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蔡铁权教授《教学设计》有感
听蔡铁权教授《教学设计》有感
——国培计划研修与感悟九 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郝书香 2011、11、10号我们聆听了蔡教授的报告《教学设计》,蔡教授以丰富的案例生动的给我们讲授了教学设计的含义、特征、意义、理论基础、过程模式,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阐述,教学过程的确定,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设计,学习环境设计,课堂管理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教学设计的评价与修改,说课等内容,让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教学设计的规范性,知道了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区别,备课是一种经验性行为,是对上课的内容、方法、组织、教具等的准备筹划过程,是课前的准备和设计活动,做好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组织策略等,而教学设计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是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学习者、学习情境分析,二者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出发点是教师,后者出发点是学生。
我对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有了一定得认识,知道了它的重要性,对学习者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情境分析有了一定得理解,比如学习需要分析是涉及到“为什么教”的问题,是以系统的方式找出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也就是针对本节(单元)内容分析学生初中学过没有?学到什么程度?高中是否学过相关的内容和方法?针对本节(单元)内容新课标的要求是什么?高考要求是什么?分析二者之间的差距,以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学习任务分析要比较多版本教材,阐述本内容在物理学的地位、作用,主要有那些内容,重点难点是什么?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开展探究实验的基本活动经验,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
我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有了清晰的认识,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知道了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关系与区别,教学目的是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的教的行为的要求,是比较笼统宏观的。而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灵活性等特点,它的显著特点是具体化、可操作、可评价,三维目标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一个整体。
同时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是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的是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注重这一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掌握方法,从而发展能力,获得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中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意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充盈着对学生主体的生命关怀。
蔡教授 站在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诠释了三维目标的重要性及历史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
蔡教授对教学目标编写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主语错位混乱、表达含糊不清、表述似有实无、结构片面残缺,通过举例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三维目标的阐述,比如课标提出:理解牛顿定律的内容,“理解”是课标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用什么合适的行为动词把它表达出来呢?“理解”在高考说明中是二级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有: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牛顿定律的内容”的知识目标应该是:能概述牛顿定律的内容。同时对教学设计的编写方案有了全面的了解。
蔡教授从1994年开始研究教学设计,可谓中国研究教学设计的鼻祖,蔡教授的报告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前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喜欢物理!
第二篇:听魏教授教学切片有感
听魏教授教学切片有感
从上周五下午到周日,三天开封河大愉快的集中培训,我收获满满。真的很庆幸能来参加这次教学切片培训活动。魏宏聚教授的讲座如冬日的暖阳、海中的灯塔。使我从新认识课堂,一周以来,尽管琐事繁多,一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思绪,但每次想起,总会痴痴回味。
教授讲的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构想与理想——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方法》。聆听教授的讲座前,我也并不了解魏教授是研究什么的,所谓的切片是否如同那些所谓大家乱讲一通的大道理,没有什么指导意义。但听过魏教授第一节课后我就暗自庆幸这次我没有白来。
魏教授提出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定要“务实不务虚”。他把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比喻成一次旅行。教师一定要弄清楚一节课旅游的目的地是到那里去,也就是教师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完成什么?他强调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一、首先要求教师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二,达成目标的教学设计要结构清晰合理。三,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匹配的教学氛围。他指出科学合理的目标应预设相应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具备两个特性: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还应该预设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以激励的形式进行,重视学生获奖感言的重要性。在自己的教学中,曾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着上课这个活动,对于高效的课堂细节从没有深入的思考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思多想,在教学目标上动脑筋,以教学活动为抓手,从教学氛围上下功夫,尽可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对于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 1 润滑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无精打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因此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更加关键。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营造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具备创设情境的必备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创设情景呢,主要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一、课堂开始时的情境导入,一般采用激趣。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情境营造的素材,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置应与核心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
二、设疑与达标。设置认知疑问拓展思维实现知识迁移。要让好质量的情境设置贯穿课堂的始终。
三、创设情境要注意时间的衔接。创设情境要遵循时间不可过长,衔接要自然流畅。四,最后要设计做到设疑回应教学价值。这样即实现了教学结构上的完整性。又再次创设教学情境出现教与学的高潮。从而达到有关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的统一。
我们学校一直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现在想想,好的教学反思不就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切片评价”吗?来日方长,任重道远,我会继续认真记录教学反思。
第三篇:听宗教授讲座有感
听宗树兴教授“双有效教学”专题讲座有感
2月23日上午,有幸在馆陶宾馆聆听了宗树兴教授“双有效教学”专题讲座。
宗树兴教授是河北省教科所所长助理、研究员,著名的教育教学专家。讲座中,宗教授就双有效教学实施的背景和原因、双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课程教学对双有效的落实、双有效实施的区域和学校管理的层面要求、双有效教学与三维十度的关系、实施三维十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六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宗教授的讲座思路清晰,高屋建瓴,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听完后深受启迪。邯郸市永和中学副校长张建华围绕“校长听评课”做了专题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对三维十度评课表进行了细致讲解。
