又严格摒弃一切对金钱的自发享受。对财富的追求被完全剥离了所有快乐和所有享乐。人们将赚钱当做了人生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满足生活物质需求的手段。因此,在现代经济秩序下赚钱,只要赚得合法,就是在某种职业的天职中能力和技巧的结果和证明。第三章
路德提出,职业的概念,引出新教教派核心教理,唯一的生存方式是完成地位赋予人以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苦修禁欲主义进而超越世俗道德。讲述了“天职”一词的由来之后,韦伯阐述了天职赋予职业行为以至高道德,体现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义,这一教义拒斥天主教将伦理戒律划分为命令和忠告的做法。因此导致和促进资本主义精神的萌芽和发展。在路德眼中,修院制度是修道士们从现世的责任退却出来的自私的缺乏爱的产物,而职业中的现世工作是兄弟之爱的外在表现。第四章
韦伯研究了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浸礼运动诸教派与教会这四种历史上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的教义。这种神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各派的图同交易中找出其共同的或相似的伦理准则,从而得出结论:宗教可以提高人的自我心理约束力来指导个人日常行为,说明经济行为背后的精神态度符合并源于新教。第五章
韦伯将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直接联系起来。
新教伦理要求人自制、自省、勤奋、尽职,神召要人们去劳动而且要合理地劳动,财富的积累又是神的永恒的恩典。
总之,“这种世俗的信教禁欲主义”一方面“于自发的财产享受强烈地对抗着,它束缚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它不仅使获利意愿合法化,并且把它当做上帝的直接意愿。
神学逻辑和加尔文逻辑的某些要求与资本主义逻辑的某些要求如此吻合,从而论证了韦伯的观点:“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
新教伦理的禁欲主义和天职观念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内在亲和性,再加诸如经济状况等其它因素的配合,便产生了欧洲现代工业资本主义。
三、感想:
对我来说,阅读这样一本伟人的著作是有许多困难的,首先韦伯在写这本书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环境,尤其是本书涉及了大量与西方新教及天主教相关的文化知识,而我学术功底不够,有时反复读才能理解书中的内容。不过在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下,反复斟酌一些字句,还是读懂了一部分。虽然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是仍有许多收获,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梳理,对韦伯的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思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韦伯所言的新教伦理使经济从传统主义转换为以合理的手段进行经营,从而突破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瓶颈,有利于一种理性的资产阶级经济生活的发展,哺育了近代经济人。新教伦理用天职一词,把伦理道德和以利益为目标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奇特的经济伦理。
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对新教和经济伦理的一些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每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职业责任,所以赚钱为目的的行为则是美德和能力的体现,每个人对天职是负有责任的。
个人有增加自己财富的责任,而财富又被假定是自我定义的利益所在。” 最近有一首歌非常的火,名字叫“老子明天不上班”,讲的是一个成都上班族对上班环境恶劣的抱怨,并表达自己对明天睡懒觉不起床上班的愿望。实际上这种愿望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因为每个人都肩负着增加自己资本的职业责任,每个人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都有社会责任,父亲母亲必须要上班挣钱养家,公司管理层和每一位职员都有社会责任上班将公司运营下去,为整个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上班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进步所必须的责任。也正因为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创造经济价值,所以我们的上班行为(赚钱行为)是美德和能力的体现。赚钱多的人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越强,为社会作的贡献也越多。新教教派核心教理,唯一的生存方式是完成地位赋予人以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苦修禁欲主义进而超越世俗道德。天职赋予职业行为以至高道德。
刚才说到,每个人生存在社会上都各自担任了社会角色,所以每个人的生产方式就是完成地位赋予人们的责任和义务。小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受教育,并且遵守孝道等基本伦理;我们大学生的职责就是学好专业知识,在大学宝贵的青春的时光多读几本书,充实自己的精神涵养,使自己成为社会人才,为社会作贡献。而不是混学历,混青春。
我认为,努力是可取的,但是,一味努力不懂享受是愚昧的。我不主张禁欲主义,苦修禁欲主义虽然符合传统伦理上的节约道德理念,但是和现在社会的理念有所违背。只有在努力的时候适当劳逸结合,会享受生活,才会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时获得幸福感。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只有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懂金融懂投资能创造极大的财富,如果仅仅像新教里面阐述的,赚了钱就好好保管,舍不得花出去,那赚那么多钱干嘛呢?仅仅节约是不会快速钱生钱的。当然,每个人所认为的幸福标准是不同的,以上仅我个人看法。
宗教可以提高人的自我心理约束力来指导个人日常行为,说明经济行为背后的精神态度符合并源于新教。
很多外国人都有自己终生的宗教信仰,可是中国人几乎没有,有的也仅仅是少数,或者是挂在嘴边偶尔跟随大众念念而已,或者头脑里只剩一个概念:“中国好像是信奉佛教的哈”。为什么很多国家有那么强大的凝聚力,例如以色列、巴基斯坦等,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所以心是一起的。为什么美国人的教会文化那么重,在社区管理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们都信奉上帝。所以说在以上这些国家中,百姓都通过宗教来提高自我约束力,指导个人日常行为,给予人们一个标准的行为模式,让人们行为不至于偏离太远。然而,在中国,我们确实缺乏信仰。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会感觉公民们缺乏精神世界,整天很混乱,并且中国人大部分不爱阅读,更是缺乏精神涵养。
中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就注重西部城市群的发展,我们的目光自然就聚集到了成都和重庆城市群。我认为重庆的发展速度日后必定高于成都,一方面是重庆有直辖市的优势,还有一方面便是文化。成都随处可见的就是茶馆、麻将馆,人们每天悠哉幸福得生活着,而重庆的生活节奏要快得多,从每日拥堵的交通和拥挤的地铁人流中就可以看出来。而且重庆轨道交通每日的免费报纸让大家每天从早晨就开始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有着这样的工作节奏,生为重大人是应该觉得幸福的,毕业在这个城市工作,乃是目前我认为的“至善”。
第二篇:《新教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其实说实话,与其说是写读《新教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感,不如算是看此书书评的一点浅见。老师推荐的这本书我比之前有进步的是真的耐下性子看完了,不过说实话我真的是觉得看导言就够了(我也只看懂了导言部分),后面的正文对于一个缺少西方宗教背景的中国理科生而言实在有些晦涩难懂,背景知识不够,看起来十分费劲,所以到最后写读后感时使我不得不还是借助百度的力量。我看了许多各式各样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写的关于韦伯这本书的书评或是读书笔记,惊奇的发现,这些给我的启示远比书本身要多得多。
我很快明白了,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是他始终坚持精神层面即宗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比如他认为合理主义的发展依赖技术和法律的同时,也取决于人类适应某些合理行为的能力和气质。而我们可以说,作者认为,宗教伦理在很大程度上便对这类能力和气质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坚持——一定的宗教思想对经济精神发展的影响几对一种经济体制精神气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类宗教思想在推动人们因信仰而赚钱,从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为维持资本主义框架下的经济行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简单来说,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两个字:信仰。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或许就是推动他们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回望东方,回望中国,明明是一个文化历史更为久远,信仰更加坚定地国家,却为何没有推动社会的发展呢?是否是现代人把这些宝贵的财富都遗忘了呢?也许吧。我看到有一篇书评里说:如果有朝一日中国进入资本主义,不久中国也会有一本《新儒家伦理与东亚资本主义精神》。可韦伯有在书中论证“只有新教国家才产生真正的资本主义,而其他非新教都没有产生出资本主义”。那么中国的资本主义又如何产生呢?可能也要从自身的文化、历史脉络中寻找法律、道德、民主等支撑体系吧。我不知道到底哪条路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该走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而言的话,我们坚定信仰,努力生活,总归是没错的。
10级人力本一班鲁倩
2010924029
第三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文读后感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翻阅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全文很晦涩,其中涉及的教派尤为难解。其原因是对教派的教义及宗旨不太了解的缘故。虽然如此,但是无庸质疑的是伟大的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原因。马克思.韦伯先生在一个特定的角度解读了“西方民族在经过了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中国﹑印度﹑巴比伦等都出现过,但是只有在西方才发展壮大,作者的解释是宗教的思想变迁产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人们从天主教的“平和,极少物欲,宁愿过着简朴宁静的生活”到新教的“享受美食,沉湎于欲望”的原始积累到企业家的追逐利润相吻合。