两位专家的讲座内容丰富有极强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为我县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回来后我们积极组织讨论会,深入学习讲座精髓并认真落实张局长“十字”要求,总结感悟,明确方向,制定工作方案,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三维十度”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对照三维十度评课表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和课堂呈现等不同层面下功夫,使教师的课堂评价水平得以提高,教学方法与双有效教学融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提升。
魏僧寨实验小学 张庆全
2014-2-26
第四篇:听金一南教授报告有感
听金一南教授报告有感
今天听了金教授的报告,觉得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了共鸣之处,豁然开朗的感觉,自己表达不好的想法在他那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天气炎热的下午听报告很容易困,可是我津津有味听到结束,最大的感受是实在、有意义。我的理解是正能量的总结和传递。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大多数人都过上了快乐富裕的生活,社会安定和谐,可是我们似乎也少了些什么,如今出现的社会问题,正是当今社会所要深思和重视的。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我们的内心似乎有些空荡荡的,英勇无畏和坚定的信念感觉弱化了,越来越多人畏首畏尾。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善良、英勇无畏、舍己为人、拾金不昧的行为是不聪明人的举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信任感缺乏,人情味淡化,感觉日子平淡化。细细想来虽然社会安定了,可是我们依然需要大无畏的精神,因为我们要做好准备和不喜欢我们的人作斗争;我们依然需要坚定的信念,因为一切的发展和进步都要这种精神的支持;我们更要学会感恩,因为我们今天的辉煌是革命先驱的苦难换来的。
金教授对革命英雄人物的分析很到位,我很欣赏。他主要是弘扬我们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精神,传递着那个年代的正能量,让我们作为传递者,用我们的教育力量来传导给学生,让这种力量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永远站在世界的最高峰,我想这是这个报告的目的所在吧。国家富强要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坚持不懈才能走得更远,精神的力量是最大的,所以弘扬革命先驱的精神真的很必要,而且不是念口号,是要深入人心。
我之前和朋友聊起网上的那些负面新闻的时候,我还开玩笑说:“佛教的力量是否要强化一下了,怎么感觉人越来越坏,越来越不正常。”我想其实不只是我有这样的感受,越来越多的人都达成共鸣了,可是力量微薄,想改变什么,能做的就是在教育这块领地里给学生的思想埋下正能量的种子。
第五篇:听彭教授讲座有感
听彭贤智教授讲座随笔
10月31日,河北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彭贤智教授应邀到我校指导教育科研课题工作,并作了《爱的课堂文化构建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听了彭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很深。
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可持续发展,由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素质的发展。知识经济,教育国际化不单是指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外延形式的国际化,更是指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涵发展的国际化,归根结底就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国际化。
一个学生在学校7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待过的,哪怕待一分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价值取向。学生每天都在呼吸着“课堂文化的空气”,这个空气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学生一生发生作用的可能并不是知识,而是价值观,包括在其影响下的思想。
我国十年课改,最大贡献就是文化影响力,带有深刻的文化诉求来的,这种文化诉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标志性的话语,一提起课改,人们马上就联想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是我国课堂文化的解放;二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全面。
课改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课改对基础教育界的思想影响无疑是一场大的地震。
课堂是教育最核心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恢复人的尊严,教育才能重新赢得尊严;只有在这里摆正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才能获得真实的突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确实增加了不少,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好事,好于学生不动只听。但多数学生的行为是“被活动”,被老师预设的教案调动得团团转,尚未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发问、主动思维、主动解难、主动创新的境界。学生行为应体现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体验,在体验中生成新的认知。师生互动使传统的教学相长理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当代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师生互动行为强调教师要走出“讲”的误区,让学生在“读、问、答、做、练、讲、结”的互动过程中,学会知识、夯实基础、增长能力。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互动,问答互动,情感互动,行为互动”等。
当书本知识不再压制师生的合理需求;当兴趣和自主性被解放出来;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人发展的核心价值;当每一个个体受到关怀,人就从不恰当的“工具”角色中解放出来。
作为一名教师,彭教授指出:应始终围绕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其核心价值是儿童主动发展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把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到突出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信任理解学生。
一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文化濡染的过程,研究课堂教学,核心要研究课堂文化,不研究课堂文化,就抓不住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内涵,就只能在教学技术层面打转转,课堂教学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变革。课堂是教育发生影响力的核心地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人文关怀与温情,评价更多的指向学生生命成长,那我们的评价一定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会引领我们的学生走向更高的目标。
构建爱的文化课堂,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知识的平台,让他们的智慧在深层次的思考和碰撞中升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直至争论。
通过教师的爱,培育学生的爱,在爱的互动中,师生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鲜活、生命的灵动、生命的创造,真正成为我们追求的生命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加厚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与思想素养。语文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传递个当代中小学生。其实,语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探索、挖掘。语文上课,最喜欢放开让学生辩论,因为“思维民主是创造力迸发的前提”。生命文化课堂是充分尊重、关爱学生的生命的课堂,是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1·课堂充满关爱、真诚。
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人,因此教学过程充满关爱、真诚,用“心”去上课,用爱和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做到因材施教。2·课堂要求真务实。
教师在尊重教材知识的体系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指导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接受水平,与教学内容相衔接。3·要创新教学过程。4·课堂充满生命活力。5·要有情感投入。
面对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有激情,富有感染力;对教材的理解深刻,能抓住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有人情味、有亲合力。6·课堂要体现核心理念。
循生命之道,彰显出生命文化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能体现出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责任、对生命的尊重,在课堂中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7·课堂教学要有效率。总之,听了彭教授的讲座,我受益颇多。以上就是我的几点感受。“勤读+勤写+勤思+勤行=完美教师”。今后,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实现这个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真理!