在读此书之前,我理解中的资本主义是“贪婪,虚伪,唯利是图的, 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为己所用”的代名词。但这于作者书中给出的资本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作者把资本主义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资本主义;另一种是近代资本主义。前一种在古代的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曾出现过。他们是由世代相传的商业绅士,贵族那里发展起来的。而资本主义是在贫困潦倒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既对生活充满想象又善于计划生活的人那里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都有极强的自我控制力,他们不但精明强干,而且很讲信用。其近代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富兰克林。他是公认的守信、诚实的人。但是在他的道德观念中,功利主义色彩占很大的位置。那么资本主义与守信诚实的高尚品格又无矛盾冲突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没有冲突。他的解释是近代资本主义是合乎理性地组织劳动,以求为人类提供产品。这种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使得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是合乎历史潮流,是社会进步的代表人物。
作者后来论述的是宗教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之所以有宗教是因为有上帝的存在。有了上帝才有了宗教,才有了信仰宗教并且遵循宗教活动的人。这些活动就是伴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那么两者之间是谁起主导作用呢?这恐怕又涉及到历史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问题了。
作为中国主流思想的马克思唯物史观说的是社会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即随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历史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和韦伯的观点有些违背的。但是不管怎样,从韦伯先生的著作中我们从文化发展的方面提供给我们资本主义的另一面。
第四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感悟“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摘要:韦伯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 他的宗教伦理学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享誉世界, 韦伯在此书中大胆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精神” 这一概念, 为资本主义的研究开启了新的思路。通过阅读本书,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感悟,本文首先概述了何为“资本主义精神”;然后列举“资本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 他一生著述颇丰, 其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为宗教社会学和伦理学的代表作享誉世界。在这部传世之作中, 他提出了“资本主义精神”这个概念, 并以此作为他研究资本主义及其发展的出发点, 这使得韦伯在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中独树一帜。
一、何谓“资本主义精神”呢?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第二章中,用描述和归纳的方法,逐步地向我们展现了这种精神的特征。
它表现在企业家身上就是:有着一种强烈地、尽可能多地赚钱或者获利的动机。然而,在资本主义精神里面,赚钱并不是用来消费和享乐,而是人生的最终目的!赚钱既然是目的,那么,那些用来获利的有效率的、理性的手段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了。于是,合乎理性地组织劳动、精打细算、有计划、讲究信用、勤奋、节俭等等的精神品质也便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精神在劳动者身上则表现为:“集中精神的那种能力,以及绝对重要的忠于职守的责任感;严格计算高收人可能性的经济观,与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的自制力和节俭心最经常地结合在一起。”
韦伯在书中列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近代雇主为从其雇佣者那里获得最大可能的劳动量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就是计件工价的方法„„但是,雇主却常常遇到一个奇特的困难,其发生频率之高令人惊讶,即提高计件工价常常招致这样的后果:在同一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为劳动者对工价提高的反应不是增多而是减少其工作量”[1]。
为什么工资率的提高反而招致了劳动供给的减少呢?在韦伯看来,这是传统主义束缚下雇工的一种行为表现。由于受这种传统主义的约束,人并非“天生”希望多多地赚钱,他只是希望像他
已经习惯的那样生活。这种传统主义的习惯势利,不仅体现在雇工的身上,同时也深深地束缚着企业主的行为,韦伯在书中这样写道:“„„那时的企业家的精神,它仍是传统主义的业务: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利润率、传统的工作量、传统的调节劳资关系的方法、以及本质上是传统的主顾圈以及吸引新主顾的方法。”由此,近代资本主义每前进一步,都要受到这种前资本主义时期传统主义的阻碍。如果不突破这种传统主义习惯势力的束缚,就不可能有西方独特的理性资本主义的兴起。
二、“资本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守时守信
韦伯在引证富兰克林的一些格言时提到最多的是借贷中的守时、守信以及怎样做到守时守信, 守信的好处等等。例如“切记, 信用就是金钱。假如一个人信用好, 借贷得多并善于利用这些钱, 那么他就会由此得来相当数目的钱。”影响信用的事, 哪怕十分琐碎也得注意。如果债权人清早五点到八点听到你的锤声, 这会使他在半年之内感到安心;反之, 假如他看见你在该干活的时候玩台球, 或在酒馆里, 他第二天就会派人来讨还债务, 而且急于一次全部收清。行为谨慎还能表明你一直把欠人的东西放在心上;这样会使你在众人心目中成为一个认真可靠的人,这就又增加了你的信用。“借人的钱到还的时候一小时也不要多留, 否则因此失信, 你的朋友的钱袋则永远向你关闭。
2、勤劳节俭
积累财富要靠辛勤劳动, 而辛勤劳动最忌讳的是懒散闲逛。富兰克林讲道: 假如一个人凭自己的劳动一天能挣十先令, 那么, 如果他这天外出或闲坐半天,即使这期间只花了六便士,也不能认为这是他的全部耗费;他其实花掉了、或应说是白仍了另外五个先令。关于节俭,富兰克林指出:要当心, 不要把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视为己有,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假如, 你是一个公认的节俭、诚实的人,你一年虽只有六镑的收入, 却可以使用一百英镑。
3、积累财富
诚实、守信、敬业、节约、勤勉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追求财富、积累财富。富兰克林的格言中有很多这样的记录:“切记,金钱具有孳生繁衍性。金钱可生金钱,孳生的金钱又可再生,如此生生不已。”“金钱越多,每次周转再生的钱也就越多,这样收益也就增长的越来越快。谁若丢失了五先令, 实际上丢失的便不只是这五先令, 而是丢失了这五先令在周转中带来的所有收益, 这收益到一个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会积成一大笔钱。
在富兰克林的格言和清教徒的语录中所看到的这些是原初的资本主义精神, 完全的、理性化的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在近代, 它是在这些宗教伦理思想基础之上, 结合资本主义在各国的实践,在思想与实践的融合中不断地提升和逐步完善的[2]。在近代之前, 资本主义精神在新教伦理中潜在地孕育着, 虽然它和宗教改革一道成为资本主义的强劲动力, 但它还是不完善的,随着世界各地资本主义进程的推进,资本主义精神也不断的完善并理性化。所谓理性化的资本主义精神是指合乎理性地赚钱,合理地使用资本, 合理地组织劳动。更进一步说, 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不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 而是怎样赚钱才是合乎理性的, 是道德允的,是应该的。
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
传统资本主义是如何转化为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呢?
韦伯认为首先是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与传统资本主义精神相比,它把赚钱视为人生的目的,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它完全踢开了传统习俗、观念的羁绊,在彻底的效率理性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正是在这种新资本主义精神的推动下传统资本主义产生了革命,跨入近现代资本主义阶段[3]。
韦伯通过对欧洲纺织业经营方式变化的描述来形象地表现这一过程,他指出:“近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动力首先并不是用于资本主义活动的资本额的来源问题,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问题,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并表现出来,它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资本来作为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相反的情况则是违背事实的。”
在韦伯看来,宗教笼罩下的欧洲,这种新的资本丰义精神既违背天主教伦理,又很难获得人们的同情理解,必须依靠新的宗教背景才能生存发展下来。因为,如果它不是通过某种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它不附着宗教的神圣意义,就根本不能在当时的欧洲立足。以加尔文为代表的新教就承担起这个历史任务,通过残酷而旷日持久的宗教斗争,新教在欧洲的许多地区战胜天主教并发展起来,以新教伦理面貌出现的新资本主义精神就在人们思想中扎下根来并推动资本主义行为快速发展,使欧洲社会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店.1987.
[2]孙宗伟.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动力--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3]曹凤月.解析韦伯“资本主义精神” [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4,2.
第五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4000字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
本书的作者是马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1881年韦伯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83年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一年,之后转入柏林大学完成学业。1889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并取得开业律师资格。1891年任柏林大学法学讲师,1892年升为副教授,学术重心从法学转向经济学。受“社会政策研究会”委托,分析德国东部农业社会结构变迁及其对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发表多篇文章,开始其对德国政治经济转型的具体分析。1894-1896年先后任弗莱堡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经济学教授。
由于严重的神经疾病,在1898-1917年整整20年间不得不脱离教职,至1918年韦伯重新执教担任维也纳大学教授。韦伯还曾以专家身份作为德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在会上反对签署《凡尔赛和约》。韦伯虽然患有严重的神经性疾病,但勤奋治学,长年坚持学术研究。同时还积极从事社会活动,韦伯曾与其他学人共同创办了《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文献》并担任编辑,德国社会学学会也是在韦伯帮助下建立的。
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和爱米尔·杜尔凯姆(涂尔干)被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韦伯以及他的同僚维尔纳·松巴特(也是德国社会学最知名的代表人物)采纳的则是反实证主义的路线,这些著作开始了反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界的革命,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的差异。韦伯的早期著作通常与工业社会学有关,但他最知名的贡献是他后来在宗教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上的研究。
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研究开始于名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文,并且继续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以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里进行探索。他对于其它宗教的研究则由于他在1920年的突然去世而中断,使他无法继续在《古犹太教》之后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了计划中对于诗篇、塔木德犹太人、以及早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研究。他所完成的那三个主要研究都关注于宗教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社会阶层与宗教理想间的关系、以及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
韦伯创造性地框架了现代社会学的体系,他不仅仅在诠释社会学研究领域有巨大建树,在经济史学派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还广泛涉及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宗教学、哲学乃至音乐、艺术等各个学科。
此书写于1904-1905年,当时的欧洲已经把工业化进程推进了近半个世纪,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然而,韦伯所身处的德国,此时却仍然保留着各种封建采邑和小村庄,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在世界都在迅速变迁的时候,资本主义在各国的发展让韦伯开始产生了疑问: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个工业化世界形成并展开?什么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韦伯清楚地认识到,在研究资本主义的时候,一般社会学家研究的经济、政治层面的原因只是一个方面,并不完备,“经济伦理”也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现代资本主义区别于传统资本主义的特征在于:市场上相对自由的物品交换,商业活动与家产活动的分离,复杂的簿记方法,理性的或系统的对工作的组织和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场所。工人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非被奴役的。利益追求是以有规则和连续的方式进行的。在这里面体现的现代经济伦理,韦伯将其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
在比较资本主义在各国的发展过程中,韦伯发现,西方的资本主义崛起而且发展迅速,而同时期的东方却仅仅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原因在于西方在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从而,韦伯在这本书里剖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起源以及重点探究宗教伦理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任务在于研究和澄清宗教动机一般而言对我们现代的、特别“现世”取向的生活与文化的错综复杂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除了绪论外,本书共有五个章节。绪论中,作者简要说明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并解释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理性化是其最大特点。现代资本主义体现出来的理性化与科学发展以及社会秩序的独特品格息息相关。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依靠“经验”到专注于“精致的知识和观察”的过程,而“资本主义的合理性依赖于技术上的决定性因素的可计算性------依赖于西方科学,尤其是基于数学和实验精确性的自然科学之独特性。”可以说,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崛起,这从西方与东方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东方虽然有科学的萌芽,但并未像西方这般大规模的集中的研究和应用,也就不能以科学带动社会生产率的提高,所以资本主义兴起的地方不是文明古国,而是后来居上、年轻的西方国家。另外,西方社会秩序的独特之处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西方先进发达的法律和行政管理,使得社会井井有条,这是理性化管理带来的好处,人们深知这个道理。理性化的管理使得经济发展有条理可循,人人按部就班,井然有序,效率也大大提升,无疑这激励了资本的扩大和再生。韦伯认为,经济理性主义(桑巴特定义为“根据科学观点组织生产过程,使生产率得到提高”)的形成和发展,除了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也取决于人们采取某些类型的实际的理性行为时的能力与气质,即理念或精神。同时,韦伯认为“各种神秘的、宗教的力量以及以他们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在以往一直都对行为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理念或精神的凝聚会引导行为的方向。”中心问题就是宗教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是宗教观念对于经济精神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或者一种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接下来介绍一下正文的五个章节:
一、宗教归属与社会分层 此章节中,韦伯从当时的社会现象来试图探究资本主义的根源,并尝试说明经济和政治因素并不能完美地解释这个论题。首先是经济方面。韦伯发现,新教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着较多的所有权和经济地位。人们可能会觉得,这与新教继承了较多的经济财富有关。但是韦伯认为继承遗产因素并不足以解释其他的现象。他发现,在对比天主教和新教时,两者的职业选择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差异。“在任何一个数种宗教并存的国家里,资本拥有者、雇主、受过较高教育的熟练工人和现代企业中受过高级培训的技术或者经营人员,少有例外的,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并且,新教徒倾向于选择新职业,而天主教徒则较为保守,不善创新。在教育方面,天主教徒接受的教育相对少,而且他们选择的主要是人文类教育,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天主教徒较少涉及资本主义事业。韦伯对此的解释是由于环境所得的心理和精神特征(在这里是个人家乡和父母家庭的宗教气氛所首肯的那种教育类型)决定了对职业的选择,从而也决定了教徒一生的职业生涯。在这里也就是宗教对职业的影响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韦伯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方法理论,即用一种社会事实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在政治方面,韦伯根据现有政治学上的理论“屈从于一个统治集团的少数民族或少数派宗教,由于他们自愿或不自愿地被排除在政治影响之外,一般都会以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介入经济行为”推断出天主教应该在资本主义市场上更为活跃,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德国,新教的发展是很迅猛的,天主教派可以认为是少数派教会,根据历史的结论,当少数派被排除在政治的影响范围外,他们会通过在经济领域的发展获得经济上的收益来弥补其在政治上的缺憾,这种认知往往会带个他们追求另一种成就的力量。并且很多历史事实也都是如此,但是天主教徒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没有获得经济上的发展。与天主教相同的是新教也没有遵循这种历史的“定论”,即使是多数派他们也会积极追求经济上的发展。从上面的推理便可以看出,韦伯对社会学传统的研究角度---经济、政治因素并不完全同意,他在否定了这两个因素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作用的基础上,从当时笃信宗教的生活方式和非同寻常的经商手腕结合紧密的现象上产生了对宗教信仰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的兴趣。
二、资本主义精神
在这里,韦伯提出了“资本主义精神” 的概念。这里的资本主义精神与传统的资本主义精神截然不同,这里为了让大家清晰地理解,韦伯援引了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中传达了一种精神伦理:在一种天职中(职业天职)系统而理性地为获取合法利润而努力。用人人皆知的一句富兰克林的话来说,就是“时间就是金钱”。在现代经济秩序下赚钱,只要赚的合法,就是在某种职业的天职中能力和技巧的结果和证明。而这种能力和技巧正是富兰克林的伦理观的全部实际内容。认为有责任拥有职业的天职的独特观念,是作为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特征的观念。在这里,韦伯将这种孜孜以求的逐利行为与传统的“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传统主义相对比。何谓经济传统主义?简单的说就是舒适地享受生活是经济行为的最终目标。人们并非希望多多地挣钱,相反,他们只是希望生活,还是像他们已经习惯的那样生活,并且挣到为此所必需的那么多钱就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中,劳动必须是被当做一种绝对的自身目的,当做一种天职来从事。“集中精神的能力以及绝对重要的忠于职守的责任感,这里与严格地计算高收入可能性的经济观,与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的自制力和节俭心最经常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现代资本主义扩张背后的驱动力问题主要不是可以用于资本主义公司的资金储备来源的问题,而首先是资本主义精神发展的问题。
在对禁欲主义四大担纲者进行研究比较之后,韦伯发现:新教关于职业天职的观念对人们如何获取财货和谋生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是宗教“蒙恩状态”的概括。讲究方法的工作、财富和利润作为了救赎的记号,人们希望确知其获得救赎而努力在天职中做出努力,这一禁欲主义的激励使得宗教信徒打破了修道院的禁锢,在尘世及世俗事务中过起圣徒的生活。就如书中生动的描绘所言:“基督教禁欲主义甩手关上了修道院的大门,进入了生活的集市,担负起了新的任务:将它的规矩条例渗透到日常的、世俗的生活中去。”
总而言之,韦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示很有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社会学的探究方法,还在于其对社会人文的深情透视。在带领我们回头审视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精神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宗教伦理的同时,韦伯还提出了他透视当今社会文化环境后的担忧,这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